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之中學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能力測試A卷收藏附答案_第1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能力測試A卷收藏附答案_第2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能力測試A卷收藏附答案_第3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能力測試A卷收藏附答案_第4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能力測試A卷收藏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資格之中學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能力測試A卷收藏附答案

單選題(共50題)1、關于新航路開辟后出現的“三角貿易”,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2、1922年2月,在華盛頓會議上簽訂了《關于中國事件應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該條約又被稱為()。A.《四國條約》B.《五國條約》C.《九國公約》D.《非戰(zhàn)公約》【答案】C3、某患者癥見心悸氣短,自汗,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心胸憋悶,面色蒼白,脈遲。根據臟腑辨證,回答以下問題。A.心B.肝C.脾D.肺E.腎【答案】A4、美國史學家史景遷曾這樣描述:“蒸汽輪船在長江上穿梭,上海的外灘新式大銀行一線排開,軍事學堂用源源印刷的西方戰(zhàn)術和科學教材訓練年輕的軍官,奏折通過電報閃電般地從各省傳到軍機處。”他描述的境況的時期是()。A.19世紀40年代B.19世紀60年代C.19世紀70年代D.19世紀90年代【答案】D5、1787年,華盛頓在致麥迪遜的信中說:“凡是有判斷能力的人,都不會否認對現行制度進行徹底變革是必需的。”這里所說的“徹底變革”指的是()。A.建立開明君主制B.改革聯邦政體C.實行君主立憲制D.改變邦聯體制【答案】D6、6~15歲兒童用藥劑量折算是A.成人劑量的1/2B.成人劑量的1/5C.成人劑量的1/8D.成人劑量的1/4E.成人劑量的2/3【答案】A7、有史學家認為,“時代愈后,傳說中的古史期愈長”“時代愈后,傳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所以“古史是層累地造成的”。提出這一觀點的史學家是()。A.顧頡剛B.陳寅恪C.王國維D.郭沫若【答案】A8、謝靈運在其《山居賦》中說:“春秋有待,朝夕須資。既耕以飯,亦桑貿衣。藝菜當肴,采藥救頹。”這說明他的田莊()。A.主要從事商品生產B.生產分工明確,交換頻繁C.屬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D.主要從事手工業(yè)生產【答案】C9、恩格斯以為.羅馬法“包含著資本主義時期的大多數法律關系”,是“商品生產者社會第一個世界性法律?!毕铝斜硎龇隙鞲袼拐摂嗟氖?)。A.羅馬法是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法典B.羅馬法是羅馬帝國統治的有力支柱C.羅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D.羅馬法是近代歐美國家的立法基礎【答案】D10、“東歐劇變”的過程中,唯一出現流血對峙事件的國家是()。A.保加利亞B.南斯拉夫C.羅馬尼亞D.波蘭【答案】C11、2000年12月17日,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羅戈津告誡日本不要參與美國TMD計劃,并強調指出,日本同美國一起建立戰(zhàn)區(qū)導彈防御系統(TMD)的想法,有時令人想起20世紀60年代發(fā)生過的事,日本參與美國在東北亞建立戰(zhàn)區(qū)導彈防御系統計劃的實施可能對莫斯科與東京的和平條約談判產生不良影響。羅戈津說的“20世紀60年代發(fā)生過的事”具體是指()。A.“柏林墻”的修筑B.古巴導彈危機C.侵越戰(zhàn)爭D.柏林危機【答案】B12、二戰(zhàn)后,德國總理阿登納曾經表示:“一位聯邦德國總理必須同時是一個好的德國人和好的歐洲人”。為此,阿登納()。A.積極謀求兩德統一B.主動推動歐洲聯合C.協同美國發(fā)動冷戰(zhàn)D.挑戰(zhàn)美國經濟霸權【答案】B13、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殺害,在當時中國輿論中心的七海,幾乎沒有一家報紙不發(fā)出哀惋和抗爭之聲,僅《申報》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詩六首,有關秋瑾的文字達三萬多字,使得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認清了政府的反動本質。這一現象表明()。A.廣大人民肯定了報紙的教化功能B.報紙宣傳成為社會變革的推動力C.清政府積極推動近代報刊業(yè)發(fā)展D.報紙輿論受到專制政府的嚴格控制【答案】B14、《全球通史》中寫道:“(西方的)入侵在各個領域都達到很大的規(guī)模,使中國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脅。結果,愈來愈多的中國領導人被迫得出這樣的結論:重大的變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這種變革不能僅限于軍事和經濟方面。”