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a2aa5381bdb1a18a1533f38cda11b91/fa2aa5381bdb1a18a1533f38cda11b911.gif)
![《文言文特殊句式》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a2aa5381bdb1a18a1533f38cda11b91/fa2aa5381bdb1a18a1533f38cda11b912.gif)
![《文言文特殊句式》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a2aa5381bdb1a18a1533f38cda11b91/fa2aa5381bdb1a18a1533f38cda11b913.gif)
![《文言文特殊句式》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a2aa5381bdb1a18a1533f38cda11b91/fa2aa5381bdb1a18a1533f38cda11b914.gif)
![《文言文特殊句式》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a2aa5381bdb1a18a1533f38cda11b91/fa2aa5381bdb1a18a1533f38cda11b91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特殊句式【《考試大綱》要求】
“考什么”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屬于理解層級B
(1)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與用法,是指能根據(jù)語境進(jìn)行理解與辨別?!熬涫健睂儆谡Z法疇。
(2)“不同的用法”指詞類活用,也屬于語法范疇。同現(xiàn)代漢語相比,古代漢語的語法構(gòu)造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別。所謂“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正是指這樣一些相異的部分。(1)“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2)“不同用法”:指的是詞類活用,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的活用。重點是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活用。難點是意動用法和使動用法。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本考點的考向預(yù)測:
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一般不會單獨設(shè)置一個選擇題,主要還是結(jié)合文言文翻譯題來考查。本考點的考向預(yù)測:
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一般不會單獨設(shè)置一個選擇題,主要還是結(jié)合文言文翻譯題來考查。【高考題展示】
例(2004年全國卷四考題)此金者,圣主所以惠養(yǎng)老臣也。1.判斷句
例(2004年全國卷四考題)此金者,圣主所以惠養(yǎng)老臣也。
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斷句的標(biāo)
志,所以考生必須將本句譯成“……是……”
的格式,而且“者”前面的內(nèi)容應(yīng)在判斷動詞
“是”之前,“者”后面的內(nèi)容應(yīng)在“是”之
后。1.判斷句
例(2004年全國卷四考題)此金者,圣主所以惠養(yǎng)老臣也。
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斷句的標(biāo)
志,所以考生必須將本句譯成“……是……”
的格式,而且“者”前面的內(nèi)容應(yīng)在判斷動詞
“是”之前,“者”后面的內(nèi)容應(yīng)在“是”之
后。
譯文:這些金錢,是圣明的君主賜給我養(yǎng)老的。1.判斷句
例(2004年江蘇卷考題)尤為帝所禮重,而不至大用,時議惜之。2.被動句
例(2004年江蘇卷考題)尤為帝所禮重,而不至大用,時議惜之。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關(guān)鍵就在于“為……所”表示的被動與“惜”字的為動用法能否譯出。2.被動句
例(2004年江蘇卷考題)尤為帝所禮重,而不至大用,時議惜之。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關(guān)鍵就在于“為……所”表示的被動與“惜”字的為動用法能否譯出。
譯文:特別受皇帝禮遇器重,但沒有得到重用,當(dāng)時的議論為此感到惋惜。2.被動句
例1(2004年廣東卷考15題第2小題)不識吾子奚以知之?3.賓語前置句
例1(2004年廣東卷考15題第2小題)不識吾子奚以知之?
解析:本句中“以”是介詞,“奚”是疑問詞作賓詞提前了,翻譯時必須將“奚”歸到它原來的位置上才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則。3.賓語前置句
例1(2004年廣東卷考15題第2小題)不識吾子奚以知之?
