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篇題考論_第1頁
《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篇題考論_第2頁
《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篇題考論_第3頁
《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篇題考論_第4頁
《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篇題考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篇題考論

《周公琴舞》是本文的一篇關于清朝戰(zhàn)國時期(iii)的文章。其文曰:“周公作多士敬(儆)怭(毖),琴舞九絉(卒)。元內(納)啟曰:無悔享君,罔墜亓(其)考(孝),亯(享)隹(惟)慆帀,考(孝)隹(惟)型帀。成王作敬(儆)怭(毖),琴舞九絉(卒)。(下略)”(1)由上述引文可知,《周公之琴舞》篇包括周公所作“琴舞九絉(卒)”及成王所作“琴舞九絉(卒)”。其中,前一部分即周公所作“琴舞九絉(卒)”應是狹義的“周公之琴舞”。本文即以此為研究對象。一、對“周公之舞”的分析“周公之琴舞”的篇題值得玩味。簡文的抄寫者使用“周公之琴舞”而非“成王之琴舞”作為篇題,直接原因可能是“周公之琴舞”排列在前,但這種排列也反映了抄寫者的某種選擇?!吨芄傥琛贰爸芄鞫嗍烤幢选?所稱“周公”,與“成王”同出,當為周公旦。用“周公”之稱謂,可知該小序不作于當時,而作于傳詩者。據文獻記載,周公在西周初年曾攝政稱王。(2)《尚書》的《康誥》、《多士》諸篇徑稱周公之言為“王若曰”,即為歷史之記錄。(3)“周公”是后人對他的稱呼。由此可知《周公之琴舞》中周公所作歌詩前的小序當為后人所加。從理論上來說《周公之琴舞》篇的命名,除有“周公之琴舞”與“成王之琴舞”的不同選擇外,還存在“周公之琴舞”與“周公之頌詩”兩個題名之間的選擇問題。關于《周公之琴舞》的篇章名稱,整理者說:“篇題‘周公之琴舞’寫在首簡背面上端,字跡清晰。值得注意的是本篇與《芮良夫毖》形制、字跡相同,內容也都是詩,當為同時書寫?!盾橇挤虮选肥缀啽趁嬗衅}‘周公之頌志(詩)’,曾被刮削,字跡模糊?!?4)這表明,《周公之琴舞》篇的抄寫者似乎曾在“周公之琴舞”和“周公之頌詩”兩個篇名之間猶豫,而最終選擇以“周公之琴舞”作為篇名。既然“周公之琴舞”與“周公之頌詩”,均可用來作為該篇篇名,抄寫者選擇“周公之琴舞”而非“周公之頌詩”作為篇名,必然對其意義側重有所考量。下面試稍作討論。“頌”,《說文》:“貌也”。(5)《釋名·釋言語》:“頌,容也?!蓖跸戎t證補:“畢沅曰:古容貌之容亦作頌?!?6)阮元:“‘頌’之訓為‘形容’者,本義也,且‘頌’字即‘容’字也?!?7)“頌”指舞容,《詩經》三頌各篇皆有舞容,故稱為“頌”。(8)《詩經》《商頌》、《周頌》、《魯頌》,即商之舞容、周之舞容、魯之舞容。陳子展:“《頌》作為宗廟祭祀之樂章演出,當是采用載歌載舞、有聲有色、美先人之盛德而形容之之形式?!?9)“頌”之謂“舞容”,是因為除“詩”之文辭外,它還包括了樂、舞等藝術形式?!赌印酚小罢b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之語,孫詒讓指出《鄭風·子衿·毛傳》“古者教以詩樂,誦之歌之,弦之舞之”(10)與此義同?!霸姟北緸樵?狹義)、樂、舞三者合一的藝術形式,頌詩尤其如此。《詩經》三頌各篇原本皆為涵有音樂、舞容的文辭。下面舉《周頌·清廟》篇為例略加分析?!抖Y記·文王世子》:“適東序,釋奠于先老?!歉琛肚鍙R》?!鹿芟?舞《大武》?!编崱蹲ⅰ?“象,周武王伐紂之樂也,以管播其聲,又為之舞?!?11)《禮記·明堂位》:“以褅禮祀周公于大廟……升歌《清廟》,下管象,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積,裼而舞《大夏》?!?12)《祭統(tǒng)》:“夫大嘗褅,升歌《清廟》,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13)《清廟》篇乃“詩、歌、樂、舞、象的綜合藝術”(14)。