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五年(2023年)高考物理真題按知識點分類匯編37-力學實驗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e948cdbd2877fa18e54c96753f84bb/6be948cdbd2877fa18e54c96753f84bb1.gif)
![全國各地五年(2023年)高考物理真題按知識點分類匯編37-力學實驗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e948cdbd2877fa18e54c96753f84bb/6be948cdbd2877fa18e54c96753f84bb2.gif)
![全國各地五年(2023年)高考物理真題按知識點分類匯編37-力學實驗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e948cdbd2877fa18e54c96753f84bb/6be948cdbd2877fa18e54c96753f84bb3.gif)
![全國各地五年(2023年)高考物理真題按知識點分類匯編37-力學實驗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e948cdbd2877fa18e54c96753f84bb/6be948cdbd2877fa18e54c96753f84bb4.gif)
![全國各地五年(2023年)高考物理真題按知識點分類匯編37-力學實驗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e948cdbd2877fa18e54c96753f84bb/6be948cdbd2877fa18e54c96753f84bb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年2023-2023高考物理真題按學問點分類匯編37-力學試驗〔含解析〕一、試驗題〔2023··統(tǒng)考高考真題〕m1的滑塊A與質(zhì)量為m2的靜止滑塊B在水平氣墊導軌上發(fā)生碰撞,碰撞時間極短,比較碰撞后A和B的速度大小v和v
1 2調(diào)整導軌水平;測得兩滑塊的質(zhì)量分別為0.510kg和0.304kg。要使碰撞后兩滑塊運動方向相反,應選取質(zhì)量為 kg的滑塊作為A;BAB接觸時,A的左端到左邊擋板的距離s
B的右端到右邊擋板的距離s
1相等;2使A以確定的初速度沿氣墊導軌運動,并與B碰撞,分別用傳感器記錄A和B從碰撞時刻開頭到各自撞到擋板所用的時間t和t;1 2將B放回到碰撞前的位置,轉(zhuǎn)變A的初速度大小,重復步驟4果如下表所示;1234123450.490.671.011.221.390.150.210.330.400.460.31k20.330.330.331t/s2vk 1v2表中的k2 〔保存2位有效數(shù)字;vv1的平均值 〔保存2位有效數(shù)字〕v2133頁v理論爭論說明,對本試驗的碰撞過程,是否為彈性碰撞可由1
推斷。假設兩滑塊的碰撞為彈性碰撞,則
v1的理論表達式為 〔用m和m
v2表示,本試驗中其值為v 1 22 〔保存2位有效數(shù)字,假設該值與〕滑塊A與滑塊B在導軌上的碰撞為彈性碰撞?!?023··統(tǒng)考高考真題〕在天宮課堂中、我國航天員演示了利用牛頓其次定律測量物體質(zhì)量的試驗。受此啟發(fā)。某同學利用氣墊導軌、力傳感器、無線加速度傳感器、輕彈簧和待測物體等器材設計了測量物體質(zhì)量的試驗,如圖甲所示。主要步驟如下:①將力傳感器固定在氣墊導軌左端支架上,加速度傳感器固定在滑塊上;②接通氣源。放上滑塊。調(diào)平氣墊導軌;③將彈簧左端連接力傳感器,右端連接滑塊。彈簧處于原長時滑塊左端位于O點。A點O5.00cmA點,由靜止釋放并開頭計時;④計算機采集獵取數(shù)據(jù),得到滑塊所受彈力Fat變化的圖像,局部圖像如圖乙所示。答復以下問題〔結(jié)果均保存兩位有效數(shù)字: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N/m。該同學從圖乙中提取某些時刻F與a的數(shù)據(jù),畫出a—F圖像如圖丙中I所示,由此可得滑塊與加速度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為 kg。該同學在滑塊上增加待測物體重復上述試驗步驟在圖丙中畫出的a—F圖像Ⅱ,則待測物體的質(zhì)量為 kg。233頁〔2023··高考真題〕撞導致的機械能損失,設計了如圖〔a〕所示的裝置,試驗過程如下:讓小球從某一高度由靜止釋放,與水平放置的橡膠材料碰撞后豎直反彈。調(diào)整光電門位置,使小球從光電門正上方釋放后,在下落和反彈過程中均可通過光電門。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小球的直徑示數(shù)如〔b〕所示小球直徑d mm。測量時,應 〔選填“A”或“B”,其中A為“先釋放小球,后接通數(shù)字計時B為先接通數(shù)字計時器,后釋放小。記錄小球第一次和其次次通過光電的遮光時間t和t。1 2計算小球通過光電門的速度,小球的質(zhì)量為m,可得小球與橡膠材料碰撞導致的機械能損失E 〔用字母m、d、t和t1 2
表示。假設適當調(diào)高光電門的高度,將會 〔選填“增大”或“減小”〕因空氣阻力引起的測量誤差。0 〔2023··高考真題〔1〕試驗中,以小鋼球離開軌道末端時球Oh處靜A,讀取其坐標〔x,y0 ①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A.試驗所用斜槽應盡量光滑B.畫軌跡時應把全部描出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333頁C.求平拋運動初速度時應讀取軌跡上離原點較遠的點的數(shù)據(jù)0②依據(jù)題目所給信息,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大小v= 。0A.2gh B.2gy C.x g D.x g0 0