文中所說的“重大的變革”指的是()。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護國運動【答案】B15、據《明史·職官志》載:“成祖即位,特簡解縉、胡廣、楊榮等直文淵閣,參預機務。閣臣之預機務自此始。然其時,入內閣者皆編、檢、講讀之官,不置官屬,不得專制諸司。諸司奏事,亦不得相關白?!边@說明當時的內閣實質上是()。A.皇帝的參謀、秘書機構B.中央一般行政機構C.中央主要決策機構D.事實上的宰相【答案】A16、西漢宣帝年問出現了一次天文現象,宣帝立即下詔說:“皇天見異,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稱也?!睗h宣帝的認識和做法體現了()。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B.“大一統”主張C.“天人感應”主張D.“無為而治”主張【答案】C17、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所說:“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毕铝袑@段評述理解正確的是()。A.《風》用樸實的筆法刻畫勞動人民的真實情感B.《風》以現實主義筆法描述社會的黑暗C.《雅》主要內容是描述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D.《雅》主要的內容是記述人民反抗貴族的斗爭【答案】A18、明太祖朱元璋稱:“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逼渲械摹拔甯笔牵ǎ?。A.監(jiān)察機構B.軍事機構C.司法機構D.行政機構【答案】B19、20世紀中期的一首民歌唱道:“高爐是兵人是帥,生產全憑人安排。英雄立下凌云志,鐵花永遠開不敗。”這首民歌反映的是()。A.“一五計劃”的實施B.大躍進運動C.公私合營的高潮D.人民公社化運動【答案】B20、康熙帝有詩云:“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敢云黃屋重,辛苦事親征。,,這里描述的事件是()。A.平定三藩之亂B.三征噶爾丹C.平定回部叛亂D.進軍雅克薩【答案】B21、下列歷史事件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開端的是()。A.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B.馬戛爾尼使團訪華C.鴉片戰(zhàn)爭D.洋務運動【答案】C22、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廣大農民獲得了生產和經營的自主權,生產積極性提高,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A.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B.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異軍突起C.家庭承包責任制的推行D.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答案】C23、提出“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的理學家是()。A.朱熹B.陸九淵C.張載D.王陽明【答案】D24、杜牧有詩云:“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詩中所描繪的揚州盛況主要得益于()。A.制瓷業(yè)得盛行B.大運河的開通C.造船業(yè)的進步D.絲織業(yè)發(fā)達【答案】B25、1953年6月5日,周恩來在外事工作會議上提出,兩大陣營的對立當然是基本的,但當前的矛盾主要表現在戰(zhàn)爭與和平、民主與反民主、帝國主義與殖民地以及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四個方面。我國政策的基本點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國家間實行和平共處和進行和平競賽。這表明當時我國()。A.放棄了“一邊倒”的外交政策B.敢于打破意識形態(tài)對外交工作的限制C.外交工作迎來寬松的環(huán)境D.外交工作在國際社會取得重大的影響【答案】B26、向漢武帝建議“興太學,置明師,以養(yǎng)天下之士”的儒家學者是()。A.賈誼B.晁錯C.董仲舒D.主父偃【答案】C27、唐代和宋代都有諫官。唐代諫官由宰相薦舉,主要評議皇帝得失;宋代諫官由皇帝選拔,主要評議宰相是非。這說明()。A.唐代君主的權力不受制約B.唐代以諫官削弱宰相的權力C.宋代諫官向宰相和皇帝負責D.宋代君主專制的程度高于唐代【答案】D28、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當協約國戰(zhàn)勝德國的消息傳到北京,中國知識分子曾上街游行,歡呼“公理戰(zhàn)勝強權”。同時在北京創(chuàng)刊的《每周評論》將“主張公理,反對強權”作為其辦刊宗旨。對“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國知識分子()。A.對民主科學的質疑B.對平等與自由的向往C.對獨立參政的渴望D.對協約國希望的幻滅【答案】B29、1958年,有報道說:“過去每畝(山藥)兩千棵秧子的耕作法發(fā)展到這里的每畝一萬五千棵,計劃產量從每畝二十萬斤直到一百萬斤?!边@段報道反映的史事是()。A.土地改革運動B.“大躍進”運動C.農業(yè)合作化D.