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練習題及答案集錦_第1頁
袁行霈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練習題及答案集錦_第2頁
袁行霈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練習題及答案集錦_第3頁
袁行霈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練習題及答案集錦_第4頁
袁行霈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練習題及答案集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先秦文學一、填空1、中國最初的詩歌是和-------結合在一起的2、約在后來,詩歌從樂舞中逐步發(fā)化獨立出來。3、《彈歌》是一首----------言詩。4、《蠟辭》大概是一首---------事祭歌。5、先秦時期----------不分,文化呈現一種綜合的形態(tài)。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際,--------------官從原始宗教中脫離出來,成為新興文化的代表。7、西周時期,文化為-----------所壟斷,春秋戰(zhàn)國之際,興起了一種---------的階層,成為文化發(fā)明的重要的承當者。8、先秦文學作者身份發(fā)生了由巫到史,到------,再到------的演變。9、夏商文化以--------文化最有代表性。10、自西周開始,----------文化成了主流文化。11、在全部的古代文獻中,以----------最有神話學價值。12、中國古代創(chuàng)世神話以----------故事最為知名。13、女媧的神話重要應是產生于----------社會。14、神話形象經歷了從動物形、----------形到---------這樣一種發(fā)展過程。15、雅頌多為---------時期的作品。16、國風多為---------時期的作品。17、雅頌多為---------句,較少雜言。18、《詩經》的句式以---------言為主。19、《詩經》常見的押韻方式是---------------押韻。20、雅頌多出自----------------之手。21、周族史詩有《生民》、《公劉》、《綿》、-------------、-------------。22、------------、--------------是我國記言敘事文之祖。23、《尚書》分-------、---------、-------、--------四部分,其中---------、------------。24、《左傳》的體例是---------史。25、---------確為先秦“敘事之最”,標志著我國敘事散文的成熟。26、-----------------最擅長寫戰(zhàn)爭。27、我國第一部國別史是---------------。28、《戰(zhàn)國策》原名叫國策、國事、事語等等,經------------整頓考訂,才定名為戰(zhàn)國策。29、《戰(zhàn)國策》的體例是------------史。30、-------------------含有“浩然之氣”,“說大人,則藐之”。31、------------------------是性善論者。32、---------------------曾說“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3、諸子中,-----------------的章法散漫斷續(xù),變化無窮,難以捉摸。34、運斤成風的成語出自----------------------。35、《莊子》現存-----------篇,全書分為--------七,--------十五,----------十一。莊子自著的是---------部分。36、荀子的一篇-----------------辭和另一篇賦對漢賦的產生有直接影響。37、--------------是性惡論者。38、鍥而不舍這句成語出自----------------。39、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他提出一套以法為本,-------------、-------------、--------------融為一體的極權主義的法制學說。40、韓非子的《說林》《十過》都是------------------專集。41、在諸子著作中,-----------------------或-----------------屬于專項論文。42、在諸子著作中,-----------------------或---------------屬于對話式論辯文。43、在諸子著作中,《老子》屬于----------------------體散文。44、劉勰評價----------------“其衣披詞人,非一代也?!?5、屈原的組詩-----------------較之離騷含有更多的現實性。46、《天問》一共提出-----------個問題。47、《天問》全詩以一種---------------字領起。48、離騷最引人注目的兩類意象是---------------、-----------------。49、《九歌》中--------------------篇祭祀的是人鬼。50、《九歌》中---------------------篇是祭祀結束時的送魂曲。

二、判斷題1、先秦文學作品普通說來原始作者和創(chuàng)作年代都能夠擬定。2、詩經中的燕饗詩所描述的燕饗并不都是單純?yōu)榱讼順?,而是要發(fā)揮親親之道,宗法之義。3、燕饗詩更多地反映了上層社會的歡樂和諧。4

、燕饗詩產生于東周時期。5、“變風”“變雅”的作品,是政治腐朽和社會黑暗的產物。6、大雅中的怨刺詩的作者,其身份和社會地位較低。7、小雅中怨刺詩作者的身份和社會地位較高。8、小雅怨刺詩的作者,指斥政治黑暗時,也常感慨本身遭遇。9、大雅中的怨刺詩對朝政的挖苦失去節(jié)制。10、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同樣崇尚巫風。11、神話作為原型的意義要比它作為素材的意義更為重要。12、《離騷》,普通認為是屈原的絕筆書。13、《離騷》,普通認為是屈原離開郢都往漢北時所作。14、“變風”“變雅”突破了儒家溫柔敦厚的詩教。15、怨刺詩出現于西周末年。16、《九章》是屈原學習民歌的作品。17、雅頌體現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多為四言句。18、《天問》全詩幾乎都由問句構成。19、《招魂》是懷王死后,屈原為懷王招魂而作。20、中國文學史上的“悲秋”主題,實由宋玉的九辯發(fā)端。

三、單選題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币徽Z出自---------------。A、孔子B、莊子C、老子2、“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币徽Z出自------------------。

A、孔子B、莊子C、老子3、“寓真于誕,寓實于玄”是-----------體現哲學思想的重要特點。A、孟子B、莊子C、荀子4、--------------的說理不以邏輯推理為主,而是體現出形象恢詭的論辨風格。

A、《孟子》B、《莊子》C、《荀子》5、-------------經慣用寓言來替代哲學觀點的敘述。A、莊子

B、孟子

C、荀子6、清人方東樹說--------文章“意接而詞不接?!保?、莊子

B、孟子

C、荀子7、荀子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薄皞巍敝傅氖?------------------。A、虛偽

B、人為8、離騷二字,王逸解釋為------------------。A、離別的哀愁

B、遭受憂患9、離騷二字,司馬遷解釋為-----------------。A、離別的哀愁

B、遭受憂患10、《九章》共有---------------篇A、十一

B、九11、《九歌》共有----------------篇A、十一

B、九12、重章疊句在-----------中運用較多。A、大雅和頌

B、小雅和國風

C、大雅和國風13、先秦說理文的重要形態(tài)是-------------------------。A、語言形象雋永,說理言近旨遠詞約義風

B、以韻文為主,韻散結合14、先秦說理文的另一種形態(tài)是--------------------。A、語言形象雋永,說理言近旨遠詞約義豐

B、以韻文為主,韻散結合15、《國語》重要是------------------。A、記言

B、記事16、為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的成立開創(chuàng)了先例--------------------。A、《左傳》B、《戰(zhàn)國策》17、----------------的敘述語言長于鋪張渲染。A、《左傳》B、《國語》C、《戰(zhàn)國策》18、-----------------的敘述語言簡潔含蓄,詞約義豐。A、《左傳》

B、《戰(zhàn)國策》19、--------------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張揚。A、《左傳》B、《國語》C、《戰(zhàn)國策》20、不惜脫離史實去描寫人物,在這方面最突出的是-------------------。A、《左傳》B、《國語》C、《戰(zhàn)國策》21、------------------的寓言故事多,重要取材于歷史事跡和現實。A《孟子》B《莊子》C《韓非子》22、---------------的寓言題材平實,但平實中見奇妙,警策,耐人尋味。A、孔子B、莊子C、韓非子23、寓言故事的數量具先秦散文之首的是--------------。A、《孟子》B、《莊子》C、《韓非子》24、展翅的鯤鵬和御風而行的列子是-------------------。A、有待逍遙

B、無待逍遙25、被譽為“千古言秋之祖”的是----------------。A、《湘夫人》B、《東皇太一》C、《山鬼》

四、多選題1、周代文學在精神和風格上有這樣的特性是-------------------。A、和諧典雅

B、婉而多風

C、個性張揚2、孟子秉有戰(zhàn)國時期特有的文化氣質:---------------------。A、溫文爾雅

B、富于激情

C、個性張揚3、《論語》含有的文學特性是:-------------------。A、體現了人物的形象性格B、語言形象C、文章以韻文為主D、富于感情4、《老子》的文學特性是-----------------------。A、體現了人物的形象性格B、采用了大量的排比對偶句式C、以韻文為主,韻散結合5、《論語》與《老子》的共同點是----------------------。A、語錄體B、重視情感和形象性C、以韻文為主6、《孟子》的特點是----------------。A、長于譬喻B、氣勢浩然C、善于類比推理D、文字古奧7、《孟子》與《墨子》的共同點是-------------------。A、善于類比推理B、語言平易淺易C、重質輕文8、先秦諸子散文重要是----------------。A、哲理散文

B、政論散文

C、抒情散文9、《莊子》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說理,這“三言”是----------------。A、寓言B、重言C、格言D、卮言10、屬于《韓非子》的寓言故事的是--------------------。A、守株待兔B、鄭人買履C、揠苗助長D、郢書燕說11、屬于《韓非子》的寓言故事的是-------------。

