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夏爾巴人族源與藏族關(guān)系新探
西藏與尼泊爾交界處的聶拉木縣世代居住著西藏和尼泊爾。他們在這里工作,發(fā)展和保護了祖國的邊境。夏爾巴人什么時候出現(xiàn)在這里?其族源怎樣?與藏族關(guān)系如何?對于這些問題,筆者想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意見。首先,有必要談一下本文所根據(jù)的主要資料。目前;國外的一些西方學者(包括蘇聯(lián)),他們在敘述夏爾巴人的族源時,多是浮光掠影,成效甚微。但從1970年起,居住在尼泊爾的夏爾巴人喇嘛桑結(jié)甸增的藏文著作問世,從此,在關(guān)于夏爾巴人的研究領(lǐng)域里,出現(xiàn)了夏爾巴學者的看法。夏爾巴喇嘛桑結(jié)甸增的藏文著作,是以我國西藏梵夾頁藏文木刻板形式出現(xiàn)的,共三部:《夏爾巴喇嘛桑結(jié)甸增傳》、《夏爾巴佛教史》和《夏爾巴先祖世系》①1。在著作中,作者以其在西藏十年中收集的資料為根據(jù),并結(jié)合夏爾巴人世代流傳的古老傳說,詳敘了夏爾巴人的歷史。從《拉達克王系》記載董族在塞莫崗一帶的地位據(jù)《夏爾巴先祖世系》(以下簡稱《世系》)載,“夏爾巴”一詞早已有之,最早是藏族的一支,并在我國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金沙江一帶得到發(fā)展。關(guān)于古代藏族氏族,藏文史籍中有“古代六氏族”之說,即:塞、穆董、東、查、楚②2?!妒老怠芬粫鄵?jù)此說,指出夏爾巴人的祖先就是出自其中的董氏族,并在西藏東部的康區(qū)生息發(fā)展。該書指出“前述西藏古代六氏族之一支,由出自董族的親屬祖先格爾杰官、仆及眷屬人等前往康地,遂居于“多康六崗”中的塞莫崗”③3。關(guān)于董氏族最早分布地區(qū),據(jù)藏史載是在約如(見《法王松贊干布遺訓》第47頁下)。約如地區(qū)包括:““東至工布芝納、南至夏武達果今錯那一帶)、西至卡熱雪峯、北至瑪拉山脈。以雅隆之昌珠為中心”。所謂董族大體就分布在這個范圍之內(nèi)。上述引文說,后來董族東遷康地,但書中又稱“多康”。所謂康與多康,在藏史中兩者有別,但有時又互用?!岸嗫怠弊鳛榭偡Q,泛指前藏以北及以東廣大藏族地區(qū)而言,具體指甘、青兩省及阿壩州北部地區(qū);“康”地,指今西藏昌都地區(qū)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區(qū)。但藏史有時又稱“多康”地區(qū)為“康”,例如《蓮花遺教》就說青海湖是在“北方康地”。至于董族所住的塞穆崗是多康六崗之一,所謂“多康六崗”,是古代藏史對多康地區(qū)六個高地的總稱?!皪彙?藏語意指兩大河流中間形成的高地或高原,《隆多喇嘛全集》中的“一水之間一高地”(23品,函、49頁)的說法就是對此而言。關(guān)于“多康六崗”,《安多政教史》有具體記載,其中第一崗就是塞穆崗(上冊,第二頁、打印本)。塞莫崗的地理位置,是指金沙江和雅礱江中間地帶,也即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白玉、德格、鄧柯、石渠等縣境。藏史對接近青海的康區(qū)北部的這一帶又稱“上康區(qū)”。據(jù)《世系》載,董族在塞莫崗的具體住地,是在木雅日芒及擦莫絨兩點,這正是一條谷地的兩端。同書還載,先后至此定居的不僅是董族,幾乎上述古代六氏族中的人都多少有一些⑤4??磥?這似乎是西藏遠古的一次氏族大遷移。董族在塞莫崗一帶定居并逐漸發(fā)展起來。據(jù)《世系》載,在董族中后來“遂有”十八部落”,在種姓方面則有“十八高貴種姓”,加上一個““低賤種姓”則為十九個(“低賤種姓”,藏文寫作),所謂低賤的種姓就是打鈇的鈇匠,”。對此,《拉達克王系》一書亦有類似記載,所不同的是,將“十八高貴種姓”寫成“十八子”,而將“十八部落”寫作“董族十八大部”(見該書第21頁),并且同書還指出,董族的各種支系及后裔是非常多的(同書、21頁)。從東遷至此的各種氏族成份看,他們之間早已從血緣關(guān)系發(fā)展到地緣關(guān)系。而且,由于有了“高貴種姓”和“低賤種姓”之分,可知此時董族已進入階級社會。