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答案】B30、錢穆在《國史新論》中寫道:“自經此項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會,窮苦子弟,棲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躍登上第。”文中的“此項制度”指的是()。A.軍功爵制B.察舉制C.九品中正制D.科舉制【答案】D31、顧炎武說:“愚所謂圣人之道如之何?曰‘博易學文’,日‘行己有恥’……士而不先言恥,則為無本之人?!鄙鲜鲅哉摰闹髦际牵ǎ?。A.倡導經世致用B.強調學術與道德的結合C.提倡無征不信D.回歸先秦儒學的義利觀【答案】B32、古代中國的一位思想家認為:“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稱他知孝知弟?!边@位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陽明D.黃宗羲【答案】C33、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頒布“向各國宣戰(zhàn)懿旨”。6月26日,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與列強駐上海領事商定《東南保護約款》,規(guī)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以保中外商民人民產業(yè)為主”。這表明()。A.列強在華勢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權面臨危機C.地方實力派成為列強代理人D.地方勢力與朝廷分庭抗禮【答案】B34、19世紀初提出“用進廢退”的早期生物進化思想的科學家是()。A.胡克B.施萊登C.達爾文D.拉馬克【答案】D35、歷史學家在評論某人物時提到:“這個辦法巧妙地利用了原來血緣部落也分三個‘三一區(qū)’的傳統,只是舊‘三一區(qū)’是按胞族劃分,現在則按地區(qū)戶籍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該人物是()。A.梭倫B.克利斯提尼C.伯里克利D.提秀斯【答案】B36、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國,吸食鴉片的人遍及社會各個階層。鴉片給中國帶來的危害不包括()。A.大量白銀流入英國,中國由貿易入超變?yōu)槌龀珺.白銀外流,銀價上漲,稅收困難,清政府的財政陷入危機C.對國人身心造成巨大傷害D.使清政府的吏治更加腐敗,軍隊更加喪失戰(zhàn)斗力【答案】A37、“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據,今余即來索,則地當歸我?!睂商m殖民者提出這一正義要求的民族英雄是()。A.戚繼光B.鄭成功C.徐驤D.劉永福【答案】B38、史料大致可以分為文獻、實物、口傳三種。下列史料中兼具文獻和IZl傳兩種屬性的是()。A.《漢謨拉比法典》B.《荷馬史詩》C.秦始皇陵兵馬俑D.銀雀山竹簡【答案】B39、1923年,孫中山在《中國革命史》一文中曾自述其思想的傳承:“余之謀中國革命,其所持主義,有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有規(guī)撫歐洲之學說事跡者,有吾所獨見而創(chuàng)獲者。”其中“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主要是指()。A.民族主義B.民權主義C.民生主義D.民主主義【答案】A40、下列人物中,其思想主張被頑固派指責為“其貌則孔也,其心則夷也”的是()。A.魏源B.康有為C.嚴復D.李鴻章【答案】B41、南宋《夢粱錄》載:“杭州城內外,戶口浩繁,州府廣闊,遇坊巷橋門及隱僻去處,俱有鋪席買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A.杭州商業(yè)繁盛B.坊市界限的打破C.城鎮(zhèn)人口激增D.市民階層的壯大【答案】B42、錢穆在評論中國古代某制度時說,它“可以培植全國人民對政治之興味……可以團結全國各地域于一個中央之統治”,這一制度是()。A.郡縣制B.察舉制C.科舉制D.行省制【答案】C43、“將各省現今征收錢糧冊內有名人丁,永為定數,嗣后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錢糧?!鳖C布這一政策的清代皇帝是()。A.順治B.康熙C.雍正D.乾隆【答案】B44、下列選項,發(fā)生在東漢時期的是()。①耦耕的推廣②《九章算術》成書③黨錮之禍④始設西域都護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C45、上海是近代中國茶葉的一個外銷中心。1884年,福建茶葉市場出現了茶葉收購價格與上海出口價格同步變動的現象。與這一現象直接相關的近代事業(yè)是()。A.電報業(yè)B.大眾報業(yè)C.鐵路交通業(yè)D.輪船航運業(yè)【答案】A46、有學者認為:“民主德國(東德)加入‘經互會’,除經濟上日益依附于蘇聯而外,在經濟現代化發(fā)展方面還是取得某種‘雙贏’的結果:資源匱乏的民主德國.能以少量的資金獲得發(fā)展經濟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絕大部分原料和能源來自蘇聯?!边@表明()。A.“經互會”是區(qū)域經濟集團B.“經互會”阻礙了民主德國的經濟現代化C.民主德國與“經互會”經濟一體化D.