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語文《師說》教學設計語文《師說》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背景及文體
2、疏通文章,理清思路
課時:3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檢查作業(yè)(背誦《滕王閣序》)
三、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祖籍河北昌黎),與柳宗元提倡“古文運動”。又稱“韓吏部”(晚年擔當吏部侍郎)又稱“韓文公”(謚號“文”)。
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3、.寫作背景:
從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一文中足可看出:“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有,輒哄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飲不暇熟,有挈挈而動,如是這數(shù)矣?!?/p>
4、文體:“說”,議/lw/>論文的一種,可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如初中《馬說》、《捕蛇者說》。
5、學生通讀課文,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①留意以下部分字的讀音。
句讀諛經(jīng)傳郯萇弘蟠貽巫
②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③全文中的四個段落,各從那些方面來闡述觀點?
第一段:正面闡述從師的重要性。
其次段:批判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惡劣風氣。
第三段:援引圣人從師的看法,進一步闡述師道、師生關系。
第四段:說明.寫作的緣起。
6、小結(jié)全文。
四、作業(yè):
1、背誦第一段。
2、思索(或略作書面整理)練習一中的1~~3小題。
其次課時
教學目標:
1、解析論證過程、論證方法。
2、駕馭字詞、疏通全文。
內(nèi)容步驟:
一、檢查上堂作業(yè):
1、背誦第一段。
2、結(jié)合練習一導入新課。
二、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第一段:正面闡述①老師的職責
②為什么從師
③以什么人為師
其次段:批判士大夫階層恥學于師的不良風氣
古之圣人——從師圣益圣
今之眾人——不從師愚益愚
愛其子——擇師惑矣,未明也
于其身——恥師
語文《師說》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本課為第2課時,之前學生已經(jīng)進行了預習,并消退了字詞對理解的障礙,且已進行了肯定的文言基礎學問的積累。
依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結(jié)合教材特點以及所教班級的實際狀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說”的文體學問,把握本文文體特點。
2.了解文中所采納的論證結(jié)構(gòu),重點學習對比的論證方法。
3.點燃學生繼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熱忱,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育虛心好學的風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其次段,學習并駕馭本文對比論證的方法。
難點:正確把握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現(xiàn)實思想意義。
三、教學方法
1.以讀促感悟品評。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正確、美麗的朗讀是一種有聲語言藝術,也是深刻品嘗作者感情的重要途徑。
2.采納問題教學法。以啟發(fā)誘導學生思索為主,適當?shù)募右渣c撥總結(jié),引導學生深化課文,仔細思索,質(zhì)疑問難,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四、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支配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㈠導入新課
我們在初中學過《捕蛇者說》《馬說》《愛蓮說》等課文,那么這些文章從文體的角度上講有什么共同特點?
這些文章都是爭論類文章,“說”是其文體的標記。那么“說”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文體呢?
“說者,釋也,說明義理而以己意述也。”“說”是一種爭論文的文體,一般是陳述自己對事物的見解,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啊痢琳f”可以理解為:“(作者)對××的見解”或“說說××的道理”。那么韓愈在《師說》中又要表達怎樣的見解呢?
可以讓學生感知本文的文體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
㈡研習文本
⒈整體感知全文
學生散讀課文,思索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古之學者必有師。
方法提示:可以先找出帶有作者的觀點的句子,然后分析其關系。
可以使學生有目的的讀書,并主動思索,從而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培育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實力。
⒉細部內(nèi)容研習
⑴探究寫作目的
①文下注釋說這篇文章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文中有沒有相關信息?
明確:從課文的最終一段中“(余)作《師說》以貽之”可以看出韓愈的這篇《師說》是寫給一個叫李蟠的17歲小伙子的。
②一代文學宗師為什么要為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伙子寫下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師說》?
明確:李蟠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他不拘于時,學于余;能行古道。
③那么上述的幾個緣由哪個是最根本的緣由?
明確:以上三個方面都是緣由,當時“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人或許不多,但肯定還有其它的,為何只選擇了李蟠?“學于余”,我們說向韓愈這樣一個文壇領袖學習應當是求之不得的事,韓愈有必要為他寫文章嗎?所以說根本的緣由是不拘于時和能行古道。
培育學生鑒別信息的實力。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并過渡到對“古道”的思索。
⑵了解時代背景
①文末說“余嘉其能行古道”,“古道”指什么?
明確:古人的從師之道。
②古人從師之道是什么?課文體現(xiàn)在哪里?
明確:古之學者必有師且無常師。
分析:課文的一、三兩段中韓愈談到了古人的從師之道,可以總結(jié)它的核心為“古之學者必有師”“圣人無常師”,古代的學問淵博之人必定有自己的老師,正如韓愈所說的“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同時古代的圣人不僅向老師學習,還“無常師”,還可以向各種人甚至一些遠不如他的人請教和學習。
③前面說過,韓愈為李蟠寫文章的主要緣由還有一個:“不拘于時”即不被當時的社會風氣所拘束。當時的社會風氣是怎樣的呢?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
明確:當時存在“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恥學于師”的社會風氣。
分析:唐代,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yè)如何,都有官可做。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由魏晉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哄笑之,以為狂人。”
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刻理解韓愈寫作本文的用意,并過渡到對當時的風氣進行分析。
⑶探究論證方法
①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對比分析并批判這種風氣的?
明確:作者通過三組正反對比——擺出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從師看法迥然不同的事實,進行縱向?qū)Ρ?,揭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緣由;提出人們?yōu)樽訐駧熍c自己恥于從師的事實,進行自身對比,指出“小學而大遺”的后果;提出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從師看法完全相反的事實,進行橫向?qū)Ρ?,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現(xiàn)象勸誘世人——有力論證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批判了“恥學于師”的不良社會風氣。
②所用的三組對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經(jīng)過雙方的對比,造成了一種劇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語意上形成了一個逆接序列。
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從師學習;“今之眾人”才智低,反而“恥學于師”。請用“反而”作為連接詞,寫另外兩個句子。
讓學生了解文章其次段的結(jié)構(gòu),并體會對比論證的好處。仿寫環(huán)節(jié)意在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㈢思維延展
韓愈的《師說》其實就是自己的師道觀,即韓愈對于“師”和“道”的理解,對此你有何看法?并試著說說《師說》中的觀點在今日對國家社會和我們個人有什么借鑒意義?
