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1頁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2頁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3頁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4頁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7分)

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中國是個農業(yè)大國,自古便形成了高于鄰邦異族的定居農耕文化。世代相傳的躬耕生活造就了中華民族勤勞自立的傳統(tǒng)美德。農民對土地的依賴,培養(yǎng)出他們濃厚的戀土情結。作為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那片耕耘的土地使他們悲愴的心靈得以慰藉,在屬于自己的樂園中,他們感受著生活的快樂,盡情釋放熱情并深深地熱愛著它。正是這難以言表的微妙關系,無形中生發(fā)出一種強大的束縛力,使整個民族產生安土重遷的傳統(tǒng)思想。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政權,穩(wěn)定社會秩序,也實施了一系列促進措施,到了北宋,王安石提出了保甲法,其目的是用“什伍之法",把各地人民編制起來,固著在土地之上,封建社會的秩序便可以得到穩(wěn)定。從勞動者個人來說,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們開山墾地、種植桑麻,一年四季辛苦耕作,起居有定,耕作有時,鄰里和睦,互幫互助,這一切創(chuàng)造了一幕幕讓人艷羨不已的田園牧歌場景。

在農耕社會,個體勞動者自給自足、任勞任怨的意識以及自古以來“男耕女織”社會分工的影響下,必將產生與之相應的以家庭為基礎的生產單位。正如《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描述的:“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這種完美農耕生活的核心就是土地,在這種最原始的生產方式基礎上產生的情感意識也將是樸素的。無論富有抑或貧窮,幸福抑或痛苦,同甘共苦的情感意識促使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能互愛互助、不離不棄。首先表現(xiàn)于農事詩中的便是一家人齊心協(xié)力、共同勞作、夫唱婦隨、尊長教幼的溫馨場景,如:“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保ǚ冻纱蟆断娜仗飯@雜興》其七)“社南村酒白如餳,鄰翁宰牛鄰媼烹。插花野婦抱兒至,曳杖老翁扶背行。淋漓醉飽不知夜,裸股掣肘時歡爭。去年百金易斗粟,豐歲一飲君無輕。"(張耒《田家》其二)都描寫了鄉(xiāng)村田家躬耕勞作、家庭成員互相幫助、分工合作、和諧共處的幸福生活。又如,陳藻的《田家婦》:“蒔秧郎婿晚歸來,白面勻妝是乃妻。笑說富唐風俗惡,一田夫妻兩身泥。”詩中洋溢的情感使整個勞動過程充滿諧趣美。再如,陳造的《田家謠》:“麥上場、蠶出筐,此時只有田家忙。半月天晴一日雨,前日麥地皆青秧。陰晴隨意古難得,婦后夫先各努力。倏涼晝暖繭易蛾,大婦絡絲中婦織。中婦綴閑事鉛華,不比大婦能憂家。飯熟何時趁時吃,辛苦僅得蠶事畢。小婦初嫁當少寬,令伴阿姑頑過日。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貯二麥饒絲綿。小婦莫辭擔上肩,卻放大婦當姑前。"展現(xiàn)了一家人和睦共處的生活場景,其中不乏輕松愉快的氛圍,生活氣息濃厚。

宋代生產力迅速發(fā)展,整個社會處在極速前進的步伐中,農業(yè)異軍突起并得到社會各階層的重視。家庭是由勞動個體組成的生產單位,只能以勤勞的雙手來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家庭成員各司其職、共同生產的生活方式,將強烈的家庭觀念深入每個人的內心。他們不僅共同創(chuàng)造幸福、共享天倫之樂,并且真正做到了同甘共苦、相濡以沫。許多農事詩將筆觸伸向現(xiàn)實壓迫下農民苦難生活原狀,不假雕飾地刻畫了農民的悲苦心酸,讓人不忍卒讀。然而,更加觸動人心、發(fā)人深省的則是高于文本之上的那種源自生命本能的精神情感。如梅堯臣的《汝墳貧女》:“汝墳貧家女,行哭音凄愴。自言有老父,孤獨無丁壯。郡吏來何暴,官家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龍種去攜杖。勤勤囑四鄰,幸愿相依傍。適聞閭里歸,問訊疑猶強。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弱質無以托,橫尸無以葬。生女不如男,雖存何所當。拊膺呼蒼天,生死將奈向?!斌w現(xiàn)了農人相依為命,強烈的家庭意識。這首詩也記載婦女的哀怨,進一層說私家也‘毀’了,連父親都折磨死了,自己沒依沒靠的了。再如,王安石《河北民》:“河北民,生近二邊??嘈?。家家養(yǎng)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縣仍催給河役。老小相依來就南,南人豐年自無食。悲愁天地白日昏,路旁過者無顏色。汝生不及貞觀中,斗粟數(shù)錢無兵戎。"表現(xiàn)邊疆戰(zhàn)亂之時,農民一家辛苦耕作、“老小相依”舉家遷徙的艱難生活歷程。而呂南公的《老樵》:“街東少年殊傲岸,和袖高扉厲聲喚。低眉索價退聽言,移客才蒙酬與半。納樵收值不敢緩,病婦倚門待朝爨。"以立于門口等他的“街東少年”和老樵家里的“病婦"形成明顯的對照,刻畫老樵夫艱苦的生存境況?!安D”的存在非但是其艱苦命運的累贅,而是其情感的寄托,是其堅強生活的勇氣。這些詩作紛紛以樸素感情作結,將詩歌的整體情感基調予以升華,使其深層文化意蘊更加耐人尋味。

(摘編自韓梅孫旭《宋代農事詩的文化闡釋》)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農民對土地的依賴使整個民族產生安土重遷的思想,形成了定居農耕文化,進而造就了中華民族勤勞自立的傳統(tǒng)美德。