“經互會”成員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經濟互助【答案】C47、蘇格拉底在受審時申辯說:“打一個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處叮住你們不放,喚醒你們、說明你們、指責你們……我要讓你們知道,要是殺死像我這樣的人,那么對你們自己造成的損害將會超過對我的殘害?!边@段話表明蘇格拉底()。A.維護公民生存權利B.捍衛(wèi)思想自由原則C.抗議雅典司法不公D.反對貴族專權暴政【答案】B48、公元前5世紀,羅馬《十二銅表法》規(guī)定:“期滿,債務人不還債的,債權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長官前.申請執(zhí)行.”這一條款體現的是()。A.維護平民利益B.限制貴族權力C.維護私有財產D.護大統治基礎【答案】C49、“民國建設肇始,百凡待治。世凱深愿竭其能力,發(fā)揚共和之精神,滌蕩專制之瑕穢,謹守憲法,依國民之愿望,蘄達國家于安全強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樂利?!痹绖P所謹守的是()。A.《欽定憲法大綱》B.《中華民國憲法草案》C.《中華民國約法》D.《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答案】D50、下列科學理論對啟蒙運動有重大影響的是()。A.牛頓的經典力學B.達爾文的進化論C.愛因斯坦的相對論D.哥白尼的日心說【答案】A大題(共10題)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全球化是在人類社會經濟發(fā)展推動下,把分散割據的世界連成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大市場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初始階段,即16世紀前后“地理大發(fā)現”時代。材料二?火車、輪船、電報等交通工具和電訊器材的出現,把世界各地生產、流通和消費聯結在一起……跨州鐵路的修筑,加強了洲際聯系。有線電報、電話和無線電報普及,世界通訊網得以形成。(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觀點?(2)指出推動15—19世紀經濟全球化的主因?!敬鸢浮浚?)經濟的發(fā)展促進了全球化的發(fā)展。(2)15世紀,新航路開辟打破了各個文明區(qū)域間孤立、分散、隔絕的狀態(tài),世界開始成為一個整體。在新航路開辟之后,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逐漸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工業(yè)革命后,產業(yè)和技術革命的發(fā)展,全球化開始出現。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訊方式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手段。二、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關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課堂教學目標設計:(1)知識與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了解孔子、孟子與荀子對儒家思想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貢獻:認識百家爭鳴形成的原因及對當時和后世產生的重要影響;提高學生閱讀分析材料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觀看孔子教授學生的動畫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觀點。通過相關的寓言和成語故事來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觀點,增強感性認識。采取比較和啟發(fā)式教學等方法來理解各家學說的特色和觀點。讓學生運用諸子百家的觀點來解決現實問題.使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思考過程,用爭鳴來理解爭鳴。(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多元思想中,感受諸子百家為人類思想寶庫所作出的卓越貢獻,體會其對人類思想惠澤千年的影響;感受先哲關于做人、處事和治國的智慧。請評價該老師的教學目標。(16分)【答案】新課標倡導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而這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互為整體的。該教師對三維目標做了很具體的闡述。但在書寫方式和邏輯關系之間有所欠缺。首先在書寫格式上:該教師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出現了多次“讓學生、提高學生”等語句。其次,三維目標并未形成整體.邏輯性不強。針對該教師的問題,除了將“讓學生”等詞語去掉以外,將過程與方法改為:通過相關的寓言和成語故事來了解道家、法家、墨家的主要觀點,通過比較、討論、探究教學等方法加深理解各家學說的特色和觀點。三、材料一:中國人民不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就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絕無例外。