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茶蚜生物學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進展
草莓是科的一門雜技課,也被稱為橙色二叉蚜蟲、黑色二叉蚜蟲和無芒二蟲。在國內(nèi)各茶區(qū)均有發(fā)生,國外主要分布于印度、日本、肯尼亞、斯里蘭卡、東非和格魯吉亞等。除危害茶樹外,還危害油茶、咖啡、柑橘類、梔子花、扶桑、可可和無花果等植物。茶蚜一般群聚于茶樹芽頭、葉背及嫩莖上刺吸汁液,使受害芽葉伸展受阻、嚴重萎縮;茶蚜排泄的“蜜露”可招致霉菌寄生,影響茶樹葉片的光合作用;用茶蚜危害嚴重芽葉加工的茶葉湯色濁、香氣低、滋味淡,對茶葉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均有嚴重的影響。該蟲趨嫩為害,在春季蟲口快速增長并很快形成蟲口高峰,為害嚴重時甚至無茶可采。雖然茶園噴藥防治效果較好,施藥防治極易造成農(nóng)藥殘留,并殺傷大量天敵,導致害蟲再增猖獗,形成惡性循環(huán)。為保障茶葉質(zhì)量安全,有效控制茶蚜危害,本文就茶蚜的生物學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進展進行綜述,旨在為進一步開展茶蚜的科學治理提供參考。1茶蚜蟲的主要生物生態(tài)特性1.1茶嗪山茶城茶培育結果510月茶蚜年發(fā)生20~30代,各地不等。一般春茶季節(jié)10~15d完成1代,夏季6~8d,最早和最末1代長達1個月之久,越冬代更長,達3個多月。該蟲以卵或無翅蚜越冬,長江流域以南茶區(qū)大部分以無翅若蚜越冬,在長江流域以北茶區(qū)多以卵越冬,華南地區(qū)則無明顯越冬現(xiàn)象。卵多產(chǎn)于茶叢上部芽梢葉背,中、下部芽葉上較少。翌年早春(2月下旬)日均溫穩(wěn)定在4℃以上時,卵開始孵化,此時越冬的無翅若蚜也開始活動。3月上旬進入卵盛孵期。在整個茶樹生長季節(jié)(3~10月),茶蚜均行孤雌胎生,且世代重疊,直至11月上旬前后最后1代茶蚜出現(xiàn)雌雄兩性,開始交配、產(chǎn)卵越冬有性雌成蚜一生產(chǎn)卵4~10粒。南方茶區(qū)也有無翅胎生若芽與卵并存越冬。越冬卵多散產(chǎn)于秋梢芽下1~4葉的葉片背面。彭仁康報道,在安徽茶區(qū),蚜卵在茶叢上垂直分布從上而下逐漸減少:茶叢上部(采摘面往下0~10cm)秋梢上最多,約占全叢卵量的65%;中部(采摘面向下11~30cm)秋梢上次之,約占全叢卵量的20%;下部(采摘面30cm以下)秋梢上最少,只占全叢卵量的15%。每頭無翅成蚜可胎生仔蚜35~45頭。每頭有翅成蚜產(chǎn)仔蚜18~30頭。若蚜一般4齡。茶蚜趨嫩為害,喜聚集在新梢嫩葉背面或嫩莖上,尤其是芽下1~2葉處蟲口最多,早春多在中部和下部嫩葉上,春季向上部芽梢處轉移,夏天又返回下部,秋季再次定居在芽梢處為害,當芽梢蟲口密度很大或氣候異常時,即產(chǎn)生有翅蚜遷飛到新的芽梢上繁殖為害。1.2不同季節(jié)動態(tài)對茶/茶門類型的影響初春,當平均氣溫超過4℃時,茶園剛抽出新芽,茶蚜越冬卵開始孵化,孵化高峰期一般在3月上中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茶園氣溫在日平均氣溫20℃以上,茶樹新梢生長較快,經(jīng)連續(xù)孤雌生殖,茶蚜蟲口數(shù)量迅速增長。