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經濟增長與財政政策_第1頁
我國的經濟增長與財政政策_第2頁
我國的經濟增長與財政政策_第3頁
我國的經濟增長與財政政策_第4頁
我國的經濟增長與財政政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國的經濟增長與財政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貸款常年存在赤字,除1981年和1985年外,預算收支差距從最初的135.41億元增加到1995年的581.52億元。同時,每年的國債發(fā)行也逐年增長,同期國債年度發(fā)行額由35.31億元上升到1549.76億元。1998年國內需求出現不足后,政府又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擴大赤字和增發(fā)國債進行公共投資刺激需求。1999年和2000年,赤字分別上升到1743.59億元和1550億元(后者指中央預算),分別發(fā)行國債3715.03億元和4657億元,有效地拉動了我國的經濟增長。但也有人擔心近幾年財政大規(guī)模發(fā)行赤字和國債,增加投資和擴大支出,會對私人部門經濟產生擠出效應,從而對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提出質疑。本文將從實證角度分析我國赤字、國債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以正確評價包括積極財政在內的政策調控效應。一、實現長期和年度利率與長期利率所謂擠出效應,是指政府通過向企業(yè)、居民和商業(yè)銀行借款來實行擴張性政策,增加借貸資金需求同私人部門競爭資金,引起利率上升而導致民間部門支出減少,從而使財政支出的擴張作用部分或全部被中和抵消。這是因為傳統(tǒng)的IS—LM模型認為,政府支出影響IS曲線的位置,財政擴張能使均衡收入和利率都提高。在利率最初不變時,增加財政支出提高了總需求水平,均衡收入增加。但收入增加會使貨幣需求也跟著上升,而真實貨幣余額需求增加將誘使利率上升,后者導致企業(yè)的計劃投資支出從而總需求下降??梢?擠出效應的機制主要在于赤字擴大導致了利率上升。因此,實證檢驗財政擴張是否具有擠出效應,應首先分析財政赤字是否提高了利率。國際上關于大赤字和高利率關系的經驗研究,得到的結果不盡相同。一方面,Plosser(1987)等發(fā)現預算赤字和利率不存在顯著相關性。另一方面,Tanzi和Lutz(1991)等則提出了較大預算赤字確實導致利率上升的證據。Thorbecke(1993)認為這些結論相互矛盾,主要是回歸分析中的同步性和時間總合(temporalaggregation)問題所致。前者緣于利率是順周期變化,而赤字是逆周期變化;后者則由于利率是對赤字消息立即作出反應,而使用季度或年度數據可能不能反映這一特征。利用發(fā)布赤字的信息對利率回歸,基本可以避免這些問題,因為因果關系是從赤字宣布到利率變化這單一方向,數據的時期和金融市場對赤字信息的反應時期一致。他利用1980—1989年美國31次宣布的赤字和支出以及預測的赤字和支出數據,發(fā)現發(fā)布的赤字消息導致了美元升值和利率上升。另一方面,Correia-Nunes和Stemitsiotist(1995)認為,得出大赤字與高利率無關結論的研究,檢驗的是短期利率,回歸用的是季度甚至月度數據;相反,發(fā)現赤字和利率正相關的研究,用的一般是長期利率和年度數據。從理論上講,應使用長期利率和年度數據:其一,因為長期利率是資本積累的主要決定因素,也在政策傳導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其二,年度數據不容易被影響利率的暫時沖擊所扭曲,從而可重點研究影響利率的基本因素;其三,在短期,實際的財政支出、收入和赤字融資的時間不一定對應,所以預算赤字完全應是一個年度概念。他們根據10個OECD國家1970—1993年的年度數據進行估算,發(fā)現預算赤字對名義和真實長期利率有顯著正影響。我國的赤字率和利率如圖1,其中利率是以1—3年期貸款名義利率表示的長期利率。從中可見,利率與赤字和國債發(fā)行似乎沒有關系。從理論上說,按照我國目前的利率制度,也不應存在赤字抬高利率的因果關系。首先,我國利率沒有完全市場化,它主要由中央銀行制定和管制;其次,1995年以來我國真實利率持續(xù)上升了,但這主要是因物價水平下降,中央銀行沒有及時隨物價調整名義利率所致。