騎墻是不行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摘編自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材料二:從1960至1964年,共有14個亞非國家同中國正式建交,其中撒哈拉以南的獨立的非洲國家占12個。——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新編》?材料三:1971年4月,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決策,指示有關部門主動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隨后又親自會見他們?!捌古彝饨弧北粐H輿論稱為“小球轉動了大球”。——摘編自《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問題:(1)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世紀70年代我國外交政策的變化過程。(8分)(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說明開展“乒乓外交”的歷史背景。(8分)【答案】(1)①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加入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②20世紀50年代中期,我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始逐步實行“一大片”政策,加強同亞非拉國家的政治經濟往來。③20世紀60年代,我國實行“兩個拳頭出擊”政策,同時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侵略擴張和霸權。④加世紀70年代,我國實行“一條線,一大片”政策。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緩和,蘇聯嚴重威脅中國安全,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地位得到恢復。我國外交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既重視發(fā)展與美、日等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又注重發(fā)展同廣大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我國開始全面參與國際事務,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2)①美國在1973年爆發(fā)中東石油危機后經濟發(fā)展陷入“滯脹”,在同蘇聯全球爭霸的競爭中處于守勢。②美國身陷越戰(zhàn)泥潭,實力被削弱,加上國內的反戰(zhàn)壓力,積極開展“均勢外交”。③蘇聯與中國交惡,蘇軍屯兵邊境,給中國造成極大壓力。④中國急欲改善和西方國家的關系,打破外部封鎖。四、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英國具有議會傳統。自13世紀開始,議會在王權集中及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獲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斷擴大自己的職權,獨立性也不斷增強?!Y產階級、新貴族和封建君主之間存在著特殊的利益關系,長期以來維持一種聯盟的狀態(tài)。他們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實現。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須有一個最高統治者,不然的話,在國內定要發(fā)生叛亂及教會與國家之間的內戰(zhàn)”.這正符合英國革命局勢的發(fā)展。到革命后期,英國整個民族認識到,議會掌握無所不包的權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需的。同時,一個賢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認為是人民的幸福。這種尊崇王室的心態(tài)在歐洲其他國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和后來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關?!幾匀~·阿·科斯明斯基主編的《十七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材料二美國憲法是美國建國初期多元利益集團談判和妥協的結果:憲法所創(chuàng)立的也是一個利益談判和妥協的政治機制;在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團(群體)因應不斷變化的歷史環(huán)境,利用依憲法衍生的憲政機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聯邦的“公共”利益的定義和定位.相互進行一種連續(xù)不停地談判和妥協;談判和妥協使舊的憲法原則和實踐得以修正,使新的憲法原則和實踐得以產生,憲法的生命力不斷得到更新,表現出一種“超穩(wěn)定性”。成為一部“活著的憲法”?!跸!对瓌t與妥協》材料三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資產階級頒發(fā)了一系列法律文件來鞏固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國議會制訂的《權利法案》,以明確的法律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利.