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學》課件-第九章 藥物溶液的形成理論_第1頁
《藥劑學》課件-第九章 藥物溶液的形成理論_第2頁
《藥劑學》課件-第九章 藥物溶液的形成理論_第3頁
《藥劑學》課件-第九章 藥物溶液的形成理論_第4頁
《藥劑學》課件-第九章 藥物溶液的形成理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篇藥物制劑的基本理論第九章藥物溶液的形成理論1藥物在溶劑中的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增溶方法、測定方法;藥物溶液的性質(zhì)必須滿足藥用部位的要求,滲透壓、pH、pKa、表面張力、粘度等是液體制劑的重要質(zhì)量指標。結(jié)合藥典的要求對測定方法及原理作簡要說明。內(nèi)容綱要2一、藥用溶劑的種類一、藥用溶劑的種類(一)水溶劑水是最常用的極性溶劑。液體制劑首選溶劑。(二)非水溶劑藥物在水中難溶或不溶時,選擇適當?shù)姆撬軇┰龃笏幬锏娜芙舛龋瞥扇芤?。第一?jié)藥用溶劑的種類及性質(zhì)31.醇類如乙醇、丙二醇、甘油、1,3-丁二醇、異丙醇、聚乙二醇-200、-300、-400、-600、苯甲醇等。能與水混溶。2.

醚類如四氫糠醛聚乙二醇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能與水混合,并溶于乙醇、甘油。3.酰胺類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正-(羥乙基)乳酰胺、N,N-二乙基乳酰胺、N,N-二乙基吡啶酰胺等,能與水混合,易溶于乙醇中。44.酯類如三醋酸甘油酯、乳酸乙酯、油酸乙酯、乙酰丙酸丁酯、苯甲酸芐酯、肉豆蔻酸異丙酯等。5.植物油類如花生油、豆油、玉米油、芝麻油、紅花油等,作為油性制劑與乳劑的油相。6.亞砜類如二甲基亞砜,能與水、乙醇混溶。5二、藥用溶劑的性質(zhì)

溶劑與藥物的性質(zhì)直接影響藥物的溶解性。溶劑的極性大小常以介電常數(shù)和溶解度參數(shù)的大小來衡量。(一)介電常數(shù)(dielectricconstant)

溶劑的介電常數(shù):在溶液中將相反電荷分開的能力,它反映溶劑分子的極性大小。介電常數(shù)借助電容測定儀,通過測定溶劑的電容值C求得。定義6介電常數(shù)是個無因次的數(shù)值,介電常數(shù)ε=C/C0(9-1)C0——在電容器在真空時的電容值,通常測得空氣的介電常數(shù)接近于1。常用溶劑的介電常數(shù)數(shù)據(jù)見表9-1,介電常數(shù)大的溶劑的極性大,介電常數(shù)小的極性小。7溶劑介電常數(shù)溶劑

溶質(zhì)極性遞減↓

80水無機鹽、有機鹽水溶性遞減↓

50二醇類糖、鞣質(zhì)

30甲醇、乙醇蓖麻油、蠟

20醛、酮、氧化物、高級醇樹脂、揮發(fā)油、弱電解質(zhì)

5己烷、苯、四氯化碳、乙醚脂肪、石蠟、烴類、汽油

0礦物油、植物油表9-1物質(zhì)的溶解度與溶劑介電常數(shù)8溶質(zhì)的溶解能力主要與溶質(zhì)與溶劑間的相互作用力有關。相互作用力主要表現(xiàn)在溶質(zhì)與溶劑的極性、介電常數(shù)、溶劑化作用、締合、形成氫鍵等,其中溶劑的介電常數(shù)大小順序可預測某些物質(zhì)的溶解性能。(二)溶解度參數(shù)定義