若無音樂、舞蹈等藝術內涵,則《清廟》之隆重難以彰顯。由《詩序》對頌詩之舞容有所敘述?!吨茼灐ぞS清·小序》:“《維清》,奏象舞也?!编崱豆{》:“象舞,象用兵時刺伐之舞?!?15)《周頌·武·小序》:“武,奏《大武》也?!编崱豆{》:“《大武》,周公作樂所為舞也?!?16)《魯頌·有駜》則在篇中明言其舞容。下面試從“琴舞”二字的構成分析其性質?!扒佟?《說文》:“洞越,練朱五弦。”(17)“琴”為樂器名?!吨苣稀りP雎》:“琴瑟友之”,《鄭風·女曰雞鳴》:“琴瑟在御”,《小雅·鼓鐘》:“鼓瑟鼓琴”。(18)先秦祭祀等禮樂表演場合常以琴伴奏?!渡袝ひ骛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19)《尚書大傳》:“古者帝王升歌《清廟》之樂,大琴練弦達越,大瑟朱弦達越?!?20)“琴瑟”等樂器屬“弦”樂器。《禮記·樂記》:“樂師辨乎聲詩,故北面而弦?!编崱蹲ⅰ?“弦,謂鼓琴瑟也?!?21)綜上所述,琴舞當為以琴伴奏表演的形式,與之相類似的舞名還有羽舞、鼓舞等。羽舞是舞者手持羽的舞蹈形式?!吨芏Y·舞師》:“舞師,掌教兵舞,帥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舞,帥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帥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孔《疏》:“鐘氏染鳥羽,象翟鳥鳳皇之羽,皆五采,此舞者所執(zhí),亦以威儀為飾?!瓗撐?、羽舞、皇舞,形制皆同也?!?22)鼓舞謂配合鼓聲的舞蹈形式。《小雅·賓之初筵》:“籥舞笙鼓,樂既和奏?!泵秱鳌?“秉籥而舞,與笙鼓相應?!笨住妒琛?“舞在笙鼓之上,明其與之相應。樂器多矣,燕之所用,不止于此,作者舉鼓舞而言耳,此皆燕時樂也?!?23)羽舞、鼓舞,皆樂舞形式,各以舞具及伴奏樂器為名。琴舞之為樂舞,表示在舞的過程中,以琴為主奏樂器?!扒傥琛迸c“頌詩”從不同角度來關注“詩”的藝術呈現?!绊炘姟睆娬{“頌”即“舞容”?!扒傥琛眲t除“舞”外還強調“琴”,即表演過程中的用樂。《清華簡》的抄寫者選擇以“周公之琴舞”而非“周公之頌詩”為篇題,反映了先秦禮樂文化的豐富內涵,顯現了《詩經》傳承史上某些演變之跡。二、“敬其”天維顯思《周公之琴舞》開篇“周公作多士敬毖,琴舞九絉(卒)”為周公所作歌詩的小序?,F存《詩經》、《尚書》皆有序?!睹娦颉肥敲妼W派為《詩經》所作的序,多為闡明詩篇宗旨大義、揭示詩篇創(chuàng)作背景。如《小雅·天?!沸?“下報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歸美以報其上焉。”(24)《小雅·采薇》序:“遣戍役也。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獫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役,以守衛(wèi)中國,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車》以勞還,《杕杜》以勤歸也?!?25)不獨《毛詩》一家有序,齊魯韓三家《詩》也各自有《序》,阜陽漢簡《詩經》反映出漢代其他《詩》學流派同樣有《序》。(26)“周公作多士敬毖”句中,“敬毖”二字揭示出周公所作“琴舞”的創(chuàng)作目的,“琴舞九絉(卒)”說明歌詩的性質及篇章結構,與詩序的體例相符。下面我們對該小序稍作疏解?!岸嗍俊?眾士也。《大雅·文王》:“濟濟多士,文王以寧?!笨住妒琛芬詾?多士“是上世顯之人,則諸侯及公卿大夫此文皆兼之”(27)?!渡袝ざ嗍俊?“猷告爾多士,予惟時其遷居西爾?!笨住秱鳌?“以道告汝眾士。”(28)“敬”,慎戒也。《周頌·敬之》:“敬之敬之,天維顯思?!薄对娦颉?“《敬之》,群臣進戒嗣王也?!?29)《尚書·呂刑》:“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懼?!笨住秱鳌?“我言多可戒懼,以儆之?!?30)“敬”從本質上強調對人們內在品格的要求,是周禮的核心精神,具有哲學意味和深刻思想內涵。(31)“毖”,文獻中多作慎解?!吨茼灐ば”选?