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07】武術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c7ded7b4f862ea9f008e2d670024796/bc7ded7b4f862ea9f008e2d6700247961.gif)
![【ch07】武術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c7ded7b4f862ea9f008e2d670024796/bc7ded7b4f862ea9f008e2d6700247962.gif)
![【ch07】武術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c7ded7b4f862ea9f008e2d670024796/bc7ded7b4f862ea9f008e2d6700247963.gif)
![【ch07】武術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c7ded7b4f862ea9f008e2d670024796/bc7ded7b4f862ea9f008e2d6700247964.gif)
![【ch07】武術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c7ded7b4f862ea9f008e2d670024796/bc7ded7b4f862ea9f008e2d670024796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武術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高等職業(yè)院校公共課系列精品教材高職體育與健康教程(下冊)武術運動01(一)武術的產生和發(fā)展武術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它的產生,緣起于我國遠古祖先的生產勞動。武術萌芽于原始社會時期。氏族公社時代,經(jīng)常發(fā)生部落戰(zhàn)爭,因此在戰(zhàn)場上搏斗的經(jīng)驗也不斷得到總結,比較成功的一擊一刺、一拳一腿,反復被人們模仿、傳授、習練著,由此促進了武術的萌芽。武術成形于奴隸社會時期。夏朝建立初期,戰(zhàn)火連綿不斷,為了適應實戰(zhàn)需要武術進一步向實用化、規(guī)范化發(fā)展。武術發(fā)展于封建社會時期。秦漢以來,盛行角抵、手搏、擊劍等。武術運動武術運動簡介(一)武術的產生和發(fā)展唐朝以來開始實行武舉制,對武術的發(fā)展起了促進作用,如對有一技之長的士兵授予榮譽稱號。宋元時期,以民間結社的武藝組織為主體的民間練武活動蓬勃興起,有習槍弄棒的“英略社”,習射練刀的“弓箭社”等。明清時期是武術大發(fā)展時期,流派林立,拳種紛呈。到了近代,武術順應時代的變化,逐步成為中國近代體育的組成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武術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和人民體育事業(yè)的一個組成部分,得到了蓬勃發(fā)展。武術運動1.套路運動武術動作以攻守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矛盾運動的變化規(guī)律編成整套練習形式。主要內容包括拳術、器械、對練、集體表演。(1)拳術:是徒手練習的套路運動。它的種類很多,主要有長拳、太極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象形拳等。(2)器械:分為長器械、短器械、雙器械、軟器械。其中刀、槍、劍、棍是目前最為常見的重點競賽項目。(3)對練:是在單練的基礎上,兩人或兩人以上,在預定的條件下進行攻防的假設性實戰(zhàn)練習。其中包括徒手對練、器械對練、徒手與器械的對練等。(4)集體表演:是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體演練,可變換隊形與圖案和采用音樂伴奏,要求隊形整齊,動作協(xié)調一致。武術運動武術的形式、內容和分類2.搏斗運動兩人在特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進行斗智較力的對抗練習形式。目前武術競賽中正在開展的有散手、推手和短兵三項。(1)散手:即散打,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勝對方的競技項目。(2)推手: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使用擁、捋、擠、按、采、捌、肘、靠等手法,雙方相互黏隨,通過肌肉的感覺來判斷對方的用勁,然后借勁發(fā)力將對方推出,以此決定勝負的競技項目。(3)短兵:是兩人手持一種用藤、皮、棉制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8米直徑的圓形場地內,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使用劈、砍、刺、崩、點、斬等方法進行決勝的競技項目。武術運動武術運動(1)寓技擊于體育之中。武術最初作為軍事訓練手段,與古代軍事斗爭緊密相連,其技擊的特性是顯而易見的。(2)內外合一,形神兼?zhèn)涞拿褡屣L格。既講究形體規(guī)范,又要求精神傳意、內外合一的整體觀,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3)廣泛的適應性。武術的練習形式、內容豐富多樣,有競技對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適合演練的各種拳術、器械和對練,還有與其相適應的各種練功方法。武術的特點1武術的特點和作用武術運動(1)改善和增強體質。武術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武術動作包含屈伸、回環(huán)、平衡、跳躍、翻騰、跌撲等,人體各部位幾乎都要參與運動。(2)提高防身自衛(wèi)的能力。武術套路運動和搏斗運動,都是以技擊作為中心內容,通過武術鍛煉,不僅能夠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而且能夠學會攻防格斗技術,特別是武術功力訓練,更能發(fā)揮技擊的實效性。(3)鍛煉意志,培養(yǎng)道德情操?!