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知識框圖第五單元
│知識框圖第五單元
│復習策略復習策略本單元內容概念多,理解性強,是多年來高考重點考查的內容.本章涉及的內容還多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相聯系,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在復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通過列表對比重要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
(2)利用示意圖掌握地殼物質循環(huán)原理和板塊的分布規(guī)律;
(3)關注熱點事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能做到學以致用;
(4)提高讀圖析圖和綜合分析的能力.使用建議第五單元
│使用建議1.本單元記憶的內容增多,指導學生運用比較法區(qū)分易混淆的概念及其含義,例如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背斜和向斜,等等.本單元圖表較多,教給學生如何讀圖、析圖、畫圖等.讓學生掌握讀圖的基本的方法:一看圖名,二看圖例,三看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四結合所學知識得出結論.2.課時建議:本單元共分為2講,第13講2課時,第14講2課時,單元能力訓練1課時.第13講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第13講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考綱考向第13講
│考綱考向【考綱概覽】1.地表變化的內、外力因素.2.地殼物質循環(huán).【考向定位】1.以重大地質災害(以熱點事件如玉樹地震、舟曲地質災害等)或地貌景觀圖等為背景,考查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2.以巖石的成因類型或有關示意圖,考查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第13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一、內力作用1.能量來源:主要是地球內部①______________產生的熱量.2.主要表現形式:②________、巖漿活動、③_________.其中,④________是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方式.3.地殼運動的表現形式
(1)水平運動:形成⑤________________.
(2)垂直運動:引起地勢⑥________和海陸變遷.4.對地形的影響:總的趨勢使地表變得⑦________.
放射性元素衰變地殼運動變質作用地殼運動斷裂帶和褶皺山脈高低起伏高低不平第13講
│考點梳理【特別說明】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是緊密相關的.如喜馬拉雅山的上升屬于垂直運動,但從本質上看,喜馬拉雅山的上升是由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而形成的,是地殼水平運動的結果.二、外力作用1.能量來源:主要是⑧____________.2.主要表現形式太陽輻射能第13講
│考點梳理生物破碎風新地貌流水松散碎屑物質堆積作用使地表趨于平緩消失第13講
│考點梳理【特別說明】內、外力作用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對立統(tǒng)一的.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總是同時在改變著地表形態(tài),但它們總是從相反的方面改變地表形態(tài),即內力作用不斷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則使高低不平的地表不斷趨于平坦.因此,今天的地表形態(tài)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廣闊的地表形態(tài)的漫長發(fā)展過程中,在同一時期的不同地點或者在同一地點的不同時期,往往表現為某一種地質作用占優(yōu)勢.一般來說,內力作用對地殼的發(fā)展變化起主導作用.第13講
│考點梳理重熔再生外力作用變質作用冷卻凝固作用第13講
│考點梳理【記憶訣竅】地殼物質循環(huán)變式圖的判斷應牢記以下“竅門”一是自巖漿始至巖漿終,而且生成巖漿巖的只能是巖漿.二是有一個箭頭指向的方框應為巖漿巖,有兩個箭頭指向的方框一般為沉積巖或變質巖,有三個箭頭指向的方框必為巖漿.三是三大類巖石中只有沉積巖含有化石和具有層理構造且由外力作用形成.要點探究第13講
│要點探究?探究點一內力作用與構造地貌第13講
│要點探究第13講
│要點探究
(1)判斷某一事物或現象是否為內力作用所致,應抓住兩點,一必須是自然作用,二必須是能量來自地球內部.
