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教學設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1a654dbb68ca61db39eec564b9ffcc2/01a654dbb68ca61db39eec564b9ffcc21.gif)
![2023年《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教學設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1a654dbb68ca61db39eec564b9ffcc2/01a654dbb68ca61db39eec564b9ffcc22.gif)
![2023年《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教學設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1a654dbb68ca61db39eec564b9ffcc2/01a654dbb68ca61db39eec564b9ffcc23.gif)
![2023年《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教學設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1a654dbb68ca61db39eec564b9ffcc2/01a654dbb68ca61db39eec564b9ffcc24.gif)
![2023年《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教學設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1a654dbb68ca61db39eec564b9ffcc2/01a654dbb68ca61db39eec564b9ffcc2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教學設計《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教學設計1
這篇散文是王維寫給友人的一封信,裴秀才迪,即裴迪,他是盛唐田園山水詩派的主要詩人之一,早年曾與王維隱居終南山。相互唱和。后王維得輞川別墅、裴迪成為座上常客,查“輞水周于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舊唐書?王維傳》)。賓主詠輞川二十景,各成絕句二十首,這就是聞名的《輞川集》。秀才,隋及唐初的取士科目名,后用對文人學士的敬稱。
這篇短文全文文字凝練、樸實,句法上以四字句為主。如同四言詩。中間也配以散行,使文句在整飭中又多改變。其寫景部分,形象顯明、生動,聲韻和諧。景物描寫也很有特,點。寫冬景和春景的兩段,幾乎全用四字短句,以極其簡潔的語言,勾畫出冬末和仲春奇妙的自然景色,如其次段,作者將山水、月色、林火、村落、犬吠、鐘鳴等景物融為一體,寫出了冬夜清幽寧靜、寒意森森的迷人景色,其中有靜態(tài)描寫,有動態(tài)刻畫,動靜相間,充溢詩情畫意。
[教材分析]
本文篇幅短小,字詞句疑難相對較少。依據(jù)本文內(nèi)容和寫法上的特點,可著重從其寫景特點以及文中所包含的人生旨趣人手進行分析鑒賞,既可給學生以簇新之感,又可培育他們對自然山水的審美鑒賞力,借鑒如何描摹自然美景的方法。
[教學目標]
1、品嘗文中詩情畫意的寫景特征。
2、鑒賞語言淡雅美麗,富有情韻的特點。
3、感悟文中描繪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
[教學策略]
從課題人手,通過誦讀、播放配樂朗誦,營造詩情畫意的氛圍,整體把握文意。再以裴迪為切入口:假如你是裴迪,你會應邀嗎?最打動你的是什么?以此牽出文中的“景”、“情”、“理”來探究。最終通過比較閱讀加深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山中”是什么山?王維為何在山中?裴迪是什么人?誰寫給誰的書?
二、通過誦讀,整體感知
1自由散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課文注釋,疏通文意。個別弄不懂的問題可小組探討解決,如不能再問老師。
2請學生畫出自己寵愛的句子,嘗試美讀。老師在語調的凹凸、語速的快慢、重音輕音的運用、語音的延長、節(jié)奏緩急等方面,點撥和激勵學生不斷設計和嘗試,加深對景物和——語言之美的體會。
3老師范讀,學生比照自身不足。引導學生理解文意,體會寫景中體現(xiàn)的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
三、探討探究
假如你是裴迪,你會應邀嗎?王維此信最能打動你的是什么?
1、學生可能絕大多數(shù)說應邀,兩個理由:山中的美景、摯友的深情。(老師點拔,兩人的情意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他們深厚情意的基礎是什么?當然在于兩人有相投的志趣,對于自然美景的觀賞和領悟。文中裴迪“天機清妙”可找到顯證。老師可適當介紹王維與裴迪的交往狀況??筛兄?,裴迪應邀是因為山中有二人共賞的美景,二人從美景中能夠領梧到共同的深趣。)
2、可能會有學生說不應邀,因為他要忙于考試,他對官場還寄予希望,兩人是有不同的。所以,裴迪也可能不來?。。ɡ蠋煵幌薅ù鸢?,激勵更開放性地理解。那么藍田山一帶有怎樣的羌景?緊承著過渡到景物描寫的品嘗。)
四、詳細研讀文中景物描寫詩情畫意及語盲筒約淡雅的特點
1朗讀其次段中寫景的句子:
(1)找出此段寫了哪些景物,抓住修飾詞,說說每個景物各有什么特點?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可發(fā)覺景物前多用“清”、“寒”、“深”等詞,營造了一種冷寂、清幽、空靈的意境。
請學生選擇一些字來談談感悟,如“疏鐘”可以想見鐘聲清潤悠揚,疏疏落落,隱隱隱約而又清楚可辨,顯出靜中之動,有種縹緲韻味。
(2)綻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所表現(xiàn)的畫面??偨Y作者在描寫中運用的技法。
王維精通音樂,擅長繪畫,他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他的文也有此特色。此景如一幅水墨山水畫,著墨淡雅,用筆清疏。寫景動靜結合:有聲與無聲相應和。細致地表現(xiàn)了光色和音響改變,語言精致,音節(jié)舒緩,表現(xiàn)了山水的幽靜和作者內(nèi)心的靜謐。
(3)這樣的冬季月景你覺得美麗嗎?喜愛嗎?
