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名詞解釋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5c250179685ddb3c20c566e4624cb1/e55c250179685ddb3c20c566e4624cb11.gif)
![書法名詞解釋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5c250179685ddb3c20c566e4624cb1/e55c250179685ddb3c20c566e4624cb12.gif)
![書法名詞解釋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5c250179685ddb3c20c566e4624cb1/e55c250179685ddb3c20c566e4624cb13.gif)
![書法名詞解釋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5c250179685ddb3c20c566e4624cb1/e55c250179685ddb3c20c566e4624cb14.gif)
![書法名詞解釋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5c250179685ddb3c20c566e4624cb1/e55c250179685ddb3c20c566e4624cb1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書法名詞解釋書法名詞解釋書法: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shù)之一。通常以毛筆為書寫工具,講究執(zhí)筆,運筆,用墨,點畫,構(gòu)造,分布(行次,章法),風格,韻味等。筆法,筆勢,筆意是書法藝術(shù)的三大要素。書法家運用書寫的技法,以獨特的形式表現(xiàn)內(nèi)心的感情,制造美的意境。中國的書法藝術(shù),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藝術(shù)寶庫中的一顆絢爛的明珠。日本稱書法為“書道”。法書:指有規(guī)章,有法度,具有較高藝術(shù)水平因而可作學習范本的書法作品。通常稱他人書作為“法書”時,則含有敬重之意。翰墨:與“筆墨”同義。翰,原指羽毛,借指毛筆,文字。翰墨,即筆和墨,借指文章,書,畫等。真跡:由名家親自書寫或繪成的書畫作品。甲骨文:殷商時代刻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最早覺察于河南安陽小屯村殷王朝都城遺址,故又稱“殷墟文“。因使用刀刻,而稱”契文“;因刻于龜甲或獸甲之上,而稱”龜甲文“;因文字為記載占卜,祭祀之類活動,而稱”卜辭“。是可辨識的最古的漢字。金文:殷商至漢代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因銅在古代稱金,故程“金文”。古代銅器一般分禮器和樂器兩類,禮器作祭祀用,以鼎為代表;樂器作演奏用,以鐘為代表。古代以鐘,鼎代表全部銅器,故金文又稱“鐘鼎文”。石鼓文:指唐初在今陜西寶雞三原覺察的十塊鼓形石頭上所刻的文字。石鼓,為鼓形的石頭,非石頭制作的鼓。據(jù)近人考證,石鼓為公元前八世紀秦人所制,文字為秦人所刻。十塊石鼓每塊上刻一首四言詩,記載秦國國君狩獵狀況,故又稱“獵”。石鼓文是已覺察的我國最早的刻石文字。籀文:又稱“籀(zhou)書”,“大篆”。是介于甲骨文于小篆之間的一種字體。相傳周宣王太使籀作大篆,故取籀為名。石鼓文為籀文的代表作品,故石鼓文又稱為“籀文”。大篆:廣義指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通用的六國文字。