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阿拉伯天文對元朝天文的影響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44bd0a08191f7c52ac67b4e68a8cb43/744bd0a08191f7c52ac67b4e68a8cb431.gif)
![試論阿拉伯天文對元朝天文的影響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44bd0a08191f7c52ac67b4e68a8cb43/744bd0a08191f7c52ac67b4e68a8cb432.gif)
![試論阿拉伯天文對元朝天文的影響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44bd0a08191f7c52ac67b4e68a8cb43/744bd0a08191f7c52ac67b4e68a8cb433.gif)
![試論阿拉伯天文對元朝天文的影響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44bd0a08191f7c52ac67b4e68a8cb43/744bd0a08191f7c52ac67b4e68a8cb434.gif)
![試論阿拉伯天文對元朝天文的影響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44bd0a08191f7c52ac67b4e68a8cb43/744bd0a08191f7c52ac67b4e68a8cb43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論阿拉伯天文對元朝天文的影響
中國是世界上航天運動發(fā)展的第一個國家之一,作出了悠久的歷史和偉大的貢獻。這主要是我們的祖先幾千年辛勤勞動、努力創(chuàng)造的結(jié)果,同時也有其它民族的促進和影響。阿拉伯天文學就曾對中國天文學發(fā)生過重大影響。本文試就阿拉伯天文學對元朝天文學的影響作些粗淺的探索。一中國古代的人工5.中國古代天文學經(jīng)過兩千多年的發(fā)展,至元朝達到了鼎盛時期,涌現(xiàn)出了郭守敬、王恂等杰出的天文學家,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授時歷》。元代天文學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已擁有了以前任何一個朝代所不及的先進的天文儀器。而這些先進的天文儀器,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由阿拉伯人傳入和受了阿拉伯影響的。據(jù)《元史》記載,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阿拉伯天文學家扎馬魯丁受旭烈兀委派到中國,在北京建立觀象臺,并制造了下列七種天文儀器:1.咱禿哈剌吉(渾天儀),“漢言混天儀也。其制以銅為之,平設單環(huán),刻周天度,畫十二辰位,以準地面。側(cè)立雙環(huán)而結(jié)于平環(huán)之子午,半入地下,以分天度。內(nèi)第二雙環(huán),亦刻周天度,而參差相交,以結(jié)于側(cè)雙環(huán),去地平三十六度以為南北極,可以旋轉(zhuǎn),以象天運為日行之道。內(nèi)第三、第四環(huán),皆結(jié)于第二環(huán),又去南北極二十四度,亦可以運轉(zhuǎn)。凡可運三環(huán),各對綴銅方釘,皆有竅以代衡簫之仰窺焉”。2.咱禿朔八臺(經(jīng)緯儀),“漢言測驗周天星曜之器也。外周園墻,而東面啟門,中有小臺,立銅表高七尺五寸,上設機軸,懸銅尺,長五尺五寸,復加窺測之簫二,其長如之,下置橫尺,刻度數(shù)其上,以準掛尺。下本開圖之遠近,可以左右轉(zhuǎn)而周窺,可以高低舉而徧測”②。3.魯哈麻亦渺凹只(斜緯儀),“漢言春秋分晷影堂。為屋二間,脊開東西橫罅,以斜通日晷。