“予其懲而毖后患?!编崱豆{》:“毖,慎也。天下之事,當慎其小。小時而不慎,后為禍大?!?32)《大雅·桑柔》:“為謀為毖,亂況斯削?!泵秱鳌?“毖,慎也?!?33)按,“毖”乃訓誡之辭,是表現先秦“敬”這一“禮”的精神內核的文體形式?!吨茼灐ば”选菲?清華簡《芮良夫毖》篇,皆以“毖”為篇章題名?!缎”选菲皬娬{了人主內心戒懼,黽勉于事的觀念”(34)。其中“予其懲而毖后患”句突出自我省察,自勵自覺的“敬”的觀念?!盾橇挤虮选贰熬粗站?天猷畏矣”(35),告誡眾人要敬畏天命,內自戒懼。對照成王所作“琴舞九絉(卒)”為九啟(通常以為的九篇)的形式,可知周公所作“琴舞九絉(卒)”也當有九篇,現僅存首篇(元內啟)四句?!吨芄傥琛妨谐赏跛鞲柙姽簿艈?九篇),小序又稱之為“琴舞九絉(卒)”?!熬沤R(卒)”即指“九啟”。“絉”,《周公之琴舞》篇注釋曰:“字見《玉篇》:‘繩也?!單闹凶x為‘卒’或‘遂’?!?36)“卒”在文獻中有“終”義?!稜栄拧め屧b》:“卒,終也?!?37)《尚書·舜典》:“卒乃復?!笨住秱鳌?“卒,終?!?38)《邶風·日月》:“父兮母兮,畜我不卒?!编崱豆{》:“卒,終也?!?39)用在樂章上,“終”乃先秦有關“樂”的術語,用指樂章之構成形式?!敖K”,《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壹)》注釋曰:“古時的詩都可入樂,演奏一次叫作‘一終’?!?40)《清華簡》注釋中將“終”釋為演奏次數,未臻詳明。文獻中有關于“終”的記載?!兑葜軙な婪?“奏其大享三終”、“獻《明明》三終”(41)?!秲x禮·大射》:“乃歌《鹿鳴》三終”、“乃管《新宮》三終”(42)?!抖Y記·鄉(xiāng)飲酒義》:“工入,升歌三終……笙入,三終……間歌三終,合樂三終?!?43)上述引文中的《明明》指《大明》,屬于《大雅》;《鹿鳴》屬于《小雅》。(44)《明明》與《鹿鳴》等篇章從樂曲的構成上說,當指一組曲的一支?!矮I《明明》三終”當指《明明》一章演奏三遍完成?!案琛堵锅Q》三終”指《小雅》中的《鹿鳴》一章演奏三遍完成。故“終”在作音樂術語講時,指一組曲中的一支歌曲或樂曲的演唱或演奏完畢。(45)先秦音樂術語中,與“終”相對應的是“成”。“成”指某一完整的樂的組合的演出完成。將該組樂演出一遍,稱為一成,數遍即稱數成。(46)《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笨住秱鳌?“備樂九奏,而致鳳皇?!?47)“九奏”,即演奏九遍。《呂氏春秋·古樂》:“夏籥九成?!备哒T注:“九成,九變?!?48)“終”是“成”中較小音樂單位。(49)由于“卒”、“終”互訓,“卒”也指一組曲中的一支歌曲或樂曲的演唱或演奏完畢,“琴舞九卒”指九篇歌詩的演奏完畢。由此可知,“琴舞九卒”中包含九篇歌詩。此外,現存《清華簡三》周公所作四句歌詩之前有“元內(納)啟曰”一語,亦可說明周公所作歌詩不止此四句?!吨芄傥琛菲碚咦?“‘元內啟’義為首章之啟?!?50)元內(納)啟為“首章之啟”,對照成王所作“琴舞九絉(卒)”有“元內(納)啟”、“再啟”、“三啟”……“九啟”的形式,可知,周公所作“琴舞九絉(卒)”也當存在“再啟”、“三啟”等。按,《周公之琴舞》篇整理者注:“啟,樂奏九曲,每曲分為兩部分,開始部分稱‘啟’,終結部分稱‘亂’?!?51)《芮良夫毖》篇“再啟曰”后無“亂”,則可知“啟”可單獨使用。曹子建有《七啟》詩,其前小序曰:“昔枚乘作《七發(fā)》,傅毅作《七激》,張衡作《七辯》,崔駰作《七依》,辭各美麗。余有慕之焉,遂作《七啟》?!?52)曹植《七啟》文體形式類似枚乘《七發(fā)》等“七體”?!捌唧w”的文章一般有七個層次,“七啟”之得名即以“七”與“啟”的結合。三、周延甲的文化內涵,即禮俗禮事。以孝之禮時禮社《周公之琴舞》中成王所作歌詩之“元內(納)啟”部分即今本《詩經·敬之》。以此相參照,可知《周公之琴舞》各篇若在《詩經》中皆當各有專名,周公所作“元內(納)啟”之四句歌詩依例可命名為《孝享》?!跋怼?貢獻也?!墩f文》:“享,獻也?!薄抖巫ⅰ?“下進上之詞也?!?53)《爾雅·釋詁》:“享,獻也。”(54)《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编崱豆{》:“享,獻也?!?55)“享”多用于朝聘或祭祀場合,指向時王或先祖進獻貢品及雅樂?!