溶解度參數(shù)(solubilityparameter)表示同種分子間的內(nèi)聚能,也表示分子極性大小。溶解度參數(shù)越大,極性越大。9

(9-2)溶劑或溶質(zhì)的溶解度參數(shù)δi可用下式表示。

(9-3)δ表示同種分子間的內(nèi)聚力,兩種組分的δ值越接近,越能互溶。若不形成氫鍵,也無其他復雜的相互作用,且兩組分的δ相等,則該溶液為理想溶液。一些溶劑與藥物的δ見表9-2、9-3(P223)10例:求25℃時水的溶解度參數(shù)δ。已知H2O氣化熱ΔHv=43932J/mol,Vi=18.01cm3δ在生物過程中的應用生物膜脂層的δ平均值為17.80,與正己烷的δ=14.93和十六烷的δ=16.36較接近,整個膜的δ平均值為21.07,很接近正辛醇的δ=21.07。因此,正辛醇常作為模擬生物膜相,求分配系數(shù)時的溶劑。11第二節(jié)藥物的溶解度與溶出速度一、藥物的溶解度(一)藥物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定義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在一定溫度下(氣體在一定壓力下),在一定量溶劑中達飽和時溶解的最大藥量。是反映藥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標。溶解度常用一定溫度下100g溶劑中(100g溶液、100ml溶液)溶解溶質(zhì)的最大克數(shù)來表示。12溶解度也可用物質(zhì)的摩爾濃度mol/L來表示。例:咖啡因在20℃水溶液中溶解度為1.46%?!吨袊幍洹?005版對溶解度有7種提法:極易溶解(1:1);易溶(1:10);溶解(1:30);略溶(1:100);微溶(1:1000);極微溶(1:10000);不溶(1:>10000)。藥物的溶解度數(shù)據(jù)可查閱各國藥典、TheMerkIndex、溶解度手冊等。13藥物的特性溶解度(intrinsicsolubility)是指藥物不含任何雜質(zhì),在溶劑中不發(fā)生解離或締合,也不發(fā)生相互作用時所形成飽和溶液的濃度,是藥物的重要物理參數(shù)之一。1.藥物的特性溶解度及測定方法定義口服藥物的特性溶解度小于1mg/ml時,就可能出現(xiàn)吸收問題,特性溶解度與溶出速率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并具有等同的意義。(二)溶解度的測定方法14特性溶解度的測定是根據(jù)相溶原理圖來確定。

某藥物在0.1mol/L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約為1mg/ml。實測時配制,即分別將3、6、12、24mg藥物溶于3ml溶劑中,裝入安瓿,計算藥物質(zhì)量-溶劑體積的比率分別為1、2、4、8,將配制好的溶液恒溫持續(xù)振蕩達溶解平衡,離心或過濾后,取出上清液并作適當稀釋,測定藥物在飽和溶液中的濃度。以測得藥物溶液濃度為縱坐標,藥物質(zhì)量-溶劑體積的比率為橫坐標作圖,直線外推到比率為零處即得藥物的特性溶解度。15曲線A:解離或締合,雜質(zhì)增溶;直線B:純度高,無解離與締合,無相互作用;曲線C:存在鹽析或離子效應。圖9-1特性溶解度測定曲線16平衡溶解度:(equilibriumsolubility)或表觀溶解度(apparentsolubility)。尤其是酸、堿性藥物。2.藥物的平衡溶解度及測定方法藥物溶解度的數(shù)值多是平衡溶解度定義測量方法:取數(shù)份藥物,配制從不飽和溶液到飽和溶液的系列溶液,置恒溫條件下振蕩至平衡,經(jīng)濾膜過濾,取濾液分析,測定藥物在溶液中的實際濃度S,并對配制溶液濃度C作圖。17圖中曲線的轉(zhuǎn)折點,即為該藥物的平衡溶解度。圖9-2平衡溶解度測定曲線18測定溶解度時,一般需要在低溫(4℃)和體溫兩種條件下進行。要注意恒溫攪拌和達到平衡的時間,不同藥物在溶劑中的溶解平衡時間由實驗確定;測定取樣時要保持溫度與測試溫度一致和濾除未溶的藥物,這是影響測定的主要因素。19“結(jié)構(gòu)相似物質(zhì)易互溶”(三)影響藥物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藥物溶解度方法1.藥物溶解度與分子結(jié)構(gòu)此外,氫鍵作用;藥物成鹽;分子中親水基團的引入,都對溶解度有影響。2.藥物分子的溶劑化作用與水合作用藥物離子的水合作用與離子性質(zhì)有關,陽離子和水之間的作用力很強,陽離子周圍保持有一層水。20離子大小、離子表面積是水分子極化的決定因素。離子的水合數(shù)目隨離子半徑增大而降低。一般單價陽離子結(jié)合4個水分子。