狹義專指籀文。小篆:又稱“秦篆”。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通用的字體。相傳是李斯在大篆根底上加以整理,簡化而創(chuàng)制的。小篆的特點是形體偏長,線條園勻齊整。今存的<<泰山刻石>>,<<瑯琊臺刻石>>,<<秦始皇詔版>>等皆為小篆代表作。玉箸篆:篆書的一種,僅指小篆而言,其特點是筆道圓潤溫厚,形如玉箸。此種篆書始于秦代。后亦有一“玉箸”形容書家用筆圓渾遒勁者。鐵線篆:小篆的一種。因用筆圓活,細硬如鐵,筆道如線而得名。如唐代李陽冰的篆書,書法史上即稱之為“鐵線篆”。隸書:又稱“佐書”,左書“,”史書“。隸書是由篆書簡化演化而成的一種書體。其特點是將篆書的圓轉(zhuǎn)變?yōu)榉秸郏误w取橫勢。隸書開頭形成于戰(zhàn)國晚期,漢魏時成為通用字體。隸書為漢字的書寫簡便化開拓了通途,它的消滅為楷書的誕生奠定了根底,是漢字書法史上的一大轉(zhuǎn)折。鳥蟲書:又稱”蟲書“,”鳥蟲篆“。篆書的一種花體。其特點是字的筆畫寫成類似動物的外形,字形如同圖畫。這種書體多用于旗幟和符信上,能起裝飾作用。漢代印章亦有用鳥蟲書的。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記莽六書稱:”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岸斡癫米ⅲ骸睍?,謂書旗幟;書信,謂書符節(jié)?!翱贫肺?又稱”科斗書“,”科斗篆“。手寫篆字,以筆蘸墨或漆書寫,起筆處較粗,收筆處較細,因而點畫之狀似乎頭粗尾細的蝌蚪,故稱為科斗書,又寫作”蝌蚪書“。元代吾丘衍<<學古編>>稱:”上古無筆墨,以竹梃點漆書竹上,竹硬漆膩,畫不成行,故頭粗尾細,似其形耳?!鞍朔?即八分書,也稱為分書。八分之義,歷來解釋不一。一般認為它似漢隸的波磔,左右筆畫向兩邊分開,如同”八“字的兩筆向兩邊分開一樣,故稱”八分“。亦有學者認為這種字體而分似隸,八分似篆,故稱”八分“。近人以為八分非定名,漢隸為小篆的八分,小篆為大篆的八分,今隸為漢隸的八分。今隸:正書(楷書)的古稱。正書有漢隸演化而成,唐代仍將正書沿稱為”隸書“,為區(qū)分于漢魏是的隸書,則將正書稱為今隸。漢魏是的隸書又稱”古隸“。草隸:草書的別稱。漢代的木簡上寫得比較流淌,草率的隸書書體亦稱為草隸。草書:為書寫便捷而在隸書根底上演化而成的一種字體。漢初在草隸根底上形成“章草”,章草保存了隸書的波挑體勢,筆畫相互勾連,而字間不連,是草隸的標準化。漢末,相傳張芝脫出章草的標準,去波挑體勢,使上下字間牽連相通,筆畫連綿繚繞,書寫更為便捷,成為“今草”(亦稱小草),即后世所稱的“草書”。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亦是今草的代表書家。至唐代中期的張旭,懷素,將今草寫得更為放縱奇詭,筆畫連綿回環(huán),如飛龍走蛇,被稱為“狂草”,以別于“今草”。章草:早期的草書,由草寫的隸書演化而成。章草是今草的前身。其特點是保存了隸書筆法的形跡,上下字獨立不連寫。章草的得名,說法不一:有謂因漢章帝創(chuàng)始,而名章草;有謂因漢章帝愛好與提倡而得名;有謂因章帝命杜度草書章奏而得名;有謂漢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章>>用此書體而得名。近代學者認為章有彰明之義,因字體構(gòu)造彰明嚴格,對草隸起了標準化作用,故得名。正書:又稱“楷書”,“真書”,“正楷”,由楷書進展而成。正書始于漢末,為魏晉至今通用的一種字體,隸書變篆書的圓轉(zhuǎn)為方折,正書又變隸書的波挑為頓挫,出鋒為回鋒。其特點是筆畫平坦,形體方正,故稱“正書”。相傳漢末王次仲始以隸字作楷法。因正書字體平正有法度,可作楷模,故又稱“楷書”。唐代楷書最為標準,今所臨習的楷書碑貼,多出唐人之手。