夏英三報道,在山東茶區(qū),5月上旬至6月上旬為茶蚜發(fā)生第1高峰期,8月上旬后,隨著氣溫降低,茶蚜蟲口數(shù)量又逐步上升,形成全年的第2高峰期;在安徽茶區(qū),茶蚜的危害高峰期一般出現(xiàn)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此后隨著茶園氣溫的不斷升高,茶蚜蟲口數(shù)量逐步降低,至7~8月份的高溫干旱,茶蚜的蟲口數(shù)量驟降,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秋高氣爽,溫度適中,茶園中的嫩梢較多,此時是茶蚜的第2次危害高峰,此后兩性蚜不斷出現(xiàn),交配產(chǎn)卵越冬,11月上中旬是茶蚜的產(chǎn)卵高峰。冬季低溫對越冬卵的存活沒有明顯影響。茶蚜具有明顯的趨嫩和群集危害的習性,越冬卵孵化后,干母即向休眠芽上聚集,但早春的寒潮可使若蚜大量死亡。隨著茶樹新芽的萌動和新梢芽葉的伸展,若蚜每蛻1次皮,即向上部嫩葉轉移1次。1枝嫩茶梢上容納的茶蚜數(shù)量有限,自第2代起就不斷出現(xiàn)有翅若蚜。隨著芽葉的老化或蟲口密度的增大,有大量的無翅若芽羽化為有翅成蚜,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就地飛遷擴散,危害鄰近的芽葉。有翅成蚜還有明顯的趨黃特性,而茶樹葉片的黃綠色在茶蚜搜尋寄主的過程中起很重要的定位作用。1.3茶嗪的刺探過程茶蚜多數(shù)集中在嫩梢上,1芽3葉嫩梢上的蟲口占整株蟲口約90%。新梢上始終以芽下第2葉上的蟲口最多,占總蚜量的45.11%,1芽2葉上蟲口占總蚜量的83.97%,向下愈近魚葉蟲口愈少。韓寶瑜等以電子學穿刺記錄技術(EPG)研究表明,茶蚜喜歡取食茶樹第1葉和芽頭,與芽下第4葉和嫩莖相比,茶蚜在第1葉的刺探時間顯著延長。第1葉和芽頭組織質(zhì)地柔軟、營養(yǎng)豐富,刺激茶蚜的味覺,故而茶蚜在第1葉及芽頭取食刺探時間較長。植物組織內(nèi)部的化學組分強烈地調(diào)節(jié)著蚜蟲的味覺,茶蚜趨嫩性與茶樹幼嫩器官的解剖特性、化學組分密切相關。EPG技術可以作為茶樹抗蚜性快速鑒定的輔助手段。茶蚜趨嫩為害,當茶梢上茶蚜的種群數(shù)量較多超過一定的閾值,或者芽葉變粗老,不能滿足茶蚜的正常營養(yǎng)需求時,蚜群中就會分化出有翅蚜飛往臨近的幼嫩茶梢繼續(xù)為害。黎健龍等研究了4個不同茶樹品種上茶蚜的空間分布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其自身生物習性和環(huán)境共同造成的。林海清等研究表明,在顏色選擇方面,有翅蚜和無翅蚜對顏色的選擇基本一致,喜歡紅色和黃色,而對上下方位的選擇,茶蚜喜歡上方位。茶蚜能利用嗅覺對寄主植物進行定向,對茶梢氣味的行為反應明顯高于空氣對照。1.4適制茶樹品種的選擇性及聚類分析不同茶樹品種間茶蚜的蟲口數(shù)量具有明顯的差異。朱建國等研究了茶蚜在云抗十號、長葉白毫和矮豐等3個茶樹品種上的發(fā)育歷期、生殖和成活率等都有明顯的差異,認為長葉白毫對茶蚜的抗性較強,而云抗十號對茶蚜的抗性較差。高香鳳等研究了茶蚜對福建14個適制烏龍茶品種的選擇性,結果表明:網(wǎng)室及田間茶蚜對不同茶樹品種的選擇性都存在顯著差異,網(wǎng)室不同品種有蚜梢率、蚜量比值、蚜情指數(shù)3個指標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基本一致;對14個適制烏龍茶品種進行聚類分析,丹桂、白雞冠各自為一類,為易感蚜蟲類型,毛蟹、白牡丹聚在同一類,為排趨蚜蟲類型,其他品種屬于兩者中間類型。趙衛(wèi)星等研究了茶蚜對模擬SPAD值(葉色值)綠色和不同處理施氮量茶梢的趨性,結果表明茶樹葉片的葉綠素含量與含氮量相關,葉色深,葉片氮含量和葉綠素都高,不同蟲態(tài)的茶蚜對不同葉色值綠色的趨性存在顯著的差異,在適中的葉色值綠色上表現(xiàn)出最強的趨性,過低和過高的葉色值綠色都會降低其蟲口數(shù)。可利用蚜蟲對葉色值的選擇性,來計算茶蚜對茶梢葉片含氮量的需求,為茶園合理施肥和調(diào)控茶蚜提供理論參考。