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綠色建筑設計與審查實施細則福建省城鄉(xiāng)和住房建設廳二〇二三年月前言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節(jié)約能源法》《民用建筑節(jié)能條例》《福建省綠色建筑發(fā)展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要求,加快發(fā)展綠色建筑,提升綠色建筑設計與審查質量,助力實現(xiàn)碳達峰、碳中和,根據(jù)福建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辦公室《關于委托編制福建省綠色建筑設計與審查實施細則的函》(閩建辦科函〔2023〕4號)的要求,編制組依據(jù)《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福建省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J/T13-118-2021和《福建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J/T13-197-2022,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借鑒省內外先進經驗,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編制本細則。本細則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基本規(guī)定;3.基本要求;4.總平面設計與審查;5.建筑設計與審查;6.結構設計與審查;7.給水排水設計與審查;8.暖通空調設計與審查;9.電氣設計與審查。本細則由福建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負責管理,由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各單位在使用過程中,有何意見和建議請隨時函告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科技與設計處(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號,郵編350001)和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高新區(qū)創(chuàng)業(yè)路8號萬福中心3號樓,郵編:350108),以供今后修訂時參考。本細則主編單位: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福建省建科院施工圖審查有限公司本細則參編單位:福建省建研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本要點主要起草人:目錄TOC\o"1-2"\h\u166661總則 總則1.0.1為提升綠色建筑施工圖設計質量,規(guī)范綠色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的審查工作,明確審查內容,統(tǒng)一審查尺度,確保設計質量和水平,制定本細則。1.0.2本細則適用于福建省新建民用建筑的綠色建筑施工圖設計與審查。1.0.3本細則主要參考依據(jù)為《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福建省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J/T13-118-2021和《福建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J/T13-197-2022。1.0.4綠色建筑施工圖審查應對相關專業(yè)的施工圖設計文件和技術支撐材料中涉及綠色建筑設計部分進行技術審查。1.0.5綠色建筑的設計與審查除應符合本細則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國家和福建省現(xiàn)行有關標準和政策的規(guī)定。2基本規(guī)定2.0.1項目施工圖設計文件報審時,建設單位應同步提交下列設計文件:1包含綠色建筑專篇(具體編制格式與深度可參考附錄A)2各項綠色建筑設計措施的施工圖;3體現(xiàn)綠色建筑性能的模擬及計算分析等相關報告;4與綠色建筑設計相關的檢測報告;5申請綠色金融服務的建筑項目,應對節(jié)能措施、節(jié)能水措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進行計算和說明,并應形成專項報告。2.0.2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機構(以下簡稱審查機構)按照本細則中基本要求、總平面、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空調、電氣等提出的技術要求對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模擬分析報告和計算書等支撐材料進行審查,確定等級。2.0.3綠色建筑按照技術應用水平由低到高分為分為基本級、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4個等級。綠色建筑設計經審查符合《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J/T13-197-2022要求的,審查機構出具的審查合格書應載明相應的等級。二星級或三星級綠色建筑項目應同步提供預評價報告,施工圖審查機構可參考預評價報告進行審查和確定相應的綠色建筑等級。新設區(qū)市結合本地實際規(guī)定執(zhí)行更高的綠色建筑標準的,還應審查是否符合相應的綠色建筑等級要求。2.0.4單棟建筑或建筑群所涉及的人均居住用地、容積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地下空間利用和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整體性指標,應按其所屬的工程范圍進行總體設計。3基本要求條文編號審查條文審查材料設計與審查細則3.0.3民用建筑設計應符合本標準基本級綠色建筑設計要求,其中政府投資或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共建筑、建筑面積大于20000m2的公共建筑應符合本標準一星級綠色建筑設計要求。1.綠色建筑設計工程基本情況表1.綠色建筑設計工程基本情況表:明確項目類型及應達到的綠色建筑等級,綠色建筑設計不得低于本條文所要求的等級。特別說明:本條所指建筑面積大于20000m2的公共建筑為單體計容面積大于20000m2的公共建筑。對于裙樓為公共建筑,筒樓為居住建筑的綜合建筑,其中公共建筑計容面積大于20000m2,則該部分公共建筑應按照一星級進行設計。3.0.8政府投資或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共建筑、建筑面積大于20000m2的公共建筑應至少利用一種可再生能源。1.綠色建筑設計工程基本情況表2.可再生能源設計圖紙1.綠色建筑設計工程基本情況表:應明確建筑類型是否屬于“政府投資或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共建筑或建筑面積大于20000m2的公共建筑”,若屬于此類建筑類型的,應填寫可再生能源應用情況(光伏系統(tǒng)裝機容量等),詳施工圖應具體到圖號、圖名。2.可再生能源設計圖紙:根據(jù)項目情況設計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光伏、光熱、空氣源熱泵等),應包含有系統(tǒng)原理圖、平面布置圖、設計說明等。3.0.9新建住宅以及賓館、醫(yī)院、學校等有熱水需求的公共建筑設計應當預留安裝太陽能或者高效空氣源熱泵等熱水系統(tǒng)的位置。1.綠色建筑設計工程基本情況表2.建筑平面圖1.綠色建筑設計工程基本情況表:根據(jù)實際情況勾選有熱水需求的建筑類型,并填寫設計情況,并明確施工圖相關圖名及圖號。2.建筑平面圖:預留安裝太陽能或者高效空氣源熱泵等熱水系統(tǒng)的位置,且位置合理。3.0.10政府投資或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共建筑設計應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1.綠色建筑設計工程基本情況表2.BIM技術應用報告1.依據(jù)《福建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指南》和相關BIM標準編制BIM技術應用報告:應包含模型建立、分析與優(yōu)化、設計成果等內容,如管線碰撞分析、凈高分析等。2.納入基于BIM的人工智能輔助審查項目,應按規(guī)定同步提交圖模一致的BIM模型,BIM模型的精度不宜低于LOD300。3.0.11新建保障性住房應采用全裝修設計。1.綠色建筑設計工程基本情況表2.裝修設計圖紙1.綠色建筑設計工程基本情況表:明確是否為保障性住房項目。若項目為保障性住房項目,則應提供全裝修設計圖紙。2.裝修設計圖紙:建筑內部墻面、頂面、地面全部鋪貼、粉刷完成,門窗、固定家具、設備管線、開關插座及廚房、衛(wèi)生間固定設施安裝到位。住宅建筑的套內及公共區(qū)域全裝修設計應滿足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住宅室內裝飾裝修設計規(guī)范》JGJ367、《住宅室內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guī)范》JGJ/T304及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標準》GB50210的相關要求。4總平面設計與審查4.1一般規(guī)定條文編號審查條文對應國標條文審查材料設計與審查細則4.1.1場地的規(guī)劃設計應符合項目所在地城鄉(xiāng)規(guī)劃的要求,且應符合各類保護區(qū)、文物古跡保護等建設控制要求。-1.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本條要求項目立項批復手續(xù)應合法、完整。4.1.2場地的自然條件應安全可靠,總平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應避開可能產生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的地段;2應避開地震時可能發(fā)生滑坡、崩坍、地陷、地裂、泥石流及地震斷裂帶上可能發(fā)生地表錯位等抗震危險地段;3當不能避開上述安全隱患時,應采取措施保證場地對可能產生的自然災害或次生災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第4.1.1條1.