A、濫竽充數B、畫鬼最難C、買櫝還珠D、五十步笑百步12、怨刺詩重要保存在------------。A、二雅B、頌C、國風13、《九歌》中善于用景物來烘托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的是--------------。A、《湘夫人》B、《東皇太一》C、《山鬼》14、屈原的作品內容比較靠近的是---------------。A、《九歌》B、《九章》C、《離騷》D、《招魂》15、《桔頌》所體現的精神是-------------------。A、獨立不遷B、深固難徙C、桀驁不遜D、蘇世獨立16、屈原之后的楚辭作家有----------------。A、唐勒B、景差、C黃伯思17、屬于《九歌》的作品是----------------。A、《山鬼》B、《悲回風》C、《大司命》D、《國殤》18、屬于《九章》的作品是-----------------。A、《懷沙》B、《國殤》C、《悲回風》19、屬于宋玉的作品是------------。A《九辯》B《洛神賦》C《高唐賦》20、有作品流傳下來的楚辭作家是----------------。屈原B、宋玉C、唐勒D、景差五、名詞解釋1四家詩、2詩三百、3賦比興、4風雅頌、5春秋筆法、6四書、7春秋三傳、8楚辭、9風騷、10笙詩、11莊騷、

六、簡答題(一)中國神話蘊涵著如何的民族精神?(二)神話含有如何的思維特性?(三)

《魏風伐檀》在復疊章法中所更換的詞語,對充實深化詩歌的主題等方面有何作用?(四)《左傳》描寫人物有何特點?(五)《左傳》的語言有何特點?(六)《戰(zhàn)國策》的語言有何特點?(七)我國說理文的發(fā)展大致可分為幾個階段?(八)《論語》有什么文學特點?(九)《離騷》最引人注目的是哪兩類意象?在詩中起什么作用?(十)《九歌》在描寫人物方面有什么特點?七、敘述題(賞析題)1、《韓非子》的寓言故事與《莊子》的有何異同?2、賞析《桃夭》3、賞析《氓》4、賞析《靜女》5、賞析《秦風蒹葭》6、賞析《君子于役》7、賞析《碩鼠》8、賞析《山鬼》9、《國殤》賞析10、《桔頌》賞析

答案:

一、填空1、歌舞2、春秋3、二4、農5、文史哲6、史7、貴族、士8、貴族,士9、巫10、禮樂11、《山海經》12、盤古13、母系氏族14、半人半獸、人形15、西周16、春秋17、四言18、四19、隔句20、貴族21、《皇矣》、《大明》22、《尚書》、《春秋》23、《虞書》、《夏書》、《商書》、《周書》,《虞書》、《夏書》24、編年25、《左傳》26、《左傳》27、《國語》28、劉向29、國別30、孟子31、孟子32、孟子33、《莊子》34、《莊子》35、三十三、內篇、外篇、雜篇,內篇36、成相37、荀子38、《荀子》39、韓非子,法、術、勢40、寓言41、《韓非子》或《荀子》42、《孟子》或《莊子》43、語錄44、屈原45、《九章》46、172個47、曰48、香草、美人49、《國殤》50、《禮魂》

二、判斷題錯:1、4、6、7、9、10、12、16對:2、3、5、8、11、13、14、15、17、18、19、20、

三、單選題1A、2A、3B、4B、5B、6A、7B、8A、9B、10B、11B、12B、13A、14B、15A、16B、17C、18A、19C、20C、21C、22C、23C、24B、25A

四、多選題1AB、2BC、3ABD、4BC、5AB、6ABC、7AB、8AB、9ABD、10ABD、11ABC、12AC、13AC、14BC、15ABD、16AB、17ACD、18AC、19AC、20AB

五、名詞解釋1、四家詩:漢代傳授詩經的齊魯韓毛四家詩說的合稱。后齊魯韓三家詩亡,毛詩獨存。2、詩三百:詩經共有三百零五篇,稱詩三百或詩三百篇是舉其成數作其代稱。西漢初年,詩三百被奉為典型,才尊之為詩經。3、賦比興:賦就是鋪陳直敘,既能夠是敘事,也能夠是議論抒情。比就是比方。興則是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fā)了詩人的情感,引發(fā)詩人歌唱,因此大多在詩歌的發(fā)端。4、風雅頌:風雅頌是詩經的分類。風即音樂曲調,國風即各地區(qū)的樂調。國是地區(qū)方域之意。雅即正,指朝廷正樂,西周王畿的樂調。雅分為大小雅。頌是宗廟祭祀之樂,許多都是舞曲,音樂可能比較舒緩。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5、春秋筆法: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貶,在謹嚴的措詞中體現出作者的愛憎。后來,人們把文筆含蓄蘊藉,帶有所謂微言大義并暗寓褒貶的文字,也稱為春秋筆法。6、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書的合稱。“四書”被儒家奉為典型,宋后來成為封建統(tǒng)治者科舉取士的范本。7、春秋三傳:解釋和補注春秋的三部著作《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豆騻鳌返淖髡呤驱R人公羊高?!豆攘簜鳌返淖髡呤囚斎斯攘撼唷H齻髦小蹲髠鳌烦删妥罡?,《公羊傳》和《谷梁傳》都旨在解說春秋的微言大義,歷史和文學價值不高。8、楚辭:戰(zhàn)國時,楚國出現的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一種新詩體。它“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并大量運用語調詞“兮”,形式自由,句式多變,含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另外也指以屈原為首的楚辭作家的詩歌總集。9、風騷:詩經和楚辭的代稱。國風和離騷分別是詩經和離騷的代表性作品,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出現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兩座高峰,成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典范。10、笙詩:笙詩又稱“六笙詩”,指《詩經小雅》中《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六篇,有聲無辭。據《禮儀》記載,這六篇詩都以笙奏,故名笙詩。11、莊騷:《莊子》和《楚辭》的并稱,語出唐代韓愈《進學解》。《莊子》是我國第一部體現浪漫主義風格的散文著作,與《楚辭》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辦法有其相似之處,故莊騷并稱。

六、簡答題(要點)(一)中國神話蘊涵著如何的民族精神?答:1、憂患意識。2厚生愛民意識。3對抗精神。(二)神話含有如何的思維特性?答:1以己觀物、以己感物的思維。2具體、形象的思維。3思維隨著著濃烈的情感體驗。從以上的特點能夠看出,神話思維事實上是一種象征性或隱喻性的思維。(三)《魏風伐檀》在復疊章法中所更換的詞語,對充實深化詩歌的主題等方面有何作用?答:《伐檀》運用了復疊的章法,全詩三章,文字基本相似,只更換相對應的幾個字,起到了加強詩歌的熱烈氛圍、渲染奴隸的對抗精神、充實深化詩歌主題的作用。如(舉例)(四)《左傳》描寫人物有何特點?答:《左傳》不像紀傳體歷史著作在一種專章中集中敘述一種人物的生平事跡,人物的事跡大多分散統(tǒng)計在事件發(fā)生的各個年代,是在敘事中寫人,因事及人,事起人起,事訖人訖,但卻能抓住人物的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加以描寫,因此盡管寫人的文字往往只具片斷,卻也鮮明生動。如《重耳出亡始末》。(五)《左傳》的語言有何特點?答:1、《左傳》的記言文字,重要是行人應答和大夫辭令,涉及出使他國專對之辭和向國君諫說之辭等。這類記言文字簡潔精練,委曲達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如:“燭之武退秦師”的說辭。2、敘述語言,簡潔含蓄,詞約義豐。如(舉例)(六)《戰(zhàn)國策》的語言有何特點?答:《戰(zhàn)國策》的語言藝術獲得空前成功:1、說辭:(1)說辭的重要特點是辯麗橫肆,鋪張揚厲,氣勢縱橫。這也與大量運用對偶排比有關。(2)說辭慣用譬喻、寓言故事來說理。2、敘述語言:(1)長于鋪張渲染。如“蘇秦始將連橫”寫蘇秦說秦王不行時的狼狽之狀,發(fā)跡后路過家鄉(xiāng)時的猶豫滿志。(2)敘述語言有時描寫相稱精細,如蘇秦刺股,鄒忌窺鏡等,寫的都是所屑細節(jié),卻呈現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七)我國說理文的發(fā)展大致可分為幾個階段?答: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1)語錄體階段,以《論語》、《老子》為代表。(2)對話式論辯文階段,以《孟子》、《莊子》為代表。(3)專項論文,以《荀子》、《韓非子》為代表。(八)《論語》有什么文學特點?答:(1)體現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2)語言形象。(3)充沛的情感和豐富的語調詞,使其語言更為委婉。(九)《離騷》最引人注目的是哪兩類意象?在詩中起什么作用?答:美人、香草。起著比方的作用。美人或是比方君王,或是自喻。香草在《離騷》中種類繁多,其作為裝飾,支持并豐富了美人意象。同時,香草意象作為一種獨立的象征物,它首先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潔;另首先和惡草相對,象征著政治斗爭的雙方??傊峨x騷》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構成了一種復雜而巧妙的象征比方系統(tǒng),使得詩歌蘊藉并且生動。(十)《九歌》在描寫人物方面有什么特點?答:在描寫人物時:1、描寫心理十分細膩進一步,除了那些一往情深的傾訴外,還敘寫了某些細節(jié),如《湘君》言:“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由愛之深、思之切,而生焦慮疑惑之心,對癡情心態(tài)的描寫可謂入木三分。2、善于用景物來烘托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断娣蛉恕吩疲骸暗圩咏蒂獗变?,目眇眇兮愁予。嬝嬝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構成了一種優(yōu)美而惆悵的意境,成功地點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稱為:“千古言秋之祖”。