B.農耕社會中,以家庭為基礎的生產單位的產生,受勞動者個體意識和自古以來“男耕女織"的傳統(tǒng)社會分工共同影響。

C.農業(yè)在宋代異軍突起并得到社會其他階層的關注,與當時社會生產力迅速發(fā)展以及人們強烈的家庭觀念是密不可分的。

D.宋代農事詩既關注農民幸福美好的生活,也關注他們在現(xiàn)實中悲苦心酸的遭遇,其深層文化意蘊觸動人心、耐人尋味。

(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讓人艷羨不已”表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農民對中國農民辛勤耕作、和諧互助創(chuàng)造出的美好生活非常羨慕。

B.“最原始的生產方式"在文中指的是以土地為核心的農業(yè)耕作,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情感意識樸素而又豐富。

C.文中多處使用引號,它們的作用不盡相同,除了標示引用的內容和特定稱謂外,還有對特定內容的強調等。

D.《芣苢》描繪了古代勞動人民從采獲到收盛再到滿載而歸的情景,就情感而言,與本文第二段的表達相近。

(3)下列與本文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農耕社會中的農民安土重遷,一年四季以種地為最普通的謀生方法,這體現(xiàn)出中國社會的鄉(xiāng)土性。

B.高于文本之上的源自生命本能的精神情感,消解了農耕生活的苦難,也進一步豐富了詩歌的內涵。

C.農事詩中描寫的家庭成員互相幫助、分工合作的勞動畫面,體現(xiàn)了鄉(xiāng)土社會“男女有別”的特點。

D.人類行為往往具有一定動機,農民為了豐收而努力辛勤勞作,其實也是滿足自己主觀生存的欲望。

(4)中國農民具有濃厚的戀土情結,請根據(jù)文本分析原因。

(5)《插秧歌》描摹勞動的場景,表現(xiàn)出勞動之美,請根據(jù)上文作具體分析。

插秧歌

宋代楊萬里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兄妹從軍

老舍

話說山東濟南市,水秀山明,人煙稠密。①說不盡十里弦歌,萬家燈火,好不熱鬧風光。這且不言,單表東關碧云街,住有一戶人家。黑漆大門,門框上朱牌黑字,劃著三槐堂王。院里整整齊齊的三合房,有些魚鳥花木。屋里俱都幾凈窗明,顯出小康之家的氣派。王老夫婦俱已年過六十,慈眉善目。老夫婦生有一兒一女,兒名金樹,女喚銀娥,正是:

金樹銀娥兄妹好,國恩家慶子孫賢!

金樹性喜讀書,不愿營商作賈,老夫婦愛子心切,也就不便勉強,教他在中學畢業(yè)。在學之時,他用功甚勤,也好踢球練隊,真是文武雙全。妹子銀娥,看哥哥讀書明禮,也愿去入學。金樹自然樂意,就央求父母,準妹妹也去讀書。銀娥入學讀書,更是聰明;要用彩紙剪個花朵,或用色筆畫個蟲鳥,不亞似真的一般。親戚朋友見王家家道小康,金樹又長得體面,就都爭著來給他提親。一來二去,便說定北關的路家二小姐,名喚秀蘭的。成婚之日,兩家都高搭彩棚,喜氣盈門,鑼鼓喧天,好不熱鬧。過了些日,小夫婦摸著了彼此性情,倍加恩愛。金樹仍舊讀書不懈,秀蘭操持家務之外,作些活計,燈下更陪伴著小姑銀娥習字溫功課。秀蘭詩文甚好,幫助小姑作作文章:銀娥會作手工,教給嫂嫂織打編物,一家甚是和美快活。

這且不提。單說日本在五六十年來,處處與我為仇作對,而且教給人民一套假話,說什么中國人必須教日本管著,才會老老實實,要不然就終日不消停,亂七八糟。大凡有心吞滅鄰國的,就必定先教國民看不起鄰國的人,以鄰國的人為禽獸,才能養(yǎng)起狂大驕傲之心,好去欺侮鄰國。到了最近,日本軍人覺得狼心狗肺耍壞手段,還嫌不痛快,不如明火打劫,硬來搶奪,倒更快當干脆。所以六年前日本就硬占了東三省,緊跟著又拿去熱河。到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本又在盧溝橋借演操為名,想一鼓而下,攻取華北,正是:

心毒意狠無人道,弱肉強食動野蠻!

盧溝橋變亂一起,我們全國同胞都知道日本軍人狼子野心,得寸進尺,非協(xié)力同心迎殺上前不可,若再服軟退讓,必至國破家亡。②這才展開了各路血戰(zhàn),上下一心,奔去抵抗。我同胞英勇作戰(zhàn),有進無退,氣震山河,這些故事,說也說不完,說書的只好單表金樹銀娥這一段美事,別的暫且不提。

話表金樹平日關心國事,一聽到北邊日本鬼子造反,念完報便緊皺眉頭。王老者見愛子郁郁不樂,以為是和媳婦吵了嘴,就婉言相勸。金樹把河北之事說了一番,老人方才明白,囑咐金樹不必著急,戰(zhàn)事不久就會完結。③老人還當做這又是內戰(zhàn),三兩個月就會平定,故發(fā)此言。金樹微露一點心意,要去為國盡忠。老人卻著了急,道:“你若前去投軍,媳婦還未懷孕,你不幸死在外邊,豈不斷了王氏香煙?真乃不孝!況且你嬌生慣養(yǎng),沒受過苦處,斷難受營盤的管束和辛苦。有福不享,愿去受罪,豈非自尋苦惱?真乃不智。”金樹聽罷,只說對父商量,原無必去之心。老人這才轉怒為喜,不再生氣。此事被王老太太知道,趕緊到佛堂燒香禱告,一愿天下太平,二愿兒女孝順,三愿媳婦早生娃娃。金樹看見老母燒香許愿,心中暗笑,又是難過,一言未發(fā),依然悶悶不快。

