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山東媽祖廟的分布與分布_第1頁
明清時期山東媽祖廟的分布與分布_第2頁
明清時期山東媽祖廟的分布與分布_第3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明清時期山東媽祖廟的分布與分布

一沿海部分州縣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福建商人在廟島(今沙沙島)修建了“先英宮”。這是山東省關(guān)于母親和祖先信仰的第一篇記錄。元明以后,隨著政治中心的北移以及南北經(jīng)濟往來的日益頻繁,媽祖信仰便以閩籍士商為載體,以沿海和運河漕運線路為基軸,在山東境內(nèi)輻射傳播,至明清時期山東區(qū)域先后出現(xiàn)了51座媽祖廟。山東東部有漫長的海岸線和優(yōu)良的天然港灣,西部有運河流經(jīng)兗州府、曹州府、東昌府、濟南府,兩條貫通山東南北的水運線為媽祖廟的分布提供了重要依據(jù)。據(jù)史料記載,明清時期山東8府有媽祖廟分布,只有泰安、武定二府未見媽祖廟記載,東部沿海部分州縣如海豐(無棣)、沾化、利津、諸城等也未見媽祖廟記載。日照縣有5座,分別在“城南閣”、“濤洛??凇?、“夾倉??凇薄ⅰ褒埻?凇?、“日照城西南河海交匯之處”;膠州有2座,分別在“老衙門附近”、“天后公園內(nèi)”;即墨縣有4座,分別在“縣北九十里金家口”、“縣西南五十里女姑口”、“今青島市太平路”、“今青島嶗山”;海陽縣有1座,在“縣南三里”;文登有3座,分別在“城東南五十里張家埠”、“蘇門島”、“威海司”;榮城縣有4座,分別在“石島”、“縣東召山下”、“俚島”、“茶山”;寧海有1座,在“州北十里”;福山縣有2座,分別在“煙臺??诒贝蠼帧?、“煙臺東南大世界”;蓬萊縣有5座,分別在“永城丹崖上”、“沙門島(廟島)”、“欒家口”、“長山島”、“砣磯島”;黃縣有3座,分別在“南關(guān)”、“龍口”、“黃河營”;昌邑縣有2座,分別在“縣城節(jié)孝祠旁”、“北鄉(xiāng)下營”;壽光縣有1座,原在“老碼頭北坨子”,后移建“羊角溝”;德州有3座,在“北廠運河?xùn)|岸,后遷至城內(nèi)大營東南”、“在南回營西”,另一座地址不詳;濟寧州有2座,在“城北關(guān)”、“天井閘河北”;茌平縣有1座,在“城北三十里”;長山縣有1座,在“周村”;嶧縣有1座,在“城東南六十里臺莊閘西”;掖縣有1座,在“城西北海廟口”;巨野縣有1座,在“城隍廟東北處”;曹縣有1座,在“楊晉口”;高密縣有1座,廟址不詳;東阿縣有1座,在“張秋口”;威海衛(wèi)有1座,在“衛(wèi)東北三里”;牟平縣有1座,在“城北十里”;成山縣(衛(wèi))有1座,在“成山”;萊州有1座,在“州治正東隅”。另外,臨清也至少有1座媽祖廟292。二明清時期山東婆信仰分布的特點從史料記載看出,明清時期山東媽祖信仰分布呈現(xiàn)突出特點。1.運河邊緣地區(qū)山東媽祖信仰分布具有依托運河和海洋的特點。元代所建媽祖廟分布在東部沿海的日照、寧海、蓬萊、成山等地,以及京杭大運河的“咽喉”———濟寧、德州等地;明清時期所建媽祖廟同樣集中分布在東部沿海,以日照、蓬萊、即墨、文登、榮城等近海州縣為最,在運河沿岸區(qū)域則零星分布在德州、濟寧等重要商業(yè)城市及運河支流和重要關(guān)閘。如日照的5座媽祖廟均在沿海重要港灣,壽光的羊角溝天妃廟所居之地“大小船只聚集,帆檣林立,商賈如云”;西部沿運城市濟寧則是明清時期“江淮傾向,百賈會集”的三十幾個大城市之一,德州“控燕云而引徐兗,襟趙魏而帶溟岳,神京藉為咽喉,漕艘由之通達”。此外,長山縣周村“地不通夫水陸,而天下之貨聚焉,熙熙然貿(mào)易有經(jīng),如游化日”,特別是西部興隆街一帶,更是“琳宮寶剎,圜圚肆廠,咸依繞崖岸;而服賈牽牛負販而過者,日不啻千計,實鎮(zhèn)之要津也”,由于商業(yè)貿(mào)易興盛,人口流動加劇,當?shù)嘏d修了媽祖廟,供士商祭拜,這是媽祖信仰在山東離開水路傳播的軌跡。2.山東婆祖廟修建在清代盛極時間中的次數(shù)明永樂年間,山東初步掀起修建媽祖廟熱潮,終明一朝新修8座。清代以文登縣威海司天后宮的新建為起點,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山東修建媽祖廟之風(fēng)仍盛,共有37座。因此,山東境內(nèi)的媽祖信仰于清代盛極一時。明清時期,山東對媽祖廟重修的規(guī)模及次數(shù)亦相當可觀。