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港疍民生計方式與其民間信仰_第1頁
廈門港疍民生計方式與其民間信仰_第2頁
廈門港疍民生計方式與其民間信仰_第3頁
廈門港疍民生計方式與其民間信仰_第4頁
廈門港疍民生計方式與其民間信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廈門港疍民生計方式與其民間信仰廈門大學鐘毅鋒(人類學研究所)[內容摘要]傳統(tǒng)的草根歷史在文獻中不容易獲得,卻在民間許多社會生活中留下痕跡。本文試圖從廈門港的民間信仰中尋找線索,通過考察其民間信仰的層面和變化,復原其漁業(yè)歷史的發(fā)展圖景。[關鍵詞]廈門港;疍民;漁業(yè);民間信仰本文的廈門港系指位于廈門島的西南面,西守鼓浪嶼,南望金門島,從如今的廈門海軍碼頭至廈門大學醫(yī)學院,蜿蜒的海岸線構成的廈門漁業(yè)港口。筆者于2003年6月起,在廈門港進行了為期三年的田野調查,以下敘述如無特別說明,均來自筆者的田野筆記所得。廈門港的漁民大多是疍民后裔,至今其文化里有很深的疍民文化遺跡,因此在本文敘述中把廈門港漁民亦稱為疍民。一、 廈門港的形成廈門島西南海岸線天然成月牙型,是天然的避風良港。特別是廈門玉沙坡自打石字度向東南伸入海灣的長條形半島,環(huán)抱一灣海水形成天然屏障。玉沙坡是廈門港的別稱,其名稱來源于廈門港的沙子細沙如玉,如一條玉帶環(huán)繞廈門港而得名。玉沙坡以廈門港的南溪分界,分為沙坡頭和沙坡尾。沙坡頭是廈門港早期的港口,在南溪以北,靠近虎頭山一側。原先打石字渡伸入海邊,形成天然的避風屏障,其形狀象關公的大刀,稱為關刀河”避風塢。早期沙坡頭是漁船卸貨的碼頭,漁行商鋪的原址至今保存完好,行政管理及商業(yè)街道也設在沙坡頭。廈門港的主要寺廟如福海宮、圓山宮、龍珠殿都設于沙坡頭,可惜這些寺廟原址大都不在了。沙坡尾是現在廈門港的主要港口,在南溪以南與廈門大學之間。20世紀初,沙坡頭漁港不堪重負,于是漁港南遷至如今的沙坡尾漁港,并做了相應的市政設施,使廈門港能夠陸路與市中心相連,大大發(fā)展了廈門港。廈門港的形成歷史大概可追溯到明朝。[1]漳州月港衰落,使得九龍江下游兩岸的人生計由貿易轉向傳統(tǒng)的漁業(yè),隨著漁業(yè)的發(fā)展,漁民順九龍江而下,來到九龍江出??邡樈?。廈門港是九龍江向出??诘谋亟浿?,是淡水向海水的轉折點,漁業(yè)資源豐富,這刺激了九龍江流域漁民向鷺江移動,但是由于當時船的設備技術所限,無法向外海進一步延伸,廈門港無疑是漁民向海洋發(fā)展的最佳之地。明末清初,鄭成功占據廈門,促進了廈門港的開發(fā),廈門的人口劇增。人口的劇增導致魚的銷售市場擴大,同時也促進了漁業(yè)其他相關行業(yè)的發(fā)展。廈門港周邊的漁民和造船手工業(yè)者向廈門港移民,使廈門成為閩南沿海的重要的漁港。“漁港以廈門港為最”?!巴ㄊ£P稅,以廈門為最惟漁課因首”。[2]這些無不反映了當時廈門港漁業(yè)的繁榮。二、 廈門港人口的組成廈門港人口組成主要為疍民后裔。疍民主要姓氏為張姓、阮姓、歐姓。這三姓占了廈門港漁民的大多數,均從九龍江遷至廈門港,現在和龍海的漁民還有比較親近的血緣關系。這三姓上岸定居的時間并不長,不超過一百年,主要在解放前后開始定居的生活。疍民的主要特征是水上人家,世代船上居住,從這個方面講,廈門港的漁民是疍民無疑的。廈門港還有幾戶張姓居民遷自漳州長泰,不從事漁業(yè)捕撈。漁民中還有其他姓氏,但所占比例很少。郭姓和駱姓均從福建惠安遷入,主要是從事造船和修船以及漁具的銷售,解放前廈門港漁行主要為惠安人所控制。