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地方審級的設置_第1頁
清代地方審級的設置_第2頁
清代地方審級的設置_第3頁
清代地方審級的設置_第4頁
清代地方審級的設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清代地方審級的設置

清朝的中央司法管轄權在歷史上有明確的記錄并得到解決。然而,在研究清代的地方司法管轄權制度時,由于缺乏統(tǒng)一的訴訟規(guī)則,法律法規(guī)也沒有系統(tǒng)的規(guī)定,學術界對此沒有達成一致意見。筆者依據(jù)有關文獻記載,并證之檔案,予以考析。一、清代地方審級一般說來,行政與司法在體制上是統(tǒng)一的。清朝實行地方行政、司法合一的政權體制,有一級行政便應該有一級司法審判。然而實際上清朝并沒有關于地方審級的系統(tǒng)法律規(guī)定,清會典和清律中甚至沒有“審級”的字樣,這就需要我們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考察。據(jù)《大清會典》記載,清代地方政權分為四級:省(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道(道員);府(知府),直隸州(知州),直隸廳(同治、通判);縣(知縣),州(知州),廳(同知、通判)①1省、道、府、縣四級政權雖然都有一定的司法職責,但地方審級的設置似乎并非完全與此相重合。若從審判程序的實際考察,清代地方審級層次應作如下劃分:第一審級——縣、州、廳。據(jù)《大清律例·訴訟·越訴》條例:“軍民人等遇有冤抑之事,應先赴州縣衙門具控。”越級上告,“輒赴上司稱訴者”,即“越訴”,為法律所不容,也不會被受理?!独舨刻幏謩t例》也規(guī)定了法官責任:州縣官不得規(guī)避責任,擅不受理案件。第二審級一一府。清律規(guī)定,凡在州縣有礙于本官,“不便控告,或有冤抑,審斷不公”,即應向本州縣“該管上司”一—即府具控②2。第三審級——按察使,又稱臬司。府級的二審案件,不必解送道臺,而應報送臬司。臬司所處的第三審級地位,雖律無明文,但為大量的清代案例所明證。清末律學家、光緒年間刑部尚書薛允升說過,“州縣一切案犯由府轉解(臬)司”,是律所不載而“多年遵行之定章”③3。第四審級——總督、巡撫。臬司雖綜理全省刑名,但并非代表了省級審判。臬司所理案件仍須呈報督撫再進行一次正式審理。督撫不只是書面審,而是正式開庭審。據(jù)載乾隆晚期以來督撫“率同司道赴按察使衙門會同審查”,以后移回巡撫衙門開庭,司道均“赴撫署辦理”會審④4。簡言之,清代地方審級是縣、府、司、院(督、撫在清官場中稱為督督院、部院)四級。以上劃分僅就一般情況而言,此外還須對直隸廳、州與道的審級地位略加論證。直隸廳、州一方面與其他州縣同,受理本廳、州的一審案件;另一方面對于所轄縣,則又與府同,為第二審級。道一般不作單獨審級,府之二審案不必經(jīng)道審轉。但對直隸廳州而言,道則是必經(jīng)之審級。清律規(guī)定:“直隸州所屬,向例由道審轉?!雹?綜上所述,清代地方審級設置可列下圖示意:二、清代州縣審判制度縣、州、廳一審管轄:清律規(guī)定,“州縣自行審理一切戶婚、田土等項”②6案件?!皯艋?、田土及笞杖輕罪由州縣完結,例稱自理”③7。即自行審理戶籍、繼承、婚姻、土地、水利、債務等等民事案件,及斗毆、輕傷、偷盜(小量)等應責以笞、杖刑的輕微刑事案件。對于某些所謂“敗檢踰閑,不顧行止”者,州縣有權予以枷示,警誡眾人。州縣官在處理這些案犯時,無須援引律例規(guī)定,僅憑個人意志作出判斷。上司對于州縣自理案件,只要當事人不上控,即不復審。州縣只是按月填報《循環(huán)薄》,進行登記自理案件,報呈上司查覈。分巡道冬季分巡所屬州縣時,也應審核其自理案件的審理情況。但這些都是虛應故事,巡道分巡之制早已不行,實際上,對于被視為“民間細故”的自理案件,州縣廳一審全權管轄。對于人命、強盜(搶劫)、邪教、光棍、逃人等嚴重犯罪案件和其他應處徒刑以上的案件,如強奸、拐騙、窩賭、私鹽、衙蠹等,州縣級雖無權作出判決,但必須行使偵查、緝捕,采取強制措施和進行初審。