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100C
65
DB50重 慶 市 地 方 標 準DB50/T
867.11-2019安全生產技術規(guī)范第
11
部分:殯葬服務機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Funeral
service
organization重慶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
布DB50/T
867.11-2019前言
..............................................................................
II1
范圍
..............................................................................
1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
13
術語和定義
........................................................................
24
基礎管理
..........................................................................
35
場所環(huán)境
.........................................................................
126
生產設施設備
.....................................................................
137
特種設備
.........................................................................
148
.................................................................
159
...........................................................
1610 消防安全
........................................................................
1811 危險化學品安全
..................................................................
2112祭掃安全
........................................................................
2113 職業(yè)健康
........................................................................
2214 勞動防護用品
....................................................................
2415 安全生產檢查
....................................................................
2516 安全生產標準化等級評定
..........................................................
25附錄
相關引用條款....................................................
1附錄
殯葬服務機構隱患排查清單.......................................
22附錄
殯葬服務機構安全生產監(jiān)督檢查清單...............................
29附錄
殯葬服務機構安全生產標準化等級評定細則.........................
46IDB50/T
867.11-2019 DB50/T
867
《安全生產技術規(guī)范》分為若干部分:——第1部分:總則;——第2部分:通用要求;……——第11部分:殯葬服務機構;……本部分為DB50/T
本部分按照GB/T
本部分由重慶市殯葬事業(yè)管理中心提出。本部分由重慶市民政局歸口。本部分的規(guī)定若法律法規(guī)、標準規(guī)范等有新的規(guī)定,以最新的規(guī)定為準。本部分起草單位:重慶市殯葬事業(yè)管理中心、重慶市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彭友誼、張程、劉榮英、王莉、葉亞平、曾濤、龔慶、康露、楊怡。IIDB50/T
867.11-2019
1 范圍用品、安全檢查和安全生產標準化等級評定等方面的要求。本部分適用于殯葬服務機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
2893-2008GB
2894-2008 安全標志及其使用導則GB/T
6441-1986 企業(yè)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
7258-2017 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T
個人防護裝備選用規(guī)范GB
13495.1-2015 消防安全標志
第1部分:標志GB
13801-2015GB/T
用電安全導則GB/T
職業(yè)安全衛(wèi)生術語GB/T
事故傷害損失工作日標準GB
15630-1995 GB
16668-2010 干粉滅火系統(tǒng)及部件通用技術條件GB
18466-2005 GB
19053-2003 殯儀場所致病菌安全限值GB
19054-2003 GB/T
殯葬術語GB
25201-2010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GB
25506-2010 消防控制室通用技術要求GB/T
個體防護裝備配備基本要求GB/T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
企業(yè)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guī)范GB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28-2006 城鎮(zhèn)燃氣設計規(guī)范(部分作廢)GB
50041-2008 鍋爐房設計規(guī)范GB
50053-2013 GB
50054-2011 1DB50/T
867.11-2019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
50060-2008 3-110KV高壓配電裝置設計規(guī)范GB
50140-2005 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guī)范GB
50156-2012 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guī)范GB
50166-2007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
50194-2014 建設工程施工現(xiàn)場供用電安全規(guī)范GB
50222-2017 GB
50261-2017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
50365-2005 GB
50444-2008 建筑滅火器配置驗收及檢查規(guī)范GB
50763-2012 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Z
158-2003
工作場所職業(yè)病危害警示標識GBZ
188-2014 職業(yè)健康監(jiān)護技術規(guī)范AQ/T
9004-2008 企業(yè)安全文化建設導則AQ/T
9007-2011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指南AQ/T
9009-2015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評估規(guī)范GA
95-2007 滅火器維修與報廢規(guī)程JGJ
124-1999 殯儀館建設設計規(guī)范JT/T
915-2014 MZ/T
017-2011MZ/T
100-2017 燃油式平板火化機及輔機運行規(guī)程MZ/T
101-2017 火化機煙氣凈化設備通用技術條件MZ/T
103-2017 WS/T
396-2012 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清洗消毒規(guī)范建標
181-2017 殯儀館建設標準建標
182-2017 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設標準DB50/T
535-2013 公益性公墓建設規(guī)范DB50/T
536-2013 經營性公墓建設規(guī)范DB50/T
543-2014 重慶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公共服務設施規(guī)劃標準DB50/T
682-2016 殯儀服務站建設規(guī)范3 術語和定義GB/T
15236-2008、GB/T
33000-2016界定的以及以下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殯葬服務機構 funeral
interment
service
經行政許可,開展殯葬服務活動的組織結構,為服務的供方。[MZ/T
注:殯葬服務機構包括:殯儀館、殯儀服務站、公墓。3.2殯儀館 funeral
parlor,funeral
home2DB50/T
867.11-2019提供遺體接運、火化、殯殮、守靈以及骨灰寄存等殯儀服務活動的綜合性場所。[GB/T
23287-2009,定義
7.6]3.3殯儀服務站
service
station具有一項或多項殯儀(不含火化)服務功能的殯葬服務機構注:改寫
23287-2009,定義
7.8。3.4公墓 public
用于城鄉(xiāng)居民骨灰安葬(安放)、遺體安葬的社會公用設施。[DB50/T
3.1]3.5殯儀設施 funeral
and
interment
equipment提供遺體運送、保存、防腐、整容、整形、冷藏和悼念等服務的場所。[GB/T
23287-2009,定義
7.2]3.6火化設施
提供遺體火化服務的場所。[GB/T
23287-2009,定義
7.3]3.7墓地設施
equipment用以集中埋葬遺體或骨灰的場所。[GB/T
23287-2009,定義
7.4]3.8骨灰安放設施 bone
ash
