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學習筆記-秦漢部分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學習筆記-秦漢部分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學習筆記-秦漢部分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學習筆記-秦漢部分_第4頁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學習筆記-秦漢部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學習筆記-秦漢部分第一節(jié)李斯李斯: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上蔡人,荀子的學生法家思想代表人物代表作《諫逐客書》《論督責書》《自罪書》及多篇刻石文《諫逐客書》精讀一、寫作背景韓人鄭國到秦國修渠灌田,實為消耗秦國的國力,事發(fā)后,秦王發(fā)布逐客令,李斯寫本篇說服秦王廢除逐客令二、主題思想《諫逐客書》是古代一篇優(yōu)秀的公文,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全文緊扣住逐客以論說其錯誤,只抓住逐客對秦不利來論說,完全從秦國的利益著眼,使秦王容易接受還順著秦王的感情、心理,引到統(tǒng)一六國的關(guān)鍵問題,把秦國的霸業(yè)作為整篇諫書的靈魂,反復論述這個根本的利害關(guān)系,緊緊抓住了秦王的心,使秦王順理成章地接納其意見,并收回逐客令,達到了上書的目的三、結(jié)構(gòu)內(nèi)容第一段:提出觀點,開宗明義,逐客是錯誤的,列舉四君事實第二段:進一步論證,秦王重物輕人,逐客之非第三段:理論說明,逐客危害國家四、藝術(shù)特色1、濃墨鋪陳,列舉事例鋪排了四君用客的大量事實,鋪陳了秦王所喜愛的大量生活享用,事例充足,鋪墊充足,加強了與下文的對比,得出的結(jié)論極其有力2、在論證上正反并舉,反復對比,層層深化第一段四君用客【實筆】與“卻客不內(nèi)”【虛筆】的對比第一段四君用客與第二段秦王輕客的對比第二段中重物與輕人的對比,都在對比之中顯示逐客之謬誤3、鋪排時大量使用排比句式,文勢充沛,極有感染力,對偶的大量使用,也使文章整齊而富于變化,增加了語言的韻致五、歷年真題1、【200507】《諫逐客書》是怎樣以對比手法說明主題的?2、【200807】李斯《諫逐客書》論說逐客的錯誤,主要列舉了哪幾個方面的事實?3、【200904】試述李斯《諫逐客書》正反對比、利害并舉的論證的方法4、【201404】簡析《諫逐客書》中的對比手法5、【201704】簡要分析《諫逐客書》中正反比的論證手法6、【201804】舉例說明李斯《諫逐客書》所用的對比手法及其作用7、【201904】簡述《諫逐客書》為什么具有針對性第二節(jié)賈誼賈誼:洛陽人著有《新書》十卷政論文名篇《過秦論》辭賦《吊屈原賦》《鵩鳥賦》《過秦論》精讀一、主題思想本文先講秦自孝公至秦始皇逐漸強大到轉(zhuǎn)眼間就被滅亡,從而總結(jié)出秦亡的教訓: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秦逐漸強大的原因:1、具有地理優(yōu)勢;2、實行變法圖強的主張;3、正確的戰(zhàn)爭策略;4、幾代人的苦心經(jīng)營二、結(jié)構(gòu)內(nèi)容第一段:寫秦孝公用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為今后兼并六國奠定基礎(chǔ)第二段:歷述自秦惠文王至襄王時日益強大,諸侯各國為秦所制,合縱失敗第三段:概括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之功,及登上帝位后種種倒行逆施之過第四段:寫始皇死后不久,陳涉揭竿起義天下響應(yīng)的情況第五段:歸結(jié)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點明題旨【