真書之名,亦取正義。行書:又稱“行押書”,“行狎書”。行書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既有楷書的平坦方正,又有草書的流暢便捷,且不象草書放縱難認,又較楷書生動簡便,行筆不滯,如行云流水,故名行書。是社會上廣泛使用的手寫書體。接近楷書的行書,稱行楷;接近草書的行書,稱行草。行書,行楷,行草是相對的概念,并無嚴格的劃分標準。榜書:又稱“榜署”,古稱“署書”,今又稱“擘窠(boke)書”。泛指書寫在匾額,宮殿門額上的大字。榜,即匾額。擘窠書:即”榜書“,大字的別稱?;蛟齐?,巨擘;窠,穴,即大指中之窠穴;因?qū)懘笞謺r,須把握大筆在大指中之窠,即虎口中,故大字名擘窠書?;蛟埔蚬湃藢懕婊蝾}額,為求勻整,先以橫直界限劃為方格,然后書寫于方格中,故稱擘窠書。漆書:指以漆書寫的文字。又指一種書體,如清代金農(nóng)將字的點畫破圓為方,橫粗直細,似用漆帚刷成,故稱漆書。飛白:又稱“草篆”。是一種寫法特別的字體。筆畫呈枯絲平行,轉(zhuǎn)折處顯露筆路。相傳為漢代蔡邕所創(chuàng)。北宋黃伯思稱:“取其假設(shè)絲發(fā)處謂之白,其勢飛舉謂之飛?!泵鞔w宦光謂:“白而不飛者似篆,飛而不白者似隸。”今人將書畫中枯槁筆觸的露白局部泛稱為“飛白”。瘦金書:又稱“瘦金體”??瑫环N。宋徽宗趙佶所創(chuàng)。其特點是運筆挺勁犀利,筆道瘦細峭硬而有腴潤瀟灑之勢。有謂此種書體出于古銅甬書,瘦硬通神,有如切玉,故稱瘦金書。指書:又稱“染指書”。用手蘸墨作書,故名。臺閣體:明代官場使用的一種方正,光滑,烏黑,大小一律的呆板楷書。臺閣,本指尚書,引申為官府的代稱。清代稱“館閣體”。后人譏稱刻板拘謹,毫無生氣的楷書為“臺閣體”或“館閣體”。館閣體:同“臺閣體”。因清代館閣中的官僚擅長寫呆板,僵化的楷書,古稱館閣體。經(jīng)生書:唐代佛經(jīng)多以端正工穩(wěn)的小楷手寫而成,抄寫佛經(jīng)者被稱為“經(jīng)生”,其字則稱為“經(jīng)生書”。后人有以“經(jīng)生書”譏字形呆滯的小楷。六分半書:清代鄭燮(板橋)作書以隸書筆法形體摻入行楷,又以蘭竹畫筆出之,自成一體,此書體介于隸楷之間,然隸多于楷。因有人稱隸書為“八分”,故鄭板橋自稱其書體為“六分半書”。刻石:指鐫刻在碑石和摩崖上的字,畫。碑:刻石之一種形制。古代方者謂之碑,圓者謂之碣。秦時多稱刻石,立石,不稱碑,漢代始稱碑。以碑刻記事頌德始于秦而盛于漢。碑額:即碑頭。<<碑版廣例>>謂:“碑首或刻螭(chi,無角之龍),虎,龍。鶴以為飾,就刳(ku,挖)其中為圭首,或無它飾,直為圭首,方銳圓橢,不一其制。圭首有字稱為額,額書篆字稱為篆額,書隸字稱為題額?!北?碑石的反面。古代碑刻,正面刻碑文,反面往往刻門生,故吏,出資建樹者的姓名,故稱碑陰。亦有正面,反面皆刻碑文者,如漢<<史晨碑>>前后碑,兩面碑文的鐫刻時間相距一年。碑志:指鐫刻在碑石上的書法,文辭。為安葬設(shè)立的稱“墓碑”,又稱“墓表”,“墓碣”。列于墓道前的稱“神道碑”,放置墓穴里的稱“墓志”,或稱“墓志銘”,壙銘”。碑版:泛指碑志之類。勒石:勒,刻。勒石是碑刻術(shù)語。指將法書鉤摹本反面加朱復印到石面上而后刀刻的工序。勒石,又稱“朱背”或“背朱”。摩崖:把文字直接書刻在山崖石壁上,稱“摩崖”。書丹:指用朱砂在碑石上書寫文字以便刻工鐫刻。后泛指書寫墓志銘為書丹。臨摹:仿照碑貼的筆畫寫字,稱“臨”;以薄紙覆在碑貼上依形復寫,稱“摹”,或稱“影書”。臨摹是學習前人書法的根本方法。初學書者宜先摹后臨。臨摹,亦作偏義復詞用,指臨寫,而不是摹寫。碑貼:“碑”和“帖”的合稱。將刻在碑石上的文字拓印下來作為學習的范本,稱為“碑貼”。帖,原指寫在帛上的文字,后泛指一切可供學習的字跡。未經(jīng)刻石拓印的習字范本,只稱“帖”或“字帖”,不行稱“碑貼”。碑學:指爭論考訂碑刻起源,體制及其變革等方面的學問,又稱“碑版學”;也指清代阮元,包世臣等提倡北碑而形成的學書崇尚碑刻之風氣。