解析:本句中“以”是介詞,“奚”是疑問詞作賓詞提前了,翻譯時必須將“奚”歸到它原來的位置上才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則。
譯文:不知道您憑什么知道這件事?3.賓語前置句
例2(2004年湖南卷考題)飲酒于斯亭而樂之。3.賓語前置句
例2(2004年湖南卷考題)飲酒于斯亭而樂之。
解析:此句中“于斯亭”是介賓短語作狀語后置,翻譯時應(yīng)將它提到動詞“飲酒”之前。3.賓語前置句
例2(2004年湖南卷考題)飲酒于斯亭而樂之。
解析:此句中“于斯亭”是介賓短語作狀語后置,翻譯時應(yīng)將它提到動詞“飲酒”之前。
譯文:在這個亭子里喝酒并以此為樂。3.賓語前置句4.成分省略(1999年全國高考卷第13題)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縣為征。B.及(瓊)欲求謁,度知其意。C.苦請,(潁)遂便為留。D.自從(瓊)貸粟以給付饑者。4.成分省略(1999年全國高考卷第13題)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縣為征。B.及(瓊)欲求謁,度知其意。C.苦請,(潁)遂便為留。D.自從(瓊)貸粟以給付饑者。答案:C
示例:下列各句中的“之”,屬于代詞作前置賓語的一項是(3分)(
)
(2008年廣東高考第七題)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歸于帝,帝不之罪
C.訪率軍追之,獲鞍馬鎧杖不可勝數(shù)
D.將士用命,訪何功之有
示例:下列各句中的“之”,屬于代詞作前置賓語的一項是(3分)(
)
(2008年廣東高考第七題)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歸于帝,帝不之罪
C.訪率軍追之,獲鞍馬鎧杖不可勝數(shù)
D.將士用命,訪何功之有答案:B。
示例:下列各句中的“之”,屬于代詞作前置賓語的一項是(3分)(
)
(2008年廣東高考第七題)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歸于帝,帝不之罪
C.訪率軍追之,獲鞍馬鎧杖不可勝數(shù)
D.將士用命,訪何功之有答案:B。A.動詞,到;B.“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C.代詞,他;D.助詞,幫助賓語前置。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判斷句判斷句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dāng)謂語,對主語進(jìn)行判斷。判斷句判斷句應(yīng)滿足以下三個條件:1.涉及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或事物之間關(guān)系。2.要作出判斷。3.是個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判斷句難點探析
1.不用語氣詞,完全由詞序來體現(xiàn)。
如: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
(《信陵君竊符救趙》)
判斷句難點探析
1.不用語氣詞,完全由詞序來體現(xiàn)。
如: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
(《信陵君竊符救趙》)
此人也,罵曰畜產(chǎn),辱孰甚焉?
(《后漢書?劉寬傳》)
判斷句難點探析
1.不用語氣詞,完全由詞序來體現(xiàn)。
如: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
(《信陵君竊符救趙》)
此人也,罵曰畜產(chǎn),辱孰甚焉?
(《后漢書?劉寬傳》)例中判斷很難辨認(rèn)。在翻譯時要注意判斷這類句子屬于判斷句,并譯成判斷句格式,加上判斷詞“是”。
判斷句難點探析
2.用“為”聯(lián)系主語和謂語,表示判斷。
判斷句難點探析
2.用“為”聯(lián)系主語和謂語,表示判斷。如: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鴻門宴》)
判斷句難點探析
3.用“是”表判斷?!笆恰痹谙惹毓艥h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
判斷句難點探析
3.用“是”表判斷?!笆恰痹谙惹毓艥h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如: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桃花源記》)
判斷句難點探析
3.用“是”表判斷?!笆恰痹谙惹毓艥h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如: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桃花源記》)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木蘭辭》)但是,注意下一個句子:
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p>
(《察今》)但是,注意下一個句子:
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p>
(《察今》)
劃線的這個句子是判斷句。主語由“是”充當(dāng),翻譯為“這”;謂語是名詞短語,由所字結(jié)構(gòu)(所……的地方)充當(dāng)?shù)?。但是,注意下一個句子:
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p>
(《察今》)
劃線的這個句子是判斷句。主語由“是”充當(dāng),翻譯為“這”;謂語是名詞短語,由所字結(jié)構(gòu)(所……的地方)充當(dāng)?shù)?。全句翻譯為:這(就是)我的寶劍所掉下去的地方。但是,注意下一個句子:
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察今》)
劃線的這個句子是判斷句。主語由“是”充當(dāng),翻譯為“這”;謂語是名詞短語,由所字結(jié)構(gòu)(所……的地方)充當(dāng)?shù)摹H浞g為:這(就是)我的寶劍所掉下去的地方。這個“是”,是代詞而不是判斷詞,因為句子中沒有“者”“也”之類,而且主謂間沒有逗號,可見掌握判斷句。理解的關(guān)鍵在于其基本特征:名詞性主語+名詞性謂語。小結(jié)
1.用“者”或“也”表判斷。2.用副詞“乃”“則”“即”“皆”
“耳”等表判斷。3.用動詞“為”“是”表判斷。4.用否定副詞“非”、“莫”、“無”
等表示否定的判斷。5.直接判斷。判斷句被動句被動句
被動句是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子。
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
一是有標(biāo)志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
二是無標(biāo)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被動句類型“于”、“受……于”表被動“為”、“為所”、“為……所”表被動“見”、“見……于”表被動動詞表被動(意念被動)“被”表被動
被動句難點探析
被動句難點探析
被動句分兩類,一是有標(biāo)志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biāo)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1)有標(biāo)志被動句的難點在于“見”。(1)有標(biāo)志被動句的難點在于“見”。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1)有標(biāo)志被動句的難點在于“見”。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若有見暴如是叟者,又必不與也。