1.5茶中的蚜蟲化學生態(tài)1.5.1刺吸和誘捕作用寄主植物的顏色及其釋放的植物次生揮發(fā)物質(zhì)在茶蚜的尋找、定位寄主植物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化學通訊作用。早期大多學者認為視覺線索在蚜蟲的寄主植物尋找過程中在起到重要作用,而非依靠化學氣味信息。茶蚜口針在茶樹韌皮部刺吸的時間顯著地長于非寄主植物,把饑餓的茶蚜轉移到非寄主植物上,茶蚜被迫將口針刺入非寄主植物時,如果向其周圍微環(huán)境中釋放茶梢中對茶蚜有引誘作用的揮發(fā)性物質(zhì)時,通過刺吸電位技術發(fā)現(xiàn)其對茶蚜的刺吸行為有較強的干擾。部分田間試驗也反映了植物化學信息素在蚜蟲寄主定位中的作用,在水盆中加入苯甲醛可增強對櫻桃櫟樹蚜的誘捕力。隨著化學生態(tài)學的發(fā)展,茶樹揮發(fā)物在茶蚜對茶樹的寄主定位中的作用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采用頂空取樣法、經(jīng)GC-MS(氣-質(zhì)聯(lián)用儀)結合標準樣品的定性定量分析鑒定出茶梢揮發(fā)物的組分,通過EAG和昆蟲嗅覺儀的行為測定,發(fā)現(xiàn)茶蚜對茶梢揮發(fā)物,青葉醇Z-3-hexen-1-ol、青葉酯Z-3-hexenylacetate、芳樟醇Linalool、反-2-己烯醛E-2-hexenal),以及水楊酸甲酯methylsalicylate可產(chǎn)生較大的電生理反應和顯著的正趨向,茶梢揮發(fā)物在茶蚜的寄主定位中起到重要的嗅覺線索,茶梢器官的揮發(fā)物也可誘導茶蚜發(fā)生明顯的電生理反應,其中以茶梢嫩葉為最強,其次是芽頭、嫩莖和成熟葉片,茶蚜觸角的掃描電鏡觀察,發(fā)現(xiàn)著生有感受化學信息物質(zhì)的感覺毛和原生感覺孔,茶蚜觸角第6節(jié)基部和第5節(jié)端部各有1個板狀的原生感覺孔,構成茶蚜能夠感受化學信息物質(zhì)的物質(zhì)基礎。1.5.2茶/茶梢的影響寄主植物被蚜蟲取食危害后,植物本身能夠釋放引誘天敵的互利素而達到自身的間接防御作用,而蚜蟲釋放的揮發(fā)性利它素也是一種化學誘導物,能夠招引天敵。茶蚜體表漂洗物中含有利它素,能強烈吸引天敵,是天敵搜索茶蚜的近距離嗅覺線索,是重要的化學信息物質(zhì)。健康植物揮發(fā)物一般不吸引天敵,但在遭受植食性昆蟲危害后釋放的揮發(fā)物一般對天敵具有引誘作用,茶樹被茶蚜為害后,釋放的揮發(fā)物明顯高于健康茶梢,容易被遠處的天敵感知。Y型嗅覺儀測定蚜繭蜂Aphidiussp.、中華草蛉ChrysopasinicaTjeder、七星瓢蟲CoceinellaseptempunctataL等,與健康茶梢相比顯著的趨向蚜蟲為害的茶梢,茶蚜本身也能釋放揮發(fā)性的利它素來招引天敵,茶蚜本身分泌的蜜露和體表的淋洗物,傳播距離有限,但可以引誘周圍的天敵,是一種接觸性的化學信息物,能強烈地吸引七星瓢蟲CoccinetlaseptempunctataL.和異色瓢蟲4變種成蟲,在有蜜露的培養(yǎng)皿中5種瓢蟲停留時間都比空白對照及其顯著的延長,隨著蜜露濃度增加,可激發(fā)瓢蟲搜索行為由廣域性轉換為地域集中型,以七星瓢蟲和異色瓢蟲顯明變種最敏感。茶蚜蜜露中含有茶氨酸等10多種氨基酸和7種糖分,蜜露中含有的氨基酸在新鮮的茶梢中都有,其組成和含量與茶梢中的組成和含量有相關性。蚜繭蜂是茶蚜的一種重要寄生性天敵,韓寶瑜觀測了蚜繭蜂對茶蚜危害茶梢和健康茶梢及其不同部位、新梢提取物、茶蚜蜜露和幾種非寄主植物材料的定向和選擇行為,蚜繭蜂在茶蚜危害梢上粘有蜜露的嫩梢上,搜尋滯留時間較長,產(chǎn)卵管刺探茶梢的次數(shù)也明顯增加,而非寄主植物和健康茶樹嫩梢對蚜繭蜂無明顯的引誘作用,蜜露和蚜害茶梢揮發(fā)物也強烈地吸引大草蛉C.SeptempunctataWesmeal。