藥物溶劑化影響藥物在溶劑中的溶解度,具體情況見表9-5。21表9-5藥物溶劑化對藥物熔點和溶解度的影響

藥物溶劑熔點/℃25℃溶解度(mg/ml)氨芐青霉素(無水物)20010.10

水(3:1)2037.60苯乙派啶酮(無水物)680.92

水(1:1)830.26琥珀?;前粪奏ぃo水物)1880.39

戊醇(1:1)1910.80

水(1:1)--0.10丙酮縮氟氫羥龍(無水物)2200.06

乙酸乙酯(0.5:1)--0.15

戊醇(7:1)--0.33比例為溶劑和藥物的摩爾比223.多晶型的影響同一化學結(jié)構(gòu)的藥物,由于結(jié)晶條件(如溶劑、溫度、冷卻速度等)不同,形成結(jié)晶時分子排列與晶格結(jié)構(gòu)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晶型,產(chǎn)生多晶型(polymorphism)。

晶型不同,導致藥物的熔點、溶解速度、溶解度等也不同。例如維生素B2。23無定型(amorphousforms)為無結(jié)晶結(jié)構(gòu)的藥物,無晶格束縛,自由能大,所以溶解度和溶解速度較結(jié)晶型大。例:新生霉素假多晶型化合物(溶劑化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水合物<無水物<有機化物244.粒子的大小的影響可溶性藥物,粒子大小對溶解度影響不大。難溶性藥物,粒子的r=0.1nm~100nm時溶解度與粒子大小有關。難溶性藥物的溶解度與粒子大小的定量關系式,可由Ostwald-Freundlich描述。255.溫度的影響溫度影響取決于溶解過程是吸熱ΔHs>0,還是放熱ΔHs<0。當ΔHs>0時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如果ΔHs<0時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ΔHs——溶解焓,J/mol;藥物溶解過程中,溶解度與溫度關系式為:266.pH與同離子效應弱酸性藥物,若已知pKa和S0,求任何pH下的表觀溶解度,也可以求得弱酸沉淀析出的pH,即pHm。(1)pH的影響弱堿性藥物溶液的pH值高于pHm時弱堿即游離析出,弱堿溶解時的最高pH值。27例:磺胺嘧啶藥物的pKa=6.48,特性溶解度S0=3.07

10-4mol/L,臨床使用的磺胺嘧啶注射液濃度為0.2g/ml,通常將注射液稀釋成4.0

10-2mol/L(1.0%藥液)后靜脈滴注,因此所用輸液的pH應能保證澄明不能有藥物析出,pH應控制在多少?輸液的pH值不得低于8.59,若低于此pH值則磺胺嘧啶將從輸液中析出。

28例:普魯卡因在25℃pKa=9.0,S0=0.5g/100ml,配制20mg/ml的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其pH不應高于多少?注射液pH值不應高于8.52,同時要考慮藥物的穩(wěn)定性,因此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pH應為4.5(藥典3.5~5.0)。29(2)同離子效應例:某藥物的鹽酸鹽溶液,其固態(tài)和解離型的平衡關系可表示為:

Ksp:鹽的溶度積表觀溶度積為:

一般向難溶性鹽類飽和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離子化合物時,其溶解度降低,同離子效應的影響。30許多鹽酸鹽類藥物在0.9%氯化鈉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低。

此外,其還與離子強度、溫度及水性介質(zhì)有關。7.混合溶劑的影響在混合溶劑中各溶劑在某一比例時,藥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單純?nèi)軇┲腥芙舛瘸霈F(xiàn)極大值,這種現(xiàn)象稱為潛溶(cosolvency)。這種混合溶劑稱為潛溶劑(cosolvents)。常與水組成潛溶劑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山梨醇等。31

潛溶劑提高藥物溶解度的原因?氫鍵締合、介電常數(shù)的改變。8.添加物的影響(1)加入助溶劑定義助溶劑可溶于水,多為低分子化合物(不是表面活性劑),與藥物形成的絡合物。常用的助溶劑:一類是某些有機酸及其鈉鹽,如苯甲酸鈉、水楊酸鈉、對氨基苯甲酸鈉等;另一類為酰胺類化合物,如烏拉坦、尿素、煙酰胺等。32助溶劑機理復雜,有許多機理至今尚不清楚。(2)加入增溶劑定義(solubilization)對于以水為溶劑的藥物,增溶劑的最適HLB值為15~18。常用的增溶劑為聚山梨酯類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類等。增溶機理形成“膠團”(micelles)。33由于膠團的內(nèi)部與周圍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