時有北派碑學,南派碑學之稱。帖學:指爭論考訂法帖源流,評判版本優(yōu)劣,鑒別字跡真?zhèn)蔚确矫娴膶W問;也指崇尚魏晉以下書風體系的學派,以別于碑學。法帖:也稱“帖”。指具有確定藝術(shù)價值可作臨習范本的書法作品,包括古代名家墨跡的復印本和摹刻在石(或木)版上經(jīng)過拓印,印刷的書法作品。拓本:從碑刻或金屬器物上拓印下來的書跡或圖像。拓印方法是先將白紙蓋在碑刻或金屬器物銘刻的文字或圖像上,輕輕捶拍,使碑,器平面上凹陷的線條清楚地呈現(xiàn)在紙上,然后再用蘸著墨水或朱紅顏料的軟布團輕輕拍擊,則凹下局部(即字跡或圖像的線條)呈白色,其余局部為黑色或紅色,以使字跡照實地復現(xiàn)于紙上,這就叫“拓凡用薄紙以濃墨拓印的稱烏金拓;凡用朱紅顏色拓印的,稱朱拓。響拓:又稱“影書”。是復制法書的一種方法。先把薄紙覆在法書上,用筆鉤勒下法書字跡的字畫邊框,成為空心字(此法稱“雙鉤”),然后將空心處填滿墨即成。鉤勒空心字時,往往由于法書紙色沉暗,原字筆畫看不清楚,須向光照明。故響拓又稱“向拓”。題跋:書寫在書籍,碑貼,書畫作品上的評論,考證等方面的文字。明代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題跋者,簡編之后語也?!薄胺蝾}者,締也,審締其義也。跋者,本也,因文而見本也?!睋?jù)他考定,題,始于唐;跋,起于宋枕腕:以左手枕于右腕之下運筆書寫的方法。也有以竹,木制物或布包代替左手墊于右手腕下的。枕腕運筆多用于書寫小字。懸腕:寫字時執(zhí)筆的手腕離開臺面和紙面而懸起。這種方式,筆管活動的范圍較大,適于寫大字。懸肘:寫字時執(zhí)筆的手,腕和肘均離開臺面和紙面,又稱“懸臂”。由于腕,肘懸空,屈伸靈敏,故筆管可以有更大的活動范圍,字就能寫得更大。運腕:寫字時,手腕懸空,腕部才能運動。運腕動作包括左右起倒和上下提按。左右起倒轉(zhuǎn)動可以把握字的大小和筆鋒運行的方向;上下提按可以把握筆畫的粗細和筆鋒的輕重等變化。提按:指寫字運筆中起落的動作。提,是筆向上拎;按,是筆向下頓。行筆有提按動作,才能保持筆鋒居中,字形抑揚頓挫。行筆:指寫字時毛筆在紙上起止轉(zhuǎn)換的整個運筆過程。筆毫在點畫中移動一起一落。落,就是將筆鋒按下去,起,就是將筆鋒提起來,一按一提,才按即提,才提即按,可使筆的中鋒在點畫中運行,以表現(xiàn)書法藝術(shù)的節(jié)律。間架:指字的構(gòu)造形式。主要指字形的安排,點畫之間的搭配組合以及虛實布置。又稱“間架構(gòu)造”。字的構(gòu)造形式有多種,如何協(xié)調(diào)均勻,奇異生動地安排以符合審美要求,表現(xiàn)書家的風格和共性特點,這是書法藝術(shù)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漢字構(gòu)造除單體構(gòu)造外,合體構(gòu)造中又有左右構(gòu)造,上下構(gòu)造,左中右構(gòu)造,上中下構(gòu)造,包圍構(gòu)造,重疊構(gòu)造等形式。結(jié)體:指對字的間架構(gòu)造的安排。各書家不同的結(jié)體特點,表現(xiàn)了各不一樣的風格和共性特點。如結(jié)體端莊,結(jié)體嚴謹,構(gòu)造疏朗,結(jié)構(gòu)松散等。布局:又稱“行款”。指一幅字的整體安排,有字與字的照看,行與行的聯(lián)系,要做到胸有全局,意在筆先,先構(gòu)思后落筆,這樣才能使全幅字成為有機的整體。落款:指字幅結(jié)尾處寫上的說明文字。落款內(nèi)容一般為書寫時間和書者姓名,也有再寫上書寫目的或贈送對象的。筆勢:指每一種點畫各自聽從著各具的特別姿勢的寫法。因點畫在字的結(jié)體特點不同而有各不一樣的筆勢。筆勢是在筆法根底上進展起來的,但與筆法不同。筆法是寫任何一種點畫必需共同遵守的根本方法,而筆勢則因時代風氣和人的性情而有肥瘦,長短,曲直,方圓,平側(cè),巧拙,和峻等各式各樣的不同。