清代尤重命、盜案件,一發(fā)案,州縣官懼于處分,都不敢怠玩。這種初審類似現(xiàn)代警察治安機關的預審,但又不完全相同。清代州縣初審不僅是偵查的繼續(xù),而且是正式的一級審判,要根據(jù)《大清律例》的條款提出判決意見,稱為“擬律”。州縣初審完畢,應將包括擬律在內的全部案卷報送上司,所謂“牧令為執(zhí)法之官,用法至枷杖而止,枷杖之外,不得自?!雹?。府二審管轄:清代知府也有“決訟檢奸”的職責⑤9,可以受理府城所在的戶婚、房產(chǎn)、爭毆案件,也是權止杖枷。這仍是一審案件。府級管轄主要是復審州縣上報的刑案,在對州縣解來的人犯進行審理后,看有無翻供,是否需要駁審,人證、物證是否準確。如果復審與州縣初審無異,知府即應作出“看語”,即是判決意見,因其開首例用“卑府看得”,所以稱看語①10,而后再上報臬司。臬司三審管轄:臬司不再直接受理軍民人等呈訟,專司一省之司法事務(當然臬司也還有其他如振揚風紀,澄清吏治等等事務),主要是對府道上報刑案的復審。全省各府或道報來的刑案都匯總于臬司,人犯也一并解來寄押在首府、首縣監(jiān)獄。按察使親自復審全案。在臬司三審中,往往會因供證不確,或者案有疏漏,對州縣的審錄進行駁斥,一般是發(fā)回原審衙門更審,或另發(fā)其他州府更審(恐原審有弊端)。如無須駁審,便上報督撫。督撫四審管轄:督撫有權對徒刑案件作出判決。清代徒刑從一年至三年分為五等,每遞加半年為一等,用以懲處不嚴重的普通刑事犯罪。擬律為徒刑的案件自州縣,經(jīng)府、司報到督撫后,督撫再次復審,即可作出終審的判決。徒刑犯不得在犯事本縣充徒,而是在省內分發(fā)。徒刑判決的權力僅在督撫,州縣、府、司都無權對徒刑作出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洞笄迓衫嗒z·有司決囚等第》條例明確指出:“尋常徒罪,各督撫批結后,即詳敘供招,按季報部查核。”一般徒刑案件,督撫有權批結。至于按季報部備案制度,早就廢弛,督撫批結,即可執(zhí)行。在僅存的清代順天府寶坻縣刑房檔案中,筆者發(fā)現(xiàn)了一些徒刑案例,試舉其一:道光十一年四月初二日陳德元控王仁和毆傷案——因買賣地價爭執(zhí),王用小刀劃破陳手。寶坻縣初審擬徒,并逐級詳報東路廳、直隸省臬司、直隸省總督。八月十二日直隸省總督批示:“如詳,飭將王仁和發(fā)容城徒一年?!本旁露湃胀跞屎蛷膶氎婵h押解赴容城縣充徒②11。這個案例極清楚的說明了督撫對徒刑案件的管轄權。督撫審級還對臬司上報的流刑、死刑案件進行第四級復審,復審形式與臬司相同,也是書面審和言辭審相結合。復審如無發(fā)現(xiàn)問題,就可上報,流刑案件咨達刑部,死刑案件向皇帝具題(同時將副本“揭帖”咨送刑部)③12。對于人命案件,即使其中有的人犯罪止杖、徒,督撫也無權直接處理,也應全案一起具題。流刑、死刑案件的審理,由中央的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管轄。由于本文僅限于論述清代地方司法審判,故暫從略。④13三、訴訟審轉的程序把人清代律例、會典中對案件的審判程序沒有作出系統(tǒng)規(guī)定,筆者從中摘其有關條文,結合現(xiàn)存清代司法檔案和其他文獻,認為可以用“逐級復審制”來概括清代刑案的基本程序。這是清代地方司法管轄制度的核心。所謂逐級復審制,系指徒刑以上(含徒刑)案件,在州縣第一審級審理后,擬律詳報上一審級復核,再層層上報,直至有權作出判決的審級批準后才為終審。當事人上訴與否并不影響逐級復審程序的進行。清律中的“審轉”就是這一程序的表現(xiàn)。例如直隸州案件“向例由道審轉”,“軍流人犯解司審轉”,距省遙遠各廳州縣案件“就近審轉”等①14。至于田土、戶婚、錢債和笞、杖輕罪案件,因屬自理,所以不納入逐級審轉程序?!俄樚旄畽n案》中的記載說明了這種逐級復審制的存在:嘉慶十五年四月二十日,寶坻縣民人倪文玉因故與梁寬爭毆,倪失手擊中梁寬太陽穴,梁被打死,梁的家屬當日赴縣喊冤告狀。寶坻縣隨即拘捕倪文玉,勘驗現(xiàn)場尸身,傳集干連證佐,進行初審。擬律為“絞監(jiān)候,斗毆殺人罪”。