渡袝よ鞑摹?“庶邦享,作兄弟,方來,亦既用明德。后式典集,庶邦丕享?!笨住秱鳌?“眾國朝享于王?!?56)《周禮·大宗伯》:“以肆獻祼享先王,以饋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嘗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57)《小雅·大田》:“以享以祀,以介景福。”(58)《商頌·烈祖》:“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將?!?59)大興祭祀的目的是為享鬼神、享先祖,希望得到鬼神和先祖庇佑。先秦時期,“享先祖”、“享鬼神”的觀念盛行,以“享先祖”、“享鬼神”為目的的祭祀為周代禮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靶ⅰ?《說文》:“孝,善事父母者。”《段注》:“禮記:孝者,畜也。順于道不逆于倫,是之謂畜?!?60)《尚書·堯典》:“克諧以孝?!?61)《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悌?!?62)“孝”為周代禮樂文化的基本內容?!渡袝た嫡a》:“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笨住秱鳌?“言人之罪惡,莫大于不孝不友?!?63)《毛詩大序》:“成孝敬,厚人倫?!?64)《周禮·師氏》:“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教三行:一曰孝行,以親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65)《周禮·大司樂》:“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66)《儀禮·士冠禮》:“孝友時格,永乃保之?!?67)先秦時期,“孝”是社會生活的第一要義?!靶⑾怼?在文獻中常用于祭祀先祖,表達子孫的孝敬?!缎⊙拧ぬ毂!?“吉蠲為饎,是用孝享。”孔《疏》:“善潔為酒食之饌,是用致孝敬之心而獻之?!?68)《周頌·載見》:“率見昭考,以孝以享?!编崱豆{》:“使助祭也,以致孝子之事,以獻祭祀之禮,以助考壽之福?!?69)《周易·萃卦·彖辭》:“‘王假有廟’,致孝享也?!笨住妒琛?“享,獻也。聚道既全,可以至于‘有廟’,設祭祀而‘致孝享’也?!?70)《孝經·圣治章》:“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邢昺《疏》:“尊父祖以配天,崇孝享以致敬?!?71)可見,“孝享”二字在文獻中連用乃為表達人們善事父母、敬事先祖的思想。《孝享》篇中內容完全符合“孝享”的上述精神內核?!盁o悔享君”:“悔”,恨也?!墩f文》:“悔,恨也?!倍巍蹲ⅰ?“悔者,自恨之意?!?72)《周易·系辭上》:“悔吝者,憂虞之象也?!笨住妒琛?“悔者,其事已過,意有追悔之也?!?73)“無悔”即無恨,無遺憾。如《大雅·抑》:“庶無大悔。”(74)《大雅·皇矣》:“其德靡悔?!?75)“無悔”、“靡悔”皆作無恨無遺憾解?!跋怼?獻也。該句義指不留遺憾地貢獻君上及先祖?!柏鑹嬈湫ⅰ?“罔”,無也?!洞笱拧っ駝凇?“以謹罔極?!编崱豆{》:“罔,無。”(76)《小雅·蓼莪》:“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敝祆洹对娂瘋鳌?“罔,無?!?77)賈誼《吊屈原文》:“遭世罔極兮?!眳窝訚?“罔,猶無也?!?78)“墜”,失也。《國語·晉語二》:“知禮可使,敬不墜命?!表f昭注:“墜,失也?!?79)《國語·楚語下》:“自先王莫墜其國。”韋昭注:“墜,失也?!?80)《文選·諷諫》:“宗周以墜?!崩钌谱⒁龖吭?“墜,失也?!?81)孝,善事父母(見前述)。該句義指對待父母不失孝敬?!跋砦墶?享,獻也(見前述)?!拔闭Z助詞?!皭?悅也。《說文》:“慆,說也?!倍巍蹲ⅰ?“《尚書大傳》:‘師乃慆’。注曰:‘慆,喜也?!?82)《慧琳音義》卷九“慆耳”注引《倉頡篇》:“慆,和悅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