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2.建筑總平面圖所在基地地形圖3.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書4.建筑設計說明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場地的防洪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防洪標準》GB50201和《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guī)范》GB/T50805的有關規(guī)定。2.建筑設計說明:應描述建設場地是否存在不利地段或潛在危險源,是否采取了必要的避讓、防護或控制、治理等措施。4.1.3建筑工程設計前,應依據(jù)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環(huán)境通用規(guī)范》GB55016進行建筑場地土壤中氡濃度檢測,并依據(jù)檢測結果采取防氡工程措施。第4.1.1條1.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書2.土壤氡檢測報告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土壤氡濃度檢測報告:檢測結果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環(huán)境通用規(guī)范》GB55016的有關規(guī)定;不符合規(guī)定的,應采取相應的防氡工程措施。4.1.4場地應無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危險源的威脅,應無電磁輻射危害,且場地內不得有排放超標的污染源。場地設計應依據(jù)環(huán)境影響評價文件,對存在的場地威脅、危害或污染源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第4.1.1條和第8.1.6條1.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2.環(huán)評報告及其批復(如有)3.建筑總平面圖4.建筑平面圖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設計總平面圖、建筑平面圖:應體現(xiàn)相關污染源所在位置及其控制措施,包括污染源的平面和豎向位置,排風(煙)口的布置等。2.民用建筑污染源主要指垃圾房、餐飲業(yè)廚房、鍋爐房、水泵房、制冷機房、地下車庫等。4.1.5場地應按照現(xiàn)行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50763和《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guī)范》GB55019的要求進行無障礙設計,并且建筑、室外場地、公共綠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間應設置連貫的無障礙步行系統(tǒng)。第6.1.1條1.建筑首層豎向總平面圖2.建筑設計說明(或無障礙設計說明)3.景觀設計平面圖4.無障礙設施技術大樣施工圖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總平面圖、建筑首層平面圖、景觀設計平面圖:場地范圍內的人行通道應與建筑主要出入口、場地內公共綠地、公共空間和市政人行道路等相聯(lián)通、連續(xù)。2.建筑設計說明(無障礙設計說明):應標注無障礙設施及規(guī)劃施工設計說明,并滿足規(guī)范要求,視為達標。3.執(zhí)行標準:現(xiàn)行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50763和《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guī)范》GB550194.1.6停車場應設置數(shù)量足夠的電動汽車車位及無障礙車位,位置應合理。第6.1.3條1.建筑設計說明(或無障礙車位設計說明)2.停車場、地下車庫平面圖(車位布置平面圖、無障礙停車位設計圖)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設計說明(無障礙車位設計說明):應根據(jù)規(guī)范標準設置無障礙停車位。2.停車場、地下車庫平面圖(車位布置平面圖、無障礙停車位設計圖):停車位的設置應滿足充電樁及防火設計規(guī)范要求、無障礙停車設施(數(shù)量)應符合規(guī)范規(guī)定。3.執(zhí)行標準:《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和發(fā)展指南》(國辦發(fā)〔2014〕35號)、現(xiàn)行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50763、《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guī)范》GB55019。4.1.7應結合場地條件合理設置停車場所,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自行車停車場所位置應合理設置、方便出入;2機動車地面停車位不應擠占行人活動空間。第6.1.4條1.總平面圖2.建筑平面圖3.地下車庫平面圖(如需)4.自行車車棚大樣詳圖5.不適宜使用自行車專項說明材料(如需)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總平面圖:自行車停車場所設于室外,設置獨立停車棚應采取連廊連接住戶出入口,達標。機動車地面停車位與行人活動空間不沖突,達標。2.建筑平面圖:自行車停放在建筑架空層或地下室靠近并連通出入口,達標。3.自行車停車棚:應滿足停車需求。4.不適宜使用自行車專項說明材料:合理論證場地不適宜使用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的原因。4.1.8建筑規(guī)劃布局應滿足日照標準,且不得降低周邊建筑的日照標準。第8.1.1條1.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2.建筑總平面圖3.日照模擬分析報告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總平面圖:應反映場地內各單體建筑、場地內建筑與相鄰地塊建筑的空間相鄰關系,距離、高度等:如場地周邊為空地或待建空地,也應如實標注。對于居住建筑,其建筑的日照間距應符合城鄉(xiāng)規(guī)劃要求,達標;對于公共建筑還應滿足國家規(guī)范和標準方可達標。2.日照模擬分析報告:場地內擬建建筑對周圍已建、在建或通過方案核查待建日照需求建筑產生日照遮擋影響,場地內擬建建筑對其它擬建日照需求建筑產生日照遮擋影響,周圍已建、在建或通過方案核查待建的建筑對場地內擬建日照需求建筑產生日照遮擋影響等情形,均應進行日照模擬分析,計算條件及參數(shù)設置滿足要求。3.執(zhí)行標準:現(xiàn)行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qū)規(guī)劃設計標準》GB50180、《中小學校設計規(guī)范》GB50099、《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39、《建筑日照計算參數(shù)標準》GB/T50947。4.特別說明:對于當?shù)匾?guī)劃部門對日照有另行要求的某些項目,也可以當?shù)匾?guī)劃部門提出的日照要求為準,且綠色建筑報審時應提供關于日照要求的文件、規(guī)劃批復文件等材料。4.1.9住宅戶外活動場地應進行熱環(huán)境設計,應滿足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城市居住區(qū)熱環(huán)境設計標準》JGJ286有關通風、遮陽、滲透與蒸發(fā)、綠地與綠化的規(guī)定性設計要求,或場地內平均熱島強度模擬預測值不大于1.5℃。第8.1.2條1.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2.建筑總平面圖3.綠化(景觀設計)總平面圖4.建筑設計說明(景觀設計部分)5.室外熱環(huán)境設計計算書(如需)本條文適用于住宅建筑的熱環(huán)境設計。1.建筑總平面圖、綠化(景觀設計)平面圖:明確反映室外熱環(huán)境規(guī)定性設計的相關指標要求,包括夏季平均迎風面積比、夏季主導風向上的建筑面寬和底層通風架空率等。2.建筑設計說明(景觀設計部分):明確反映室外熱環(huán)境規(guī)定性設計的相關指標要求,包括戶外活動場地夏季遮陽覆蓋率、綠化遮陽體的葉面積指數(shù)、戶外活動場地和人行道路地面的滲透和蒸發(fā)指標、建筑屋面綠化率等。3.室外熱環(huán)境設計計算書:當規(guī)定性設計不滿足標準要求時,進行評價性設計和計算。夏季逐時濕球黑球溫度不應大于33℃,夏季平均熱島強度不應大于1.5℃。4.如項目處于非居住區(qū)規(guī)劃范圍內,符合其城鄉(xiāng)規(guī)劃的要求即為達標。5.執(zhí)行標準:現(xiàn)行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qū)熱環(huán)境設計標準》JGJ286。4.1.10配建的綠地應符合所在地城鄉(xiāng)規(guī)劃的要求,應合理選擇綠化方式,科學配置綠化植物,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植物種植適應當?shù)貧夂蚝屯寥罈l件,且應無毒害,易維護,應滿足70%以上種植采用鄉(xiāng)土植物,綠化物種應構成喬、灌、草及層間植物相結合的多層次植物群落;植物品種可參考本標準附錄D選用;2當在地下室頂板上部設計綠化設施時,其覆土深度應滿足植物生長要求;3住宅建筑室外綠地配植喬木不應少于3株/100m2。第4.2.6條1.建筑總平面圖(含技術經濟指標表)2.綠化(景觀設計)總平面圖3.苗木表4.地下室頂板剖面圖(如需)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總平面圖(技術經濟指標表):明確項目的綠地率設計指標。2.綠化(景觀設計)總平面圖:查看喬木、灌木和草坪組合平面,設置合理排水方式,因地制宜。3.苗木表:優(yōu)先選用本土植物,選用目錄外植物時,應備注其屬性。住宅建筑項目應注明室外綠地配植喬木的數(shù)量及綠地面積。4.地下室頂板剖面圖:種植區(qū)域的覆土深度應滿足喬、灌、草自然生長的需要。對于無地下室項目,則無需提供。4.1.11生活垃圾應分類收集,垃圾容器和收集點的設置應合理并應與周圍景觀協(xié)調。第8.1.7條1.建筑總平面圖2.建筑平面圖3.垃圾收集布置圖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設計總平面圖、建筑平面圖、垃圾收集布置圖:設置垃圾分類收集設施,合理規(guī)劃垃圾物流。