如智永雖傳鐘,王之筆法,但智永書法之體勢則與鐘,王不同,此即筆勢之異。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綴法其次十一>>云:“古人論書,以勢為先。中郎曰\”九勢\”,衛(wèi)恒曰\”書勢\”,羲之曰\”筆勢\”。蓋書,形學也,有形則有勢?!惫P意:教育畫形象,點畫關(guān)系的構(gòu)思和書法作品的意趣,氣韻,風格等方面的表現(xiàn)。筆意是在筆勢相互聯(lián)系,活動往來的根底上顯現(xiàn)出來的。筆法,筆勢,筆意三者統(tǒng)一于一體之中,才能稱之為書法。筆法,筆勢,筆意稱為書法三要素。導送:執(zhí)筆法的一種指法名稱。是南唐后主李煜于五字執(zhí)筆法外所倡的技法。以小指導引無名指過右為“導”,以小指推送無名指過左為“送”,皆用以關(guān)心筆的運動。后人執(zhí)筆多承受五字執(zhí)筆法 (*,押,鉤,格,抵),導送之法很少沿用。[603]又稱“八法”。是前人歸納書法點畫用筆的一種方法。以“永”字八筆作例,故名。其起源,有說張旭,有說智永,有說蔡邕,王羲之。永字八法依“永”的筆畫挨次稱:點為“側(cè)”,橫為“勒”,直豎為“努”,鉤為“提”,仰橫為“策”,長撇為“掠”,短撇為“啄”,捺筆為“磔”。清劉熙載<<藝概·書概>>稱:“永八法,只是要人橫成橫,豎成豎耳?!惫P鋒: 指毛筆的尖部。中鋒:又稱“正鋒”。指行筆時將毛筆的主峰保持在點畫的中線。它是各種筆法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種。筆在運行中,主峰在筆畫中間,這叫中鋒行筆。這樣寫出的線條才圓渾而有質(zhì)感。側(cè)鋒:又稱“偏鋒”。指下筆時筆鋒稍偏側(cè),落墨處即顯出偏側(cè)姿勢。起筆往往用側(cè)鋒,以側(cè)鋒取勢,勢成則轉(zhuǎn)為中鋒。這樣寫出的點畫顯得瀟灑秀麗。折鋒:指筆鋒在運行過程中轉(zhuǎn)換方向時,筆勢折疊帶方,以形成點畫的方勁峻利之勢。藏鋒:又稱“裹鋒”,“隱鋒”。指書寫點畫時筆的鋒頭隱蔽在點畫中間而不外露,使筆勢顯得含蓄內(nèi)蘊。這種筆法通常是起筆呈反方向運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尤”。圓勢用筆,多用藏鋒。逆鋒:“藏鋒”講筆鋒處理,“逆鋒”講筆鋒運行方向,兩者關(guān)系極為親熱。承受逆鋒行筆,筆鋒才能藏而不露。所謂逆鋒即以反方向行筆,“欲下先上,欲右先左”的運筆技法。如書寫橫畫是自左向右運行,但落筆時,筆鋒應落在稍離橫畫頂點的地方,先向左逆行,待筆鋒到達橫畫左邊頂點是,再折轉(zhuǎn)向右運行。又如豎畫是自上向下行筆,但筆鋒應落在稍離豎畫頂點的下方,先向上逆行,至頂點后再轉(zhuǎn)折向下行筆。用逆鋒作字,可具蒼勁老辣的意趣?;劁h: 指行筆至點畫完畢時再回收筆鋒的技法。如寫橫畫,至收筆處轉(zhuǎn)而向橫畫中心線回收筆鋒?;劁h筆法可使點畫顯得渾厚遒勁。出鋒: 又稱“露鋒”。教育畫開頭或結(jié)尾處筆的尖鋒顯露于外。清馮班<<鈍吟書要>>稱:“出鋒者,末銳不收”。如起筆時不逆鋒,筆尖順點畫方向落紙然后順向而行,叫起筆出鋒;有些撇,捺,鉤的收筆處筆鋒順勢向終點送出并提鋒離紙,叫收筆出鋒。出鋒可以表達點畫間和字與字間的照顧,承接關(guān)系,能產(chǎn)生“精神外露,風采煥發(fā)有神”(清蔣和<<筆法精解>>)的效果。衄(nv)鋒: 指筆鋒既下行又往上,退而復進。與回鋒不同之處在于:回鋒用轉(zhuǎn),衄鋒用逆。蔣驥說:“衄者,即老芾(米芾)\”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意“。筑鋒: 與“藏鋒”相像,亦指筆鋒藏在點畫中間而不顯露,但筆力大于藏鋒,行筆時似以鋒頭入紙而使點畫顯得蒼勁老辣,堅而不虛。故藏鋒之力多虛,筑鋒之力較實。用筑鋒于兩畫出入相接之處,可取得嚴密的效果。