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俚室文化現象淺析_第1頁
唐代俚室文化現象淺析_第2頁
唐代俚室文化現象淺析_第3頁
唐代俚室文化現象淺析_第4頁
唐代俚室文化現象淺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唐代俚室文化現象淺析

作為人類生活的物質基礎之一,住宅在唐代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形成了豐富內涵的住宅文化,并呈現多樣性趨勢。僅就其構建規(guī)模而言,在唐代社會上層就存在著兩種趨勢:一方面,部分皇親國戚及居重位掌大權的內外官員紛紛構建豪宅美第,極盡奢侈之能事;另一方面,部分官員雖然享受高官厚祿卻甘愿身居陋室,甚至蔬衣蔽食。前者如郭子儀、宗楚客、楊國忠、元載、馬、裴度、王鍔、白居易等,筆者曾撰文論及。后者如太宗朝魏征、高宗朝宰相李義琰、吏部尚書唐臨、玄宗朝宰相李元、肅宗朝宰相楊綰、憲宗朝宰相李吉甫、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裴玢等等。在奢侈浪費蔚然成風的唐代,置身于繁華喧鬧的都市,來往于王公貴戚之間,難道這些身在高位的人不羨慕時人的奢華,不想享受豪宅美第而心甘情愿寄身于陋室嗎?對于這個問題,學術界鮮有論及。故此,筆者不揣淺陋,爬梳整理了有關史料,試圖探究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身在高位的唐人甘居陋室的心理及其原因。一、社會身份:從重視程度看唐代既過理想的生活境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深。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全唐文》卷608)這篇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名作,其版權問題一度成為學術界爭論的焦點,且不論孰是孰非,亦或在唐代還有同名之作行世也尚待進一步考證,但這至少可以說明在唐代不止劉禹錫一人具備創(chuàng)作《陋室銘》的條件。大量的史料記載也說明這種選擇陋室而居的處世方式及心理在唐代頗為普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非個別文人偶一為之。勿庸置疑,《陋室銘》所描寫的是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希望遁世隱居、超凡脫俗的一種無奈的選擇,同時它也道出了文人高士輕視物質享受,看重精神道德的心聲。似乎可以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部分唐人選擇陋室而居的心理寫照,也是部分唐人身居高位而不為豪宅美第所誘惑的一個原因。首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長期積淀,安貧樂道的處世哲學的逐漸深入人心,人在陋室,心系天下,志在高遠逐漸成為中國古代士大夫心目中向往的一種完美人格。幾千年前,孔子的弟子顏回身在陋巷,簞食瓢飲,孔子對此一唱三嘆。(《論語·雍也》)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傳統(tǒng)文化影響和熏陶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士大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逐漸成為中國士大夫追求的一種理想的生活境界,在政治清明的歷史時期這種追求則顯得尤為強烈。