0 2y0③在本試驗中要求小球?qū)掖螐男辈凵贤晃恢糜伸o止釋放的理由是 ?!?023·浙·高考真題〔1〕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的試驗裝置如圖所示,長木板水平放置,細繩與長木板平行。圖2是打出紙帶的一局部,以計數(shù)點O為位移測量起點和計時起點,則打計數(shù)點B時小車位移大小為 cm。由圖3中小車運動的數(shù)據(jù)點,求得加速度為 m/s2〔保存兩位有效數(shù)字。②利用圖1裝置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試驗,需調(diào)整的是 。A.換成質(zhì)量更小的小車 B.調(diào)整長木板的傾斜程度C.把鉤碼更換成砝碼盤和砝碼 D.轉(zhuǎn)變連接小車的細繩與長木板的夾角〔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4所示,在該試驗中,①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A.拉著細繩套的兩只彈簧秤,穩(wěn)定后讀數(shù)應一樣B.在已記錄結(jié)點位置的狀況下,確定一個拉力的方向需要再選擇相距較遠的兩點433頁C.測量時彈簧秤外殼與木板之間不能存在摩擦D.測量時,橡皮條、細繩和彈簧秤應貼近并平行于木板②假設只有一只彈簧秤為了完成該試驗至少需要 選填“2”、“3”或“4”〕次把橡皮條結(jié)點拉到O點?!?023··統(tǒng)考高考真題〕支架等,設計了如圖〔a〕所示的試驗裝置,測量冰墩墩玩具的質(zhì)量。主要試驗步驟如下:查找資料,得知每枚硬幣的質(zhì)量為6.05g;5l,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序號12 345硬幣數(shù)量n/枚510152025長度l/cm
10.51
12.02
13.54
15.05
16.56依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b〕上描點,繪制圖線; 533頁取出全部硬幣,把冰墩墩玩具放入塑料袋中,穩(wěn)定后橡皮筋長度的示數(shù)如圖〔c〕所示,此時橡皮筋的長度為 cm;由上述數(shù)據(jù)計算得冰墩墩玩具的質(zhì)量為 g〔計算結(jié)果保存3位有效數(shù)字?!?023··高考真題的試驗裝置如以以下圖,阻力很小的滑軌上有兩輛小車A、B,給小車A確定速度去碰撞靜止的小車B,小車A、B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可由速度傳感器測得。①試驗應進展的操作有 。A.測量滑軌的長度B.測量小車的長度和高度C.碰撞前將滑軌調(diào)成水平②下表是某次試驗時測得的數(shù)據(jù):A的質(zhì)量/kg B的質(zhì)量/kg
碰撞前A的速度大小/〔ms1〕
碰撞后A的速度大小/〔ms1〕
碰撞后B的速度大小/〔ms1〕0.200 0.300 1.010 0.200 0.800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碰撞后小車A、B所構(gòu)成系統(tǒng)的總動量大小是 kg·m/s〔結(jié)果保存3位有效數(shù)字〕〔2023··高考真題〕633頁等器材驗證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定律,試驗裝置如圖1所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原長為L0m。彈簧的彈性勢能表達式為E
1kx2k為彈簧的勁度系2數(shù),x為彈簧的形變量,當?shù)氐闹亓铀俣却笮間。在彈性限度內(nèi)將鉤碼緩慢下拉至某一位置,測得此時彈簧的長度為L。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從靜止釋放鉤碼,彈簧收縮,得到了一條點跡清楚的紙帶。鉤碼加速上升階段的局部紙帶如圖2所示,紙帶上相鄰兩點之間的時間間隔均為T〔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認為釋放鉤碼的同時打出A點。從打出A點到打出F點時間內(nèi),彈簧的彈性勢能削減量為 ,鉤碼的動能增加量為 ,鉤碼的重力勢能增加量為 。利用計算機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展處理,得到彈簧彈性勢能削減量、鉤碼的機械能增加量分別與鉤碼上上升度h的關系,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隨著h增加,兩條曲線在縱向的間隔漸漸變大,主要緣由是 。733頁〔2023··高考真題某同學設計了一個用拉力傳感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試驗。一根輕繩一端連接固定的拉力傳感器,另一端連接小鋼球,如圖甲所示。拉起小鋼球至數(shù)的最大值T和最小值T。轉(zhuǎn)變小鋼球的初始釋放位置,重復上述過程。依據(jù)測量max min數(shù)據(jù)在直角坐標系中繪制的Tmax
Tmin
圖像是一條直線,如圖乙所示。假設小鋼球搖擺過程中機械能守恒。則圖乙中直線斜率的理論值為 。由圖乙得:直線的斜率為 ,小鋼球的重力為 N〔結(jié)果均保存2位有效數(shù)字〕該試驗系統(tǒng)誤差的主要來源是 〔單項選擇,填正確答案標號。A.小鋼球搖擺角度偏大B.小鋼球初始釋放位置不同C.小鋼球搖擺過程中有空氣阻力833頁12023·重慶·高考真題如圖為某小組探究兩滑塊碰撞前后的動量變化規(guī)律所用的試驗裝置示意圖。帶刻度尺的氣墊導軌右支點固定,左支點高度可調(diào),裝置上方固定一具有計時功能的攝像機。要測量滑塊的動量,除了前述試驗器材外,還必需的試驗器材是 。為減小重力對試驗的影響,開動氣泵后,調(diào)整氣墊導軌的左支點,使輕推后的滑塊能在氣墊導軌上近似做 運動。測得滑塊B的質(zhì)量為197.8gxt的變化圖像如以以下圖,其中①為滑塊B碰前的圖線。取滑塊A碰前的運動方向為正方向,由圖中數(shù)據(jù)可得滑塊B碰前的動量 kgms1〔保存2位有效數(shù)字,滑塊A碰后的線 〔選②③④。