中有臺,隨晷影南高北下,上仰置銅半環(huán),刻天度一百八十,以準地上之半天,斜倚銳首銅尺,長六尺,闊一寸六分,上結(jié)半環(huán)之中,下加半環(huán)之上,可以往來窺運,側(cè)望漏屋晷影,驗度數(shù),以定春秋二分?!雹?.魯哈麻亦木思塔余(平緯儀),“漢言冬夏至晷影堂也。為屋五間,屋下為坎,深二丈二尺,脊開南北一罅,以直通日晷。隨罅立壁,附壁懸銅尺,長一丈六寸。壁仰畫天度半規(guī),其尺亦可往來規(guī)運,直望漏屋晷影,以定冬夏二至”④。5.苦來亦撒麻(天球儀),“漢言渾天圖也。其制以銅為丸,斜刻日道交環(huán)度數(shù)于其腹,刻二十八宿形于其上。外平置銅單環(huán),刻周天度數(shù),列于十二辰位以準地。而側(cè)立單環(huán)二,一結(jié)于平環(huán)之子午,以銅丁象南北極,一結(jié)于平環(huán)之卯酉,皆刻天度。即渾天儀而不可運轉(zhuǎn)窺測者也”。(6)苦來亦阿兒子(地球儀),“漢言地理志也。其制以木為園毬,七分為水,其色綠,三分為土地,其色白。畫江河湖海,脈絡貫串于其中。畫作小方井,以計幅圓之廣袤、道里之遠近”⑥。(7)兀速都兒刺不定(星盤),“漢言晝夜時刻之器。其制以銅如圓鏡而可掛,面刻十二辰位、晝夜時刻,上加銅條綴其中,可以園轉(zhuǎn)。銅條兩端,各屈其首為二竅以對望,晝則視日影,夜則窺星辰,以定時刻,以測休咎。背嵌鏡片,三面刻其圖凡七,以辨東西南北日影長短之不同、星辰向背之有異,故各異其圖,以畫天地之變焉”⑦。以上儀器,尤其是第六種“地球儀”和第七種“星盤”是中國所沒有的。這些新奇的儀器的傳入,對中國天文儀器的發(fā)展和天文觀測的進步無疑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阿拉伯天文儀器傳入中國后,對中國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使中國天文儀器在元代有了顯著的進步。我們從元朝太史院所用的天文儀器中就可清楚地看到,尤其是天文學大家郭守敬受其影響更為明顯。公元1276年元朝太史院以郭守敬為首制造了十三種天文儀器。有圭表、簡儀、候極儀、渾天儀、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幾、日月食儀、星晷定、時儀。其中在天文觀測中起主要作用的圭表、簡儀、仰儀等就是受了阿拉伯的直接影響。圭表,是我國創(chuàng)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種天文儀器,它也是我國古代測定一年長度的唯一儀器。公元前七世紀,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開始用它來定冬至和夏至。但是它的發(fā)展過程卻是緩慢的。從公元前七世紀到元朝郭守敬以前一千多年以來,人們都以八尺長表為標準。雖然唐宋科學家也作過很多努力和嘗試來改進它,但始終沒能向巨型化方面發(fā)展,因此,所測數(shù)值總是不很精確。而元朝則出現(xiàn)了異常巨大的儀器,郭守敬所造的圭表高度就是以前的五倍。(至今還矗立在洛陽告成鎮(zhèn)的周公測景臺)由于表桿和影的相對加長,大大減少了觀測的誤差?,F(xiàn)代天文學家陳遵媯也說:“他(郭守敬)把八尺的表改為四丈長的表,推算夏至和冬至其精密超越前代。”正是由于使用了這種巨型精密的圭表,郭守敬才準確地算出了一年為365.2425天。可見,儀器巨型化是天文觀測進步的一個關鍵,在天文儀器發(fā)展史上是一次飛躍。那么,天文儀器巨型化為什么在元朝郭守敬時期出現(xiàn)了呢?我們不否認郭守敬等天文學家努力創(chuàng)造的成績,但在郭守敬以前,這種巨型化傾向和巨型儀器已在阿拉伯出現(xiàn)和使用了。公元995年阿拉伯天文學家阿布耳·瓦發(fā)·布茲賈尼使用的象限儀半徑近22呎。哈米德·伊本·基德·庫江迪的六分儀半徑長達57呎。后來的兀魯伯的儀器竟高達180呎。到十一世紀阿拉伯天文學家魁拉伽更明確地提出“儀器愈大,觀測愈精”。可見到元朝郭守敬時,天文儀器巨型化在阿拉伯至少有二百年的歷史了。