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主講李戰(zhàn)國園林建筑設計第一章園林建筑設計的基本知識第一章園林建筑設計總論第一節(jié)建筑設計概述一、建筑構成和分類(一)建筑的概念:建筑:(作為名詞)是人類為了滿足生活與生產勞動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結構技術手段和物質生產資料,在科學規(guī)律與美學法則的指導下,通過對空間的限定、組織而形成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建筑包括建筑物和構筑物(一般不具備完整的內部空間,如橋梁、道路、堤壩、墻、駁岸等)建筑具有雙重價值:一是它的實用價值,屬于社會的物質產品。二是它的審美價值,反映了特定的歷史時期社會的思想意識,建筑同時也是具備藝術性的精神產品。自從人類最初以遮風避雨,防禽御獸為目的尋找和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因崖成室,構木成巢,挖土為穴,搭棚為舍,壘石為屋、燒磚砌房,建筑就產生了。(二)建筑的構成要素1、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的使用功能,一個建筑是為特定功能服務的,那么功能是建筑的重要構成要素。(1)滿足人體尺度和人體活動所需的空間尺度。(2)滿足人的生理要求。如良好的朝向、保溫隔熱、隔聲、防潮、防水、采光、通風條件等。(3)滿足不通建筑有不同使用特點的要求。交通建筑要求人流線路流暢,園林建筑必須符合游憩、景觀的要求等;2、建筑物質技術材料是物質基礎,結構是構成建筑空間的骨架,施工技術是實現建筑生產的過程和方法,設備是改善建筑環(huán)境的技術條件。建筑的物質技術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與制品技術、結構技術、施工技術、設備技術等,建筑不可能脫離技術而存在。3、建筑形象建筑的形象是建筑外形及空間組合的綜合體現。構成建筑形象的因素有建筑的體型、內外部空間的組合、立面構圖、細部與重點裝飾處理、材料的質感與色彩、光影變化等。具有時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特征。建筑三要素的關系:建筑的三要素是辯證的統一體,互相聯系、約束,又不可分割,但又有主次之分。建筑功能起主導作用;建筑物質技術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和保障,物質技術對功能又有約束和促進作用;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術的綜合反映,如果充分發(fā)揮設計者的主觀作用,在一定的功能和技術條件下,可把建筑設計的更加美觀。(三)建筑的分類1、按建筑的使用性質分類(1)生產性建筑:①工業(yè)建筑:指各類廠房和為生產服務的附屬用房。②農業(yè)建筑:指各類供農業(yè)生產使用的房屋,如糧倉、溫室、種子庫、畜禽飼養(yǎng)場、水產品養(yǎng)殖場、農畜產品加工廠、農機修理廠(站)等。(2)非生產性建筑:又叫民用建筑,指供人們工作、學習、生活、居住等。
①居住建筑主要是指提供家庭和集體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公寓等。②公共建筑主要是指提供人們進行各種社會活動的建筑物。如:行政辦公建筑、文教建筑、托幼建筑、醫(yī)療建筑、商業(yè)建筑、觀演建筑、體育建筑、展覽建筑、旅館建筑、交通建筑、通訊建筑、園林建筑、紀念建筑、娛樂建筑等。2、按照建筑的規(guī)模大小分類(1)大量性建筑指建筑規(guī)模不大,但修建數量較多,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量大面廣的建筑。如住宅、學校、商店、醫(yī)院,中小型影劇院、中小型工廠建筑等,修建的數量很大,故稱為大量性建筑。(2)大型性建筑是指規(guī)模宏大、耗資多的建筑,如大型辦公樓、大型體育館、大型劇院、大型火車站和航空港、大型展覽館等。其修建數量是很有限,在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qū)具有代表性,對城市的面貌影響也較大。
3、按建筑的層數分:低層建筑:1-3層;多層建筑:4-6;小高層建筑:7-9層;高層建筑:10層及10層以上的居住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過24米的其它民用建筑物。(但不包括高度超過24米的單層建筑);超高層建筑:高度超過100米的建筑物。金茂大廈和環(huán)球金融中心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的哈利法塔,有160層,總高828米4、按承重構件的材料分類:(1)木結構建筑木結構建筑是單純由木材或主要由木材承受荷載,通過各種金屬連接件或榫卯手段進行連接和固定而營造的建筑。這種結構因為是由天然材料所組成,受著材料本身條件的限制,因而木結構多用在民用和中小型工業(yè)廠房的屋蓋中。網師園月到風來亭應縣木塔(2)磚木結構建筑磚木結構建筑是指主要承重構件是用磚、木做成,豎向承重構件的墻體和柱采用磚砌,水平承重構件的樓板、屋架采用木材。(3)磚石結構建筑磚石結構建筑:主要承重構件是用磚、石做成的建筑。磚石結構建筑在兩漢已逐步有所發(fā)展,拱券主要用于地下墓室,地上則出現了石拱橋。據文獻記載,在西晉洛陽還造有磚塔。南北朝以后,除地下磚砌拱殼墓室繼續(xù)存在外,磚石建的塔、殿有很大發(fā)展。西安大慈恩寺大雁塔智慧海(無梁殿)(4)磚混結構建筑磚混結構建筑:建筑的豎向承重構件采用磚墻或磚柱,水平承重構件采用鋼筋混凝土樓板、屋頂板,此類結構形式的建筑叫磚混結構建筑。