933頁1〔2023·全國·高考真題〔sin=0.3cosi小銅塊可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如以以下圖。該同學用手機拍攝小銅塊的下滑過程,然后解析視頻記錄的圖像,獲得5個連續(xù)相等時間間隔〔每個時間間隔T=0.20s〕內(nèi)小銅塊沿斜面下滑的距離s〔=,,3,5,如下表所示。is s s s s1 2 3 4 55.87cm 7.58cm 9.31cm 11.02cm 12.74cm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小銅塊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小銅塊與瓷磚外表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結(jié)果均保存2位有效數(shù)字,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12023·廣東·高考真題,固定在斜面上的透亮有機玻璃管與水平面夾角為30°,彈簧固定在有機玻璃管底端。試驗過程如下:先沿管軸線方向固定一毫米刻度尺,再將單個質(zhì)量為200g的鋼1033頁球〔直徑略小于玻璃管內(nèi)徑〕逐個從管口滑進,每滑進一個鋼球,待彈簧靜止,記錄管n和彈簧上端對應的刻度尺示數(shù)L0處于彈性限度內(nèi)。承受逐差法計算彈簧壓縮量,進而計算其勁度系數(shù)。n1n123456L/cm8.0410.0312.0514.0716.1118.09利用LL
L
i i3
1 2 3L cm,壓縮量的平均值L 1 23
3 cm;上述L是管中增加 個鋼球時產(chǎn)生的彈簧平均壓縮量;無視摩擦,重力加速度g取9.80m/s2,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N/m〔結(jié)果保存3位有效數(shù)字〕1〔2023·全國·高考真題〕某同學利用圖〕所示裝置爭論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試驗時該同學使用頻閃儀和照相機對做平拋運動的小球進展拍攝,頻閃儀每隔0.05s發(fā)出一次閃光,某次拍攝后得到的照片如圖〔b〕所示〔圖中未包括小球剛離開軌道的影像。圖個方格的邊長為5cm〔b〕中標出。1133頁〔結(jié)果均保存2位有效數(shù)字〕小球運動到圖〔b〕中位置A時,其速度的水平重量大小為 m/s,豎直重量大小為 m/s;依據(jù)圖〔b〕中數(shù)據(jù)可得,當?shù)刂亓铀俣鹊拇笮?m/s2。12023·浙江·高考真題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試驗中小王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讓重物從靜止開頭下落,打出一條清楚的紙帶,其中的一局部如圖2所示。O點是打下的第一個點,A、B、C和D為另外4個連續(xù)打下的點。1233頁①為了減小試驗誤差,對體積和外形一樣的重物,試驗時選擇密度大的理由是 。②溝通電頻率為50Hz,重物質(zhì)量為200g,當?shù)刂亓铀俣萭9.80m/s2O點到C點,重物的重力勢能變化量確實定值E J、C點的動能E p kC J〔計算結(jié)果均保存3位有效數(shù)字。比較E 與E 的大小,消滅這一結(jié)kC p果的緣由可能是 。A.工作電壓偏高 B.存在空氣阻力和摩擦力 C.接通電源前釋放了紙帶1〔2023·湖南·高考真題〕某試驗小組利用圖〕所示裝置探究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外力的關系。主要試驗步驟如下:用游標卡尺測量墊塊厚度h,示數(shù)如圖〔b〕所示,h cm;接通氣泵,將滑塊輕放在氣墊導軌上,調(diào)整導軌至水平;在右支點下放一墊塊,轉(zhuǎn)變氣墊導軌的傾斜角度;在氣墊導軌適宜位置釋放滑塊,記錄墊塊個數(shù)n和滑塊對應的加速度a;在右支點下增加墊塊個數(shù)〔墊塊完全一樣,重復步驟4,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n 1 2 3 4 5 61333頁 a/ms2 0.087 0.180 0.260 0.425 0.519依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c〕上描點,繪制圖線 。假設表中缺少的第4組數(shù)據(jù)是正確的其應當 m/s〔保存三位有效數(shù)字。1〔2023·北·高考真題〕物理試驗一般都涉及試驗目的、試驗原理、試驗儀器、試驗方法、試驗操作、數(shù)據(jù)分析等。例如:試驗儀器。用游標卡尺測某金屬管的內(nèi)徑,示數(shù)如圖1所示。則該金屬管的內(nèi)徑為 mm。數(shù)據(jù)分析。打點計時器在隨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紙帶上打點,其中一局部如圖2所示,B、C、D為紙帶上標出的連續(xù)3個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計時點沒有標出。打點計時器接在頻率為50Hz的溝通電源上。則打C點時,紙帶運動的速度vC= m/s〔結(jié)果保存小數(shù)點后兩位。3為“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的試驗裝置示意圖。認為桶和砂所受1433頁質(zhì)量m比小車質(zhì)量M小得多。請分析說明這個要求的理由。( )12023·天津·高考真題T的7幅畫面合成到同一張圖中,示意如圖。依次測得小球各相鄰位置間的距離為x、1