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三、藝術(shù)特色1、氣勢充沛,一氣呵成,多用排比句或?qū)ε季洌梃b賦的手法,行文極盡壓線,造成一種語言上的生動氣勢第二段中從“于是六國之士”以下,先用“有”字領(lǐng)起,貫穿下面三句,羅列了大量人名【排比】“蒙故業(yè)”以下四句,第兩句一對仗【對偶】開頭說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間,并吞八荒之心”【排比兼對偶】2、全篇采用對比的手法,加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四個方面的對比:秦國本身先強后弱、先盛后衰、先興旺后滅亡的對比秦與六國的對比秦與陳涉的對比陳涉與六國的對比幾種對比交織在一起,結(jié)構(gòu)自然宏偉,氣勢也自然磅礴,主客觀形勢的不同,強弱盛衰難易的不同,都從幾方面的對比中顯現(xiàn)出來四、歷年真題1、【200504】簡述《過秦論》表達的主題思想的主要思路2、【200607】論述賈誼《過秦論》如何使用對比手法,使文章具有說服力3、【201204】《過秦論》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樣闡明這一主旨的?4、【201510】《過秦論》一文氣勢充沛,請從語言角度舉例分析5、【201604】賈誼《過秦論》的語言有何特點?第三節(jié)司馬遷司馬遷:字子長,西漢馮翊夏陽人代表作《史記》《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為李陵辯解,得罪下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三千多年的中國歷史,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報任安書》泛讀一、主題思想《報任安書》是司馬遷寫給朋友任安的一封書信,也是一篇激切感人的至情散文一方面自述了李陵之禍及自己遭受宮刑的前因后果,抒發(fā)對社會不公的憤懣,將自己封閉壓抑的情懷心情傾吐另一方面表達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雖茍且偷生,但忍辱負重,希望能夠“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完成未竟的事業(yè)二、結(jié)構(gòu)內(nèi)容第一段:敘述得任安來書,說明自己未及時答復的原因第二段:傳達自己深受宮刑的苦悶,同科之情,說明自己已不能以士大夫的身份參議朝政第三段:自述冤屈,言李陵得罪之事,名為有罪而實無罪第四段:傾訴隱忍茍活的原因,在于要以文采表于后世第五段:表示自己決心學習圣賢,發(fā)憤著書,傳于后世,說明無意推賢進士,回應(yīng)任安之托三、藝術(shù)特色1、全文融議論、抒情、敘事于一體,文情并茂,敘事十分簡括,都為議論作鋪墊,而議論之中,感情自現(xiàn),將作者內(nèi)心久積的痛苦與怨憤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2、大量的鋪排,增強了感情抒發(fā)的磅礴氣勢從“太上不辱先”以下,連用了八個“其次”,層層深入,一氣貫下,最后逼出“最下腐刑極矣”3、典故的運用,援古證今,明理達情,使感情更加慷慨激昂,深沉壯烈用西伯、李斯、韓信等王侯將相受辱而不自殺的典故,憤激地控訴了封建專制下的酷吏政治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賢憤而著書的典故,表現(xiàn)了自己隱忍的苦衷、堅強的意志和奮斗的決心4、修辭手法多樣,豐富了感情表達的內(nèi)涵,對比、對偶與排比互相結(jié)合,比喻、引用、夸張、諱飾等修辭手法穿插運用,都真切地表達出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四、歷年真題1、【201204】簡析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所表達的情感《項羽本紀》精讀一、主題思想通過秦末農(nóng)民大起