七、敘述題(賞析題)1、《韓非子》的寓言故事與《莊子》的有何異同?(1)《韓非子》使寓言故事成為獨立的文學體裁?!俄n非子》與《莊子》的寓言故事都諸多,但《莊子》的寓言故事只是說理文的構成部分,并非是獨立的文學體裁?!俄n非子》則開始故意識地收集、整頓、創(chuàng)作寓言,分門別類,輯為多個形式的寓言故事。像《內儲說》、《外儲說》、《說林》等都是寓言故事專集。(2)風格不同。《韓非子》的寓言故事重要取材于歷史事跡和現實,極少擬人化的動物故事和神話幻想故事,《莊子》的則奇幻玄虛、怪誕神奇。兩者風格截然不同。(3)變化歷史人物的原來面目。如《韓非子》讓自己筆下的孔子形象法家化;《莊子》也同樣,讓孔子的形象道家化。2、賞析《桃夭》《桃夭》共三章,每章四句,采用復沓的形式,重復吟詠的是對新娘子的祝愿,祝愿她婚后家庭生活美滿幸福。全詩均以起興開頭,興中含比,是帶有象喻性的興。桃花象喻著“之子”的美麗、馨香,富于青春氣息。全詩分別以桃李、桃花、桃葉作比興,同中有異?!坝衅鋵崱?,不僅形容桃實的碩大圓潤,還能夠使人想見桃實的色彩,嗅到它的香味。三章的“其葉蓁蓁”,仿佛使人置身于枝葉繁茂的桃蔭之中。三章的比興,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那艷麗盛開的桃花,那隨風搖曳、妸娜多姿的桃枝和濃厚的樹蔭,使人聯想到新娘艷若桃花的面龐、秀麗窈窕的身材和濃厚的青春氣息。三章的比興,繪成一副“綠葉成子滿枝”的圖像。象喻著新婚之后的多子多福。比興的成功運用,使祝愿之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等增色增光,耐人尋味。《桃夭》的又一特色,是善于練字,巧于變化,虛實結合。用“灼灼”形容桃花,千百年來,贏得人們的交口稱贊。3、賞析《氓》本篇是棄婦的怨詩。篇中自敘了這個女子從戀愛、結婚、受虐到被棄的過程,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對女子的壓迫和損害。全詩分為六章:第一章寫戀愛,第二寫待嫁,第三章、第四章敘述中斷,插入怨憤之辭,第五章寫受虐,第六章寫決絕之情。全詩塑造了女主人公與“氓”兩個人物形象。全詩寫女主人公的經歷與情感交相發(fā)展,構造上故事情節(jié)與作者思路相適應,將敘事、議論、抒情融于一爐。另外善于運用比興也是這首詩的特點。4、賞析《靜女》詩中寫一對戀人相會,先是調皮的姑娘故意惹逗,躲藏起來,逗得小伙子心急如焚,抓耳撓腮;再又鄭重其事地贈給對方小草,試探其對自己的情意。而小伙子也知趣、湊趣,說是“彤管有煒,說懌女美”,“洵美且異”,“美人之貽”,用雙關的話語來體現自己的深情,顯示了自己一片愛人及物的誠摯、癡迷之心。詩很短,但卻能生動地寫出了一對情人幽會時的有趣場面,寫出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在一定程度上還刻畫出人物性格。這首詩語言簡潔,構思巧妙,人物心理和形象刻畫生動,生活氣息非常濃烈。5、賞析《秦風蒹葭》這是一首懷念情人的戀歌。作者的懷念對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間阻隔千重,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無限惆悵的心情。此詩共三章,每章八句,上四句寫景,下四句述事抒情。詩中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描寫,渲染出清秋的凄清氛圍,為人物的情感和活動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了人物凄婉惆悵的情感。客觀景物與主觀感情渾然一體,構成了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意境。此詩采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嘆。詩人情感豐富,非重復詠嘆不能盡其意。由于在重復中變換個別詞語,寫出了白露從凝結為霜到融化為水而逐步干涸的過程,體現了時間的推移之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疊也顯示了情感的逐級加深。6、賞析《君子于役》這首詩體現了一位農家婦女對其久役在外,不知歸期的丈夫深切而痛苦的懷念之情,從日常生活的一種側面反映了當時頻繁的戰(zhàn)爭和徭役給人民造成的痛苦。此詩言情寫景,真實純樸。通過雞棲于巣、牛羊歸欄等農村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既描畫出思者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與氛圍,又起烘托比方的作用,親切自然地體現了盼望丈夫歸來的心情。7、賞析《碩鼠》此詩揭發(fā)了統(tǒng)治者對人民的殘酷剝削,體現了人民對美妙生活的熱烈向往。《詩序》說:“《碩鼠》,刺重斂也。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于民,不修其政,貪而畏人,若大鼠也?!比姺譃槿?,采用重疊的構造方式,重復唱嘆。借喻是重要的體現辦法:被責罵的對象在文中隱去,而用碩鼠來直接喻指替代。這種手法,使詩篇既委婉又富于形象性,富有感染力。8、賞析《山鬼》以人神雜糅的手法,鮮明地塑造了巫山女神的優(yōu)美形象,充滿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賦予巫山女神以人和神的雙重特性,她的衣食住行,服飾車輿,都與山鬼的身份地位相適應,帶有強烈的神異和野性色彩。但她又有人的容貌體態(tài),人的七情六欲。詩人刻畫人物,還注意到了環(huán)境、氛圍的配合。正是由于把人物的容貌、動作、心理同環(huán)境、氛圍有機地統(tǒng)一在一起,因此才刻畫出了一種有血有肉、含有個性的巫山女神的形象。9、《國殤》賞析此詩祭祀為國捐軀的將士。詩中不僅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氣概和壯烈精神,并且對血洗國恥寄予熱望,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的崇高感情。本篇從敵勝我敗著筆,也反映出了楚國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本詩分為兩段。第一段寫戰(zhàn)場鏖戰(zhàn)。第二段熱情禮贊為國捐軀的戰(zhàn)士。在此詩中,詩人將動態(tài)過程的描述同靜態(tài)雕像的刻畫緊密結合;在動態(tài)過程的描述中將大場面鳥瞰同局部特寫緊密結合;在靜態(tài)雕像的刻畫中將外形描繪同精神贊美緊密結合;而這種結合過程又同戰(zhàn)爭的步步展開、詩人感情的層層發(fā)展協調一致。10、《桔頌》賞析全詩可分為兩大段。第一段,由開頭到“姱而不丑”,從不同的方面描寫桔樹的外表和內質,并加以歌頌。第二段,由“嗟爾幼志”到結尾,從桔樹的特性引申開來,更進一步地展示崇高品德和獨特志向。詩中所刻畫的桔樹形象完整,并含有象征意義。詩人頌桔,意不在桔樹的本身,可是,寫的又全是桔樹。在這首詩中,成功運用了詠物述懷的筆法?!百狻弊值奈恢茫渡娼返摹皝y辭”同樣,在偶句句尾,這又是一種形式。全詩大都是四字句,類似《詩經》的重要句式。從這里能夠看出,詩人在創(chuàng)制長短句的新詩體之前,通過了向《詩經》學習的階段。漢魏六朝文學試題部分:一、填空1.呂不韋門客集體撰寫的《____________》成書于秦王政八年(前239),這部著作體系完整,廣泛吸取諸子百家的觀點,客觀上反映了戰(zhàn)國末年即將實現國家統(tǒng)一的歷史趨勢。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傳下來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諫逐客書》鋪陳排比,縱橫議論,邏輯性強,富有文采。3.記載秦始皇巡游封禪的刻石銘文多出自(____________)之手,除《瑯邪臺》銘文外,都是三句一韻的特殊詩體,質實雄壯,對后世碑銘文有影響。4.文壇在經歷了秦代和漢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漢(____________)時期作家群體再度生成,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輩出。5.漢代的官學和私學都以講授儒家典型(____________)為主,其中就有《詩經》這部文學作品。6.西漢時期,解讀(《