而價格水平下降不是財政擴張的結果,相反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總需求,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物價水平的下降。那么,赤字在統(tǒng)計關系上是否確實導致了利率上升,或者中央銀行調整利率是否由于財政執(zhí)行赤字政策的結果?我們下面進行簡單的計量分析。由于我國沒有定期發(fā)布預算赤字的預測信息,而且中央銀行每次調整利率不是在財政公布赤字規(guī)模時進行的,因此不能利用發(fā)布赤字的信息對利率回歸。我們擬利用年度數據研究赤字與長期利率的關系。根據有關利率的可貸放資金和流動性偏好理論,我們知道影響利率的基本因素是收入和貨幣供給。在真實GDP增加時,需求增加,促使利率上升;而真實貨幣余額供給增加,利率下降。此外,由于影響私人投資的是真實利率,而后者明顯受通貨膨脹率IFLT影響。此外,財政赤字作為對可貸放資金的需求,或因擴大收入而增加對真實貨幣余額的需求,可能也是影響利率的因素。因此,利率函數可表示為:r=r(RGDP,M,DFCT,IFLT),將它線性化后有:r=C+α1RGDP+α2M+α3DFCT+α4IFLT+ε其中,C和αi是常數(i=1,…,4),ε為誤差項。我們以與投資關系比較密切的1—3年期固定資產投資貸款利率扣除通貨膨脹率表示真實長期利率r。另外,為分析中央銀行調整利率或真實利率是否受往年預算赤字的影響,我們也將赤字滯后若干年。貨幣采用M1指標,RGDP(真實GDP)、M和DFCT(真實預算赤字)均是經以1990=100的GDP縮減指數調整后的真實變量。在1984—1999年的樣本空間,利用最小二乘法(OLS)對利率函數(1)式的估計結果如表1。由表1可見,回歸的效果比較好,調整后的可決系數約達97%,而且不存在自相關問題。其中,真實收入、真實貨幣余額和通貨膨脹率對真實利率的影響顯著,并且具有預期的符號。而預算赤字無論當期還是滯后1—4期,與利率的關系都不顯著;即使把因變量換成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模型V),基本結果不變,這充分說明我國的預算赤字并沒有提高利率。另外,政府增發(fā)國債也沒有與民間競爭資金,因為近幾年商業(yè)銀行的超額準備率都超過7%—10%,存在較大的存貸差額,并且商業(yè)銀行近年的資金過剩是在滿足了政府借款需求之后的過剩,過剩主要是由于商業(yè)銀行風險意識增強和企業(yè)投資利潤率較低的緣故。因此,目前積極的財政政策也不會是促使真實利率上升的潛在因素。二、公共資本影響私人部門經濟主體財富量上面是著眼于利率的間接分析,現在我們著眼于私人部門投資,直接研究擠出效應問題。由圖1可看出,我國的赤字和國債與私人投資(均為占GDP的比例)也并未呈現明顯的負相關。因我國實行復式預算和發(fā)行國債主要是籌集建設資金,下面分析財政投資客觀上是否擠出了民間投資。按照新古典理論,假定經濟是競爭性的,具有相似和無限期活著的個人,在一般均衡時,私人投資和公共投資的關系可表示為:i=1(?,ig),其中i=私人投資,?=私人資本的邊際產出,ig=公共投資或資本性支出。這里,私人資本的邊際產出上升會提高私人投資水平,因為在未來生產的邊際收益提高時,人們會推遲消費增加儲蓄從而在均衡時增加資本積累。給定私人資本的收益率,增加一單位公共投資對私人投資的影響是:-1-(mpc/?)·(fkg-?),其中mpc為財富的邊際消費傾向,fkg為公共資本在私人生產中的邊際產出。在該式中,增加公共投資會擠出等量的私人投資,如果它對財富沒有影響。這時,增加公共投資會使資本積累率高于私人部門選擇的最優(yōu)水平。但是,在公共資本的存量沒有達到使私人資本和公共資本的邊際產出相等時,公共投資的變化會影響私人部門經濟主體的財富量。假定公共資本存量太低,以致于fkg>?,這時增加公共投資和擠出等量的私人投資會提高未來的產出水平,具有正的遠期收入效應,消費者將相應增加即期消費和減少儲蓄從而私人資本積累下降。私人資本的邊際產出由下式給出:?=fk(k,kg),其中k為私人資本存量,kg為公共資本存量,表示私人資本的收益受私人和公共資本存量的影響。公共資本特別是基礎設施資本比如街道、高速公路、下水道、供水系統(tǒng)和機場等,可能與私人資本具有互補關系,增加這類公共資本可以提高私人資本的邊際生產力,即fk,kg>0。因此,提高公共投資水平對私人投資的影響不確定:一方面,公共資本和私人資本在私人生產函數中可以相互替代,增加公共投資會擠出等量的私人資本支出;另一方面,公共資本具有外部效應,可提高私人生產要素的生產力從而“擠進”私人投資。