emplacing
equipment以樓、堂、塔、墻等建筑形式提供安放骨灰服務的場所。[GB/T
23287-2009,定義
7.5]4 基礎管理4.1 機構設置4.1.1 機構應建立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成立安全生產委員會或領導小組。機構主要負責人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4.1.2 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設置應符合如下要求:a) 從業(yè)人員超過
人的,應當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b) 從業(yè)人員在
100
人以下的,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4.2 人員職責3DB50/T
867.11-20194.2.1
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應履行職責包括:a)
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b)
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c)
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d)
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e)
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f)
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g)
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h)
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安全生產職責。4.2.2
安全生產工作負責人履行職責應包括:a)
b)
監(jiān)督檢查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組織落實事故隱患排查及整改;c)
協(xié)調解決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向主要負責人報告;d)
督促執(zhí)行事故處理決定;e)
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安全生產職責。4.2.3
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履行職責應包括:a)
組織或者參與擬訂本單位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操作規(guī)程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b)
組織或者參與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情況;c)
督促落實本單位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措施;d)
組織或者參與本單位應急救援演練;e)
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及時排查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提出改進安全生產管理的建議;f)
制止和糾正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yè)、違反操作規(guī)程的行為;g)
督促落實本單位安全生產整改措施;h)
后撤離作業(yè)現(xiàn)場;i)
組織安全生產考核,提出獎懲意見;j)
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安全生產職責。4.3 安全生產目標4.3.1 機構應制定以控制生產安全事故率和職業(yè)病發(fā)生率為指標的年度安全生產目標。4.3.2 機構應根據各部門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所面臨事故風險的程度,綜合設計年度安全生產目標。4.4 安全生產責任制4.4.1 機構應建立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崗位的責任人員、責任范圍和考核標準等內容,并加強監(jiān)督考核。4.4.2 按照責、權、利統(tǒng)一的原則,安全生產責任的內容和大小應與各生產性質和崗位性質相適應。4.5 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4.5.1
機構應建立健全安全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從業(yè)人員的安全行為,安全規(guī)章制度要發(fā)放到崗位。4.5.2
機構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應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內容:a)
安全生產機構設置;b)
安全生產責任制;4DB50/T
867.11-2019c) 安全生產投入;d) 文件、記錄和檔案管理;e) 隱患排查治理;f) 建設項目
g) 安全培訓教育;h) 特種作業(yè)人員和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管理;i) 設施設備管理;j) 施工和檢維修安全管理;k) 危險物品管理;l) 安全作業(yè)規(guī)程和作業(yè)安全管理;m) 安全生產獎懲管理;n) 相關方安全管理;o) 職業(yè)健康管理;p) 個體防護用品管理;q) 安全風險管理r) 應急管理;s) 事故管理;t) 安全生產報告。4.5.3 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應經批準實施,現(xiàn)行有效版本應發(fā)放至相關崗位的從業(yè)人員。4.5.4 應保存近期的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記錄至一定的有效期。4.5.5 機構應每年至少評估一次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的適宜性、有效性和執(zhí)行情況。4.5.6 機構應根據評估結果、安全檢查情況、自評結果、評審情況、事故情況等,及時修訂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4.6 操作規(guī)程4.6.1 機構應結合本單位設施設備生產工藝、作業(yè)任務特點以及作業(yè)安全風險與職業(yè)病防護要求,以生產工序、作業(yè)崗位或設施設備為單元編制齊全適用的安全生產操作規(guī)程。4.6.2 安全操作規(guī)程可與設備操作規(guī)程、作業(yè)指導書等整合,且應做到安全要求清晰、明確。4.6.3 機構應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施設備投入使用前,組織制訂相應的安全生產操作規(guī)程,確保其適宜性和有效性。4.6.4 安全操作規(guī)程應包括下列內容:a) 適用范圍;b) 崗位存在的主要危險源及控制要求;c) 設備使用方法或作業(yè)程序;d) 個體防護要求;e) 嚴禁事項;f) 緊急情況現(xiàn)場處置措施。4.6.5 安全操作規(guī)程應經批準實施,現(xiàn)行有效版本應發(fā)放至相關崗位的從業(yè)人員,并采取日常教育和考核等措施確保員工上崗作業(yè)前理解、掌握并正確執(zhí)行安全操作規(guī)程的要求。4.6.6 機構應教育和督促從業(yè)人員嚴格執(zhí)行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并向從業(yè)人員如實告知作業(yè)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4.7 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5DB50/T
867.11-20194.7.1 安全生產教育管理4.7.1.1 機構應明確安全生產教育培訓主管部門,定期識別安全生產教育培訓需求,制定、實施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并保證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訓資源。4.7.1.2 機構應根據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計劃,教育和引導從業(yè)人員掌握崗位安全生產知識以及相關要求,遵守本單位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增強從業(yè)人員對安全事故的預防和自救互救的能力。4.7.1.3 機構應如實記錄全體從業(yè)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情況,建立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檔案和從業(yè)人員個人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檔案,并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和改進。4.7.2 主要負責人和管理人員的培訓4.7.2.1 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4.7.2.2 機構應對各級管理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確保其具備正確履行崗位安全生產職責的知識與能力。4.7.2.3 機構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初次安全培訓時間不應少于
不應少于