此外,廈門港還有來自晉江的丁姓和漳浦赤嶺的鐘姓,據民族識別他們現在分別是回族和畬族。廈門港的當地語言中屬漁業(yè)捕撈的人即疍民自稱作'討海人”,不從事漁業(yè)捕撈的其他人稱作“山頂人”。岸上的“山頂人”則蔑稱“討海人”為“討海豬”、“海豬仔”。三、 廈門港的漁業(yè)生產方式及其變遷影響漁業(yè)的因素漁業(yè)生產是高風險的行業(yè)。漁民從事漁業(yè)生產受到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首先天氣因素,海洋天氣的變化莫測是漁民面臨最大的困難,尤其是過去由于技術的落后缺乏科技對于氣象的預測,以及漁船動力的限制,漁民逃離惡劣天氣的能力差。惡劣的天氣給漁民帶來的往往是滅頂之災。把握天氣變化的能力的限制以及船主要依靠人力和風力的技術缺陷,決定了廈門港漁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漁業(yè)的作業(yè)范圍僅限于在廈門港周圍的海域和沿邊的海岸線。漁船動力與設備問題除了技術原因外,資金不足也是一個原因。漁船是較大型的生產工具,個人往往難以承擔這筆費用。解決這筆費用有兩個途徑:一是家庭集資。在舊社會漁民處于社會底層,經濟貧捆,能募集的資金很少,尤其疍民是個分散的群體,疍民家庭多為小家庭,不如岸上的漢族具有強大的宗族家庭組織可作為發(fā)展經濟的依靠。解決資金的另外一條途徑是向漁行借貸,考慮漁業(yè)本身具有的風險,漁行不可能一次性借出太多的資金,還必須要尋找擔保人。另外舊時借貸所固有的高利貸性質,所以漁民一旦借貸,就要受到漁行剝削。受這兩種因素所限,漁民所造的船往往是體積小,長大約六七米,寬四尺左右。所以作為生產工具的漁船,由于體積小動力受限,抗御海洋惡劣天氣的能力差,在最早漁業(yè)作業(yè)中作為也是有限的。季節(jié)性對于漁業(yè)也有很大影響。漁汛是有季節(jié)性,魚的交配繁殖期遷徙移動及臺風暴雨雨季節(jié)是漁業(yè)的歇息期。漁民們并不能象農民那樣將收獲貯藏起來以備青黃不接之需。如何在漁期最大可能的收獲,以及想辦法最大可能的擴大追逐魚的汛期,減少季節(jié)性對于漁業(yè)的影響也是漁民面臨的重大問題。另外目前就漁民而言束縛漁民漁業(yè)發(fā)展的最大問題是魚的保鮮和貯藏,在制冷業(yè)還沒有發(fā)展起來的舊時候,漁民收獲的魚只能用一些效率低下的土方法來保存。制冰技術的出現和發(fā)展應用極大的促進漁業(yè)的發(fā)展,這是漁業(yè)發(fā)展的一個轉折點。海上的治安問題對于廈門港的疍民來說也是極為嚴峻的。舊社會海上盜賊猖獗,一些漁民回憶說一但碰上海盜,往往是船物俱損,只剩一件內衣穿回來,這樣的遭遇對船主打擊是最大的,他們面臨的是破產的局面。廈門港疍民勢力較弱,社會地位低,沒有宗族或其他組織組織漁民防御抗擊海盜。據說外地的漁民往往因為船只體積比較龐大,而且還裝備槍炮,海盜往往不敢輕易對他們進行搶劫,因此勢力較弱的廈門港漁民是海盜們首選的侵害對象。(2)廈門港傳統(tǒng)漁業(yè)作業(yè)方式及其變遷廈門港最早的漁船經歷了一個發(fā)展的過程,從最早的無桅(即無風帆)的“夫妻船”到一桅二桅三桅船的過程,其漁業(yè)作業(yè)方式也經歷了一個從內海到外海的過程。內海漁場包括了三個漁場:(一)大擔一青嶼漁場,這個漁場西起胡里山,東至九節(jié)礁,水深10—30米,主要魚種為大黃魚、鰳魚、石斑魚等。其中九節(jié)礁是大黃魚的重要漁場,稱為“黃瓜窩”。(二)胡里山一南太武漁場,水深10—20米,主要是蝦和多種小型魚類。