可能很多學生不喜愛,因為太冷寂、太凄清甚至有點寒意森森。也可能有人會說意境很美麗,但讓自己長居此地就不情愿了。
(4)為什么清幽寧靜、寒意森森的冬夜在王維眼中卻是美麗動人的呢?
借此可適當介紹王維對佛教和禪學的極大崇拜,禪宗思想對其詩文感情格調的影響。他“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切”,筆下冬日寒夜景物的清幽冷寂或許正是作者內(nèi)心禪意的表現(xiàn),也是作者靜謐清澈的心靈天地的折射。王維,字摩詰,名與字來源于佛經(jīng)《維摩詰》。有人說王維心中有座“佛”,可見其晚年內(nèi)心的安靜和甘于孤獨。難怪有人稱王維為“詩佛”。
2朗讀第三段中寫景的句子:
(1)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色調明麗,生動活潑,富有朝氣)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描繪文中所寫景物,體會景物的意境。
(2)啟發(fā)學生,從今段所寫的事物(草、木、山、魚、鳥等)聯(lián)想毛澤東的同《沁園春?長沙》(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思索兩段描寫在意境上有什么不同。
毛澤東筆下是一幅色調絢麗的秋景圖,“萬類霜天競自由”?!叭f山”、“層林”意象闊大,“紅遍”、“碧透”絢麗多彩,豪邁樂觀。而王維筆下是一幅色調明快而清爽朗秀的春朝圖。意象并不壯闊,色調明麗卻并不絢爛,再讓學生通過煉字來加深理解,比如輕鰷“出”水的“出”,有溫柔之感,少力度;而“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擊”、“翔”就顯得剛勁有力的多。同樣“露濕青皋”中用“濕”而不用“滴”和“墜”,聲響更細小更稍微,甚至難以察覺。整幅畫面朝氣盎然而又沖淡閑散。
(3)“然是中有深趣矣”的“深趣”該如何理解?請學生談談感悟。
①是對自然的觀照,自然與心靈的和諧感應,天人合一:
作者對自然風光有著深厚的愛好,與自然萬物有相敬相和的密切關系,因而對佳山麗水有極強的領悟實力,能更微小地去領會和感知自然界的凈美與和諧。春景中自然萬物均生動活潑,自由伸展著自我,那份閑適使作者極想與其融為一體。觀賞美景,觀照心靈,向外發(fā)覺了山水的美,向內(nèi)發(fā)覺了自己的真性情。他希望能夠物我相親,與自然泯然無間、盡善盡美的和諧相處。
②是對人生的理解,對恬淡安靜、超塵脫俗人生境界的追求:
陶淵明《飲酒》中有“采菊東籬下,悠閑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寫出了他歸隱后鄉(xiāng)居生活閑情逸致的心境,從景物中領悟到返璞歸真的真意。而王維在景物中何嘗不是寄予了自己的一種人生志向呢?人本就應當生存在如此美景之中啊。
小結:雖是一封書信,作者卻以詩人的語言、畫家的構思寫的猶如一首贊美風光和表述友情的贊美詩。我們還隱隱望見王維的靜謐清澈的心靈天地,感受到他對自然萬物獨特超群的的感悟實力和對超凡脫俗人生的追求。其清寂雅凈的胸襟與閑靜從容的心地,帶給人恬淡和安靜的心境,是詩文之中的極品。
五、比較閱讀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相同點:
1、聲、色;動、靜;
2、詩畫結合;書畫結合;
3、感情:閑居之樂,對友人的真實情意。
不同點:詩:秋景;文:實寫了冬景,擬寫了春景。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①讀懂課文,理解文句,積累文言詞語;
②培育誦讀的實力;
③品嘗文中詩情畫意的寫景特征,感悟文中描繪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
④品嘗本文作為一篇書信的特色。
過程與方法:
①課前預習,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把一些重點的文言詞句以及不能理解的地方做好標記;
②堂上聽錄音,小組探討溝通本課重點的文言詞句及不能理解的地方;
③探討與探究,學習“借景傳情”和“借景寄意”的手法以及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①領悟文中作者對友人的深厚感情;
②感悟文中描繪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培育對大自然的酷愛之情、
教學重點:品嘗、鑒賞課文描寫冬夜和春景的文段。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課時支配:
第一課時:疏通文段,積累本課的文言學問;
其次課時:品嘗、鑒賞課文描寫冬夜和春景的文段。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生背誦王維的《山居秋暝》,用這首詩導入本課的學習。
(王維的《山居秋暝》是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隱居者的戀歌。全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xiàn)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意心情。)