拔丛鴮W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傳統(tǒng)中始終把武德列為習武教武的先決條件。(4)娛樂觀賞,豐富文化生活。武術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無論是套路表演,還是散手比賽,歷來為人們喜聞樂見。武術的作用2武術運動武術運動的基本技術1.壓肩壓肩動作要領:兩手抓握肋木,上體前俯、挺胸、塌腰、收髖,并做下壓肩運動,也可以兩人相對站立互相扶按肩部,做體前屈的振動壓肩動作,還可以由助手幫助做壓肩練習。2.單臂繞環(huán)單臂繞環(huán)動作要領:右臂由上向前、下、后繞環(huán),為前繞環(huán),右手臂由上向后、下、前繞環(huán),為后繞環(huán)。練習時,應左右交替練習。當左臂練習時,則轉換成右弓站立。3.壓腿(1)正壓腿動作要領:左腿提起,腳跟放在肋木上,腳尖勾起,兩手扶按膝上。兩腿伸直、立腰、收髖,上體前屈并向下振壓。練習時,左右腿交替進行。(2)側壓腿動作要領:右腳尖外展,把左腳跟放在肋木上,腳尖勾起。右臂上舉,左掌放于左胸前。兩腳伸直、立腰、展髖,上體左側振壓。練習時,左右腿交替進行。(3)仆步壓腿動作要領:兩腿左右開立,右腿屈膝全蹲,全腳掌著地,左腿挺膝伸直,腳尖里扣,然后兩手分別抓握兩腳外側,呈左仆步向前和向下振壓。練習時,左右腿交替進行。武術運動4.踢腿(1)正踢腿動作要領:預備勢并腳直立,兩臂雙舉成立掌;左腳向前上半步,左腿伸直支撐,全腳掌著地。(2)側踢腿動作要領:左腳向右前上半步,腳尖外展,全腳掌著地,左腿伸直支撐。右腳跟稍提起,身體略左轉,右臂后舉。(3)外擺腿動作要領:左腿向右前上半步,右腳尖勾緊,向左側踢起,經(jīng)面前向右側上方外擺,直腿落在左腿部,眼向前平視;左掌可在右側上方擊響,也可不擊響。如圖7-1所示。(4)里合腿動作要領:左腿向右前上半步,左腳勾起里扣并向左側踢起,經(jīng)面前向右側上方直腿里合,落于右腿外側;右手掌在右側上方迎擊左腳掌(擊響),兩眼平視前方。武術運動5.劈叉劈叉動作要領:劈叉主要是為了加大髖關節(jié)的活動幅度,增進腿部的柔韌性。劈叉可結合壓腿和搬腿進行。劈叉可分為豎叉和橫叉兩種。6.后掃腿后掃腿動作要領:左腳前上一步成左弓步,同時兩掌從兩腰側向前推掌、目視指尖。如圖7-2(a)所示。左腳尖內扣,左腿屈膝全蹲,成右仆步姿勢,同時上體右轉并前俯;兩掌隨上體右轉在右膝內側扶地,隨著兩手撐地、上體向右后擰轉的慣性力量,以左腳掌為軸,右腳掌貼地向后掃轉一周。如圖7-2(b)、圖7-2(c)所示。武術運動7.手型手法(1)手型1)拳動作要領:四指并攏緊握,拇指屈扣于食指和中指的中節(jié)。如圖7-3所示。2)掌動作要領:四指并攏伸直,拇指扣于虎口外。如圖7-4所示。3)勾動作要領:五指指尖緊撮在一起,屈腕,如圖7-5所示。(2)手法1)沖拳(以右沖拳為例)動作要領:雙腿開立,雙手握拳于腰間,肘關節(jié)位于腰后側,右臂內旋,擰腰、順肩。2)推掌(以右推掌為例)動作要領:準備姿勢同沖拳。右拳變掌,前臂內旋,以掌根和外緣為力點向前猛力推出。武術運動8.步型步法
(1)步型1)弓步動作要領:左腳向前上一大步(為本人腳掌的4~5倍),腳尖微內扣,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膝與腳尖垂直。2)馬步動作要領:兩腳平行開立(寬度約為本人腳掌的3倍),腳尖正對前方,屈膝半蹲,膝部不超過腳尖,大腿接近水平,全腳掌著地,身體重心在兩腿之間,兩手握拳于腰間,兩眼平視前方。3)虛步(以左虛步為例)動作要領:兩腳前后開立,兩手叉腰,兩眼平視前方,右腳外展,屈膝半蹲,左腳腳跟離地腳面繃平,腳尖微內扣,虛點地面,膝微屈,重心落于后腳上。武術運動8.步型步法
(1)步型4)仆步(以右仆步為例)動作要領:兩腳左右開立,距離一大步,兩手握拳于腰間,兩眼平視前方,右腿屈膝全蹲,大腿和小腿靠在一起,臂部接近小腿,右腳全腳掌著地,腳尖和膝關節(jié)外展,左腳挺直平仆,腳尖里扣,全腳掌著地。5)歇步動作要領:兩手握拳于腰間,兩眼平視左前方,兩腳交叉靠攏蹲,左腳腳掌著地,腳尖外展,右腳前腳掌著地,膝部貼近左小腿外側,臀部坐在右腿接近腳跟處。6)丁步動作要領:兩手握拳于腰間,兩眼平視前方,兩腿屈膝半蹲,右腳全腳著地,左腳腳跟提起,腳尖虛點地面,貼于右腳腳弓外,重心落于右腿上。武術運動8.步型步法
(2)步法1)擊步動作要領:兩眼平視前方,上體前傾,后腳提起,前腳隨即蹬地前縱,在空中時,后腳向前腳碰擊。落地時,后腳先落,前腳后落。2)墊步動作要領:后腳提起,向前腳處落步,前腳立即蹬地向前上方跳起,將位置讓于后腳,然后再向前落步;兩眼平視前方。武術運動9.跳躍(1)大躍步前穿動作要領:預備姿勢左腳向前上一步,重心前移,左掌后擺,右掌向左腿外側后擺。注意要點:跳得高,躍得遠,幅度要大。(2)騰空飛腳動作要領:右腳向前上一大步,上體略后仰,左臂向頭上擺起,右臂自然擺至身后;左腳向前、向上提踢,右腳蹬地躍起身體騰空,右臂由下向前、向頭上擺起,右手背迎擊左手掌。注意要點:①左腿在擊響的一瞬間,屈膝收控于右腿側。②在騰空的最高點完成擊響動作,拍擊動作必須連續(xù)、準確、響亮。③在空中,上體正直、微向前傾,不要坐臀。武術運動太極拳0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打太極拳的人遍及全國。太極拳是中華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氣功引導術的完美結合,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其拳理來源于《易經(jīng)》《黃帝內經(jīng)》《黃庭經(jīng)》《紀效新書》等中國傳統(tǒng)哲學、醫(yī)術、武術等經(jīng)典著作,并在其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吸收了道、儒、釋等文化的合理內容,故太極拳被稱為“國粹”。太極拳運動屬于中國拳術之一,是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結晶,也是我國精神文明寶庫的瑰寶。太極拳運動在我國源遠流長,關于太極拳的起源與創(chuàng)始人,歷來眾說紛紜,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唐朝(618—907)許宣平、宋朝(960—1278)張三豐、明朝(1368—1644)張三豐、明朝(1644—1911)王宗岳,也有武術史研究者查閱縣志和《陳氏家譜》后提出陳王廷才是太極拳的創(chuàng)造者。縱觀近現(xiàn)代太極拳的發(fā)展就可見一斑,太極拳并非一人所創(chuàng),而是前人不斷開發(fā)、總結、整理、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來的。