這兩種對立效應的相對強弱,決定著公共資本對私人資本的最終影響。在實證檢驗公共投資對私人資本的影響時,可以構造包括以下兩個方程的簡單模型:i=c1+c2i-1+c3?+c4ig+e1(2)?=c5+c6t+c7lnk+c8lnkg+c9cu+e2(3)其中,t為時間,cu為能力利用率,ln是自然對數符號。根據上面的分析,應有c3>0,c4<0(給定fk,k<0),c8>0(fk,kg>0);提高能力利用率可提高資本的邊際產出,即c9>0。我們主要分析預算投資形成的公共資本,與工業(yè)部門資本和預算以外的其他資金投資形成的私人部門資本的關系。由于數據限制,我們統(tǒng)一以工業(yè)部門的固定資產凈值利潤率表示資本的邊際產出或收益率。為避免異方差,各支出變量均以私人固定資本凈存量的比例表示。除工業(yè)部門資本采用其固定資產平均凈值以外,因我國不存在其他資本存量數據,我們根據1978—1999年投資流量數據和永續(xù)盤存法,分別構造民間投資形成的私人資本和預算投資形成的公共資本存量:Kt=(1-δ)Kt-1+It,其中Kt和It分別是t期的資本存量和投資,δ是幾何折舊率,假定民間和公共資本折舊率分別為5%和3%。基期年的資本存量按以下國際常用方法計算(馬拴友,2000):K0=I0/(g+δ),其中g是樣本期投資的年均增長率。另外,我國沒有設備利用率和全失業(yè)率指標反映經濟的景氣循環(huán),可以每年通貨膨脹的加速度代替。通貨膨脹加速度越高,說明經濟過熱;反之,表示需求不足,經濟處于低谷,具體以各年通貨膨脹率的一階差分表示經濟周期波動。在樣本期1984—1999年利用似乎不相關法(SUR),對工業(yè)部門投資的估計結果如表2。由表可見,工業(yè)部門投資與上期投資和投資收益率正相關,并且至少在5%水平上顯著,說明投資不但由收益率決定,而且受上期投資水平影響。雖然公共投資的系數為負,但它在統(tǒng)計上不顯著,說明公共投資沒有擠出私人部門投資。工業(yè)部門資本和公共資本的增加都可以提高工業(yè)資金的利潤率,能力利用率的提高也可增加利潤使投資收益率上升。分析預算投資對非預算資金的民間投資影響,也得到類似結果,即公共投資對民間投資的擠出效應不顯著,但公共資本提高了私人部門的收益率。在實際歷史水平的基礎上,模擬和分析1990—1999年公共投資增加1%的影響,如圖2和圖3所示,虛線RF表示的預測收益率高于實際收益率R線,說明增加公共投資提高了投資收益率;IF表示公共投資增加后預測的工業(yè)部門投資高于其實際水平I線,表明我國增加公共投資事實上擠進了私人部門投資。因此,赤字和國債用于公共投資,在目前的赤字和國債水平上不會對民間投資產生擠出效應。三、國債資金、債券在一定條件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前面主要從資本的成本和收益率角度分析了赤字、國債對私人投資的影響,現在繼續(xù)并直接研究赤字、國債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這方面的理論分析表明,如果不結合其對應的財政支出來評價赤字和國債的凈效應,或者赤字、國債只用于經常性支出及社會保障,則它們與稅收一樣對經濟增長具有緊縮的負面影響。例如在交疊世代模型中,赤字降低儲蓄率和經濟增長率。Saint-Paul(1992)假定政府支出只有國債利息支出,在一個包含人力資本的內生增長模型中,發(fā)現國債負擔率與穩(wěn)態(tài)經濟增長率負相關。Kiefer(1999)在一個交疊世代模型中,假定財政只有轉移支出,初始的轉移支出由赤字和國債融資,發(fā)現國債和社會保障支出都降低了穩(wěn)態(tài)資本存量。另一方面,Ni和Wang(1995)假定政府支出不變,在一個新古典增長模型中,分析了平衡預算和赤字政策對穩(wěn)態(tài)資本存量的影響,發(fā)現在平衡預算下穩(wěn)態(tài)資本存量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有赤字時的資本水平,這取決于初始資本存量和代表性個人效用函數的曲率。對給定的財政支出水平,平衡預算和赤字財政相比,會導致資本富裕經濟的長期儲蓄率提高,在資本較少的國家則使長期儲蓄率降低。因此,發(fā)展中國家適當利用赤字增加投資,可以提高儲蓄和資本積累。格雷納(2000)利用內生增長模型分析也顯示,把國債資金用于政府消費和轉移支付,對經濟增長具有確定性的負影響,而以國債增加公共設施投資在一定條件下可促進經濟增長。