明確:學生結(jié)合課文自由作答,不要求四平八穩(wěn)。詳細內(nèi)容可參考20xx年3月25日《考試報》高一語文新課標版第36期《從看韓愈的師道觀》一文。對于局限性應當指出,并要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去了解。
讓學生探究韓愈寫作本文的深層用意?!敖Y(jié)合現(xiàn)實談自己看法”意在使學生樹立虛心好學和尊師重教的思想。
㈣課堂小結(jié)
本課我們了解了韓愈寫作《師說》的目的,那就是批判當時社會“恥學于師”的不良社會風氣,確立了自己的觀點:人應當從師學習。我們重點探究了第2段的內(nèi)容,分析了本段中的三組對比,體會了對比論證“可以使正確與錯誤對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確,給人以顯明深刻的印象”的作用,也聯(lián)系實際談了自己對從師及學習的看法。
同學們,行動是最洪亮的語言,讓我們在實踐中落實。
語文《師說》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培育學生自讀注解,疏通淺易文言文的實力。
自主學習探究,了解作者的觀點,學習文章對比論證、引用論證等說理方法。
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育虛心好學的風氣。
二、教學重難點
駕馭文章對比論證的說理方法。
品位語言運用上的特點。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語有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到今日,也有“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贊譽。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往今來,代代相傳。引導學生談談“尊師重道”的例子呢?
(二)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學生齊讀。
2.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并思索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論述的?
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者必有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圍繞這個中心,文章首先從正面立論,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重要性,提出了從師的標準,接著,慨嘆師道不傳已久,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實際,以眾人的“恥學于師”反襯從師學習的重要。在第三段中,又運用了孔子的典型事例,進一步說明從師的必要和以能者為師的道理。最終一段,說明寫本文的緣由,這本屬于附記性質(zhì),但作者贊揚李蟠“不拘于時學于余”?!澳苄泄诺?行從師之道)”,又一次強調(diào)了他的觀點。
3.試摘錄作者關于老師的職能、從師學習的必要、擇師的原則等方面的精辟論述,體會其深刻含義。
明確:關于老師的職能:“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把老師的職責從“授之書而習其句讀”,擴大到“傳道受業(yè)解惑”,這在當時是一個了不得的進步,并意味著不僅“童子”要從師學習,全部志于學問的成年人都要從師學習。
關于從師學習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感也,終不解矣?!薄穸ā吧?,明確“學而后知”,嚴正批駁了上層“士大夫之族”宣揚的血統(tǒng)論和先驗論,具有主動意義。
關于擇師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薄暗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針砭了當時上層社會只看門弟凹凸,不重真才實學的惡劣風氣,提出了全新的擇師觀念。
(三)深化研讀
1.找出你認為最精彩的段落,并說明緣由。
明確:本文其次段寫得最為精彩,這和恰當?shù)剡\用了對比的論證方法有干脆的關系。這段所用的三組對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經(jīng)過雙方的對比,造成了一種劇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語意上形成了一個逆接序列。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從師學習;“今之眾人”才智低,反而“恥學于師”。通過對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從師學習的違反常理,則作者主見從師學習的觀點不言自明。
2.閱讀“嗟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其可怪也歟!”一段文字,探討下列問題:
(1)本段有哪幾個對比?每個對比中,正確的看法與錯誤的看法各是什么?由于實行錯誤看法,帶來什么嚴峻后果?
明確:本段有三個對比,第一個是古之圣人“從師而問”與今之眾人“恥學于師”的對比,致使“圣益圣,愚益愚”;其次個是“愛其子,擇師而教之”與“于其身,則恥師焉”的對比,致使“小學而大遺”,“未見其明”;第三個是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與士大夫之族對從師者“群聚而笑之”的對比,致使“其智乃反不能及”。
(2)幾個對比相互之間有什么關系?它們在段落中的先后依次能否調(diào)換?為什么?
明確:幾個對比之間有縱比、本身自相沖突的事實相比、橫比的關系,先后依次不能調(diào)換,因為本段段首句是“嗟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三個對比的依次與之相應。
(3)每個對比之后,作者都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有關句子的語調(diào)相同嗎?有什么意義?
明確:語調(diào)不同,“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這是疑問語調(diào):“……小學而大疑,吾未見其明也?!边@是陳述語調(diào):“……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這是感嘆語調(diào),語調(diào)富于改變,不僅文氣很順,而且也增加了文章論辯的邏輯力氣
(四)拓展延長
文中提到了很多從師的道理,哪些對我們今日有借鑒意義?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識?(可由學生探討)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師的職責,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強調(diào)學而知之,必需從師學習,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敬重老師,嘉獎后學等思想在今日仍有借鑒意義。但作者所說的“道”,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儒家之道,所說的“業(yè)”,是“六藝經(jīng)傳”,與我們所講的“道”和“業(yè)”的內(nèi)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從師問題上的見識不如“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輕視勞動人民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偏見。
(五)小結(jié)作業(yè)
清代鄭板橋曾提出:學問二字,須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請結(jié)合自身,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五、板書設計
語文《師說》教學設計4
1、相識老師的.作用、從師的意義,以及能者為師的道理。
2、學習本文正反論證,用對比方法透辟地說明問題的寫作技巧。駕馭實詞“師”和虛詞“之”、“者”的幾種用法。
1、以串講為主,用讀讀講講,逐段歸結(jié)的方法,把詞句講解和作品分析結(jié)合起來。
2、支配兩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解題、簡潔介紹作者、讀講課文第一、二兩段。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1、板書課題。