(2)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力量.其基本內容如下表所示:第13講
│要點探究第13講
│要點探究2.板塊構造學說
(1)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全球的巖石圈分為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共六大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上幾乎完全是海洋,其余五大板塊都包括陸地和海洋.大板塊還可劃分成若干次一級的小板塊.這些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一般說來,板塊內部的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躍的地帶,地殼不穩(wěn)定,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這一地帶.第13講
│要點探究(2)六大板塊示意圖第13講
│要點探究
(3)板塊運動與全球地貌: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板塊相對移動而彼此碰撞和張裂形成的.第13講
│要點探究第13講
│要點探究
例1[2010·海南地理卷]2010年春季,冰島的火山多次噴發(fā),使一些地區(qū)的航空運輸業(yè)遭受了巨大損失.讀圖,冰島多火山是因為它處于()A.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擠壓地帶B.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分離地帶C.美洲板塊和非洲板塊擠壓地帶D.美洲板塊和非洲板塊分離地帶圖13-3第13講
│要點探究[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板塊的構造運動,制約答題準確度的因素往往是思維定勢(認為多火山地震的地方一定是板塊的消亡邊界).所以做類似的題一定要明確是板塊的生長邊界還是板塊的消亡邊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板塊構造運動.全球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冰島位于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的生長邊界上,屬于分裂地帶,故多火山.[答案]B第13講
│要點探究變式訓練某些板塊相互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圖①~④段板塊界線中,與其他三段板塊邊界類型不同的是()
圖13-4A.①B.②C.③D.④第13講
│要點探究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板塊構造的相關知識,難度中等.由已經掌握的知識可知,圖中①②③三段板塊界線為生長邊界,④段為消亡邊界,故D項正確.[答案]D第13講
│要點探究?探究點二外力作用與構造地貌
外力作用使地表更加豐富多彩,其表現形式有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等.外力作用互為條件、緊密聯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種地貌.第13講
│要點探究第13講
│要點探究第13講
│要點探究【思維拓展】1.(1)不同區(qū)域的主導性外力作用:①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以風力作用為主,多風力侵蝕地貌和風力沉積地貌等;②濕潤、半濕潤地區(qū)流水作用顯著,多流水侵蝕地貌和流水沉積地貌;③高山地區(qū)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磧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區(qū)多海浪作用,常見海蝕柱、海蝕崖等地貌.
(2)同一種外力作用在不同區(qū)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蝕,中游搬運,下游沉積.因此,上游高山峽谷,中游河道變寬,下游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沖積島等;第13講
│要點探究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蝕—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積—冰磧湖、冰磧壟等;③風力作用:在干旱區(qū),風力侵蝕作用為主,形成風蝕蘑菇、風蝕柱、雅丹地貌;在風力搬運途中,形成移動沙丘、堆積地貌(如黃土高原)等.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石灰?guī)r地區(qū)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guī)r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guī)r地區(qū)的這種地貌籠統(tǒng)地稱之為喀斯特地貌.第13講
│要點探究
例2[2010·山東卷]圖13-5為某地地質地貌示意圖.圖中巖石和地貌形態(tài)形成的先后順序是()圖13-5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第13講
│要點探究[解析]由圖可知該地是喀斯特地貌,最先形成的應為④,排除AB項,對于上層洞穴和下層洞穴而言,應該先形成上層洞穴,最后是巖溶水滴滴落沉積形成石鐘乳和石筍.[點評]由題圖及圖例,可判斷該地為喀斯特地貌類型.故先形成可溶性巖石,水對石灰?guī)r有溶蝕作用形成溶洞,后洞內沉積形成石鐘乳、石筍.做該類試題一定要會從圖中獲取有效信息,先看圖名、圖例,再從圖中分析該地區(qū)的特征,從而得出結論.[答案]D第13講
│要點探究?探究點三怎樣理解巖石圈物質的循環(huán)過程從巖漿到各種巖石的形成,又到新巖漿的產生,這個變化過程就是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過程,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基礎是巖石圈三大類巖石——巖漿巖、變質巖、沉積巖相互轉化.具體如下圖所示:第13講
│要點探究第13講
│要點探究第13講
│要點探究第13講
│要點探究例3圖13-10是八達嶺長城照片,該段長城主要坐落在花崗巖侵入體上.讀圖,八達嶺地區(qū)花崗巖從形成到出露所經歷的地質過程依次是()A.固結成巖—風化剝蝕—侵蝕搬運—地殼抬升B.地殼抬升—侵蝕搬運—巖漿侵入—風化剝蝕C.巖漿侵入—地殼抬升—風化剝蝕—侵蝕搬運D.侵蝕搬運—巖漿侵入—地殼抬升—固結成巖第13講
│要點探究第13講
│要點探究[解析]由題意、題干可知:該段長城主要坐落在花崗巖侵入體上,這說明該地區(qū)的花崗巖從形成到出露所經歷的地質過程首先是地質歷史上的巖石形成,后來發(fā)生地球內部物質的上升運動,巖漿上升涌出侵入到地殼中,形成侵入型巖漿巖(即花崗巖侵入體),后來發(fā)生地殼上升運動,花崗巖出露地表,受到外力的風化、侵蝕,然后是搬運等過程.[答案]C第13講
│要點探究讀“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圖13-11(1)圖中有5條連線沒有畫出箭頭,請根據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過程在圖中畫出箭頭.(2)圖中序號所表示的地質作用過程分別是:變式訓練第13講
│要點探究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⑩__________.