學時。4.7.2.4 法律法規(guī)要求考核其安全生產知識與能力的人員,應按照有關規(guī)定經考核合格。4.7.3 特種作業(yè)、特種設備作業(yè)人員教育培訓資格后,方可上崗作業(yè),并定期接受復審。4.7.4 一般從業(yè)人員教育培訓4.7.4.1 機構應對一般從業(yè)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yè)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4.7.4.2 一般從業(yè)人員的培訓內容和學時應滿足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4.7.4.3 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yè)人員方可上崗作業(yè)。4.7.4.4 機構的新入職從業(yè)人員上崗前應經過安全培訓教育。機構新上崗的從業(yè)人員,崗前安全培訓時間不應少于
4.7.4.5 從業(yè)人員在機構內部調整工作崗位或離崗六個月以上重新上崗時,應重新進行安全教育培訓。4.7.4.6 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施設備投入使用前,機構應對有關從業(yè)人員進行專門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確保其具備相應的安全操作、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4.7.4.7 機構專職應急救援人員應按照有關規(guī)定,經專門應急救援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并定期參加復訓。4.7.4.8 需接受再培訓的從業(yè)人員,其再培訓時間和內容應符合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有關規(guī)定。4.7.5 相關方人員教育培訓害防護措施、應急知識等。4.8 相關方管理6DB50/T
867.11-20194.8.1 機構應建立相關方管理制度。4.8.2 機構應對相關方相應資質進行審查并對其業(yè)績進行考核,建立合格相關方名錄和檔案。4.8.3 機構應與相關方簽訂安全管理協(xié)議,也可在合同或協(xié)議中包含安全生產方面的內容。對相關方實施準入管理,不應將工程項目發(fā)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的相關方。4.8.4 機構應對相關方進行監(jiān)督、檢查和管理。4.8.5 機構應對相關方安全業(yè)績進行評估,及時更新合格的相關方名錄。4.9 建設項目“三同時”管理4.9.1 機構應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安全設施和職業(yè)病防護設施實行建設項目“三同時”管理,安全設施和職業(yè)病防護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4.9.2 機構應根據有關規(guī)定對建設項目組織安全預評價、安全設施設計及評查、安全設施施工和竣工驗收及評價。機構應對可能產生職業(yè)病危害的建設項目,按照有關規(guī)定進行職業(yè)病危害預評價、職業(yè)病防護設施設計、職業(yè)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及相應的評審,組織職業(yè)病防護設施建設及驗收。4.10 安全生產投入4.10.1 機構應建立安全生產投入保障制度,按照有關規(guī)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產費用,并建立使用臺賬。4.10.2 機構應按照有關規(guī)定繳納從業(yè)人員工傷保險。4.11 安全文化建設機構宜按照AQ/T
教育、引導全體人員貫徹執(zhí)行。4.12 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機構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開展安全生產電子臺賬管理、息系統(tǒng)的建設。4.13警示標志4.13.1 機構應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部位和有關設備、設施區(qū)域設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安全標志的選用、使用要求應符合
GB
中第
7
章、第
8
9
章的規(guī)定,安全標志的顏色應符合
2893-2008
中第
4
4.13.2 消防安全標志的設置應符合
GB
13495.1-2015
和
15630-1995
的規(guī)定。4.13.3 應急設備安全標志與設置應符合
2894-2008中第6章
的規(guī)定。對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的通訊設備應設置醒目的安全標志。4.13.4 存在職業(yè)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場所、作業(yè)崗位、設備、貯存場所應設置相應的警示標識。警示標識應符合
GBZ
的要求。4.13.5 安全玻璃門、玻璃墻應在顯著位置設置防撞安全提示標志。4.13.6安全警示標志應定期檢查和維護。如出現(xiàn)破損,識別不清,應定期更換。4.14安全風險管理4.14.1 風險辨識7DB50/T
867.11-20194.14.1.1 機構應建立安全風險辨識管理制度,對本單位安全風險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辨識。其中重大危險源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全面辨識重大危險源,對確認的重大危險源制定安全管理技術措施和應急預案。4.14.1.2 應根據危險源在觸發(fā)因素作用下轉化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與危險源引起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對風險進行分類分級管理。4.14.1.3 機構應對安全風險辨識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整理和歸檔。4.14.2 風險評價其是否可允許、可接受的程度和事故發(fā)生可能性、后果嚴重程度等特征評定其風險級別。4.14.3 風險控制措施4.14.3.1 機構應根據其評估出的風險和確定的風險分級,對不同級別的風險制定可行而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4.14.3.2 在確定風險控制措施時,應按如下順序考慮降低風險:a) 消除;b) 替代;c) 工程控制措施;d) 標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e) 個體防護。4.14.3.3 對措施計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應進行必要的評審。4.14.3.4 對所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宜進行跟蹤檢查和監(jiān)測,如未達到預期效果,應進行原因分析,重新制定控制措施并實施,直至達到預期效果。4.15 隱患排查治理4.15.1 隱患排查4.15.1.1 機構應建立隱患排查制度,逐級建立并落實從主要負責人到每位從業(yè)人員的隱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責任制。4.15.1.2 機構應根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等,組織制定各部門、崗位、場所、設施設備的隱患排查清單(見附錄
B)。4.15.1.3 隱患排查的范圍應包括所有與生產經營相關的場所、人員、設施設備和活動,包括承包商、供應商等相關方服務范圍。4.15.1.4 機構應按照“日、周、月”排查制度的要求,定期組織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按照隱患排查清單排查本單位的事故隱患。隱患排查的具體頻次應符合以下要求:a)現(xiàn)場操作人員應當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間隔進行安全巡查,及時發(fā)現(xiàn)并報告隱患;b)基層班組應當結合班組安全活動,每日至少組織一次隱患排查;c)部門應當結合崗位責任制,每周至少組織一次隱患排查;d)機構應當根據季節(jié)性特征及業(yè)務活動實際,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隱患排查。4.15.1.5 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應按照事故隱患的等級進行登記,建立事故隱患信息檔案,并按照職責分工實施監(jiān)控治理。8DB50/T
867.11-20194.15.1.6 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設備發(fā)包、出租的,應與承包、承租單位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xié)議,并在協(xié)議中明確各方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職責。機構對承包、承租單位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負有統(tǒng)一協(xié)調和監(jiān)督管理的職責。4.15.2 隱患治理4.15.2.1 機構應根據隱患排查的結果,制定隱患治理方案,對隱患及時進行治理。4.15.2.2 對于一般事故隱患,由機構負責人或者有關人員立即組織整改。對于重大事故隱患,由機構主要負責人組織制定并實施事故隱患治理方案。4.15.2.3 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a) 治理的目標和任務;b)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c)經費和物資的落實;d) 負責治理的機構和人員;e) 治理的時限和要求;f) 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4.15.2.4 機構在事故隱患治理過程中,應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發(fā)生。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從危險區(qū)域內撤出作業(yè)人員,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員,設置警戒標志,暫時停產停業(yè)或者停止使用;對暫時難以停產或者停止使用的相關生產儲存裝置、設施、設備,應加強維護和保養(yǎng),防止事故發(fā)生。