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免疫缺陷病_第1頁
第十九章 免疫缺陷病_第2頁
第十九章 免疫缺陷病_第3頁
第十九章 免疫缺陷病_第4頁
第十九章 免疫缺陷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九章

免疫缺陷病1免疫缺陷?。↖DD):是指免疫系統(tǒng)先天發(fā)育不全或后天損害而使免疫細胞的發(fā)育、增殖、分化和代謝異常并導致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免疫系統(tǒng)中任何成分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導致免疫功能障礙所引起的疾病。涉及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分子和信號轉導分子的缺陷。2免疫缺陷病的分類1、按其發(fā)病原因不同分為:原發(fā)性(先天性)免疫缺陷病(PIDD)和繼發(fā)性(獲得性)免疫缺陷?。⊿IDD)PIDD:T細胞免疫缺陷;

B細胞免疫缺陷;

Mo/MΦ和neutrophil免疫缺陷;補體免疫缺陷。SIDD:AIDS。32、按主要累及的免疫系統(tǒng)成分不同分為:體液免疫缺陷、細胞免疫缺陷、聯(lián)合免疫缺陷、吞噬細胞缺陷和補體缺陷。4IDD的主要臨床特點1、感染:患者對各種病原體的易感性增加,易發(fā)生反復感染且難以控制,往往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2、腫瘤: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尤其是細胞免疫缺陷者,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高于同齡正常人群。3、自身免疫?。涸l(fā)性免疫缺陷病有高度伴發(fā)自身免疫病的傾向。4、遺傳傾向:多數(shù)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有遺傳傾向性。5髓紅系干細胞淋巴干細胞6第一節(jié)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又稱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免疫系統(tǒng)遺傳基因異?;蛳忍煨悦庖呦到y(tǒng)發(fā)育障礙而致免疫功能不全引起的疾病。根據(jù)所累及的免疫細胞或免疫分子分為適應性免疫缺陷和固有免疫缺陷。7一、原發(fā)性B細胞缺陷原發(fā)性B細胞缺陷是B細胞發(fā)育受阻或活化障礙,體液免疫應答缺陷,不能針對胞外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產(chǎn)生抗體。

該病以體內Ig水平降低或缺失為特征,患者外周血B細胞減少或缺失,T細胞數(shù)目正常,臨床表現(xiàn)為反復化膿性細菌感染及對某些病毒的易感性增加。81、X性聯(lián)無丙種球蛋白血癥

(X-linkedagammaglobulinemia,XLA),Bruton病特點:血循環(huán)和淋巴組織中B細胞數(shù)目減少或缺失;血清中各類Ig水平明顯降低或消失。T細胞數(shù)量基本正常,細胞免疫基本正常。以反復化膿性細菌感染為特征,某些伴有自身免疫病;多見于男性嬰幼兒。病因:位于X染色體上的B細胞信號轉導分子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缺陷,祖B、前B細胞基本正常,但不能向成熟B細胞分化。9

AlbuminGlobulinABCa1a2

bgBruton病X-linkedagammaglobulinemia,XLA102、選擇性IgA缺陷選擇性IgA缺陷是一種最常見的選擇性Ig缺陷。

特征:血清IgA<50mg/L,SIgA含量極低;IgM和IgG水平正常或略高;細胞免疫功能正常,多無明顯癥狀,或僅表現(xiàn)為發(fā)生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少數(shù)伴有自身免疫病或超敏反應性疾病。113、X性連鎖高IgM綜合征(XHM)

特征:IgM增高;其它Ig明顯減低或缺乏;外周血和淋巴組織中有大量分泌IgM的漿細胞;易發(fā)生胞外菌感染和機會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病因:X染色體上CD40Lgene突變,T細胞不表達CD40L;B無法活化、類別轉換受阻IgM→IgG、A、E)。12XLHM患者淋巴小結的特點正常生發(fā)中心B細胞活化受祖記憶性B細胞B細胞大量凋亡IgM前B細胞IgMIgMXLHM淋巴小結T細胞不表達CD40LT細胞表達CD40L13二、原發(fā)性T細胞缺陷原發(fā)性T細胞缺陷是涉及T細胞發(fā)生、分化和功能障礙的遺傳性缺陷病。T細胞缺陷不僅影響效應T細胞,也間接影響單核/巨噬細胞和B細胞,故常伴有體液免疫缺陷?;颊叻磸桶l(fā)生致命性病毒、霉菌、分枝桿菌感染。141、DiGeorge綜合征(先天性胸腺發(fā)育不全)特征:胸腺、甲狀旁腺、主動脈弓、唇和耳等發(fā)育不良;T細胞數(shù)目降低,缺乏T細胞應答;B細胞數(shù)目正常,但用TD-Ag刺激后不產(chǎn)生相應抗體;易反復感染病毒、真菌、原蟲及胞內寄生菌;對移植器官不發(fā)生排斥反應。病因:是因第22號染色體某區(qū)域缺失,胚胎早期第Ⅲ、Ⅳ對咽囊發(fā)育不全所致。151、DiGeorge