(三)雞嶼漁場,位于九龍江入海處至鼓浪嶼后,此處海水較淺,只有10—15米,蝦資源非常豐富,主要有哈氏對蝦、青蟹、鱸魚、鯔魚等。內海作業(yè)相對比較簡單,其作業(yè)方式稱為“鉤釣”。鉤釣的方式在魚群比較密集的地方放置鋒利的魚鉤不需要魚餌,當魚經過鋒利的魚鉤的時候被叉住。鉤釣方式只是內海作業(yè)的總稱,內海作業(yè)還有其他方式,如:鼓繒(小圍網),網艚、貝類采集等。內海作業(yè)方式以港口為定點,在離港口不遠的地方進行捕魚,將魚迅速運回港口。鉤釣作業(yè)的船只一般是以“夫妻船”作為生產船只,大風不能作業(yè),設兩桅,主要動力以人力劃槳。內海作業(yè)的方式還有網艚等,條件再差的就只有以舢板作為生產工具了。內海作業(yè)方式生產規(guī)模較小,操作簡單,收益小。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在廈門港從事內海作業(yè)的船只逐步減少,逐漸過渡到外海作業(yè)。外海作業(yè)一般主要在閩南一臺灣海峽淺灘漁場,北可至舟山漁場,南可至海南瓊州海峽。漁民把從廈門至臺灣的海域分作十個區(qū)域,稱做“十溝”,根據不同的地域的海浪及島嶼判斷所處的“溝,,的位置。在外海作業(yè),魚群數量大,所捕獲的品種單一。主要魚有帶魚、大黃魚、鯊魚、魷魚、烏賊等。每片海域都有單一數量大的魚群。在從事作業(yè)的時候追逐魚群和潮汛的流動。外海作業(yè)的方式稱為釣艚,其方式有多種,如:帶魚延繩釣、鯊魚延繩釣、躺魚延繩釣等。以多鐘延繩釣為主的適合閩南漁場地形底質復雜、魚類復雜繁多的特點。延繩釣即一條常常的主繩分有許多分叉小鉤,漁民將小魚肉放在鉤上不斷拋入海中,在一段時間后,再由一條小船沿著繩子取下釣著的魚,并補充魚餌。對于捕獲的魚進行迅速進行保鮮處理,宰殺后用海水洗凈,在魚肚內放入粗海鹽。大概在20世紀初,開始有冰塊的使用,對于捕魚的周期有很大的提高。外海作業(yè)的船叫做釣艚船。清中葉后(1870年左右),廈門港船工引進惠安商船速度快優(yōu)勢,根據廈門港原有的漁船特點,建造了三支桅母子式釣艚船。這種船的特點一是底座較大,呈U字形,改變了商船雖然快但是底盤不穩(wěn)的缺點,具有較強的抗風性能。二是甲板寬闊,可放置竹排、舢板,開展母子式延繩釣作業(yè)。三是用蔑帆,對帆進行多次蒸煮,帆對海水的有比較強的抗腐蝕能力,航海能力增強了。三支桅母子式延繩釣艚船的出現,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為后一個時期廈門港遠洋外海捕撈奠定了基礎。按照廈門港的漁業(yè)和非漁業(yè)生產方式,廈門港的人群劃分為討海人”和“山頂人”。討海人即以打漁為生的疍民,在岸上沒房子居住,山頂人主要來自惠安等地,不從事討海,多為和漁業(yè)相關的產業(yè),如漁行、造船、修船等,居住在岸上。這種劃分時至今日得到延續(xù),盡管“討海人”如今也居住在岸上,并不一定從事捕魚行業(yè),但是這種自先前祖輩遺留下的劃分依然被他們作為自我認同的標準。討海人在廈門港人口中占了大多數。“討海人”又按上文所述的“釣艚”和“鉤釣”兩種作業(yè)方式分為“釣艚”和“鉤釣”兩個亞族群,詢問漁民是外?;騼群W鳂I(yè),問法就是'你是釣艚還是鉤釣”?!搬烎健焙汀般^釣”一般有比較嚴格的界限,按照家庭固有的作業(yè)傳統(tǒng)延續(xù),不能隨意跳槽從事另外一種作業(yè),甚至去另一方作為幫工都有界限和難度的。廈門港最早以鉤釣為主,后慢慢發(fā)展到釣艚為主,當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候,釣艚和鉤釣的界限就固定下來。