宋朝大文學家蘇軾對王維詩作曾這樣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今日,我們就來學習王維的《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看看這篇書信體的散文其藝術風格又是怎樣的。
二、解題及體裁解說
山中:詩人所在地位置;自己的隱居生活。
書:一種應用文體。古人寫信,多有題目,說明是寫給誰的信,信題多為“報……書”、“與……書”、“答……書”、“答……書”。如《報任安書》及本單元的一些課題。
(先由學生回答,并閱讀48頁“點擊鏈接”中關于“書信”的學問)
三、聽課文朗讀并正音
猥不敢相煩憩感配寺飯訖輞水淪漣夜舂多思曩昔
玄灞輕鯈出水仄徑麥隴朝雊青皋黃蘗
四、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五、課文文言字詞探討溝通
昨天布置同學回去預習課文,要求同學翻譯課文,并且把自己認為的重點的字詞句以及不懂的地方做好記錄,現(xiàn)在就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探討溝通。
由學生分段明確各段的文言字詞句。
以下是老師預先歸納出的每段要留意的文言字詞句。
第一段: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jīng),猥不敢相煩,輒便獨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現(xiàn)在接近農(nóng)歷十二月的末尾,氣候溫柔安逸,舊居藍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溫習經(jīng)書,我不敢打攪你,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飯,便離開了。
詞類活用:近臘月下:形容詞用作動詞,接近。
與山僧飯訖而去:名詞用作動詞,吃飯。
古今異義:景氣和暢:古義:氣候;今義:經(jīng)濟旺盛、興盛
特別句式:憩感配寺。(省略句,狀語后置句)
其次段:
比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歸途中)北行涉過灞水,清朗的月亮照著城郭。在夜間登上華子岡,只見輞水的波瀾隨著月光上下蕩漾。還有遠山上的火光在樹林間忽明忽暗。還可以聽到從深深的小巷里傳出豹子叫似的犬吠聲。村中在夜晚的舂米聲,又與稀疏的鐘聲相互交織。這時,我獨坐在那里,跟來的僮仆已入睡,多想從前你我手攙著手吟誦詩歌,在狹窄的小路上閑逛,接近那澄澈流水的情景。
詞類活用:夜登華子岡、村墟夜舂:名詞作狀語
步仄徑:名詞作動詞
特別句式:明滅林外、步仄徑(省略句,狀語后置句)
第三段: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因馱黃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維白。
待到來年春季,青草樹木擴散生長,春天的山就可以欣賞了,白鰷浮出水面,白鷗展翅翱翔,水露潤濕了青草地,麥田里野雞鳴叫,這漂亮的景色不久就會有了。倘或你能跟從我一起來游賞嗎?不是你天性高潔超塵的話,怎么能拿(用)這不急的事情來邀請你呢?然而這其中的確有濃郁的情趣啊。不要忘了!托運輸黃蘗的人順便帶信給你,不一一詳述。山中人王維說。
詞類活用:露濕青皋:使動用法,使……潤濕
麥隴朝雊:名詞作動詞,野雞鳴叫
古今異義:非子天機清妙者:古義:天性;今義:上天的隱私,機密
特殊留意,本課的“相”的用法。文中出現(xiàn)了三次,共2種用法,一為動作偏指一方,譯為“我、你、他”;另一為“相互”。
六、再次播放配樂朗誦,學生比照自身不足,集體誦讀全文。
七、課堂鞏固
完成《學習與評價》29—30頁的1—4題、6、7題
八、作業(yè):
1、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寫的句子,想想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寫這些景物?
2、復習本課的文言學問
其次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導入:
完成學案里第一大題的練習,鞏固上節(jié)課的文言學問。
二、探討與探究
(一)提問:假如你是裴迪,你會應邀嗎?王維此信最能打動你的是什么?
學生可能絕大多數(shù)說應邀,兩個理由:山中的美景、摯友的深情??赡軙袑W生說不應邀,因為他要忙于考試啊,他對官場還寄予希望,兩人是有不同的。所以,裴迪也可能不來。
老師點撥:兩人的情意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他們深厚情意的基礎是什么?當然在于兩人有相投的志趣,對于自然美景的觀賞和領悟。文中裴迪“天機清妙”可找到顯證,老師可適當介紹王維與裴迪的交往狀況。(二人心志相投,有詩為證:《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青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迸岬辖翊嬖?8首,都是同王維的贈答、同詠之作,王維集中與裴迪的贈答、同詠之作達30余篇,數(shù)量超過王維與其他任何一個作者的這類作品。)
(二)那么故山一帶有怎樣的美景?請找出文章中寫景的句子,文中作者描寫了那幾幅景象?