這一晚,金樹秀蘭與妹妹銀娥在一處商議。金樹道:“日本地薄人少,不堪久戰(zhàn)。我們人人奮勇,個個當先,保衛(wèi)江山,打退日本,方是正理。適才父親責我不孝,我不敢多言,但為國盡忠,即難盡孝,與你二人商議個萬全之策。"銀娥聞言,看看嫂子,心實不忍,便答道:“哥哥一片熱心,無奈嫂嫂年輕,也恐難于割舍?”秀蘭聽了,微笑說道:“妹妹哪里知道,愛國之心男女同樣,你兄若去從軍,我情愿在家服侍二老,絕無怨言!"這話激動了銀娥,立起身來言道:“嫂子如此賢明,為妹的也不甘落后,嫂子在家伺候雙親,我愿與哥哥一同前去,即使我不能效那木蘭從軍,也當去作看護,或作些別的事情,勝似在家虛耗光陰?!?/p>

金樹暗自思想:今日中國已非昔年腐敗的樣子,看這倆女子倒也這般深明大義。全國之中,這樣的女子必還有很多,男女一齊舍身報國,哪怕那小小的日本強盜?想到這里,便說道:“只是我們怎樣對父母言講?"銀娥低聲道:“我倆為國即難顧家,倒是偷跑的為是?!苯饦湓偃妓?,便對秀蘭說:“我心已決,必去殺敵,只是苦了賢妻。我若死在戰(zhàn)場,你回娘家,或是改嫁,不必為我守節(jié)受苦!"秀蘭聞言,含淚答道:“那都是后話,眼前該作的事是你應當走,我應當在家侍奉公婆。萬一不幸賊兵來到,我當照應二老逃走;若逃走不及,賊兵一有歹意,我就拼上一死!”這一番話,說得金樹銀娥都落下了淚。銀娥拭淚開言,叫聲哥哥:“事不宜遲,你我今晚就走。等到明日,你我神色失常,恐被父母看破,反為不美。"金樹點頭稱是。

三人收拾已畢,彼此相對無言,難以割舍。金樹緊握秀蘭的手,淚在眼眶中亂轉。④隨后,三人同到院中,靜悄悄一無人聲,二無犬吠。老人屋中已無燈光,想已安寢。銀娥低聲喚了聲媽媽,抹淚一同輕輕走出去。秀蘭看他兄妹走遠,才閉好街門,回到屋中。正是:

夫妻恩愛難相舍,兄妹英明雪國仇!

1938年

(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小說中通過對王家居住環(huán)境以及王老夫婦的描述與評價,介紹了兄妹二人成長的條件與氛圍,暗示他們從小受到的熏陶。

B.小說插敘日本國相關情況,壓縮時空使敘述節(jié)奏變快,交代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突出日本統(tǒng)治者想吞滅鄰國的狼子野心。

C.小說中王老夫婦雖然慈祥善良,但得知兒子打算為國盡忠后又著急憤怒,這是因為他們思想上封建保守,缺少愛國之心。

D.小說中寫金樹對秀蘭的叮囑以及秀蘭對金樹的回應和支持,這體現(xiàn)出小夫妻之間心意相通,彼此恩愛并且崇尚民族大義。

(2)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句子①中“十里弦歌,萬家燈火”句式相似,表現(xiàn)濟南一帶人煙阜盛、熱鬧風光。

B.句子②中“這才展開"表明全民族覺醒,積極開展抗戰(zhàn),是在七七事變后發(fā)生的。

C.句子③中“這又是”表明當時軍閥間混戰(zhàn)時有發(fā)生,普通百姓對此已經(jīng)習以為常。

D.句子④中“一無人聲,二無犬吠"以人與犬對比,突出環(huán)境靜寂,渲染離別氛圍。

(3)小說中用不少篇幅寫兄妹二人讀書學習的經(jīng)歷,請分析這樣寫的原因。

(4)老舍曾自述,《兄妹從軍》等作品是用“舊瓶裝新酒”的辦法寫成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文本一:

(陸澄①)問:“看書不能明,如何"?先生曰:“此只是在文義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為舊時學問。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為學雖極解得明曉,亦終身無得。須于心體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須反在自心上體當即可通。蓋四書五經(jīng),不過說這心體。這心體即所謂道,心體明即是道明,更無二。此是為學頭腦處?!币蝗眨摓閷W功夫。先生曰:“教人為學不可執(zhí)一偏。初學時心猿意馬,拴縛不定,其所思慮,多是人欲一邊,故且教之靜坐息思慮。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懸空靜守,如槁木死灰亦無用,須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則無時而可間,如去盜賊,須有個掃除廓清之意。無事時,將好色、好貨、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尋出來,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復起,方始為快。常如貓之捕鼠,一眼看著,一耳聽著,才有一念萌動,即與克去,斬釘截鐵,不可姑容,與他方便。不可窩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實用功,方能掃除廓清。到得無私可克,自有端拱時在。雖曰‘何思何慮’,非初學時事。初學必須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誠,只思一個天理。到得天理純全,便是何思何慮矣"。

(王陽明《傳習錄》,有刪改)

文本二: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勸學》,有刪減)

注:①陸澄:王陽明弟子,下文的“先生”即指王陽明。

(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在答題卡方框內依次填入與正確答案相對應的字母。

凡A明不得B行C不去D須反E在自心F上G體H當I即J可通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明,指懂得,用作動詞,“親賢臣"的“親”指親近,兩者用法相同。