鉤釣人口較少,在一個固定的聚落居住?!搬烎健焙汀般^釣”的作業(yè)方式至今也是廈門港人群的一種劃分標準,尤其在老一輩人中尤其明顯,雖然這兩種作業(yè)方式早已消失,但是廈門港漁民把它作為延伸為外海和內海作業(yè)的代名詞。四、廈門港的民間信仰及其變遷上文所分析的漁業(yè)作業(yè)的種種危險,說明漁業(yè)是個高風險的行業(yè),其風險不但表現在漁業(yè)的作業(yè)安全上,也表現在漁業(yè)作業(yè)的收獲上,正所謂“三更窮,四更富,五更起大厝?!贝嗽挷⒎钦f漁業(yè)是個高收入行業(yè),它存有一夜暴富的機會反之也并存有一無所獲的可能性。這些風險決定了地處閩南這個民間信仰復雜的地域的廈門港具有更為復雜的神明信仰。漁民通過對神明崇拜,期許神明能讓他們“網網都有魚”,更希望神明能保佑他們在海上人身的安全。廈門港的寺廟在舊時達三十余座,這種密度實屬罕見。宮廟之多,連當地人多無法說清楚?!皾M地叢祠,迎神賽會,一年之交,且居其半,。崇拜的神明主要有:玉皇大帝、海龍王、王爺公、水仙王、關公、媽祖、大道公等。對于廈門港的信仰很難做出時間或空間的劃分,他們的信仰有些時候錯綜復雜,有些時候又界限分明,一種信仰包含了多個方面。筆者嘗試歸納概括了幾點,但以下這幾點的觀點并非同類項,歸納的思路也如同他們的信仰一樣雜亂。(1)龍珠殿。在廈門港的漁民的中,釣艚和鉤釣分別有它們的神明,稱作釣艚王和鉤釣王。釣艚王和鉤釣王分別保護著內海和外海的漁業(yè)作業(yè),在最初的時候,崇拜鉤釣王的漁民多數,后來這部分漁民逐漸改變?yōu)槌绨葆烎酵酰蜃匀皇峭夂W鳂I(yè)已經成為廈門港的主要產業(yè)。因此,作為供奉釣艚王的龍珠殿是廈門港漁民的主要宮殿。在解放前其董事會的成員也是廈門港漁會的頭目,因此龍珠殿帶有“政教合一”的性質,其經費來源是釣艚漁民供給的,每條船每年抽取一定的稅額。龍珠殿的活動主要有祈福,以及送王船等活動。大概在1916年農歷七月二十六的那天,廈門遭遇臺風,臺風使廈門港七十幾條漁船無一生還,從此以后每年這一天,龍珠殿都會做普渡紀念死難者。鉤釣王也有自己的活動,如送王船等。文革后鉤釣王殿破敗,鉤釣王被移至龍珠殿一起供奉。據主持講:神明給他們旨意說兩兄弟(鉤釣和釣艚王)要永遠在一起了,即使將來鉤釣王的信徒有錢了,也不用建新殿鉤釣王請回去。其實如今的廈門港,已經沒有鉤釣生產和釣艚生產的劃分了,其界限已經很模糊,釣艚和鉤釣只是曾經劃分群體歷史屬性的一個符號或一個社會記憶而已。值得關注的是,在現在龍珠殿中,釣艚王和鉤釣王的意義已經發(fā)生了符號的改變,他們被賦予新的符號意義即被稱作池府王爺,這和他們原來的意義不一樣,令筆者十分困惑。在廈門港有金王爺殿,里面供奉的就是池府王爺,分靈于同安馬巷。金王爺殿是惠安人所建,一般是“山頂人”參與祭祀,“討海人”幾乎不參與。分析釣艚王和鉤釣王符號轉換的原因,筆者認為可能和龍珠殿目前的主持來自臺灣有聯(lián)系,目前主持對儀式的舉行、對龍珠殿解讀均來自他曾經在臺灣的經歷;釣艚王和鉤釣王的生日和池府王爺的生日雖均是同一日,但是釣艚王和鉤釣王是廈門港獨有的民間信仰,它為什么會和整個閩南地區(qū)比較大型的民間宗教信仰池府王爺發(fā)生聯(lián)系呢?這是個值得研究探討的問題。臺灣主持的原因也許是表面的,民間信仰中的地方神明信仰整合向大型的民間宗教信仰靠攏恐怕是主要原因。在廈門港的調查中,許多寺廟認為他們是道教的,并非常著重強調這一點。傳統(tǒng)上認為許多民間信仰并不屬于道教系統(tǒng),地方的有些精英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強調其廟宇的傳統(tǒng)性和合法性,以便能加入道教協(xié)會,獲得政府的承認。