其次段: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箞D
第三段:當待春中,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春日圖
(三)比較閱讀
兩段景物描寫分別有什么樣的特點、意境、情感,完成下表。
時間冬夜圖春日圖
描寫手法以動襯靜,以聲寫靜,
繪聲繪色
實寫動靜結合
虛寫
意境
寧靜而清幽
輕快、生氣勃勃
情感體現(xiàn)王維內(nèi)心的靜謐清澈;
興奮,沉醉在對美景的觀賞中;
孤獨、缺憾
對摯友的思念之情對大自然的酷愛、對美妙生活的憧憬;
對來春和摯友同游的熱切期盼
1、先填寫時間一欄
2、分析“冬夜圖”
(1)請學生來描述(學生可能從光線、色調、明暗、有聲無聲、視覺聽覺等方面去說)
(2)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以下這幅圖:
冬夜圖:
天上的明月,清光朗朗。月光下,清風吹過,輞水柔波瀲滟。遠望,一抹遠山的暗影,村河邊點點漁火。寧靜中偶然傳來一兩聲犬吠,并疏疏落落的寺廟鐘聲,時斷時續(xù)的舂米聲,隱隱隱約而又清晰可辨。
(3)展示“冬夜圖”,這幅圖有沒有畫出王維文中要想表達的意境?(讓學生加深對意境的理解)
總結意境特征及表現(xiàn)手法:冷寂清幽、繪聲繪色、動靜結合(完成冬夜圖中的描寫手法與意境欄)
(4)這樣的冬夜景,你覺得美嗎?為何這樣冷寂清幽的冬夜美景在王維眼中是美麗動人的?
(情感分析)
(體現(xiàn)王維內(nèi)心的靜謐清澈:王維對佛教和禪學的極大崇拜,禪宗思想對其詩文感情格調的影響。他“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切”,筆下冬日寒夜景物的清幽冷寂或許正是作者內(nèi)心禪意的表現(xiàn),也是作者靜謐清澈的心靈天地的折射。王維,字摩詰,名與字來源于佛經(jīng)。)
除了這些,從這些景物的描寫中,你還讀出了王維怎樣的心情?
(興奮,沉醉在對美景的觀賞中——對山水田園生活的享受;孤獨、缺憾,“良辰美景虛設,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對摯友的思念之情,想邀摯友同來)
看來,寫景并非單純寫景,而是在寫景中賜予了如此困難的感情,我們把這種表現(xiàn)手法叫——借景傳(抒)情
(完成冬夜圖中情感欄的填寫)
3、分析“春日圖”
(1)一起來朗讀一遍這段文字,思索這幅圖所描繪的景物突出了什么特征?學生結合文句分析總結,突出幾個重點詞:蔓、輕、矯、濕
是不是作者親眼所見?(不是,是想象的、虛寫)
(2)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以下這幅圖:
春日圖:
春天的藍田山,風景絕佳,樹木青青,芳草碧碧,游魚游戲于清流,白鷗展翅于晴空。早晨,珠露圓潤,閃亮在草尖、麥苗上,早晨野雞在麥地里鳴叫
(3)總結意境特征及表現(xiàn)手法:輕快、生氣勃勃;動靜結合,虛寫(完成春日圖中的描寫手法與意境欄)
(4)為什么還要在信中寫這幅圖景?是否也包含了作者的某種感情?
(對大自然的酷愛、對美妙生活的憧憬;對來春和摯友同游的熱切期盼)
(完成春日圖中情感欄的填寫)
情感欄的填寫與4的問題相結合來完成。
4、作為一封書信,作者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寫上?(作者的寫作意圖)
有許多同學可能會認為作者這樣做的目的是邀請裴迪同游“故山”,但前面我們提到王維與裴迪是好友,按我們自身的習慣,既然是好友,就當直來直去,何必繞彎子呢?我想你裴迪了,我希望你能與我一起觀賞“殊可過”之“故山”風景,直書“故山景美,速來共賞”即可。但為什么王維卻寫了那么多景呢?