如果按規(guī)劃需配建垃圾收集站,應能具備定期沖洗、消殺條件,并能及時做到密閉清運。4.1.12建筑布局和場地設計時應根據(jù)室外噪聲模擬預測分析結果,對總平面布局、建筑功能分區(qū)或聲屏障布置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設計,臨近交通干線一側的區(qū)域應至少滿足表4.1.12中4類的聲環(huán)境要求。表4.1.12室外聲環(huán)境設計要求聲環(huán)境功能區(qū)類別環(huán)境噪聲限值[dB(A)]晝間夜間0類≤50≤401類≤55≤452類≤60≤503類≤65≤554類4a類≤70≤554b類≤70≤60第4.2.7條1.建筑總平面圖2.場地環(huán)境噪聲預測報告3.室外環(huán)境噪聲檢測報告(如需)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總平面圖:應標注臨街建筑與道路中心線距離,道路寬度等信息。2.環(huán)境噪聲分析報告:噪聲分析平面圖應與總平圖一致,不得隨意修改總平面中各建筑之間及道路之間的位置及距離;不得調整或增加與總平面不一致的樹、圍墻等,報告中明確計算邊界(車流量的取值)。3.特別說明:1)本條的場地聲環(huán)境要求與現(xiàn)行國家標準《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096一致,對于《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096中未明確的特殊情況,如臨近地鐵容易產生振動與噪聲影響及航空飛行區(qū)引起的噪聲敏感項目,符合其城鄉(xiāng)規(guī)劃的要求即為達標。2)由于城市的聚集因素,不少住宅開發(fā)項目場地處于交通比較發(fā)達的地段,全部要求住宅處于1類或2類的聲環(huán)境是不現(xiàn)實的,在這種情況下,應采用相關降噪技術措施,保證居住小區(qū)臨近交通干線一側的第一排建筑符合4a類的聲環(huán)境要求。4.2星級設計要求條文編號審查條文對應國標條文審查材料設計與審查細則4.2.1應提高場地空間的利用效率(設計分值為12分)1對于住宅建筑,根據(jù)其所在居住街坊人均住宅用地指標應符合表4.2.1-1的要求。表4.2.1-1居住街坊人均住宅用地指標要求人均住宅用地指標A(m2)得分平均3層及以下平均4~6層平均7~9層平均10~18層平均19層及以上33<A≤3624<A≤2719<A≤2015<A≤1611<A≤129A≤33A≤24A≤19A≤15A≤11122對于公共建筑,根據(jù)不同功能建筑的容積率(R)應符合表4.2.1-2的要求。表4.2.1-2公共建筑容積率(R)要求行政辦公、商務辦公、商業(yè)金融、旅館飯店、交通樞紐等教育、文化、體育、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福利等得分1.0≤R<1.50.5≤R<0.861.5≤R<2.5R≥2.082.5≤R<3.50.8≤R<1.510R≥3.51.5≤R<2.012第7.2.1條1.建筑設計說明2.建筑總平面圖(含技術經濟指標表)3.人均住宅用地指標計算報告(居住建筑)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對住宅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標是控制其節(jié)地的關鍵性指標。人均住宅用地指標計算方法是,住宅用地面積與住宅總套數(shù)乘以所在地戶均人口數(shù)之積的比值(保留整數(shù)位);平均層數(shù)計算方法是,居住街坊內地上住宅建筑總面積與住宅建筑首層占地總面積的比值(保留整數(shù)位)。2.對公共建筑,容積率是控制其節(jié)地的關鍵性指標。3.當項目屬于既有公共建筑又有住宅建筑的綜合性項目時,應按《福建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第3.0.7條的要求確定住宅建筑人均居住用地與公共建筑容積率指標。4.特別說明:對于工業(yè)用地項目中配套的民用建筑,高速公路服務區(qū)配套用房、校園內既有建筑群新建建筑,或公園內、飛行區(qū)等輔助用房等項目,其整體性指標(人均居住用地、容積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地下空間利用和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整體性指標)可按用地紅線內配套民用建筑周邊道路中心線形成的封閉區(qū)域確定。4.2.2應合理開發(fā)利用地下空間,建筑地下空間設計應符合表4.2.2的要求(設計分值為6分)。表4.2.2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指標要求建筑類型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指標得分住宅建筑地下建筑面積與地上建筑面積的比率Rr地下一層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例Rp5%≤Rr<20%2Rr≥20%4Rr≤35%且Rp<60%6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之比Rp1地下一層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率RpRp1≤0.52Rp1≤0.7且Rp<70%4Rp1≤1.0且Rp<60%6第7.2.2條1.建筑設計說明2.建筑總平面圖(含技術經濟指標表)3.地下空間建筑平面圖4.地下空間利用計算書(如有)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由于地下空間的利用受諸多因素制約,因此未利用地下空間的項目應提供相關說明。經論證,建筑規(guī)模、場地區(qū)位、地質等建設條件確實不適宜開發(fā)地下空間的,可不考慮本條的設計要求,如:幼兒園、中、小學校、體育場地、工業(yè)用地中的民用建筑等建設項目,在進行功能需求分析和經濟技術可行性分析后,認為確實不適宜開發(fā)地下空間時,可按不適用執(zhí)行,但仍需符合人防等方面的設計要求。2.當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地下空間沒有清晰的劃分界限時,應按本標準第3.0.7條的要求確定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指標。特別強調:3.特別說明:對于工業(yè)用地項目中配套的民用建筑,高速公路服務區(qū)配套用房、校園內既有建筑群新建建筑,或公園內、飛行區(qū)等輔助用房等項目,其整體性指標(人均居住用地、容積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地下空間利用和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整體性指標)可按用地紅線內配套民用建筑周邊道路中心線形成的封閉區(qū)域確定。4.2.3應結合場地條件合理采用機械式停車設施、地下停車庫或地面停車樓等方式,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4分):1住宅建筑地面停車位數(shù)量與住宅總套數(shù)的比率小于10%;2公共建筑地面停車占地面積與其總建設用地面積的比率小于8%。第7.2.3條1.建筑總平面圖2.停車比例計算書(如有)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本條所指地面停車位數(shù)量及占地面積的計算只考慮機動車停車位,不包含非機動車停車位。4.2.4充分利用場地空間設置綠化用地,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12分):1住宅建筑應符合下列要求:1)綠地率達到規(guī)劃指標105%及以上(8分);2)住宅建筑所在居住街坊內人均集中綠地面積應符合表4.2.4的要求(4分)。表4.2.4住宅建筑人均集中綠地面積要求人均集中綠地面積Ag(m2/人)得分新區(qū)建設舊區(qū)改建0.500.3520.50<Ag<0.600.35<Ag<0.453Ag≥0.60Ag≥0.4542公共建筑應符合下列要求:1)綠地率達到規(guī)劃指標105%及以上(8分);2)綠地向公眾開放(4分)。第8.2.3條1.規(guī)劃設計條件2.建筑總平面圖3.人均集中綠地面積計算書(居住建筑)本條設計要求不適用于工業(yè)項目中的民用建筑。1.人均集中綠地面積計算書:集中綠地要求寬度不小于8m,面積不小于400m2時,應設置供幼兒、老年人在家門口日常戶外活動的場地,并應有不少于1/3的綠地面積在標準的建筑日照陰影線(即日照標準的等時線)范圍之外。因此本條要求報告中應對綠地日照陰影線分析的內容。2.本款第2項,對幼兒園、小學、中學、醫(yī)院等建筑的綠地,可視為向社會公眾開放,可直接得相應分值。對沒有可開放綠地的其他公共建筑建設項目,本項不得分。4.2.5應結合建筑總平面布局,利用場地或景觀形成可降低墜物風險的緩沖區(qū)、隔離帶(設計分值為5分)。第4.2.2條1.總平面圖2.景觀總平圖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偲矫?、景觀總平圖:在建筑物入口、周邊區(qū)域設置隔離帶、緩沖區(qū)(綠化帶或裙房等)等安全措施。4.2.6室外地面或路面應設置防滑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5分):1建筑出入口及平臺防滑等級達到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術規(guī)程》JGJ/T331規(guī)定的Bw級(1分);2建筑室外活動場所采用防滑地面,防滑等級達到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術規(guī)程》JGJ/T331規(guī)定的Aw級(2分);3建筑室外坡道、室外樓梯踏步防滑等級達到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術規(guī)程》JGJ/T331規(guī)定的Aw級或按水平地面等級提高一級,并采用防滑構造技術措施(2分)。第4.2.4條1.建筑設計說明2.建筑出入口及平臺平面圖3.室外坡道、樓梯大樣圖4.建筑材料做法表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設計文件:應明確建筑出入口及平臺、公共走廊、室外活動場所、建筑坡道、室外樓梯踏步等防滑設計部位、防滑設計規(guī)范依據(jù)及防滑安全等級要求。4.2.7建筑場地應采用人車分流設計,并應明確建筑場地內的行人流線及機動車車流線(設計分值為4分)第4.2.5條1.總平面人行道交通系統(tǒng)圖2.總平面圖3.