太極拳太極拳運動的起源與發(fā)展(一)太極拳運動的特點中正安定,舒展自然(姿勢)輕靈沉穩(wěn),圓活連貫(動作)基于腰腿,周身聯(lián)合(協(xié)調)虛實剛柔,松整相濟(勁力)動中寓靜,意領神隨(意念)開合有序,呼吸平順(節(jié)奏)太極拳運動如“行云流水,連綿不斷”。這種運動既自然又高雅,可親身體會到音樂的韻律、哲學的內涵、美的造型、詩的意境。太極拳太極拳運動的特點和作用(二)太極拳運動的作用經(jīng)常參加太極拳運動能使人精神飽滿、思路敏捷,還能使人克服不良的身體姿態(tài),提高肌肉的運動能力,特別是提高各肌群的協(xié)調能力,對提高肌肉的代謝能力也有積極的作用。太極拳運動對預防、治療癌癥有一定的作用,是預防高血壓、降低血脂和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最好鍛煉方法。通過練習太極拳,能有效調節(jié)體內的陰陽平衡,使內氣開合、升降、聚散有度,這種特殊的生理狀態(tài)是祛病療癥、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的傳統(tǒng)鍛煉方法。太極拳(一)起勢1.身體自然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兩臂自然下垂,兩手放在大腿外側;眼向前平視。(一)起勢3.上體保持正直,兩腿屈膝下蹲;同時兩掌輕輕下按,兩肘下垂與兩膝相對;眼平視前方。(一)起勢2.兩臂慢慢向前平舉,兩手與肩平,與肩同寬,手心向下。太極拳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二)左右野馬分鬃1.上體微向右轉,身體重心移右腿上;同時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經(jīng)體前向右下畫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兩手心相對呈抱球狀;左腳隨即收到右腳內側,腳尖點地;眼看右手。2.上體微向左轉,左腳向左前方邁出,右腳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時上體繼續(xù)向左轉,左右手隨體轉慢慢分別向左上、右下分開,左手與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3.上體慢慢后坐,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尖蹺起,微向外撇,隨后腳掌慢慢踏實,左腿慢慢前弓,身體左轉,身體重心再移至左腿;同時左手翻轉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畫弧放在左手下,兩手心相對呈抱球狀;右腳隨即收到左腳內側,腳尖點地;眼看左手。太極拳(二)左右野馬分鬃4.右腿向右前方邁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同時上體右轉,左右手隨轉體分別慢慢向左下、右上分開,右手與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5.與動作3同,只是左右相反。6.與動作4同,只是左右相反。太極拳(三)白鶴亮翅1.上體微向左轉,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右上畫弧,手心轉向上,與左手呈抱球狀;眼看左手。2.右腳跟進半步,上體后坐,身體重心移至右腿,上體先向右轉,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右腳稍向前移,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同時上體再微向左轉,面向前方,兩手隨體轉慢慢向右上、左下分開,右手上提停于右額前,手心向下,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視前方。太極拳(四)左右摟膝拗步1.右手從體前下落,由下向后上方畫弧至右肩外側,肘微屈,手與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由左下向上、向右下方畫弧至右胸前,手心斜向上,同時上體先微向左再向右轉,左腳收至右腳內側,腳尖點地;眼看右手。2.上體左轉,左腳向前(偏左)邁出左弓步;同時右手屈回由耳側向前推出,與鼻尖平,左手向下由膝前摟過落左胯旁,指尖向前;眼看右手手指。3.右腿慢慢屈膝,上體后坐,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右腳尖翹起微向外撇,隨后腳掌慢慢踏實,左腿前弓,身體左轉,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腳收到左腳內側,腳尖點地;同時左手向外翻掌由左后向上畫弧至左肩外側,肘微屈,手與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右手隨轉體向上、向左下畫弧落于左胸前,手心斜向下;眼看左手。4.與動作2同,只是左右相反。5.與動作3同,只是左右相反。6.與動作2同。太極拳(五)手揮琵琶右腳跟進半步,上體后坐,身體重心轉至右腿上,上體半面向右轉,左腳略提起稍向前移,變成左虛步,腳跟著地,腳尖翹起,膝部微屈;同時左手由左下向上挑舉,與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臂肘部里側,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太極拳(六)左右倒卷肱1.上體右轉,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經(jīng)腹前由下向后上方畫弧平舉,臂微屈,左手隨即翻掌向上;眼的視線隨著向右轉體先向右看,再轉向前方看左手。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側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側,同時左腿輕輕提起向后(偏正)退一步,腳掌先著地,然后全腳慢慢踏實,身體重心移左腿上,成右虛步,右腳隨轉體以腳掌為軸扭正;眼看左手。3.上體微向左轉,同時左手隨轉體向后上方畫弧平舉,手心向上,右手隨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隨轉體先向左看,再轉向前方看右手。