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世紀西方美學史研究綜述
中國西方美學史的產生、介紹和研究經歷了整個世紀。自20世紀初梁啟超、王國維、蔡元培等人首次介紹、研究始,到60年代朱光潛、宗白華等學者進一步探討,至90年代已進入一個全新的發(fā)展時期。在這百年之中,從早期的零星介紹到后期的全面研究,無論是對西方美學史的基本資料的整理、譯介,還是對主要美學家及主流美學思潮的介紹;無論是對西方美學的研究方法的學習和借鑒,還是站在中國文化的角度對西方美學的審視;無論是在研究成果的數量上,還是在研究的深度上,都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對西方美學史的研究中,我們還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不足和方法論上的缺陷。近年來,隨著西方美學史研究的深入,在研究中對西方美學史研究的一些原則和方法問題,也逐漸得到了人們的認識。本文擬就20世紀我國西方美學史研究的基本狀況、特點、不足及發(fā)展方向等問題談一些看法,以期推動我國西方美學史研究在新世紀走向更高的水平。一、20我國西方美學史研究的兩大階段我國對西方美學史的介紹和研究,是和近代“西學東漸”的大文化背景相聯系的。我國近代在啟蒙和救亡的社會背景下,開始了對西方文化的引進、學習和研究,對西方美學史的引進和介紹也就隨之展開。對西方美學史的介紹和研究,自20世紀初到30年代形成了一股較大的熱潮,但此后多有沉寂;至60年代初,朱光潛先生的《西方美學史》(兩卷本)的問世,標志著對西方美學史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開始;到了80年代以后,以蔣孔陽、朱立元先生主編的《西方美學通史》(七卷本)為代表,我國西方美學史研究則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按照時間順序和各時期研究的不同特點,以下我們把我國20世紀西方美學史研究的基本狀況分為三個階段,并對各時期的主要成就和特點簡要加以介紹。1.其他學者的研究我國對西方美學史的研究,是從20世紀初梁啟超、王國維、蔡元培、顏永京等人首次介紹、研究開始的。王國維主要研讀和吸收了康德、叔本華、尼采等近代西方美學大家的思想,并創(chuàng)造性地引入到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研究中去。而梁啟超、蔡元培等人對西方美學的學習和研讀,主要是和改造社會、國民素質聯系在一起的,這樣,他們對西方美學的接受和學習就各有側重。王國維1902年對日人桑木嚴翼《哲學概論》等著作的翻譯中,蔡元培1903年對科培爾著《哲學要領》的翻譯中,都介紹了“美學”這一學科。在他們的研究中,王國維雖接觸西方美學較梁啟超晚,但他卻對西方美學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和介紹,成為中國近代美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主要研讀康德、叔本華、尼采等近代西方哲學大家的著述,如他所說:“余之研究哲學始于辛壬之間(1901~1902年),癸卯(1903年)春始讀汗德(即康德)之《純理批評》(即《純粹理性批判》),苦其不解,讀幾半而輟。嗣讀叔本華之書,而大好之。自癸卯之夏以至甲辰(1904年)之冬,皆與叔本華之書為伴侶之時代也。其所尤愜心者,則在叔本華之知識論,汗德之說得因之以上窺。然其人生哲學觀,其觀察之精銳和議論之犀利,未嘗不心悅神釋也……今歲(1907年)之春,復返而讀汗德之書,嗣今以后,將以數年之力研究汗德?!?通過王國維的研究和介紹,西方美學中的一系列概念如“美學”、“美育”等以及康德、席勒、叔本華、尼采等人的美學思想、文藝觀點,開始為國人所接受。他關于西方哲學和美學的論著主要有:譯著《哲學概論》,論著《汗德像贊》、《叔本華像贊》、《叔本華之哲學及教育學說》、《書叔本華遺傳說后》、《叔本華與尼采》、《論哲學家及美術家之天職》等,他對西方美學思想加以接受、吸收,體現于《<紅樓夢>評論》、《人間詞話》等美學著述中。王國維的對西方美學的研究,不但具有開創(chuàng)性,而且為其后中國美學學習西方奠定了基礎,同時作為一個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中國學者,在研究中,他力圖把西方美學理論本土化,試圖在對西方美學作系統(tǒng)接受和研究的同時,重新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做出新的解釋,使中西美學思想融會貫通??梢哉f,王國維的這種努力,為他之后中國美學的研究確立了一個基本的模式。