(3)以上地質作用過程中,屬于外力作用過程的有________,屬于內力作用過程的有________.(只填序號)第13講
│要點探究[解析]第(1)題必須搞清巖漿與三大類巖石的轉換關系.如巖漿巖只能由巖漿轉換而來,巖漿巖和沉積巖兩者,前者可轉變?yōu)楹笳?,而后者絕不能轉換為前者,這是不可逆轉的規(guī)律.該題圖的主體內容是箭頭和序號,也就是說方向和過程.所以要首先確定箭頭方向,在此基礎上再考慮箭頭內容,即地質作用過程.凡是指向外力產物的箭頭均為外力作用過程,其余的肯定是內力作用過程.第13講
│要點探究[答案](1)如圖所示
(2)侵入、噴出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和固結成巖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風化變質重熔再生變質風化
(3)②③⑥⑩①④⑤⑦⑧⑨第13講
│備用習題備用習題1.[2010·上海卷]
今年4月以來,冰島南部埃亞菲亞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規(guī)模噴發(fā).火山熔巖不僅融化了部分冰川,導致山洪暴發(fā)、道路橋梁被毀,騰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歐洲部分空域成為航空禁區(qū).讀圖回答下列問題.第13講
│備用習題冰島是歐洲西北部的一個島國,處在________板塊和________板塊之間;從板塊移動方向看,冰島位于板塊的________邊界(填“生長”或“消亡”).第13講
│備用習題[解析]結合全球板塊分布示意圖及冰島的位置確定其與各板塊的相對位置及其邊界性質.[答案]亞歐美洲(位置可互換)生長第13講
│備用習題2.(本題為本講綜合性探究題目,如果時間允許,可在所有探究問題完成后綜合提升)下圖為我國40°N附近的剖面圖,讀后回答相關問題.
(1)圖中丙、丁所代表的地形區(qū)分別是_____、____.
(2)圖中所示地形區(qū)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聯系.請你根據圖示信息在下圖括號中填出各地區(qū)主導外力作用類型.第13講
│備用習題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不同地區(qū)的外力作用,做該題的關鍵是通過經緯度進行區(qū)域定位,確定甲乙為我國的西北地區(qū),丙為黃土高原、丁為華北平原.[答案](1)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
(2)風力侵蝕作用風力沉積作用流水侵蝕作用流水沉積作用第14講
│山地的形成與河流地貌的發(fā)育第14講山地的形成與河流地貌的發(fā)育考綱考向第14講
│考綱考向【考綱概覽】1.內力作用形成褶皺山、斷塊山、火山.2.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及其在找礦、找水工程建設等方面的意義.3.河流地貌的類型及其分布.4.地表形態(tài)對聚落和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考向定位】1.以熱點地區(qū)區(qū)域地形特征與等高線地形圖或地形剖面圖相結合的形式,考查地質構造、地貌、人類活動三者第14講
│考綱考向之間的關系,如地質構造與找水、找礦、交通工程建設的關系,地貌與地質構造的關系,地貌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等.2.結合區(qū)域等值線圖、區(qū)域規(guī)劃圖、交通線路圖等考查地表形態(tài)對聚落和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考點梳理第14講
│考點梳理一、褶皺山、斷塊山與火山1.褶皺山
(1)概念:巖層受力發(fā)生①________,產生的一系列波狀彎曲.它是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擠壓作用形成的.塑性變形第14講
│考點梳理向上張力谷地向下山嶺第14講
│考點梳理
(3)由背斜或向斜發(fā)育而成的⑦________和谷地,統(tǒng)稱為褶皺山.它的規(guī)模有大有小,大的褶皺山如科迪勒拉山系、喜馬拉雅山脈等,小規(guī)模的褶皺山只有幾十米.【記憶方法】如何準確判斷向斜和背斜?背上拱,成山嶺,中間老,兩翼新;向下彎,成谷盆,兩翼老,中間新.背斜頂,受張力,易侵蝕,成谷地;向斜槽,物致密,抗侵蝕,成高地.2.斷塊山
(1)斷層: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壓力和張力,超過了巖石的⑧________時,巖體就會破裂.巖體受力破裂,并沿斷裂面發(fā)生明顯⑨________,就形成了斷層.
山嶺承受能力位移第14講
│考點梳理
(2)由斷層發(fā)育而成的山嶺和高地,統(tǒng)稱為⑩______.如華山、廬山、泰山等.【誤區(qū)警示】區(qū)分斷裂和斷層一是看它是不是巖石受力破裂,二是看它是否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位移.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的才是斷層.3.火山
(1)成因:巖漿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沿著地殼的?____________或管道噴出而形成火山.