4.15.2.5 對于因自然災害可能導致事故災難的隱患,機構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標準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預防措施,制定應急預案。4.15.3 驗收與評估4.15.3.1 治理完成后,機構應對事故隱患治理情況進行評估、驗收。4.15.3.2 重大隱患治理完成后,有條件的機構應組織本單位的技術人員和專家對重大事故隱患的治理情況進行評估;其他機構應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對重大事故隱患的治理情況進行評估。4.15.4 信息記錄、通報和報送4.15.4.1 機構應如實記錄隱患排查治理情況,至少每月進行統(tǒng)計分析。4.15.4.2 機構應定期或實時向從業(yè)人員通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重大事故隱患消除前,應向從業(yè)人員公示事故隱患所在位置、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應急措施等信息。4.15.4.3 機構應運用隱患自查、自改、自報信息系統(tǒng),通過信息系統(tǒng)對隱患排查、報告、治理、銷賬等過程進行電子化管理和統(tǒng)計分析,并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定期或實時報送隱患排查治理情況。4.16 應急管理4.16.1 應急機構4.16.1.1 機構應按照有關規(guī)定建立應急管理組織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應急管理工作。4.16.1.2 參與應急救援和應急管理的人員應具備一定的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4.16.2 應急預案9DB50/T
867.11-20194.16.2.1 機構應成立應急預案編制小組,根據本單位的隱患排查情況,結合危險源辨識分析情況,按照
GB/T
的要求編制相應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并有效實施。4.16.2.2 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符合下列基本要求:a) 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的規(guī)定;b) 安全生產實際情況;c) 危險性分析情況;d) 應急組織和人員的職責分工明確,并有具體的落實措施;e) 有明確、具體的應急程序和處置措施,并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f) 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滿足本單位的應急工作需要;g) 應急預案基本要素齊全、完整,應急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準確;h) 應急預案內容與相關應急預案相互銜接。4.16.2.3對于危險性較大的場所、裝置或者設施,機構應編制現(xiàn)場處置方案;重點崗位應設置崗位應急處置卡,并張貼在附近顯著部位。4.16.2.4 機構應急預案應包括向上級應急管理機構報告的內容、應急組織機構和人員的聯(lián)系方式、應急物資儲備清單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發(fā)生變化時,應及時更新,確保準確有效。4.16.2.5 機構應按照有關規(guī)定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論證,并向有關部門進行備案。4.16.2.6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急預案應及時修訂并歸檔:a) 依據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及上位預案中的有關規(guī)定發(fā)生重大變化的;b) 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發(fā)生調整的;c) 面臨的事故風險發(fā)生重大變化的;d) 重要應急資源發(fā)生重大變化的;e) 預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發(fā)生變化的;f) 在應急演練和事故應急救援中發(fā)現(xiàn)問題需要修訂的;g) 單位認為應當修訂的其他情況。4.16.3 應急保障4.16.3.1 機構建立與本單位安全生產特點相適應的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不具備應建立專職應急救援隊伍條件的機構,指定兼職救援人員,并與鄰近專業(yè)應急救援隊伍簽訂應急救援服務協(xié)議。4.16.3.2 機構應根據應急預案的需要,設置應急設施,配備應急裝備,儲備應急物資,建立管理臺賬。對應急設施、裝備和物資安排專人管理,并定期檢查、維護、保養(yǎng),確保其完好、可靠。4.16.4應急演練4.16.4.1 機構應按照
AQ/T
中第
章的規(guī)定定期開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4.16.4.2 機構應按照AQ/T
中第9-10章和AQ/T
9009-2015的規(guī)定對演練進行總結和評估,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根據評估結果開展應急預案的修訂、完善。4.16.4.3應制定本單位的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根據本單位的事故風險特點,每年至少組織
1
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
1
次現(xiàn)場處置方案演練。4.16.5 應急處置4.16.5.1 發(fā)生生產安全事故后,事故現(xiàn)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報告本單位負責人。4.16.5.2 機構應根據應急預案要求,確定響應級別,啟動應急響應程序,按照有關規(guī)定報告事故情況,并開展先期處置。4.16.5.3 先期處置可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以下措施:a) 安全緊急情況時,事發(fā)源的現(xiàn)場人員應停止作業(yè)或者采取臨時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yè)現(xiàn)場;10DB50/T
867.11-2019b) 相關單位與人員;遇有重大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封閉事故現(xiàn)場,通知本單位從業(yè)人員和周邊人員疏散,采取轉移重要物資、避免或減輕環(huán)境危害等措施;c) 故現(xiàn)場證據。4.16.6 應急評估4.16.6.1 機構應開展事故(或險情)應急處置完畢后的應急處置評估。4.16.6.2 機構應當每
3
年進行一次應急預案評估。4.17 事故管理4.17.1 事故報告4.17.1.1 機構應建立事故報告程序,明確事故內外部報告的責任人、時限、內容等,并教育、指導從業(yè)人員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定的程序報告發(fā)生的生產安全事故。4.17.1.2 事故發(fā)生后,事故現(xiàn)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有關負責人應立即將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當前狀態(tài)等簡要信息按照有關規(guī)定和程序向有關部門報告;事故報告后出現(xiàn)新情況的,應及時補報、續(xù)報有關情況;情況緊急時,事故現(xiàn)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有關部門報告;對可能引發(fā)次生事故災害的,應及時報告相關主管部門。4.17.1.3 事故報告應及時、準確、完整,任何單位和個人對事故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4.17.1.4 事故發(fā)生后應保護事故現(xiàn)場及有關證據。4.17.2 事故調查和處理4.17.2.1 在事故調查期間,事故發(fā)生單位的負責人和有關人員應配合調查,如提供相關文件、資料、接受詢問等。4.17.2.2 發(fā)生事故后,機構應及時成立事故調查組,開展事故調查。事故調查應根據有關證據、資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間接原因和事故責任,提出應吸取的教訓、整改措施和處理建議,編制事故調查報告。4.17.2.3 機構應開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活動,認真吸取事故教訓,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fā)生。4.17.2.4 相關承包商、供應商等在機構內部發(fā)生的事故應納入本機構事故調查和處理。4.17.2.5 機構應按照
GB/T
的有關規(guī)定和行業(yè)確定的事故統(tǒng)計指標開展事故統(tǒng)計分析。4.18 文檔管理4.18.1 機構應建立文件和記錄檔案管理制度并嚴格執(zhí)行,明確安全生產和職業(yè)衛(wèi)生規(guī)章制度、操作規(guī)程的編制、評審、發(fā)布、使用、修訂、作廢,以及文件和記錄管理職責、程序和要求。4.18.2 機構安全生產檔案內容應包括設施設備、安全教育培訓、職業(yè)衛(wèi)生、事故應急、風險管理、重大危險源、項目“三同時”等方面。4.18.3 安全記錄文檔應包含但不限于安全生產過程、事件、活動、檢查的下列內容:a) 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標準規(guī)范及其他要求;b) 上級主管部門安全生產文件、批復文及會議資料等;c) 安全生產文件、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guī)程、安全會議記錄材料、安全學習資料等;11DB50/T
867.11-2019d)
安全生產工作計劃、總結、報告等;e)
各種安全活動記錄、安全管理臺賬、事故報告、安全通報等;f)