》)是一種專門學問,例如武帝時的朱買臣、淮南王劉安都擅長此學,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7.漢宣帝時,宮中曾經用誦讀奇文及自己作品的辦法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來的元帝治病解悶的辦法,這種精神療法效果明顯,不僅太子得以康復,并且經他倡導在后宮形成了誦讀(

)的風氣。8.誦讀(

)在漢代是一種高雅的活動,是士人文化素養(yǎng)的標志。9.因擅長文章辭賦而被錄用的知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馬相如、東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

)等。10.自武帝起,許多高官顯宦都參加其間,成為西漢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創(chuàng)作辭賦,由此形成了向天子(

)的制度。11.漢初以招致文士聞名的諸侯王有吳王劉濞、梁孝王劉武、(

)。12.西漢武、宣、元、成諸帝都是文學愛好者,其中(

)尚有詩賦傳世。13.淮南王群臣不僅著書立說,并且還是一種從事(

)創(chuàng)作的群體。14.東漢后期,長久把持政權身居顯位的(

),大量招納來賓,東漢許多知名作家都當過他們的幕僚。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自(《

》)。16.“披堅執(zhí)銳”、“破釜沉舟”、“作壁上觀”、“沭猴而冠”出自《

》。17.“煢煢獨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出自《

》。18.賈誼政論文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19.“疾虛妄”是王充名作《_________》的基本精神。20.漢大賦在構造上常采用______________的形式。21.張衡的《歸田賦》屬于東漢辭賦中的____________類型。22.司馬遷說他編纂《史記》的宗旨,是要“究天人之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史記》的人物傳記重要載錄在________、________和列傳中。24.魯迅稱贊《史記》為“史家之絕唱,____________________。”25.趙曄的《____________》是東漢雜傳的代表作。26.____________是漢代出現的一種合樂詩體。27.被劉勰譽為“五言之冠冕”的是《_________________》。28.游記、碑文等體裁肇興于_________時期。29.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是引自古代詩集《

》。30.《與山巨源絕交書》是

所寫。31.曹操詩風人稱“如幽燕老將,

。”32.曹植充滿神話色彩和浪漫情調的抒情小賦是《

》。33.阮籍字

。34.“聞雞起舞”說的是

和祖逖的故事。35.西晉詩人潘岳最擅長寫

詩。36.五柳先生即是

。37.南朝的“大小謝”中的大謝是

。38.南朝出現的詩體

是我國格律詩的開端。39.我國的第一部文學選集是

。40.左思的《詠史》8首繼承了建安風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被鐘嶸稱為

。41.“詩緣情而綺靡”是陸機《

》中提出的觀點。42.西晉末到東晉時期流行的詩歌是

。43.“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詩篇《

》中的句子。44.鮑照字

)。45.《

》是劉勰寫的文學理論巨著。46.“

,澄江靜如練?!?7.駢文文體的規(guī)定是

、敷藻、裁對、隸事。48.“五柳先生”就是

。49.酈道元撰的《

》是北朝的散文成就之一。50.

,悠然見南山。51.“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返”出自

。52.“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出自

。53.“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出自

。54.“身居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出自

。55.“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出自

。56.以“書”名篇的駢文:吳均《與宋元思書》、丘遲《

》。57.阮籍的《詠懷》詩,發(fā)明了(

)的新形式,開后裔左思《詠史》組詩、陶淵明《飲酒》組詩的先河。58.孔稚珪的《北山移文》中“風云凄其帶憤,石泉咽而下愴”,使用了

的修辭手法。59.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使用了

藝術手法。60.(

)在藝術形式上的特點是“縟旨星稠,繁文綺合”。61.(

)的《蕪城賦》寫廣陵城的盛衰興廢之變。62.體現南朝駢賦的美文豐采的是(

)的《恨賦》和《別賦》。63.由南入北的北朝賦作家(

),留下了賦史上的千古絕唱《哀江南賦》。64.北朝創(chuàng)作了如《

》、《洛陽伽蘭記》這樣的散文名著。65.魯迅說(

)是“改造文章的祖師”,有“清峻的風格——就是文章要簡約嚴明的意思”。他還“力倡通脫。通脫即隨便之意”。66.(

)《讓縣自明本志令》:“令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7.(

)《大人先生傳》中,對那些虛偽的名教中人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寫。68.“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睘椤?/p>

》中描寫神女之名句。69.兩晉賦家藝術形式上獲得的成就,重要體現在用事、(

)和音律三個方面。70.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有張華《

》、干寶《搜神記》、王嘉《拾遺記》、劉義慶《幽明記》等。71.魏晉南北朝志人小說有劉義慶《世說新語》,葛洪《

》等。72.《博物志》十卷,是在《

》的系統(tǒng)上發(fā)展出來的。73.《

》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各門類共三十八篇。74.曹丕《典論·論文》、陸機《文賦》、劉勰《文心雕龍》、鐘嶸《詩品》等,標志了我國(

)的繁華和成就。75.曹丕《

》是我國探討文學問題最早的較具系統(tǒng)的文學批評論著。76.從曹丕開始,才把“

”引入文論中。77.陸機《

》是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統(tǒng)性文學理論作品。78.陸機是研究我國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開先河之人,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種(

)過程。79.曹丕將文體分為四科:奏議、書論、銘誄、(

)。陸機卻分為詩、賦、碑、誄、銘等十項。80.(

)說是在傳統(tǒng)的詩教“溫柔敦厚”說后由陸機提出的另一重要詩論。

二、

單選1.秦相李斯的散文名篇是_________。A、《六國論》

B、《諫逐客書》

C、《論積貯疏》

D、《非十二子》2.從體式上說,賈誼的《鵩鳥賦》屬于____________。A、騷體賦

B、抒情賦

C、大賦

D、小賦3.東漢賦創(chuàng)作的演變趨勢是____________。A、由騷體賦向大賦轉變

B、由小賦向京都賦轉變C、由大賦向抒情小賦轉變

D、由述志賦向詠物賦轉變4..王充名作《論衡》的基本精神是_________。A、重農務本

B、獨尊儒術

C、大一統(tǒng)

D、疾虛妄5.劉熙載《藝概》論其“雖氣味已是東京,然爾雅溫厚”的作品是_________。A、《漢書》

B、《論衡》

C、《潛夫論》

D、《新書》6.“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是對_________的基本精神的評價。A、楚辭

B、《史記》

C、漢賦

D、漢樂府7.趙曄的____________是東漢雜傳的代表作。A、《燕丹子》

B、《吳越春秋》

C、《越絕書》

D、《西京雜記》8.最早載錄《古詩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_______________。A、《漢書》

B、《宋書》

C、《文選》

D、《玉臺新詠》9.被劉勰譽為“五言之冠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A、《孔雀東南飛》

B、《陌上?!?/p>

C、《古詩十九首》

D、《江南》10.現在認為曹丕的(《

》)是我國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A.《燕歌行》

B.《陌上桑》

C.《白馬篇》

D.《短歌行》11.“建安七子”中以--------------的文學成就為最高。A.陳琳

B.劉楨

C.曹植

D.王粲12.東晉時期流行的詩歌是-------------。A.永明體

B.玄言詩

C.回文詩

D.山水詩13.“華亭鶴唳”的典故是有關----------------的。A.陸機

B.潘岳

C.張華

D.嵇康14.陶淵明被魯迅稱為“金剛怒目式”的作品有:---------------。A.《歸園田居》

B.《詠荊軻》

C.《飲酒》

D.《桃花源詩》15.宮體詩是(

)出現的。A.梁陳之際

B.建安時期

C.正始時期

D.西晉初年16.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A.《木蘭辭》

B.《子夜歌》

C.《西洲曲》

D.《敕勒歌》17.“魏晉風度”、“名士風流”在軼事小說-------------中有大量記載。A.《語林》

B.《世說新語》

C.《拾遺記》

D.《傳奇》18.下列屬于北朝的散文有-----------------。A.《與吳質書》

B.《恨賦》

C.《洛陽伽藍記》

D.《登大雷岸與妹書》19.:“秋桂遣風,春蘿罷月”(孔稚珪《北山移文》)所使用的修辭手法是----------。

A.比方

B.對比

C.擬人

D.擬物20.“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用了三種修辭手法------------------。A.比方、諧音、重疊B.比方、諧音、擬人