(2)組成:火山由火山口和?________兩部分組成.我國?____________就是火山湖.中央噴出口火山錐長白山天池斷塊山地第14講
│考點梳理二、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1.山地對交通運輸方式、交通線路的分布和?______影響比較大.2.山地地區(qū)的交通線路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河谷地帶.3.在山地地區(qū),人們通常優(yōu)先建造成本較低、難度較小的?________,其次才是?________.【特別說明】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
(1)影響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
(2)影響交通運輸線的選址;
(3)影響交通運輸線路的走向.延伸方向山間盆地公路鐵路運輸第14講
│考點梳理三、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1.河流侵蝕地貌
(1)初期:以向下和向?________侵蝕為主,溝谷不斷發(fā)育,橫剖面呈“V”字形.
(2)中期:河流在?________侵蝕,在?________堆積,河谷出現連續(xù)的河灣.
(3)成熟期:河谷展寬,橫剖面呈________型.2.河流堆積地貌
(1)被河流搬運的物質,在河流________能力減弱的情況下,沉積而成.
(2)沖積平原由洪積—沖積平原、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三部分組成.源頭凹岸凸岸U搬運河漫灘三角洲第14講
│考點梳理【誤區(qū)警示】河流凹岸侵蝕、凸岸堆積河流流經彎道時,水流做曲線運動產生離心力.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表層水流趨向于凹岸,沖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壓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彎道環(huán)流,在彎道環(huán)流的作用下,凹岸發(fā)生侵蝕,凸岸發(fā)生堆積.如下圖所示:第14講
│考點梳理第14講
│考點梳理洪積扇水資源土壤內河航運第14講
│考點梳理帶狀條帶第14講
│考點梳理【誤區(qū)警示】平原不一定都是聚落密集區(qū)沖積平原不僅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而且河網密布,有便捷的內河航運和海上運輸,適宜聚落發(fā)展,聚落分布密集.但是在熱帶地區(qū),由于平原地區(qū)氣候悶熱潮濕,居住條件不利,人煙稀少,聚落也極少,如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地區(qū).第14講
│要點探究要點探究?探究點一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褶皺和斷層是兩大基本的地質構造類型,二者在產生原因、結構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顯的區(qū)別,具體分析如下:第14講
│要點探究第14講
│要點探究第14講
│要點探究
例1[2010·重慶卷]圖14-2是某區(qū)域地質地貌剖面圖.圖中高速公路隧道穿過()圖14-2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
[解析]從圖中高速公路隧道穿過地區(qū)的巖層彎曲狀況可以看出,巖層向上隆起,為背斜山.第14講
│要點探究[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解題的關鍵是根據巖層的彎曲狀態(tài)判斷該地的地質構造.再結合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得出結論.利用該方法同樣可以得出下面變式訓練的答案.[答案]D第14講
│要點探究變式訓練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主要的石油進口國,隨著需求的增加,石油進口量還將繼續(xù)增長.近年,世界市場石油價格持續(xù)走高.從P點向下鉆井,當鉆頭位于①、②、③“層”時,可能分別探測到()A.天然氣水石油B.水石油天然氣C.石油天然氣水D.天然氣石油水
[解析]該地質構造為背斜,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再根據幾種物質的比重,天然氣比重最小,水的比重最大,故選D.[答案]D第14講
│要點探究?探究點二河流地貌的發(fā)育
第14講
│要點探究第14講
│要點探究第14講
│要點探究【特別說明】(1)河流堆積地貌并不只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區(qū),如沖積扇或洪積扇.
(2)河流流速降低,導致泥沙堆積,在沉積時,顆粒大、比重大的總是先沉積,顆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積,因此順著河流流向,沉積物顆粒由粗到細,具有明顯分選性.但是,這個規(guī)律只適合于連續(xù)發(fā)生沉積的某個河段,對于整條河流來說,由于受地形等因素影響,河流的侵蝕、堆積往往是交替進行的,因此自上游到下游,堆積物的顆粒并非都是由粗到細.第14講
│要點探究例2[2010·廣東卷]下列關于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A.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蝕B.河水最深處位于河床中心C.水面寬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D.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漸增加
[解析]本題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河流地貌.河流彎道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平直河道北半球右岸侵蝕,左岸堆積,南半球相反,A項錯誤.河水最深處離凹岸較近,平直河道,北半球離右岸近,南半球離左岸近,B項錯誤.不少內流河下游水量逐漸減少,甚至消失于沙漠中,D項錯誤.第14講
│要點探究[點評]在判斷河流的地貌時,要先判斷所處的半球和是否是彎曲河道.如果是彎曲河道,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如果是平直的河道,北半球右岸侵蝕,左岸堆積,南半球左岸侵蝕,右岸堆積.[答案]C第14講
│要點探究某河流的河道曲折,水流不暢,常于夏、秋季節(jié)暴雨后泛濫成災,使附近居民飽受水患之苦.為此,當地政府對其進行整治——裁彎取直,以期減少水患.(a)圖為該河流整治前、后河道示意圖.據此回答(1)~(2)題.