B.間,指間斷,與“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句中的“間”詞義相同。

C.廓清,文中與“克去"相近,指把私心雜念徹底清除,即“拔去病根”。

D.黃泉,指地下的泉水,與現(xiàn)在所說的“人死后所往之地"意思不同。

(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王陽明認為,做學問不僅要看得多、解得通,更要在內心上苦下功夫、仔細體會。

B.治學者的心緒安定后,就不要一味地懸空靜坐,而要有意識地反省體察克制私欲。

C.掃盡心中雜念,在自我反省與自我審視上下功夫,達到意念專誠,才能天理純全。

D.荀子與王陽明都是儒學大家,二者思想一脈相承,都強調初學者應“靜心學習”。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此只是在文義上穿求,故不明。

②到得無私可克,自有端拱時在。雖曰:“何思何慮",非初學時事。

(5)兩則材料都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4.(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偶作二首(其二)

劉禹錫

萬卷堆床書,學者識其真。

萬里長江水,征夫渡要津。

養(yǎng)生不但藥,悟佛不因人。

燕石[注]何須辨,逢時即至真。

[注]燕石:燕山之石,類似于玉而實屬凡俗。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萬卷”“堆床"寫書籍多而亂,突出只有學者才能甄別出書的優(yōu)劣。

B.詩的頷聯(lián)寫久在江上弄潮的征夫,能夠在萬里長江之上順利渡過要津。

C.詩人認為養(yǎng)生的關鍵,不僅是用藥得當,而參悟佛性,也不要事事因人。

D.這是一首抒懷之作,全詩八句,每兩句為一意,言淺而意深,令人回味。

(2)這首詩對我們求學有哪些啟發(fā)?請結合全詩簡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華立于泰山之頂?shù)却粘觯斂吹教炜粘霈F(xiàn)奇幻變化時,他不由吟誦出姚鼐《登泰山記》中關于日出前景象的句子:“,?!?/p>

(2)蘇軾常用“舟船"場景刻畫人物,如在《赤壁賦》中,以“”突出曹操英雄氣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用“"表現(xiàn)周瑜蓋世功業(yè)。

(3)管樂器和弦樂器是古典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古詩文會直接提及古代的弦樂器,僅魏晉時期就有不少這樣的句子,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11分)

6.(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海灘上的沙子是白的,中午的太陽烤熱了它,它再烤小草、瓜秧和人。西瓜田里什么都懶洋洋的,瓜葉兒蔫蔫地垂下來;西瓜因為有秧子牽住,也只得昏昏欲睡地躺在地壟里。兩個看瓜的老頭脾氣不一樣:老六哥躺在草鋪的涼席上涼快,徐寶冊卻偏偏愿在中午的瓜地里走走、看看。徐寶冊個子矮矮的,身子很粗,裸露的皮膚都是黑紅色的,只穿了條黑綢布鑲白腰的半長褲子,沒有腰帶,將白腰兒綰個疙瘩。他老是笑著看西瓜的模樣兒倒像在端量睡熟的孩子的腦殼。他有時彎腰拍一拍西瓜,有時伸腳給瓜根堆壓上一些沙土。白沙子可真夠熱的了,徐寶冊赤腳走下來,被烙了一路。這種烙法誰也受不了的,大約蘆青河兩岸只有他一個人將此當成一種享受。

一陣徐徐的南風從槐林里吹過來。徐寶冊笑瞇瞇地仰起頭來,舒服得了不得?;绷志驮诠咸锏哪线?,墨綠一片,深不見底,那風就從林子深處涌來,是它蓄成的一股涼氣。徐寶冊看了一會兒林子,突然厭煩地哼了一聲。他并不十分需要這片林子,他又不怕熱。倒是那林子時常藏下一兩個瓜賊,給他送來好多麻煩。那樹林子搖啊搖啊,誰也不敢說現(xiàn)在的樹蔭下就一定沒躺個瓜賊!

(1)下列句子中冒號的用法和文中的冒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他們請示我如何處理,我答復他們: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揮所來。

B.她長得不壞,招人喜歡;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兒,有田產:這些是他看重的。

C.他們家另外還有兩個孩子:大約四歲的米考伯少爺和大約三歲的米考伯小姐。

D.魯迅評《紅樓夢》說:“其要點在敢于如實描寫,并無諱飾,都是真的人物。"

(2)請將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如改成:“那樹林子搖動著,說不定現(xiàn)在的樹蔭下就躺個瓜賊?!闭Z義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7.(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一頓飽餐之后,大腦總會不同程度地犯困,使身體反應遲緩。在有天敵的環(huán)境中,這會增加危險??墒?,這種調節(jié)機制既然在進化過程中得以保留,自有其道理。研究者發(fā)現(xiàn),困倦能夠促使身體的活躍度下降,①_______,有利于能量的貯存。之后,身體再進行需要消耗能量的行為,就有更多可以利用的能量。

困倦②_______、緩解身體疲勞外,其引發(fā)的睡眠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功能——使清醒時獲得的記憶得到充分鞏固。最新研究表明,在給果蠅進行記憶訓練之后再把果蠅喂飽,果蠅對睡眠的需求量就會明顯增高。但如果讓記憶訓練后的果蠅一直得不到睡眠,果蠅的記憶就不能得到鞏固。有趣的是,假如果蠅一直處于饑餓狀態(tài),它們在記憶訓練后就不會產生睡眠需求。由此可見,餐后犯困其實是大腦為了鞏固記憶而發(fā)出的一種內在信號,③_______,以更好地利用所獲得的能量,從而達到維持記憶功能的目的。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請給上面的文字擬一個標題,不超過15個字。

四、寫作(60分)

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人認為補齊短板可以完善自我,也有人認為一個人的價值主要還是體現(xiàn)在長處的發(fā)揮上。

這句話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高三(上)開學語文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7分)

1.【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說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本文有關說法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明確文本內容內容,再結合選項正確選擇。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內容,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解答時,要審準題意,鎖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區(qū)間篩選關鍵詞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條歸納作答。