C.比方、諧音、頂真

D.比方、諧音、象征

三、

名詞解釋1.《呂氏春秋》2.焚書坑儒3.《過秦論》4.漢賦5.辭賦6.騷體賦7.散體大賦8.抒情小賦9.紀傳體10.互見法11.《史記》12.鴻門宴13.《史記》三家注14.《漢書》15.樂府16.《孔雀東南飛》17.《古詩十九首》18.建安風骨19.建安七子20.竹林七賢21.左思風力22.田園詩23.山水詩24.元嘉三大家25.永明體26.宮體詩27.玄言詩28.北地三才29.志怪小說30.軼事小說31.《搜神記》32.《世說新語》33.詠史詩34.《玉臺新詠》35.《文選》36.《文心雕龍》37.《詩品》

四、簡答題1.梁園唱和2.《史記》的人物傳記在剪裁和材料安排上有什么成就?3.簡述司馬相如對漢賦的奉獻。4.鐘嶸是如何評價曹植的詩歌的?如何理解?5.駢文有什么特點?6.為什么說陶淵明的田園詩風格“平淡”?7.宋初時期山水詩為什么會流行起來?8.太康詩風的形成的因素及其特性。9.南朝樂府民歌為什么均是情歌?10.簡析《大人先生傳》與《與山巨源絕交書》藝術之異同。11.簡述李斯《諫逐客書》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12.漢代文才錄士的作用和意義是什么?13.漢代作家群體的持續(xù)生成的重要因素是什么?14.從《史記》的褒貶尺度看,它體現了哪些進步傾向?15.《史記》一書的體例是如何的?16.在司馬遷的生平中重要有哪幾件與他的《史記》的寫作有親密關系?17.《史記·項羽本紀》中“垓下之戰(zhàn)”如何描寫英雄末路的悲哀?18.舉例闡明《史記》強烈的抒情色彩。19.試分析《漢書·蘇武傳》的思想和藝術20.簡述《陌上桑》的思想和藝術成就。21.簡述五言詩的來源22.文人創(chuàng)作的五言詩終究產生于什么時候?23.《古詩十九首》的基本內容為什么?這組詩有何社會性,有何局限性?24.簡析曹丕《燕歌行》的藝術成就。25.簡述蔡琰五言《悲憤詩》的成就。26.簡述阮籍《詠懷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27.為什么說左思的詩歌創(chuàng)作繼承了建安文學的傳統(tǒng)?28.南北朝樂府民歌的影響。29.簡述游仙詩淵源及郭璞《游仙詩》。30.簡述謝靈運山水詩的特點。31.謝脁詩歌的藝術成就。

五、敘述題1.試述漢樂府的成立及其采集民歌的狀況。2.試述漢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3.試述漢賦的地位和影響。4.如何理解漢賦產生的社會背景及其演變?5.司馬遷寫作《史記》的目的,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如何理解這句話的意思?6.如何理解魯迅評價《史記》為“無韻之離騷”?7.以《項羽本紀》為例,闡明《史記》人物傳記的藝術成就。8.樂府民歌按其所反映的社會內容,大致能夠分為幾類?各類有哪些代表作品?9.樂府民歌與《詩經》等作品相比,在藝術上有何發(fā)展?10.試述《孔雀東南飛》一詩的思想意義及其在我國詩歌史上的重要地位。11.有關《古詩十九首》的名稱、作者和時代。12.《古詩十九首》的藝術特色及在我國詩歌發(fā)展中的地位。13.略論曹植的詩歌的前后期的變化,他的詩歌在藝術上有何成就?14.試論三曹詩歌藝術風格方面的差別。15.陶淵明詩歌的重要內容是什么?分類舉出代表作品16.田園詩中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平淡自然的風格,然而他的詠懷詩、詠史詩卻體現出另一種風格,如何理解這個問題?17.北朝樂府民歌與南朝樂府民歌有何不同?18.分別闡明南北朝樂府民歌思想內容的不同。19.試述《木蘭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20.概述魏晉南北朝散文個性化和美文化多元的發(fā)展走向。

答案一、填空1.《呂氏春秋》2.李斯3.李斯4.文帝和景帝5.五經6.楚辭7.王褒賦8.辭賦9.揚雄10.進獻辭賦11.淮南王劉安12.武帝13.辭賦14.外戚15.出師表16.史記·項羽本紀17.《陳情表》18.過秦論19.論衡20.主客問答21.抒情小賦22.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23.本紀、世家24.無韻之離騷25.吳越春秋26.樂府27.古詩十九首28.東漢29.詩經30.嵇康31.氣韻沉雄32.洛神賦33.嗣宗34.劉琨35.悼亡詩36.陶淵明37.謝靈運38.永明體39.昭明文選40.左思風力41.文賦42.玄言詩43.登池上樓44.明遠45.文心雕龍46.余霞散成綺47.調聲48.陶淵明49.水經注50.采菊東籬下51.吳均《與宋元思書》52.丘遲《與陳伯之書》53.江淹《別賦》54.孔稚珪《北山移文》55《西洲曲》56.《與陳伯之書》57.抒情組詩58.擬人59.比興60.太康詩風61.鮑照62.江淹63.庾信64.《水經注》65.曹操66.曹操67.阮籍68.洛神賦69.辭藻70.博物志71.西京雜記72.山海經73.世說新語74.文學批評75.典論·論文76.氣77.文賦78.形象思維79.詩賦80.緣情綺靡