義和楚漢之爭的宏闊場面,生動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一生,【項羽性格的多面性】項羽既是一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又是一個性情暴戾、優(yōu)柔寡斷只知用武不諳計謀的匹夫所向無敵與性格暴戾,英勇善戰(zhàn)與不善權(quán)變,愛人禮士與嫉賢妒能等,作者將這些相互對立的歷素有機地集于項羽一身,雖然不乏深刻地撻伐,但更多的卻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二、結(jié)構(gòu)內(nèi)容第一段:概述項羽其人,家世顯赫,名門之后,才氣過人,不肯竟學,年少志高第二段:寫吳中起兵,項羽隨叔父項梁響應(yīng)陳勝反秦第三段:寫鉅鹿之戰(zhàn)威震諸侯軍,這是項羽一生輝煌功業(yè)的頂點第四段:寫鴻門宴,劉邦率先關(guān),導致鴻門宴上刀光劍影的明爭暗斗,之后項羽掠宮室殺懷王,長時間的楚漢之爭使項羽的生平事業(yè)由盛而衰第五段:寫垓下之圍,被圍垓下,悲歌別姬,東城殺敵,最后一戰(zhàn),烏江自刎,慷慨赴死第六段:是作者對項羽一生功過的評價三、藝術(shù)特色1、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展示人物命運與性格特片鉅鹿之戰(zhàn):著重表現(xiàn)了項羽叱咤風云、所向無敵的勇武性格鴻門宴:著重刻畫項羽寡斷少謀和婦人之仁垓下之圍:以舒緩筆調(diào)寫項羽夜起帳飲,慷慨悲歌、傾訴對虞姬與駿馬的難舍之情,表現(xiàn)出項羽英雄末路的悲情東城決戰(zhàn):展示項羽雖有豪霸之氣但徒逞匹夫之勇的性格特點2、刻畫人物方面,運用子多種藝術(shù)手法,活靈活現(xiàn),形神兼?zhèn)湔婷鑼戫椨鸬恼Z言和行動側(cè)面描寫用戰(zhàn)爭場面來烘托其威震戰(zhàn)場的勇武鴻門宴場面的極力鋪排,垓下之圍悲劇氣氛的縱筆渲染次要人物的襯托,利出突出項羽的形象3、語言運用上具有淺切,明白,活潑、樸實的特色,引用當時流行的成語,運用生動的口語,善于活用虛詞以表現(xiàn)人物情態(tài),極其傳神四、歷年真題1、【200404】分析《項羽本紀》中項羽的形象特征2、【200507/201804】試述《項羽本紀》刻畫項羽形象所采用的主要方法3、【200704】簡述《項羽本紀》中“霸王別姬”這一情節(jié)對塑造項羽形象的作用4、【201307】《項羽本紀》中兵敗垓下一節(jié),塑造項羽形象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試聯(lián)系作品進行論述5、【201404】請結(jié)合作品,具體分析《項羽本紀》刻畫人物的藝術(shù)手法6、【201610】《項羽本紀》一文主要寫了哪些事件,請作簡要描述7、【201804】《項羽本紀》主要寫了哪幾次重要事件與場景,各表現(xiàn)項羽什么性格特點?《李將軍列傳》泛讀一、主題思想本文刻畫了一位驍勇善戰(zhàn)、機智果敢的熱血將領(lǐng)形象,通過其在三帝【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時期的不同際遇,展現(xiàn)其豪情躊躇卻又坎坷不平的一生,最終被逼自盡,以悲劇結(jié)局終其一生二、結(jié)構(gòu)內(nèi)容第一段:交代了李廣的家世背景,同時介紹了其在文帝時期的發(fā)跡經(jīng)歷第二段:介紹了在孝景帝時期,李廣擊匈奴的過人膽略,顯赫戰(zhàn)績及歷任要職第三段:以程不識為比較對象,介紹李廣于漢武帝時的仕途初期情形及其果敢勇毅的治軍風格第四段:敘述了在漢武帝時,李廣仕途中期的慘淡經(jīng)營,刻畫了其威武豪邁又略顯殘酷,意氣風發(fā)又略顯自負的將領(lǐng)形象第五段:介紹了李廣仕途后期,因內(nèi)外原因而致大軍迷途遲至,既而因憤愧自殺的悲壯事跡第六段:作者對李廣的人品作出評價三、藝術(shù)特色1、表現(xiàn)手法方面,先是整體以時間序,敘事詳略得當,其次善于抓住李廣的特點,多維度地刻畫人物,使形象立體化2、運用對比手法,以突出李廣性格才能過人之處以匈奴射雕者與李廣對比,突出其高強