【解答】(1)C.“農業(yè)在宋代異軍突起并得到社會其他階層的關注,與……人們強烈的家庭觀念是密不可分的"于文無據(jù),原文是說“宋代生產力迅速發(fā)展,整個社會處在極速前進的步伐中,農業(yè)異軍突起并得到社會各階層的重視”“家庭是由勞動個體組成的生產單位,只能以勤勞的雙手來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家庭成員各司其職、共同生產的生活方式,將強烈的家庭觀念深入每個人的內心",二者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故選C。

(2)A.“表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農民對中國農民辛勤耕作、和諧互助創(chuàng)造出的美好生活非常羨慕”于文無據(jù),原文是說“他們開山墾地、種植桑麻,一年四季辛苦耕作,起居有定,耕作有時,鄰里和睦,互幫互助,這一切創(chuàng)造了一幕幕讓人艷羨不已的田園牧歌場景",沒有明確表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農民對中國農民辛勤耕作、和諧互助創(chuàng)造出的美好生活非常羨慕。

故選A。

(3)B.“消解了農耕生活的苦難”錯,原文“更加觸動人心、發(fā)人深省的則是高于文本之上的那種源自生命本能的精神情感"是說這類詩歌更加觸動人心、發(fā)人深省。

故選B。

(4)結合“農民對土地的依賴,培養(yǎng)出他們濃厚的戀土情結。作為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那片耕耘的土地使他們悲愴的心靈得以慰藉,在屬于自己的樂園中,他們感受著生活的快樂,盡情釋放熱情并深深地熱愛著它”可知,農民對土地的依賴,使農民與土地產生難以言表的微妙關系,具有濃厚的戀土情結;

結合“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政權,穩(wěn)定社會秩序,也實施了一系列促進措施,到了北宋,王安石提出了保甲法,其目的是用‘什伍之法’,把各地人民編制起來,固著在土地之上,封建社會的秩序便可以得到穩(wěn)定"可知,統(tǒng)治者實施的一系列促進措施,把農民固著在土地之上;

結合“農業(yè)異軍突起并得到社會各階層的重視。家庭是由勞動個體組成的生產單位,只能以勤勞的雙手來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家庭成員各司其職、共同生產的生活方式,將強烈的家庭觀念深入每個人的內心”“這種完美農耕生活的核心就是土地"可知,農業(yè)異軍突起并得到社會各階層的重視,使家庭觀念深入人心,農民安于更重土地。

(5)結合“同甘共苦的情感意識促使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能互愛互助、不離不棄”“首先表現(xiàn)于農事詩中的便是一家人齊心協(xié)力、共同勞作、夫唱婦隨、尊長教幼的溫馨場景"可知,農事詩中描寫一家人齊心協(xié)力、共同勞作、夫唱婦隨、尊長教幼的溫馨場景,每個成員都能互愛互助、不離不棄。

楊萬里的《插秧歌》描寫了鄉(xiāng)村田家躬耕勞作、家庭成員互相幫助、分工合作、和諧共處的幸福生活。該詩生動地描繪了江南農戶全家總動員插秧的勞動情景;田夫、田婦、大兒、小兒各有分工,拔秧、拋秧、接秧、插秧,緊張忙碌而秩序井然。

答案:

(1)C

(2)A

(3)B

(4)①農民對土地的依賴,使農民與土地產生難以言表的微妙關系,具有濃厚的戀土情結;②統(tǒng)治者實施的一系列促進措施,把農民固著在土地之上;③農業(yè)異軍突起并得到社會各階層的重視,使家庭觀念深入人心,農民安于更重土地。

(5)農事詩中描寫一家人齊心協(xié)力、共同勞作、夫唱婦隨、尊長教幼的溫馨場景,每個成員都能互愛互助、不離不棄。楊萬里的《插秧歌》描寫了鄉(xiāng)村田家躬耕勞作、家庭成員互相幫助、分工合作、和諧共處的幸福生活。

【點評】整合文本重要信息

l.審準題意,鎖定有效信息材料。

2.在信息區(qū)間篩選關鍵詞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條歸納作答。

3.歸納整合。

4.對于選擇題,要在文本中找到每個選項的出處,仔細比較選項和原文的差別,注意有無偷換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時態(tài)、答非所問、無中生有、強加因果等問題。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2.【分析】(1)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容、人物、語言、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

(2)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畫線部分的賞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畫線的部分,結合語境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jié)、語段的作用的能力。首先要概括語段的內容,然后考慮和其它四要素的關系,從結構(情節(jié))談作用,盡量考慮突出人物性格和主題。

(4)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根據(jù)名言或原理分析文本,需先對名言進行分析,再結合文本進行解釋。

【解答】(1)C.“缺少愛國之心”說法有誤。根據(jù)原文“老人還當做這又是內戰(zhàn),三兩個月就會平定,故發(fā)此言"可知,兩位老人實際上并不知道這場戰(zhàn)事的嚴重性。

故選:C。

(2)D.“以人與犬對比”說法有誤。句子意思是說既沒有人聲,也沒有犬吠,兩者并非對比,而是并列關系。

故選:D。

(3)文中寫兄妹二人讀書學習的經(jīng)歷時,展現(xiàn)的是“金樹性喜讀書,不愿營商作賈,老夫婦愛子心切,也就不便勉強,教他在中學畢業(yè)"“金樹仍舊讀書不懈,秀蘭操持家務之外,作些活計,燈下更陪伴著小姑銀娥習字溫功課”“秀蘭詩文甚好,幫助小姑作作文章;銀娥會作手工,教給嫂嫂織打編物"等一家人和美快活的場景。而這美好場景下緊接的就是“這且不提。單說日本在五六十年來,處處與我為仇作對”,即日本人妄圖侵略中國的禍事。前后對比,更可見日本人破壞中國人和美安定日子的可惡。