二、

單選1B、2A、3C、4D、5A、6D、7B、8C、9C、10A、11D、12B、13A、14B、15A、16C、17B、18C、19C、20C

三、

名詞解釋1.《呂氏春秋》:《呂氏春秋》是秦統(tǒng)一以前,由呂不韋召集他的門客集體編纂的。全書由十二紀、八覽、六論構成,后又簡稱為《呂覽》,一共有二十余萬字?!稘h書·藝文志》稱呂不韋的《呂氏春秋》為“雜家”,即認為它是先秦以來陰陽、儒、墨等各家的折衷和調和?!秴问洗呵铩返木幹康?,就是博采眾說,為當時秦國正在進行的統(tǒng)一天下的活動作理論上的論證。這部書文字樸素簡潔,和先秦其它的子書同樣,有不少地方都是借用寓言故事來說理,因而富有文學的意味。書中還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時代的文獻和遺聞佚事。2.焚書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博士淳于越反對封建中央集權的郡縣制,規(guī)定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主張嚴禁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于博士官的私藏《詩》、《書》等亦限期繳出燒毀;有敢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嚴禁私學,欲學法令的以吏為師。第二年,盧生、侯生等方士、儒生攻擊秦始皇。秦始皇派御史查究,將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死在咸陽。史稱“焚書坑儒”。3.《過秦論》:散文篇名,西漢賈誼作。普通分為上、中、下三篇。“過秦”是指責秦政之失。作者具體敘述秦王朝快速為農民起義所推翻的因素,旨在作為漢興之后接受歷史教訓、鞏固統(tǒng)治的借鑒。文中對秦政的苛虐有所暴露。4.漢賦:漢代流行的文學體裁。吸取《楚辭》、荀卿《賦篇》體制詞藻、縱橫家鋪張的手法而形成。有小賦和大賦之分,小賦多為抒情作品,大賦多寫宮觀園苑之盛和帝王窮奢極侈的生活,在篇末有時寄寓諷諫之意;間有辯難、說理之作。為當時統(tǒng)治者所愛慕。5.辭賦:辭賦是中國古代文學體裁之一?!百x”作為文體名稱最早見于荀子的《賦篇》,《詩經》、楚辭、先秦散文都是賦的源泉,其中楚辭的影響最直接,故稱辭賦。兩漢辭賦盛行,經歷了騷體賦、大賦、抒情小賦的演變。它的文體是詩和文的綜合體,其基本的某些文體特性:1、從音律上說,有音節(jié)而不入樂,所謂“不歌而誦謂之賦”;2、從體式上說,駢散不拘,韻否不定。類似散文、駢文、韻文之混合;3、從風格上說,善于鋪陳夸飾,《文心雕龍》所謂“極聲貌以窮文”;4、從組織上說,采用主客問答的形式,便于重復渲染,馳騁鋪張;5、從功用上說,繼承儒家詩教傳統(tǒng),重視諷諫作用。六朝駢文盛行,抒情小賦也演變?yōu)轳夡w賦,抒情和描寫功效更強。6.騷體賦:漢賦發(fā)展的第一種時期是從高祖初年到武帝初年。當時的社會是“大漢初定,日不暇給”。封建統(tǒng)治者在思想文化上禁錮不嚴,儒家思想尚未占據統(tǒng)治地位。從當時諸王納士和著書的狀況來看,西漢初年的文化思想還是比較活躍。這一時期的辭賦,重要是追隨楚辭的傳統(tǒng),內容多是抒發(fā)作者的政治見解和身世感慨之作,而在形式上與楚辭比較起來初有轉變,但是不大。這時較有成就的作家是賈誼、淮南小山和枚乘等。賈誼有《吊屈原賦》和《鵬鳥賦》。淮南小山有《招隱士》,枚乘有《七發(fā)》。7.散體大賦:漢賦發(fā)展的第二個階段,是從西漢武帝初年到東漢中葉,約二百數年的時間。這個時期的作家作品最多,特別武帝、宣帝時代,漢賦達成鼎盛。這個時期的賦作,內容大都描寫漢帝國威振四邦的國勢,新興都邑的繁華,水陸物產的富饒,宮室園囿的富麗以及皇室貴族的田獵、歌舞時的壯觀場面等等。首先夸耀國勢和一時文物之盛,充滿了自豪的感情;首先又對統(tǒng)治者浪費享樂的行為流露出某些不滿,進行委婉的勸諫和挖苦,所謂勸百而諷一。重要代表作家有司馬相如、揚雄、班固等。司馬相如的代表作品是《子賦虛》、《上林賦》;揚雄有《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河東賦》等。班固有《東都賦》和《西都賦》,合起來叫《兩都賦》。大賦8.抒情小賦:東漢中葉后來,是漢賦發(fā)展的第三個時期。這一時期,漢賦從思想內容、體制和風格上都開始有所轉變,那就是歌頌國勢聲威、美化皇帝、專以鋪采摛文的散體大賦開始衰微,而反映社會黑暗、譏諷時事、抒情詠物的短篇小賦開始興起。這一轉變,重要是因當時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張衡是這一轉變開始的代表作家,其后有蔡邕、趙壹、禰衡等人?!稓w田賦》是張衡抒情小賦的代表作。趙壹《刺世疾邪賦》也很有名。9.紀傳體:紀傳體是司馬遷的《史記》所開創(chuàng)的史書體例,他以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構成一種完整的敘事網絡,上自黃帝,下至武帝太初(公元前104-前101)年間,全方面地敘述了我國上古至漢初三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多方面的歷史發(fā)展?!氨炯o”除《秦本紀》外,敘述歷代最高統(tǒng)治者帝王的政跡;“表”是各個歷史時期的簡樸大事記,是全書敘事的聯系和補充;“書”是個別事件的始末文獻,它們分別敘述天文、歷法、水利、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發(fā)展和現狀,與后世的專門科學史相近;“世家”重要敘述貴族侯王的歷史;“列傳”重要是多個不同類型、不同階層人物的傳記,少數列傳則是敘述國外和國內少數民族君長統(tǒng)治的歷史。其中本紀、世家、列傳最具文學價值?!妒酚洝返娜宋飩饔浀呐帕谢疽詴r間為序,但又兼顧以類相從的原則。在傳記的體例上,有單傳、合傳、類傳等類型。各傳之間血脈貫穿,體現了歷史和邏輯的統(tǒng)一。10.互見法:是《史記》傳記選材寫人的辦法。司馬遷寫人物并不是有事必錄,而是有所選擇。為了既不傷害人物形象的統(tǒng)一性,又能忠于史實,作者經常把某些不適宜在本傳寫的材料安排到別的篇章中,用以主動地運用資料,為突出人物的特性服務。司馬遷使用這種辦法的狀況很復雜,有的注明,有的并沒有注明。如在《留侯世家》中有這樣的話:“語在項羽事中”、“語在淮陰事中”。又如《項羽本紀》集中了許多重要事件突出他的喑噁叱咤、氣蓋一世的性格特性,傳贊中雖有所貶責,但熱情的歌頌、深切的同情卻是重要的。作者在本紀中沒有過多地去批評項羽這個人物的缺點和軍事上政治上的錯誤,而把它放在《淮陰侯列傳》,借韓信之口說出。11.《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西漢司馬遷著,共一百三十篇,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約于漢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間(公元前104-前91年)撰成。后其書有缺,元帝、成帝間褚少孫補撰《武帝紀》、《三王世家》、《龜策列傳》、《日者列傳》等篇,又附綴武帝天漢后來史事。司馬遷職居史官,據《左傳》、《國語》、《世本》、《戰(zhàn)國策》、《楚漢春秋》及諸子百家之書,運用國家收藏的文獻,再加以實地采訪的資料,取材豐富。記事起于傳說的黃帝,迄于漢武帝,共三千年左右,尤詳于戰(zhàn)國、秦、漢。體裁分傳記為本紀、世家、列傳,以八書記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脈絡,為后世各史所沿用。其中《陳涉世家》必定陳涉起義的作用;《河渠書》、《平準書》和《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記述了少數民族的活動,都是本書的優(yōu)點。對部分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在文學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12.鴻門宴:公元前2劉邦攻占秦都咸陽后,派兵守函谷關,很快項羽率四十萬大軍攻入,進駐鴻門(今陜西臨潼東),準備消亡劉邦。經項羽叔父項伯調解,劉邦親至鴻門會見項羽。宴會上,范增命項莊舞劍,欲乘機刺殺劉邦,項伯也拔劍起舞,常以身掩護。最后樊噲帶劍執(zhí)盾闖進,劉邦始得乘隙脫險。這一段史實由于司馬遷《史記》的精彩描述而流傳不衰,成為后裔小說、特別是戲劇的優(yōu)秀素材,不停在舞臺上搬演。13.《史記》三家注:《史記》唐代以前的三家最重要的注本,分別是裴骃的《史記集解》、司馬貞的《史記索隱》和張守節(jié)的《史記正義》。14.《漢書》:東漢班固撰,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創(chuàng)始于其父班彪繼《史記》而作的《后傳》,彪死,班固整頓補充,撰成本書。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成稿,由班固的妹妹班昭和馬續(xù)續(xù)成。本書體例大略與《史記》相似,惟改書為志,廢世家入列傳,并創(chuàng)《刑法》、《五行》、《地理》、《藝文》四志,成為后世紀傳體史書的準繩。本書有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一百篇,分一百二十卷。它敘述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二十九年的斷代歷史。本書包舉一代,是研究西漢歷史的重要資料。其精髓在于對西漢盛世各類人物的生動記述,由此全方面地展示了西漢盛世的繁華和時代風貌。其中李陵、蘇武的傳記酣暢淋漓,悲壯沉郁,可與《史記》名篇媲美?!稘h書》的筆法嚴謹有法,形成了與《史記》截然不同的風格。15.樂府:“樂府”有二層含義:一是指古代音樂官署,“樂府”一名始于秦。