(2004年高考上海卷)(1)有標(biāo)志被動句的難點在于“見”。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若有見暴如是叟者,又必不與也。
(2004年高考上海卷)上述例句中,“見”表被動。但很多情況下被理解為動詞。(1)有標(biāo)志被動句的難點在于“見”。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若有見暴如是叟者,又必不與也。
(2004年高考上海卷)上述例句中,“見”表被動。但很多情況下被理解為動詞。又如:冀君實或見恕也。(《答司馬諫議書》)(1)有標(biāo)志被動句的難點在于“見”。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若有見暴如是叟者,又必不與也。
(2004年高考上海卷)上述例句中,“見”表被動。但很多情況下被理解為動詞。又如:冀君實或見恕也。(《答司馬諫議書》)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1)有標(biāo)志被動句的難點在于“見”。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若有見暴如是叟者,又必不與也。
(2004年高考上海卷)上述例句中,“見”表被動。但很多情況下被理解為動詞。又如:冀君實或見恕也。(《答司馬諫議書》)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孔雀東南飛》)(1)有標(biāo)志被動句的難點在于“見”。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若有見暴如是叟者,又必不與也。
(2004年高考上海卷)上述例句中,“見”表被動。但很多情況下被理解為動詞。又如:冀君實或見恕也。(《答司馬諫議書》)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孔雀東南飛》)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同上)(1)有標(biāo)志被動句的難點在于“見”。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若有見暴如是叟者,又必不與也。
(2004年高考上海卷)上述例句中,“見”表被動。但很多情況下被理解為動詞。又如:冀君實或見恕也。(《答司馬諫議書》)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孔雀東南飛》)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同上)如“見恕”意為“饒恕我”。以上幾例“見”均為指代“我”。這是一個難點,注意掌握。
(2)意念被動主要通過上下文的內(nèi)容來進(jìn)行推斷,找出動詞的施動對象進(jìn)行判斷。
(2)意念被動主要通過上下文的內(nèi)容來進(jìn)行推斷,找出動詞的施動對象進(jìn)行判斷。如:
洎牧以讒誅。(蘇洵《六國論》)
(2)意念被動主要通過上下文的內(nèi)容來進(jìn)行推斷,找出動詞的施動對象進(jìn)行判斷。如:
洎牧以讒誅。(蘇洵《六國論》)而劉夙嬰疾病。(《陳情表》)
(2)意念被動主要通過上下文的內(nèi)容來進(jìn)行推斷,找出動詞的施動對象進(jìn)行判斷。如:
洎牧以讒誅。(蘇洵《六國論》)而劉夙嬰疾病。(《陳情表》)
例中“誅”“嬰”都是動詞本身表被動。如果不譯成被動,就會是“到了李牧因讒言誅殺”“可是祖母劉氏多年纏繞疾病”,這樣說不通,不合原意。意念被動要求我們能理解文段,這樣才能推敲。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詞語或某種成分的現(xiàn)象,是古今共有的。不過,文言文里這種現(xiàn)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現(xiàn)代漢語里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經(jīng)常被省略。省略句最常見的省略句有以下幾種:1.省略主語。2.省略謂語。3.省略賓語。4.省略介詞。省略句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省略主語“蛇”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省略主語“蛇”省略介詞“于”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省略主語“蛇”省略介詞“于”省略謂語“鼓”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蟹六跪而二螯。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蟹六跪而二螯。省略介賓“之”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蟹六跪而二螯。省略介賓“之”省略動賓“之”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蟹六跪而二螯。省略介賓“之”省略動賓“之”省略量詞“只”倒裝句倒裝句
現(xiàn)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主─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fā)生變化的,這就是古漢語中的所謂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xiàn)了前后顛倒的情況。倒裝句
現(xiàn)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主─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fā)生變化的,這就是古漢語中的所謂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xiàn)了前后顛倒的情況。
倒裝句有主謂倒裝、定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狀語后置)、賓語前置等四類。倒裝句類型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狀語后置)動賓前置介賓前置主謂倒裝甚矣,汝之不惠!賓語前置句
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后。賓語前置句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
1.“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莫我肯顧”應(yīng)理解成“莫肯顧我”?!洞T鼠》
1.“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薄澳铱项櫋睉?yīng)理解成“莫肯顧我”。《碩鼠》2.忌不自信
《鄒忌諷齊王納諫》
1.“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莫我肯顧”應(yīng)理解成“莫肯顧我”?!洞T鼠》2.忌不自信
《鄒忌諷齊王納諫》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國也》
1.“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薄澳铱项櫋睉?yīng)理解成“莫肯顧我”?!洞T鼠》2.忌不自信