根據(jù)原文“妹子銀娥,看哥哥讀書明禮,也愿去入學"可知,讀書學習使得兄妹二人不僅增長了見識,而且能“明禮”。因此,才有了后來兩人“男女一齊舍身報國,哪怕那小小的日本強盜"的決定??梢娺@里寫讀書學習的場景,也為后文做了鋪墊。

(4)“舊瓶裝新酒”往往是指在外在的舊形式之內,隱含有新的思想內容。

根據(jù)文中“話說山東濟南市,水秀山明……"“正是:金樹銀娥兄妹好,國恩家慶子孫賢!”“這且不提。單說日本在五六十年來,處處與我為仇作對……"“正是:心毒意狠無人道,弱肉強食動野蠻!”“這些故事,說也說不完,說書的只好單表金樹銀娥這一段美事,別的暫且不提"“正是:夫妻恩愛難相舍,兄妹英明雪國仇!”可知,文章采用的是說書這一種中國傳統(tǒng)文藝表現(xiàn)形式,這是“舊瓶"。

而根據(jù)文中“盧溝橋變亂一起,我們全國同胞都知道日本軍人狼子野心,得寸進尺,非協(xié)力同心迎殺上前不可,若再服軟退讓,必至國破家亡”可知,在內容上,故事緊跟當時的時事政治,這是“新酒"的表現(xiàn)之一。在思想內容上,故事中借金樹的想法與“銀娥”“秀蘭"兩人的選擇,展現(xiàn)了“今日中國已非昔年腐敗的樣子,看這倆女子倒也這般深明大義。全國之中,這樣的女子必還有很多,男女一齊舍身報國,哪怕那小小的日本強盜”等當時國人的新想法、新理念,這是“新酒"的表現(xiàn)之二。

答案:

(1)C

(2)D

(3)①兄妹二人讀書學習的日子,盡顯一家人和美快活的氛圍。這氛圍與后文日本人妄圖侵略中國、奴役國人的險惡用心產生了鮮明的對比,更強化了人們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之情。

②兄妹二人讀書明禮,為后文他們決定投軍報國做下了鋪墊。

(4)①采用說書的藝術形式展開故事、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這是“舊瓶”。

②故事內容展現(xiàn)的是盧溝橋事變前后的時事政治,而非傳統(tǒng)的、古老的英雄傳奇,這是“新酒";且書中展現(xiàn)了年青一代男女雙雙把國報的新思想、新理念,這也是“新酒”。

【點評】“規(guī)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

(1)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于文中或從文中提煉)。

(2)選擇并重組文中關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問角度是否一致)。

(3)分點分條作答。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3.【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謂結構居多,但主語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構關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解說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明確古文化常識的相關知識及詞語含義,再判斷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篩選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理解文本的內容,再結合選項比對判斷。

(4)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譯原則: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論證方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對應的信息點,再對其進行準確翻譯的基礎上概括分析。

【解答】(1)句意:凡是不明白、行不通的,必須返回自身內心上去體會,就能通。

“明不得”與“行不去"兩句結構相同,構成并列關系的句式,其間斷開,選B;

“行不去”是主謂結構,后面斷開;“須"作狀語修飾后面的謂語,屬于下一個句子,其前斷開,選D;

“須反在自心上”是狀語,“體當"作謂語,其后斷開,選I。

故選BDI。

(2)A.正確。兩者都用作動詞。懂得;親近。句意:讀不懂書。/親近賢臣。

B.錯誤。間斷;參與。句意:就沒有時間可以間斷。/當權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

C.正確。句意:必須有一個徹底清除的決心。/馬上糾正。

D.正確。句意: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

故選B。

(3)D.“都強調初學者應‘靜心學習’”錯誤。文本二節(jié)選荀子的《勸學》,意在強調學習必須積累、持之以恒、用心專一。

故選D。

(4)①“穿求",搜尋、尋求;“故”,所以;“不明",不懂。譯文:這只是在文字句義上死摳,所以讀不懂。

②“私”,私欲;“克",克制;“端拱”,正身拱手,恭敬有禮,莊重不茍。譯文:等到?jīng)]有任何私欲可以克制的時候,自然可以端端正正地坐著。雖然《周易》上說:“天下何思何慮?"但這不是初學的功夫。

(5)文本一:

《傳習錄》是本哲學類型的書籍,很多篇章記錄了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書中的許多睿智、巧妙的比喻更是貼切,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作者信手拈來便能作比,常常把一個艱深的哲學問題點撥得通體透明。如選文的“如稿木死灰亦無用”“如去盜賊"“常如貓之捕鼠,一眼看著,一耳聽著”,很難一時悟透的一些道理經(jīng)過他一番精心的比喻令入頓時豁然開朗。

文本二:

節(jié)選《勸學》“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是從反面設喻來說明積累的重要。經(jīng)過一正一反的設喻,學習要注意積累的道理已初步闡明,但是為了深入說明,文章又反復設喻(博喻)對比:先以“騏驥一躍,不能十步”與“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相比,再以“鍥而舍之,朽木不折”與“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相比,從而充分顯示出“不舍”的重大意義,而學習要注意積累的道理,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證明。當然,學習要做到“不舍",要不斷積累,那就必須專一,不能浮躁。因此,文章再以“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能夠“上食埃土,下飲黃泉"與“蟹六跪而二螯”,卻“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進行對比,說明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氣。這兩個比喻,強調了學習必須堅持不懈,并照應了上文的層層論述。通過這一段的層層比喻,上下呼應,使本身表現(xiàn)力很強的比喻,更充分持發(fā)揮作用,可以清楚地理解學習必須持之以恒。