太極拳(六)左右倒卷肱4.與動作2同,只是左右相反。5.與動作3同,只是左右相反。6.與動作2同。7.與動作3同。8.與動作2同,只是左右相反。太極拳(七)左攬雀尾1.上體微向右轉,同時右手隨轉體向后上方畫弧平舉,手心向上,左手放松,手心向下;眼看左手。2.身體繼續(xù)向右轉,左手自然下落逐漸翻掌經(jīng)前畫弧至右肋前,手心向上;右臂屈肘,手心轉向下,收至右胸前,兩手相對呈抱球狀;同時身體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腳收到右腳內側,腳尖點地;眼看右手。3.上體微向左轉,左腳向左前方邁出,上體向左轉,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時左臂向前方繃出(即左臂平屈呈弓形,用前臂外側和手背向前方推出),與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放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4.身體微向左轉,左手隨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經(jīng)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下方;然后兩手直捋,即上體向右轉,兩手經(jīng)腹前向左后上方畫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與肩齊,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后;同時身體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右手。太極拳(七)左攬雀尾5.上體微向左轉,左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腕里側(相距約5厘米),上體繼續(xù)向左轉,雙手同時向前慢慢推出,左手心向后,右手心向前,左前臂要保持半圓;同時身體重心逐漸前移成左弓步;眼看左手腕部。6.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經(jīng)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與左手齊,手心向下,兩手左右分開,寬與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體慢慢后坐,身體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腳尖翹起;同時兩手屈肘回收至腹前,手心均向前下方;眼向前平視。7.上式不停。身體重心慢慢前移,同時兩手向前、向上推出,掌心向前;左腿成左弓步;眼平視前方。太極拳(八)右攬雀尾1.上體后坐并向右轉,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尖里扣;右手向右畫弧至右側,然后由右下經(jīng)前腹向左上畫弧至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平屈胸前,左手掌向下與右手呈抱球狀;同時身體重心再移至左腿上,右腳收至左腳內側,腳尖點地;眼看左手。2.同“左攬雀尾”動作3,只是左右相反。3.同“左攬雀尾”動作4,只是左右相反。4.同“左攬雀尾”動作5,只是左右相反。5.同“左攬雀尾”動作6,只是左右相反。6.同“左攬雀尾”動作7,只是左右相反。太極拳(九)單鞭1.上體后坐,身體重心逐漸移至左腿上,右腳尖里扣;同時上體左轉,兩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運轉,直至左臂平舉,伸于身體左側,手心向左,右手經(jīng)腹前運至左肋前,手心向上方;眼看左手。2.身體重心再漸漸移至右腿上,上體右轉,左腳向右腳靠攏,腳尖點地;同時右手向右上方畫弧(手心由里轉向外),至右側方時變勾手,臂與肩平;左手向下經(jīng)腹前向右畫弧停于右肩前,手心向里;眼看左手。3.上體微向左轉,左腳向左前側邁出,右腳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體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時,左掌隨上體的繼續(xù)左轉慢慢翻轉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與眼齊平,臂微屈;眼看左手。太極拳(十)云手1.身體重心移至右腿上,身體漸向右轉,左腳尖里扣;左手經(jīng)腹前向右上畫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時右手變掌,手心向右前;眼看左手。2.上體慢慢左轉,身體重心隨之逐漸左移;左手由臉前向左側運轉,手心漸漸轉向左方;右手由右下經(jīng)腹前向左上畫弧,至左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時右腳靠近左腳,成小開立步,(兩腳距離10~20厘米);眼看右手。3.上體再向右轉,同時左手經(jīng)腹前向右上畫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右手向右側運轉,手心翻轉向右;隨之左腳向左橫跨一步;眼看左手。4.同動作2。5.同動作3。6.同動作2。太極拳(十一)單鞭1.上體向右轉,右手隨之向右運轉,至右側方時變成勾手;左手經(jīng)腹前向右上畫弧至右肩前,手心向前;身體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腳尖點地;眼看左手。2.上體微向左轉,左腳向左前側方邁出,右腳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體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時,上體繼續(xù)左轉,左掌慢慢翻轉向前推出,呈“單鞭”式。(十二)高探馬1.右腳跟進半步,身體重心逐漸后移至右腿上,右勾手變成掌,兩手翻轉向上,兩肘屈;同時身體微向右轉,左腳跟漸漸離地;眼看左前方。2.上體微向左轉,面向前方;右掌經(jīng)右耳旁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與眼同高;左手收至左側腰前,手心向上;同時左腳微向前移,腳尖點地,成左虛步;眼看右手。太極拳(十三)右蹬腳1.