建筑設計說明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總平面圖:應體現(xiàn)人車分流設計情況,應詳細說明場地人車分流設計情況,明確建筑場地內的行人流線及機動車車流線。4.2.8場地與公共交通站點聯(lián)系應便捷,且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8分):1場地出入口到達公共交通站點的步行距離不超過500m,或到達軌道交通站的步行距離不大于800m(2分);2場地出入口到達公共交通站點的步行距離不超過300m,或到達軌道交通站的步行距離不大于500m(2分);3場地出入口步行距離800m范圍內設有不少于2條線路的公共交通站點(4分)。第6.2.1條1.規(guī)劃總平面圖2.項目交通分析報告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項目交通分析報告:應結合項目區(qū)位及地圖,對場地出入口到達不同公共交通的站點的步行距離進行分析。4.2.9應設有便利的公共服務(設計分值為6分)1住宅建筑,滿足下列要求中的4項(3分);滿足6項及以上(6分)。1)場地出入口到達幼兒園的步行距離不大于300m;2)場地出入口到達小學的步行距離不大于500m;3)場地出入口到達中學的步行距離不大于1000m;4)場地出入口到達醫(yī)院的步行距離不大于1000m;5)場地出入口到達群眾文化活動設施的步行距離不大于800m;6)場地出入口到達老年人日間照料設施的步行距離不大于500m;7)場地周邊500m范圍內具有不少于3種商業(yè)服務設施。2公共建筑,滿足下列要求中的3項(3分);滿足4項(6分)。1)建筑內至少兼容2種面向社會的公共服務功能;2)建筑向社會公眾提供開放的公共活動空間;3)周邊500m范圍內設有社會公共停車場(庫);4)場地不封閉或場地內步行公共通道向社會開放。第6.2.3條1.規(guī)劃總平面圖2.建筑平面圖3.區(qū)位圖4.公共服務設施分析報告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公共服務設施分析報告:通過電子地圖查詢并準確標示相關服務設施與場地出入口之間的步行距離。4.2.10城市綠地、廣場及公共運動場地等開敞空間應步行可達,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5分):1場地出入口到達城市公園綠地、居住區(qū)公園、廣場的步行距離不大于300m(3分);2到達中型多功能運動場地的步行距離不大于500m(2分)。第6.2.4條1.規(guī)劃總平面圖2.區(qū)位圖3.項目周邊室外公共空間分析報告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項目周邊室外公共空間分析報告:通過電子地圖查詢并準確標示的出入口之間到各類室外活動場地的步行距離。2.特別說明:對于第2款,場地出入口步行距離不大于500m的學校配備有中型多功能運動場,可直接得分。4.2.11應合理設置健身場地和空間,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5分):1室外健身場地面積不少于總用地面積的0.5%(3分);2設置寬度不少于1.25m的專用健身慢行道,健身慢行道長度不少于用地紅線周長的1/4且不少于100m(2分)。第6.2.5條1.建筑總平面圖2.景觀總平圖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總平面圖:應明確標示室外健身場地的面積和位置;應合理設置健身慢行道,明確標示跑道寬度和長度。2.特別說明:本條第1款,若將架空層設置為健身場所且本款得分,則第5.2.3條不得分。4.2.12室外吸煙區(qū)位置布局應合理,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6分):1室外吸煙區(qū)布置在建筑主出入口的主導風的下風向,與所有建筑出入口、新風進氣口和可開啟窗扇的距離不少于8m,且距離兒童和老人活動場地不少于8m(3分);2室外吸煙區(qū)與綠植結合布置,并合理配置座椅和帶煙頭收集的垃圾桶,從建筑主出入口至室外吸煙區(qū)的導向標識完整、定位標識醒目,吸煙區(qū)設置吸煙有害健康的警示標識(3分)。第8.2.4條1.建筑設計說明2.建筑總平面圖3.景觀總平面圖4.吸煙區(qū)設施大樣圖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總平面圖:應明確標示出室外吸煙處與所有建筑出入口、新風進氣口和可開啟窗扇的距離;同時應明確標示出室外吸煙處與兒童和老人活動場地。2.本條第1款:8m指的是直線距離。吸煙區(qū)內須配置垃圾桶和吸煙有害健康的警示標識。對于居住區(qū)、大型公共建筑群等,可以根據(jù)場地條件,設置多個室外吸煙區(qū)。4.2.13場地硬質鋪裝地面中透水鋪裝面積的比例應不小于50%(設計分值為3分)。第8.2.5條1.景觀總平面圖2.透水鋪裝大樣圖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景觀總平面圖:應明確標注場地硬質鋪裝、透水鋪裝的范圍及面積;2.透水鋪裝大樣圖:應明確各層構造或索引相關技術圖集來源;應體現(xiàn)透水鋪裝部位的地下室頂板覆土深度4.2.14建筑布局和場地設計時應根據(jù)室外噪聲模擬預測分析結果,對總平面布局、建筑功能分區(qū)、聲屏障布置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設計,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8分):1環(huán)境噪聲值大于2類聲環(huán)境功能區(qū)標準限值,且小于或等于3類聲環(huán)境功能區(qū)標準限值(4分);2環(huán)境噪聲值小于或等于2類聲環(huán)境功能區(qū)標準限值(8分)。第8.2.6條1.建筑總平面圖2.場地噪聲檢測報告(如有)3.場地噪聲預測報告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總平面圖:應標注臨街建筑與道路中心線距離,道路寬度等信息。2.環(huán)境噪聲分析報告:噪聲分析平面圖應與總平圖一致,不得隨意修改總平面中各建筑之間及道路之間的位置及距離;不得調整或增加與總平面不一致的樹、圍墻等,報告中明確計算邊界(車流量的取值)。4.2.15建筑布局和場地設計時應根據(jù)典型氣象條件下的風環(huán)境模擬預測分析結果,采取合理措施加強夏季和過渡季節(jié)自然通風,避免冬季冷風侵襲,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6分):1在冬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應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物周圍人行區(qū)距地高1.5m處風速小于5m/s,戶外休息區(qū)、兒童娛樂區(qū)風速小于2m/s,且室外風速放大系數(shù)小于2(1分);2)除迎風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風面與背風面表面風壓差不大于5Pa(1分);2過渡季、夏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應符合下列要求:1)場地內人活動區(qū)不出現(xiàn)渦旋或無風區(qū)(3分);2)50%以上可開啟外窗室內外表面的風壓差大于0.5Pa(1分)。第8.2.8條1.建筑總平面圖2.場地風環(huán)境模擬分析報告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室外風環(huán)境模擬應得到以下輸出結果:1)不同季節(jié)不同來流風速下,模擬得到場地內1.5m高處的風速分布。2)不同季節(jié)不同來流風速下,模擬得到冬季室外活動區(qū)的風速放大系數(shù)。3)不同季節(jié)不同來流風速下,模擬得到建筑首層及以上典型樓層迎風面與背風面(或主要開窗面)表面的壓力分布。4.2.16應采取措施降低熱島強度,場地內平均熱島強度模擬預測值不大于1.5℃,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10分):1場地中處于建筑陰影區(qū)外的步道、游憩場、庭院、廣場等室外活動場地設有喬木、花架等遮陰措施的面積比例,住宅建筑達到30%,公共建筑達到10%(2分);住宅建筑達到50%,公共建筑達到20%(3分);2場地中處于建筑陰影區(qū)外的機動車道,路面太陽輻射反射系數(shù)不小于0.4或設有遮陰面積較大的行道樹的路段長度超過70%(3分);3屋頂?shù)木G化面積、太陽能板水平投影面積以及太陽輻射反射系數(shù)不小于0.4的屋面面積合計達到75%(4分)。第8.2.9條1.建筑總平面圖2.景觀總平面圖3.種植總平面圖4.苗木表5.日照分析報告6.遮蔭面積比例計算書7.熱環(huán)境模擬分析報告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日照投影遮陽面積指夏至日日照分析圖中,8:00-16:00內日照時數(shù)不足4h的戶外活動場地面積;喬木遮陰面積按照成年喬木的樹冠正投影面積計算;構筑物遮陰面積按照構筑物正投影面積計算。對于首層架空構筑物,架空空間如果是活動空間,可計算在內。注意:室外活動場地不應包括機動車道和機動車停車場。2.路用反射隔熱涂料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用反射隔熱涂料》GB/T25261的方法進行耐沾污性處理后太陽光反射比仍保持不少于0.4。3.計算分子為綠化屋面面積、屋面上安裝的太陽能集熱板或光伏板的水平投影面積、太陽光反射比不小于0.4的屋面面積主者之和;分母為屋面面積。4.2.17當住宅建筑戶型有4個或4個以上居住空間時,宜有2個或2個以上居住空間滿足日照標準的要求(設計分值為2分)。-1.規(guī)劃總平圖2.建筑日照分析報告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對于住宅戶型的居住空間少于4個,本條不得分。4.3提高與創(chuàng)新條文編號審查條文對應國標條文審查材料設計與審查細則4.3.1當場地為廢棄地,需要進行場地再生利用時,采取改造或改良后的場地應滿足項目建設要求(設計分值為2分)。-1.廢舊場地利用報告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場地不屬于廢棄地的,本條不得分。1.場地再生利用應符合下列要求:1)對原有的工業(yè)用地、垃圾填埋場等可能存在健康安全隱患的場地,應進行土壤化學污染檢測與再利用評估;2)利用鹽堿地時應進行鹽堿度檢測與改良評估,地基處理和建筑設計應有預防鹽堿侵蝕破壞的技術措施;3)當利用裸巖、石礫地、陡坡地、塌陷地、沼澤地、廢窯坑等廢棄場地時,應對場地進行安全性評價,并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4)應根據(jù)場地及周邊地區(qū)環(huán)境影響評估和全壽命期成本評價,選擇場地改造或土壤改良的措施;5)改造或改良后的場地應滿足項目建設要求。