當時中國同西亞、阿拉伯的經(jīng)濟文化交往很頻繁,在郭守敬造巨型圭表的前十年(1267年)阿拉伯天文學家扎馬魯丁已到中國,傳播阿拉伯天文知識,郭守敬又會見了他,所以元朝郭守敬所造的巨型圭表是不能不受阿拉伯影響的,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shù)史》中也說:“郭守敬的工作雖說顯然具有獨立性,但我們以后將看到,那是在具有阿拉伯傳統(tǒng)的天文學家參加之下,并且是在傳入波斯馬拉加天文臺的模型或儀象圖之后完成的,他的表(四丈長的圭表)自然是中國天文學的一種發(fā)展,但看來確實受到了阿拉伯儀器巨型化傾向的激勵”。渾天儀,也叫渾儀,是我國古代研究天文、測定天體方位唯一的儀器。自漢以后歷代天文學家都以制造渾天儀為第一重要任務,其制作經(jīng)過一千多年的發(fā)展,到北宋蘇頌時達到了頂峰,黃道經(jīng)緯、赤道經(jīng)緯、地平經(jīng)緯都可以測定,但是這種渾天儀的結(jié)構(gòu)卻存在著很大的缺點和弊病。如:由于園環(huán)重疊,縮小了觀測范圍,等等。郭守敬針對這些缺點進行了重大改革,去掉了黃道部件,將地平經(jīng)緯、赤道經(jīng)緯、日晷三器合而為一,創(chuàng)制了中外著名的“簡儀”。其精巧正象陳遵媯評價的那樣:“簡儀則分別位置,有同時并測的效用而沒有規(guī)環(huán)掩映的毛病,誠空前的巨作?!比欢?這“空前的巨作”也是在阿拉伯天文學的影響下出現(xiàn)的。它是在阿拉伯天文學家已到中國、阿拉伯三角學傳入中國后產(chǎn)生的,它創(chuàng)制的理論基礎是弧三角法計算的發(fā)明。因為只有發(fā)明使用了弧三角法后,星體運行位置的度數(shù),才可以脫開那些繁雜的儀器,不再從渾儀中直接觀測,而間接地通過三角學計算求得??梢?正是由于弧三角法的發(fā)明,才使郭守敬簡化結(jié)構(gòu)、創(chuàng)制簡儀的想法成為可能。不然,黃道部件是無法去掉的,日晷三器也是沒法合并的。而這種弧三角法及其在簡儀中的應用就是從阿拉伯傳入的。康稅爾說:“幾何學在中國數(shù)學上是最脆弱的一環(huán),中國人關于幾何學的應用,可以說只限于直角三角形(勾股形)的最基本的命題。公元1300年前后,元朝郭守敬首先采用的弧三角學,雖為有明一代的學者所稱道,但似乎只是阿拉伯弧三角學的漢文譯本?!眴讨嗡_敦也說:“郭守敬曾將伊斯蘭教徒所發(fā)明的弧三角學傳入中國”。我國學者、阿拉伯史專家馬堅也指出:“郭守敬的測算,得力于割元術(shù),他不僅割平園且能割渾園。割平園就是算弧三角法,中國本來沒有弧三角法,這或許是回回人扎馬魯丁傳入中國的,因為弧三角法是伊斯蘭教徒所發(fā)明的?!?1郭守敬簡儀的理論基礎,不僅來源于阿拉伯弧三角學,就“簡儀”本身的制造來說,也是受了阿拉伯人的啟發(fā)的。早在十二世紀中葉,阿拉伯天文學家賈博·伊本·阿弗拉已經(jīng)發(fā)明了與簡儀原理一致、作用基本相同的“黃赤道轉(zhuǎn)換儀”。到郭守敬時黃赤道轉(zhuǎn)換儀在阿拉伯的使用已經(jīng)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實際上郭守敬的簡儀就是阿拉伯黃赤道轉(zhuǎn)換儀的簡化品,是在黃赤道轉(zhuǎn)換儀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在談及簡儀與黃赤道轉(zhuǎn)換儀的關系時,李約瑟指出:雖然扎馬魯丁傳入中國的七種儀器中沒有黃赤道轉(zhuǎn)換儀,但是扎馬魯丁一定把這種儀器制造的方法傳到中國?!惫鼐吹暮唭x是因為受到與阿拉伯科學接觸的影響而產(chǎn)生的。從一切旁證看來,確實如此?!薄翱墒枪鼐礊榱耸顾m合中國天文學的特點,已作了修改,即改用了赤道座標系?!?2這確是個經(jīng)過認真研究后的科學的結(jié)論。下面我們再看一下被人們稱為郭守敬獨創(chuàng)的儀器——仰儀。它是一個銅制的中空的半球面,形狀象一口仰放著的鍋,半球的口上刻著東西南北的方向,半球面上刻著與觀測地緯度相應的縱橫線格網(wǎng)。球面中心有一塊帶小孔的板,太陽光通過小孔在球面上投下一個園形的象,映照在所刻的線格網(wǎng)上,立刻可讀出太陽在天球上的位置。