左手手心向上,前伸至右手腕背面,兩手相互交叉,隨即向兩側分開并向下畫弧,手心斜向下;同時左腳提起向左前側方進步(腳尖略外撇);身體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眼看前方。2.兩手由外圈向里圈畫弧,兩手交叉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外,手心均向后;同時右腳向左腳靠攏,腳尖點地;眼平視右前方。3.兩臂左右畫弧分開平舉,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時右腿屈膝提起,右腳向右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右手。(十四)雙峰貫耳1.右腿收回,屈膝平舉,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下落至體前,兩手均翻轉向上,兩手同時向下畫弧分落于右膝蓋兩側;眼看前方。2.右腳向右前方落下,身體重心漸漸前移,成右弓步,面向右前方;同時兩手下落,慢慢變拳,分別從兩側向上、向前畫弧至面部前方,呈鉗形狀,兩拳相對,與耳齊,拳眼都斜向內下(兩拳之間相距10~20厘米);眼看右拳。太極拳(十五)轉身左蹬腳1.左腿屈膝后坐,身體重心轉移至右腿,上體右轉,右腳尖里扣;同時兩拳變掌,由上向左右畫弧分開平舉,手心向前;眼看左手。2.身體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腳收至右腳內側,腳尖點地;同時兩手由外圈向里圈畫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向后;眼平視左方。3.兩臂左右畫弧分開平舉,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時左腿屈膝提起,左腳向左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左手。太極拳(十六)左下勢獨立1.左腿收回平屈,上體右轉;右掌變成勾手,左掌向上、向右畫弧下落,立于右肩前,掌心斜向后;眼看右手。2.右腿慢慢屈膝下蹲,左腿由內向左側(偏后)伸出,成左仆步;左手下落(掌心向外)向左下順左腿內側向前穿出;眼看左手。3.身體重心前移,以左腳跟為軸,腳尖盡量向外撇,左腿前弓,右腿后蹬,右腳尖里扣;上體微向左轉并向前起身;同時左臂繼續(xù)向前伸出(立掌),掌心向右,右勾手下落,勾尖向后;眼看左手。4.右腿慢慢提起平屈,呈左獨立式,同時右勾手變掌,并由后下方順右腿外側向前弧形擺出,屈臂立于右腿上方,肘與膝相對,手心向左;左手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太極拳(十七)右下勢獨立1.右腳下落于左腳前,腳掌著地,然后左腳前掌為軸腳跟轉動,身體隨之左轉;同時左手向后平舉變成勾手,右掌隨著轉體向左側畫弧,立于左肩前,掌心斜向后;眼看左手。2.同“左下勢獨立”動作2,只是左右相反。3.同“左下勢獨立”動作3,只是左右相反。4.同“左下勢獨立”動作4,只是左右相反。太極拳(十八)左右穿梭1.身體微向左轉,左腳向前落地,腳尖外撇,右腳跟落地,兩腿屈膝呈半坐盤式,同時兩手在左胸前呈抱球狀(左上右下);然后右腳收到左腳的內側,腳尖點地;眼看左前臂。2.身體右轉,右腳向右前方邁出,屈膝弓腿,成右弓步;同時右手由臉前向上舉并翻掌停在右額前,手心斜向上;左手先向左下再經(jīng)體前向前推出,與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3.身體重心略向后移,右腳尖稍向外撇,隨即身體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腳跟進,停于右腳內側,腳尖點地;同時兩手在胸前呈抱球狀(右上左下);眼看左前臂。4.同動作2,只是左右相反。太極拳(十九)海底針右腳向前跟進半步,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稍向前移,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同時身體稍向右轉,右手下落經(jīng)體前向后,向上提抽至肩上耳旁,再隨身體左轉,由右耳旁斜向前下方插出,掌心向左,指尖斜向下;與此同時,左手向前,向下畫弧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前下方。(二十)閃通臂上體稍向右轉,左腳向前邁出,屈膝弓腿成左弓步,同時右手由體前上提,屈臂上舉,停于右額前上方,掌心翻轉斜向上,拇指向下;左手上起經(jīng)胸前向前推出,與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太極拳(二十二)如封似閉1.左手由右腕下向前伸出,右拳變掌,兩手手心逐漸翻轉向上并慢慢分開;同時身體后坐,左腳尖翹起,身體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前方。2.兩手在胸前翻掌,向下經(jīng)腹前再向上、向前推出,腕部與肩平,手心向前;同時左腿成左弓步;眼看前方。(二十三)十字手1.屈膝后坐,身體重心移向右腿,左腳尖里扣,向右轉體;右手隨著轉體動作向右平擺畫弧,與左手成兩臂側平舉,掌心向前,肘部微屈;同時右腳尖隨著轉體稍向外撇,成右側弓步;眼看右手。2.身體重心慢慢移至左腿,右腳尖里扣,隨即向左收回,兩腳距離與肩同寬,兩腿逐漸蹬直,成開立步;同時兩手向下經(jīng)腹前向上畫弧交叉合抱于胸前,兩臂撐圓,腕高與肩平,右手在外,成十字手,手心均向后;眼看前方。(二十四)收勢兩手向外翻掌,手心向下,兩臂慢慢下落,停于身體兩側;眼看前方。太極拳散打03散打概述散打運動又稱為散手,是武術運動對抗形式的一種,是一項互以對方技擊動作為轉移的斗智、較技的對抗性競賽項目。散打比賽中允許使用踢、打、摔等各種武術流派中的技法;禁止使用反關節(jié)、肘、膝以及使對方頭部先著地的技術動作;禁止擊打襠部、后腦、后頸部位。運動員按體重分級,穿護具在平等的條件下進行競爭。散打起源于人類謀求生存的本能。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生存與獲取生活資料,在與動物和其他部落的搏殺中,逐步總結提煉出一種徒手格斗的基本能力,這就是散打的最初起源。武術散打具有防身自衛(wèi)、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交際娛樂等功能。1999年,國家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決定,將散手名稱正式改為散打,并脫去護具,這為散打步入職業(yè)化打下了良好基礎,從此武術散打進入高速發(fā)展階段。