其中,第1點、第3點主體責任應該由建設單位或勘察單位承擔,并提供相關資料。設計單位應對相關資料進行核查。4.3.2新建綠化、水系宜與周邊原有綠化帶、水系形成綠化系統(tǒng)(設計分值為3分)。-1.場地地形圖2.建筑總平面圖3.景觀總平面圖本條達標的前提是建筑項目應具有較高的綠地率(住宅建筑40%以上,公共建筑35%以上),而且綠地能夠與周邊的綠地或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銜接,提供相關的分析報告,并進行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分析。4.3.3場地宜設置避雨防曬的走廊、雨棚等設施,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2分):1場地內主要建筑之間應由避雨防曬的走廊、雨棚連通(1分);2場地內所有建筑之間應由避雨防曬的走廊、雨棚連通,且所有建筑的主要出入口至用地紅線主要出入口應由避雨防曬的走廊、雨棚連通(2分)。-1.建筑總平面圖2.走廊、雨棚等施工圖連廊設計應綜合考慮遮陰、避雨與休憩功能,避免因追求美觀而設置透明的玻璃頂。風雨連廊的設計應符合消防及相關規(guī)范。4.3.4宜利用建筑底層架空或騎樓等形式優(yōu)化通風、防潮等設計,且通風架空率不低于10%(設計分值為3分)。-1.建筑首層平面圖2.建筑通風架空率計算報告通風架空率的定義指架空層中,凈高超過2.2m的可穿越式通風部分的建筑面積占建筑基底面積的比率。5建筑設計與審查5.1一般規(guī)定條文編號審查條文對應國標條文審查材料設計與審查細則5.1.1應結合場地自然條件和建筑功能需求,對建筑的體形、平面布局、空間尺度、圍護結構等進行節(jié)能設計,且應符合國家及福建省有關節(jié)能設計的要求。第7.1.1條1.總平面圖、建筑鳥瞰圖、單體效果圖、人群視點透視圖、建筑平立剖施工圖及建筑設計說明2.建筑節(jié)能設計計算報告書3.建筑日照模擬分析報告4.建筑優(yōu)化設計報告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總平面圖、建筑鳥瞰圖、單體效果圖、人群視點透視圖、建筑平立剖施工圖及建筑設計說明:應滿足空間節(jié)能優(yōu)先,實現(xiàn)對建筑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的優(yōu)先利用:滿足因地制宜,其建筑體型協(xié)調周邊傳統(tǒng)文化、地方特色。2.建筑節(jié)能設計計算書:節(jié)能設計符合國家、福建省現(xiàn)行相關標準的強制性條文規(guī)定,達標。3.建筑優(yōu)化設計報告、日照模擬分析報告:項目通過規(guī)劃部門報批、大部分住戶主要功能房間朝向東南向或面向較大面積的自然風光等,達標,計算條件及參數(shù)設置滿足要求。5.1.2建筑的遮陽設施、太陽能設施、空調室外機位、外墻花池、室外吊頂、裝飾線腳、陽臺及露臺玻璃欄板等外部設施應與建筑主體結構統(tǒng)一設計,并應預留安裝、檢修與維護等條件。第4.1.3條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設計說明:明確外遮陽、太陽能設施、空調室外機位、外墻花池等外部設施的后期安裝、檢修和維護條件要求,如吊籃固定端、檢修通道等,并符合國家現(xiàn)行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2.屋頂平面圖:標畫太陽能設施的布置。3.門窗表和門窗大樣圖:明確構件外遮陽的構造和安裝做法。4.外墻大樣圖:明確空調室外機位、外墻花池等的構造和安裝做法、檢查預埋件位置及做法。并明確預埋件的力學性能要求,確保其安全性與耐久性。5.1.3建筑內部的整體衛(wèi)生間、櫥柜、儲物柜、門窗、防護欄桿等非結構構件或附屬設施等應連接牢固并能適應主體結構變形。第4.1.4條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施工圖中應包括內部非結構構件、設備及附屬設施的安全性的措施,門窗、防護欄桿等應滿足國家現(xiàn)行相關設計標準要求,應根據(jù)腐蝕環(huán)境選用材料或進行耐腐蝕處理。2.裝飾構件之間以及裝飾構件與基體的連接應進行力學性能和變形計算。建筑部品、非結構構件及附屬設備等應采用機械固定、焊接、預埋等牢固性構件連接方式或一體化建造方式與建筑主體結構可靠連接,以膨脹螺栓、捆綁、支架等連接或安裝方式均不能視為一體化措施。5.1.4建筑外門窗、幕墻應設計牢固,其抗風壓性能、水密性、氣密性應符合國家及福建省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第4.1.5條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設計說明:明確外門窗的氣密性能、水密性能和抗風壓性能要求,外門窗的氣密性能應滿足節(jié)能要求。2.門窗表和門窗大樣圖:門窗材料、規(guī)格、開啟方式等應與設計說明要求一致。3.執(zhí)行標準:現(xiàn)行國家標準《塑料門窗工程技術規(guī)程》JGJ103、《鋁合金門窗工程技術規(guī)范》JGJ214、《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標準》GB50210。5.1.5廚房、衛(wèi)生間、浴室、盥洗室的樓、地面應設置防水層,墻面、頂棚應設置防潮層。墻面與地面應按照一體化防水做法設計,防水和防潮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住宅室內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范》JGJ298的規(guī)定。第4.1.6條廚房、衛(wèi)生間、浴室、盥洗室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有關廚房、衛(wèi)生間、浴室、盥洗室防水設計說明。2.建筑材料做法表:廚房、衛(wèi)生間、浴室、盥洗室地面做防水層,防潮墻面防潮頂棚的構造做法。3.執(zhí)行標準:現(xiàn)行國家標準《住宅室內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范》JGJ298。5.1.6走廊、疏散通道、樓梯間等通行空間應滿足緊急疏散、應急救護等要求。第4.1.7條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設計說明:明確安全疏散和避難、應急交通等要求,安全出口和疏散門的位置、數(shù)量、寬度及疏散樓梯間的形式,應滿足人員安全疏散的要求。2.執(zhí)行規(guī)范:《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防災避難場所設計規(guī)范》GB51143。5.1.7建筑應合理設置標識系統(tǒng),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應具有安全防護的警示和引導標識系統(tǒng);2應設置便于識別和使用的標識系統(tǒng)。第4.1.8條第8.1.5條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對標識系統(tǒng)的設置內容作出要求。1.建筑(裝修)設計說明:明確標識系統(tǒng)的設置要求。建筑內外應設置便于識別和使用的標識系統(tǒng),包括導向標識和定位標識等。標識一般有人車分流標識、公共交通接駁引導標識、易于老年人識別的標識、滿足兒童使用需求與身高匹配的標識、無障礙標識、樓座及配套設施定位標識、健身慢行道導向標識、健身樓梯間導向標識、公共衛(wèi)生間導向標識,以及其他促進建筑便捷使用的導向標識等。2.標識系統(tǒng)平面布置圖和大樣圖:應考慮建筑使用者的識別習慣,通過色彩、形式、字體、符號等整體進行設計,形成統(tǒng)一性和可辨識度。應在場地內和建筑室內顯著位置上設置標識,標識應反映一定區(qū)域范圍內的建筑與設施分布情況,并提示當前位置等。建筑及場地的標識應沿通行路徑布置,構成完整和連續(xù)的引導系統(tǒng)。3.公共建筑的標識系統(tǒng)應當執(zhí)行現(xiàn)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標識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GB/T51223,住宅建筑可以參照執(zhí)行。5.1.8建筑室內和建筑主出入口應在醒目位置設置禁煙標志。第5.1.1條2.標識系統(tǒng)設計與設置說明文件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設計文件應明確以下描述:1.建筑室內和建筑主出入口處應禁止吸煙,并設置禁煙標志。本條禁煙所指的建筑室內,主要指的是公共建筑室內和住宅建筑內的公共區(qū)域。2.托幼機構、中小學校、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校園內(包括室內、室外區(qū)域)全面禁止吸煙,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區(qū)、辦公區(qū)、圖書館等室內場所應全面禁止吸煙。5.1.9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及材料中甲醛、苯、氨、氡、總揮發(fā)性有機物等有害物質限量必須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釋放限量》GB18580~《混凝土外加劑中釋放氨的限量》GB18588、《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huán)境污染控制標準》GB50325等標準的規(guī)定。/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設計說明:應明確描述按照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huán)境污染控制標準》GB50325、《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釋放限量》GB18580、《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質限量》GB18581、《建筑用墻面涂料中有害物質限量》GB18582、《室內裝飾裝修材料膠粘劑中有害物質限量》GB18583、《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質限量》GB18584、《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壁紙中有害物質限量》GB18585、《室內裝飾裝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質限量》GB18586、《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地毯、地毯襯墊及地毯膠粘劑有害物質釋放限量》GB18587、《混凝土外加劑中釋放氨的限量》GB18588、《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等的規(guī)定。