xx。2 3 4 5 6①寫出小球在位置1的速度表達式 。②要求充分利用測量數(shù)據(jù),寫出小球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表達式 。③在測量小球相鄰位置間距時由于試驗者讀數(shù)產(chǎn)生的誤差是 誤差〔填“偶然”或“系統(tǒng)”〕1〔2023·浙江·統(tǒng)考高考真題〕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試驗。位移和速度可以由打點紙帶測出,以小車為爭論對象,轉(zhuǎn)變砝碼質(zhì)量,便可探究牽引力所做的功與小車速度變化的關系。①關于這個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A.需要補償小車受到阻力的影響B(tài).該試驗裝置可以“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C.需要通過調(diào)整定滑輪使細線與長木板平行1533頁D.需要滿足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②如圖2所示是兩條紙帶,試驗時打出的應是第 條〔填寫“I”或“II”〕紙帶;③依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畫出的W-v2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據(jù)此圖象 〔填“能”或“不能”〕求出小車的質(zhì)量。12023·海南·高考真題小組用如以以下圖的氣墊導軌裝置〔包括導軌、氣源、光電門、滑塊、遮光條、數(shù)字毫秒計〕進展試驗。此外可使用的試驗器材還有:天平、游標卡尺、刻度尺。某同學設計了如下的試驗步驟,其中的步驟是 ;①在導軌上選擇兩個適當?shù)奈恢肁、B安裝光電門Ⅰ、Ⅱ,并連接數(shù)字毫秒計;m;d;④通過導軌上的標尺測出A、Bl;⑤調(diào)整好氣墊導軌的傾斜狀態(tài);⑥將滑塊從光電門ⅠⅠ、Ⅱ的時間Δt
、Δt;1 2⑦用刻度尺分別測量A、B點到水平桌面的高度h、h2;1⑧轉(zhuǎn)變氣墊導軌傾斜程度,重復步驟⑤⑥⑦,完成屢次測量。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條的寬度d時游標卡尺的示數(shù)如以以下圖則d 1633頁mm1
11.60ms則滑塊通過光電門Ⅰ的瞬時速度v 1m/s〔保存3位有效數(shù)字;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假設hh1 2
〔用上述必要的試驗步驟直接測量的物理量符號表示,重力加速度為,則認為滑塊下滑過程中機械能守恒;寫出兩點產(chǎn)生誤差的主要緣由: 。22023·河北·高考真題某同學利用圖1中的試驗裝置探究機械能變化量與力做功的關系,所用器材有:一端帶滑輪的長木板、輕細繩、50g2個、數(shù)字計時器、帶遮光條的滑塊〔質(zhì)量為200g,其上可放鉤碼、刻度尺,當?shù)刂亓铀俣葹?.80m/s2,試驗操作步驟如下:①50.00cm41所示;②接通電源,釋放滑塊,分別記錄遮光條通過兩個光電門的時間,并計算出滑塊通過兩個光電門的速度;③保持最下端懸掛4質(zhì)量,重復上述步驟;k④完成5次測量后,計算出每次試驗中滑塊及所載鉤碼的總質(zhì)量M、系統(tǒng)〔包含滑塊、滑塊所載鉤碼和輕細繩懸掛鉤碼〕總動能的增加量E及系統(tǒng)總機械能的削減量E,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kM/kg0.2000.2500.300 0.3500.400Ek/J0.5820.4900.392 0.2940.1951733頁E/J 0.393 0.490 0.686 0.785答復以下問題:試驗中輕細繩所懸掛鉤碼重力勢能的削減量 〔保存三位有效數(shù)字;步驟④中的數(shù)據(jù)所缺數(shù)據(jù)為 ;假設M為橫軸,E為縱軸,選擇適宜的標度,在圖2中繪出EM圖像 ;假設系統(tǒng)總機械能的削減量等于抑制摩擦力做功則物塊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因數(shù)為 〔保存兩位有效數(shù)字〕22023·浙江·高考真題〕試驗方案;圖乙是拓展方案,其試驗操作步驟如下:〔ⅰ〕掛上托盤和砝碼,轉(zhuǎn)變木板的傾角,使質(zhì)量為M的小車拖著紙帶沿木板勻速下滑;〔ⅱ〕取下托盤和砝碼,測出其總質(zhì)量為ma;〔ⅲ〕轉(zhuǎn)變砝碼質(zhì)量和木板傾角,屢次測量,通過作圖可得到aF的關系。d①試驗獲得如以以下圖的紙帶,計數(shù)點a、b、c、d、e、f間均有四個點未畫出,則在打d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v m/s〔保存兩位有效數(shù)字;d需要滿足條件M m的方案 〔選甲甲和;在作aF圖象試卷第18頁,共33頁時,把mg作為F值的 〔選、甲和。2〔2023·全國·統(tǒng)考高考真題〕一細繩跨過懸掛的定滑輪,兩端分別系有小球A和如以以下圖。一試驗小組用此裝置測量小球B運動的加速度。00令兩小球靜止,細繩拉緊,然后釋放小球,測得小球B釋放時的高度h=0.590m,下降一段距離后的高度h=0.100m;由h下降至h所用的時間T=0.730s由此求得小球B加速度的大小為a= m/s2〔保存3位有效數(shù)字。00A、B100.0g150.0g,當?shù)刂亓铀賕=9.80m/s2B加速度的大小為a′= m/s2〔3位有效數(shù)字??梢钥闯觯琣′與a有明顯差異,除試驗中的偶然誤差外,寫出一條可能產(chǎn)生這一結(jié)果的緣由: 。22023·北京·高考真題〕下探究:為猜測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可利用圖1所示裝置進展比照試驗。兩小車放在水平板上,前端通過鉤碼牽引,后端各系一條細線,用板擦把兩條細線按在桌上,使小車靜止。抬起板擦,小車同時運動,一段時間后按下板擦,小車同時停下。比照兩小車的位移,可知加速度與質(zhì)量大致成反比。關于試驗條件,以下正確的選項是: (選填選項前的字母)。A.小車質(zhì)量一樣,鉤碼質(zhì)量不同B.小車質(zhì)量不同,鉤碼質(zhì)量一樣C.小車質(zhì)量不同,鉤碼質(zhì)量不同某同學為了定量驗證(1)中得到的初步關系,設計試驗并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zhì)量M7組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在圖26組數(shù)據(jù)點,請1933頁將余下的一組數(shù)據(jù)描在坐標紙上,并作出a1M圖像 。