作為武術對抗形式的散打運動,可以提高人體的速度、力量、靈巧、耐力等身體素質,也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反應能力。散打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武德教育與散打的禮節(jié)1.武德教育內涵通過武術的學練,不僅能起到防病健身、塑造強健體魄的作用,而且能形成堅韌不拔、銳意進取的精神信念;培養(yǎng)出忠、義、正、信、剛、毅、勇、誠的價值觀念和仁、寬、恕、禮、讓的行為品格;形成不息、不淫、不屈、不移的人格和以保家衛(wèi)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2.散打禮節(jié)作為武德的重要承載形式,武禮與武德渾然一體,相輔相成。習武之人的武德,是通過各種恰當?shù)奈涠Y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行抱拳禮時,兩腳并攏,身體自然直立,右手握拳,左手拇指屈攏,四指并攏伸直成掌,如圖7-6所示。散打散打兩腳前后開立(正架為左腳在前,反架為右腳在前),兩手握拳,左前右后,拳眼均朝上,左手臂彎曲,肘關節(jié)夾角為90°~110°,左拳與鼻同高;右手臂彎曲,肘關節(jié)夾角小于90°,大小臂緊貼右側肋部,身體側立,下頜微收,面部和左肩、左拳正對對方,如圖7-7所示。實戰(zhàn)姿勢1散打的基本技術散打五指內屈緊握,拇指第一指骨壓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骨上,拳心朝下為平拳,如圖7-8(a)所示;拳眼朝上為立拳,如圖7-8(b)所示。手形2散打(1)進步,前腳(左腳)先向前進半步,后腳再跟進半步,如圖7-9所示。(2)退步,后腳(右腳)先后退半步,前腳再退回半步,如圖7-10所示。(3)上步,后腳向前上一步,同時左、右拳前后交換呈反架姿勢,如圖7-11所示。步法31.沖拳(1)左沖拳:實戰(zhàn)姿勢站立,右腳微蹬地,身體重心稍向左腳移動,同時轉腰送肩,左拳直線向前擊出,力達拳面,如圖7-12(a)所示。用法:雙方在對峙的狀態(tài)下,突然快速地進步或上步,以左沖拳攻擊對方;或對方向前追擊時,突然向左側閃躲,以左沖拳反擊其頭部,如圖7-12(b)所示。(2)右沖拳:預備勢開始,右腳微蹬地并向內扣轉,轉腰送肩的同時,右拳直線向前沖出,力達拳面,左拳回收至左肩內側,如圖7-13(a)所示。用法:當對方左沖拳攻擊上盤時,俯身下躲,同時右沖拳反擊其中盤,如圖7-13(b)所示。散打拳法2.摜拳(1)左摜拳:預備勢開始,上體微向右轉,同時左拳向外(約45°)、向前、向里橫摜,臂微屈,拳心向下,力達拳面或偏于拳眼側;右拳護于右腮,如圖7-14所示。(2)右摜拳:預備勢開始,右腳微蹬地并向內扣轉,合胯并向左轉腰,同時右拳向外(約45°)、向前、向里橫摜,力達拳面或偏于拳眼側;左拳屈臂回收至左腮前,如圖7-15所示。散打3.抄拳(1)左抄拳:預備勢開始,重心略下沉,左拳微下落,隨即左腳蹬地,上體右轉,左拳由下向上曲臂勾擊,大小臂夾角為90°~110°,拳心向里,力達拳面,如圖7-16所示。(2)右抄拳:預備勢開始,右腳蹬地,微向左轉腰的同時,右拳由下向前、向上抄起,大小臂夾角為90°~110°,拳心向里,力達拳面;左拳回收至左肩內側,如圖7-17所示。散打1.拍擋預備勢開始,左手(右手)以掌心或拳心為力點向里橫向拍擋,如圖7-18(a)所示。動作要點:前臂盡量垂直,拍擋幅度小,用力短促,注意只動前臂,不能伸肘、伸臂。用法:防守對方直線型拳法或橫向型腿法對上盤的攻擊,如圖7-18(b)(c)所示。散打拳法防守技術2.掛擋左手(右手)屈臂向同側頭部或肩部掛擋,如圖7-19(a)所示。動作要點:大小臂疊緊并貼于頭側,要含胸側身,暴露面小,不要出現(xiàn)抬肘向外格擋的動作。用法:防守對方橫向型的手法或腿法攻擊上盤部位,如左右摜拳或左右橫踢腿等,如圖7-19(b)所示。散打3.側閃兩膝微屈,俯身,上體向左側或右側閃躲,如圖7-20所示。4.下躲閃屈膝,沉胯,重心下降,縮頸,弧形向下躲閃,兩手緊護胸部,如圖7-21所示。散打散打(1)左蹬腿實戰(zhàn)姿勢站立,右腿直立或微屈,左腿提膝,勾腳,以腳跟領先向前蹬出,力達腳跟;也可送髖,腳掌下壓,力達腳前掌,如圖7-22所示。(2)右蹬腿實戰(zhàn)姿勢站立,身體重心前移,左腿直立或微屈,身體稍左轉,右腿提膝,勾腳,以腳跟領先向前蹬出,力達腳跟;也可送髖,腳掌下壓,力達腳前掌,如圖7-23所示。請?zhí)鎿Q文字內容,點擊添加相關內容文字,修改文字內容,也可以直接復制你的內容到此。蹬腿1腿法散打(1)左側彈腿右腿直立或稍屈支撐,上體稍向右側傾;同時左腿屈膝向左側擺起,扣膝,繃腳背,隨即挺膝向前彈踢小腿,力達腳背至小腿下端,如圖7-24所示。(2)右側彈腿左腿直立或稍屈支撐,上體左轉180°,稍向左傾;同時右腿屈膝向前擺,扣膝,繃腳背,隨即挺膝向前彈踢小腿,力達腳背至小腿下端,如圖7-25所示。側彈腿2散打(1)左側踹腿右腿直立或稍屈支撐;左腿屈膝提起,小腿外擺,腳尖勾起,隨即展髖,使腳掌正對攻擊方向,挺膝向前踹出,力達腳掌,上體可傾斜,如圖7-26所示。(2)右側踹腿左腿直立或稍屈支撐;身體向左轉180°,同時右腿屈膝前抬,小腿外擺,腳尖勾起,隨即展髖,使腳掌正對攻擊方向,挺膝向前踹出,力達腳掌,上體可傾斜,如圖7-27所示。側踹腿31.抱腿前頂甲出拳擊乙頭部,乙上左步,下潛躲閃;或乙直接下潛進攻,兩手抱甲雙腿,屈肘,兩手用力回拉;同時乙用左肩前頂甲大腿或腹部,將甲摔倒,如圖7-28所示。散打摔法2.握腳推送當對方用正蹬腿踢擊時,左手握其腳踝,右手推其腳掌,隨即屈臂上抬,同時上步,向前推送使其摔倒,如圖7-29所示。散打3.抱腿別腿甲站立或起左側彈腿踢腿時,乙將甲左腿抱住,并向甲的支撐腿后上左步;上體右轉,長腰成右弓步,用左腿別甲右腿,同時用胸下壓甲左腿,如圖7-30所示。散打1.結合步法練習基本掌握了動作規(guī)范后,要根據(jù)實戰(zhàn)的需要結合相應的步法練習,提高攻擊距離感,以及防守的機動性。2.假設性練習通過假設想象對手的攻防動作或所處狀態(tài)而進行相應的進攻或防守反擊的練習。3.攻防練習條件攻防規(guī)定一方用拳法攻擊,另一方防守或防守反擊,或一方用腿法攻擊,另一方使用接腿摔等。散打散打基本技術的訓練方法自衛(wèi)防身術04學校體育教學中的自衛(wèi)防身術課,主要是以武術的踢、打、摔、拿等技法為基礎內容,以易學、易練、易于掌握為原則,以簡單、實用、有效為教學目標,結合學校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任務選編而成的。