筑,搗的意思,如搗土使之堅實。圓筆: 筆畫圓起圓收,轉(zhuǎn)彎處不露棱角的用筆稱圓筆。書寫時裹鋒起筆,回鋒收筆,轉(zhuǎn)折處用提轉(zhuǎn)。方筆: 筆畫的起筆處棱角,收筆與轉(zhuǎn)折處成方形的用筆稱方筆??使P: 筆鋒含墨較少,書寫時點畫間多有露白之處,所以也稱“枯筆”??莨P使點畫有蒼勁之美。懸針:寫豎筆時,筆鋒沿豎畫的中心線下行,漸行漸提,形成豎畫上端稍粗下端稍細,形似針狀,故名懸針。懸針是出鋒,要寫得直立,有力,下端尖細而不飄浮,筆鋒雖出而力已送到,方見功力。垂露:寫豎畫時,筆鋒沿豎畫的中心線下行,至豎畫的下端稍頓駐,然后回鋒收筆,則豎畫下端呈圓形,形似露珠垂掛,故名垂露。垂露是回鋒,要寫得圓潤,渾厚,收筆處要燥濕濕度。頓筆: 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筆的動作。其向下用筆的力度大于“駐筆”,所謂“力透紙背者為頓”。顫筆: 又作“戰(zhàn)筆”。用筆時筆畫呈抖動狀。用筆顫摯波發(fā)有筆道遒勁之效。筋書: 教育畫勁健遒麗,內(nèi)含筋骨。東晉衛(wèi)夫人<<筆陣圖>>謂:“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者謂之筋書?!睍ㄖv筋,骨,是說筆力遒勁健挺,如稱顏真卿,柳公權(quán)的書法為“顏筋柳骨”。一筆書: 指草書字間自始至終筆畫連綿相續(xù),如一筆連續(xù)書成,故稱一筆書。相傳為漢代張芝首創(chuàng)。張芝的草書,其勢如一筆寫成,全篇氣通脈連,雖筆畫偶有不連,而其勢仍直貫到底。內(nèi)拽:指意在收斂的筆勢。近人沈尹默認為:“大凡筆致緊斂,是內(nèi)拽所成?!庇终f:“要用內(nèi)拽法,先須凝神、靜氣,一心一意的留意到紙上的筆毫,在每一點畫的中心線上,不斷地起伏頓挫著往來行動,使毫攝墨,不令溢出畫外,務(wù)求骨氣十足,剛毅不撓?!?《書法論叢》外拓: 指意在縱放的筆勢。沈尹默說:“外拓用筆,多半是在情馳神怡之際,興象萬端,奔赴筆下,翰墨淋漓,便成此趣,尤于行草為宜?!庇终f:“內(nèi)拽是根底,根底立定,外拓方不至于流于狂怪?!睜拷z:又稱“絲牽”,“游絲”,“引牽”,“引帶”。指書寫點畫時,由于筆勢往來在先后筆畫之間留有纖細痕跡。點畫間有纖細如絲的痕跡,用筆則顯得挺健利落,可產(chǎn)生上下照顧,筆意貫穿的藝術(shù)效果。燕尾: 又稱“雁尾”。指橫畫捺畫出筆的挑腳,狀如燕尾,故名。隸書有“燕不雙飛”之說,即指一字之中只宜用一次波挑,重復消滅就會范筆畫雷同,字形拖沓的毛病。散水: 俗稱“三點水”。此偏旁寫法因字體和書體不同各異。布白: 指字的點畫間架安排和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空白布置。字的點畫與空白有繁簡,長短之不同,結(jié)體也有大小,疏密,欹正之不同。書寫時均因字生勢,靈敏多變。布白得當,可使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產(chǎn)生參過失落,照顧協(xié)調(diào)的藝術(shù)效果。折釵股:釵是古代婦女頭上的金銀飾物,質(zhì)堅而韌。這里借以比方筆畫轉(zhuǎn)折圓潤有力。宋姜夔《續(xù)書譜·用筆》中稱:“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鼻逯炻呢憽稌鴮W捷要謂:“折釵股者,如釵股之折,謂轉(zhuǎn)角圓勁力均?!蔽萋┖? 原指破屋上雨水漏淌的痕跡,這里比方用筆技法彎曲頓挫有如漏水之痕,筆道凝重自然。如豎畫行筆不行直線而微微左右彎曲頓挫,有如屋漏之水緩緩濡曲下淌,形成有節(jié)奏性的緩降,故圓潤有力?!拔莺勐毕鄠鳛樘祁佌媲渌?唐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宋姜夔《續(xù)書譜·用筆》云:“屋漏痕欲其橫直勻而藏鋒?!