答案:

(1)BDI

(2)B

(3)D

(4)①這只是在文字句義上死摳,所以讀不懂。

②等到?jīng)]有任何私欲可以克制的時候,自然可以端端正正地坐著。雖然《周易》上說:“天下何思何慮?”但這不是初學的功夫。

(5)文本一:選文《傳習錄》中“稿木死灰"“盜賊”“貓之捕鼠"等比喻將抽象難懂的哲學道理化為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讓哲學的道理豁然開朗。

文本二:《勸學》文中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使讀者容易接受;運用了博喻,并列的比喻,從同一角度反復地說明問題;比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此層層推進,上下呼應,使本身表現(xiàn)力很強的比喻,更充分持發(fā)揮作用。

參考譯文:

文本一:

(陸澄)問:“讀不懂書,怎么辦?”先生說:“這只是在文字句義上死摳,所以讀不懂。像這樣,還不如去學舊時(程朱)的學問。他們倒是讀得多,也解釋得通。只是他們求學雖然講得很清楚明白,但終生沒有什么收獲,必須在心體上用功夫。凡是不明白、行不通的,必須返回自身內心上去體會,就能通。因為《四書》《五經(jīng)》說的不過就是這心體,這心體就是所謂的道,心體明就是道明,再沒有別的。這是求學的關鍵所在。"一天,(師生)探討做學問的功夫。先生說:“教導人做學問,不能偏執(zhí)于一種教法。(人在)剛開始學習時心思不專,精力不集中,其(心中)考慮的大多是人的本能欲望方面的事。所以先教他靜坐安定思緒。時間久了,等待他心意稍微安定(的時候)。(這時還)只是教他懸空靜處,像槁木死灰,也沒有什么用,必須教他審察克制私欲邪念。審察克制私欲邪念的功夫,就沒有時間可以間斷,好比鏟除盜賊,必須有一個徹底清除的決心。閑來無事的時候,要將好色、貪財、求名的私欲逐一省察,務必要拔去病根,使它永不復起,這才叫痛快。就好比貓捉老鼠,一邊用眼睛盯著,一邊用耳朵聽著,私心妄念一起,馬上糾正。態(tài)度必須堅決,不能姑息縱容,不能給它方便,不能窩藏它,不能放它生路,這才算是真真切切地下苦功,才能夠將私欲掃除干凈。等到?jīng)]有任何私欲可以克制的時候,自然可以端端正正地坐著。雖然《周易》上說:‘天下何思何慮?’但這不是初學的功夫,初學的時候,必然有思慮。時時刻刻反省體察,時時刻刻克己復禮,自己治理自己,就是思誠,心中所思都是天理,等到心中天理渾全,那就達到‘何思何慮’的境界了。”

文本二: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從這里興起;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從這兒產生;積累善行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備。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連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

【點評】文言文內容理解題,解題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

③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4.【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

(2)本題考查學生是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lián)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

【解答】(1)A.“突出只有學者才能甄別出書的優(yōu)劣"說法錯誤,“萬卷堆床書,學者識其真”的意思是讀書貴在得要領。

故選A。

(2)首聯(lián)“萬卷堆床書,學者識其真"是指讀書貴在得要領,在學習中要抓住學習的重點。

頷聯(lián)“萬里長江水,征夫渡要津”意思是久在江上弄潮的征夫,能夠在萬里長江之上順利渡過要津。喻指不論路途多么艱險,只要勇于實踐,總是能被人征服。在學習中要勇于實踐,要有攻堅克難的精神,不可有畏難的情緒。

頸聯(lián)“養(yǎng)生不但藥,悟佛不因人"意思是養(yǎng)生的關鍵,不僅是用藥得當,而參悟佛性,也不要事事因人。強調依靠自己而不要事事假手于人或物。在學習中也應自己思考,鉆研,不可只接受書本的知識而缺失了思考的能力。

答案:

(1)A

(2)①在學習中要抓住學習的重點。

②在學習中要有攻堅克難的精神,不可有畏難的情緒。

③在學習中也應自己思考,鉆研,不可只接受書本的知識而缺失了思考的能力。

【點評】理解詩歌的方法:

(一)關注標題,明確內容和情感

標題是解讀詩歌內容和形式的關鍵。因為詩歌的標題一般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情感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內容,可以讓人明了是哪一類詩歌,進而明了全詩的結構及表現(xiàn)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詩歌。

(二)關注作者,知人論世多關聯(lián)

讀詩講究“知人論世”,所以,一定要重視詩歌的作者。要盡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處的時代特點,及創(chuàng)作傾向、主要內容、作品風格特點等。

(三)關注注釋隱含意

高考所選詩歌大多附有注釋。注釋或解釋疑難詞語、地名,幫助考生讀懂詩句;或介紹寫作背景,暗示詩歌的思想主題;或介紹相關詩句,幫助考生理解詩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紹作者,暗示詩歌的思想情感或寫作風格。

(四)關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寫詩喜歡用一些意象傳達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關注關鍵詞句情感意

關鍵詞主要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它們通常體現(xiàn)詩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5.【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詩文名句的能力。答題時要熟背相關篇目,并理解語句的含義,準確地寫出相關名句。

【解答】故答案為:

(1)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重點字:須、臾)

(2)舳艫千里檣櫓灰飛煙滅(重點字:舳、艫、檣、櫓)

(3)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重點字:笙)

【點評】《登泰山記》名句輯錄:

1.在《登泰山記》中,作者先后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的句子是: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2.在《登泰山記》中,“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這兩句寫出了登泰山時天氣的惡劣以及路途的艱辛。

3.在《登泰山記》中,作者在“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這三句用很少的筆墨給我們勾畫出一幅泰山夕照圖,寫出了泰山的安詳、明媚,以及肅穆中有溫柔飄逸美的特殊風韻。