《鄒忌諷齊王納諫》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國也》二、
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二、
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沛公安在?《鴻門宴》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二、
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1.良問曰:“大王來何操?”
《鴻門宴》2.吾實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韓愈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二、
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1.良問曰:“大王來何操?”
《鴻門宴》2.吾實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韓愈3.洞庭君安在哉?《柳毅傳》李朝威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二、
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1.良問曰:“大王來何操?”
《鴻門宴》2.吾實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韓愈3.洞庭君安在哉?《柳毅傳》李朝威4.無情郎安在?《柳毅傳》李朝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以加重語氣。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個古代)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以加重語氣。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個古代)2.宋何罪之有?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以加重語氣。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個古代)2.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罪過?)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以加重語氣。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個古代)2.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罪過?)
3.惟命是聽。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以加重語氣。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個古代)2.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罪過?)
3.惟命是聽。(成語)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以加重語氣。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個古代)2.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罪過?)
3.惟命是聽。(成語)4.惟利是圖。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以加重語氣。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個古代)2.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罪過?)
3.惟命是聽。(成語)4.惟利是圖。(成語)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以加重語氣。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個古代)2.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罪過?)
3.惟命是聽。(成語)4.惟利是圖。(成語)5.惟馬首是瞻。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以加重語氣。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個古代)2.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罪過?)
3.惟命是聽。(成語)4.惟利是圖。(成語)5.惟馬首是瞻?!恶T婉貞》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以加重語氣。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個古代)2.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罪過?)
3.惟命是聽。(成語)4.惟利是圖。(成語)5.惟馬首是瞻。《馮婉貞》6.惟兄嫂是依。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以加重語氣。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個古代)2.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罪過?)
3.惟命是聽。(成語)4.惟利是圖。(成語)5.惟馬首是瞻。《馮婉貞》6.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韓愈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以加重語氣。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個古代)2.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罪過?)
3.惟命是聽。(成語)4.惟利是圖。(成語)5.惟馬首是瞻?!恶T婉貞》6.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韓愈7.惟你是問。四、
介詞賓語前置。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介詞后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jié)構(gòu),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的賓語往往置于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xiàn)象。四、
介詞賓語前置。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介詞后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jié)構(gòu),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的賓語往往置于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xiàn)象。例:“微斯人,吾誰與歸?”