閱讀35頁“單元導語”:在古人看來,書信不僅僅是傳達信息的媒介,書信那信筆抒寫、情真意切、長短隨意、舒卷自如的文體特征,具有一種獨特的靈性之美。唐宋時期的書信體散文抒發(fā)了一股源自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用輕靈宛轉的筆調營造出一種近乎小品的格調。
作者寫景是為了讓“山中”美景與美妙的生活,借助這封信傳給自己摯友,并且想讓摯友也來共享”情懷”。在此同時,也有對摯友的邀請之意。作者還通過寫景來表現(xiàn)一種閑適山水之情及追求一種田園的生活。全部這些都表現(xiàn)作者借景抒情或借景傳情的特點。
另外,文中“然是中有深趣矣”的“深趣”“深趣”一詞能反映作者內(nèi)心。春景中自然萬物均生動活潑,自由伸展著自我,那份閑適使作者極想與其融為一體。觀賞美景,觀照心靈,向外發(fā)覺了山水的美,向內(nèi)發(fā)覺了自己的真性情。此外,酷愛大自然,也是作者對恬淡安靜,超塵脫俗的人生境界的追求。王維在景物中寄予了自己的一種人生志向。
三、全班再次朗讀全文。
四、小結:
這雖是一封書信,但可以說它也是作者以詩人的語言,畫家的構思寫成的一篇美麗的寫景散文,一首贊美自然風光、表述友情的抒情詩。
五、作業(yè)
假如你是裴迪,請你就“是否接受邀請”寫一封信回復王維,字數(shù)200字以上。
板書設計:
景情
冬夜圖:以動襯靜,以聲寫靜,作者內(nèi)心的靜謐
繪聲繪色寧靜而清幽孤獨、缺憾
實寫對摯友的思念
春日圖:動靜結合對大自然的酷愛
虛寫輕快、生氣勃勃對美妙生活的憧憬
對摯友同游的熱切期盼
借景抒情
賴以凡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①讀懂課文,理解文句,積累文言詞語。
②培育誦讀的實力。
③學習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體會本文“文中有詩,文中有畫”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品嘗文中詩情畫意的寫景特征。鑒賞語言淡雅美麗,富有情韻的特點。
情感看法價值觀:
領悟文中作者對友人的那種深厚感情。感悟文中描繪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培育對大自然的酷愛之情。
教學重點:品讀、鑒賞課文描寫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與友人一同觀賞春景的情景的文段。
教學難點:鑒賞文中的寫景特點。
解決方法:通過誦讀、小組組自學、揣摩語句和課堂探討來解決、消化重點、難點。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宋朝大文學家蘇軾對盛唐山水田園詩人王維詩作的高度評價,大家回顧一下學過的作品,哪些最能體現(xiàn)這一藝術特點的.——山居秋暝等
能背嗎?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中描繪了一幅清爽、幽靜、恬淡、美麗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圖
這是他的詩作,那么他的文章又如何呢?今日,我們就通過《山中與裴秀才迪書》這篇散文來領會這一藝術風格。
二、解題。
本文的文體是什么?這是誰寫給誰的信?裴迪是什么人?“山中”是什么山?王維為何在山中?學生看注釋,老師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王維后半生,無心官場事務,往來于長安和藍田縣的輞川別業(yè)之間,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常與裴迪等詩酒唱和,誦讀佛經(jīng),品嘗山林隱逸生活的樂趣。這一年的臘月末,裴迪在自己家中溫習經(jīng)書,打算去應科舉考試。王維居住在輞川別業(yè)頗有孤獨之感,便寫了這一封信給裴迪,約請他明年春天來這里與他同游。
三、朗讀,感知課文,疏通文意。
1、學生齊讀全文。正音
2、學生聽老師范讀、留意斷句,體會其中的感情。然后指導朗讀:本文多用駢句、偶句,而又以四字句為主,又如四字詩,音韻和諧宛轉,富有節(jié)奏感。節(jié)拍以詞意來分。如“近/臘月下”“臨/清流也”、而“景氣/和暢”“寒山/遠火”。故而說“文中有詩”。
3、四人小組自學,借助工具書和課文注釋,疏通文意對自己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做好記錄、老師點撥。
說明詞語:景氣過猥訖村墟舂靜默仄曩昔矯
重點講解“相”字
四、探討與探究
1、第一段作者說“故山殊可過”,那么藍田山一帶有怎樣的美景?
找出其次,第三段寫景的句子,并齊讀
2、這兩段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分析“山中冬夜圖”。
①清一同學綻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文中所寫之景(玄灞、清月、水波、遠火、犬吠、夜舂、疏鐘)。并說說這種景的意境特點(冷寂清幽)。
②給本圖加個小標題(山中冬夜圖)
◆分析“山中春日圖”。
①寫了什么景?(山青、樹綠、草潤、魚躍、鷗翔、雉鳴)具有怎樣的意境特點?(明麗歡快)
②給本圖加個小標題(山中春日圖)
3、手法分析:在寫景中,作者是怎樣將景物形神兼?zhèn)涞貍鬟_出來的?(要抓住修飾詞和動詞有及寫作的依次來分析)。
(一實一虛,實寫冬夜圖,由近及遠由水而山、由視而聽由靜而動;虛寫春日圖,由山到水由天到地、由視到聽由靜到動)
4、歸納出本文的其次個特點:文中有畫
5、這些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這種寫法叫什么?