5.1.10建筑內復印室、打印室、垃圾間、清潔間等產生異味或污染物的房間應與其他房間分開設置,并采取措施避免廚房、餐廳、打印復印室、衛(wèi)生間、地下車庫等區(qū)域的空氣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間或室外活動場所。第5.1.2條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平面圖(自然通風):將廚房和衛(wèi)生間設置于建筑單元(或戶型)自然通風的負壓側,即主導風向的背風側。2.氣流組織(自然通風)模擬分析報告:模擬計算氣流組織(自然通風)達標,計算條件及參數(shù)設置滿足要求。5.1.11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噪聲級和隔聲性能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室內噪聲級應滿足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guī)范》GB50118-2010中的低限要求或本標準附錄E的低限要求;2外墻、隔墻、樓板和門窗的隔聲性能應滿足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guī)范》GB50118-2010中的低限要求或本標準附錄F和附錄G的低限要求。第5.1.4條1.建筑設計說明:明確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噪聲級和構件隔聲性能要求。2.室外環(huán)境噪聲檢測報告:環(huán)評報告已檢測噪聲的,可采用環(huán)評報告。3.室內噪聲級和構件隔聲性能計算分析報告:構件隔聲性能按標準圖集采用:標準圖集沒有的隔聲構造措施,應提供實驗室檢測報告。4.執(zhí)行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guī)范》GB50118、《民用建筑隔聲及吸聲構造圖集》15ZJ502。5.1.12建筑圍護結構熱工設計時,應依據(jù)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環(huán)境通用規(guī)范》GB55016對圍護結構進行結露驗算和隔熱驗算,且應符合下列要求:1在室內設計溫度、濕度條件下,建筑非透光圍護結構熱橋部分內表面不得結露;2屋頂和外墻隔熱性能應滿足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環(huán)境通用規(guī)范》GB55016的要求。第5.1.7條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應按照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環(huán)境通用規(guī)范》GB55016和《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GB50176對供暖建筑的屋面和外墻內部進行詳細冷凝驗算。2.圍護結構隔熱性能分析報告應按照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環(huán)境通用規(guī)范》GB55016和《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GB50176對自然通風房間屋頂和外墻進行隔熱性能計算。3.特別說明:夏熱冬暖地區(qū)或項目沒有采暖需求的項目可不考慮第1款設計要求。5.1.13建筑方案設計不應采用嚴重不規(guī)則的建筑形體。第7.1.8條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建筑設計應重視其平面、立面和豎向剖面的規(guī)則性對抗震性能及經濟合理性的影響,選擇合理的建筑形體,不應采用嚴重不規(guī)則的建筑形體。5.1.14建筑造型應簡約,應避免采用純裝飾性構件,或當設計有純裝飾性構件時,其造價應符合下列要求:1住宅建筑的裝飾性構件造價占建筑總造價的比例不應大于2%;2公共建筑的裝飾性構件造價占建筑總造價的比例不應大于1%。第7.1.9條1.建筑設計說明2.裝飾性構件造價比例計算書3.建筑立面圖、剖面圖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設計說明:說明裝飾性構件的使用位置和功能。2.裝飾性構件造價比例計算書:摘錄工程造價預算書的相關內容,逐一計算各單體建筑的裝飾性構件造價比例,滿足規(guī)定比例,達標。3.建筑平立剖施工圖、裝飾構件大樣圖:查驗裝飾性構件的材料、體量、功能性等,裝飾與功能一體化的構件且滿足抗震要求,達標。4.純裝飾性構件,常見的有如下幾種常見情況:1)不具備遮陽、導光、導風、載物、輔助綠化等作用的飄板、格柵、構架等;2)單純?yōu)樽非髽酥拘孕Ч谖蓓數(shù)忍幵O立塔、球、曲面等異型構件;3)女兒墻高度超過3.0m以上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建筑設計時考慮當?shù)貧夂驐l件、建筑文化特色以及當?shù)匾?guī)劃設計要求等情況采用的一些構件,可不認為是純裝飾性構件,如:建筑采用坡屋頂,歷史文化街區(qū)及公園等采用仿古建筑,以及閩南地區(qū)常用的嘉庚風格建筑等,均可不計入純裝飾性構件。此外,建筑立面的各類涂料、面磚外飾面等設計,也可不計入裝飾性構件。5.1.15新建住宅、黨政機關辦公樓、醫(yī)院門診急診樓和病房樓、中小學校、托兒所、幼兒園、老年人建筑,不得在二層及以上采用玻璃幕墻。/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新建住宅、黨政機關辦公樓、醫(yī)院門診急診樓和病房樓、中小學校、托兒所、幼兒園、老年人建筑。1.新建住宅、黨政機關辦公樓、醫(yī)院門診急診樓和病房樓、中小學校、托兒所、幼兒園、老年人建筑二層以上不得采用玻璃幕墻。5.2星級設計要求條文編號審查條文對應國標條文審查材料設計與審查細則5.2.1建筑平面、空間布局應充分考慮設備等噪聲源的位置,避免產生噪聲干擾,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設計分值為1分):1鍋爐房、水泵房、變壓器室、制冷機房宜單獨設置在噪聲敏感建筑之外;當住宅、學校、醫(yī)院、旅館、辦公等建筑所在區(qū)域內有產生噪聲的建筑附屬設施時,應避免其對噪聲敏感建筑物產生噪聲干擾,必要時應作防噪處理;2確需在噪聲敏感建筑物內設置鍋爐房、水泵房、變壓器室、制冷機房時,宜將噪聲源設置在地下,但不應放在住宅或重要房間正下方或正上方;3冷卻塔、熱泵機組應設置在對噪聲敏感建筑物噪聲干擾較小的位置;4住宅建筑電梯井不應緊鄰臥室布置。當無法避免電梯井緊鄰起居室布置時,必須采取相應的減振降噪措施。/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本條建筑專業(yè)主要審查建筑平面、空間布局是否進行合理設計,噪聲敏感房間應沒有明顯的噪聲干擾。5.2.2建筑室內外公共區(qū)域應滿足全齡化設計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7分):1建筑室內公共區(qū)域、室外公共活動場地及道路均應滿足無障礙設計要求(3分);2建筑室內公共區(qū)域的墻、柱等處的陽角均應為圓角,并應設有安全抓桿或扶手(2分);3建筑應設有可容納擔架的無障礙電梯(2分)。第6.2.2條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內公共空間應形成連續(xù)的無障礙通道,建筑內公共空間包括出入口、門廳、走廊、樓梯、電梯等,這些公共空間的無障礙設計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guī)范》GB55019和《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50763中的相關規(guī)定,并盡可能實現(xiàn)場內的城市街道、室外活動場所、停車場所、各類建筑出入口和公共交通站點之間等步行系統(tǒng)的無障礙聯(lián)通。2.在建筑出入口、門廳、走廊、樓梯、電梯等室內公共區(qū)域中與人體高度接觸較多的墻、柱等公共部位,墻體和柱體陽角均采用圓角設計。當公共區(qū)域室內陽角為大于90°的鈍角時,可不做圓角要求。3.無障礙電梯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guī)范》GB55019、《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50763、《住宅設計規(guī)范》GB50096及《健康建筑評價標準》T/ASC02等相關要求。5.2.3應合理設置健身場地和空間,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3分):1室內健身空間的面積不少于地上建筑面積的0.3%且不少于60m2(2分);2樓梯間具有天然采光和良好的視野,且距離主入口的距離不大于15m(1分)。第6.2.5條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設計應在滿足正常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過空間合理布局,形成固定的、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健身區(qū)域,并在建筑平面圖標注出室內健身空間的布置位置及面積大小。2.每個單體建筑中至少有一處樓梯間具有天然采光、良好的視野、充足的照明和人體感應裝置,方便人員行走和鍛煉,與主入口的距離不大于15m。3.特別說明:本條第1款,若將架空層設置為健身場所且本款得分,則第4.2.11條不得分。5.2.4除旅館、教學樓、醫(yī)院等建筑類型外,公共建筑中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應采用靈活隔斷,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7分):1采用靈活隔斷或大開間的面積占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面積的比例不應低于30%(4分);2采用靈活隔斷或大開間的面積占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面積的比例不應低于80%(7分)。第4.2.6條1.建筑施工圖及設計說明2.筑平面功能圖3.靈活隔斷比例分析報告本條設計要求主要針對辦公、商業(yè)等具有可變換功能空間的公共建筑類型。1.