“一言以蔽之?!?1)疑問代詞作賓語,一般放在介詞前。如:微斯人,吾誰與歸?(2)介詞賓語不是疑問代詞,但為了強調(diào)它,
也放在介詞前,這種情況最常見是介詞
“以”的賓語前置。如:余是以記之。一言以蔽之。
(3)介詞賓語是方位詞,也放在介詞前。
如:項王、項伯東向坐。練習(xí)鞏固1.不吾知其亦已兮,茍(只要)余情其信芳
(美好)?!峨x騷》屈原2.東望愁泣,若不自勝?!读銈鳌防畛?.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齊桓晉文之事》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洱R桓晉文之事》5.而良人未之知也。《齊人有一妻一妾》定語后置1、數(shù)量詞定語后置
文言文中數(shù)量詞或數(shù)詞作定語,可以前置,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也可以后置,與現(xiàn)代漢語相反。如:①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辭》)——十二卷軍書上,每一卷上都有爺?shù)拿帧?“軍書”是中心詞,“十二卷”是數(shù)量詞修飾“軍書”的,作定語,后置了,翻譯時改作前置。)②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崤之戰(zhàn)》)——用四張熟牛皮作先行禮物,再用十二頭牛犒勞軍隊。(“十二”是數(shù)詞)2.借助“之”字將定語后置①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佩帶著光閃閃的長劍,戴著高聳聳的切云冠。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岳陽樓記》)——處在高高的廟堂,就為那老百姓操心;住在遠(yuǎn)遠(yuǎn)的江湖,就為那君主擔(dān)憂。3.用“者”字結(jié)構(gòu)將定語后置這種定語后置,有個特殊標(biāo)志,總是用助詞“者”來煞尾。有時,在中心詞與定語之間插上“之”(或“而”,或“有”)字。人馬凍死者相望。(《李愬雪夜入蔡州》)——凍死的人馬隨處可見。楚人有涉江者。(《察今》)——有個渡江的楚國人。狀語后置1、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2、覆之以掌。
綜合練習(xí)補充:常見固定句式格式補充:常見固定句式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jié)構(gòu)、凝固結(jié)構(gòu)。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jié)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dá)一種新的語法意義,約定俗成,經(jīng)久不變。固定結(jié)構(gòu)一、表示疑問的句式二、表示反問的固定結(jié)構(gòu)。三、表示選擇問的固定結(jié)構(gòu)四、感嘆句的習(xí)慣句式五、其他固定句式一、表示疑問的句式一、表示疑問的句式
1.如何、奈何、若何。譯為“怎么、怎么樣、怎么辦”一、表示疑問的句式
1.如何、奈何、若何。譯為“怎么、怎么樣、怎么辦”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
《廉頗藺相如列傳》一、表示疑問的句式
1.如何、奈何、若何。譯為“怎么、怎么樣、怎么辦”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
《廉頗藺相如列傳》
奈何取之盡錙珠,用之如泥沙?
《阿房宮賦》一、表示疑問的句式
1.如何、奈何、若何。譯為“怎么、怎么樣、怎么辦”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
《廉頗藺相如列傳》
奈何取之盡錙珠,用之如泥沙?
《阿房宮賦》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
2.此類結(jié)構(gòu)中間可插入賓語“之”或各種短語,具體說出所疑。
2.此類結(jié)構(gòu)中間可插入賓語“之”或各種短語,具體說出所疑。(1)如……何。譯為“對……怎么辦”。
2.此類結(jié)構(gòu)中間可插入賓語“之”或各種短語,具體說出所疑。如太行、王屋何?其如土石何?(1)如……何。譯為“對……怎么辦”。(2)奈……何。譯成“把……怎么辦”(2)奈……何。譯成“把……怎么辦”巫嫗、三老不來還,奈之何?
《史記·滑稽列傳》(2)奈……何。譯成“把……怎么辦”巫嫗、三老不來還,奈之何?
《史記·滑稽列傳》
虞兮,虞兮,奈若何?
《史記·項羽本紀(jì)》
(3)若……何??勺g為“怎么辦”。(3)若……何。可譯為“怎么辦”??苌钜?,若之何?
(《左傳·僖公十五年》)(3)若……何。可譯為“怎么辦”??苌钜樱糁??
(《左傳·僖公十五年》)若楚惠何?(《城濮之戰(zhàn)》)(3)若……何。可譯為“怎么辦”。寇深矣,若之何?