(表達了作者濃郁的閑逸、蕭散、恬適的生活情趣,也即“深趣”,這是借景抒情)
五、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其次、第三自然段。
2、請你以《夏雨》為題,寫一段景物描寫的文字。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教學設計4
1、讀懂課文,理解文句,積累文言詞語。
2、品嘗“文中有詩、文中有畫”的寫作特色。感悟景物描寫中寄寓的深趣。
3、培育誦讀和品嘗文言文美麗語言的實力。
4、正確評價課文中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趣,培育酷愛大自然的感情。
1、教學重點:品嘗文中詩情畫意的寫景特色。
2、教學難點:感悟景物描寫中寄寓的深趣。
1、反復誦讀,品讀、鑒賞課文描寫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與友人一同觀賞春景的情景的文段。
2、文句的理解、評析及對作者情感的把握,在老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通過課堂探討來完成。
1課時
1、導入課文
問:“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指的是誰的作品?
答:這是宋朝大文學家蘇軾對盛唐田園詩人王維詩作的高度評價。其實不光他的詩作,他的文章也充溢了詩情畫意。今日,我們就通過《山中與裴秀才迪書》這篇書信體的散文來領會這一藝術風格。
2.請同學供應課前查找到的資料。
(1)裴迪,王維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輞川別業(yè)的??停彩峭蹙S寄情山水的同道。
(2)王維(701—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盛唐詩人。官至尚書右丞。擅長詩與畫,兼通音樂,并能使諸藝互通,尤以描繪山水田園的詩歌著稱,他繼承和發(fā)展了謝靈運的山水詩,成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有一些是反映邊塞和送別的詩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憶山中兄弟》。作品有《王右丞集》。
(3)背景:王維后半生,無心仕途,常往來于長安和藍田縣的輞川別業(yè)之間,亦官亦隱,常與裴迪等詩酒唱和,誦讀佛經(jīng)。此信即寫于他從長安回到輞川別業(yè)的某個時候。
3、檢查大家預習的狀況
(1)指名誦讀。
(2)理解下列黑體詞語的意思(投影)
故山殊可過
復與疏鐘相間
因馱黃檗人往
4、初步感知
思索:這封信寫了那些內(nèi)容?
點撥: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假如自己寫信邀請好友上自己住處來玩,會如何寫?
明確:文中先概寫自己游山的經(jīng)過,再描繪山中美景,抒發(fā)思念摯友之情,最終想象山中春景的奇妙,發(fā)出真誠邀請。
5、重點分析
(1)朗讀課文,將文中描繪自然風光的兩處文字找出來,用自己的話加以描述,說說這兩段文字給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請用精確的詞語為這兩幅圖命名。
(學生朗讀,體會、賞析。老師點撥、板書。)
明月
山影
水波
其次段:寒山月夜圖:燈火明滅寧靜清幽
犬聲
夜舂聲
疏鐘聲
草木
鰷魚
第三段:山村春色圖白鷗清爽朗秀
露水
麥隴
朝雊
(2)本文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山中景物的描寫上?探討后溝通。
同學探討、發(fā)言
參考:○表達了作者對山中美景和美妙生活的觀賞。
○暗含對摯友的邀請。
○也表現(xiàn)了作者期望閑適山水中、追求田園生活的心理。
(3)文中是如何表現(xiàn)對摯友的深情厚意的?
學生發(fā)言。
如:第一段寫獨游的索然無味,但“不敢相煩”。
其次段憶往昔攜手賦詩,歡樂同游。
第三段熱忱邀請——“倘能與我同游乎?”
明確:全文表達了作者對摯友的款款深情。
6、深化探討
本文描繪美景的句子生動精練,試找出一些,說說有何藝術效果?
示例:用詞精確,如蔓——擴散。表現(xiàn)了春回大地,草木茂密,一派蒸蒸而上的景象。
點撥:○“輕鯈”又稱白鰷,一種銀色小魚,游動輕捷。能否把“輕鯈”改成“白鯈”,為什么?
○“矯”能否換為“舉”或“展”,為什么?