20年代以后,有不少學者著重介紹西方美學,或根據西方美學理論提出自己美學構想,如劉仁航、呂澄、陳望道、范壽康、李石岑等學者。30年代以后,朱光潛、宗白華等學者撰寫了一系列論文,他們都結合中西美學思想與藝術實踐,對審美經驗與美的其它現象做出了精彩的論述。40年代的一個新現象是馬克思主義美學思想經過多年的實踐與瞿秋白、周揚、馮雪峰、魯迅等學者的多年的介紹,已有進一步中國化的傾向。2.《西方美學史》循著近代大家開創(chuàng)的思路,中國美學研究者對西方美學的介紹、接受和學習便逐步展開了。自建國后到70年代末,由于受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我國對西方美學史的研究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意識形態(tài)上受極“左”路線的統(tǒng)治,以西方流派為基礎的美學思想遭到了徹底的批判。但由于美學距政治相對較遠,所以對西方美學史的系統(tǒng)整理和研究也沒有徹底中斷,這主要以朱光潛先生寫于60年代初的《西方美學史》(兩卷本)為表征。這兩卷本的問世,填補了我國西方美學史研究專著的空白,是國內第一部系統(tǒng)的西方美學史著作。另外還有一些西方美學史研究的著述,如汝信等人的《西方美學史論叢》等,但都不是很系統(tǒng)。朱光潛先生的《西方美學史》,試圖用唯物和唯心兩條路線的斗爭來概括復雜的西方美學史的發(fā)展,而且明確地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上,對其反面有所批判和否定,在當時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下,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們透過這一層表面的概括,不難發(fā)現該著的深刻意義和價值。首先,該著雖然強調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全書的指導思想,但還是體現了方法上的多元統(tǒng)一。這就是在對西方美學思想的主要發(fā)展線索和美學家及其美學思想做出介紹、評析的同時,也重視對西方美學發(fā)展史上的主要問題的研究?!段鞣矫缹W史》不但介紹了不同時期的主流美學思想和美學家,而且對西方美學史上的重要概念、范疇和主要問題進行了比較和分析,同時還專門討論了西方美學史上的四個關鍵性的問題。其次,該著還明確體現了著者的美學主張。指出美學研究必須要結合文藝理論、哲學和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實際。這一思想和主張始終貫穿于該著中。無論是主導思想和體系的構成,還是材料的整理和使用,朱光潛先生的《西方美學史》都堪稱是這一時期西方美學史研究的代表之作,而且它對其后的西方美學史的研究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3.《統(tǒng)一的中國美學史研究觀》自80年代初至20世紀末,從大的社會文化背景來看,我們又掀起了接受、學習西方文化的高潮,在這一思潮的影響下,西方美學史的研究、介紹、接受和吸收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無論是在規(guī)模和數量上,還是在深度和廣度上,都超過了前兩個時期。這主要體現在:首先,全面系統(tǒng)的西方美學通史出版。主要以蔣孔陽、朱立元先生主編的《西方美學通史》(七卷本)為代表。該著的問世,標志著我國西方美學史的研究已達到了一個高的水平,并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這部著作以其宏大的體系、豐富的史料、縝密的結構,系統(tǒng)地對西方自公元前6世紀到20世紀末的美學思想作了梳理?!锻ㄊ贰芬浴叭齻€階段、兩條主線”為總綱,全面介紹了各大流派、各個美學家的主要美學思想和觀點,詳細分析了西方美學發(fā)展、流變的內在規(guī)律,對西方美學的整體發(fā)展作了全面描述。該著堪稱是迄今為止國內外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的西方美學通史。此外,還有很多系統(tǒng)介紹、研究西方美學史的著述,如李醒塵的《西方美學史教程》、楊恩寰的《西方美學思想史》,等等。其次,對不同時期的美學思想的斷代研究,以及對西方主要美學家的美學思想的研究,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如對古希臘美學思想、德國古典美學、現當代美學等不同時期的斷代史的研究,主要成果有閻國忠的《古希臘羅馬美學》、蔣孔陽先生的《德國古典美學》、朱立元先生主編的《現代西方美學史》等。至于對主要美學家的美學思想的研究的著述,更是不勝其數。