被視為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確立的標志;1776年北美大陸會議發(fā)表《獨立宣言》,以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為根據,宣告了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是美國資產階級綱領性文件,被視為最早的《人權宣言》;1787年,美國制定的(1787年憲法》,規(guī)定了美國一整套國家體制,被視為近代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發(fā)表的《人權宣言》以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原則。否定了封建主義的王權和特權。1875年法國國民議會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1)根據材料一概括推動英國君主立憲的主要因素。(2)結合材料二及所學,概括美國憲法制定過程中“多元利益妥協”的表現。(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特點?!敬鸢浮?1)主要因素:歷史傳統的影響;資產階級、新貴族和君主某種程度上利益的一致性;啟蒙思想提供的理論依據:英國民族的心理需求;“光榮革命”的推動等。(2)表現:實行代議制的民主形式;賦予總統極大的行政權;構建“分權制衡”機制?!岸嘣嫱讌f”表現:中央集權和地方自治之間;大州和小州之間;南方和北方之間;參議院和眾議院之間;國會、總統和聯邦法院之間。(3)特點:通過立法確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議會民主制度;倡導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等原則。(4)雙方有可交換利益或矛盾可以調和;是平等協商下的共同讓步,是雙方真實妥協意愿下的謀求共識;是對對方利益的尊重與保護,實現利益整合;有利于政治民主化轉型的平穩(wěn)進行,實現和平的政治;妥協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穩(wěn)轉型;妥協是雙方力量對比結果;妥協是一種藝術,是有原則的;體現的平等對話有助于民主政治的鞏固發(fā)展等。五、材料:下面是某教師在《雅典的民主政治》一課中的課堂活動?;顒又黝}:評選“三好改革家”?;顒舆^程:在梭倫、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位候選人中評選出一名“三好改革家”。教師發(fā)給學生有關梭倫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的三組材料。學生分A、B、C、D四組,其中A組為評委組。另外B、C、D三組每組發(fā)一個改革家的材料。然后8、C、D三組根據教師所發(fā)材料和教科書的內容進行討論和評選。B、C、D三組各由一名代表陳述推選的理由,并與其他兩組進行辯論。最后,由評委組宣布評選結果及理由?;顒釉u價:活動結束后.教師對各組的參與態(tài)度進行點評。問題:(1)上述歷史課堂活動存在什么問題(2)教師應如何設計歷史課堂活動的流程【答案】(1)課堂活動存在的問題:①課堂活動流程不全面。正確的課堂活動應該包含課前、課中、課后三部分,從材料中來看,該課前部分只有教師準備的材料,學生的相關活動沒有體現。課后的總結及作業(yè)設計也沒有反映出來。②辯論所用材料是教師提供的,沒能鍛煉學生思考能力和搜集、分析資料能力。正確的辯論賽材料,應該根據辯題.正反雙方在課前各自從教材、歷史書籍、史學論文以及互聯網上查找與辯題相關的歷史信息資料,并整理分析。作為正反雙方辯題的論點和證據,而不應該像上述歷史活動一樣由教師完全包辦。③教師點評內容不全面。上述歷史課堂活動中教師只對各組的參與態(tài)度進行點評。事實上,教師總結應該是全面的,要從辯論的內容、參與度、評委組的總結內容,以及該部分知識內容等方面進行總結。④學生參與度不夠。從流程上來看,沒能做到全流程的參與;從活動進行中來看,B、C、D三組各由一名代表陳述理由并進行辯論,因此大多數學生沒能很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不能積極進行思考,評委組在辯論全程沒有參與,只在最后進行總結,不利于該組的參與。(2)①選擇合適的歷史課堂活動。根據新課標要求、歷史課程內容、教師能力、教學環(huán)境和學生能力選擇最符合本堂課的歷史課堂活動。②根據所選擇的歷史課堂活動確定活動流程?;顒恿鞒桃獜恼n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進行設計,課前需要確定活動主題、搜集相關資料,如需要分組,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課中要引導學生參與活動,遵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原則進行活動,活動結束后學生要進行發(fā)言交流,教師做最后總結點評。課后通過小結作業(yè)。進行總結知識、提升能力,對課堂活動進行整體反思。六、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在“辛亥革命”這一課中“有關資產階級在革命中兩面性的體現”的難點講解,某位老師通過讓同學分析材料得出結論,以下是該老師在上本課時的教學片段:材料一以梁啟超為首的改良派成為反清革命的堅決反對者,梁啟超曾公開表示:“刀加吾頸,槍指吾胸,吾敢日期期以為不可,期期以為不可也?!