同時,寶坻縣將立案經(jīng)過詳報東路廳、直隸省臬司、總督和順天府尹,聽候指示。同年八月奉飭將倪文玉解勘赴東路廳、臬司。同年十一月直隸省總督審理倪案,與初審無異,以“斗毆殺人律絞監(jiān)候”向皇帝具題。嘉慶十六年三月二十四刑部三法司會議具題“應如該督所題”。同年三月二十九日奉旨:“倪文玉依擬應絞,著監(jiān)候,秋后處決?!焙笕吻飳従彌Q,減等改流。②15這是清朝極為普通的一件斗毆殺人案,它的審理程序很有代表性。地方縣、廳、司、督以至刑部擬律均為“絞監(jiān)候”,但都只是一種“處理意見”的性質,不發(fā)生法律效力。在全部案卷中,倪文玉或其家屬并沒有“上訴”,可是案件照樣由縣到中央在層層“審轉”。四、關于特殊司法管轄權1.美國有旗人關系法,對其“上諭”的描述,其人由于旗人(主要是滿族)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和司法特權,所以規(guī)定旗人案件由專門的司法機關理事廳同知、通判審理,地方州縣無權過問。但是隨著滿族內部的分化和統(tǒng)治策略的改變,清中期以后,旗人司法管轄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例如,盛京(今遼寧)興京地區(qū)(今新賓縣)原稱赫圖阿拉,是滿族的“發(fā)祥之地”,這里的滿族人地位尤應特殊。可是,至清末這里的司法管轄制度與關內州縣已無大的差異,看不到理事廳官員對司法事務有多少干預。奉天(今沈陽)將軍于光緒二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轉發(fā)了一道“上諭”,飭令“所有奉天州縣,旗、民事件悉歸審理,旗員不得干預”。旗員,指八旗駐防協(xié)領、佐領、理事廳管界官員等,其職責只應是管理旗籍冊檔、旗產(chǎn)買賣和維持治安,而不能過問民刑案件。其中規(guī)定:“其余人命、斗毆及錢債、戶婚、田土一切旗、民詞訟無論有關罪名與否,悉歸各廳、州、縣審斷?!逼靻T如“擅受呈詞,絲毫干預……包庇牽制,強行干預,各廳、州、縣稟極嚴參”。旗員“亦毋庸會同審訊”①16。光緒的“上諭”還重申了乾隆四十四年、道光元年關于“旗、民詞訟悉歸州縣審理”,“令州縣自行審理”旗、民交涉事件的上諭。表明至少在乾隆中期,清廷就已在強調地方審判權統(tǒng)由州縣行使。京師“八旗禁旅”的地位也并不比外省強多少,一個八旗兵丁令人同情的家庭悲劇反映了清末旗人的社會生活。這也是檔案中的一件真實案件:同治七年北京廣渠門內南崗子駐防之旗兵那拉金額隨軍出征陜西。其妻田氏因家貧難以生活,與鄰婦結伴出外乞討。走至寶坻縣地方,投宿在叫李永太的家里,后田氏即失蹤。待那拉金額回京,已是墻圮人空,滿目凄涼。后來得知田氏實系被李家拐賣。那拉金額憤悶不已,只身赴寶坻縣告狀。結果,李永太“恃橫”不講理,說田氏自己走失,與他無干,寶坻縣只批了個“取保候質”不了了之。從案卷上看,那拉金額的呈狀、堂供一如普通民人,自稱“小的”,長跪聽審。可見,雖然他身為“旗人”,但并沒有得到任何庇護,更不用說司法特權了②17。當時通州設立有旗員理事通判,管理京東包括寶坻縣在內的十四州縣“旗、民交涉事件”,“會審戶婚、田債等案”③18,但實際上絕少過問,形同虛設。兩京旗人的狀況尚且如此,外省的即可想而知了。2、審轉督撫權現(xiàn)職官吏犯罪,地方各級衙門不能擅自拘問,應由督撫、吏部、都察院提起參劾,奏準皇帝后撤職審理。地方上官犯由藩、臬兩司會同初審④19,兩司以下無權審問,案卷人犯一律解省。兩司初審后審轉督撫,題奏皇帝,咨達刑部,按審轉程序進行。這是官員犯罪的司法管轄,如官員家因田、戶涉訟則不循此。現(xiàn)職官吏所涉田土、戶婚、錢債等民事案件,不論是作為原告起訴,還是作為被告應訴,都仍屬州縣管轄。民事案件并不因當事人中有官吏而超出州縣自理范圍。不過法律規(guī)定官吏本身不必到庭,只須派家人代理就可以了,這叫做“家人抱告”。3、經(jīng)濟糾紛案件的移送與審轉清代地方漕運、鹽務、海關、河道等專業(yè)性質的機關,自成體系,設立專門衙門,擁有相當武裝,不受地方府縣節(jié)制。