其三,對大量的西方美學原著的翻譯和介紹,尤其是在西方當代影響較大的美學著作占了極大的比重。如由李澤厚先生主編的“美學譯文叢書”,就譯介了大量的西方當代美學原著。另外,還有《美學譯文》、《美學譯叢》等刊物,也翻譯了不少西方美學論著。此外,還有大量的編選的資料匯編問世??梢钥闯?西方美學史研究在原始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上都較前有更大的發(fā)展。總的來看,20世紀我國西方美學史的研究,從初期的初步引進、接受到研究的系統(tǒng)化,直至20世紀末期的多元展開,可以說,我國20世紀西方美學史的研究,無論是對基本材料的整理,還是在方法論上,都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顯著的成就。二、20研究西方美學的主要特點綜觀20世紀我國西方美學史的研究,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西方美學體系的和諧發(fā)展》中的美學思想西方美學自誕生起,就和哲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柏拉圖對“美本身”的追問始,至康德把審美判斷力作為認識和實踐的橋梁,及黑格爾建立龐大的美學體系,到現代、后現代思潮對人類生存的關注,西方美學研究自始至終就沒有脫離開哲學而特立獨行,美學一直是哲學思想的組成部分。基于這樣一個特點,所以我們在把握西方美學思想時,總是和哲學思想的發(fā)展結合在一起;對有關美學家的美學思想進行介紹時,總是從其哲學思想出發(fā)。如朱光潛先生的《西方美學史》就指出:“要研究西方美學史,就必須研究西方哲學史。”2在該著中,就是立足于西方哲學思潮的演變來考察美學思想的,如將哲學上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也落實到美學思想的發(fā)展上。再如《西方美學通史》就是立足于哲學背景,來系統(tǒng)概括西方美學發(fā)展的基本脈絡和線索,同時也結合哲學思想,來分析每位美學家的思想。基于哲學發(fā)展的背景,《西方美學通史》把西方美學發(fā)展的整體脈絡概括為“三個階段,兩條主線”,“三個階段”是指認識論、本體論和語言學轉向三個發(fā)展階段,“兩條主線”是指在特定意義上使用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來概括西方美學的兩大主潮。3這就是立足于哲學思想的整體發(fā)展來對美學思想的總結和描述。在西方思想體系中,美學是哲學思想的一個構成部分,這也是西方美學思想的顯著特征,這一特征使得西方美學研究極具思辨性,最后導致了研究中理論的細密化和分析化傾向,使得美學完全變成了和哲學合二為一的抽象的學術。因此,我們在把握和接受西方美學思想時,顯然不能脫離這一背景。2.研究方法與理論基礎的統(tǒng)一我們對西方美學的研究,是立足于中國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研究,我們的研究畢竟帶有我們自身文化影響的烙印,同時我們研究的目的也在于如何建立起一套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美學體系。所以,在這樣一種研究背景下,我們對西方美學的探討,勢必帶有濃厚的中國文化的色彩。無論是在研究方法上,還是接受、理解西方理論時,都是從本土文化出發(fā)對西方美學思想的審視,這是跨文化研究中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這一問題在我國20世紀西方美學史的研究中相對比較突出,主要因為在20世紀我們全面引進西方美學理論,它在理論體系上和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研究中,我們力圖想消除這種差異,以便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理論,以建立當代中國的美學理論體系。這樣,我們對西方美學的考察,不是真正融入到西方文化思想的背景中去研究,而是試圖同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聯系起來。3.我國西方美學研究的現狀我國西方美學研究在對西方美學發(fā)展的整體脈絡全面把握的同時,也對每一歷史發(fā)展時期的有代表性的美學家的美學思想和主要美學思潮進行專門深入的研究。在對具體的美學家及美學思想進行研究的時候,除由研究者本人的研究特長、興趣和研究方向所決定外,主要受特定時代的文化思潮的影響。如王國維介紹、研究康德、叔本華、尼采的美學思想,主要是和他本人的人生觀和性格有關,尤其是他后期受叔本華影響極大,這主要是叔本華哲學、美學所宣揚的悲觀厭世思想和他的人生觀、內在心理有相通之處。