2、解題:“說”是爭論文的一種?!皫熣f”即“說師”,意思是“說說關于從師的道理”。韓愈說寫這篇文章是送給他的學生李蟠(pán)的,其實也是針砭時弊之作。
3、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因為昌黎(今河北昌黎縣)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稱他為韓昌黎。他二十五歲中進士,二十九歲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中間曾幾度被貶,他的整個中年時代是不得志的。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提倡者。他反對六朝以來浮華明麗的文風,竭力主見“文以載道”,提出了“惟陳言之務去”、“辭必己出”的口號,對當時和后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韓愈不僅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很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nèi)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zhì)樸,風格剛健,氣概雄壯,因此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之首。
《師說》是韓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曾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晚輩),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抗顏,端正容顏。抗顏而為師,正正經(jīng)經(jīng)地做起老師來了),世果群怪聚罵,指目(手指而目視)牽引(拉拉扯扯),而增與為言辭(增加一些言辭來毀謗韓愈)。愈以是得狂名。”文章針對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惡劣社會風氣,闡述了師的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看法,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辟的見解還突破了孔子學說的框框,因有進步的一面,在當時是具有移風易俗影響的。
4、老師范讀。
5、讀講課文第1、2兩段:
第1段,總述“師”的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應當拜什么人為師的問題。
文章首句開宗明義地指出:“古之學者必有師?!薄肮拧保艜r候,指兩漢以前?!爸?,結(jié)構(gòu)助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罢摺保皆趧釉~“學”的后面,結(jié)合成一個名詞性的結(jié)構(gòu),叫“者”字結(jié)構(gòu),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的”字結(jié)構(gòu)“……的(人)”“學者”是學習的人,不同于今日所說的有學問的人。三字“必有師”,顯明地針對時弊提出問題,突出地強調(diào)了論點,是全文論述的總綱。其次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薄八浴?,用他。這里的“者”是個語氣助詞,用在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頓。“……者,……也”是古漢語中推斷句的格式。以上從正面說?!叭朔巧?,孰能無惑?”“知”,懂得、明白;“之”,代詞,代“知”的對象,指學問和道理。“惑而不從師”,有了疑難問題而不去跟隨老師學習,“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蹦切┏蔀橐呻y問題的,最終也得不到解決了。以上再從反面說。一正一反,強調(diào)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接著,提出對“師”的看法:凡先聞道者,都可以為師。作者運用排比句和反問句,并且一口氣連用了八個“吾”字,語勢流暢,跌宕有力?!胺蛴怪淠曛群笊谖岷?”是一個難句。“夫”,音義同“彼”?!坝埂笔且蓡栒Z氣助詞,可譯成“怎么”。動詞“知”后面的結(jié)構(gòu)困難?!捌淠曛群笊谖帷?,“先生于吾”是“大”,“后生于吾”是“小”。這句意思是:那怎么去管他們的年齡是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道之所存,師之存也”,有不恥下問、能者為師的觀點。在結(jié)構(gòu)上,既照應開頭“傳道”是“師”的首要職能,又為下段爭論張本。(讀講至此,老師可帶領學生集體朗讀本段一至三遍,力求把文章的語勢讀出來。)
讀后小結(jié):這一段論述師的職能和從師的必要性,中心圍繞一個“道”字。這和作者自命繼承儒家道統(tǒng)有關。文中提出從師不論長少、貴賤,有他破除對長者、貴者的迷信的一面,也有為也自己“抗顏為師”(一本正經(jīng)地做老師)申說理由的一面。
第2段,指責當時社會上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文章緊承上文“學者必有師”的觀點,感情劇烈地慨嘆今日師道之不傳,轉(zhuǎn)入對恥于從師的指責,過渡極為自然。這一段,作者運用反復對比的方法來加強文章的勸服力。
先是以“今之眾人”與“古之圣人”來對比。(板書)
說明假如不從師學習,那么愚人就更加“愚”了?!笆ト酥詾槭ィ奕酥詾橛蓿浣猿鲇诖撕?”“其”,音義同“豈”,表推想語氣,“也許”的意思?!按恕?,代詞,指從師與否。這一句中的兩個“所以”,與文章開頭“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中的“所以”有什么不同呢?這一句中的兩個“所以”,由“憑借它”的意思引伸為“……的緣由”;文章開頭句中的“所以”則是“用他來”或“靠他來”的意思。都跟現(xiàn)代漢語中表因果關系的連詞“所以”不同。
再以“為子的擇師”和“其身則恥師”來對比。(板書)
證明這是“小學而大遺”的反常的做法?!熬渥x之不知……明也”,也是一個難句,要理解為:“句讀之不知,或師焉;惑之不解,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薄靶W”指“句讀之不知,或師焉”;“大遺”指“惑之不解,或否焉?!?/p>
再次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來對比。(板書)
說明“士大夫之族”在這個問題上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都不如。最終以慨嘆從師的風尚不能復原,是一種可怪現(xiàn)象,與本段開頭相呼應。留意:“官盛則近諛”的“諛”后面的引號應當移到上文“道相像也”的“也”后面,因為“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是韓愈對“恥學于師”者的指責,不是“士大夫之族”講的。這段末一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句中前一“其”,指代“君子”,“智”可作“見識”講;后一“其”,音義同“豈”,表反問語氣。
(集體朗讀本段一至三遍。)
讀后小結(jié):通過以上三層對比,極言師道不傳之可嘆與可怪,針砭時弊,發(fā)人深思。
6、布置作業(yè):反復朗讀課文。并作好回講課文第1、2段的打算。
其次教時
〖教學要點〗
讀講課文第3、4段,總結(jié)課文;結(jié)合“思索和練習”三~五題,講實詞“師”和虛詞“之”、“者”的幾種用法。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1、檢查復習:指名朗讀、回講課文第1、2段。
2、讀講課文第3、4段。
第3段,論述“圣人無常師”,從正面進一步闡明能者為師的道理。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其賢”的賢,是指德和才。下文“師不必賢于弟子”中的賢,則可作高超講。“術業(yè)有專攻”,術,本義是道路;術業(yè),“不是技術才能和學業(yè)”,而是所從事的學業(yè)?!靶g”的相同用法如《隆中對》有“智術淺短”,智術是“才智和所實行的建國路途”?!叭诵小钡摹叭辈皇侵槐矶鄶?shù),許多人在一起走路,當然會有老師,這就失去這一格言的警辟性。“三”是“少中見多”,即最至少的多數(shù)的人在一起行走,就必定有我的老師。
(集體朗讀。)
讀后小結(jié):這段引用歷史事實,從“古之圣人”中舉出孔子為例證加以申述。從孔子師郯子等人的事跡,推斷出“是故弟子……術業(yè)有專攻”這個重要結(jié)論。這個觀點,無疑是進步的。