自衛(wèi)防身術教學對象主要以女生為主體,對于男生同樣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在瞬息萬變的環(huán)境中,面對被挑釁和欺辱,有勇有謀、剛柔并濟的應對是最好的方式之一。自衛(wèi)防身術自衛(wèi)防身術概述(1)力量力量是自衛(wèi)防身最基本的身體素質之一。首先,要做一些負重器械練習,例如,使用啞鈴、杠鈴、沙袋等器械,加強腕、臂、腿、踝及腰腹的力量;同時要進行專項性的練習,如圖7-31所示。自衛(wèi)防身術基本功(2)靠打拍、打等擊打、碰撞練習,有助于增強人體的抗擊能力,即提高人體的抗打能力,如圖7-32至圖7-34所示。自衛(wèi)防身術1.基本拳法(1)沖拳,動作要點:沖拳手臂邊旋轉、邊向前沖出;力由腳起,轉腰送肩,力達拳面。另一手臂注意防守,護胸、護肋。擊打對方的臉、胸或腹。(2)摜拳,動作要點:摜拳時,屈臂微內旋,拳心斜向外,由斜前方弧形橫向擊打。力由腳起,含胸、轉腰、力達拳面,擊打目標為對方太陽穴或臉頰。(3)鞭拳,動作要點:右腳經(jīng)左腳后、向前落腳成交叉步,兩腳輾轉,轉體180°,由轉腰、大臂帶動小臂橫掃,力達拳面。擊打對方臉頰、頸項或側面。自衛(wèi)防身術基本技術2.基本腿法(1)蹬腿,動作要點:一腿站立支撐、腳尖朝前;另一腿屈膝上提、腳尖勾起,由屈到伸蹬踹出,力達腳掌。踹對方胸腹、襠部。(2)彈踢,動作要點:一腿站立支撐、腳尖朝前;另一腿屈膝上提,由屈到伸彈出,力達腳尖。彈踢對方腹、襠或膝部。(3)側踹,動作要點:一腿站立支撐、腳外展,重心穩(wěn)定;另一腿大、小腿折疊上抬、勾腳尖,由屈到伸踹出,力達腳掌。踹對方胸、腹、腰等部位。(4)鞭腿,動作要點:一腿支撐、腳外展;另一腿大、小腿向后折疊、繃腳面,隨即伸腿,向前鞭打小腿,力達腳背。鞭腿分低、中、高鞭腿。分別擊打人的膝下、腰腹、肩以上等部位。自衛(wèi)防身術3.拳法、腿法的防守練習前面進行的拳法、腿法練習是自衛(wèi)防身必備的基本技術和技能(詳細參見散打章節(jié))。4.常用肘法(1)頂肘,動作要點:屈肘、夾緊,手半握拳,在肩、胸的水平位置上,完成頂肘,力達肘尖。(2)掃肘,動作要點:屈肘、夾緊,手半握拳,以腰帶臂,在肩、胸的水平位置上,弧形掃肘,力達肘尖。(3)挑肘,動作要點:小臂外旋、屈肘、夾緊,手半握拳,手心斜向上,肘由下向上挑撞對方的胸和下巴,力達肘尖。自衛(wèi)防身術1.解脫抓腕(1)抓握手虎口朝上(高個為甲方,矮個為乙方)甲方抓握乙方手腕,拇指在上。乙方手臂順其虎口方向,屈肘、收腕,必要時向外纏繞或另一只手向下拍打對方抓握的手臂,如圖7-46與圖7-47所示。自衛(wèi)防身術基本擒拿與解脫方法1.解脫抓腕(2)抓握手虎口朝側下(高個為甲方,矮個為乙方)甲方抓握乙方手腕,拇指朝側下方。乙方佯裝向右、向內掙脫,隨即迅速改變方向并向外、向上纏繞、掙脫,如圖7-48所示。自衛(wèi)防身術1.解脫抓腕(3)抓握手虎口朝側方(高個為甲方,矮個為乙方)甲方抓握乙方手腕,拇指朝側方。乙方微屈肘,順甲方抓握手的拇指向上、向外纏繞,如圖7-49所示。自衛(wèi)防身術1.解脫抓腕(4)拿腕(高個為甲方,矮個為乙方)甲方右手抓握乙方右手腕上。乙方屈肘、纏腕,另一只手握住固定甲方的右手指,向外纏繞拿其手腕,如圖7-50所示。當甲方左手抓握乙方右腕時,乙方右手虎口張開向上托、抓握甲方腕部。同時,乙方左手由甲方的小手指掌側向里扣握,并向外翻轉,解脫被抓握的手腕,隨即乙方兩手拇指抵壓甲方的手背與其他手指形成撅腕的合力,如圖7-51所示。自衛(wèi)防身術2.解脫抓肩(高個為甲方,矮個為乙方)(1)右手抓右肩(面對面)甲方右手抓乙方右肩,乙方撤步、右臂屈肘,向外纏壓其手臂,如圖7-52所示。(2)右手抓左肩(面對面)甲方右手抓乙方左肩,乙方撤右腳、右轉體,右臂向外纏繞其小臂,左小臂沿甲方肘部向前下壓,如圖7-53所示。自衛(wèi)防身術2.解脫抓肩(高個為甲方,矮個為乙方)(3)兩手抓兩肩(面對面)甲方兩手抓乙方兩肩,乙方可屈臂由內向外纏繞并下壓其臂,如圖7-54所示。當甲方兩手抓乙方肩時,乙方右手扣握甲方右手,撤右腳、右轉體,左小臂沿甲方肘部向前下壓,如圖7-55所示,或乙方左手扣握甲方左手,撤左腳、左轉體,右小臂沿甲方肘部向前下壓。自衛(wèi)防身術2.解脫抓肩(高個為甲方,矮個為乙方)(4)背后抓肩(乙方背對甲方)甲方右手由背后抓乙方右肩,乙方左手扣握甲方右手,左腳上步,并右轉體,同時乙方屈右臂沿甲方小臂向下纏壓,如圖7-56所示;甲方左手由背后抓乙方左肩,方法同前,改為對稱動作。自衛(wèi)防身術3.解脫抓頭發(fā)(高個為甲方,矮個為乙方)甲方一手由前抓乙方的頭發(fā)時,乙方兩手十指交叉或兩手疊壓,固定甲方抓握頭發(fā)的手腕,使其掌心、掌根處貼緊頭頂,隨即乙方一腳迅速撤步,體前屈,頭向前下頂壓甲手指,使甲方折腕到極致不能動,并且乙方向后引拉,迫使甲方上體向前傾,甚至跪地,松手,如圖7-57所示,或乙方一腳向另一腳側后叉步,同時轉體近360°,使甲方手腕擰轉范圍超出生理活動能力,被迫松手,如圖7-58所示。自衛(wèi)防身術4.解脫摟抱(高個為甲方,矮個為乙方)甲方體前摟抱;并且抱住了乙方的兩手臂,乙方順勢兩手推向甲方的腰胯,同時微后仰,迅速向上頂膝,頂擊甲方的襠、腹或胸部,如圖7-59所示,或甲方由正面抱住乙方兩臂和腰,乙方先用頭碰撞甲方的臉部,甲方本能后仰,乙方隨即屈膝向上撞擊甲方襠部。當甲方由背后抱住乙方兩臂和腰時,乙方迅速向外撐肘、重心下降,同時向左或右轉體,用肘撞擊甲方兩肋,迫使其松手,如圖7-60所示,或乙方一腳向下踩踏甲方的腳背,同時重心下降,向左或右轉體,用肘撞擊甲方兩肋,迫使其松手,如圖7-61所示。自衛(wèi)防身術4.解脫摟抱(高個為甲方,矮個為乙方)當甲方由背后抱住乙方的腰時,乙方迅速下降重心,同時向左或右轉體,用肘撞擊甲方臉頰或頸部,迫使其松手,如圖7-62所示。自衛(wèi)防身術保護性倒地和滾翻的技術方法是很重要的,它也是自衛(wèi)防身技能中必備的能力之一。在特定情況下,它也是向對手主動反擊的必要技術環(huán)節(jié)之一。在學校教學條件和教學時數(shù)許可的條件下,我們可以側重于進行一些保護性的倒地練習。例如,各種滾翻、常見倒地的合理支撐等。自衛(wèi)防身術保護性倒地和滾翻毽球05毽球,是我國一項流傳很廣,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體育活動。