安全設施檢測、校驗報告、記錄等;g)
安全、職業(yè)衛(wèi)生評價報告。5 場所環(huán)境5.1 場所通用要求5.1.1 殯葬服務設施選址與布局均應符合
中
9.2.3
的基本原則。5.1.2 殯葬服務設施建筑防火設計和內部裝修設計應符合
GB
50016-2014(2018
年版)第
5
50222-2017
5.1.3 殯葬服務設施應設置必要的無障礙設施。無障礙設施的設計應符合
GB
50763-2012
建筑的一般規(guī)定。5.1.4 殯儀館建設應符合建標
JGJ
124-19995.4
的規(guī)定。5.1.5 殯儀服務站建設應符合
682-2016
的要求。5.1.6 公益性公墓建設應符合建標
182-2017、DB50/T
的要求;經營性公墓建設應符合DB50/T
536-2013
5.2 遺體處置場所5.2.1遺體接收間應保持空氣流通。5.2.2 應設置工作人員專用的衛(wèi)生間、更衣室、淋浴室。5.2.3 應配備必要的獨立通風設備、空氣凈化設備、消毒設備和污水處理設施。5.2.4 遺體接收間、遺體冷藏間、遺體消毒室、遺體防腐室、遺體整容室、遺體解剖室等遺體處置用房內的空氣質量和常用器具的菌類安全限制應符合
GB
19053-2003
3.2
的要求。5.2.5 遺體處理區(qū)產生的污水經處理后應達到
表
2
規(guī)定糞大腸菌群數(shù)、腸道致病菌、腸道病毒的排放標準。5.2.6 按照
MZ/T
103-2017
規(guī)定的
I
類、III
遺體進行分類存放,且標識明確。遺體分類見MZ/T
103-2017
附錄
B。5.2.7 應及時對遺體進行消毒處理,遺體消毒應符合
MZ/T
103-2017
第
7
章的要求。5.2.8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guī)定,患甲類傳染病、炭疽等傳染病死亡的遺體,應即時火化,不應入柜冷藏。5.2.9 裝載可能引起傳染(除
列出傳染病之外的)或高度腐爛的遺體時,遺體冷藏柜應分區(qū)放置。5.2.10 蚊、蠅、蟑螂等病媒昆蟲指數(shù)及鼠密度均應達到《滅鼠、蚊、蠅、蟑螂標準》的規(guī)定。5.3 殯儀服務場所5.3.1 遺體告別場所應留有應急通道,主要疏散通道的凈寬度不應小于
m,其他疏散通道凈寬度不應小于
m,且通道地面上應劃出明顯的標示線。5.3.2 悼念廳、告別廳、守靈廳等殯儀服務重點場所應保持空氣流通。5.3.3 業(yè)務接待室、悼念廳、守靈廳、告別廳及休息室等殯儀用房的菌類安全限值應符合
GB19053-2003
3.1
12DB50/T
867.11-20195.3.4 殯儀場所各功能區(qū)內的蚊、蠅、蟑螂等應及時殺滅。5.4 遺體火化場所5.4.1
作業(yè)場所墻面、地面應平整、光滑,易于清洗。5.4.2
應設置工作人員專用的衛(wèi)生間、更衣室、淋浴室。5.4.3
應配置通風、吸塵和凈化裝置。5.4.4
通風裝置產生的新風應全部來自室外。通風裝置應采取必要的消聲措施。5.4.5
應配備消毒設備,火化作業(yè)區(qū)域地面及工具設備應定期消毒。5.4.6
建有燃氣式火化設備的作業(yè)場所,在場所建筑物外應設置氣源緊急切斷閥。5.5 骨灰寄存場所5.5.1應有防盜、防火、防曬、防潮、防蟲等安全防護設施。5.5.2 應整潔、干凈、安全,衛(wèi)生條件應符合
的要求。5.5.3 骨灰寄存格位應牢固。5.6 骨灰(遺體)安葬場所5.6.1 配套建筑物應設置消防栓和滅火器材,消防栓與消防車供水距離不應大于
5.6.2安葬墓區(qū)范圍內應根據火災隱患大小合理設置消防滅火系統(tǒng),并設置相應的永久性固定標識。5.6.3 應設置應急避難場所,并設置應急避難場所標識及應急避難功能分布圖,其周邊重要路口宜設置明顯標識牌,標明疏散方向、路線、位置和應急設施。5.6.4建立自然災害和地質監(jiān)測制度,并制定相應的自然災害應急預案。6 生產設施設備6.1火化機6.1.1 應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火化機設備。6.1.2 火化機應配備必要的煙氣凈化設備。煙氣凈化設備應符合
MZ/T
101-2017
的要求。6.1.3 火化機大氣污染物排放應達到
13801-2015
規(guī)定的等級標準。6.1.4 火化機應配備空氣循環(huán)流通等裝置,并采取必要的消聲、降噪、減震等防護措施。6.1.5 火化機應由專業(yè)人員進行安裝和維修。安裝和維修完成后,應進行必要的調試檢驗。6.1.6 火化機及輔助設備應定期保養(yǎng),出現(xiàn)故障及時維修。6.1.7 應建立火化機運行安全操作規(guī)程,火化作業(yè)前應檢查電機、風機運轉是否正常,火化作業(yè)中應定期查看儀表讀數(shù)和監(jiān)控設備運行狀態(tài)。燃油式平板火化機及輔機的運行應符合
MZ/T
100-2017
的要求。6.1.8 燃油式火化機應選用符合
GB
19054-2003
4.3
的安全要求。6.2 遺物焚化爐6.2.1 宜在殯葬服務場所合理位置配置遺物焚化爐。6.2.2 遺物焚化爐應選用符合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要求的產品。6.2.3 遺物焚化爐應配備煙氣處理裝置,遺物焚化爐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應符合
GB
13801-2015
規(guī)定的限值。13DB50/T
867.11-20196.2.4 應建立遺物焚化爐運行安全操作規(guī)程。焚化作業(yè)前應檢查待焚化遺物是否夾帶易燃、易爆物品。6.3 殯儀專用車6.3.1 殯儀專用車應符合
的規(guī)定,車輛遺體艙內不應設置乘客的座位。6.3.2 應建立殯儀專用車安全管理制度,做到車輛專人管理、統(tǒng)一調配,做到車輛定期檢查、定期保養(yǎng)、定點維修。6.3.3 應加強駕駛員交通安全教育和培訓,確保行車安全。6.3.4 殯儀專用車駕駛員應按
915-2014
中附錄
A
要求做好出車前、行車途中及收車后的車輛安全檢查工作。6.3.5 應建立殯儀專用車消毒操作規(guī)程,做到車輛使用前后及時消毒。6.3.6 應在殯儀專用車上配備應急消毒用品。6.4 遺體冷藏柜(棺)6.4.1 遺體冷藏柜(棺)應符合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要求,宜具備設備故障自動報警功能。6.4.2 遺體冷藏柜長期保存時,柜內溫度應保持在-25℃~-10℃;遺體冷藏棺短期保存時,棺內溫度應保持在-1℃~3℃。6.4.3應建立遺體冷藏柜(棺)運行情況巡查制度,重點巡查遺體冷藏柜的運行狀態(tài)和實時溫度,并做好巡查記錄。遺體冷藏柜巡查周期每天不應少于2次,遺體冷藏棺巡查周期每2小時不應少于1次。6.4.4應建立遺體冷藏柜(棺)消毒操作規(guī)程,做到使用前后及時消毒。7 特種設備7.1通用要求7.1.1 機構應使用取得許可生產證并經檢驗合格的特種設備,不應使用國家明令淘汰和已經報廢的特種設備。7.1.2 特種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日內,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向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督管理部門登記。登記標志應當置于或者附著于該特種設備的顯著位置。7.1.3 指定具有資質技術機構對在用特種設備進行定期檢驗。在安全檢驗合格有效期屆滿前
1
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提出定期檢驗要求。未經定期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特種設備,不應繼續(xù)使用。7.1.4 特種設備應由生產制造單位或指定的維護、保養(yǎng)單位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yǎng)。7.1.5 特種設備應指定專人負責管理,應根據特種設備類型特點開展特種設備安全定期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7.1.6 機構應建立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并確保資料齊全。機構應按特種設備的報廢標準判別特種設備是否報廢。對報廢的特種設備按相關規(guī)定進行處理。7.2天然氣管道天然氣管道安全要求應符合GB
50028-2006的規(guī)定。7.3 鍋爐房14DB50/T
867.11-2019鍋爐房設計應符合GB
電氣、給水和水處理等方面要求。8 公用輔助設施設備8.1 空調系統(tǒng)8.1.1壓縮式制冷機組的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計、液壓計等裝置,以及高低壓保護、低溫防凍保護、電機過流保護、排氣溫度保護、油壓差保護等安全保護裝置應齊全并定期校驗。壓縮式制冷設備的冷凍油油標應醒目,油位正常。8.1.2 制冷機組附屬的壓力表、安全閥應鉛封。8.1.3機房內所有機械外露轉動部位應裝防護罩。8.1.4 制冷機房應符合下列要求:a) 處于設備下方的過道,凈空高度不能低于
2m;b) 機房中制冷劑的儲存量不應超過
150
kg。機房中不應儲存易燃、易爆的制冷劑;c) 機房門應向外平開;d) 制冷劑管道周圍應有構件維修通道,且不能堵塞。8.1.5 當設置集中空調系統(tǒng)時,應定期對公共場所集中空調系統(tǒng)進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技術要求和效果應符合
WS/T
的要求。8.2 柴油儲罐8.2.1 柴油儲罐設計與布局、火化作業(yè)場所儲油箱與火化機之間的防火間距應符合
GB
(2018
版)的規(guī)定。柴油儲罐附屬加油站設計與施工應符合
50156-2012
的規(guī)定。8.2.2 柴油儲罐區(qū)應設置安全圍欄(或圍墻),并有嚴禁煙火標志。8.2.3 柴油儲罐區(qū)應采取必要的防雷擊、防靜電措施,柴油儲罐、儲油箱均應做到等電位接地,接地點不應少于兩處,并應設置防溢堤。8.2.4 柴油儲罐應定期檢查維修,重點檢查呼吸閥能否正常使用。8.2.5 應建立柴油儲罐儲油、用油操作規(guī)程。8.3天然氣調壓設施8.3.1 機構使用城鎮(zhèn)燃氣輸配系統(tǒng)供給天然氣的,應按照天然氣管理接入要求建有調壓站(或調壓箱、調壓柜),并放置相應調壓裝置。8.3.2 調壓站(含調壓柜)與其他建筑物、構筑物水平凈距應符合
GB
50028-2006
表
6.6.3
的要求。8.3.3 調壓站建筑物設計時,地上調壓站應符合
GB
6.6.12
要求,地下調壓站應符合
50028-2006
6.6.14
要求。8.3.4 設置調壓箱(調壓柜)時,地上調壓箱(懸掛式)和地上調壓柜(落地式)應符合
GB
6.6.4
的規(guī)定,地下調壓箱(懸掛式)應符合
6.6.5
的規(guī)定。8.4 變配電房8.4.1 變配電裝置布置、安全凈距、通道與圍欄應符合
50053-2013、GB
50060-2008