唐代初期之所以會出現貞觀之治,除有唐太宗這樣一個善于總結歷代興亡教訓,能夠招賢納諫的封建帝王外,還有一批目光遠大,正直不阿,敢于直言的大臣。這些貞觀名臣在唐初施政方針的制定、執(zhí)行中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們有一共同之處就是身居陋室、安貧樂道。如魏征,曾經多次勸太宗以隋亡為戒,“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魏征自己家的住宅,連正堂都沒有,太宗看到這種情況,將為自己準備建造小殿的木材拿來為他營造住宅。(《貞觀政要·儉約》)身兼三職,宿衛(wèi)兩宮的李大亮,職高位重而“居陋狹甚”。(《新唐書·李大亮傳》)戶部尚書戴胄去世時,太宗前往哀悼,看到他的住宅簡陋狹窄,沒有祭奠的地方,特地命令有關部門為其立廟祭祀。(《新唐書·戴胄傳》)尚書右仆射溫彥博,“家貧無正寢,及薨,殯于旁室。太宗聞而嗟嘆,遽令所司為造”。(《貞觀政要·儉約》)魏征等人人在高位而身居陋室的處世態(tài)度,是中國古代士大夫為了完善自我,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其次,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思維模式及價值取向,決定了中國士大夫對于聲名的執(zhí)著追求,將聲名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寧可身敗也不愿名裂。同時主張節(jié)儉,反對奢侈浪費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自古及今,社會輿論都將儉奢作為衡量一個人賢與不賢的標準。一個人要立足社會,取得聲名,就得將自己的言行納入社會輿論所要求的范疇。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鼎盛時期的唐王朝也不例外,贏得生前身后名也是唐代士大夫的普遍追求。對于為官者來說,社會輿論還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仕途。因此在唐代社會上層,部分人不約而同地將陋室視作自己爭取社會輿論認可和贏得生前身后名的一個載體。事實上,唐代因身居陋室而贏得美名的人確實不在少數。如玄宗朝宰相李元生活儉樸,雖然在位多年而“不改第宅,仆馬弊劣,未曾改飾”,當時的右相宋常常在別人面前夸贊他。(《舊唐書·李元傳》)王府長史、豫州刺史潘好禮勤于吏治,“未嘗自列階勛,居室服用粗茍至終身,世謂近名”。(《新唐書·潘好禮傳》)肅宗朝張鎬入仕僅三年即做了宰相,他為官清廉,不置家產,待人彬彬有禮,因此雖然在位時間短,治績平平,當時人對他的評價卻并不低,一致認為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新唐書·張鎬傳》)順宗朝兵部侍郎李建位雖通顯,“未嘗治垣屋,以清儉稱”。(《新唐書·李建傳》)憲宗朝宰相李吉甫,雖然“服物食味,必極珍美”,但是他“不殖財產,京師一宅之外,無他第墅”,因而受到公眾輿論的好評。(《舊唐書·李吉甫傳》)以平定淮西叛亂而名聞天下的大將軍李,“行己儉約”,他的兄弟們仰賴父親李晟的功名,“飾輿馬,矜室廬”,唯獨李所住的仍是父親過去的老宅,甚至不曾擴建。正因為李名高天下而生活儉樸,在他晚年“雖忽于取士,與鄭注善,議者不以掩其賢”。(《新唐書·李塑傳》)除社會輿論的褒貶外,唐政府有時也會對一個人的儉奢行為予以宣揚或貶抑。太宗朝中書令、右衛(wèi)大將軍宇文士及常常用他的俸祿周濟親戚朋友,去世后有關部門擬定謚號為“恭”,但因其“過自奉養(yǎng),服玩食飲必極豐侈”,黃門侍郎劉洎認為謚曰“恭”不合適,于是改曰“縱”。