此外,據(jù)前引文,董族先祖是格爾杰,“格爾杰”一詞中的“杰”就是有“王”的意思,因此,“格爾杰”一詞亦可譯作“格爾王”。他之下還有官、仆人等。而《拉達克王系》一書也說,董族后來曾分出王系和官系(見該書、21頁)。據(jù)此看來,格爾杰(格爾王)當時已是一個董族部落中的首領(lǐng),而部落中的等級或階級的差別已相當明顯。我們知道,康區(qū)是藏族發(fā)展較早的地區(qū),據(jù)1978年昌都卡諾村遺址的考古證明,遠在此距今4690年前,這里的人們已過著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定居經(jīng)濟生活⑦5。所以說,董族在康區(qū)得到發(fā)展是可能的?,F(xiàn)在的問題是,關(guān)于格爾杰其人,我們在《敦煌古藏文文書》所記的十二小邦或譯“十二小王”)中沒有找到⑧6。據(jù)《賢者喜宴》載,在囊口松贊之前,曾在西藏先后出現(xiàn)過四十小邦和十二小邦,其中有名可查者僅十五個,均未見格爾杰其名,看來,他也可能是一個較小的首領(lǐng)。格爾杰為首的董族在塞莫崗有了發(fā)展,據(jù)《世系》載,格爾杰有五子,他們的后裔絕大多數(shù)都住在木雅日芒,所以他們總稱為“木雅巴”、也稱“木雅族”⑩7《拉達克王系》所稱的“董木雅”118,可能是這個的另一種寫法。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此處的“木雅族”或“木雅巴”,是指生活在塞穆崗木雅日芒地方董族后裔而言,與住在其東部木雅熱甫崗即今康定縣折多山以西、乾寧以東地區(qū)的西夏后裔木雅人不同。此后,從木雅族(亦即董族)中又分出三個支系,據(jù)《世系》載,其中一支就稱作“夏爾巴”,該書說:“從木雅族所繁衍的其它家族是:夏爾巴、希查巴及多楚巴等等。”(見《世系》151—152頁原木版、第14葉)。這是“夏爾巴”一名的第一次出現(xiàn)。我們從以上各種材料看,“夏爾巴”家族的出現(xiàn)大體經(jīng)歷了如下過程:西藏約如一帶的藏族中的董氏族→康地塞莫崗的木雅族→夏爾巴。但是,這只是“夏爾巴”家族的最早的情況,而尙不是今天所稱的夏爾巴人的全部含意。夏爾巴族的移民是誰董族后裔并未長期定居康地塞莫崗,由于后來所謂靈格薩爾王發(fā)動戰(zhàn)爭,他們又再度西遷。據(jù)《世系》載,董族后裔在康地“經(jīng)歷了一個時期,由于靈格薩爾王率兵進到霍爾及索波和堆域等地發(fā)動長期戰(zhàn)爭,于是以前之米欽查巴即格爾杰后裔)等等康地之大多數(shù)人,遂即逃亡漂泊”(152頁。)文中所述之靈格薩爾王,是一個爭論性的問題。在這方面,最近西北民院王沂暖先生在其《<格薩爾王傳>中的格薩爾》一文中,他引用九部藏文著作和宋史吐蕃傳等漢文史料,對格薩爾其人做了較全面的推比探討,他最后“傾向于格薩爾就是唃廝啰的說法”,即格薩爾可能就是宋代的確廝啰亦即嘉勒斯賚)。筆者認為,王沂暖先生的這種傾向性看法應(yīng)予以充分重視。因為,在目前許多探討性的說法中,王先生的這種說法,是唯一可以得到漢藏文獻相互印證并有一定根據(jù)的探索。當然,其中矛盾之處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但是,本文主要敘述夏爾巴族源,不容用較多筆墨申述這個專題,現(xiàn)在僅以引述王沂暖先生的上述傾向做為筆者的傾向性看法。據(jù)上述看法,是否可以推測更爾巴等由董族分出來的家族,由于宋代格薩爾王的發(fā)動戰(zhàn)亂,而被迫離開康地塞莫崗。董族后裔的這次西遷,據(jù)《世系》載,是包括“出自康地木雅的米欽查巴所有親屬、出自康地洛扎查阿的喇嘛袞巴貢瑪所有親屬、出自康地夏莫堆冬的喇嘛袞巴臥瑪所有親屬、出自康地岡托克亢木色達的喇嘛斯巴所有親屬、以及出自康地烏尼的塔梅所有的親屬?!彼麄兪侨〉狼继燎巴_的(152頁—153頁)。在這次遷移中,據(jù)《世系》載,除上述諸家族外,還有堤米、康地佳莫奄的佳巴、達波人頗拉人、仲巴及冬波、溫巴以及娘族等人。上述這些都是不同的家族或種姓,像斯巴就是娘族,在康地發(fā)展成為夏爾巴斯巴家族。因此,我們從這些資料看,這次西遷是一次以董族為主的許多家族的較大規(guī)模的遷移。