第4段,說明寫作這篇文章的原由。作者贊揚李蟠“好(hào)古文”,“不拘于時”,“能行古道”,為的慨嘆“師道之不傳”,古今比照,虛實并舉,突出了中心,增加了文章的勸服力。(集體朗讀。)
讀后小結(jié):篇末點明作此文的緣由和目的,首尾呼應,結(jié)構(gòu)嚴謹。
3、集體朗讀全文一、二遍。
4、總結(jié)課文:本文以“師說”為題,講了很多從師的道理。其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強調(diào)了從師學習的必要;“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闡述了能者為師、虛心好學的從師看法;“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辯證地指出了師生關系。這些道理,在今日仍舊有借鑒意義。當然,韓愈站在封建階級的立場上,他所說的“道”,是指“圣人之道”。他認為“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是“君子不齒”的,“士大夫之族”本應比他們高超,這是作者的階級局限。又如,作者重“傳道”,而輕“彼童子之師”的“授書”、“習句讀”。也是片面的。對于這些,應適當指出。
5、指導學生作“思索和練習”:
第一題參考答案見“課文總結(jié)”部分。其次題參考答案見課文其次段的讀講內(nèi)容。
語文《師說》教學設計5
1.了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文言學問,駕馭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qū)分古今異義詞語。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育虛心好學的風氣。
1.了解文章的整體思路。
2.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老師講授;學生自主探究;多媒體協(xié)助。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并解題
初中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叫《馬說》,《馬說》事實上是“說馬”,今日,我們來學習一篇“說老師”,說“從師風尚”的文章,叫《師說》。
“說”是一種文體,偏重于爭論,可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
二、作家作品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代聞名的文字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提倡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郎”。死后謚“文”,故又稱“韓文公”,作品收錄于《昌黎先生集》。
韓愈和柳宗元為唐代古文運動的提倡者,提出了“文以載道”,“文道結(jié)合”的觀點。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nèi)容深刻,語言質(zhì)樸,主見學習先秦、兩漢的優(yōu)秀散文傳統(tǒng)、提倡古文運動,把當時的文體從矯揉造作的駢體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礎,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寫作背景
魏晉以來,門第制度非常嚴格,分為高門和寒門,門第觀念嚴峻破壞了從師學習的風氣。到唐代,魏晉以來形成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關于韓愈寫此文的背景,從柳宗元的《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一段可見一斑。柳宗元說:“由魏晉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哄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shù)矣?!庇纱丝梢婍n愈敢于抗拒流俗,倡言師道,志氣珍貴,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看書下注釋,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義,不清晰的地方作出標記。
2.老師板書需正音的字:
愚(yú)句讀(dòu)諛(yú)經(jīng)傳(zhuàn)
郯(tán)萇(cháng)聃(dān)蟠(pán)巫(wū)
3.請學生朗讀課文,熟識課文內(nèi)容,并留意斷句,聲調(diào)等。
五、分析課文第1段
(一)朗讀:齊讀;單讀。
(二)學生依據(jù)注解自己疏通文意。把第一段分為三層,學生分A、B、C三組,每組一層。然后每組推舉代表,向大家翻譯課文。
(三)總結(jié)本段的語法文言文學問:
1.通假字:受-授
2.古今異義
學者:古-求學的人;今-在學問上有較高造詣的人。
無:古-無論;今-沒有。
眾人:古-一般人;今-許多人。
3.一詞多義
之: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吾從而師之
④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⑤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所以:
①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②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
③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乎:
①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④其皆出于此乎
也:
①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②吾師道也
③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師:
(2)理解分析
①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古之學者必有師。”
②老師的職責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③從理論上闡明從師學習的必要性。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p>
④擇師的標準。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聞道者我就可以拜他為師。
⑤從師的原則。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p>
(3)學生當堂背誦第1自然段。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1段。
2.課后練習二、三、四。
語文《師說》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一)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育虛心好學的風氣。
(二)駕馭、積累“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jīng)”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復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
(三)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四)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五)駕馭有關“說”的文體學問。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本文的層次結(jié)構(gòu)是怎樣的?
(二)有關疑難詞句的說明。
(三)“說”是一種文體;是爭論文的一種。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是怎樣圍繞中心論述的?
(四)試摘錄作者關于老師的職能、從師的必要、擇師的原則等方面的精辟論述,體會其深刻含義。
(五)為什么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六)本文是怎樣進行對比論證的?