8.4.2 變壓器、高壓配電裝置、低壓配電裝置的操作區(qū)、維護通道應鋪設絕緣膠墊。8.4.3 應設有通風散熱、防潮排煙設備和事故照明裝置。15DB50/T
867.11-20198.4.4變配電房設置在地下時,室內地面最低處應設有集水坑并配有自動排水裝置。8.4.5 變配電房設置在地下時,應設有安全通道,安全通道和樓梯處應設逃生指示標識和應急照明裝置。8.4.6 出入口的門為防火門,向外開啟,并應裝鎖,且門鎖應便于值班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打開。出入口應設置高度不低于
的防小動物擋板。8.4.7 變配電房內設備間與附屬房間之間的門應向附屬房間方向開啟。高壓間與低壓間之間的門,應向低壓間方向開啟。8.4.8 變配電房的空氣溫度和濕度應符合下列要求:a)空氣溫度的上限不應高于
40℃,且在
24h
b) 在最高溫度為
50%;c)
內測得的相對濕度的平均值不超過
相對濕度平均值不超過
d) 應考慮到由于溫度的變化,有可能會偶爾產生適度的凝露。8.4.9 變配電房室內環(huán)境整潔、場地平整,設備間不應存放與運行無關的物品。8.4.10應建立變配電房安全生產運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8.4.11 應建立變配電房巡查制度,并做好相應記錄。有專人值班的變配電房每班不應少于巡視檢查1
次。無專人值班的變配電房應根據電氣運行環(huán)境、電氣設備運行工況、負載等具體情況安排巡視檢查,每周不應少于
1
次。8.4.12 變配電房巡查項目應包括但不僅限于以下內容:a)
常聲響,有無異常氣味,操作電源有無異常等;b)
絡放電痕跡,操作機構有無異常等。8.4.13 變配電室的各種記錄檔案應分類歸檔,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的圖紙、圖表等文件資料長期保存,其他記錄至少保存
1
年。8.5 發(fā)電機8.5.1 發(fā)電機組的排煙管道應伸出室外。發(fā)電機組及其控制室、配電室內必須配置可用于撲滅電氣火災的滅火器。8.5.2 發(fā)電機組電源應與外電線路電源聯(lián)鎖,嚴禁并列運行。8.5.3 發(fā)電機供電系統(tǒng)應設置電源隔離開關及短路、過載保護。8.5.4 發(fā)電機組并列運行時,應裝設同期裝置,并在機組同步運行后再向負載供電。8.5.5 內燃機供油管道不應架空引至內燃機油箱。在靠近燃料油儲罐出口和內燃機油箱進口處應分別設切斷閥。8.6 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8.6.1 應配置監(jiān)控系統(tǒng)控制室。8.6.2 應建設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配置數(shù)量合理的視頻監(jiān)控設備。殯葬服務重點場所配置的視頻監(jiān)控設備應實現(xiàn)“全覆蓋、無死角”的要求。視頻監(jiān)控設備宜選用具備高清影像和夜視功能的產品。8.6.3 監(jiān)控錄像保存期不應少于
30
天。殯葬服務重點場所采集的監(jiān)控錄像保存期可適當延長。8.6.4 應建立視頻監(jiān)控管理制度,并做好運行記錄。9 用火、用電、用氣的安全16DB50/T
867.11-20199.1 用火安全9.1.1 動火作業(yè)涉及如下情形:——在禁火區(qū)進行焊接與切割作業(yè);——在易燃易爆場所使用噴燈、電鉆、砂輪等進行可能產生火焰、火花和熾熱表面的臨時性作業(yè)。9.1.2 動火作業(yè)應取得動火許可證。9.1.3 動火操作人員應持有有效的崗位工種作業(yè)證;現(xiàn)場應設置動火監(jiān)護人。9.1.4 動火作業(yè),應檢查清理作業(yè)現(xiàn)場的可燃物;對于作業(yè)現(xiàn)場附近無法移動的可燃物,應采取不燃材料覆蓋、隔離等防護措施。9.1.5 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熱等動火作業(yè),應采取應急滅火措施,配備滅火器材。9.1.6 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嚴禁明火。9.1.7 爐灶等使用完畢后,應將爐火熄滅。9.1.8 廚房操作間的排油煙系統(tǒng)和管道應定期清理油垢,清洗頻率每年不應少于
2
次,并做好記錄。9.2 用電安全9.2.1 機械設備和電氣系統(tǒng)線路及器件的安裝、調試與維護、修理崗位人員均應取得電工操作證。9.2.2 電氣、照明應符合
124-1999
和
版)第
9.2.3 應正確選用各類用電產品的規(guī)格型號、容量和保護方式(如過載保護等),不應擅自更改用電產品的結構、原有配置的電器線路以及保護裝置的整定值和保護元件的規(guī)格等。9.2.4 選擇用電產品應確認其符合產品使用說明書規(guī)定的環(huán)境要求和使用條件,并根據產品使用說明書的描述,了解使用時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及需采取的預防措施。9.2.5 電器線路、電氣設備的安裝應由專業(yè)人員實施,安裝完成后,依法進行檢測。用電產品的安裝、使用及維修應符合
13869-2017
中第
5
6
章的規(guī)定。9.2.6 應定期檢查電氣線路的絕緣強度。禁止使用絕緣老化或失去絕緣性能的電氣線路。9.2.7 電氣設備不應超負荷運行或帶故障使用,應避免同時使用大功率電器。9.2.8 移動電器的使用,金屬外殼必須接保護地線,其插座供電開關必須帶漏電保護功能。9.2.9 應制定臨時用電管理制度,臨時用電時按“臨時用電管理辦法”辦理審批手續(xù)。9.2.10施工現(xiàn)場臨時用電按符合
50194-2014的要求,不得擅自架設臨時線路。電氣設備電氣設備附近不應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蝕性物品,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9.3 用氣安全9.3.1 應選擇使用具有資質的檢驗機構檢驗合格的燃氣灶、熱水器、燃氣取暖器等燃氣器具,并根據產品使用說明書了解產品使用時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及需要采取的預防措施。9.3.2 不應私自改動、拆除、包裹或遮擋燃氣設施、燃氣管道等燃氣設施,不應私自安裝、拆除燃氣灶、燃氣熱水器、燃氣取暖器和其他燃氣器具。9.3.3 燃氣設施和管道的開關、閥門應保持啟閉正常,無泄漏。9.3.4 應在燃氣調壓間或在閥門、法蘭盤上方
0.5m~2m
范圍內設置可燃氣體濃度檢測報警裝置。9.3.5 使用液化石油氣氣瓶前,應對氣瓶進行檢查,確認氣瓶質量完好。如發(fā)現(xiàn)氣瓶顏色、鋼印等辨別不清,檢驗超期,氣瓶損傷(變形、劃傷、腐蝕)等現(xiàn)象,應立即停止使用。9.3.6按照規(guī)定,正確、可靠地液化石油氣氣瓶上的連接調壓器、回火防止器、輸氣橡膠軟管、緩沖器、汽化器等,檢查確認無漏氣現(xiàn)象。9.3.7 液化石油氣氣瓶不得在地下室、半地下室使用。17DB50/T
867.11-20199.3.8 移動氣瓶應采用手搬瓶肩轉動瓶底。移動距離較遠時,可用輕便小車運送,嚴禁使用拖拽、滾動或用腳蹬踹等錯誤方式搬運氣瓶。9.3.9 不得加熱、摔砸、倒置、暴曬燃氣鋼瓶;不得傾倒殘液,不得在鋼瓶之間倒氣。10 消防安全10.1 日常管理要求10.1.1 機構應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和崗位消防安全責任制,確定消防工作歸口管理職能部門,明確各級、各崗位消防安全責任人及工作職責。具體崗位和工作職責如下:a) 理;b) 疏散演練等職責;c) 機構應配備專(兼)職消防安全管理人員。10.1.2 應加強“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具體如下:a) 檢查消除火災隱患能力;b) 組織撲救初起火災能力;c) 組織人員疏散逃生能力;d) 消防宣傳教育培訓能力。10.1.3 單位應建立健全以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a) 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及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演練制度;b) 防火巡查、檢查及火災隱患整改制度;c) 安全疏散設施管理和消防設施、器材維護管理制度;d) 用火、用電安全管理、燃氣和電氣設備維護管理制度;e) 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f) 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組織管理制度。10.1.4 機構應當每半年至少開展
1
次全員消防安全教育培訓,新員工經消防安全培訓方能上崗,所有員工應當懂得本單位、本崗位的火災危險性和防火措施,會報警、會撲救初起火災,會疏散逃生自救。10.1.5 機構應結合本單位實際建立志愿消防隊,配備必要的防護裝備和滅火器材,定期開展訓練。志愿消防人員不應少于本單位從業(yè)人員數(shù)量的
30%。10.1.6 屬于火災高危單位的,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開展
1
次消防安全評估,并針對評估結果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10.2 建筑物消防要求建筑物或者場所應符合相關規(guī)定的要求,并經相關部門驗收或備案后使用。10.3 消防設施器材管理要求10.3.1 一般要求10.3.1.1 應按照
GB
25506-2010、GB
50140-2005、GB
50166-2007、GB
50261-2017、GB
50370-2005規(guī)定的要求,加強建筑消防設施器材的管理,確保建筑消防設施器材配置齊全,并能正常使用。18滅火器類型維修周期報廢年限水基型滅火器出廠期滿
3
1
年6年干粉滅火器出廠期滿
5
2
年10
年潔凈氣體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出廠期滿
5
2
年12
年DB50/T
867.11-201910.3.1.2 應配置火場逃生及疏導引導器材。10.3.1.3 人員密集場所應配置應急疏散器材箱,應急疏散器材箱配置器材應包括但不僅限于:a) ——疏散熒光棒(1
根以上);b) ——電源型移動疏散指示標志(1
個);c) ——口哨(4
個);d) ——手持擴音器(1
個);e) ——反光背心(2
f) ——手電筒(2
g) ——防煙面具(2
h) ——毛巾(20
i) ——瓶裝礦泉水(10
10.3.1.4 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應符合
GB
25201-2010