他在《叔本華像贊》里說:“公雖云亡,公書則存。愿言千復,奉以終身?!?由此可見他對叔本華哲學之神往。而建國以來,由于受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我國西方美學研究政治傾向性就更明顯了,朱光潛先生的《西方美學史》則試圖想迎合這種主流思潮,結果在對很多有影響的美學家及美學思潮進行評析時,都失之公允。至80、90年代以來,我們更是如饑似渴地接受西方美學,對西方當代的美學大家都有所研究,而且對以前沒有涉獵的一些美學思潮,都作了深入的開拓??梢哉f,這一時期我國西方美學研究成果卓著。這主要是中國在現代化的過程中,迫切需要向西方學習,從而使得美學研究多元化。通過各個時期的不同研究,我國對西方美學史上的主要美學家、及主流美學思潮都有了縱深的了解。4.當代西方美學研究的展望20世紀西方美學是一個多元發(fā)展時期,流派紛呈,思潮迭出,美學研究大大超越了傳統(tǒng)的界限,從各個不同層面對美學問題作了不同的探討。朱立元先生在《現代西方美學史》中,將這一時期的西方美學概括為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兩大主潮,并且強調了人本主義對20世紀西方美學發(fā)展的意義。5無論是直接的譯介,還是專門的研究,我國當代美學研究對這一時期的西方美學涉獵是比較多的。西方影響比較大的心理分析美學、現象學美學、存在主義美學、分析美學、結構主義美學、接受美學、解釋學美學等,包括后現代美學思潮,我國當代美學研究都作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同以往比較,我們對這一時期的西方美學的發(fā)展很敏感,并且也能夠及時把握其內在的發(fā)展變化。這主要是由于80年代以來,中國和西方的文化交流的加劇所導致的。同時,也與大部分中國學者所認同的一樣,中國社會要走向現代化,實現社會的現代轉型,學習西方思想是必由之路。因此,美學研究也是全面接受西方新理論,以對我國社會發(fā)展有所裨益。三、20主要美學思想在研究中的不足及及其過度之處我國20世紀西方美學史研究在全面介紹和接受西方美學理論的過程中,已取得重大進展。我們對西方美學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及主要美學思想都已有了深入的研究和把握。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在研究中我們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和偏頗之處。從20世紀中國西方美學史研究的思路和基本方法來看,明顯存在著一些不足,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了我們對西方美學史研究的進一步展開,筆者認為,這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以范疇、概念、術語為中心的美學史研究方法,有利于把握美學思想發(fā)展的基本問題20世紀我國西方美學史的研究首先表現出的不足,是立足于哲學史發(fā)展的背景,對一些在西方影響較大的主流思想按時代、國別所作的編年體式的宏觀勾勒,這樣,以哲學史為背景,以時間線索為縱坐標,以美學家及思想為橫坐標,一部宏大的美學史便勾勒出來了。很顯然,這種勾勒易于對西方美學史的整體把握,使我們對西方美學史的整體流變有一個明晰的認識。但是,我們在西方美學史研究中,在片面強調這一思路和方法的同時,導致了對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疇的忽視。首先,我們不反對立足于哲學背景對西方美學思想和理論做出系統(tǒng)的考察,但是,如果僅僅從哲學背景出發(fā)來研究西方美學,我們會忽視很多基本的美學范疇和問題。如果我們僅孤立地探討一般的哲學思想,用哲學思想的研究來代替美學研究,顯然這就背離了美學研究的基本出發(fā)點,游離于美學研究之外了。但我們的很多西方美學史著作,看起來更像哲學史著作,哲學和美學的分界究竟在什么地方,很多美學史的撰寫者似乎沒有清楚、明晰地解決這一問題。因而,我們只看到了哲學思想的發(fā)展,而美學思想似乎僅是哲學的一個附庸了。其次,按時代、國別的編年體式的勾勒,這在美學史是必須采取的基本方法。但問題在于,如果我們忽視了美學的基本問題,而僅僅是事實的羅列和再現,這樣美學史就成了毫無生命的材料的堆砌。我們在對西方美學理論做出宏觀把握時,對各個時期的主要的一些美學流派及美學家的思想介紹很多,但宏觀研究的一個顯著的不足就是對一些基本的術語、概念和范疇等美學的基本問題存在著模糊認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嚴重的誤讀。