Nelson和Singh(1994)利用1970—1979年和1980—1989年近70個欠發(fā)達國家數據回歸,發(fā)現預算赤字對欠發(fā)達國家經濟增長的影響很小或統(tǒng)計不顯著,事實上有些增長較快的國家還有較大的赤字,這意味著對欠發(fā)達國家的經濟發(fā)展,赤字本質上無所謂“好”“壞”,重要的是赤字資金的使用,用于改善公共設施和促進私人投資的赤字,可能會促進經濟增長。那么,我國的赤字、國債在實際中與經濟增長又是什么樣的直接關系呢?在總產出的生產函數為Y=F(N,K,Kg)時,其中Y是真實產出,K和Kg分別是私人和公共資本存量,N是就業(yè)數量。求它對時間的導數,兩邊再同時除以Y得到:Y/Y=α(N/N)+MPK(K/Y)+MPG(Kg/Y)(4)其中α=(?F/?N)(N/Y)是就業(yè)的產出彈性,MPK=?F/?K和MPG=?F/?Kg分別為私人和公共資本的邊際產出,其中私人和公共資本對時間的變化率K和Kg,在不考慮折舊時就是私人和公共投資。另外,經濟增長理論和經驗回歸模型表明,人力資本、技術和公共政策是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我們可以將(4)式擴展為:其中,GDPG=真實GDP增長率;PVTI=私人投資/GDP;PUBI=公共投資/GDP;DFEX=國防支出/GDP;CEXP=經常性支出/GDP(不包括國防和投資支出);PUBD=國債發(fā)行或赤字國債/GDP;EMPL=勞動增長率;EDUC=教育或人力資本,以大中小在校生數與教育水平加權平均表示;EDUC=ENRP+2·ENRS+3·ENRT,其中ENRP、ENRS和ENRT分別指小學、中學和大學在校生占總人口的比例;INFL=通貨膨脹率,加入它是由于我們未考慮通貨膨脹稅對真實赤字的影響,此外它可以反映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PGNP=人均收入,采用年初或上年人均真實GDP的對數形式,即lnPRGDP-1;表時間的t指趨勢因素,它和常數項有時常被解釋為代表技術變化;ε是誤差項。之所以要考慮財政以外的其他變量,是因為它們都是增長回歸中常見的變量。例如Levine和Renelt(1991)總結了41項研究經濟增長的文獻,發(fā)現其中有13個考慮了人力資本,18個包括了初始收入,29個涉及人口增長,33個采用了投資率指標。在數據選擇上,真實GDP增速和人均真實GDP仍按1990年=100的GDP平減指數計算;私人投資仍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減去預算內投資后的民間投資;勞動增長是指從業(yè)人數的增長;國防以外的經常性支出等于全部財政支出減去預算投資和國防支出。關于國債我們分兩種情形討論,一是每年發(fā)行的全部國債,包括為償還舊債而發(fā)行的國債,二是為彌補基本赤字(非利息)發(fā)行的國債,它等于當年發(fā)行的全部國債減去國債還本付息支出。在樣本期1980—1999年,對基本赤字國債,估計結果如表3。顯然,回歸效果至少能解釋經濟增長變化的97%,不存在序列相關,通過了系數聯合檢驗。其中,私人投資和公共投資具有正且顯著的效應,說明兩種投資對經濟增長都具促進作用。勞動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不顯著,說明我國勞動供給過剩,不受勞動資源約束。以平均教育水平表示的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正效應,說明發(fā)展教育和人力資本投資有利于經濟增長。國防支出與經濟增長負相關,原因可能是它擠占了民間可用資源和資本積累。國防以外的經常性支出,與經濟增長雖然負相關,但在統(tǒng)計上不顯著。人均收入水平與GDP增長負相關,表明隨著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經濟因基數較大而增速較低。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正相關,說明經濟增長是順周期的,即通貨膨脹率較小特別是通貨緊縮時,經濟增長也較慢。此外,趨勢項的符號為正,說明我國的經濟增長有上移趨勢。至于赤字和國債的效應,基本赤字國債的符號顯著為負,說明就它本身從私人部門獲得資源來說,不考慮其使用用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