這一點我們在龍王宮的描述中也會談到。(2)龍王宮。事實上龍王宮并不是廈門港的傳統(tǒng)大廟,它的前身朝宗宮在廈門港并不算社區(qū)重要的寺廟。但是如今它已經成為廈門港最大的民間信仰寺廟,據說在廈門也算是一個大廟了。朝宗宮原來前殿供奉太上老君,后殿供奉龍王。據報告人說:龍王宮建立于2000年,原來前殿供奉的太上老君應該是朝宗宮的正式傳人。但是后來曾厝安的建了個太清宮供奉太上老君,他們?yōu)榱孙@示自己的歷史,就四處尋找哪里有供奉太上老君,后來聽到廈門港朝宗宮原來有供奉太上老君,而朝宗宮已經因為建電廠拆了,就說他們的太上老君分靈于朝宗宮,是朝宗宮的繼承人。我們很生氣去和他們討說法,后來協(xié)商,把龍王宮作為朝宗宮的后殿分靈,前殿歸太清宮。龍王宮現供奉龍王、媽祖、水仙王等十幾個神明。朝宗宮本沒有媽祖,現在龍王宮不僅供奉媽祖,還把名字叫做媽祖龍王宮,把媽祖排在龍王的前面,并在儀式上強調體現。據報告人講,是因為媽祖是現在非常大的信仰,把廟的特色定位于媽祖有利于擴大廟的影響。龍王宮現在之所以香火能如此鼎盛,是因為它起步早。七八十年代是廈門港漁業(yè)的黃金時代,漁民的收入在整個廈門地區(qū)是高收入,而廈門港民間的廟宇經過文革年代和文革以前建設時期,基本全無。龍王宮及時的填補了民間信仰的空白,籌集了大量的起廟資金。而且規(guī)劃早,占到了非常好的地段。該廟處于廈門港的中心地帶,位于漁船的出港的港口。這在廈門港是獨一無二的優(yōu)勢。廈門港其他廟宇如今或不存在或在偏僻的角落。例如曾經是廈門港大廟的龍珠殿現無場地,有一信徒提供家中的房屋的三樓供奉神明,龍珠殿的主持說老人要進香上下樓都不方便,且廟處偏僻,無人知曉。但龍王宮不存在這問題,它的場所大,交通方便,連龍珠殿的祭祀活動都要借用于它的場地。許多退休的老漁民天天都到那里聊天娛樂,許多文化素質較高的退休老人被吸收為其管理層或為其工作,大大提高了管理層的素質,這也是其他廟宇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龍珠殿除了主持的家族成員外,很多原屬于龍珠殿祭祀圈的人被吸收到龍珠殿。龍王宮是現在廈門港民間信仰的寫照。龍王宮原來為'山頂人”的廟宇,現在為“討海人”所主持,這說明龍王宮在廈門港漁民個人漁業(yè)衰敗的今天和廈門港城市化的過程中,曾經和漁民漁業(yè)生產息息相關的,并作為漁業(yè)生產在民間信仰中反映的神明符號對漁民來說已經不是那么重要了。外界的信息和本地的傳統(tǒng)的民間信仰結合,廈門港原有的信仰和祭圈已經打破,人們尋找和現在生活相適應的信仰。田頭媽。田頭媽是廈門港中比較有漁業(yè)特色的民間信仰。在漁民出海捕魚中,如果碰見死尸或尸骨頭,漁民們會立即停下打漁,用紅布把船盼龍眼”蒙住,將死尸或尸骨運回岸上,其它船看見該船都要用紅布蒙住“龍眼”側身避開。漁民將打撈上的尸骨送往田頭媽,并由田頭媽將尸骨處理并對死者祭拜。因此田頭媽在民間稱為陰廟,屬于鬼的系統(tǒng)。它的功能類似于慈善機構,處理尸骨。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但海難中的死者往往無法做到這點,漁民一般碰見這種情況一般都會將尸骨打撈送回岸上,幾乎沒有人會違背這風俗。田頭媽是惠安人創(chuàng)建的,屬于“山頂人”的廟,漁民們很少和它發(fā)生聯(lián)系?!吧巾斎恕睆氖聺O行和漁機等行業(y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漁民經濟上的剝削者,在社會地位上也是壓迫漁民。