若發(fā)生日食,仰儀面上的日象也相應地發(fā)生虧缺。這樣,從仰儀上又可以直接觀測出日食的方向、虧缺的多少,以及發(fā)生各種食象的時刻等。的確,是個很巧妙的儀器,但是,這種儀器二百年前在阿拉伯就已出現(xiàn)了。十一世紀時阿拉伯天文學家就已經(jīng)利用日光通過小孔成象的原理來觀測日食,以及日面的虧缺、食象的時刻等,原理、功用及操作方法和郭守敬的仰儀完全相同13。郭守敬的貢獻則是在球面上增添了觀測地所處的相應緯度,觀測時可以直接讀出數(shù)據(jù)??傊?元朝時阿拉伯天文儀器傳入中國,對中國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它促進了中國天文儀器的進步,從而也促進了中國天文學的發(fā)展。二《授時歷》是與道德教育、認知承用金的一種中國古代天文史,實際上就是一部歷學史。我們從《黃帝歷》起,到太平天國《天歷》止,共有一百零二種歷法??梢哉f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象我們祖先那樣地重視歷法。在歐洲歷法傳入中國前,中國歷法以元朝《授時歷》為最精。魏源說:“有元一代制度,莫善于歷,歷出于郭守敬,全憑實測,不事虛算,故西洋來至以前,唯授時歷為無弊?!?4《新元史》也說:“郭守敬創(chuàng)制諸儀表,臺官遵用百年,測驗之精,遠逾前代。”15天文歷算大家梅文鼎也指出:“按古歷并溯太古為元,未免牽合,故久而多差。惟授時歷不用積年,截用至元辛巳為元,一憑實測,而無假借,故自元迄明,承用三四百年,法無大差,以和漢晉唐宋之屢改屢差,不啻齊壤,故曰授時歷集諸家大成,蓋自西歷以前未有精於授時者”16。然而,被歷代所稱道的《授時歷》,它同樣深受阿拉伯天文學的影響,它是在阿拉伯歷法傳入中國后產(chǎn)生的,它的基礎和藍本是《庚午元歷》和《萬年歷》。《癸巳存稿》卷八指出:“先是耶律文正(耶律楚材)麻答把法,增益庚午元法,萬年法,而為授時所本?!瘪R堅也說:“西征庚午元歷雖不果頒用,萬年歷雖不復傳,但授時歷是以這兩種歷為藍本的。”17這個結(jié)論已被很多專家所共認,無需贅述。這里我們所需弄清楚的是作為授時歷藍本的庚午元歷、萬年歷是從何而來的?!陡缭獨v》是耶律楚材隨元太祖成吉思汗征服回教各國時作的。《元史》卷五十二載“元初承用金《大明歷》,庚辰歲,太祖西征,五月望,月食不效,二月、五月朔,微月見于西南。中書令耶律楚材以《大明歷》后天,乃損節(jié)氣之分,減周天之秒,去交終之率,治月轉(zhuǎn)之余,課兩曜之后先,調(diào)五行之出沒,以正《大明歷》之失。且以中元庚午歲,國兵南伐,而天下略定,推上元庚午歲天正十一月壬戌朔,子正冬至,日月合璧,五星聯(lián)珠,同會虛宿六度,以應太祖受命之符。又以西域、中原地里殊遠,創(chuàng)為里差以增損之,雖東西萬里,不復差忒。遂題其名曰《西征庚午元歷》”。耶律楚材作《庚午元歷》時曾參考阿拉伯歷法。亞烈偉力說:“耶律楚材隨成吉思汗西征中央亞細亞時,曾從事于日月食的計算,他與波斯的天文家交游之際,曾獲得許多天文知識,毫無疑義?!?8宋君榮也說:“耶律楚材曾奉成吉思汗之命重修歷法。這位天文學家秉承成吉思汗的意旨,依西法(阿拉伯歷法)進行修改,后來頒布了一種歷書(庚午元歷)?!?9馬堅更明確指出:“耶律楚材作庚午元歷的時候,曾參考回回歷法?!?0至于《萬年歷》則是阿拉伯天文學家扎馬魯丁直接傳入的,并于公元1267年由元政府在全國頒布實行?!对贰肪砦迨f“至元四年(1267年)西域扎馬魯丁撰進《萬年歷》,世祖稍頒行之?!睆纳峡梢?《授時歷》是以《庚午元歷》、《萬年歷》為藍本的,而《庚午元歷》和《萬年歷》又是阿拉伯人直接傳入和受了阿拉伯歷法影響的,故《授時歷》與阿拉伯歷法有間接的或直接的關系。下面我們再從天文工作者的角度作以考察。《元史》卷五十二載:“十三年,平宋遂詔前中書左丞許衡、太子贊善王恂、都水少監(jiān)郭守敬改治新歷?!吣甓?歷成,詔賜名日《授時歷》。十八年,頒行天下”。從元政府召集郭守敬等著手編歷到歷書編成僅僅四年,試想在這短短的四年中,能觀測出《授時歷》所需要的種種數(shù)據(jù)嗎?