(七)怎樣相識本文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三、教學過程
(一)明確教學目的。
(二)導入新課。
今日尊師重道的傳統(tǒng)和虛心好學的學風已經(jīng)得到了發(fā)揚,那么古人是怎么看待這件事的呢?《論語》中孔子說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今日就來學習韓愈的《師說》一文。
(三)作者介紹(結(jié)合注釋①)。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聞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提倡者。因為昌黎(現(xiàn)河北省昌黎縣)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稱韓愈為韓昌黎,后世又稱他為韓文公。他幼年貧困,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后才任宣武節(jié)度使屬官,后來任國子監(jiān)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
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jié)合”的觀點,主見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nèi)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第4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提倡的那種古文。韓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忱地激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jīng)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最終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好用散文的基礎。
韓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很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nèi)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zhì)樸,氣概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詢、蘇拭、蘇轍、曾鞏、王安石)之首。
《師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論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端正容貌)而為師,世間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見,《師說》是針對時弊而寫,作者在文中闡述了老師的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看法,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辟的見解突破了孔子學說的框框,具有進步意義。
(四)解題。
明確題目不是“說說老師”的意思?!罢f”是一種爭論文的文體,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罢f”比“論”隨意些。初中學過的《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罢f”,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就可
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所以《師說》,即“說師”,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下面一篇課文《問說》就是解說關于學習中“問”的道理。剛才說過,當時社會風氣不重視從師之道,認為從師學習是可恥之事。韓愈寫這篇文章贈給他的學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擊時弊,宣揚從師的道理。
(五)指導自讀課文。
要求學生借助提示、注釋、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重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讀懂課文。學生自學、質(zhì)疑,老師點撥指正。
1.讀準下列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讀音。
句讀或不焉經(jīng)傳從師
讀書不能傳道從容
聃蟠萇弘
冉潘無長無少
2.找出下列合成的雙音詞。
學者句讀百工六藝
3.指出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義。
古之學者古:求學的人今:有特地學問的人
句讀之不知古:句子停頓的地方今:看字發(fā)出聲音
小學而大遺古:小的方面學習今:小學校
4.探討重點文言詞的意義和用法。
(1)師
課文中出現(xiàn)26次,它的含義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詞,有兩種狀況:
作“老師”講古之學者必有師
作"特地技藝人”講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②作動詞,有三種狀況:
作“學習、效法”講
吾師道也(“師道”,動賓關系)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作“從師”講
或師焉,或不焉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道”,偏正關系)
作“以……為師”講意動用法(下面專講)
(2)之
課文中出現(xiàn)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兩種狀況:
指代人或事物擇師而教之
連接定語和中心詞,表示統(tǒng)一關系,相當于“這類”、“這些”
郯子之徒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③作助詞,有四種狀況:
放在定語與中心詞之間古之學者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表示賓語前置句讀之不知
在動詞、形容詞或表示時間的詞后,湊足音節(jié),無意義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
③以前學過的課文中還有三種狀況:
作代詞,指代自己君將哀而生之乎
作助詞表示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
作動詞,“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課文中出現(xiàn)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四種狀況:
在主謂短語中作主語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那些)
復指,作主語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他們)
作兼語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語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們的)
③作語氣副詞,有兩種狀況:
表揣測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也許)
表感嘆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多么)
5.分段。
寫出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六)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是指名詞或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以形容詞最常見,其次是名詞,還有少數(shù)表示
心理活動的動詞。意動用法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基本格式是:
名、形(動)+賓=以十賓十為十名、形(動),例如:
吾從而師之名詞以……為師
漁人甚異之形容詞以……為奇異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動詞以……為恥
(七)朗讀課文。
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
(八)研讀課文(結(jié)合理解重點文言實詞及疑難詞句)。
學生試譯、探討,老師重點點撥。
1.本文運用怎樣的方法論證中心論點的?
(1)分析第1段:
作者怎樣從理論上對總論點作初步論證的?
第一層:開宗明義提出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指兩漢以前,“學者”指學習的人,不同于今日所說有特地學問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學者”為榜樣來宣揚師道,所以文章一起先就把它提了出來。“必有師”,把學者之所以有成就、有專長歸結(jié)為從師的結(jié)果。這句不僅起到點題作用,而且覆蓋了全文,概括了要論及的內(nèi)容、范圍,成為本文的中心論點。
其次層:正面概論老師的職能:傳道、受業(yè)、解惑。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兩個單音詞?!八本哂写~性質(zhì),“以”是介詞,構(gòu)成“以所”介賓短語,但習慣上這兩個字倒置著用?!八敝复袄蠋煛保g為“他”,“以”譯為“靠”。全句譯為:“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說明疑難問題的?!本渲械摹暗馈?,包含“仁”、“義”等詳細內(nèi)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學、倫理、文化、教化等思想觀點;“業(yè)”就是下文的“六藝經(jīng)傳”;“惑”就是上述“道”和“業(yè)”中的疑難問題。
第三層:反面論述無師不能解惑,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必要性。
第四層:正面提出擇師標準,凡先聞道者,都可以為師。
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氣連用八個“吾”字,句中“亦”作假設關系的連詞“假如”講。后一分句,用反詰句,加強語氣?!胺蛴怪淠曛群笊谖岷??”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詰語氣,“知”是“管、追究”。這句譯為“哪管他們的年齡是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
第五層:歸納上文,提出從師的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無”作條件關系的連詞“無論”講,“所存”,名詞性所字結(jié)構(gòu),譯為“……地方”句
中“道之所存”作主語,“師之所存”作謂語。全句譯為:“無論(地位)凹凸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這里作者表達了不恥下問、能者為師的進步思想。
2.分析第2段:
(1)說說這一段與第1段是怎樣聯(lián)系的?
第1段正面闡明白從師的重要性,提出了從師的標準。這一段以第1段為立論依據(jù),批判當時土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從反面論證第1段所提出的觀點,說明從師的必要。
(2)這段文字運用怎樣的論證方法?
這段文字運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師道”的“道”指風尚;句中兩個“也”,表示停頓。
其次層:針對時弊,從三方面對比,剖析“不從師”的癥結(jié)。
先以“今之眾人”與“古之圣人”作對比:
四個“圣”和四個“愚”的詞性有兩種:一種是形容詞,是“圣明”或“愚昧”的意思;一種是名詞,是“圣人”或“愚人”的意思?!捌浣猿鲇诖撕??”是反詰句,“此”指代“從師與否”。
作者在這組縱向比較中用反詰句點出不從師的緣由。
再以“為子擇師”與“其身則恥師”作對比:
“授之書”的“書”,指文字、書寫;“句讀”指斷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是主謂語“合說”的寫法,翻譯時要把它們搭配開:有的人不知道斷句,(倒去)問老師;有的人不能解決(修身、治國的)疑難問題,(卻)不向老師請教。
作者在這組自身沖突的對比中,對不從師的表現(xiàn)加以評論,并賜予干脆的否定。
最終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作對比:
“道相像”的“道”,指道德、學問,“足”,是程度副詞,“足以”,“很”的意思?!捌淇晒忠矚e”,是帶諷刺語氣的感嘆句。
作者在這組橫向比較中,對不從師的言行加以描述,并發(fā)出帶有諷刺語氣的劇烈感慨。
本段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老師指導學生總結(jié),并請學生填寫課后思索與練習的表格。
3.分析第3段:
第3段與第1段關系怎樣?
這一段是正面論證,用歷史事例論證第1段中的論點。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圣人無常師。
其次層:用孔子的言和行兩方面的事例論證。作者舉出孔子詢官于郯子,訪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問禮干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論中的“三”,應理解實指三人:一個自己,一個善者,一個不善者,而“我"卻能從其善,改其不善。這樣說明才能體現(xiàn)格言的警辟性。最終作者從孔子的事例中推斷出:“弟子不必不如師,術業(yè)有專攻”的結(jié)論.
4.分析第4段:
作者為什么贊揚李蟠?