次數(shù)12將余下的一組數(shù)據(jù)描在坐標紙上,并作出a1M圖像 。次數(shù)1234567 0.620.560.480.400.320.240.15M/kg0.250.290.330.400.500.711.00在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試驗之前,需要思考如何測“力”。請在圖3中畫出小車受力的示意圖。為了簡化“力”的測量,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選填選項前的字母。A.使小車沿傾角適宜的斜面運動,小車受力可等效為只受繩的拉力B.假設斜面傾角過大,小車所受合力將小于繩的拉力C.無論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多大,砂和桶的重力都等于繩的拉力D.讓小車的運動趨近與勻速運動,砂和桶的重力才近似等于繩的拉力2〔2023·浙江·高考真題〕某同學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①為了削減測量誤差,以下做法正確的選項是 〔多項選擇;A.擺的振幅越大越好B.擺球質(zhì)量大些、體積小些C.擺線盡量細些、長些、伸縮性小些D.計時的起、止位置選在擺球到達的最高點處②轉(zhuǎn)變擺長,屢次測量,得到周期平方與擺長的關系圖象如以以下圖,所得結(jié)果與當?shù)刂?033頁力加速度值相符,但覺察其延長線沒有過原點,其緣由可能是 。A.測周期時多數(shù)了一個周期B.測周期時少數(shù)了一個周期C.測擺長時直接將擺線的長度作為擺長D.測擺長時將擺線的長度加上擺球的直徑作為擺長2〔2023·浙江·高考真題〕“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試驗中都是通過分析紙帶上的點來測量物理量,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都需要分析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第一個點B.都不需要分析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第一個點C.一條紙帶都只能獲得一組數(shù)據(jù)D.一條紙帶都能獲得多組數(shù)據(jù)如圖是兩條紙帶的一局部,A、B、C、…、G是紙帶上標出的計數(shù)點,每兩個相4個打出的點未畫出。其中圖〔填“甲”或“乙”〕所示的是用橡皮筋“探究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的試驗紙帶?!疤骄考铀俣扰c力、質(zhì)量的關系”a=m/s2〔2位有效數(shù)字。在用橡皮筋“探究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試驗中,平衡阻力后,小車與橡皮筋組成的系統(tǒng)在橡皮筋恢復形變前機械 〔守恒不守。2133頁2〔2023·全國·統(tǒng)考高考真題〕某同學利用圖〕所示裝置驗證動能定理。調(diào)整木板的傾角平衡摩擦阻力后,掛上鉤碼,鉤碼下落,帶動小車運動并打出紙帶。某次試驗得到的紙帶及相關數(shù)據(jù)如圖〔b〕所示。打出圖〔b〕0.02s,從圖〔b〕給出的數(shù)據(jù)中可以得到,打出B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 m/打出P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v= ms果均保存2位小數(shù)。假設要驗證動能定理,除了需測量鉤碼的質(zhì)量和小車的質(zhì)量外,還需要從圖〔b〕給出的數(shù)據(jù)中求得的物理量為 。2〔2023·天津·統(tǒng)考高考真題〕某試驗小組利用圖1把白紙和復寫紙疊放一起固定在豎直木板上,在桌面上固定一個斜面,斜面的底邊ab置滾下,通過碰撞復寫紙,在白紙上記錄鋼球的落點。2233頁①為了正確完成試驗,以下做法必要的是 。A.試驗時應保持桌面水平B.每次應使鋼球從靜止開頭釋放C.使斜面的底邊ab與桌邊重合D.選擇對鋼球摩擦力盡可能小的斜面試驗小組每次將木板向遠離桌子的方向移動0.2m4相鄰兩點之間的距離依次為15.0cm、25.0cm、35.0cm2。重力加速度g 10m/s2,鋼球平拋的初速度為 m/s。③圖1裝置中,木板上懸掛一條鉛垂線,其作用是 。22023·全國·高考真題某小組利用打點計時器對物塊沿傾斜的長木板加速下滑時的運動進展爭論.物塊拖動紙帶下滑,打出的紙帶一局部如以以下圖.打點計時器所用溝通電的頻率為50Hz,紙帶上標出的每兩個相鄰點之間還有4個打出的點未畫出.在ABCDE五個點中,打點計時器最先打出的是 點,在打出C點時物塊的速度大小 m/〔保存3位有效數(shù)字;物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m/〔保存2位有效數(shù)字.2333頁2〔2023·全國·高考真題〕如圖.所用器材有:鐵架臺、長木板、鐵塊、米尺、電磁打點計時器、頻率50Hz的溝通電源,紙帶等.答復以下問題:鐵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μ= 〔用木板與水平面的夾角θ、重力加速度g和鐵塊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某次試驗時,調(diào)整木板與水平面的夾角θ=30°.接通電源.開啟打點計時器,釋〔b〕所示.