建筑設計應在辦公、商場等公共建筑室內空間盡量多地采用可重復使用的靈活隔墻或采用矮隔斷的大開間敞開式空間。“可重復使用的隔斷(墻)”在拆除過程中應基本不影響與之相接的其他隔墻,拆卸后可進行再次利用,如大開間敞開式辦公空間內的玻璃隔斷(墻)、預制隔斷(墻)、特殊節(jié)點設計的可分段拆除的輕鋼龍骨水泥板或石膏板隔斷(墻)和木隔斷(墻)等。此外,辦公空間的面積大于100m2、其他空間的面積大于500m2,可以直接視為靈活隔斷圍合的面積。2.除走廊、樓梯、電梯井、衛(wèi)生間、設備機房、公共管井以外的地上室內空間均應視為“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有特殊隔聲、防護及特殊工藝需求的空間不計入。此外,作為商業(yè)、辦公用途的地下空間也應視為“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其他用途的地下空間可不計入。5.2.5應采取保障人員安全的防護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11分):1應提高陽臺、外窗、窗臺、防護欄桿等安全防護標準(4分);2建筑物出入口均應設外墻飾面、門窗玻璃、幕墻意外脫落的防護措施,并應與人員通行區(qū)域的遮陽、遮風或擋雨措施結合(4分);3建筑外墻距離地面高度超過24m的區(qū)域不應采用粘貼飾面磚(板),其中教育建筑和老年人建筑外墻距離地面3m以上的區(qū)域不應采用粘貼飾面磚(板)(3分)。第4.2.2條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在設計說明及相關圖紙中應明確采用的防墜措施,如限制窗扇開啟角度、適度提高防護欄桿高度、減少防護欄桿垂直桿件水平凈距、安裝隱形防盜網等措施。防護欄桿高度、桿件間距及防護欄桿抗水平力應符合相應規(guī)范要求。2.建筑平面圖中主要出入口處均應設置防護措施,并與人員通行區(qū)域的遮陽、擋雨措施結合。3.建筑外墻離地高度超過24米的區(qū)域,不得采用粘貼飾面磚(板),且粘貼飾面磚(板)部位以及幕墻下有出入口、通道或者人員活動場地的,應當設置挑檐、頂棚等遮擋防護設施或者綠化帶、裙房等緩沖區(qū)域。5.2.6建筑設計應采用具有安全防護功能的產品或配件,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10分):1應采用具有安全防護功能的玻璃(5分);2應采用具備防夾功能的門窗(5分)。第4.2.3條1.門窗設計說明2.門窗大樣圖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設計說明中應明確分隔建筑室內外的外窗、玻璃幕墻、室內玻璃隔斷、天窗等位置的玻璃采用符合《建筑用安全玻璃》GB15763、《建筑玻璃應用技術規(guī)程》JGJ113、《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規(guī)定》(發(fā)改運行【2003】2116號)的安全玻璃。2.建筑設計說明、平面圖及門窗詳圖中應明確,人流量大、門窗開啟頻繁的公共區(qū)域處應采用具備防夾功能的門,包括大堂入口、展廳、電梯、走廊、大空間辦公區(qū)等位置的門。防夾人傷人的措施包括帶緩沖功能的延時閉門器,帶防夾感應的自動門、旋轉門,帶防夾膠條的門窗。5.2.7室內地面應設置防滑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5分):1建筑出入口及平臺、公共走廊、電梯門廳、廚房、浴室、衛(wèi)生間等應設置防滑措施,防滑等級不低于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術規(guī)程》JGJ/T331規(guī)定的Bd、Bw級(1分);2建筑室內活動場所采用防滑地面,防滑等級應達到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術規(guī)程》JGJ/T331規(guī)定的Ad、Aw級(2分);3建筑坡道、樓梯踏步防滑等級應達到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術規(guī)程》JGJ/T331規(guī)定的Ad、Aw級或應按水平地面等級提高一級,并應采用防滑條等防滑構造技術措施(2分)。第4.2.4條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設計文件應明確建筑出入口及平臺、公共走廊、電梯門廳、廚房、浴室、衛(wèi)生間、室內活動場所、建筑坡道、樓梯踏步等防滑設計部位、防滑設計規(guī)范依據(jù)及防滑安全等級要求。5.2.8地下建筑或設施出入口應采取防止雨水倒灌的措施(設計分值為2分)。-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若建筑無地下建筑或設施,本條可直接得分。1.本條設計內容宜與給排水專業(yè)配合設計,本條與第7.2.12條同時滿足時,方可得分。2.地下停車場、下沉廣場等建設項目地下設施入口、樓梯口應設排水溝和擋水板,避免設計匯水面以外的雨水進入地下設施,并符合《車庫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100-2015第4.4.1條和第4.4.2條的相關要求。5.2.9應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維護的裝飾裝修建筑材料,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9分):1應采用耐久性好的外飾面材料(3分);2應采用耐久性好的防水和密封材料(3分);3應采用耐久性好、易維護的室內裝飾裝修材料(3分)。第4.2.9條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第1款,建筑設計文件應明確采用的耐久性好的外飾面材料。2.第2款,建筑設計文件應明確防水材料及密封材料耐久性能的要求。3.第3款,建筑設計文件應明確采用耐久性好、易維護的室內裝飾裝修材料。5.2.10應結合場地自然條件,對建筑的體形、朝向、窗墻比等進行優(yōu)化設計,并應符合下列要求之一(設計分值為4分):1居住建筑設計時應采用南北朝向或接近南北向朝向,且窗墻比符合表5.2.10的要求;公共建筑設計時窗墻比不應大于0.5;2經過建筑朝向、體形、窗墻比或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等多方案比選和優(yōu)化設計,達到較好的節(jié)能效果。-2.節(jié)能計算書3.節(jié)能優(yōu)化分析報告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第1款,重點核查建筑朝向及窗墻比,其中居住建筑的主朝向與南北朝向的夾角不大于30°時,可認為建筑是“南北朝向或接近南北向朝向”。2.第2款,應經過2個或2個以上的方案比選并提供各方案的節(jié)能計算書及節(jié)能優(yōu)化報告,說明優(yōu)化后的節(jié)能率或節(jié)能效果有顯著提升,且參與比選的節(jié)能方案均應滿足節(jié)能設計要求。5.2.11建筑圍護結構合理采用適宜本地區(qū)氣候特點的節(jié)能技術和產品,并應滿足下列設計要求(設計分值為6分):1外墻采用自保溫墻體材料(1分);2外墻采用淺色飾面材料或熱反射涂料,飾面材料太陽輻射吸收系數(shù)小于0.6(1分);3設置通風屋面、種植屋面或屋面采用熱反射涂料(1分);4采用增強建筑內部自然通風的被動設計(2分);5屋面應設置遮陽裝置或設施,且遮陽面積不應低于屋面面積的25%(1分)。-2.節(jié)能計算書3.屋面遮陽面積比例計算報告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第1款,建筑設計文件中應明確所采用的外墻墻體材料,且應屬于自保溫墻體材料。2.第2款,建筑設計文件中應明確所采用的外墻飾面材料,且飾面材料的太陽輻射吸收系數(shù)應小于0.6。3.第3款,建筑設計文件中應體現(xiàn)通風屋面、種植屋面布置位置及構造做法,如屋面采用熱反射涂料,應在屋面構造做法中進行明確,材料的太陽輻射吸收系數(shù)應小于0.6。4.第4款,建筑內應采用導風墻、補風窗、拔風井、太陽能拔風道等誘導氣流的措施。5.第5款,屋面應設置有遮陽棚架、遮陽構件或太陽能面板等遮陽設施,遮陽面積占屋面面積的比例應達到25%。5.2.12*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應進行優(yōu)化設計,并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12分):1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應比國家現(xiàn)行相關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規(guī)定的提高幅度達到5%,或建筑供暖空調負荷降低5%(4分,一星級必得分);2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應比國家現(xiàn)行相關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規(guī)定的提高幅度達到10%,或建筑供暖空調負荷降低10%(8分);3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應比國家現(xiàn)行相關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規(guī)定的提高幅度達到15%,或建筑供暖空調負荷降低15%(12分)。第7.2.4條2.節(jié)能計算書3.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提升分析報告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綠色建筑等級為一星級的項目,本條第1款必須滿足。2.對于本條設計要求中的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比國家現(xiàn)行相關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規(guī)定的提高幅度,前提條件是外墻、屋頂、外窗(幕墻)均符合建筑節(jié)能設計的規(guī)定性指標要求。我省夏熱冬暖地區(qū)重點可只關注透明圍護結構遮陽系數(shù)或太陽得熱系數(shù)的提升,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shù)不作進一步降低的要求;對于我省夏熱冬冷地區(qū)應考慮遮陽系數(shù)和傳熱系數(shù)兩項熱工性能的提升。3.對于本條設計要求中的建筑供暖空調負荷降低比例,需要基于兩個算例的建筑空調全年計算負荷進行判定。