(《新唐書·宇文士及傳》)唐朝名將馬燧的兒子馬暢以父蔭官至鴻臚少卿,死后有關部門擬定謚號為“敬”,工部郎中崔備、兵部員外郎韋奕分別駁議,認為他“家富于財,以奢縱自處”,謚曰“敬”不合適,于是依宇文士及的先例,改為“縱”。謚號是政府對一個人生平的概括和評價,有唐一代,因“好廉自克”、“巧而好度”謚為“節(jié)”的有殷開山、張道源、高睿、馮昭泰、裴玢等人,(《唐會要》卷79《謚法》)追求生前身后名的人不能不引以為戒。唐貝州武城人崔生活儉樸,居住在京城光德里,四世同堂,兄弟中有六人官至三品,三人五次在禮部任職、兩次在吏部任職,這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事,而崔氏的住宅則非常簡陋。宣宗聽說后為之感嘆,題其宅曰“德星堂”(德星即賢士)以示表彰,后來京城人就將崔氏所住的光德里稱之為“德星社”。(《新唐書·崔傳》)此事也足以說明陋室是人們博取生前身后名的一個最好的載體,因而少不了有人去效法。二、建宅以實刑罰制裁任何一個社會都有與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和法令,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鼎盛時期的唐王朝,各項制度與法令逐漸趨于詳備和完善。唐代在開國之初,鑒于前朝各代旋踵而亡的教訓,總結出了“奢侈者可以為戒,節(jié)儉者可以為師”的治國經驗,深刻地認識到了“雕鏤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驕奢,則危亡之期可立待也”的道理。因此唐代初年,尤其是唐太宗貞觀時期,一再強調以節(jié)儉為本,杜絕奢侈浪費,對王公貴族、百官公卿的衣食住行標淮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并明確指出:“自王公以下,第宅、車服、婚嫁、喪葬,準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斷?!?《貞觀政要·儉約》)之后,關于各個品級的官員在住宅的建造和裝飾上的規(guī)定日趨詳盡,等級制度更為嚴格,將作監(jiān)下設左校署,專管營繕宮室事宜,在營建中必須遵守“凡宮室之制,自天子至于士庶,各有等差”的原則。《唐六典》對“等差”又作了詳細的解釋:“天子之宮殿皆施重、藻井。王公、諸臣三品已上九架,五品已上七架,并廳廈兩頭;六品已下五架。其門舍三品已上五架三間,五品已上三間兩廈,六品已下及庶人一間兩廈。五品已上得制烏頭門?!?《唐六典》卷23《左校署》)《唐令拾遺》中還有《營繕令》,令文規(guī)定:“王公以下,凡有舍屋,不得施重、藻井?!睂τ谟蟹ú灰?、肆意妄為的人,也制定了相應的處罰規(guī)定?!短坡伞分芯陀小爸T營造舍宅、車、服、器物及墳塋、石獸之屬,于令有違者,杖一百。雖會赦,皆令改,去之”的法律條文。(《唐律疏議》卷10《雜律》)太宗的手足、遂州都督彭王李元則曾因章服奢侈而被免官。玄宗朝大將軍程伯獻曾因“第宅輿馬,僭擬過縱”而被治罪。(《舊唐書》卷98《韓休傳》)有鑒于此,唐代前期大部分官員在營建住宅上還不敢超標準,越等級。但是,隨著唐代社會政治的日趨衰落,奢侈之風日甚一日。如果說安史之亂前,奢侈之風已有所抬頭,但懾于法令的威嚴,“垣屋猶存制度”;而安史之亂后,“法度隳弛,內臣戎帥,競務奢豪,亭館第舍,力窮乃止”,當時人稱之為“木妖”。(《舊唐書·馬傳》)唐代中后期以后,王公貴戚,文臣武將互相攀比,豪宅美第,池塘別館比比皆是。針對這種在生活上奢侈腐化、在住宅的建造上無視法令的規(guī)定的現象,唐政府不止一次重申禁令,甚至予以嚴懲。代宗皇帝曾針對當時的奢侈浪費現象下過《崇儉詔》。(《全唐文》卷71)德宗即位后,下詔毀元載、馬、劉忠翼的住宅,“以其雄侈逾制也”。(《舊唐書·德宗本紀》)之后的唐文宗“承長慶、寶歷奢靡之風,銳意懲改,躬行儉素,以率厲之”,即位之后,就下詔按《儀制令》的規(guī)定,根據官員的品秩和勛勞,對其住宅的規(guī)模重新做出了詳細的規(guī)定。