(a)(b)圖14-4變式訓練第14講
│要點探究
(1)(b)圖的河流橫剖面最可能出現在(a)圖中的()A.甲、丁處B.乙、丙處C.丙、戊處D.乙、丁處
(2)河道裁彎取直后,能解決大部分河道的水患問題,但也可能出現新的水患威脅,它們是()A.己、辛處B.庚、癸處C.辛、癸處D.己、庚處
[解析]第(1)題,彎曲的河道凹岸水流侵蝕,凸岸泥沙堆積,(b)圖中左岸為凹岸,右岸為凸岸,甲、丁處正好是左岸為凹岸,右岸為凸岸.第(2)題,新開河道使己、庚兩處上游河道平直,兩處的水流速度加快,流量增加,而這兩處河道彎曲,流水不暢,因此易形成新的水患威脅.[答案](1)A(2)D第14講
│要點探究?探究點三不同地區(qū)的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第14講
│要點探究第14講
│要點探究【思維拓展】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及對聚落分布的影響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多為高原、山地,以侵蝕為主,中游搬運,下游沉積.因此,上游多為高山峽谷,中游河道變寬,下游為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沖積島等.受此影響,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圖所示).第14講
│要點探究第14講
│要點探究
例3下面為某地區(qū)聚落分布景觀圖,該地的地理位置大致位于東經105°11′~110°11′,北緯28°10′~32°13′之間,讀圖回答(1)~(2)題.甲乙圖14-6第14講
│要點探究
(1)甲、乙兩圖所表示的聚落分布特點分別是()A.甲圖:位于河流干支流的交匯地帶;乙圖:依山而建,大致沿等高線延伸B.甲圖:位于港口附近;乙圖:位于林區(qū)的邊緣C.甲圖:位于交通線附近并沿交通線延伸;乙圖:依山而建,垂直于等高線延伸D.甲圖:位于河流兩岸;乙圖:位于地勢較為平坦的地區(qū)
第14講
│要點探究
(2)乙圖所示民居建筑多呈吊腳、架空的形態(tài),比較適應當地()A.濕度大、夏季多臺風雨的氣候特點B.雨季持續(xù)時間長,多大風、暴雨天氣的氣候特點C.濕度小、多風沙天氣的氣候特點D.濕度大、多雨、夏季特別悶熱潮濕的氣候特點第14講
│要點探究[解析](1)在河流的交匯處易形成聚落,甲圖中的聚落就分布在河流干支流的交匯處.讀乙圖可知山區(qū)的聚落依山而建,沿等高線延伸.(2)從題干中告知的經緯度判斷該地位于四川盆地,吊腳、架空有利于通風、散熱、防潮,這與當地悶熱潮濕的氣候特點有關.[答案](1)A(2)D第14講
│要點探究
[2009·上海卷]長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萬里奔流,途經11個省區(qū)和直轄市,是我國的第一大河.約占全國面積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zhèn)€人信用借款合同(附逾期罰息及信用修復條款)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業(yè)機械租賃收益分成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臨時雇傭服務合同規(guī)范文本
- 二零二五版木材加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通信設備租賃擔保服務協議2篇
- 個人攝影服務2024年度合同9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產買賣合同標的及相關定義3篇
- 2025年度采石場礦山生態(tài)環(huán)境恢復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智能交通信號燈安裝與維護合同3篇
- 2025版文化產業(yè)項目咨詢與投資合作委托協議3篇
- 2025年度公務車輛私人使用管理與責任協議書3篇
- 售后工程師述職報告
- 綠化養(yǎng)護難點要點分析及技術措施
- 2024年河北省高考歷史試卷(含答案解析)
- 車位款抵扣工程款合同
- 小學六年級數學奧數題100題附答案(完整版)
- 高中綜評項目活動設計范文
- 英漢互譯單詞練習打印紙
- 2023湖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招聘實驗技術人員24人筆試參考題庫(共500題)答案詳解版
- 一氯二氟甲烷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SWITCH暗黑破壞神3超級金手指修改 版本號:2.7.6.90885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