7.齊讀課文,體會感悟。
8.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其次、第三自然段。
(2)完成“研討與練習”三、四。
(3)課外延長閱讀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
寒山轉青翠,秋水日潺湲①。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②。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③。
[注釋]
①青翠:青綠色。潺湲(chányuán):水流緩慢的樣子。
②墟里:村落。孤煙:直升的炊煙。
③接輿:春秋楚隱士,裝狂遁世。在這里是代指裴迪。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淵明。這是詩人自比。
[賞析]
這首詩所要極力表現(xiàn)的是輞川的秋景。一聯(lián)和三聯(lián)寫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詩人選擇富有季節(jié)和時間特征的景物:青翠的寒山、緩緩的秋水、渡口的夕陽,墟里的炊煙,繪聲繪色,動靜結合,勾畫出一幅和諧幽靜而又富有朝氣的田園山水畫。詩的二聯(lián)和四聯(lián)寫詩人與裴迪的閑居之樂。倚杖柴門,臨風聽蟬,把詩人安逸的神態(tài),超然物外的情致,寫得活靈活現(xiàn);醉酒狂歌,則把裴迪的狂士風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全詩物我一體,情景交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新唐書。王維傳》:“別墅在輞川,地奇勝……與裴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這首詩即與裴迪相酬為樂之作。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理解課文,駕馭重點字詞,積累文言文學問;培育誦讀和品嘗文言文語言的實力;學習本文寫景的藝術及構思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重點:賞析景物描寫,理解作者“文中有畫,文中有詩”的寫作特點;
難點:把握文中作者借助景物描寫表達主旨的方法,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方法誦讀法、探討法、講解法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教學過程導入:
1.識名家:舉作者名篇中詩句引入作者介紹,并以《山居秋暝》為例體會作者詩歌富有詩情畫意的意境美特點。文本教學:知前因:概述寫作背景王維于開元二十年前后曾在輞川隱居,他對田園風光、自然山水懷有特別的情感,寫了很多詩歌贊美那里的生活和景物。在隱居生活中他常常和野老共話桑麻,同摯友飲酒賦詩,與山僧談經(jīng)論道。
裴迪曾是輞川別業(yè)的???,是王維寄情山水的同道。他們常常一起“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品嘗山林隱逸生活的樂趣。正字音:播放錄音,PPT展示生字詞拼音,學生識記后朗讀,體會本文大意。
猥(wěi)憩(qì)飯訖(qì)玄灞(bà)輞(wǎng)水淪(lún)漣(lián)舂(chōng)相間(jiàn)曩(nǎng)昔仄(zè)徑蔓(màn)發(fā)輕鯈(tiáo)青皋(gāo)朝雊(gòu)馱(tuó)黃蘗(bò)積文言:
(1)學生探討文中重點字詞意思,PPT展示相關學問,老師講解指導;
(2)請學生翻譯文段內(nèi)容。梳文脈:駕馭文章段落大意
第一段:概述自己出游的經(jīng)驗。
其次段:描寫故山冬夜的美景及對往昔的回憶。
第三段:鋪敘故山春日的美景,對好友發(fā)出熱忱邀請。
賞美景:鑒賞課文其次、三段景物描寫內(nèi)容內(nèi)容其次段第三段圖畫故山冬夜圖山村春色圖景物清月,輞水,寒山,遠火,犬吠,夜舂,疏鐘草木,春山,輕鯈,白鷗,青皐,麥隴,朝雊特征幽寂清寥朝氣勃發(fā)描寫手法以動襯靜,以明托暗,以聲顯寂,實寫動靜結合,色調明麗,虛寫論情理:駕馭作者借景傳情,借景寄意的寫作手法提問:作為一封書信,王維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寫上?