以范疇、概念、術語為中心的美學史研究方法,在美學史研究中也是一種重要的方法,而且,這一方法在西方美學研究中是有較大的影響的。代表性的著作如蘇聯學者洛謝夫和舍斯塔科夫合著的《美學范疇史》(1965年)、波蘭學者塔塔凱維茲著的《六種觀念的歷史》(1980年)。范疇研究方法從美學發(fā)展史上的主要概念和范疇入手,重視它們在美學發(fā)展史上的作用和意義,以范疇、概念和術語本身發(fā)展所形成的體系來考察美學思想的發(fā)展流程。范疇研究有利于把握美學思想發(fā)展中的基本問題,從而可在這些思想的發(fā)展中揭示出美學思想發(fā)展的內在邏輯。而這一問題,在20世紀我國西方美學史的研究中基本上沒有展開,所以導致了美學史研究只重宏觀描述,而在研究中對很多基本術語、范疇、概念的使用存在著極大的主觀性和片面性。例如我們在美學、藝術學研究中對“本體論”的誤讀,就是對西方哲學、美學中的“本體論”的基本含義的忽視而導致的。對這個問題,業(yè)師朱立元先生曾撰文作過詳細的考述。6這樣,由于對一些基本概念、術語、范疇的模糊認識,就導致了宏觀描述中對一些問題和觀點在理解和闡釋上的錯誤。2.美學思想的內在邏輯與思想淵源在美學史的研究中,以美學家為中心的歷史敘述方法在美學史研究的早期得到廣泛的應用,這種方法主要著眼于歷史上各個時期著名的一些美學思想家,并對他們的思想做出概括。但如果我們僅僅著眼于美學家及其思想,那么,很容易將美學史的研究變成美學家的研究,使美學史失去了其基本的問題和內在的邏輯而變成了美學家的傳記和思想的總和。20世紀我國西方美學史的研究同樣存在著這一問題。在我們的很多研究中,只是孤立地介紹不同時代、不同國別、不同流派的美學家及其美學思想,很少對他們的思想之間的內在邏輯及發(fā)展的淵源關系做出透徹的分析。但是,美學在形成和發(fā)展中,不但有其自身內在的歷史和邏輯發(fā)展線索,同時也和社會文化、意識和觀念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它應該包括審美意識、美學思想和美學學科三個層次。西方美學的發(fā)展就充分說明了這一問題。美學發(fā)展史表明,人從自然分離出來以后,他具有了自我意識,相應地就和自然建立了一種認知關系,在這種不斷發(fā)展的認知活動中,審美意識也就產生了,它們主要表現在早期人類的活動和產品上,如我們今天稱之為原始藝術的東西。之后人們便有意識地對這些活動和產品進行理性的思考,相應地美的概念,有關美的思想也就逐步形成了。而美學學科的產生,在西方才是近代的事。因此,從邏輯上來看,這三個層面始終交織在一起,共同促進著美學的發(fā)展。但我們在對西方美學的研究中,對審美意識的考察,幾乎沒有展開。不了解這一問題,我們就無法發(fā)現西方美學發(fā)展的內在精神,無法尋求西方美學發(fā)展的內在邏輯。西方美學產生和形成的文化基礎是什么?西方美學思想中有沒有一以貫之的內在線索?西方美學大家的思想淵源究竟是什么?等等。這些有關西方美學發(fā)展的內在邏輯的問題,恰恰被我們的西方美學史研究所忽略了。所以,在我們的20世紀西方美學史的研究中,造成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狀況。3.缺乏跨文化研究的西方文化、美學思想我們前面已經提到,我們20世紀的西方美學史的研究雖然是立足于本土文化進行的,但是,這一特點的主要問題在于:由于我們的研究帶有很濃厚的功利性特征,我們研究西方美學的一個主要出發(fā)點,就是為了建構自己的美學體系。所以,很多研究者把西方的一些理論改頭換面,為自己的美學體系建構而服務,顯然在這種研究中會誤讀甚至失去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這樣,我們將西方美學思想作為一個理論背景,甚至作為一個工具,來考察中國美學思想,或來建構中國當代美學體系,卻出現了很多理論上的矛盾和不協調。這種研究方法具體體現為,在單純對有關西方理論介紹之后,找出中國古典理論中與之相似的理論,并由此生發(fā)出自己的一套美學體系來。顯然,在這種介紹中,我們的研究者急于介紹一些新思想、新理論,而很少考慮到對這些理論問題做出基本的闡釋和理解。也就是說真正立足于西方文化背景,對一些基本美學問題和美學思想進行詳細研究,探究其隱含的文化的和心理的內涵,闡釋其產生、發(fā)展、演變的社會背景,使我們對這些基本問題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事實上,這種全面的理解和闡釋有助于我們從更深層次把握西方美學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也有助于我們真正展開跨文化的研究,并對中國古典美學研究的進一步展開,真正達到文化間的交流與對話??墒?我們目前的大多數介紹僅僅是一種簡單的理論轉述,甚至是一些翻譯,或者是一種為我所用的誤讀,而根本談不上跨文化的交流和研究。