秦及西漢惠帝時均設有“樂府令”,武帝時的樂府規(guī)模較大,掌管朝會宴饗、道路游行時所用的音樂,兼采民間詩歌和樂曲。哀帝時廢除,從此樂府機構消失。東漢的黃門鼓吹署的職能大致相稱于樂府。二是詩體名。魏晉后來,把樂府所唱的詩也稱“樂府”,于是樂府便由機構的名稱變?yōu)橐环N帶有音樂性的詩體名稱,后人因此把詞和散曲也叫做樂府。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按照音樂的不同,將樂府詩分為十二類: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歌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這個分類為后人所遵從。漢代樂府詩的精髓是民歌,它們大多保存在《樂府詩集》的《相和歌辭》中。16.《孔雀東南飛》:此詩最早見于陳朝時每個人徐陵編的《玉臺新詠》,題作《古詩無名人為焦仲卿妻作》,后人常取此詩首句,稱為《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中最長的敘事詩,也是中國敘事詩的代表作。它講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因受到禮教迫害而被迫分離,最后雙雙殉情的愛情悲劇,深刻揭發(fā)和鞭斥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罪惡,對詩中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和對抗精神寄予同情和贊揚。詩的結尾以幻想的形式對人民追求美妙生活的愿望予以描繪和歌頌。作品呈現了很高的敘事技巧,人物刻畫曲盡其妙:劉蘭芝的貞剛、焦仲卿的溫厚、焦母的霸道、劉兄的勢利,無不入木三分。另外,個性化的對話和恰如其分的細節(jié)描寫,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情節(jié)雙線交叉,構造謹嚴,剪裁得當。它的出現標志著漢樂府中的敘事詩發(fā)展到了高峰。本篇在《樂府詩集》中屬《雜曲歌辭》。17.《古詩十九首》:梁代蕭統(tǒng)《文選》“雜詩”類的一種標題,涉及東漢末無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抒情詩。非一人一時之作,但因其相似的體現手法和藝術風格而被編輯在一起。其題材不出乎游子思婦的離情別思與失意士人的羈旅愁懷、坎懔之悲。其主題緊緊圍繞著人生短暫和對死亡的憂懼而展開,詩人或渴望青春愛情,或渴望功名和物質享樂,從努力實現人生不朽到滿足于耳目口腹之欲,都是為了達成戰(zhàn)勝死亡的目的。其藝術體現手法既繼承了詩、騷的比興傳統(tǒng),又吸取了漢樂府五言詩的優(yōu)點??傊瘛⒏袀?、憂懼和狂放的情感以及沉重的人生哲理思考及其率真的體現,都含有強烈的震撼力,故劉勰稱其為“五言之冠冕”。18.建安風骨:又稱建安風力、漢魏風骨,指漢魏之際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詩文繼承《詩經》、漢樂府優(yōu)秀的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傳統(tǒng),首先在詩篇中真實地描寫漢末的大動亂、大分裂,體現對民生疾苦的關切;同時又在詩歌中抒發(fā)統(tǒng)一天下、建立偉業(yè)的雄心壯志。詩歌的情感基調慷慨悲涼,語言自然明白十分流暢,成為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推崇的楷模。南朝梁批評家劉勰的《文心雕龍》和鐘嶸的《詩品》,都重復推崇建安時期的文風。唐陳子昂也盛贊“漢魏風骨”,李白并有“蓬萊文章建安骨”的贊賞詩句。19.建安七子:“七子”之稱見于曹丕《典論·論文》,涉及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瑒、劉楨七位詩人。他們都親身經歷了漢末動亂,有一定的政治抱負,因此在創(chuàng)作上體現出某些共同特性。其中,除孔融年長,逝世又早,其散文雖沿襲東漢文人的老路,但卻能以氣運詞,反映了建安時期文學的新變化。其它六人則年紀靠近,是鄴下文學活動的參加者,既含有建安風骨的時代特性,又含有各自獨立的個性特性。王粲被譽為“七子之冠冕”,劉楨的五言抒情詩成就亦較為突出。20.竹林七賢:是正始中期后來形成的林下談玄的名士文人群體。《魏氏春秋》:“嵇康與陳留阮籍、河間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瑯邪王戎、沛人劉伶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保ā度龂尽の褐尽わ祩鳌放崴芍⒁┧麄冎v話玄遠,任性放達,飲酒服藥,體現出超凡脫俗的人生趣味,以及對一種自由自在、閑適愉悅、心與道冥的抱負人生的追求。七賢的政治立場和處世方式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學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21.左思風力:左思《詠史》八首無論是抒寫志向懷抱、憤懣對抗,還是寫自己的遺世高蹈、大徹大悟,均能古今融合,氣勢雄健;直抒胸臆,慷慨淋漓,筆調挺拔,辭采壯麗,形成獨有的豪壯風格,與以潘、陸為代表的繁縟雕飾之風迥異,體現了鮮明的創(chuàng)作個性。不僅對詠史詩的題材有極大的開拓,并且他這種“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證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斷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獨創(chuàng)體現方式,對后世詠史詩的發(fā)展影響極為深遠。左思的詩歌繼承了建安詩歌的風骨,被譽為“左思風力”。22.田園詩:這一詩體是因其題材得名的,內容以歌詠農村景物或農民、牧人、漁父的生活為主,風格恬靜悠然。東晉陶淵明的某些詩歌,被稱作“田園詩”的代表作。其形成重要是詩人不滿現實而又無力抗爭,從而退居鄉(xiāng)野,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歌詠,流露出不肯同流合污,隱逸避世的思想情緒。其詩在當時即使并無多少人追隨,卻直接影響到盛唐山水田園詩的興盛繁華。23.山水詩:是指以自然山水景物為獨立、客觀的審美和描寫對象的詩歌。曹操的《觀滄海》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詩。西晉左思的《招隱詩》和郭璞的游仙詩都寫到山水的清音和美貌。這類詩即使數量不多,但客觀上為后來的山水詩提供了藝術經驗。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說:“宋初文詠,體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贝笾x(靈運385—433)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大量創(chuàng)作山水詩的第一人。他以其對自然景物純客觀的工筆精細描繪、繁富典重的風格開創(chuàng)在前,奠定了中國山水詩寫實的雛形,對永明新體詩和后世山水詩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小謝(朓464—493)繼之于后,以其白描寫意、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寫和清新明麗的風格,發(fā)展和豐富了山水詩藝術。由于同樣擅長山水詩創(chuàng)作,又是同族,故被后人合稱為“二謝”。由于大謝追求在山水中體悟玄理,沒有徹底擺脫玄言詩的痕跡,小謝則往往結尾滯澀,都顯示出“有佳句,無佳篇”的遺憾。他們的創(chuàng)作受當時以及唐代詩人的熱烈追隨。24.元嘉三大家:指謝靈運、顏延之和鮑照。三人并列作為元嘉詩歌的代表,在藝術上各有追求:謝靈運追求清水芙蓉之美,顏延之追求典麗華贍之美,鮑照追求熱烈濃艷之美。元嘉詩歌上起晉宋之交的謝靈運,下迄大明、泰始之交的鮑照。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開創(chuàng)者,鮑照則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大量創(chuàng)作七言歌行體的詩人。元嘉詩歌新的特點是“莊老告退,山水方滋”。首先,山水題材大量進入詩歌創(chuàng)作;另首先,詩歌創(chuàng)作由東晉的哲理化變化為重抒情,抒發(fā)了強烈的感慨;再次,元嘉詩歌出現了對不同創(chuàng)作個性的追求。另外,元嘉詩歌的新變還體現為詩歌形式的故意探討。這種現象,與當時的文學環(huán)境和士人心態(tài)的轉變有親密關系。一是劉宋時代玄學在思想領域中已不占重要地位。二是劉宋皇室出身寒微,即位后用寒門掌機要權柄。25.永明體:“永明體”是指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出現的一種新詩體。在佛經翻譯的過程中,周颙發(fā)現了漢語的平、上、去、入四聲規(guī)律,沈約、謝脁等詩人將其運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中,結合漢魏以來的對偶、用典等修辭手法,講究“四聲”“八病”等,以規(guī)范詩的聲韻。這種新詩體,人稱永明體,代表詩人有王融、周颙、沈約、謝眺。永明體是中國格律詩的開端,此后,詩即從自由狀態(tài)開始走向格律化。26.宮體詩:蕭梁時代文風頗盛,志求“新變”(《南齊書·文學傳論》)而思想狹窄貧乏,造成聲色大開,出現了以體現宮廷生活庸俗內容的宮體詩?!皩m體”之名,始于梁簡文帝蕭綱。宮體詩以描繪女性的體態(tài)、生活為重要內容,風格雕飾綺艷。