第一個算例取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規(guī)定的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參數(shù),第二個算例取經過優(yōu)化設計后的實際設計的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參數(shù),但需注意兩個算例所采用的暖通空調系統(tǒng)形式一致,然后比較兩者的全年計算負荷差異。4.特別明確:本條所指的提高幅度或負荷降低比例,公共建筑是以滿足《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的為參照對比;居住建筑分別以《夏熱冬暖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JGJ75-2012和《夏熱冬冷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JGJ134-2010為參照對比?!毒G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修訂版)正式發(fā)布后,則參照其提高幅度或負荷降低比例及具體技術要求。5.2.13建筑設計應避免產生光污染,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4分):1當建筑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墻時,幕墻玻璃可見光反射比不應大于0.3;2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立交橋、高架橋兩側的建筑物20m以下及一般路段10m以下的玻璃幕墻和T形路口正對直線段處的玻璃幕墻可見光反射比不應大于0.16;3在居住建筑、醫(yī)院、中小學校及幼兒園周邊區(qū)域設置玻璃幕墻時,或在主干道路口和交通流量大的區(qū)域設置玻璃幕墻時,應進行玻璃幕墻反射光影響分析。第8.2.7條2.建筑立面圖3.門窗表4.幕墻專業(yè)施工圖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設有玻璃幕墻的建筑,未設計玻璃幕墻的建筑可直接得分。1.第1、2款,建筑立面圖應標明立面主要材料,建筑立面在選擇玻璃幕墻時,應選用可見光反射比在合理范圍內的產品,并在設計文件中注明。2.第3款,在居住建筑、醫(yī)院、中小學校及幼兒園周邊區(qū)域設置玻璃幕墻時,或在主干道路口和交通流量大的區(qū)域設置玻璃幕墻時,應進行玻璃幕墻反射光影響分析,應包括幕墻光污染情況說明及限制措施。立面具有凹面幕墻等光聚焦情況,應進行專項分析報告,避免光聚焦的危害。5.2.14空調室外機的安裝位置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5分):1空調室外機位置應便于施工安裝、維護清洗及檢修拆卸等(1分);2空調室外機遮擋格柵的通透率不應小于70%(1分);3空調室外機不宜安裝在建筑東西向外墻上(1分);4空調室外機排風不應對吹或其水平間距不應小于4m(1分);5空調室外機排風不應吹向相鄰房間的門窗或陽臺,且不應吹到人活動區(qū)域和綠化植物上(1分)。-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采用分體空調的建筑。1.建筑平面圖應體現(xiàn)空調室外機位布置位置,建筑設計文件中應對空調室外機遮擋格柵的通透率進行說明,室外機位布置位置及遮擋格柵的通透率應滿足本條設計要求。5.2.15公共建筑應采用屋頂綠化或垂直綠化,并應至少符合下列要求之一(設計分值為4分):1屋頂?shù)木G化面積占屋頂可綠化總面積的比例不小于40%;2垂直綠化種植面積不少于2%的屋頂面積。-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公共建筑。1.建筑設計文件中應體現(xiàn)屋頂綠化、垂直綠化布置位置及相應的構造做法,并滿足相關的面積比例要求。5.2.16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墻)應有建筑遮陽措施,并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3分):1居住建筑東、西外窗應設置建筑遮陽設施,且建筑遮陽系數(shù)南北向不應大于0.9,東西向不應大于0.8;2公共建筑應根據(jù)建筑功能、規(guī)劃條件、圍護結構形式等要求合理設置外遮陽設施,各朝向建筑遮陽系數(shù)不大于0.9。-2.節(jié)能計算書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設計文件中應體現(xiàn)所采用的建筑遮陽設施及各朝向建筑遮陽系數(shù),各朝向建筑遮陽系數(shù)應滿足本條設計要求。5.2.17應針對建筑不同使用功能和不利朝向,進行建筑遮陽一體化設計,且建筑外窗和幕墻透明部分設計有可調外遮陽設施的面積比例應符合表5.2.17的要求(設計分值為11分)。表5.2.17建筑外窗和幕墻透明部分設計有可調外遮陽設施的面積比例建筑外窗和幕墻透明部分設計有可調外遮陽設施的面積比例Sz得分25%≤Sz<35%535%≤Sz<45%745%≤Sz<55%9Sz≥55%11第5.2.11條可調外遮陽設施比例計算報告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建筑設計文件中應體現(xiàn)所采用的可調節(jié)遮陽設施,本條所述可調節(jié)遮陽設施包括活動外遮陽設施(含電致變色玻璃)、中置可調遮陽設施(中空玻璃夾層可調內遮陽)、固定外遮陽(含建筑自遮陽)加內部高反射率(全波段太陽輻射反射率大于0.50)可調節(jié)遮陽設施、可調內遮陽設施等。5.2.18應對建筑空間、平面布局等進行優(yōu)化,改善建筑自然通風效果,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8分):1住宅建筑應符合下列要求:1)外窗的通風開口面積與房間地板面積的比例或與外窗面積的比例應符合表5.2.18-1的要求(5分);表5.2.18-1外窗的通風開口面積與房間地板面積的比例或與外窗面積的比例外窗的通風開口面積與房間地板面積的比例Rd或與外窗面積的比例Rc得分10%≤Rd<12%或45%≤Rc<50%312%≤Rd<14%或50%≤Rc<55%4Rd≥14%或Rc≥55%52)每戶至少具有1個居住房間通風開口和通風路徑滿足自然通風要求(3分)。2公共建筑過渡季典型工況下主要功能房間平均自然通風換氣次數(shù)不小于2次/h的面積比例應符合表5.2.18-2的要求(8分)。表5.2.18-2公共建筑過渡季典型工況下主要功能房間平均自然通風換氣次數(shù)不少于2次/h的面積比例房間面積比例Rg得分70%≤Rg<80%580%≤Rg<90%690%≤Rg<100%7Rg=100%8第5.2.10條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對于住宅建筑,核查每個戶型主要功能房間的通風開口面積與該房間地板面積的比例;對于通風路徑要求,應核查通風路徑分析示意圖。對于公共建筑,核查過渡季典型工況下主要功能房間平均自然通風換氣次數(shù)不小于2次/h的面積比例。對于含有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綜合性建筑,按面積加權計算得分。2.當有嚴格的室內溫濕度要求而不宜進行自然通風的建筑或房間,以及其他不宜進行自然通風的建筑或房間(如:商場、博物館、有風速要求的體育館等),本條設計要求可按不適用執(zhí)行,但應進行必要的說明。5.2.19宜采用下列措施對地下空間自然通風進行優(yōu)化設計(設計分值為2分):1宜設計可直接通風的半地下室;2宜在地下室局部設置下沉式庭院;3地下室宜設置通風井、窗井。-本條設計要求不適用于地下室無功能房間的民用建筑。1.若項目有采用第1款、第2款、第3款中任何一款或一款以上的措施,即可認為符合本條設計要求。2.第3款強調的是具有自然通風功能的通風井、窗井,采用機械通風的情況不符合要求。5.2.20住宅建筑每戶至少應有一個衛(wèi)生間設計有外窗(設計分值為3分)。-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住宅建筑。1.住宅建筑每個戶型至少應有一個衛(wèi)生間設計有外窗。5.2.21采取措施優(yōu)化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聲環(huán)境,并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8分):1噪聲級達到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guī)范》GB50118中的低限標準限值和高要求標準限值的平均值(4分);2噪聲級達到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guī)范》GB50118中的高要求標準限值(8分)。第5.2.6條本條設計要求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1.室內背景噪聲分析報告應分析建筑室內自身聲源和室外噪聲對室內背景噪聲的影響,且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值應滿足本條相關要求。5.2.22主要功能房間的隔聲性能良好,并應符合下列要求(設計分值為11分):1構件及相鄰房間的空氣聲隔聲性能達到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guī)范》GB50118限值,并符合表5.2.22-1的要求(6分);表5.2.22-1構件及相鄰房間空氣聲隔聲性能要求構件空氣聲隔聲性能指標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鐵路工程安全生產大檢查深化“打非治違”和專項整治活動總結
- 開源中小盤%26汽車行業(yè)2025年度Robotaxi已至自動駕駛風起
- 美容院護理部培訓
- 梗阻性黃疸介入治療及護理
- 環(huán)境保護活動主題班會
- 《微信營銷》課件
- 互聯(lián)網廣告與品牌建設策略考核試卷
- 化學纖維制造中的智能庫存管理與控制考核試卷
- 民宿消防安全協(xié)議
- 污水處理工程運行維護合同
- 文化空間室內設計
- 初中物理實驗室課程表
- 貴州省建筑業(yè)營改增建筑工程計價依據(jù)調整實施意見(試行)解讀519
- GB∕T 15829-2021 軟釬劑 分類與性能要求
- 南充市物業(yè)服務收費管理實施細則
- 浦東新區(qū)“十一五”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培養(yǎng)和發(fā)展方案
- 戶外廣告設施檢驗規(guī)范
- GB T 197-2018 普通螺紋 公差(高清版)
- 學前衛(wèi)生學:集體兒童保健
- 【課件】第16課變革與突破——19世紀西方美術課件高中美術人教版(2019)美術鑒賞
- 《金屬包裝材料》PPT課件.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