這種缺乏跨文化研究的西方文化、美學研究,就使得我們的研究始終游離于世界學術研究之外,很難使我們的研究立足于世界學術范圍之中。至今我們的美學研究尚未產生在國際上有較大的影響理論,尚未得到世界學術界的認可,恐怕主要原因就在于此。4.立足于自己的思考我們20世紀西方美學史研究過分重視史料的收集與整理,缺乏獨到的理論批判和分析,就使得我們的研究變成了純粹的編年史,而不是思想史。思想史的意義不僅在于從已死的傳統(tǒng)中找出那些內在的邏輯,并對未來的方向做出新的解釋,更為重要的是,要立足于自己的思考,從中體悟出整個人類生存的意義。所以,亞里士多德認為史詩比歷史更真實,他的意思即是說史詩能夠把對人生、世界以及存在的意義深刻地揭示出來。但是,很明顯我們的西方美學史的研究,僅僅遵循中國傳統(tǒng)的學問方式,只是片面地重視了理論考述的一面并將其發(fā)揮到了極致,相反很少或根本就不考慮對一些思想的評析和批判。這樣,我們的西方美學史研究僅僅是材料的堆砌,給人的印象是歷朝歷代的美學家及其美學思想的編年史,而沒有內在的梳理和分析,沒有研究者本人富有真知灼見的評析和批判,從思想史的整體發(fā)展來看,這種研究的意義顯然是不大的。而更為遺憾的是,讓西方學者得出了中國當代美學僅僅是西方美學在中國而不是中國美學的片面論斷。四、20對未來研究的建議以上我們對20世紀西方美學史研究的基本狀況、主要特點和不足進行了描述和分析。實際上,在歸納和分析中,我們已指出了隱含在我們的20世紀西方美學史研究的主要問題,相應地,對這些問題和不足的解決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預示了未來西方美學史研究的方向,但為了更進一步促進新世紀我們西方美學史的研究,我們不妨再提幾點建議。1.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跨文化研究20世紀中國美學深受西方美學的影響,中國當代美學話語基本上從屬于西方美學的話語體系,因而要真正形成獨特的中國意義上的現代美學體系,不單要全盤接受西方美學理論,更為重要的是,在接受西方理論的基礎上,如何充分吸收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基本思想,以形成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美學。這樣,在中西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研究,在西方美學史的研究中就顯得十分必要了。但這里根本的問題在于,西方美學和中國美學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話語體系下的產物,如果簡單地用西方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新型高效飼料及添加劑合作協議書
- 產業(yè)數字化科技創(chuàng)新園項目選址與環(huán)境分析
- 2025年度電影演員聘用合同范本:電影主題公園演員聘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物流資金入股合作協議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安全施工與室內外環(huán)境優(yōu)化服務協議
- 山地林業(yè)資源培育租賃合同(二零二五)
- 二零二五年度資料員勞動合同范本:制造業(yè)精細化管理協議
- 黨支部聯建建協議書(2025)脫貧攻堅與教育扶貧合作協議
- 二零二五年度商鋪店面出租合同違約責任細則
- 2025年度校園周邊車位租賃及安全管理協議
- (5.3.2)-2.2雜草的分類農田雜草及防除學
- 人教部編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單元計劃
- 天津武清區(qū)事業(yè)單位考試真題2022
- 鐵路營業(yè)線施工安全管理培訓課件
- 旅行社運營實務電子課件 1.2 了解旅行社核心業(yè)務部門
-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四字詞總結
- 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認知
- GM/T 0115-2021信息系統(tǒng)密碼應用測評要求
- YY 0670-2008無創(chuàng)自動測量血壓計
- JJF 1458-2014磁軛式磁粉探傷機校準規(guī)范
- GB/T 39935-2021塑料制品薄膜和片材抗粘連性的測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