(《左傳·僖公十五年》)若楚惠何?(《城濮之戰(zhàn)》)(對楚國的恩惠怎么辦?)3.何……焉為。譯為“有什么……呢?”。夫子何命焉為?(《墨子·公輸》)3.何……焉為。譯為“有什么……呢?”。夫子何命焉為?(《墨子·公輸》)(先生有什么見教呢?)3.何……焉為。譯為“有什么……呢?”。二、表示反問的固定結(jié)構(gòu)。二、表示反問的固定結(jié)構(gòu)。
1.何以……為、何……為?!昂巍睘橐蓡柎~,“為”是語氣詞,中間加入動詞、動詞短語或介賓短語等,用來表示反問語氣。多譯為“為什么”、“干什么”等。(1)何以……為。(1)何以……為。何以伐為?(《崤之戰(zhàn)》)(1)何以……為。何以伐為?(《崤之戰(zhàn)》)何以貸為?(高考題)(1)何以……為。何以伐為?(《崤之戰(zhàn)》)何以貸為?(高考題)(為什么還要錢財?)(2)何……為。(2)何……為。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鴻門宴》)注意:上述句式中的“何”換成“奚”,意思是一樣的。注意:上述句式中的“何”換成“奚”,意思是一樣的。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為什么要到九萬里高空再向南呢?)2.庸……乎。
譯為“哪管……嗎”、“難道……嗎”2.庸……乎。
譯為“哪管……嗎”、“難道……嗎”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師說》)3.其……乎。譯為“難道……嗎?”3.其……乎。譯為“難道……嗎?”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
4.“不亦……乎”、“無乃……乎”、
“得無……乎”。這也是用以表示反問的習(xí)慣句式,不過語氣較為委婉,中間有一種揣摩的意味。(1)不亦……乎。(1)不亦……乎。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論語》)(2)無乃……乎(2)無乃……乎師勞力竭,遠(yuǎn)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崤之戰(zhàn)》)(3)得無……乎(3)得無……乎日食飲得無衰乎?
(《觸龍說趙太后》)三、表示選擇問的固定結(jié)構(gòu)三、表示選擇問的固定結(jié)構(gòu)這是在比較的前提下表選擇問的句式。原來是“與……孰”的格式,后來發(fā)展出“孰與”的格式。譯為“跟……比較,哪一個……”。1.與……孰1.與……孰吾與徐公孰美?
(《鄒忌諷齊王納諫》)2.孰與2.孰與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2.孰與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沛公曰:“孰與君少長?”(《鴻門宴》)2.孰與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沛公曰:“孰與君少長?”(《鴻門宴》)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廉頗藺相如列傳》)3.孰若。譯為“哪里比得上”3.孰若。譯為“哪里比得上”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四、感嘆句的習(xí)慣句式四、感嘆句的習(xí)慣句式四、感嘆句的習(xí)慣句式1.何其……也。譯為“多么……啊”四、感嘆句的習(xí)慣句式1.何其……也。譯為“多么……啊”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傳序》)
2.“一何……”、“壹何……”譯為“多么……啊”
2.“一何……”、“壹何……”譯為“多么……啊”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石壕吏》)
2.“一何……”、“壹何……”譯為“多么……啊”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石壕吏》)拔劍割肉,壹何壯也!
(《漢書·東方朔傳》)
3.“……之謂也”、“其……之謂也”、
“其……之謂乎”。譯為“說的就是……啊!”、“大概說的就是……吧”。
3.“……之謂也”、“其……之謂也”、
“其……之謂乎”。譯為“說的就是……啊!”、“大概說的就是……吧”。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莊子·秋水》)五、其他固定句式五、其他固定句式1.無以、無從。多譯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五、其他固定句式1.無以、無從。多譯為“沒有用來……的辦法”。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送東陽馬生序》)五、其他固定句式1.無以、無從。多譯為“沒有用來……的辦法”。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送東陽馬生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xué)校供餐服務(wù)合同(3篇)
- 駕駛員聘用合同(28篇)
- 夫妻起草離婚協(xié)議書
- 房地產(chǎn)交易合同書
- 印刷品采購合同
- 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合作協(xié)議
- 建設(shè)工程轉(zhuǎn)讓合同
- 合伙入股協(xié)議書分紅
- 體育行業(yè)智能賽事管理與運動訓(xùn)練方案
- 基于大數(shù)據(jù)分析的企業(yè)決策支持系統(tǒng)合作協(xié)議
- 2024-2025年第二學(xué)期學(xué)校教導(dǎo)處工作計劃(二)
- 2025年蘇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博物館場地租賃與文物保護(hù)合作協(xié)議3篇
- 2025年春新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全冊課件
- 2024年鐘山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震旦ad188維修手冊
- 五金英語詞匯盤點
- 內(nèi)容講義說明案例nxt pop trainning
- 2021年羽毛球比賽規(guī)則及裁判手勢
- 現(xiàn)代科學(xué)技術(shù)概論復(fù)習(xí)重點
- 入職申請表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