正象馬堅所說:“郭守敬‘不用積年’、‘全憑實測’、‘不事虛算’,這是回回天文學家傳統(tǒng)的精神,但在短短的六年中(實為四年)就能做到‘測驗之精,遠逾前代’,郭守敬就是天才學者,事實上也不可能,研究天文歷算的人,大概都明白這個道理,無需多說,因此,我們可以說,郭守敬所憑的實測,大部分是回回人的遺產(chǎn)?!?1靳朋也說:“伊本、優(yōu)努斯(阿拉伯杰出天文學家1007年卒在開羅天文臺制作一部偉大的歷書,稱為哈克慕歷,曾代替了自古以來的一切歷書,后來的一切天文學書都抄襲哈克慕歷;公元1280年中國郭守敬所編的歷書,也曾抄襲它?!?2除此,我們還可以找出許多證據(jù)來證明《授時歷》確實受了阿拉伯歷法的影響。三明清時期,哈薩克斯坦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對中國天監(jiān)制度的影響阿拉伯人不僅把先進的儀器和完善的歷法傳入中國,而且還直接參加了中國的天文工作。元、明、清三朝他們與中國歷法和天文工作者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元朝設有回回司天監(jiān)專署。《元史》百官志說“回回司天監(jiān),秩正四品。掌觀象衍歷。提點一員,司天監(jiān)三員,少監(jiān)二員,監(jiān)承二員,品秩同上;知事一員,令史二員,通事兼知印一人,奏差一人,屬官:教授一員,天文科管勾一員,算歷科管勾一員,三式科管勾一員,測驗科管勾一員,漏刻科管勾一員,陰陽人一十八人。世祖在潛邸時,有旨征回回為星學者,扎馬刺丁等以其藝進,未有官署。至元八年(1271年),始置司天臺,秩從五品。十七年,置行監(jiān)?;蕬c元年(1312年)改為監(jiān),秩正四品。延祐元年(1314年)陞正三品,置司天監(jiān)。二年,命秘書卿提調(diào)監(jiān)事。四年,復正四品?!睋?jù)《元史》百官志,元政府司天監(jiān)秩正四品,回回司天監(jiān)也是正四品,而且元政府又在全國頒布阿拉伯人的《萬年歷》,當時阿拉伯歷法和天文工作者在中國地位之高,由此可知。明朝時國家天文機構(gòu)雖有改革,但阿拉伯歷法的地位卻沒變動?!睹魇芳o事本末》說:“洪武元年(1368年)冬十月,征元太史院使張佑、張沂、司農(nóng)卿兼太史院史成隸太史同知郭讓、朱茂,司天少監(jiān)王可大,石澤、李義,太監(jiān)趙恂,太史院監(jiān)候劉孝忠,靈臺郎張容,回回司天監(jiān)黑的兒、阿都刺,司天監(jiān)丞迭里月實一十四人,修定歷數(shù)。二年夏四月,征元回回司天臺官鄭阿里等十一人至京議歷法,占天象。三年六月,改司天監(jiān)為欽天監(jiān)。設欽天監(jiān)官,其習業(yè)者分四科:曰天文,曰漏刻,曰《大統(tǒng)歷》,曰《回回歷》”23?!睹魇贰份d“十五年秋,太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yè)公司融資合同范本
- 艙口蓋系統(tǒng)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化肥長期供貨合同范本
- 場地使用出租合同范本
- 事業(yè)單位聘用合同范本
- 共享叉車租賃合同范例
- 副食購買合同范本
- 充電樁維修合同范本
- 勞務法合同范本
- 加盟合同范本
- 戰(zhàn)略管理與倫理
- 如何構(gòu)建高效課堂課件
- 虛擬化與云計算技術(shù)應用實踐項目化教程 教案全套 第1-14周 虛擬化與云計算導論-騰訊云服務
- 甲基丙烯酸甲酯生產(chǎn)工藝畢業(yè)設計設備選型與布置模板
- 徐金桂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新講義
- 瀝青拌合設備結(jié)構(gòu)認知
- 2023年北京高考政治真題試題及答案
- 復旦中華傳統(tǒng)體育課程講義05木蘭拳基本技術(shù)
-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課件第5課時 人民幣兌換
- 工程回訪記錄單
- 住房公積金投訴申請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