毽球從我國古老的民間踢鍵子游戲演變而來,是中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它在花毽趣味性、觀賞性、健身性的基礎上,增加了對抗性,集羽毛球的場地、排球的規(guī)則、足球的技術為一體,是一種隔網(wǎng)相爭的體育項目,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1984年,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簡稱“國家體委”)將鍵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并組織了全國毽球邀請賽。踢毽子對身心健康極為有益。踢毽子,主要是用下肢做接、落、跳、繞、踢等動作來完成的,既鍛煉下肢的關節(jié)、肌肉、韌帶,同時鍛煉腰部。毽球毽球簡介(一)準備姿勢1.左右開位站勢。這種站勢使運動員能從靜止狀態(tài)快速轉向左右的移動狀態(tài),尤其用在比賽防守過程的站勢當中。2.前后開位站勢。這種站勢使運動員能從靜止狀態(tài)快速轉向前后的移動狀態(tài),較多應用在比賽過程中的接發(fā)球和防守當中。(二)步法移動步法是移動的靈魂,沒有純熟的步法移動技巧,在比賽中就不能變被動為主動。步法移動一般有八種,分別為前上步、后撤步、滑步、交叉步、并步、跨步、轉體上步和跑動步。毽球毽球的基本技術(三)基本踢法(圖7-63)1.腳內側踢球(盤):膝關節(jié)向外張,大腿向外轉動,稍有上擺,不要過大,髖和膝關節(jié)放松,小腿向上擺,踢毽時踝關節(jié)發(fā)力,腳放平,用內足弓部位踢球。2.腳外側踢球(拐):要稍側身,向體側甩踢小腿,勾腳尖,用腳外側踢球。3.腳背踢球(繃):用腳背踢球,一般用正腳背,要注意繃腳尖和抖動腳腕發(fā)力擊球。4.觸球(磕):用身體膝關節(jié)以上部位的踢球都叫觸球。毽球(四)發(fā)球技術發(fā)球動作一般有三種:腳內側發(fā)球、腳正背發(fā)球、腳外側發(fā)球。腳內側發(fā)球的時候要抬大腿帶小腿,用內足弓部位向前上方送髖推踢。其特點是既穩(wěn)又準,破壞性強。腳正背發(fā)球時要注意繃腳尖,用正腳背向前上方發(fā)力挑踢,它的特點是平、快、準。毽球其他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06(一)跳繩的歷史發(fā)展跳繩運動在中國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唐、宋、明、清各朝古籍中都有記載。唐朝稱跳繩為“透索”,宋稱“跳索”,明稱“跳百索”,清稱“繩飛”,民國以后才稱“跳繩”。在唐朝,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也被稱為跳繩節(jié)。在明、清兩代,“跳百索”游戲多在正月十五的元宵佳節(jié)舉行?,F(xiàn)在花樣跳繩作為一項新興的運動項目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與喜愛,在一些學校已成為特色體育項目。它改善了傳統(tǒng)跳繩的單一功能,加入了許多新興的元素,如街舞、武術、雜技、體操、集體組合互動等,是一項非常炫酷、具有觀賞和比賽性的項目。其他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跳繩1.單人跳短繩握有把(柄)的繩,手自然握?。晃諢o把的繩,要把跳繩兩端繞在手心和手背上,用拇指與食指第一、二關節(jié)握住。3.跳長繩兩人可單手或雙手握繩,各握跳繩一端,如繩長可在拇指與其他四指間適當繞幾圈。2.雙人跳短繩(1)一人帶一人跳(2)雙人同搖一繩向前跳(3)雙人同搖一繩向后跳(4)二人搖繩一人并腳跳(5)一正一反跳4.跳雙繩(1)短繩套長繩,單搖跳(2)短繩不套長繩,單搖跳(3)一人跳兩條長繩其他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基本技術(三)要領及特點要領:側身斜跳、單腳屈膝跳、分腿合腿跳、雙臂交叉跳、繞旋跳、側腳跳。特點:時間自由靈活,簡單易行,鍛煉多種臟器,運動全身,同時還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健腦的作用,對預防阿爾茨海默病也有非常好的作用。其他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全球中低牌號無取向硅鋼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超精密非球面磨床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高超音速推進系統(tǒng)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中藥鑒定學全草類藥材麻黃講解
- 2025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條款)
- 國內水路集裝箱貨物運輸合同
- 2025合同模板國際貿易合同范本
- 貨物運輸保險單合同
- 2025門面房購房的合同范本大全
- 建筑節(jié)能綠色建筑技術與設備更新方案
- 2025年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順德醫(yī)院(佛山市順德區(qū)中醫(yī)院)招考聘用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華僑港澳臺學生聯(lián)招考試英語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2024-2025學年北京石景山區(qū)九年級初三(上)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
-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單元測試(含答案) 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
- 藥品流通監(jiān)管培訓
- JD37-009-2024 山東省存量更新片區(qū)城市設計編制技術導則
-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
- 北京市海淀區(qū)重點中學2025屆高考數(shù)學押題試卷含解析
- GB/Z 44765.3-2024用戶端能源管理系統(tǒng)和電網(wǎng)側管理系統(tǒng)間的接口第3部分:架構
- 《春酒》琦君完整版
- 北師大版(2024新版)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章《基本平面圖形》測試卷(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