鼻逯炻呢憽稌鴮W捷要》則解為:“屋漏痕者,屋上天光透漏處,仰視則方圓斜正形象皎然,以喻點畫明凈,無連綿牽制之狀也。”錐畫沙: 原指以錐畫沙,中道凹陷,兩側(cè)沙子勻整凸起,痕跡中正。這里比方用筆之法如以錐畫沙,書跡圓渾,形似中鋒,起止無跡,有“藏鋒”效果。印印泥: 指印章印在封泥上,深入而有力,印出的字不走樣。宋黃庭堅《論書》云:“王氏(王羲之)書法,以為如錐畫沙,如印印泥。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耳。”錐畫沙,印印泥又合稱“畫沙印泥”。浮鵝:即豎彎鉤,因鉤畫的外形像浮游在水中的鵝,故又稱“浮鵝鉤”。墨豬:比方字體筆畫豐肥、臃腫而缺乏筋骨,似乎墨團。東晉衛(wèi)夫人《筆陣圖》稱:“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筆畫過肥而無力,又稱“墨豬肉鴨”。意在筆先:又作“意在筆前”。即書寫前先要構(gòu)思,胸有成竹,然后落筆。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云:“夫欲書者,先干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睔W陽詢《八訣》云:“寧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虛拳直腕,指實掌空,意在筆前,文向思后?!敝笇嵳铺摚河址Q“指實掌空”。指執(zhí)筆時的指掌關(guān)系。韓方明《授筆要說》稱:“夫書之妙在于執(zhí)管,既以雙指苞管,亦當五指共執(zhí),其要實指虛掌?!敝笇崳阌诒弁笾τ珊炼税l(fā)出;掌虛,便于手腕的相互結(jié)合,才能很好地用筆書寫。萬毫齊力:形容作書時,筆毫一齊著力。書寫點畫時,筆鋒居于點畫的中心線,即中鋒用筆,其余筆毫緊附于筆鋒而力著紙面。清包世臣《藝舟雙楫·論書·歷下筆談》云:“北朝人書,落筆峻而結(jié)體莊和,行墨澀而取勢排宕。萬毫齊力,故能峻;五指齊力,故能澀?!惫P斷意連:點畫雖斷,而筆勢相連,能給人貫穿、協(xié)調(diào)、完整的美感,即所謂“筆不到而意到”。唐太宗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住宅小區(qū)自動化系統(tǒng)施工合同模板
- 2025年婦科用藥項目立項申請報告
- 2025年勞務(wù)服務(wù)合同標準化范本
- 2025年醫(yī)事人員勞動合同樣式
- 2025年婚姻財產(chǎn)協(xié)議書范例及標準格式
- 2025年獵頭項目提案報告
- 2025年二級渠道策劃銷售代理合同書
- 2025年人才交流策劃共識協(xié)議
- 2025年企業(yè)股東間投資協(xié)議合同示例
- 2025年分公司經(jīng)濟責任合同
-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 2025年中國山泉水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規(guī)劃研究報告
- 第04課 輸入輸出與計算(說課稿)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上冊信息技術(shù)人教版
- 部編五下語文教學多元評價方案
- GB/T 18109-2024凍魚
- 《榜樣9》觀后感心得體會二
- 《西安交通大學》課件
- 設(shè)備維修績效考核方案
-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計算題共4165題
- 一氧化碳中毒培訓
- 初二上冊好的數(shù)學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