作者贊揚李蟠,既是對他不從流俗的確定,也是對士大夫們“不從師”的有力批判:既針砭時弊,又通過贊揚李蟠提倡從師。
“古文”指先秦散文?!安痪杏跁r”的“于”相當于“被”?!白鳌稁熣f》以貽之”,句中“貽”現(xiàn)在稱為“贈送”,“以”在兩個動詞之間,作連詞,相當于“來”。
這段點明作者作《師說》的緣由,樹立“不拘于時”、“能行古道”的榜樣,總結(jié)全文。同時“不拘于時”照應第2段,“能行古道”照應第3段。
2.本文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I)整句散句結(jié)合。
整齊的排偶句和敏捷的散句交織運用,協(xié)作自然,錯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與“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亦遠也,而恥學于師”,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則是散句。而這一長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又都是排偶句。
(3)一個意思,多種句式。
第2段一連用了二個對比,結(jié)語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師道的惡劣風氣,但語氣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詰語氣;其次句“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否定、責怪語氣;第三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諷刺語氣,感情劇烈。
(3)頂真修辭手法的運用。
頂真,用上一句的結(jié)尾的詞語做下一句的起頭,使前后句子的頭尾蟬聯(lián),上遞下接。本文有好幾處運用這種修辭手法,例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p>
3.本文講了很多從師的道理,哪些對我們今日有借鑒意義?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識?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師的職責,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強調(diào)學而知之,必需從師學習,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敬重老師,嘉獎后學等思想在今日仍有借鑒意義。但作者所說的“道”,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儒家之道,所說的“業(yè)",是“六藝經(jīng)傳”,與我們所講的“道”和“業(yè)”的內(nèi)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從師問題上的見識不如“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輕視勞動人民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偏見。
(九)課文總結(jié)
《師說》真不愧為千古佳作,其中的“尊師”“重道”的觀點(“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一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在學問爆炸、信息激增的現(xiàn)代社會仍有借鑒意義。除此之外,我們學習本文后,還應樹立起匡正世俗流弊的志氣,做一個對社會負責的人!
四、布置作業(yè)
1.清代鄭板橋曾提出;“學問二字,須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請結(jié)合自身,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背誦全文。
語文《師說》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所論述的老師的作用,從師的重要性,端正學習看法;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育虛心好學的風氣。
2.駕馭積累“師、傳、從”等實詞的含義;駕馭虛詞“之、其、所以”等的意義和用法;區(qū)分古今異義詞語,了解詞性活用的詞語,駕馭一些特別的文言句式。
3.學習正反對比論證方法,學會反復論證來加強勸服力的寫法。
4.訓練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的實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找出作者的關于老師的職能、從師的必要、擇師的原則等方面的精辟論述,體會其深刻含義。
2.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感受作者在行文過程中的情感起伏。既讀準句讀,又讀出情感。
3.了解對比論證在論說作者觀點時所起到的作用。
4.相識到本文的思想的進步性和局限性,從而逐步培育批判繼承古代文化遺產(chǎn)的實力。
課時支配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二課時
誦讀文本(讀準字音,讀懂文句,讀清句讀)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聽說過“推敲”的故事,講的是韓愈幫賈島琢磨一個字的故事,這個故事始終被傳為美談,韓愈對后生晚輩始終持勉勵提攜的看法,他還為名不經(jīng)傳的李蟠寫了一篇傳世之作《師說》。
二、知人論世
1.了解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聞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提倡者。因為昌黎(現(xiàn)河北省昌黎縣)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稱韓愈為韓昌黎,后世又稱他為韓文公。他幼年貧困,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后才任宣武節(jié)度使屬官,后來任國子監(jiān)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
韓愈提倡的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jié)合”的觀點,主見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nèi)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提倡的那種古文。韓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忱地激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jīng)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最終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好用散文的基礎。
韓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很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nèi)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zhì)樸,氣概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2.了解背景
我國自古就有尊師重道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在歷史上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玄學和佛學的興起,儒學一度衰落,師道也就愈來愈不被重視,這種風氣始終持續(xù)到了唐代。當時仍沿襲著一種封建門閥制度,貴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yè)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會上產(chǎn)生了一種“恥學于師”的惡劣風氣,求師學道往往會招來路人的譏笑。而韓愈卻不顧流俗,勇為人師,廣招后學,培育文人。并以大無畏的氣魄,抨擊時弊,提倡師道,從而寫下了此文。
3.了解題旨
板書課題。指出題目不是“說說老師”的意思?!罢f”是一種爭論文的文體,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說”比“論”隨意些。初中學過的《捕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罢f”,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就可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所以《師說》,即“說師”,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韓愈寫這篇文章贈給他的學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擊時弊,宣揚從師的道理。
三、誦讀課文
1.讀準字音(投影儀顯現(xiàn)文中的生字詞和部分多音字,指導學生在正確發(fā)音的基礎上初讀課文)
傳道(chuán)句讀(dòu)針砭(biān)阿諛(yǘ)
郯子(tán)萇弘(cháng)師襄(xiāng)老聃(dān)
李蟠(pán)經(jīng)傳(zhuàn)巫(wū)醫(yī)
2.讀懂文句(檢查學生對課文中重要字詞和文句的預習狀況,指導學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再讀課文)
(1)檢查文中的重要字詞和句式(投影儀顯現(xiàn))
(2)檢查文中的重要文句的翻譯(投影儀顯現(xiàn))
3.讀準句讀(引導學生探討第一段文句的句讀停頓,指導學生讀出課文的輕重緩急)
第一段中部分文句誦讀的停頓示例:
①惑/而不從師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④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⑤吾從/而師之
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四、翻譯課文,整理字詞
板書內(nèi)容:1、疑難詞的用法
2、常見詞的用法
(一)一詞多義
也許其皆出于此乎
其他的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這其可怪也歟
他們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老師圣人無常師