圖中的點為計數(shù)點〔每兩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重力加速度為9.8m/可以計算出鐵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結(jié)果保存2位小數(shù).3〔2023·全國·高考真題〕(a,一彈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頂端,下端懸掛一托盤;線準確對齊的裝置,簡化為圖中的指針.2433頁現(xiàn)要測量圖(a)中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當托盤內(nèi)沒有砝碼時移動游標使其零刻度線對準指針,此時標尺讀數(shù)為1.950cm;當托盤內(nèi)放有質(zhì)量為0.100kg的砝碼時,移動游標,再次使其零刻度線對準指針,標尺示數(shù)如圖(b)所示,其讀數(shù)為 cm.當?shù)氐闹亓铀俣却笮?.80m/s2,此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N/m(保存3位有效數(shù)字).3〔2023·北京·高考真題〕用圖1所示的試驗裝置爭論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主要試驗步驟如下:a.安裝好試驗器材.接通電源后,讓拖著紙帶的小車沿長木板運動,重復幾次..選出一條點跡清楚的紙帶,找一個適宜的點當作計時起點O=0T2A、B、C、D、E、F……所示.……cA、B、C、D、E……點時小車的速度,分別記作v1、v、v、v、v……2 3 4 5dvt為橫軸建立直角坐標系,在坐標紙上描點,如圖3所示.2533頁結(jié)合上述試驗步驟,請你完成以下任務:在以下儀器和器材中,還需要使用的有 和 (填選項前的字母).A50Hz溝通電源B.電壓可調(diào)的直流電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含砝碼)在圖3中已標出計數(shù)點A、B、D、E對應的坐標點,請在該圖中標出計數(shù)點C對應的坐標點,并畫出v-t圖像 .觀看v-t圖像,可以推斷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其依據(jù)是 .v-t圖像斜率的物理意義是 .v-t圖像前,還不知道小車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用平均速度x表示各計t△t的要求是
〔選填“越小越好”或“與大小無關”);從試驗的角度看,選取的△x大小與速度測量的誤差
(選填“有關”或“無關”).早在16世紀末,伽利略就猜測落體運動的速度應當是均勻變化的.當時只能靠滴水計時為此他設計了如圖4所示的“斜面試驗”,反復做了上百次驗證了他的猜測請你結(jié)合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學問分析說明如何利用伽利略“斜面試驗”檢驗小球的速度是隨時間均勻變化的 .2633頁32023·天津·高考真題方木板一塊,白紙,量程為5N的彈簧測力計兩個,橡皮條〔帶兩個較長的細繩套,刻度尺,圖釘〔假設干個.①具體操作前,同學們提出了如下關于試驗操作的建議,其中正確的有 .A.橡皮條應和兩繩套夾角的角平分線在一條直線上B.重復試驗再次進展驗證時,結(jié)點O的位置可以與前一次不同C.使用測力計時,施力方向應沿測力計軸線;讀數(shù)時視線應正對測力計刻度D.用兩個測力計互成角度拉橡皮條時的拉力必需都小于只用一個測力計時的拉力②該小組的同學用同一套器材做了四次試驗白紙上留下的標注信息有結(jié)點位置O,力的標度、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及表示力的作用線的點,如以以以下圖所示.其中對于提高試驗精度最有利的是 .A. B.C. D.3〔2023·江蘇·高考真題〕某興趣小組用如題1圖所示的裝置驗證動能定理.50Hz的打點計時器供試驗選用:A.電磁打點計時器B.電火花打點計時器為使紙帶在運動時受到的阻力較小,應選 〔選.2733頁保持長木板水平,將紙帶固定在小車后端,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試驗中,為消退摩擦力的影響,在砝碼盤中漸漸參與沙子,直到小車開頭運動.同學甲認為此時摩擦力的影響已得到消退同學乙認為還應從盤中取出適量沙子直至輕推小車觀察到小車做勻速運動.看法正確的同學 〔選.消退摩擦力的影響后,在砝碼盤中參與砝碼.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松開小車,小車運動紙帶被打出一系列點其中的一段如題2圖所示圖中紙帶按實際尺寸畫出,上A點的速度vA= m/s.MAL.小車動能的變化量可用ΔE1Mvk 2
2m,重力加速度為g;試驗中,小車的質(zhì)k量應 〔選填“遠大于”“遠小于”或“接近”〕砝碼、砝碼盤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小車所受合力做的功可用W=mgL算出屢次測量假設W與ΔE均根本相等則驗證了動能定理.3〔2023·海南·高考真題〕某同學利用圖〕的裝置測量輕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圖中,光滑的細桿和直尺水平固定在鐵架臺上,一輕彈簧穿在細桿上,其左端固定,右端與細繩連接;細繩跨過光滑定滑輪,其下端可以懸掛砝碼〔試驗中,每個砝碼的質(zhì)量均為m 50.0g,彈簧右端連有一豎直指針,其位置可在直尺上讀出,試驗步驟如下:k2833頁觸;②系統(tǒng)靜止后,記錄砝碼的個數(shù)及指針的位置;③逐次增加砝碼個數(shù),并重復步驟②〔保持彈簧在彈性限度內(nèi);n表示砝碼的個數(shù),l表示相應的指針位置,將獲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內(nèi)。答復以下問題:依據(jù)下表的試驗數(shù)據(jù)在圖〔b〕中補齊數(shù)據(jù)點并做出ln圖像 ;l 1 2 3 4 5
10.48
10.96
11.45
11.95