是采用磚墻來豎向承重,鋼筋混凝土梁板等構件橫向承重構成的混合結構體系。(5)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是指房屋的主要承重結構如柱、梁、板、樓梯、屋蓋用鋼筋混凝土制作,墻用磚或用其他材料填充的建筑,這種結構抗震性好,整體性強,抗腐蝕性耐火能力強,經久耐用。鋼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壓力;具有堅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鋼結構節(jié)省鋼材和成本低等優(yōu)點。(6)鋼結構建筑鋼結構建筑:是指建筑物的豎向、橫向等主要承重結構用鋼筋制作,其余部位采用玻璃或其他圍合材料制作的。特點:建造成本較高,多用于高層公共建筑和跨度大的建筑,如體育館、展覽館、影劇院等。
第十一屆全運會自行車館1鋼結構
第十一屆全運會自行車館1鋼結構
第十一屆全運會自行車館1鋼結構(7)索膜結構建筑:膜結構(Membrane):膜結構是由多種高強薄膜材料及加強構件(鋼架、鋼柱或鋼索)通過一定方式使其內部產生一定的預張應力以形成某種空間形狀,作為覆蓋結構,并能承受一定的外荷載作用的一種空間結構形式。膜結構可以從根本上克服傳統結構在大跨度(無支撐)建筑上實現時所遇到的困難,可創(chuàng)造巨大的無遮擋的可視空間。5、按建筑結構的承重方式分類(1)墻體承重結構建筑用墻承受樓板及屋頂傳來的全部荷載,稱為墻承重式建筑。按樓板及屋面板等水平承重構件擱置在墻上的形式分為橫墻承重、縱墻承重、混合承重。①橫墻承重將樓板及屋面板等水平承重構件擱置在橫墻上,樓面及屋面荷載依次通過樓板、橫墻、基礎傳遞給地基,縱向墻只起縱向穩(wěn)定和拉結的作用。主要特點:橫墻間距密,加上縱墻的拉結,使建筑物的整體性好、橫向剛度大,對抵抗地震力等水平荷載有利。主要缺點:橫墻承重方案的開間尺寸不夠靈活。適用范圍:房間開間尺寸不大的宿舍、住宅及旅館樓等小開間建筑。②縱墻承重縱墻承重是將樓板及屋面板等水平承重構件均擱置在縱墻上,橫墻只起分隔空間和連接縱墻的作用。優(yōu)點:房間開間的劃分靈活。缺點:進深不宜太大,橫向剛度差。適用范圍:需要較大房間的辦公樓、商店、教學樓等公共建筑。③縱橫墻承重凡由縱向墻和橫向墻共同承受樓板、屋頂荷載的結構布置稱縱橫墻(混合)承重方案。房間布置較靈活,建筑物的剛度亦較好?;旌铣兄胤桨付嘤糜陂_間、進深尺寸較大且房間類型較多的建筑和平面復雜的建筑中,如教學樓、住宅等建筑(2)框架式承重結構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全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完美
- 2024-2025管理人員崗前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
- 2025年土地流轉相關合同范本
- 2025年訂單合同范文
- 2025防水涂料采購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摩托車租賃合同
- 2025年長春市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年車用交流發(fā)電機合作協議書
- 2025流動資產外匯借款合同
- 2025竹林買賣合同模板
- 2025陜西漢中漢源電力(集團)限公司招聘56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南京師范大學自主招生個人陳述范文與撰寫要點
- 鐵粉運輸合同協議
- 計算機網絡安全知識試題及答案2025年計算機二級考試
- 浙江省A9協作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聯考語文試卷(含答案 )
-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yè)生四月調研考試 語文試卷(含答案詳解)
- 廣州廣州市天河區(qū)華陽小學-畢業(yè)在即家校共話未來-六下期中家長會【課件】
- 第4單元 亮火蟲(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粵教花城版(2024)音樂一年級下冊
- 車間生產材料管理制度
- 西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期中測試題(含答案)
-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數學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