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13《跟奶奶學手藝》教學設計_第1頁
李曉13《跟奶奶學手藝》教學設計_第2頁
李曉13《跟奶奶學手藝》教學設計_第3頁
李曉13《跟奶奶學手藝》教學設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跟奶奶學手藝》教學設計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學李曉課

題:《跟奶奶學手藝》教學目標:1.能積極參與庫淑蘭奶奶的剪紙欣賞活動并體驗彩紙?zhí)踪N剪紙的制作。

2.能欣賞并吸收民剪紙藝術的基本特征及其藝術價值,把所致其典型風格和套貼配色的制作特征,模訪一些典型形象和元素進行再創(chuàng)作。3.能在欣賞制作活動中感受我國民間剪紙藝術的魅力,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熱愛,實踐民族文化藝術的傳承。教學重點:了解彩紙?zhí)踪N的制作。教學難點:把握套色剪紙的特點,創(chuàng)作作品。教學準備:各色彩紙,卡紙,訂書機,膠棒。布置前置作業(yè):1.查閱庫淑蘭人物簡介的相關資料。2.用重復的方法簡各種不同大小的圓形、月牙形、鋸齒形等。教學過程:一、欣賞導入欣賞一幅中國傳統(tǒng)剪紙作品師:這是一幅中國傳統(tǒng)剪紙作品,剪的是什么內容?獅子有“百獸之王”之稱,是權力與威嚴的象征,民間常以石頭獅子做鎮(zhèn)門護宅之物,如果是雙獅圖案就寓意著“事事如意”“事事吉祥”。請同學們看看這幅作品用到了哪些裝飾紋樣?學生交流,師小結。(鋸齒紋、月牙紋、圓孔、水滴紋等等)2.對比欣賞再出示一幅作品,請同學們對比欣賞這兩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學生交流。(第一幅是單色的,是剪出來的。第二幅是彩色的,有剪有貼)師:我們把這種形式的作品稱為彩紙?zhí)踪N剪紙作品,來看一下定義,請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彩紙?zhí)踪N是用彩紙剪出很多圖形一層層粘貼,上一層都比下一層小,組合成層次豐富,色彩明艷的作品。微課師出示一個微課,播放獅子娃眼睛的制作,學生觀察一層層粘貼的方法。師小結:你們知道這種彩紙?zhí)踪N剪紙作品的創(chuàng)始人是誰嗎?對,就是陜西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庫淑蘭,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跟隨庫淑蘭奶奶一起走進她的套貼剪紙世界,一起跟奶奶學手藝吧!二、揭示課題。13、《跟奶奶學手藝》三、出示學習目標(大屏幕)1.能積極參與庫淑蘭奶奶的剪紙欣賞活動并體驗彩紙?zhí)踪N剪紙的制作。

2.能欣賞并吸收民剪紙藝術的基本特征及其藝術價值,把所致其典型風格和套貼配色的制作特征,模訪一些典型形象和元素進行再創(chuàng)作。四、探究學習1.檢查前置作業(yè):課下老師請同學們了解人物庫淑蘭,誰愿意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學生交流查閱的資料。視頻播放庫淑蘭人物簡介,學生傾聽。(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一起來了解人物庫淑蘭。)被譽為“剪花娘子”的庫淑蘭奶奶其剪紙構圖大膽、飽滿,色彩艷麗,畫面充滿想象,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幅她的作品吧!師提出欣賞要1)從庫淑蘭奶奶的作品里你看到了哪些主題的內容?2)從庫淑蘭奶奶的作品中選取一小部分紋樣說說它是如何制作的?B、學生欣賞與交流C、探究技法:點綴貼,排比貼,襯邊貼等師:多樣的方法使套貼紋飾豐富而富有變化。五、自主探究1.自學教材41頁,說說作品《獅子娃》的制作步驟。2.學生交流制作步驟,請兩位同學上臺根據(jù)學生說的進行獅子娃的拼擺。(師準備好獅子娃的分解圖)六、自主創(chuàng)作你想做個什么形象?用哪些紋飾裝飾?作業(yè)要求:學會用庫淑蘭奶奶彩紙?zhí)踪N的方法制作剪紙作品。學生制作,師巡視指導。溫馨提示: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的維護,音樂停,小手停。七、展示作品1.師將學生的作品拍下來在大屏幕上展示,學生手拿作品上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