12.40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可用砝碼質(zhì)量m重力加速度大小g及l(fā)n圖線的斜率表示表達式為k ;假設g取9.80m/s2,則本試驗中k N/m〔結(jié)果保存3位有效數(shù)字。3〔2023·浙江·高考真題〕的試驗試驗時需要以下哪個器材 A.彈簧秤 B.重錘線 C.打點計時器做試驗時讓小球?qū)掖窝赝卉壍肋\動通過描點法畫出小球平拋運動的軌跡以下的一些操作要求,正確的選項是 2933頁A.每次必需由同一位置靜止釋放小球B.每次必需嚴格地等距離下降記錄小球位置C.小球運動時不應與木板上的白紙相接觸D.記錄的點應適當多一些1 2 3 假設用頻閃攝影方法來驗證小球在平拋過程中水平方向是勻速運動,記錄下如以以下圖的頻閃照片.在測得x,x,x,x后,需要驗證的關系是 .頻閃周期為T,用以下計算式求得的水平速度,誤差較小的是1 2 3 x x x xA.1B.2 C.3 D.4T 2T 3T 4T3〔2023··高考真題試驗的裝置如圖1OldAA與放置在光滑支撐桿上BAB做平拋運動.小明用游標卡尺測小球A直徑如圖2所示,則d= mm.又測得了小球A質(zhì)量m1,細線長度l,碰撞前小球A拉起的角度和碰撞后小球B做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x、豎直下落高度h.為完成試驗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假設A、B兩球碰后粘在一起形成單擺,其周期 〔選填“小于”、“等于”大〕粘合前單擺的周期〔擺角小于5.3〔2023·浙江·高考真題〔1〕探究求合力的方的試驗中,以下操作正確的選項是( )A.在使用彈簧秤時,使彈簧秤與木板平面平行B.每次拉伸橡皮筋時,只要使橡皮筋伸長量一樣即可C.橡皮筋應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始終線上D.描點確定拉力方向時,兩點之間的距離應盡可能大一些3033頁〔2〕在“”前段各系一條細繩,繩的另一端跨過定滑輪各掛一個小盤,盤中可放重物.小車的停和1受的重力近似等于使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力.請指出圖2中之處: .x x 1 2為 .3〔2023·浙·高考真題用圖所示裝置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試驗時除了中已給出的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 〔填字母〕A.秒表 B.天平 C.刻度尺 D.彈簧測力計用圖所示裝置做“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試驗時,釋放重物前有以下操作,其中正確的兩項是 〔填字母〕將打點計時器的兩個限位孔調(diào)整到同一豎直線上B.手提紙帶任意位置C.使重物靠近打點計時器如圖是小球做平拋運動的頻閃照片,其上掩蓋了一張透亮方格紙.方格紙每0.8cm,由圖中可知小球的初速度大小為m/s〔g10m/s2,結(jié)果保存兩位有效數(shù)字。3133頁3〔2023·浙江·高考真題〕試驗中以下儀器需要用到的是 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A、先釋放紙帶再接通電源B、拉小車的細線應盡可能與長木板平行C、紙帶與小車相連端的點跡較疏D、輕推小車,拖著紙帶的小車能夠勻速下滑說明摩擦力已被平衡如以以下圖是試驗時打擊的一條紙帶,ABCD……為每隔4個點取計數(shù)點,據(jù)此紙帶可知小車在D點速度大小為 m/s〔小數(shù)點后保存兩位〕二、解答題42023·全國·統(tǒng)考高考真題進展拍攝,頻閃儀每隔0.05s發(fā)出一次閃光。某次拍攝時,小球在拋出瞬間頻閃儀恰好閃光,拍攝的照片編輯后如以以下圖。圖中的第一個小球為拋出瞬間的影像,每相鄰兩個3s1和s
3:72小取g 10m/s2,無視空氣阻力。求在拋出瞬間小球速度的大小。3233頁3333頁參考答案:mm1. 0.304 0.31 0.32
2 1 0.34m2m12[1應當用質(zhì)量較小的滑塊碰撞質(zhì)量較大的滑塊的滑塊作為A?!?〕[2]由于兩段位移大小相等,依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得v t 0.212k 1 0.312vv〔7〕[3]1v2
平均值為
2 v t2 1
0.67k0.310.310.330.330.330.325〔8〕[4][5]彈性碰撞時滿足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可得mvmvmv10 11 221 1 1mv2 mv2 mv2聯(lián)立解得
2 10 2 11 2 22v mm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
1 2 1v 2m2 1v2. 12 0.20 0.13
10.34v2【詳解〔1〕[1]O點,AO5.00cm。A點,由靜止釋放并開頭計時。結(jié)合圖乙的F—t圖有x=5.00cm,F(xiàn)=0.610N依據(jù)胡克定律計算出〔2〕[2]依據(jù)牛頓其次定律有
kFxk12N/mF=maa—F圖像的斜率為滑塊與加速度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的倒數(shù),依據(jù)圖丙中I,則有1 30則滑塊與加速度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為
m0.6
kg-15kg-13422頁m=0.20kg〔3〕[3]滑塊上增加待測物體,同理,依據(jù)圖丙中II,則有1 1.50m
0.5
kg-13kg-1則滑塊、待測物體與加速度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為m′0.33kg則待測物體的質(zhì)量為
m=m′-m=0.13kg1 d 1 d3. 7.884##7.882##7.883##7.885##7.886 B〔2〕[1]依題意,小球的直徑為
m( )2 m( )2 增大2 t 2 t1 2d7.5mm38.40.01mm7.884mm〔3〕[2]所以應先接通數(shù)字計時器,再釋放小球,應選B。1 〔4〕[3]依題意,小球向下、向上先后通過光電門時的速度分別為v、v1 vd1 t1vd2 t2則小球與硅膠材料碰撞過程中機械能的損失量為1 1 1 d 1 dE mv2 mv2 m( )2 m( )22 1 2