辈牧隙O中山曾說:“革命不免于殺人流血固矣.然不革命則殺人流血之禍可以免乎”材料三辛亥革命成功之前,革命黨人發(fā)動了一系列起義:1906年蔡邵文、劉道一發(fā)動萍瀏醴起義,1907年5月22日發(fā)動潮州黃岡起義,1907年6月2日發(fā)動惠州七女湖起義,1907年12月20日發(fā)動鎮(zhèn)南關起義,1911年4月27日發(fā)動黃花崗起義,無一不是以失敗而終,但革命黨人沒有放棄直至辛亥革命成功。師:同學們通過以上三段材料自由討論以下兩個問題:①通過材料分組討論,簡單歸納辛亥革命的過程。②通過材料簡要總結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的原因。(1)結合設問,對該老師選取的材料有何評價(8分)(2)對該老師教學過程中所設計的教學片段運用了哪種教學方法并談談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應注意什么問題(8分)【答案】(1)我認為該老師選取的材料不夠恰當,材料一說明的是資產階級改良派堅決反對武力推翻清政府,沒有體現出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特點,學生無從分析。材料二、三體現的都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革命性,但是沒有選取關于資產階級革命派妥協性的材料,所以學生不能從所給的材料中分析出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妥協性的特點。因此該老師所選取的材料存在問題。(2)運用了探究式課堂教學法。運用探究式課堂教學法要注意以下問題:①問題的層次性:探究式課堂教學法以問題解決為中心,因而問題要經過精心設計,課堂上的問題應當是有層次的,由淺入深、連續(xù)不斷的,使學生循序漸進,完成探究。②結論的不明確性:結論不明確,學生才會產生弄清事實真相的興趣,繼而積極開展探究問題答案的活動。結論明確的問題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不大,探究意義不大。③探究主題的價值性:選題要有價值,選取材料要正確,與問題搭配要得當。④民主性:老師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探究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分享和承擔探究的權利和義務,在民主、平等的環(huán)境中,師生間、生生間對話交流研討能夠無拘無束,課堂才能活躍而高效。七、(一)每一(簽字國)政府各自保證對與該政府作戰(zhàn)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者使用其全部資源。不論軍事的或經濟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證與本宣言簽字國政府合作,并不與敵人締結單獨停戰(zhàn)協定或協約。——1942年1月1日《聯合國家宣言》(1)這個宣言是在什么地方簽署的宣言中的三國同盟成員國指的是哪三個國家(6分)(2)這一宣言的簽署有哪些重要的意義(10分)【答案】(1)簽訂地點為華盛頓,三國同盟成員為德國、意大利和日本。(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反法西斯盟國對德、意、日法西斯國家作戰(zhàn)的第一個共同綱領性文件。《聯合國家宣言》的發(fā)表壯大了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進程,為創(chuàng)建聯合國組織奠定了基礎。八、材料:某初中歷史教師劉某為新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一)”準備教學設計。他的教學設計流程大體如下:首先.教師通過一段經過剪輯整理的視頻課件,介紹先秦時期的文字演變和當時人們對吞文現象的記錄.以此作為整節(jié)課的內容導入。其次。教師在學生閱讀有關內容的基礎上,延續(xù)導課時對古代文字的介紹,以模塊的形式對秦朝之前的文字演變、天文、歷法、醫(yī)學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屈原的《離騷》與當時流行的鐘鼓音樂進行詳細講授。再次,教師要求全體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以本節(jié)課的一部分內容為題材準備課堂‘‘表演”,可以是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情景再現”,也可以是對該部分內容的拓展。最后.通過課后練習題鞏固學生對本堂課內容中重點內容的記憶,同時布置下堂課的預習。問題:(1)你認為這位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恰當請說出你的理由。(2)結合本課內容,教師對學生進行…隋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時應該包括哪些內容【答案】(1)該教師的教學設計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該教師在導課環(huán)節(jié)所選用的材料不夠全面.應該盡量覆蓋到本節(jié)課所要講述全部內容,使學生在正式學習之前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概況有所了解。其次,該教師缺乏對課堂教學情境的靈活掌握和角色轉換。課程知識的講授不應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