綜合癥

(DiGeorgesyndrome)耳朵位置偏低

Fishmouth眼間距寬162、T細胞活化和功能缺陷T細胞膜分子表達異?;蛉笔Э蓪е耇細胞活化和功能缺陷。CD3ε或γ鏈基因變異引起TCR-CD3復合物表達或功能受損;ZAP-70基因變異,導致TCR信號轉導障礙,導致IL-2、IFN-γ合成減少及IL-2R表達降低等。171、CD3

或缺失引起T細胞活化缺陷,T細胞應答缺陷。2、ZAP-70缺陷,T細胞不能活化。fynPLCCa++ZAP-70激酶鏈的信號整合轉錄因子被活化早期基因

IL-2基因

IL-2Ra基因CD4TCRLCKPI-3kCD45CD28CD3TCR信號轉導TCRsignaltransduction183、HLA表達障礙HLA-II基因調控子突變導致HLA-II類分子表達障礙,患者MΦ、B細胞不表達HLA-II類分子,也稱裸淋巴細胞綜合征。CD4+T細胞發(fā)育障礙和功能缺失。如果HLA-I類分子表達障礙,CD8+T細胞發(fā)育障礙和功能缺失。19三、原發(fā)性聯(lián)合免疫缺陷

(CombinedImmunodeficiencyDisease,CID)聯(lián)合免疫缺陷病是一類因T、B細胞均出現(xiàn)發(fā)育障礙或缺乏細胞間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201、重癥聯(lián)合免疫缺陷?。⊿CID)特點:細胞和體液免疫聯(lián)合缺陷;遺傳方式:性聯(lián)或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癥狀:嬰幼兒期無法控制的反復感染;治療:早期的骨髓移植。21(1)X性連鎖重癥聯(lián)合免疫缺陷?。╔SCID)特征:約占SCID46%,外周血T、NK細胞減少;B細胞數(shù)量正常但功能缺陷,Ig水平降低。機制:

IL-2Rγ鏈基因突變,T細胞發(fā)育停滯于pro-T階段。22IL-2RIL-4RIL-7RIL-9RIL-15Rg-鏈參與組成的細胞因子受體共用的g

鏈X-linkedSCID,XSCID

(IL-2Rg鏈缺失)

IL-2、IL4、IL7、IL9、IL15因子不能發(fā)揮生物學功能胸腺細胞NK細胞23(2)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重癥聯(lián)合免疫缺陷病

1)腺苷脫氨酶(ADA)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缺陷引起的SCIDADA或PNP缺失導致dATP或dGTP在細胞內積蓄,對早期T、B細胞發(fā)育有毒性作用,使之停滯于pro-T/pro-B階段。特征:ADA缺陷占SCID15%,PNP缺陷占SCID4%;T、B細胞受損;反復出現(xiàn)病毒、細菌和真菌感染。24GMPAMPIMP肌苷腺苷鳥苷ADA6-氧嘌呤PNP鳥嘌呤PNP黃嘌呤尿酸腺苷脫氧腺苷鳥苷脫氧鳥苷dAMPdADPdATPdGMPdGDPdGTP抑制核苷酸還原酶T、B細胞增殖障礙ADA與PNP基因突變造成免疫缺陷的途徑ADA:腺苷脫氨酶PNP:嘌呤核苷磷酸化酶25醫(yī)學免疫學青海大學醫(yī)學院免疫教研室262)MHCⅠ類分子或MHCⅡ類分子缺陷引起的SCID特征:細胞免疫應答缺乏,表現(xiàn)為慢性呼吸道病毒感染;遲發(fā)型超敏反應及對TD抗原的抗體應答缺陷,對病毒易感性增加。病因:

MHCI缺陷是由于TAP基因突變使CD8+Tc功能↓;

MHCII缺陷是由于II類反式活化子<CIITA>基因缺陷使CD4+Th功能↓。272、其他SCID(1)伴濕疹血小板減少的免疫缺陷病T細胞、B細胞和血小板減少;以反復細菌感染、血小板減少癥和皮膚濕疹為特征。28(2)毛細血管擴張性共濟失調綜合征(ATS)

特征:進行性小腦共濟失調;眼結膜和面部毛細血管擴張;反復呼吸道感染。機制:TCR和Ig重鏈基因缺陷。29四、補體系統(tǒng)缺陷(1)補體成分缺陷如C3↓→主要表現(xiàn)為單純抗感染能力低下,易發(fā)生化膿性細菌感染。(2)CR缺陷如CR3、CR4→表現(xiàn)為白細胞粘附缺陷。30(3)補體調節(jié)蛋白缺陷如C1INH↓:遺傳性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C2a過多,血管通透性↑)