師以……為師孔子師長弘、郯子、老聃
從師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學習吾師道也
道理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道風尚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學問道相像也
道路余嘉其能行古道
指學問和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
取消句子的獨立性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之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賓語前置標記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惑:疑難問題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糊涂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二)古今異義
所以古:特別的指示代詞用來…的
今:表因果的連詞
學者古:求學的人
今:指有特地探討或?qū)W問的人
小學古:小的方面學習
今: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化的學校
不必古:不肯定
今:不須要
眾人古:一般人,一般人
今:很多人
句讀古:句子停頓的地方
今:看字發(fā)出聲音
五、作業(yè):
1、下列加點詞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B.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圣人無常師
C.吾從而師之D.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驚,問所從來余嘉其能行古道
答案:B(A項中的兩個“傳”,一念chuán,一念zhuàn;B項中的兩個“師”都是老師的意思;C項中的的兩個“從”,一是跟從之義,一是表方向的介詞;D項中的兩個“道”,一是道理,一是風尚)
2、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活用方式不同于其它各項的一項()
A.吾從而師之。
B.孔子師郯子……
C.不恥相師。
D.稍稍來賓其父。
答案:C(C項中的“恥”為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對……感到羞愧”;其余各項加點的詞均為名詞活用作動詞的意動用法,分別說明為“以……為師”“以……為師”“以……為來賓”)
其次、三課時
研讀文本(讀懂文意,讀出情感,讀出思索)
一、讀懂文意(指導學生通過研讀,找出作者的基本觀點,并加以理解)
1.全文的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理解:“古”指兩漢以前,“學者”指學習的人,不同于今日所說有特地學問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學者”為榜樣來宣揚師道,所以文章一起先就把它提了出來?!氨赜袔煛保褜W者之所以有成就、有專長歸結(jié)為從師的結(jié)果。這句不僅起到點題作用,而且覆蓋了全文,概括了要論及的內(nèi)容、范圍,成為本文的中心論點。
2.老師的職能: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理解:句中的“道”,包含“仁”、“義”等詳細內(nèi)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學、倫理、文化、教化等思想觀點;“業(yè)”就是下文的“六藝經(jīng)傳”;“惑”就是上述“道”和“業(yè)”中的疑難問題。作者第一次明確提出了老師的職責。作者突破老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職責局限,將其擴大到“傳道”、“解惑”,這在當時是了不得的進步
3.擇師的緣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理解:這明確指出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個觀點無疑具有主動意義。
4.擇師的標準與原則:“生乎吾前……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理解:不論年齡長幼,凡先聞道者我就可以拜他為師,作者運用排比句和反問句,并且一口氣連用了八個“吾”字,語勢流暢,跌宕有力。
5.從師的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理解:作者針砭了當時上流社會看重門第凹凸的惡劣風氣,提倡學問面前,人人同等,表達了不恥下問、能者為師的進步思想,此思想無疑是主動的、進步的。
6.老師和弟子的關系: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
理解:這個結(jié)論是用相對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師生關系,說明師生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教與學是可以相長的。這就將老師和學生之間那條人為的固定界限取消了,對自古以來“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提出了挑戰(zhàn),閃爍著樸實的辯證唯物論的思想光輝。
二、讀出情感(指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深處來研讀課文,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來研讀課文。
從寫作背景上可以明確看出作者是為了抨擊時弊才寫的,給門生李蟠不是真實意圖,可以用憂慮的口氣讀出韓愈對當時社會不從師風氣的擔憂。還要讀出韓愈對“從師”問題的懇切、深刻的相識,因為在當時“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況下,他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問題,一方面很生氣,一方面又特想讓別人相識到自己的思想,太虛心了不足以表達這種效果,必需讀出莊重、冷靜、深厚的感情基調(diào)。
2.結(jié)合詳細語句,了解作者的情感起伏。
(1)分析第一段的朗讀語氣和語調(diào)
開篇的中心句明確提出觀點,要讀出確定有力的語氣。接著的點明老師的職能的句子要在確定的語氣中加入一點驕傲的語氣。擇師緣由的句子要在確定的語氣中加入一點欣慰的語氣。擇師的標準與原則的句子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氣連用八個“吾”字,要讀的短促有力,一揮而就;后一分句,用反詰句,要讀出強調(diào)的語氣。最終從師的原則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結(jié)論,要呼應首句讀出確定有力的語氣。此段的語調(diào)較平。
(2)分析其次段的朗讀語氣和語調(diào)
其次段開篇要用深厚的口氣讀出作者一種結(jié)論性的相識。接著作者一連用了三個對比,結(jié)語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師道的惡劣風氣。在這三組對比中,每組作者都把著眼點放在后面的對象上,作者都賜予了不同的評價。三句的言辭越來越激烈,但語氣一句比一句加重。此段的語調(diào)是逐層上揚。(見下表)
三組對比:語氣改變:
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雖確定但有請考慮之意
為子擇師與自己不從師從古到今語氣確定,指出不明智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反問語氣劇烈,批判猛烈
三組對比,分別從錯誤看法、錯誤相識和荒唐行為三方面說明當時不從師的壞風氣,并進行批判,從反面論證中心論點的正確。
(3)分析第三段的朗讀語氣和語調(diào)
第三段開篇提出分論點“圣人無常師”,接著用孔子的言和行兩方面的事例來論證,這要用確定敘述的語氣讀出來。下面的論說老師和弟子的關系結(jié)論句要讀得明白確定。此段的語調(diào)較為平緩。
列舉
(4)分析第四段的朗讀語氣和語調(diào)
第四段作者贊揚李蟠,既是對他不從流俗的確定,也是對士大夫們“不從師”的有力批判;既針砭時弊,又通過贊揚李蟠提倡從師。因此,此段要讀出褒揚的語氣,語調(diào)要上揚。
3.結(jié)合文段,找出誦讀課文的“拐杖”
(1)層次。在較長的語段中,表達的意思不會那么單一,因此口氣要隨意思的改變而改變,咱們要看看這一段分幾層意思,然后再來確定應當如何讀。比如本文其次段有四個層次:1.總寫當時社會中不從師的壞風氣;2.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的對比;3.“愛其子”與“于其身”的對比;4.百工之人和士大夫的對比。依據(jù)這來讀出語氣的改變。
(2)句式。①整句散句結(jié)合。本文整齊的排偶句和敏捷的散句交織運用,協(xié)作自然,錯落有致。例如,其次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與“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亦遠也,而恥學于師”,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則是散句。而這一長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又都是排偶句。這樣讀起來就能富有改變。②一個意思,多種句式。其次段一連用了三個對比,結(jié)語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師道的惡劣風氣,但語氣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詰語氣;其次句“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否定、責怪語氣;第三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諷刺語氣,感情劇烈。
(3)標點符號。文章往往會運用感嘆號和反問號來表達劇烈的感情。感嘆號能顯明地流露出作者潛藏的感情,要讀出感慨的語氣,如“其可怪也歟”,就是帶諷刺語氣的感嘆句。反問句的問號也能表達出作者的情感。如以“今之眾人”與“古之圣人”作對比時,作者在縱向比較中用反問號點出不從師的緣由。
(4)語氣詞。如其次段中的語氣詞特殊多,我們仿佛能從“嗟乎”“嗚呼”“歟”“乎”以及多達五處的“矣”中聽到作者的聲聲嘆息和呼喊。
三、讀出思索(指導學生依據(jù)作者的思想感情來研讀課文,從而引發(fā)對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的深層思索)
1.老師的“傳道”、“受業(yè)”、“解惑”這三項任務,作者認為哪一項是主要的?