4.在《登泰山記》中,作者寫自己在泰山頂上觀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一句對天氣的描寫與前文“迷霧冰滑”照應,再次突顯了天氣的惡劣。

5.在《登泰山記》中,“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兩句寫出了在泰山頂上看到太陽將出時的景色,奇幻無比,為下文寫日出的壯觀景色作了襯托。

6.在《登泰山記》中,“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這三句寫出了太陽從東海中升起的壯觀景象,充滿了生氣和力量,具有無比震撼的美。

7.在《登泰山記》中,“絳皓駁色,而皆若僂"兩句與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寫出了日觀峰以西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紅白錯雜,都似彎腰俯首,顯得矮小。

三、語言文字運用(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11分)

6.【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冒號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時,要明確冒號的用法,再判斷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句式變換的能力。關于長句變短句,先要找到句子的主干,使其獨立成句,再找到比較長的定語、狀語、補語以及賓語等,將其改寫成獨立的句子。最后根據(jù)句子間的邏輯關系調整句子的先后順序。

(3)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表達效果的分析能力。解答時,可以從修辭、句式等角度分析作答。

【解答】(1)文中冒號用于總說性話語之后,引出分說。

A.冒號引出說話內容。

B.冒號用于總括性話語之前,總結上文。

C.冒號用于總說性話語之后,引出分說。

D.冒號用于“某某說"之后,表示后面是其說話的內容。

故選C。

(2)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提煉出主干為“他那模樣兒倒像在端量睡熟的孩子的腦殼”,將其獨立成句;再看其他成分,如定語“老是笑著看西瓜"可以改寫成兩個單獨的句子,主語則為“他”,“他看著西瓜"“他老是在笑”。然后根據(jù)句子的邏輯關系調整句序,并省略多余的主語。

改寫后的句子為:他看著西瓜,那模樣兒倒像在端量睡熟的孩子的腦殼,老是在笑。

(3)首先,在原句中,“那樹林子搖啊搖啊"寫出了樹林搖動的動態(tài),這是樹林給徐寶冊留下的印象,從而突出了徐寶冊心中對樹林感到煩惱,而改后的句子“那樹林子搖動著”的表述比較直白,沒有表現(xiàn)出樹林搖動的動態(tài),也沒有突出徐寶冊心中的煩惱。

其次,“誰也不敢說現(xiàn)在的樹蔭工就一定沒躺個瓜賊"采用雙重否定句式,雙重否定相當于肯定,但卻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原文中采用雙重否定句,就是為了強調徐寶冊對樹林中藏著瓜賊的擔心。而改句為肯定句,就失去了強調的作用。

答案:

(1)C

(2)他看著西瓜,那模樣兒倒像在端量睡熟的孩子的腦殼,老是在笑。

(3)原文中“那樹林子搖啊搖啊”,將樹林的動態(tài)生動的表現(xiàn)出來,更好的表現(xiàn)了徐寶冊心中對樹林感到煩惱。原句采用雙重否定句,更加強調了徐寶冊對樹林中藏著瓜賊的擔心。

【點評】語段綜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關注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性考查。一是通過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漢字、詞語、句子等在內的各項基礎知識;二是不僅考查語文知識,還考查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試題主要涉及這幾個方面:

①在語段內根據(jù)拼音寫出漢字或給漢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錯別字;

②理解和運用語段內的詞語、成語和熟語;

③判斷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

④在語段中調整句子順序或把從語段中抽出的句子歸位;

⑤改正語段中的病句;

⑥分析語段的基本內容歸納語段主旨??疾榭忌谝粋€語段中掌握基礎知識的狀況,試題材料可以來自于考生所學教材,也可來自于課外生活。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7.【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給文段補寫恰當語句的能力,答題時要通讀語段,結合語境進行補寫,要做到語言簡明、連貫、得體,并注意字數(shù)限制。

(2)本題考查學生擬寫新聞標題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語段,抓住主要內容,合理擬寫。

【解答】(1)①根據(jù)后文“身體再進行需要消耗能量的行為"可知,應是關于能量消耗的敘述,根據(jù)“有利于能量的貯存”可知能量消耗減少,可填:能量消耗減少;

②根據(jù)“緩解身體疲勞外"可知句式應是“除了……之外”,“緩解身體疲勞"是“困倦”帶來益處,上文所述“困倦"帶來益處是可以保存能量,故可填:除了保存能量

③根據(jù)“如果讓記憶訓練后的果蠅一直得不到睡眠,果蠅的記憶就不能得到鞏固”可知“為了鞏固記憶"的方式是睡眠,可填:通過督促睡眠。

(2)第一段文字主要敘述飽食后犯困可更好地利用所獲得的能量,第二段文字主要敘述飽食后犯困可維持記憶功能,綜合可概括為:飽食犯困可利用能量鞏固記憶。

答案:

(1)①能量消耗減少

②除了保存能量

③通過督促睡眠

(2)飽食犯困可利用能量鞏固記憶

【點評】補寫語句題答題技巧:

①閱讀語段,把握語段大意。首先要瀏覽語段,把握句子主要內容,弄清補寫句子在句中的位置,弄清它和前后文句的聯(lián)系,這樣可以讓補寫的句子不偏離語境。這是準確補寫句子的基礎。

②分析語段的特征。有得語段是記敘語段,有的語段是議論段落,有的語段是說明語段,有的是描寫語段,有的是抒情語段,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語段特點,抓住相應的相應要素。然后我們要抓住語段內部的結構特征,看語段內部是什么關系??凑Z段內部的結構是總分、并列還是對照等,找出語句在語段內部的位置。最后我們要分析文中的關聯(lián)詞、代詞、體現(xiàn)層次的語句、修辭句意上下文的銜接和句子前后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