武藝以程不識嚴謹刻板的帶兵風格與李廣對比,突出其簡易的帶兵風格以李蔡的仕途平坦來對比李廣的官場遭遇3、司馬遷的人物傳遍筆端含情,傾注了對李廣的深切同情,同時也流露出對當權(quán)者的憤慨,包含了作者個人的悲痛4、語言通俗,富于文采,動詞運用十分精當,語言活潑跳躍,節(jié)奏感強第四節(jié)班固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人《漢書》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承襲《史記》,無世家,始于漢高祖,止于王莽末年代表作《兩都賦》《蘇武傳》精讀一、主題思想通過生動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突出地再現(xiàn)了蘇武作為漢使被扣匈奴后,十九年間不為威服,不被利誘,艱苦卓絕、視死如歸的感人事跡,熱情謳歌了其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和忠心耿耿的高尚品德二、結(jié)構(gòu)內(nèi)容第一段:寫蘇武的出身和出使匈奴的緣起第二段:寫蘇武被囚后自殺不成,匈奴再三逼降,蘇武堅貞不屈,牧羊海上第三段:寫蘇武故友李陵勸降,蘇武忠于漢朝,不為所動第四段:寫蘇武在匈奴牧羊十九年,終于在年老時回到漢朝三、人物形象生動刻畫了一位“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光輝形象首先,通過蘇武以死報國的行動,刻畫了他剛烈難犯、義不受辱的堅強個性其次,通過兩次勸降,突出了蘇武不受威逼利誘,對國家、民族忠貞不二的崇高氣節(jié)再次,通過艱苦的考驗的描寫,表現(xiàn)了蘇武堅韌不拔、歷久不磨的愛國意志堅強個性、民族氣節(jié)、愛國意志三個方面,是構(gòu)成蘇武形象的主要特征四、藝術(shù)特色1、剪裁得法,有利于突出其愛國主義精神詳敘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的曲折經(jīng)歷,而略敘回國后的事跡詳寫匈奴方面勸降、逼降和蘇武的拒降,略寫蘇武在匈奴娶胡妻生子的事情2、對比鮮明,利于表現(xiàn)蘇武的高風亮節(jié)與張勝對比,襯托蘇武深明大義,富于骨氣,有臨事不懼,對國家高度負責與衛(wèi)律對比,以衛(wèi)律的賣國求榮突出蘇武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與李陵對比,李陵計較個人恩怨,蘇武則一心一意為國家民族利益著想,李陵前后言行也構(gòu)成對比五、歷年真題1、【200407】舉例分析《蘇武傳》中蘇武的形象2、【200704】《蘇武傳》集中而突出地描寫了蘇武的形象,請作具體分析3、【201104】《蘇武傳》中衛(wèi)律、李陵兩降將各有何特點,兩降將的描寫對蘇武形象有何作用?4、【201410】《蘇武傳》一文在詳略處理上有何特點?有何作用?4、【201810】試分析班固《蘇武傳》的對比手法5、【202010】比較衛(wèi)律、李陵兩個人的差異第五節(jié)漢樂府樂府的原意是指音樂機關(guān),主要任務(wù)是采集民間歌辭配上樂曲,及將文人歌功頌德之詩制譜,代祭祀和朝會宴飲時演奏后代將樂府所唱的詩歌稱作“樂府”,樂府變?yōu)橐环N合樂的詩體,根據(jù)宋代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的分類,漢樂府多保存于郊廟歌辭、鼓吹曲辭、相和歌辭之中漢樂府詩以民歌為精華,繼承了《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基本藝術(shù)特色:擅長敘事,多采用雜言和五言,語言比較口語化《十五從軍征》泛讀屬梁鼓角橫吹曲,又名《紫騮馬歌》一、主題思想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會不合理兵役制度的民歌,反映了百姓在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漢代統(tǒng)治者一味開拓疆土,卻對百姓缺少起碼的關(guān)懷,這是造成人生悲劇的根源所在二、藝術(shù