DAF、CD59↓:陣發(fā)性夜間血紅蛋白尿311、遺傳性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C1INH基因缺陷所致。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的皮膚粘膜水腫。2、陣發(fā)性夜間血紅蛋白尿紅細胞膜因缺乏衰變加速因子(DAF)和膜反應性溶解抑制物(MILR)而發(fā)生補體介導的溶血。表現(xiàn)為慢性溶血性貧血、全血細胞減少和靜脈血栓形成,晨尿中出現(xiàn)血紅蛋白。32———————————————————————————

補體成分臨床表現(xiàn)—————————————————————————————

補體調節(jié)蛋白

C1INH遺傳性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補體持續(xù)活化與消耗)

DAF(CD55) 陣發(fā)性夜間血紅蛋白尿(溶血)

補體固有成分

C1、C2、C4免疫復和物病,C2缺陷與SLE相關

C3 反復化膿性細菌感染

MACs(C5-8)腦膜炎球菌感染—————————————————————————————33遺傳性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34五、吞噬細胞缺陷吞噬細胞缺陷包括吞噬細胞數(shù)量減少和功能異常,臨床表現(xiàn)為化膿性細菌或真菌反復感染,輕者僅累及皮膚,重者則感染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351、中性粒細胞數(shù)量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癥中性粒細胞缺乏癥病因:髓樣干細胞分化發(fā)育障礙。表現(xiàn):嚴重咽炎、敗血癥和腦膜炎。362、吞噬細胞功能缺陷病因:吞噬細胞趨化作用、粘附能力和殺菌活性等發(fā)生障礙。371、白細胞粘附障礙(LAD)病因:CD18基因突變,LFA-1、CR3和CR4缺陷。表現(xiàn):部分調理作用缺陷;免疫細胞穿過血管進入炎癥部位缺陷;

Th與APC、CTL/NK與靶細胞間的作用缺陷;反復感染。382、白細胞趨化障礙又稱為懶惰白細胞綜合癥病因:趨化因子受體基因突變或缺失。表現(xiàn):中性粒細胞對C5a等無反應;

反復發(fā)生化膿性細菌感染。393、慢性肉芽腫病(CGD)病因:還原型輔酶II氧化酶(NADPH)系統(tǒng)基因缺陷,細胞呼吸暴發(fā)受阻。表現(xiàn):吞噬細胞內殺菌功能減弱,反復慢性感染,大量吞噬細胞浸潤、聚集,形成肉芽腫。404142獲得性免疫缺陷?。ˋcquiredImmunodeficiency

Disease,AIDD)

第二節(jié)獲得性免疫缺陷病43一、誘發(fā)獲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1、非感染性因素①惡性腫瘤②營養(yǎng)不良

③醫(yī)源性免疫缺陷:沒有抑制藥物和放射性損傷2、感染: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可繼發(fā)免疫缺陷病。如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艾滋病44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

一種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HIV侵入機體,引起細胞免疫嚴重缺陷,導致以機會性感染、惡性腫瘤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yōu)樘卣鞯呐R床綜合癥。45HIV-1病毒結構示意圖

逆轉錄酶包膜RNAgp120gp41p17

p24核外膜(一)HIV的分子生物學特征46醫(yī)學免疫學青海大學醫(yī)學院免疫教研室47AIDS是一種傳染病傳染源:HIV攜帶者和AIDS患者傳播途徑:(1)性接觸(2)血液(3)母嬰垂直傳播(4)其他:如醫(yī)源性感染臨床表現(xiàn)免疫抑制

機會性感染

Hodgkin’s淋巴瘤概述48性接觸傳播無論是同性、異性、還是兩性之間的性接觸都會導致艾滋病的傳播。全世界約有3/4的艾滋病毒傳播是通過性接觸;而其中又約有3/4是通過異性性接觸傳播;1/4通過男性同性性接觸傳播。49血液傳播血液傳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徑了。輸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經(jīng)嚴格消毒的注射器、針灸針、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險的。另外,如果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一只未消毒的注射器,也會被留在針頭中的病毒所感染。在我國,HIV病毒感染者80%是因為在吸毒中共用注射針頭而感染的。

靜脈注射毒品是我國艾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50母嬰傳播如果母親是HIV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會在懷孕、分娩過程或是通過母乳喂養(yǎng)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51全世界每天大約有16,000名新的HIV感染者,其中90%以上出現(xiàn)在發(fā)展中國家約2000名是15歲以下的兒童。在成人感染者中,40%是女性,15%是年齡在15-25歲。全球每年200萬人因艾滋病死亡,其中170萬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

1988年1月,WHO將每年的12月1日確定為世界艾滋病日。AIDS統(tǒng)計1981年在美國發(fā)現(xiàn)首例艾滋病患者中國在1985年報告首例艾滋病患者5253HIV病毒攜帶者艾滋病病人是指艾滋病毒抗體陽性,臨床上出現(xiàn)條件性感染或惡性腫瘤者。HIV感染者是指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無癥狀或尚不能診斷為艾滋病病人者。54(二)AID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