宮體詩代表人物,梁代有蕭綱、蕭繹、徐摛和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陳代有陳后主及其“狎客”江總、孔范等人。27.玄言詩:玄言詩發(fā)端自魏正始時代。西晉知名玄學家不善作詩,故只有少數詩人以玄言入詩。東晉中期是玄言詩的成熟和高潮期。東晉末葉,玄言詩已經式微了。玄言詩的特點在內容上是以談論老莊玄理為主,少數兼及佛理的表述。在體現上則是抽象玄虛,淡乎寡味,純以韻語敷述玄理,背離了藝術體現的形象、情感等原則。例如孫綽的《答許詢》,滿篇是道、神、玄風、蒙園等玄學詞語,確乎“平典似《道德論》”。這種不同于前代的東晉特有詩風,不僅直接啟發(fā)影響了陶淵明來淡自然之風格,并且對后裔文人詩歌中沖淡自然、曠達閑適風格的影響至為深遠。并且,玄言詩人對山水的體悟與描寫,也為晉宋之際山水詩的成熟和發(fā)展奠定了審美心理和創(chuàng)作方面的基礎。28.北地三才:北魏至北齊時期,北朝出現了幾位比較正統(tǒng)的詩文作家,模仿南朝詩文創(chuàng)作,即使水平有限,難與南朝相比,但它卻標志著北朝文學開始復蘇,也邁開了南北文學融合的第一步?;休^知名的是溫子昇、邢邵、魏收,號稱“北地三才”。溫子升,是北魏文學成就最高者。他的詩歌原來含有北方質真樸野之風,但是他亦學習南朝詩風;邢劭,詩作慷慨悲涼,有魏晉之風,同時,邢劭又非常佩服沈約,他的詩歌今存十余首,多為模仿南朝之作。魏收亦多為模仿南朝之作。29.志怪小說:多指超現實的神靈鬼怪之事,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產生,是與當時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有關的。是普通百姓體現抱負愿望的需要,他們將自己的對抗情緒和對抱負的追求,通過大膽的幻想,波折的體現出來。志怪小說的內容是宣揚迷信思想,大談鬼神妖異,神仙道術,志怪小說大都采用非現實的故事題材,呈現出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在藝術上比較簡略。代表作是干寶的《搜神記》,尚有托名漢東方朔的《神異經》、《十洲記》、題為張華《博物志》、王琰的《冥祥記》等。志怪小說成為唐傳奇的先聲。30.軼事小說:又稱志人小說,以統(tǒng)計人物軼聞瑣事為主。其盛行這與魏晉以來品評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社會風尚大有關系。由于清淡頗為社會所重視,因此記載名士清淡言論的志人小說便在社會上有了社會的需求。某些士族子弟要想獲得聲名而仕進,就必須學習名士的言談和風度,而志人小說則起到“教科書”的作用。今存比較完整的是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尚有有邯鄲淳的《笑林》、葛洪的《西京雜記》、裴啟的《語林》、沈約的《俗說》、殷蕓的《小說》等。軼事小說成為我們今天研究中古社會文化生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材料。31.《搜神記》:《搜神記》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志怪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小說。作者干寶,原30卷,今本為20卷,是為“發(fā)明神道之不誣”而作。內容即使不乏神仙道術、鬼怪靈異的內容,但故事來源廣泛,保存了不少優(yōu)秀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含有廣泛的社會意義。32.《世說新語》:劉義慶《世說新語》是記敘軼聞逸事小說的先驅,以魏晉知識分子為重要記載對象,故魯迅稱之為“一部名士的教科書”。對后世的小說和散文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后世效仿《世》的作品有:唐王方慶《續(xù)世說新語》、宋王讜《唐語林》、明何俊良《何氏語林》、清王晫《新世說》等。33.詠史詩:詠史詩的創(chuàng)作始自東漢班固,建安后來也有不少作者,但寫法上大抵是實詠史事,略述感概。左思的作品則是借古諷今,抒發(fā)個人懷抱,以詠史的方式抒寫懷抱,將詠史與抒懷結合,開創(chuàng)了詠史詩創(chuàng)作的新路,是詠史詩的一種新創(chuàng),對后裔詩人詠史之作提供了較好的范型,因而對中國詩歌的發(fā)展作出了奉獻。34.《玉臺新詠》:東周至南朝梁代的詩歌總集。一向認為是南朝徐陵在梁中葉時所編,成書于宮體詩發(fā)展的高峰期。收詩769篇,計有五言詩8卷,歌行1卷,五言四句詩1卷,共為10卷?;旧鲜亲詽h迄梁的作品。本書編纂的宗旨是“選錄艷歌”,即重要收男女閨情之作。從內容的廣泛性看,它不如成書略早的《文選》,但其收錄原則自己的特色:其一、不選錄歌功頌德的廟堂詩,棄深奧典重而取語言明白者,比較重視民間文學。如所錄漢時童謠歌,晉惠帝時童謠等,都屬這一類。中國古代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就首見于此書;其二,重視南朝時興起的五言四句的短歌句,收錄達一卷之多,對于唐代五言絕句這一詩體的發(fā)展有一定推動作用;其三,選錄了梁中葉后來不少詩人的作品,這些詩作比“永明體”更講究聲律和對仗,能夠較清晰地看出“近體詩”的成熟過程,能夠據此理解南朝末年詩和賦的融合以及隋唐歌行體的形成;其四,所選詩篇又有可資考證、補闕佚作用,如所收曹植的《棄婦詩》,庾信的《七夕詩》,為他們的集子所闕如,班婕妤、鮑令暉、劉令嫻等女作家的作品,也賴此書得以保存和流傳;其五,其中體現誠摯愛情和婦女痛苦的作品如《上山采蘼蕪》、《陌上?!?、《羽林郎》等,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并非全是艷情。35.《文選》: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南朝梁蕭統(tǒng)編著,蕭統(tǒng)是梁武帝蕭衍長子,天監(jiān)元年(502)立為皇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謚號昭明。故后人也習稱《文選》為《昭明文選》?!段倪x》30卷,共收錄作家130家,上起子夏、屈原,下迄當時,唯不錄生人。劃分為賦、詩、雜文3大類,又分列賦、詩、騷、七、詔、冊、令、教等38小類。賦、詩所占比重最多。又按內容把賦分為京都、郊祀、耕籍等15門,把詩分為補亡、述德、勸勵等23門,這樣的分類體現了蕭統(tǒng)對古代文學發(fā)展、特別是對文體分類及源流的理論觀點,反映了文體辨析在當時已經進入了非常細致的階段。選錄原則,以詞人才子的名篇為主,即“以文為本”(《文選序》),經、史、子類著作一律不選,為文學劃定了范疇,對文學的獨立發(fā)展有增進作用。缺點在于書中入選了某些偽作,尚有不少誤標序文以及誤標題目的狀況。唐代以詩賦取士,唐代文學又和六朝文學含有親密的繼承關系,因而《文選》就成為人們學習詩賦的一種最合適的范本,甚至與經傳并列?,F存最早的、影響最大的著作是高宗時代李善的《文選注》。另一種唐人注本是玄宗時代的《五臣注文選》。36.《文心雕龍》:齊梁時期劉勰所作,成書于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501~502)間。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體大而慮周”(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篇》)的文學理論專著,標志著中國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建立了完整的體系。全書共50篇,涉及總論5篇,文體論20篇,創(chuàng)作論19篇,批評論5篇,最后一篇《序志》是全書的自序??傉摚骸对馈贰墩魇ァ贰蹲诮洝贰墩暋贰侗骝}》五篇為全書根本論點。文體論:20篇分為文、筆兩部分,為文體定義、區(qū)別文體風格、各體流變、代表作家作品。創(chuàng)作論:20篇,全書精髓,論文學與現實關系、繼承與創(chuàng)新、內容與形式、藝術構思、創(chuàng)作過程、文學風格與寫作技巧等。批評論:提出建立對的的文學批評辦法,敘述了批評家的修養(yǎng)、態(tài)度、批評原則,為文學建立了批評辦法論。37.《詩品》:古代詩歌評論著作。南朝梁鐘嶸(約468~約518)撰。以五言詩為主,將自漢至梁有成就的詩歌作家,區(qū)別等第,分為上中下三品,故稱為《詩品》?!对娖沸颉分刑岢隽俗髡叩奈膶W觀有以下幾點:(1)將詩歌的抒情意義提到極高的程度,指出“五言為眾作之有滋味者”,提出“滋味”說;(2)強調詩歌創(chuàng)作要“真美”,“提出“直尋”、“自如英旨”的自如美說。(3)強調詩歌創(chuàng)作應當“指事造形,窮情寫物”,并為提出“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的風力華采說,即審美的具體原則。(4)有關作家的藝術流派及品評,從作家和作品的風格特點著眼,很重視歷代詩人之間的繼承和發(fā)展關系,及不同藝術流派之間的辨別,并提出了比較系統(tǒng)的見解。由于沒有顧及作家思想藝術方面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普通只是著眼于不同作家在某首先的某些相似之點來研究他們詩風的同異,因而使他的風格流派的研究不僅顯得混亂,并且諸多牽強附會之處,引發(fā)了后世不少非議。

四、簡答題1.何謂梁園唱和?漢高祖之兄子吳王劉濞,于文、景之際招致天下之娛游子弟枚乘、鄒陽、嚴助等,后因吳王謀反又不聽勸諫,他們就離開吳地而投奔梁孝王。梁孝王待他們?yōu)樯腺e,司馬相如也棄官前往梁國,賓主相得,過著誦讀辭賦、文酒高會的生活,史稱梁園唱和。參加梁園唱和文人尚有羊勝、路喬如、公孫詭、韓安國等。2.《史記》的人物傳記在剪裁和材料安排上有什么成就?第一,運用“互見法”,既使人物的重要性格特性鮮明突出,又揭示人物多側面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