明確:在韓愈看來,老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傳道”,主要目的就是要“傳道”,復原儒家的“道統(tǒng)”,因而提出“師道”的口號。
2.韓愈為什么給他的學生寫這篇文章?(李蟠有什么地方值得他寫這篇文章?)
明確:最終一段:不拘于時;好古文。
(1)“不拘于時”的難能珍貴。(要有“師道”精神,反對“恥師”)唐代,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yè)如何都可以做官。這就是“恥學”的客觀緣由。還有主觀緣由就是文中說的“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傊?,他們是“恥師”,李蟠和他們比的珍貴就可見了。作者也是借李蟠來表明自己的觀點:要從師而學。
(2)“好古文”的珍貴。(師“是傳道受業(yè)解惑”之人,反對“恥學”,“小學”)
這里所說的“古文”和韓愈提倡的古文運動有關系。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明人把他列為之首。因為他提倡了唐代古文運動。古文運動的內(nèi)容:維護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對當代特殊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兩漢的古文,反對“俗下文字”即魏晉以來“飾其辭而遺其意”的駢文。作者說的“道”就是儒家思想,“業(yè)”就是承載這一思想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惑”就是學習這些著作時候遇到的疑難問題?!皫煛本褪邱{馭“道”的人,能“傳道受業(yè)解惑”的人,不分年齡、貴賤。韓愈贊李蟠是因為李蟠的好古文和當時人的“恥學”“小學”形成顯明的對比。
總之,李蟠“不拘于時”,表示他反對“恥學于師”的壞風尚?!澳苄泄诺馈?,表示他贊成以道為師的從師風尚。作者贊揚李蟠,既是對他不從流俗的確定,也是對士大夫們“不從師”的有力批判;既針砭時弊,又進一步提倡了從師學習的看法。
3.韓愈把“句讀之師”和“問道之師”區(qū)分開來,原委有沒有道理?如何相識學習的階段性?“童子之師”與“讀經(jīng)之師”真的是迥然不同的兩回事嗎?從終生學習的目標看,我們目前的“學業(yè)”起的是什么作用?
韓愈的學習觀,就是提倡從師問道,圣人無常師,要向一切可以學習的人學習,特殊要向他那樣的“經(jīng)師”學習?!熬渥x之不知”,在韓愈看來,是基本學問的欠缺,可以由“童子之師”解決;而對“道”的相識,是一般老師解決不了的。韓愈把“學問之師”和“問道之師”作了區(qū)分,不肯定有卑視的成分。
4.本文講了很多從師的道理,哪些對我們有借鑒意義?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識?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師的職責,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強調(diào)學而知之,必需從師學習,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敬重老師,嘉獎后學等思想在今日仍有借鑒意義。但作者所說的“道”,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儒家之道,所說的“業(yè)',是“六藝經(jīng)傳”,與我們所講的“道”和“業(yè)”的內(nèi)涵是根本不同的。但是他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愿從師學習時,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的求師作對比,他把“士大夫之族”在從師問題上的見識不如“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看成反常,無意中流露出對底層勞動者的輕視,這是社會等級觀念所致。
四、課文總結(jié)
本文以“師說”為題,講了很多從師的道理。其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強調(diào)了從師學習的必要;“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闡述了能者為師、虛心好學的從師看法;“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辯證地指出了師生關系。這些道理,在今日仍舊有借鑒意義。當然,韓愈站在封建階級的立場上,他所說的“道”,是指“圣人之道”。他認為“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是“君子不齒”的,“士大夫之族”本應比他們高超,這是作者的階級局限。又如,作者重“傳道”,而輕“彼童子之師”的“授書”、“習句讀”。也是片面的。當然,正是由于對這篇課文的反復誦讀和研讀,才能使我們進入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來把握住文章的這些觀點。以后請同學們在學習古文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全新版)中國乙二醇型汽車防凍液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隔紅外線玻璃行業(yè)深度調(diào)研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新版
- 2025-2030年中國鑄鋼件行業(yè)發(fā)展狀況與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鉛白行業(yè)市場競爭格局及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鎢精礦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狀況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過氧化二異丙苯行業(yè)發(fā)展狀況及投資前景規(guī)劃研究報告
- 印刷與清潔能源的關聯(lián)考核試卷
- 安全網(wǎng)絡攻防實戰(zhàn)能力培養(yǎng)與考核實踐與評估考核試卷
- 乳品生產(chǎn)線設計考核試卷
- 互聯(lián)網(wǎng)+電子競技與賽事運營考核試卷
- 2024年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全真模擬試題1000題及答案
- DB3301T 0382-2022 公共資源交易開評標數(shù)字見證服務規(guī)范
- 幼兒教育專業(yè)國家技能人才培養(yǎng)工學一體化課程設置方案
- 2025年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試電算化考試題庫及答案(共480題)
- 江蘇省無錫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數(shù)學試題(原卷版)
- DL-T 5876-2024 水工瀝青混凝土應用酸性骨料技術規(guī)范
- GB/T 44889-2024機關運行成本統(tǒng)計指南
- 2024年6月英語六級考試真題及答案(第2套)
- 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市政管線(道)數(shù)字化施工賽項考試題庫(含答案)
- 危險化學品目錄(2024版)
- 華為經(jīng)營管理-華為的股權(quán)激勵(6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