)特色1、這是一首敘事詩2、開頭直入主題,統(tǒng)攝全篇,“十五”到“八十”,寫出從軍時間之長3、截取片斷,省略了老兵六十五年間從軍生涯的種種情事,只截取他從近鄉(xiāng)到歸家的片斷,借與鄉(xiāng)鄰的問答,勾勒出家破人亡的人間悲劇,真切地展示了老兵歸家以后慘不忍睹的生活場景4、以老兵孑然一身的形象收結(jié),余味無窮《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精讀最早見于南朝徐陵所編的《玉臺新詠》,又名《孔雀東南飛》一、主題思想通過對劉蘭芝與焦仲卿這對恩愛夫婦的愛情悲劇,控訴了封建社會宗法禮教、家長統(tǒng)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愛情自主的合理愿望二、人物形象劉蘭芝:堅強、持重、自尊,所以自請遣歸;不卑不亢、有教養(yǎng),辭別時還牽掛婆婆和小姑;勤勞能干、多才多藝;外柔內(nèi)剛、自有主意,不為威迫所屈,不為榮華所動;對焦溫柔體貼,深情專一;果斷忠貞,追求愛情婚姻的自由,維護自己人格尊嚴,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焦仲卿:忠于愛情卻不敢直接抗爭,懦弱拘謹,消極反抗,忍辱負重;善良孝順,為了愛情最后走上了叛逆的道路焦母:極端蠻橫無理,獨斷專行,是一個摧殘愛情的封建家長典型蘭芝哥哥:專橫跋扈、趨炎附勢、尖酸刻薄、冷酷無情,是典型的市儈形象三、藝術(shù)特色1、敘事采用雙線交替推進的方式,結(jié)構(gòu)縝密緊湊,兩條線索交替發(fā)展,完成了故事的敘述及人物命運的展開第一條線索:圍繞劉焦兩家的家庭矛盾沖突展開仲卿求母,蘭芝辭婆,蘭芝拒婚,仲卿別母,這些沖突實際是一場迫害與反迫的斗爭第二條線索:圍繞蘭芝與仲卿之間的愛情鋪展仲卿求母失敗后,與蘭勞神的臨別,反映了兩個濃重深切的戀情蘭芝辭別婆婆后,與仲卿的話別,抒寫他們真摯堅定的感情蘭芝拒婚后,與仲卿的訣別,刻畫了他們生死相依的愛情2、通過有個性的人物對話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劉蘭芝對仲卿、對焦母、對小姑、對自己的哥哥和母親講話時的態(tài)度與語氣各不相同焦仲卿各種不同場合的話語中,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性格特征次要人物的簡短對話,也各自符合其人物的身份、特點四、其他重點蘭芝辭別、太守迎新的作用:這兩處濃墨重采,著意鋪陳,對表現(xiàn)人物心情,刻畫人物形象,烘托悲劇主題,起了重要作用結(jié)尾景物描寫的意義:具有象征意義,象征著男女主人公愛情的不朽,表達了作者對他們追求自由愛情精神的贊美,對他們悲劇命運的同情,借以告誡后人,不要讓悲劇重演五、歷年真題1、【200407】《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結(jié)尾處為什么要寫兩人墓地上梧桐松柏交相覆蓋、鴛鴦日夕和鳴?2、【200504】論述《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的結(jié)構(gòu)特點3、【200904】《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末段景物描寫有何意義?4、【201107】分析《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在語言運用方面的特點和作用5、【201307】《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的情節(jié)推進有哪兩條線索?哪一條線索在全詩中占主導地位?6、【201710】《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有哪兩條敘述線索請作簡要描述7、【201910】以《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蘭芝辭別”一段為例,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