(《新唐書·車服志》)這些法令制度及政府的嚴懲措施,對唐代百官公卿在住宅的選購營建及裝飾中起了一定的限制和震懾作用。代宗朝楊綰因“質性貞廉,車服儉樸”而名聞當時,御史中丞崔寬家富于財,在皇城之南建有豪華的別墅,“池館臺榭,當時第一”,崔寬聽到任命楊綰為宰相的消息,立即悄悄派人前去拆毀。“其余望風變奢從儉者,不可勝數。”憲宗元和年間,戶部侍郎潘孟陽正在修建住宅,恰逢憲宗微服私訪走到樂游原,看到那宏偉華麗、興師動眾的場面,問左右的人是誰家在建宅,身邊的人回答說是潘孟陽。風聲傳來,潘孟陽嚇得趕緊停工。(《舊唐書·潘孟陽傳》)范傳正歷任三州刺史,因政績卓著而升任宣歙觀察使,“受代至京師,憲宗聞其里第過侈,薄之,因拜光祿卿”。(《舊唐書·良吏傳》)朝廷的三令五申及對在住宅的建造中無視法令的規(guī)定,肆意浪費財物、追求奢華的官員所采取的嚴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奢侈之風的蔓延。加之唐代中后期頻繁的黨派之爭,豪宅美第也成為排擠和打擊對方的一個借口,不乏因廣置田宅而招致殺身之禍的例證。憲宗朝京兆尹楊憑奢侈無度,“治第永寧里,功役叢煩,又幽妓妾于永樂別舍,”輿論嘩然。御史大夫李夷簡與楊憑不和,借此為口實,欲置楊憑于死地。由于翰林學士李絳的辯護,加之憲宗念其治理京兆有功,才免于一死,貶為臨賀尉。(《新唐書·楊憑傳》)因此,為了保住自己的一官半職,不至于在宦海中沉浮,有的官員就采取了明哲保身的處世態(tài)度,寧可身居陋室也不愿冒險去修建豪宅。唐高宗朝宰相李義琰博學多才,頗識時務,他的住宅連正堂都沒有,弟弟李義為他買好木材送上門來,義琰對弟弟說:“以吾為國相,豈不懷愧,更營美室,是速吾禍,此豈愛我意哉!”義勸他說:“凡人仕為丞尉,即營第宅,兄官高祿重,豈宜卑陋以逼下也?”義琰反駁道:“事難全遂,物不兩興。既有貴仕,又廣其宇,若無令德,必受其殃。吾非不欲之,懼獲戾也?!崩盍x琰始終沒有營建正堂,任憑那些木材風吹雨淋后來腐爛掉了。(《舊唐書·李義琰傳》)李義琰的言行,是有唐一代部分官員身在高位而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理表白,而選擇陋室而居則無疑是其遠罪避禍的一個明智之舉。三、小家主經濟之長,貴族或豪富侵吞,從政治改造的意義上看對子孫后代來說,不管是陋室,還是豪宅,都是先人留傳下來的有形祖業(yè)。堅守祖業(yè),永保其有也是身為子孫者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否則就會被視為不肖之子,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譴責。因此唐人十分珍惜祖業(yè),如順宗朝兵部侍郎李建之弟李訥與當時的宰相楊收為鄰,楊收打算買下李訥閑置不用的屋舍來擴建自己的住宅,李訥憤怒地罵道:“先人舊廬,為權貴優(yōu)笑地邪?”(《新唐書·李訥傳》)一代名臣魏征的住宅雖然甚為簡陋,后來因其子孫貧賤,不得已將舊宅典賣與人。憲宗年間,淄青節(jié)度使李師道打算為魏征的子孫贖回舊宅,時任左拾遺的大詩人白居易就此事上疏議論。(《全唐文》卷667)德宗貞元年間,左丞田季羔從子田伯強請求變賣私宅募兵幫助朝廷征討吐蕃,當時的宰相柳渾認為田季羔是前朝的名臣,自其先祖以來就因孝謹而受到朝廷的表彰。更何況“隋時舊第,惟田一族耳。討賊自有國計,豈容不肖子毀門構,徼一時之幸,損風教哉!”(《新唐書·柳渾傳》)由此可見唐代對名賢舊居的重視,而隋朝以來的名門舊第,只剩下了田氏一家,亦可見保守先業(yè)之難。事實上在唐代能夠堅守祖業(yè)的人的確不多,權貴名門的住宅在不斷地更換著主人,衛(wèi)國公李靖的家廟,后來成為楊國忠家的馬廄;散騎常侍楊憑在東都的住宅,后來為白居易所得;詩人宋之問的藍田別墅,后來為王維所得。