如前文德州修建于永樂間的媽祖廟,于天順四年(1460)、成化十七年(1481)、嘉靖間均有重修。其中嘉靖三十四年(1555)由當?shù)仃壤下?lián)絡(luò)邑人捐資重修,“圖增置而侈大之……正殿仍四楹,兩廡仍各六楹,夾儀門創(chuàng)二廡殿,東偏益一宅,與西偏神室相直。六廊寢室倍壯于舊,廟貌鼎新”。這次重修媽祖廟是民間自發(fā)的捐資行為,表明媽祖信仰在運河沿線的德州已為廣大民眾所接受。3.建設(shè)山東閩籍商人媽祖信仰在山東的閩籍商人及宦游山東的閩籍官員中最為普遍,也包括曾經(jīng)與媽祖信仰核心區(qū)域有過密切關(guān)系的非閩籍人士。他們很自然地把媽祖廟當成相互交際、聯(lián)絡(luò)情感的場所,把媽祖信仰當成相互溝通的紐帶,因此是修建媽祖廟的有力推動者。前文提及長山縣周村在明清時期是堪與漢口、佛山相提并論的繁榮商業(yè)城鎮(zhèn),南北客商云集,媽祖廟的修建資金“皆出自外省、本省客商以及紳士”,捐資者自然少不了閩籍客商,而由身兼縣令和“福建閩縣舉人”雙重身份的葉觀海為修廟作《天后閣記》碑記。德州北廠天后宮的修建者昌蘇伊,曾經(jīng)在臺灣總鎮(zhèn)任職,道光間任滿回德州,因曾得媽祖護佑,便在北廠修建了天后宮。明清時期,經(jīng)商各地的閩商“無不奉祀天妃”,來山東的閩籍商人毫無疑問會成為興建媽祖廟的有力推動者。如福建商人修建即墨金口天后宮,福建會館修建了煙臺天后宮,在嶧縣福建士商則修建了“天后圣母宮”,咸豐年間重修。三禁海較大程度的禁海規(guī)模作為重要的沿海省份,明清山東的媽祖廟數(shù)量為福建96座的一半略強,僅與瓊州一府的47座相當,比之北方的河北及京津地區(qū)的35座,亦算不上興盛。究其原因,大致可從以下方面分析。明清時期,較長時間的海禁及沿海的動蕩不安,是山東媽祖信仰不景氣的重要因素。明代為避倭患,朝廷推行嚴厲的海禁政策,沿海居民被迫內(nèi)遷,村墟因之荒蕪,民生凋敝,如“登、萊二郡……土?xí)缛讼?一望尚多荒落”。終明之世,多為小船近海航行,貿(mào)易范圍南至江淮,北到渤海沿岸。人們以近海活動居多,兇險要小許多,因之對專職于海洋護佑的媽祖女神,其渴求度并不那么強烈。有明一代,山東僅新建8座媽祖廟說明了這一點。清初同樣厲行海禁,直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始開海禁,沿海貿(mào)易迅速擴大至閩廣,海舶商船大至二三千石,康熙末年即有“三江兩浙八閩”商船前來膠州,由此帶動了媽祖信仰在山東的傳播。前文提及清代山東新建媽祖廟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并興起了山東修建媽祖廟的高潮??梢哉f,明清時期的禁海較大程度延緩了媽祖信仰在山東的傳播進程。明清山東運河區(qū)域水神眾多,媽祖只是遠道而來的眾多水神之一。如濟寧州有漕河神祠、渚湖神祠、汶水神祠、洸水神祠、泗水神祠、百泉神祠、濟水神祠等漕運水神廟宇。對于遠來之客,人們多不會舍近求遠,同時在山東運河區(qū)域,媽祖信徒主要是閩籍士商或曾經(jīng)遠赴媽祖信仰區(qū)域的人員,但這部分人員的數(shù)量相對較少,對整個社會信仰的影響是相當有限的。明清時期大運河的首要功能是漕運通道,商品流通的較大成分是漕運夾帶。但至成化時漕船每船僅準帶土宜10石,嘉靖末放寬至40石,萬歷時又增至60石,清代增至150石。商品貿(mào)易由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如“當南北咽喉……閩廣吳越之商持資貿(mào)易鱗萃而猥集”的濟寧,在清代大小35家雜貨店所銷售的商品中僅有紅白糖來自閩廣。明清山東運河以江南商品流通居多,遠道的閩廣商人來山東運河機會相對有限,如沿運商業(yè)重鎮(zhèn)臨清,其外地客商中就以徽商居多。因此,明清時期的山東運河區(qū)域難以形成足夠的信眾力量,來推動媽祖信仰廣泛傳播。媽祖信仰來到山東是作為一種異域文化存在的,難以受到廣泛認可,更重要的原因是,明清時期在山東活躍著一位認可程度至高的女神———碧霞元君。明清時期碧霞元君取代東岳大帝,成為泰山的女皇,其信眾“近數(shù)百里,遠即數(shù)千里,每歲瓣香岳頂,數(shù)十萬眾,施舍金錢幣亦數(shù)十萬”,在北方民間信仰中的地位無與倫比。山東人對碧霞元君的頂禮膜拜由來已久,形成了相當固定的信仰習(xí)慣。遠道而來的媽祖勢必會遭遇強大阻力,極易受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