運丁、水手、灶戶等人戶屬于這些專門衙門,不入地方戶籍。但是他們所涉及的民刑案件仍應移送地方州縣審理。漕鹽河關等衙門對于鹽梟(私鹽)、河工、走私等案件可以緝捕,一旦需要立案擬罪也應移送地方州縣,納入一般刑案的審轉程序。但是,漕鹽河關等既有自己的機構和武裝,難免不超越其護衛(wèi)、緝查的本職而受理詞訟。江蘇泰州督運府是漕運衙門,轄有大運河上的“幫船”(船隊)。道光九年十一月幫船運丁劉有祥呈控運丁舵工范三麻子拐賣劉有祥之女,督運府接受了這一呈狀,并審理調處了結了此案。督運府運官馬某批示:“即飭差立提范三麻子等到案,以憑察迅究辦。”審理后運官表示此拐賣案“事關風化”,本應移送地方有司,但考慮到雙方經(jīng)人調處吁請銷案,就“姑準免移”了①20。可見,實際上存在著漕運一類專業(yè)衙門的特別司法管轄。4、刑法管轄京東北部順天府為京師所在,制度與眾不同。北京城內是兩級管轄,五城御史、五城兵馬司和九門提督(步軍統(tǒng)領衙門)為第一審級,刑部為第二審級。城內案件“皆由巡城御史聽斷,杖罪以下自行完結,徒罪以上送(刑)部按擬”②21。九門提督是八旗在京駐防部隊之一,也負責京城及附近的巡邏治安,緝拿犯奸作科者。五城御史與九門提督互不統(tǒng)屬,各獨自執(zhí)行職務。它們所管轄的案件如罪止笞、杖、枷就自行發(fā)落了,如需擬徒,則一定要咨送刑部審理,不必報經(jīng)順天府。刑部直轄京城案件。順天府所轄京畿二十州縣,其司法管轄受順天府尹和直隸省總督雙重負責,而以直隸省總督為主。康熙二十七年京畿設東、西、南、北四路廳,又稱四路“刑錢督捕府”,分管各州縣事務③12。四路廳各設同知為長官,地位相當于外省之府。在這樣的體制下,京城州縣的司法管轄分為如下四級:州縣——四路廳——直隸省臬司——直隸省總督。各州縣案件按此四級進行審轉,但同時要申詳該管道臺和順天府尹,道臺和府尹不過照例批示“仰候督憲批示”而已④13。5、取消地方審,解廳更權某些省份邊遠地區(qū)的州縣案件審轉因道路遙遠,路程不便,很難象內地一樣進行,因此特規(guī)定了一些變通措施。比如湖北鄖陽府所屬縣、廳,其秋審案件可以不必經(jīng)由知府,而由該管巡道審轉;陜西省漢中府所屬州縣的案件,人犯可不解省⑤22。湖南鳳凰等三直隸廳所屬人命案件又不必解廳,而需移解辰州府審轉⑥23。關外、蒙古、西寧等邊疆地區(qū)司法制度又有不同,本文不再涉及。五、清代地方司法系統(tǒng)的特點1、地方政權的司法管轄現(xiàn)代司法制度中的管轄,不存在什么“審”、“判”權的分離,按權限范圍,規(guī)定那一級管轄受理的案件,那一級就有權判決。如果沒有上訴或抗訴,這一判決就發(fā)生法律效力,交付執(zhí)行,當然該案也就沒有二審、三審。如果某級司法機關無權對某類案件作出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它就應將該案移送上級司法機關審理,因為這類案件超出了它的管轄范圍。清代地方政權的司法管轄與現(xiàn)代管轄的概念顯然不同。它是建立在“審”與“判”權力分離的基礎上,即有權審理卻無權判決。地方府、州、縣只能自理枷杖,督撫也只能審決徒刑,而大量的、應判處流刑及死刑的刑事案件,地方卻無權判決。但是,所有這些刑事案件地方各級均應進行審理,并且要從州縣初審開始。從州縣初審開始,不管當事人是否上訴,下級都要將案件向上級審轉,上級復審后,再向更上一級審轉。這種逐級復審制很類似一種審判監(jiān)督程序或是復核制,但又不完全相同,因為每一級的復審都是一次須作出“擬律”結論的審判。這正是清代地方司法管轄制度的獨特之處。2、第二,地方審判的管理體制清代地方設四個或五個審級,在逐級復審中,還常常因故駁審、發(fā)審,增加了審轉的次數(shù)。另外還有許多特別管轄,使得管轄制度更為復雜化。造成宙級過多的直接原因是地方行政、司法合一的政權體制所為。有一級政權,甚至于有一個衙門(如漕、鹽)便有一級審判。各類地方官均把斷獄決訟作為自己的職責,這是中國古代政治中的一種傳統(tǒng)觀點。審級設置過多的直接后果至少有二:一是辦案效率低,層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