以茶蚜和蘿卜蚜Lipaphiserysimi(Kaltenbach)、甘藍蚜Brevicorynebrassicae(Linnaeus)為味源材料,寄生性天敵蚜繭蜂、捕食性天敵異色瓢蟲4變種成蟲、七星瓢蟲等顯著地選擇茶蚜,而對非寄主蚜蟲幾乎無選擇性,茶蚜體表的正己烷或乙醚漂洗物對茶蚜天敵具有顯著的引誘作用。2綜合防治茶蚜蟲法2.1茶/茶改茶完成法茶蚜主要聚集于茶樹新梢為害,在幼齡茶園和苗圃園中茶葉采摘次數(shù)少,更易造成茶蚜大面積發(fā)生。分批適期采摘可以帶走大量的茶蚜,同時惡化了茶蚜的營養(yǎng)條件,以減少茶蚜的蟲口數(shù)量,是防治茶蚜有效而無公害的措施。夏季茶園新梢持嫩性弱,可以采用輕修剪或采摘的方法,效果尤為明顯;深秋茶蚜在茶樹秋梢上產(chǎn)卵越冬且以上部秋梢上越冬卵為多,可結合早春輕修剪,清除茶叢上部枝梢以有效地滅殺蚜卵,減少當年的蟲口基數(shù)。2.2黃板誘殺茶/方向黃板茶園掛放黃板誘蚜能推遲田間茶蚜發(fā)生高峰期,減少茶蚜發(fā)生量。姚元濤等報道茶園插黃色防蟲板能有效控制茶蚜的發(fā)生,控制效果達85.6%。杜立忠研究表明黃板誘殺茶蚜,不受天氣的影響,能減少茶園蚜蟲的發(fā)生數(shù)量。在茶蚜發(fā)生期,每公頃插黃板300~375塊,黃板高度以黃板下端距茶蓬面20cm為好,茶蚜性引誘劑可以干擾茶蚜交配產(chǎn)生越冬代,在秋末茶園噴灑性引誘劑,可以降低翌年春天茶蚜的蟲口基數(shù),減輕茶蚜在春季對名優(yōu)茶的危害程度。2.3防病毒2.3.1日食性食嗪昆蟲的食性常見的捕食性天敵主要是蜘蛛、瓢蟲、草蛉、食蚜蠅等。蜘蛛類以草間小黑蛛Erigonidiumgraminicolum(Sundevall)、三突花蛛Misumenatricuspidata(F.)、條紋花蟹蛛XysticusstriatipesLKoch為常見,三突花蛛、條紋花蟹蛛在茶園游獵活動,捕食茶蚜,草間小黑蛛主要是在茶叢中、下部結網(wǎng),捕食茶蚜。林海清等報道草間小黑蛛雄蛛對無翅蚜和有翅蚜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別為39.28頭和54.94頭,而雌蛛對無翅蚜和有翅蚜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別可達到48.11頭和67.46頭,雌蛛的捕食量大于雄蛛;瓢蟲類以七星瓢蟲CoceinellaseptempunctataL.、長突毛瓢蟲ScymnusyamatoKamiya、異色瓢蟲Leisaxyridis(Pallas)、龜紋瓢蟲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較多,異色瓢蟲在茶園8、9月份發(fā)生量較多,室內(nèi)觀察,日食茶蚜平均為100頭左右,龜紋瓢蟲室內(nèi)日捕食量平均為90~100頭。在印度的托克萊茶園,瓢蟲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敵,其中六斑月瓢蟲Menochilussexmaculata(Fabriciys)成蟲階段可以捕食4955頭蚜蟲,對茶蚜的控制效果較好;草蛉類主要是中華草蛉ChrysopasinicaTjeder和大草蛉ChrysopaseptempunctaWesmael,其中大草蛉幼蟲平均日食茶蚜100頭左右;食蚜蠅在我國分布廣泛,許多地區(qū)都有報道,以門氏食蚜蠅SphaerophoriamenthastriL.、大灰食蚜蠅SyrphuscorollaeFebricius、四條食蚜蠅ParagusguadifasciatusMeigen、黑帶食蚜蠅SyrphusbalteatusDEGeer為常見。茶園中黑帶食蚜蠅的幼蟲每頭日最大捕食量為144頭,取食能力較強。室內(nèi)觀察,大灰食蚜蠅幼蟲平均日食茶蚜80頭左右,門氏食蚜蠅幼蟲平均日捕食量為55~70頭,四條食蚜蠅幼蟲平均日捕食量最小。