這些西遷者,據(jù)《世系》載他們在羌塘的桑甸卻靈一帶曾過著一較短時期的游獵生活,然后“這些康巴人依次前往上部地區(qū)意指衛(wèi)藏一帶),并在定日朗闊等地居住了一些年代”(154頁)。另外,堤米和斯巴家族親屬人等則住在定日的尼瑪拉堆扎孜宗。從這些材料看,居住在定日的這些遷移者,被稱作“康巴人”,這表明了他們的來源。他們在定日居住下來,然而,《世系》沒有具體指出居住了多久,只說“住了一些年代”。但據(jù)前引文看,他們在定日一帶似乎居住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前文估計康巴人西遷大約始于宋代。另外,據(jù)《夏爾巴佛教史》載,西遷的康巴人中有六個最早隨同遷移的喇嘛,其中桑瓦多杰及隆桑二人是“繼承了康地岡托巴.的教法傳承”(18頁,原木版3頁)。我們知道,康地崗托寺(或譯迦妥寺)是建于十二世紀的北宋,地在白玉縣境、屬塞莫崗范圍。因此,這條材料也為我們估計康巴人在宋代西遷提供了一點根據(jù)。又據(jù)史料看這些康巴人大約在元明之際還住在定日(包括拉堆)境內(nèi),據(jù)《疆爾巴佛教史》載,在這些康巴人中,有一個出自康地嘉莫查的佳巴家族、其中有人名嘉木雅東卡仁莫(175頁;又原本版26頁上)。他及其后裔一直住在定日,他們曾在拉堆絳日臥切地方見到了湯東杰布。湯東杰布是元末明初人,是西藏雅魯藏布江的鈇橋建造者。再者,東卡仁莫后代曾建一座大塔,還請湯東杰布為之開)光(26—27頁)。此外,東卡仁莫之幼子桑結(jié)班覺還自幼隨熱達納靈巴出家,而熱達納靈巴是十五世紀的人。上述材料農(nóng)明,西遷的康巴人在定日一帶是居住了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夏爾巴人的族源此后,據(jù)《世系》載,這些住在定日的康巴人,他們又因生活、家族和心理狀態(tài)的原因,又繼續(xù)南遷。據(jù)《世系》載,大部分康巴人越過中尼邊境的囊巴雪山進入一個“無人空地?!倍笆黾寻图易宓臇|卡仁莫祖孫三代仍留住定日。南遷的居住在“無人空地”的康巴人,認為這塊“無人空地”是剛剛瞭解到的,所以就稱這里為“昆貝地區(qū)”,意為““瞭解的地方”。后來,由于康巴人認為這塊地方是康巴人首先瞭解發(fā)現(xiàn)的。并且在繁衍了康巴人的后裔,所以又稱“昆布而《世系》對此“昆布”一詞又做了進一步的解譯,認為這個形成起來的康巴子孫的地方應(yīng)稱作“夏爾康布”,意為“東方康地的子孫”(155—156頁),而居住這里的這些康巴人就稱作“夏爾巴”。從此以后,住在我國和尼泊爾交界的這些康巴人就統(tǒng)稱“夏爾巴”,至今猶然。綜上所述,大體可以說,夏爾巴人的族源,正如《世系》所載,是“西藏人的一個分支,起名為夏爾巴”(155頁、原木版16葉上),所謂這個分支就是西藏“古代六氏族”的董族,他們東遷康地塞莫崗、并在那里發(fā)展了許多新的家族(包括名為“夏爾巴”的家族),約在宋代又伙同其他氏族后裔西遷定日,大概在元、明、其中一部南遷“夏爾康布”(或“昆布”)、由出自西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路養(yǎng)護合同范本
- 人力資源外包合同范例
- 代理旗艦店合同范本
- 農(nóng)戶種植水稻合同范本
- 2024年中國移動招聘考試真題
- 個人債權(quán)抵押合同范本
- 2024年西安工業(yè)大學專任教師招聘考試真題
- 企業(yè)簽訂勞務(wù)合同范本
- 供熱站拆除合同范本
- 兼職技術(shù)總工合同范本
- 小學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水果拼盤-(14張)ppt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課文《傳統(tǒng)節(jié)日》PPT課件
- 北京市城市建設(shè)節(jié)約用地標準
- 開學第一課我們開學啦主題班會PPT課件(帶內(nèi)容)
- 電源線檢驗報告RVV
- 體育訓練隊隊規(guī)
- 八字命理漫畫版
- 電梯工程開工報告(直梯)(共1頁)
- 五年級第二學期體育知識結(jié)構(gòu)圖
- 復件德力西質(zhì)量獎自評報告2戰(zhàn)略
- 自主改善的活動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