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子孫揮霍變賣。守業(yè)難于創(chuàng)業(yè),就國家而言如此,就個人小家來說也莫不如是。對大多數人來說,累積家財,置辦產業(yè),營建住宅,一方面是為了自己享用,另一方面也是為子孫后代著想。但等家業(yè)傳至子孫后,有的子孫并不知祖先創(chuàng)業(yè)之艱難,肆意揮霍,隨手變賣,坐吃山空。如德宗朝東川節(jié)度使李叔明,“素豪侈,央蜀殖財,廣第舍田產”,在他死后不幾年,“子孫驕縱,貲產皆盡”。當時人告誡累積財富的人應當以李叔明為前車之鑒。(《新唐書·李叔明傳》)玄宗朝宰相張嘉貞深明此理,他雖然身居高位而不治田宅,有人勸他,他回答說:“吾嘗相國矣,未死,豈有饑寒憂?若以譴去,雖富田產,猶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務廣田宅,為不肖子酒色費,我無是也。”(《新唐書·張嘉貞傳》)2.迫于無奈獻于朝廷、權貴或被人侵吞。有唐一代,或出于取悅當權者,或由于權貴的逼迫而將自已的宅第、別墅獻給朝廷、權貴的事時有發(fā)生。元和十五年十一月,“穆宗幸金吾將軍郭城南莊,以莊為獻”。(《舊唐書·穆宗本紀》)楊嗣復之子楊損的第宅在京城新昌里,與宰相路巖為鄰?!皫r以地狹,欲易損馬廄廣之,遣人致意。時損伯叔昆仲在朝者十余人,相與議曰:‘家門損益恃時相,何可拒之?’損曰‘非也,凡尺寸地,非吾等所有,先人舊業(yè),安可以奉權臣,窮達命也。’”路巖不高興,恰逢朝廷要派人去黔中審理獄案,楊損首當其選。(《舊唐書·楊嗣復傳》)權貴的喜怒哀樂,決定著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像楊損那樣不畏權貴,甘愿貧賤的人恐怕并不多見,相反有的人甚至阿諛逢迎,投其所好,主動將住宅或別墅獻給當權者。此外住宅被權貴或豪富侵吞的事在唐代也屢見不鮮。中宗之女長寧公主下嫁楊慎交后,在東都營建住宅,讓楊務廉任總管,“第成,府財幾竭,乃擢務廉將作大匠。又取西京高士廉第、左金吾衛(wèi)故營合為宅,右屬都城,左俯大道”。安樂公主“奪臨川長公主宅以為第,旁撤民廬,怨聲囂然”。(《新唐書·諸帝公主》)代宗、德宗朝大將、與李晟齊名的馬燧,“以貲甲天下”,馬燧死后,他的兒子馬暢也善于理財,家產更加豐厚。但是后來其家產不斷被豪幸侵吞,貞元末年,神策中尉楊志廉暗示馬暢將田產獻給朝廷,順宗時復又賜與馬暢。然而“中官往往逼取,暢畏不敢吝,以至困窮”。以至他的子女竟“無室廬自托”,當時人“視暢以厚畜為戒”。(《新唐書·馬暢傳》)3.戰(zhàn)亂帶來的家毀人亡、物是人非。如果說安史之亂前,在住宅的建造上超越等級、觸犯法令是招致禍患的一個主要原因,那么安史之亂后,法制受到破壞,社會動蕩不安,身家性命尚且難保,豪宅美第又有何益?安史之亂不但對唐代的政治和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同時也使太平時期那種安然恬適的心理蕩然無存,尤其是盛極一時的楊氏家族頃刻之間家毀人亡的悲劇,更讓人感到福禍難測、世事無常和前途的茫然。詩人杜甫在目睹了安史之亂后世事變遷、物是人非的巨大變化后發(fā)出了“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的感嘆,(《全唐詩》卷230杜甫《秋興八首》之四)清代學者錢謙益為之做注曰:“當年誤國之臣,如林甫、國忠輩,其第宅已更新主矣。自玄宗倚仗蕃將,專制節(jié)鎮(zhèn),而肅宗以中官居重任,文武衣冠,亦異于昔時矣?!?《初學集》卷108)李林甫、楊國忠的住宅在唐代可謂盛極一時,奢華無比,他們的覆亡成為前車之鑒。安史之亂后,宦官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