的要求。10.3.1.5 機構應根據實際情況與消防設施設備的運行狀況,及時調整并進行記錄。消防設施設備運行狀況標識分為“正常”、“故障”、“拆除”、“停用”四類。單位應采取措施確保標識的完好、有效。10.3.1.6 機構應定期委托第三方消防安全檢測機構進行消防設施器材全面檢測,檢測頻率每年不應少于
1
次,檢測記錄應當完整、準確,并存檔備查。10.3.2 滅火器日常管理維護10.3.2.1 每月至少對滅火器的配置、完好情況進行
1
次檢查,形成檢查記錄。10.3.2.2 滅火器的使用日期、檢修或充裝日期等有效期標志清晰,且在合格有效期內;滅火器的鉛封、銷閂等保險裝置未損壞或遺失。10.3.2.3 滅火器筒體無明顯的損傷、缺陷、銹蝕、泄漏;滅火器噴射軟管完好,無明顯龜裂、噴嘴不堵塞;滅火器的零部件齊全,并無松動、脫落或損傷現(xiàn)象。10.3.2.4 貯壓式滅火器壓力顯示應在綠區(qū)內。干粉滅火器應符合
16668-2010
的要求。10.3.2.5 存在機械損傷、明顯銹蝕、滅火劑泄漏、被開啟使用過或符合其他維修條件的應及時維修;維修應由具有資質的單位的進行。10.3.2.6 二氧化碳滅火器每半年應進行
1
次稱重法檢查。稱出的重量與滅火器鋼瓶底部打的鋼印重量或進廠時稱重量相比較,如果低于滅火器額定充裝量的
5%以上,應送維修單位檢修。10.3.2.7 根據
50444-2008
和
95-2007
的規(guī)定,正常情況下的滅火器維修周期、報廢年限應符合表
1
的要求。表1 滅火器維修周期和報廢年限10.3.3表1 滅火器維修周期和報廢年限19DB50/T
867.11-201910.3.3.1 室內消火栓箱不應上鎖,箱內設備應齊全、完好。10.3.3.2 室內消火栓水帶外觀應完整無損、無腐蝕、無污染現(xiàn)象,與接頭應綁扎牢固;消防水喉接口綁扎組件應完整、無滲漏現(xiàn)象,與接頭綁扎牢固。10.3.3.3 室外消火栓不應填埋、圈占,距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
2m
范圍內不應設置影響其正常使用的障礙物。10.3.3.4 室外消火栓、閥門、消防水泵接合器等設置地點應設置相應的永久性固定標識。10.3.4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管理維護10.3.4.1 日常檢查應指定專業(yè)人員進行,并保存記錄;每月應對系統(tǒng)電動閥和電磁閥的供電和啟閉性能進行
1
次檢測;系統(tǒng)附屬電磁閥應每月檢查并進行啟動試驗,動作失常時應及時更換;火災探測報警產品使用壽命一般不宜超過
12
年。10.3.4.2 每季度至少應進行
1
次維護保養(yǎng),維保應委托具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并規(guī)定檢查和維護項目,每年覆蓋系統(tǒng)所有設施,保存相關記錄。10.3.4.3 按國家消防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全面檢測要求,進行年度檢測。10.3.4.4 具有報臟功能的探測器,在報臟時應及時進行清潔保養(yǎng);沒有報臟功能的探測器,應按產品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清潔保養(yǎng);產品說明書沒有明確要求的,應每
2
年清潔或標定
1
次。10.3.4.5 可燃氣體探測器的氣敏元件達到生產企業(yè)規(guī)定的壽命年限后應及時更換。10.3.4.6 不同類型的探測器應有
10%且不少于
50
只的備品;火災報警系統(tǒng)內的各類部件的產品壽命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要求,達到壽命極限的應及時更換。10.3.4.7 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進行維保時,應對區(qū)域顯示器、過濾網、管道內及吸風機進行清潔。10.3.5 自動滅火系統(tǒng)管理維護10.3.5.1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10.3.5.1.1 每日巡查內容:噴頭外觀及其周邊障礙物、保護面積等;報警閥組外觀、報警閥組檢測制裝置、現(xiàn)場手動控制裝置等外觀、運行狀況;系統(tǒng)末端試水裝置、樓層試水閥及其現(xiàn)場環(huán)境狀態(tài),壓力監(jiān)測情況等;系統(tǒng)用電設備的電源及其供電情況;水源以及消防水泵、供(給)水管網及其附件等。10.3.5.1.2 除情況;閥門狀態(tài)及其鉛封、鎖鏈完好狀況;消防氣壓給水設備的氣壓、水位測試;電磁閥啟動測試;水流指示器動作、信息反饋試驗;水泵接合器完好性。10.3.5.1.3 季度檢查與維護項目:報警閥組的試水閥放水及其啟動性能測試;室外閥門井中的控制閥門開啟狀況及其使用性能測試等。10.3.5.1.4 按國家消防滅火系統(tǒng)的全面檢測要求,進行年度檢測。10.3.5.2 細水霧滅火系統(tǒng)10.3.5.2.1 每日巡查內容包括:控制閥及各種閥門的外觀及其閉啟狀態(tài);系統(tǒng)的主備電源接通情況;寒冷和嚴寒地區(qū)儲水設備的房間溫度不低于
示信號狀態(tài);系統(tǒng)的標志和使用說明等標識是否正確、清晰、完整,處于正確位置。10.3.5.2.2 月檢查與維護項目包括:系統(tǒng)組件的外觀及損傷情況;分區(qū)控制閥動作是否正常;閥門上的鉛封和鎖鏈是否完好,閥門是否處于正確位置;儲水箱和儲水容器的水位、儲水容器內的氣體壓20DB50/T
867.11-2019力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對于閉式系統(tǒng),應利用試水閥對動作信號反饋情況進行試驗,觀察其是否正確動作和顯示;噴頭的外觀和備用數(shù)量是否符合要求;手動操作裝置的保護罩、鉛封等是否完整、無損。10.3.5.2.3 季度檢查與維護項目包括:通過泄放試驗閥對泵組系統(tǒng)進行一次放水試驗,并檢查泵組啟動、主備泵切換及報警聯(lián)動功能是否正常;瓶組系統(tǒng)的控制閥動作是否正常;管道和支、吊架是否松動,以及管道連接件是否變形、老化或有裂紋等現(xiàn)象。10.3.5.2.4 定期的檢查和試驗項目包括:每年至少測定一次系統(tǒng)水源的供水能力;每年至少對系統(tǒng)組件、管道和管件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并清洗儲水箱、過濾器,同時對控制閥后的管道進行吹掃;儲水箱至少每半年換水一次,儲水容器內的水按供應商要求定期更換;每年進行一次系統(tǒng)模擬聯(lián)動功能試驗。10.3.5.2.5 按國家消防滅火系統(tǒng)的全面檢測要求,進行年度檢測。10.4 消防控制室管理10.4.1 設有消防控制室的,實行每日
小時專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兩人,值班人員均應取得《建(構)筑物消防員職業(yè)資格證書》。10.4.2 消防控制室應當在明顯位置張貼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和值班應急處置程序。10.4.3 錄》。10.4.4 設有自動消防設施的,各種聯(lián)動控制設備應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火災自動報警、自動噴水滅火、防排煙系統(tǒng)應當設在自動狀態(tài),消防水泵、防排煙風機、防火卷簾等消防用電設備的配電柜啟動開關應當處于自動位置(通電狀態(tài))。10.5 消防安全巡查10.5.1
機構應定期組織防火巡查,防火巡查頻率每
2
小時不應少于
1
10.5.2
防火巡查內容包括但不僅限于:a)
用火、用電有無違章情況;b)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暢通;c)
安全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是否完好;d)
消防設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標志是否在位、完整;e)
常閉式防火門是否處于關閉狀態(tài);f)
防火卷簾下是否堆放物品影響使用;g)
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人員在崗情況;h)
其他消防安全情況。10.6 消防安全檢查10.6.1
機構應定期組織防火檢查,檢查頻次每月不應少于
1
次,并填寫《防火檢查記錄》。10.6.2
防火檢查內容包括但不僅限于:a)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情況;b)
重點工種人員以及其他人員消防知識的掌握情況;c)
消防安全重點部位(廚房、鍋爐房、配電間等)的管理情況;d)
消防設施設備(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運行和完好有效情況;e)
消防安全標志的設置情況和完好、有效情況;f)
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況;21DB50/T
867.11-2019g) 滅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況;h) 消防車通道、消防水源情況;i) 用火、用電有無違章情況;j) 廚房灶臺、油煙罩和煙道清理情況;k) 電氣線路、燃氣管道定期檢查情況;l) 易燃易爆危險品和場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實情況;m) 重要物資的防火安全情況;n) 防火巡查情況;o) 火災隱患的整改情況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p) 其他需要檢查的內容。10.6.3 對存在的火災隱患,機構應及時予以消除。10.6.4 在火災隱患未消除之前,單位應當落實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不能確保消防安全,隨時可能引發(fā)火災或者一旦發(fā)生火災將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應當將危險部位停產停業(yè)整改。10.7 消防演練10.7.1 應有符合本機構實際情況的消防演練方案,并有效實施。10.7.2 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制定的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a) 組織機構,包括:滅火行動組、通訊聯(lián)絡組、疏散引導組、安全防護救護組;b) 報警和接警處置程序;c) 應急疏散的組織程序和措施;d) 撲救初起火災的程序和措施;e) 安全防護救護的程序、方法和措施。10.7.3
1