解答:①表達了作者對“山中”美景和美妙生活的觀賞,讓美景真情與摯友共享;
②暗含著對摯友的勸誘和邀請;
③表現(xiàn)了作者期望閑適山水之中、追求田園生活的心理?!杈皞髑?,借景寄意品美文:理解作者“文中有畫,文中有詩”的寫作特點文中有畫:
運用白描手法,勾畫出兩幅色調各異的水墨山水畫,表現(xiàn)出對友人思念之情深,寄寓著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志向,傳達出一種清高恬淡的藝術趣味。文中有詩:全文文字凝練、樸實,句法上以四字句為主,如同四言詩。中間配以散行,使文句在整飭中又多改變。增見解:拓展延長以作者《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一詩為例進一步感悟作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寒山轉青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詩歌選取了“寒山”“秋水”“茅舍”“暮蟬”“落日”“炊煙”一系列意象,構筑了一幅恬淡閑適的秋日黃昏山林幽居圖。
寒山隨著季節(jié)變得郁郁蒼蒼,秋水每天舒緩的流向遠方,詩人拄著拐杖佇立在茅舍門口,迎風細聽著暮蟬的吟唱,渡頭那邊太陽就要落山,村子里的炊煙一縷縷的飄起來。自然風景中有動有靜,繪聲繪色,令人沉醉。固基礎:作業(yè)布置:《全優(yōu)課堂》P48—P53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王維鑒賞提示:王維晚年隱居在終南山,體驗了山中四季輪換的景色,充分領會了終南美景。他不愿獨享,便寫信熱忱邀請詩友裴迪同游。信中重點描繪了春景和冬景,融月色、水光、林火、村莊、犬吠、疏鐘為一體,聲色適宜,動靜結合,將冬景的清麗淡遠神形兼?zhèn)涞貍鬟_出來了,猶如一幅山水畫卷。本文又多以四字句為主,音韻和諧宛轉,富有詩的節(jié)奏感。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jīng),猥不敢相煩,輒便獨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比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當待春中,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輕鯈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因馱黃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維白。譯文:現(xiàn)在接近十二月末,山中景物美麗、氣候宜人,故居的這座山很值得游賞。你正在溫習經(jīng)書,不敢輕易打攪(你),(我)便獨自一人去山中,在感配寺休息,同山僧一起吃過齋飯后才離去。
(歸途中)涉過灞水,清朗的月亮映照著城郭。夜間登上華子岡,只見輞水的波瀾隨著月光起伏蕩漾。還有遠山上的火光在樹林間忽明忽暗。還可以聽到從深深地小巷里傳來像豹子叫似的犬吠聲。村中舂米的聲音,又與廟宇傳來稀疏的鐘聲相互交織。此時只有我獨自靜坐,僮仆都已休息,經(jīng)?;貞浧鹜簦ㄍ阍谝黄鸬娜兆樱?,(我們)攜手賦詩,在小徑間閑逛,在清流旁佇立。
待到來年春季,草兒轉青,樹木萌芽,可以看到山色一片新綠,小魚浮出水面,白鷗展翅翱翔,水露打濕了青草地,麥田里野雞鳴叫,這漂亮的景色不久就會有了,你能與我一起來游賞嗎?如不是你這樣天性高雅脫俗的人,我哪能用這不打緊的事相邀呢。然而,這山中有著濃郁的情趣??!千萬不行忽視。托運輸黃蘗的人順便帶信給你,不一一詳述,山中人王維說。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品嘗文中寫景的詩情畫意特征。
2、鑒賞文中語言淡雅美麗,有情韻的特點。
3、指導學生背誦與理解文中的情意。
教學設想
運用多媒體教學。設置王維之詩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畫面,引出本文的”書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在銀屏中打開王維的詩:>和>。然后讓學生總結王維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風格。接著引入本文所描寫的畫面。并在屏幕上呈現(xiàn)出”書中有畫,畫中有書”的境界。
教學過程
一、由王維之詩而引入其書
播放課件1、王維之詩>和>的配樂配畫錄像。然后關閉錄像,又讓學生背誦這兩首詩。
1、要求學生思索:蘇軾是如何評價王維的詩歌?然后讓學生介紹王維及其作品。
2、讓學生聽本文的配樂錄音。然又讓學生朗讀。
二、整體感知
1、讓學生借助工具書,注釋及印發(fā)的參考資料,閱讀全文。
2、要求學生畫出文中寫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話概括其寫景的特點。
3、引導學生初步理解寫景所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
三、探討探討,歸納寫景的特征,及語言特點。
1、作為一篇書信,本文在內(nèi)容上有什么體現(xiàn)?
提示:書信是干脆與接受者對話的一種文體,或敘事,或表情,或寫景。這些都與對方有親密的聯(lián)系。然而作者在這封信中有大部分內(nèi)容是寫景的,為什么整篇書信是以寫景為止呢?
這些問題,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分組探討,琢磨,然后,再提示,最終,由老師歸納。
2、作為一篇書信,作者為什么把主要內(nèi)容放在寫景上?
提示:作者寫景是為了讓”山中”美景與美妙的生活,借助這封信傳給自己摯友,并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全球及中國自動式雙面研磨床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土地廠房買賣合同
- 空心磚采購合同
- 石材采購合同范本
- 涂料勞務承包合同協(xié)議書
- 醫(yī)療器械配送合同
- 汽車貨物運輸合同樣本
- 2025農(nóng)村簡易買賣合同
- 2025如何確定勞動合同的成立商業(yè)保理資格
- 最高額抵押擔保合同
- 2025財年美國國防預算概覽-美國國防部(英)
-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一模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
- 48貴州省貴陽市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期末數(shù)學試卷
- 《采暖空調節(jié)能技術》課件
- 游戲綜合YY頻道設計模板
- arcgis軟件操作解析課件
- 中興ZCTP 5GC高級工程師認證考試題庫匯總(含答案)
- 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程PPT全套完整教學課件
- 小學科學項目化作業(yè)的設計與實施研究
- 2020年中考生物試卷及答案
- MCNP-5A程序使用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