田頭媽所扮演的是一個慈善的角色,而它的尸骨來源卻是漁民的打撈。在離廈門港不遠的曾厝安也有類似田頭媽的下媽宮,那里主要是農業(yè)為主,漁業(yè)是副業(yè),當地漁民也會在打魚時撈到尸骨后運回送到下媽宮。在曾厝安,下媽宮是主要的社區(qū)廟,它和當地人有緊密的聯(lián)系,不會象廈門港的漁民借口田頭媽是陰廟避而遠之。送王船。在廈門港據說有好幾家廟有送王船儀式,但是筆者親身經歷的只有龍珠殿和龍王宮,這和送王船儀式需要大筆的開銷而現在許多廟宇衰敗無不關聯(lián)。筆者經歷了幾次閩南社區(qū)的送王船儀式。閩南的送王船和其他地區(qū)的王船儀式不一樣。在許多地方送王船是送瘟神,“紙燭明船照天燒”。但是在本人經歷的閩南地區(qū)送王船儀式中,送王船表達的是一種對于王爺的敬仰,在廈門港亦是如此。嚴格意義上來說,龍王宮的送王船儀式并不能算傳統(tǒng)意義上的送王船。因為龍王宮并沒有供奉王爺,其送王船儀式并沒有和王爺發(fā)生聯(lián)系,也沒有燒王船。既然漁民們口頭上也把這儀式稱作送王,那么我們也就尊重其儀式為送王船。如果把龍王宮的送王船儀式也歸入送王船的概念,那么這種送王船儀式應該是獨一無二的。龍王宮一般一年會舉辦十八場法會,其中重大的法會有四場,分別是龍王和媽祖的大小生日,即神明出生和升天羽化的日子。在這四場法會是社區(qū)重大的活動,請道士念誦經為信徒祈禱平安,在法會的最后一天,會舉行送王船的儀式,時間通過擲交詢問神明所得,并詢問神明上船參與的人選,但通常時間都定在清晨而且都是潮水滿潮的時候,否則船無法出港。信徒們將神明的小金身抬上船,并載有各類祭品,如食物、煙酒、油鹽醬醋、柴火(大概只有手指大小)、棋牌的娛樂器具。關于送王船的意義,龍王宮的報告人說:海難中許多人沒有入土為安,沒有人祭祀他們,屬于孤魂野鬼、餓鬼。他們會傷害打漁的漁民。媽祖龍王派我們去送祭品給他們,一是慰問這些沒有人祭祀的鬼,讓他們吃飽。二是媽祖龍王命令他們不得傷人。王船一路上撒紙錢來到大擔島附近,這里是內海和外海的交界,以東就是臺灣海峽了,據說這些鬼是在外海。漁船停下來,向內朝龍王宮祭拜,將祭品扔進海后迅速返回。龍王宮的送王船應該是在這些年中結合廈門港的傳統(tǒng)新創(chuàng)造的一種民俗,因為我們知道媽祖信仰是沒有送王船儀式的。龍珠殿的送王船是比較傳統(tǒng)閩南文化意義上的。儀式大概三年一次,時間由通過神明上身的方法確定,一般在頭一年就有大概的時間,并做長達一年的準備。王船的儀式通常在農歷十月,但筆者曾經于2004年參與的時間卻是在當年的九月,據說這是神明決定的。在該年的七月就開工制造王船了,整個王船工程巨大,有八米多長。儀式中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最后將王船運往海灘上焚燒。本人此次參與的儀式是以池府王爺代天巡狩,三年一任。祭品一式兩份,熟一份生一份,熟的歸信徒享用,生的在海灘上拋入海中。農歷七月二十六的海難普渡儀式中,生祭品的是通過船運出海拋入海上,這和龍王宮類似。廈門港送王船儀式是人們對于危險的海上漁業(yè)生產中尋找一種超乎人自然力量。同時也是對于海難中死難者的一種哀悼。家族神明信仰。廈門港許多漁民家庭都供有私人佛仔。例如筆者訪問的一個家庭:該戶主的叔叔海難死亡,該家庭有一段時間事情不順,經過詢問是他叔叔沒有得到祭祀,因此做了一個他叔叔的金身在家里供奉,另該家庭還有其他死亡親屬的金身。男性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