次,并結合實際,不斷完善預案。10.8 滅火救援10.8.1 發(fā)生火災時,機構應立即實施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務必做到及時報警,迅速撲救火災,及時疏散人員。10.8.2 機構應為消防救援機構搶救人員、撲救火災提供便利和條件。10.8.3 火災撲滅后,發(fā)生火災的機構和相關人員應當按照消防救援機構的要求保護現(xiàn)場,接受事故調查,如實提供與火災有關的情況。11 危險化學品安全柴油的儲存和使用安全應符合以下要求:a)
柴油專用儲存室內的單一包裝不宜超過
L
或
50
kg。b)
儲存柴油的建筑,其耐火等級應不低于二級。c)
根據柴油危險特性,選擇防爆、泄壓、防雷防靜電、防泄漏等安全措施。d)
標志。e)
儲存和使用場所應有柴油安全技術說明書。f)
信息和聯(lián)系方式。22DB50/T
867.11-2019g)
應在柴油儲存場所和使用場所的顯著位置張貼或懸掛危險化學品崗位安全操作規(guī)程和現(xiàn)場處置方案;h)
柴油儲存間應保持良好的通風換氣。12 祭掃安全12.1 安全管理措施12.1.1 機構應制定重大節(jié)日集中祭掃活動管理預案,確保群眾祭掃活動安全順暢、文明有序,有效避免意外事故發(fā)生,最大限度減輕事故影響。12.1.2 重大節(jié)日前組織人員對祭掃場所進行安全檢查,根據實際情況事前采取措施對存在的火災、道路、交通等安全隱患及時予以整改和消除。12.1.3 重大節(jié)日祭掃期間協(xié)調相關部門現(xiàn)場待命。12.1.4 重大節(jié)日祭掃期間協(xié)助交通管理部門對祭掃交通重點部位進行交通疏導,保證道路暢通,防止發(fā)生交通事故。12.1.5 重大節(jié)日祭掃期間安排工作人員在祭掃區(qū)域維持秩序,加強火源管控。12.1.6 非重大節(jié)日祭掃期間應引導祭掃群眾在指定位置祭掃,并做好防火工作。12.1.7 應建立祭掃場所定時巡視制度,并做好記錄。12.2 應急處置措施12.2.1 機構應制定祭掃活動應急處置預案,有效處置發(fā)生的安全事故。12.2.2 發(fā)現(xiàn)火災險情或突發(fā)火情時,應急處置措施包括但不僅限于:a) 現(xiàn)場工作人員就近利用滅火器材進行撲救;b) 消防人員迅速進入現(xiàn)場撲火;c) 的出口撤離;d) 及時向上級報告。12.2.3 出現(xiàn)交通事故時,應急處置措施包括但不僅限于:a) 現(xiàn)場交通管理部門依法依規(guī)妥善處理;b) 現(xiàn)場工作人員積極做好宣傳引導工作;c) 配合交通管理部門及時疏導車輛;d) 及時向上級報告。12.2.4 出現(xiàn)踩踏事故,應急處置措施包括但不僅限于:a) 迅速聯(lián)絡救護人員,到達現(xiàn)場搶救受傷人員;b) 維持現(xiàn)場秩序,引導、疏散群眾;c) 及時疏導各種車輛,保證救援通道暢通;d) 及時向上級報告;e) 做好善后事宜。13 職業(yè)健康13.1 通用要求13.1.1 職業(yè)病危害申報23DB50/T
867.11-2019工作場所存在《職業(yè)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所列職業(yè)病危害因素的,機構應按照有關規(guī)定,及時、如實向申報職業(yè)病危害項目,并及時更新信息。13.1.2 職業(yè)病危害檢測與評價13.1.2.1 存在職業(yè)病危害的機構,應實施由專人負責的工作場所職業(yè)病危害因素日常監(jiān)測,確保監(jiān)測系統(tǒng)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13.1.2.2 存在職業(yè)病危害的,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yè)衛(wèi)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定期檢測,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職業(yè)病危害因素檢測;職業(yè)病危害嚴重的,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yè)衛(wèi)生技術服務機構,每
3
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yè)病危害現(xiàn)狀評價。檢測、評價結果存入職業(yè)衛(wèi)生檔案,并向有關部門報告,向從業(yè)人員公布。13.1.2.3 定期檢測范圍應當包含機構產生職業(yè)病危害的全部工作場所。13.1.2.4 職業(yè)病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超過職業(yè)接觸限值的,機構應根據職業(yè)衛(wèi)生技術服務機構提出的整改建議,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有效的整改方案,立即進行整改。13.1.3 職業(yè)病危害控制與預防13.1.3.1 機構應為從業(yè)人員提供符合職業(yè)健康要求的工作環(huán)境和條件。13.1.3.2 機構應采用有效的職業(yè)病防護設施,并為作業(yè)人員提供符合職業(yè)病防治要求的防護用品。13.1.3.3 對可能發(fā)生急性職業(yè)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應設置報警裝置,制定應急預案,配置現(xiàn)場急救用品、設備,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qū)。13.1.3.4 機構的相關部門應定期對職業(yè)衛(wèi)生風險進行評估,并提出和實施有效的職業(yè)病防治方案。13.1.3.5 應對作業(yè)場所的職業(yè)病危害因素、危害現(xiàn)狀和防治情況進行檢測、評價、統(tǒng)計,其結果應存入職業(yè)衛(wèi)生檔案。13.1.3.6 機構應按
的要求對接觸職業(yè)病危害因素人員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yè)健康檢查。13.1.3.7 應符合《殯儀館職工安全防護通用要求》第
6
章(職業(yè)危害的防治和管理)要求。13.1.4 職業(yè)危害告知和警示13.1.4.1 機構應提前告知從業(yè)人員及勞務派遣人員所從事的工作可能產生的職業(yè)危害和防護措施。13.1.4.2 機構應采用有效的方式對從業(yè)人員及相關方進行宣傳,確保其了解生產過程中的職業(yè)危害、預防和處理措施。13.1.4.3 應根據作業(yè)場所、設備的職業(yè)危害因素檢測情況,在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警示說明。警示標識設置應符合
GBZ
158-2003
的規(guī)定。警示說明應載明職業(yè)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措施、注意事項和應急救治措施。13.1.4.4 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告欄公告內容有存在的職業(yè)病危害因素及崗位、健康危害、接觸限值、應急救援措施以及工作場所職業(yè)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檢測日期、檢測機構名稱等。13.1.5 職業(yè)病的檢查與健康管理機構應為作業(yè)人員建立健全職業(yè)衛(wèi)生檔案,檔案包括如下內容:a) 職業(yè)病防治責任制文件;b) 職業(yè)衛(wèi)生管理規(guī)章制度、操作規(guī)程;c) 工作場所職業(yè)病危害因素種類清單、崗位分布以及作業(yè)人員接觸情況等資料;d) 職業(yè)病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施基本信息,以及其配置、使用、維護、檢修與更換等記錄;24DB50/T
867.11-2019e) 工作場所職業(yè)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報告與記錄;f) 職業(yè)病防護用品配備、發(fā)放、維護與更換等記錄;g) 訓資料;h) 職業(yè)病危害事故報告與應急處置記錄;i) 處理和安置情況記錄;j) 者批復文件;k) 職業(yè)衛(wèi)生安全許可證申領、職業(yè)病危害項目申報等有關回執(zhí)或者批復文件;l)其他有關職業(yè)衛(wèi)生管理的資料或者文件。13.2 服務場所消毒管理13.2.1 建立消毒管理制度,并配備經培訓合格的專職人員負責消毒工作,配備一定數(shù)量消毒設備,必要時設置紫外線消毒燈等消毒設施器材。13.2.2 應選用有效的消毒藥液和消毒方法,常見消毒方法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可參考
MZ/T103-2017
附錄
13.2.3 不同消毒對象對應消毒方法具體如下:a) 對小型整容工具應用高壓蒸汽滅菌法、化學消毒劑浸泡或熏蒸等方式;b) 拭、噴霧;c) 對遺體接運車應使用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噴灑等。13.2.4 遺體處置場所、殯儀服務場所、遺體火化場所、骨灰寄存場所有關消毒操作規(guī)程應符合
103-2017
的要求。消毒時,應按相關使用說明注意現(xiàn)場人員的個體安全防護。13.2.5 固定殯儀服務場所的客戶休息室、業(yè)務室、悼念廳及守靈廳等殯儀服務用房的菌類安全限值應符合
GB
表
1
的要求。13.2.6 固定殯儀服務場所遺體處置用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38003.4-2024軍民通用資源分類與編碼第4部分:器材類衛(wèi)生器材
- 信息技術教師勞動合同范本
- 房地產開發(fā)商合同 示范文本
- 室內設計裝修協(xié)議格式
- 個人商業(yè)店面出租合同協(xié)議
- 2024年化糞池清掏服務合同書
- 標準拆遷安置房買賣合同
- 公司借款合同的編寫要點與示范
- 旅游項目投資合作協(xié)議模板
- 個人車輛租賃合同
- 公務員2021年國考《申論》真題(地市級)及參考答案
- 新教科版小學1-6年級科學需做實驗目錄
- DPtech-FW1000系列防火墻系統(tǒng)操作手冊
-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件:第五章 第二節(jié) 吸收借鑒優(yōu)秀道德成果
- 地方課程六年級上冊
- 淺論構建高效課堂研究的意義
- 村級一村一品實施方案
- 高壓線安全防護專項施工方案(完整版)
- 時柵位移傳感技術講解
- 燈具施工方案(完整版)
- TKT-Glossary中譯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