2.3.2采用熱檢測法對茶/茶嗪的控制效果常見的寄生性天敵有蚜繭蜂Aphidiussp.和蚜小蜂Aphelinussp.,其中,以蚜繭蜂對茶蚜的控制效果較顯著。9~11月份,蚜繭蜂在茶蚜種群中的寄生率一般為10%~20%,局部高達98%~100%,且專化性較強。2.3.3蠟政策覆蓋對茶/自然條件的感染控制茶/根弗氏蟲霉是茶蚜的重要寄生菌,茶蚜在生長階段均有此菌寄生,并能造成茶蚜的流行病,從而控制茶蚜的危害。王雪芹等研究表明4種蠟蚧輪枝菌對茶蚜有侵染性,V07為浸染較強的菌株,對茶蚜發(fā)病指數(shù)最大,即使在濃度較低時也能表現(xiàn)出對茶蚜較強的侵染性,其浸染速度最快。V08菌株對茶蚜發(fā)病指數(shù)最小,對茶蚜的浸染能力最弱。2.3.4靈可濕性粉劑防治研究表明,1.2%苦參素水劑1000倍、0.9%集琦蟲螨克乳油(有效成分:阿維菌素)1000倍、蘇特靈可濕性粉劑(蘇云金桿菌含量為8000國際單位/mg)400倍液對茶蚜具有較高的毒力,茶園小區(qū)防治試驗效果均在90%以上。綠土地一號(0.3%苦參堿水劑)800倍、綠浪(1.1%百部·楝·煙乳油)800倍液和1.5%除蟲菊素800倍液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環(huán)保水泵設施承包項目合同2篇
- 2025版電子商務B2B購銷合同:數(shù)據(jù)驅動市場分析與決策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綠色生態(tài)住宅區(qū)物業(yè)委托服務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校車駕駛員聘用合同(含駕駛員培訓與提升)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空作業(yè)外腳手架驗收與退場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zhèn)€人商業(yè)地產(chǎn)抵押擔保合作協(xié)議
- 青海土工膜的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環(huán)保設備實物抵押融資合同樣本3篇
- 挖掘機培訓教學課件
- 鐵路專用線施工方案
- 勵志課件-如何做好本職工作
- 2024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英語試題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社區(qū)警務規(guī)范考試題庫
- 2024年食用牛脂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標準(2023版)解讀 2
- 2024年全國各地中考試題分類匯編(一):現(xiàn)代文閱讀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國戶外音箱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分析報告
- GB/T 30306-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濾芯
- 家務分工與責任保證書
- 武強縣華浩數(shù)控設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chǎn)9000把(只)提琴、吉他、薩克斯等樂器及80臺(套)數(shù)控雕刻設備項目環(huán)評報告
- 消防安全隱患等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