2 2 t 2 t1 2〔5〕[4]假設調(diào)高光電門的高度,較調(diào)整之前小球會經(jīng)受較大的空中距離,所以將會增大因空氣阻力引起的測量誤差。4. C D 確保屢次運動的軌跡一樣[1]與試驗所用斜槽是否光滑無關,故A錯誤;B.畫軌跡時應應舍去誤差較大的點,把誤差小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故B錯誤;C.求平拋運動初速度時應讀取軌跡上離遠點較遠的點的數(shù)據(jù),便于減小讀數(shù)產(chǎn)生的偶然誤差,故C正確;應選C。②[2]O為拋出點,由平拋規(guī)律有xvt0 01聯(lián)立解得平拋的初速度為
y 0 23522頁應選D。
vxg2g2y0③[3]小球?qū)掖螐男辈凵贤晃恢糜伸o止釋放是為了保證到達斜槽末端的速度大小都一樣,從而能確保屢次運動的軌跡一樣。5. 6.15~6.25 1.7~2.1 BC##CB D 3〔1〕[1]B6.20cm,考慮到偶然誤差,6.15cm~6.25cm也可;3中小車運動的數(shù)據(jù)點,有v 1.050.30a m/s21.9m/s2t 0.4考慮到偶然誤差,1.7m/s2~2.1m/s2也可;A1裝置“”的試驗時,需要滿足小車質(zhì)量遠遠大于鉤碼質(zhì)量,所以不需要換質(zhì)量更小的車,故A錯誤;利用圖1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試驗時,需要利用小車斜向下的分力以平衡其摩擦阻力,所以需要將長木板安打點計時器一端較滑輪一端適當?shù)母咭恍?,故B正確;以系統(tǒng)為爭論對象,依題意“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試驗時有1.9m/s2mgfMm考慮到實際狀況,即f mg,有則可知
1.9m/s2 mgMmM4m而利用圖1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試驗時要保證所懸掛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質(zhì)量,即m M可知目前試驗條件不滿足所以利用當前裝置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時,需將鉤碼更換成砝碼盤和砝碼,以滿足小車質(zhì)量遠遠大于所懸掛物體的質(zhì)量,故C正確;D.試驗過程中,需將連接砝碼盤和小車的細繩應跟長木板始終保持平行,與之前的一樣,故D錯誤。應選BC?!?〕[4]A.在不超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橡皮條形變限度的條件下,使拉力適當大些,不必使兩只測力計的示數(shù)一樣,故A錯誤;B.在已記錄結(jié)點位置的狀況下,確定一個拉力的方向需要再選擇相距較遠的一個點就可以3622頁了,故B錯誤;C.試驗中拉彈簧秤時,只需讓彈簧與外殼間沒有摩擦,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即為彈簧對細繩的拉力相等,與彈簧秤外殼與木板之間是否存在摩擦無關,故C錯誤;D.為了減小試驗中摩擦對測量結(jié)果的影響,拉橡皮條時,橡皮條、細繩和彈簧秤應貼近并平行于木板,故D正確。應選D。[5]假設只有一只彈簧秤,為了完成該試驗,用手拉住一條細繩,用彈簧稱拉住另一條細繩,2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條,使其結(jié)點到達某一點OOF1和兩個拉力的方向;交換彈簧稱和手所拉細繩的位置,再次將結(jié)點拉至O點,使兩力的方向與原來兩力FO點,并登記此時彈2F的大小及方向;所以假設只有一只彈簧秤,為了完成該試驗至少需要3次把橡O。6.見解析15.35127〔3〕[1]依據(jù)表格標點連線如圖〔4〕[2]1mm,故讀數(shù)l15.35cm;〔5〕[3]kx,則0nmgkxx1 1 0nmgkxxk
2 2 0(nn)mgk 2 1l-n圖線讀取數(shù)據(jù)則可得
xx2 1(nn)mg 10 nxnxk 2 1 = mg,x 21 129.05cmxx 32 1
0 nn2 13722頁m
,則有1
mgklx1 0可得7. C 0.200
m106.05(15.359.05)g127g1 3【詳解】①[1]碰撞前將滑軌調(diào)成水平,保證碰撞前后A、B做勻速直線運動即可,沒有必要測量滑軌的長度和小車的長度、高度。應選C。②[2]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小車A的質(zhì)量小于B的質(zhì)量,則碰后小車A反向運動,設碰前小車A的運動方向為正方向,則可知碰后系統(tǒng)的總動量大小為pmvBB解得
mv”A A1
p0.200kgm/s28. k(LL)h0 5
kh22 5
6 4
mgh5 見解析〔1〕[1]AF點時間內(nèi),彈簧的彈性勢能削減量為1 1E = k(LL)2 k(LLh)2整理有
p彈 2
0 2 0 51E k(LL)h kh2F點時鉤碼的速度為
p彈 0 5 2 5hhv 6 4F 2T由于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認為釋放鉤碼的同時打出A點,則鉤碼動能的增加量為1 mv21
6
h24鉤碼的重力勢能增加量為
k 2 FEpmgh5
〔2〕[4]鉤碼機械能的增加量,即鉤碼動能和重力勢能增加量的總和,假設無阻力做功則彈簧h動的速度漸漸增大,導致空氣阻力漸漸增大,以至于空氣阻力做的功也漸漸增大。9.22.10.59C〕[1設初始位置時,細線與豎直方向夾角為,則細線拉力最小值為3822頁到最低點時細線拉力最大,則
Tmin
mgcos1mgl(1cos) mv22聯(lián)立可得
Tmax
mgmv2lTmax
3mg2Tmin即假設小鋼球搖擺過程中機械能守恒。則圖乙中直線斜率的理論值為2;〔2〕[2][3]由圖乙得直線的斜率為則小鋼球的重力為
k
1.771.350.23mg1.77mg0.59
2.1〔3〕[4]該試驗系統(tǒng)誤差的主要來源是小鋼球搖擺過程中有空氣阻力,使得機械能減小,應選C。10. 天平 勻速直線 -0.011 ③〔1〕[1]要測量滑塊的動量還需要測量滑塊的質(zhì)量,故還需要的器材是天平;〔2〕[2]為了減小重力對試驗的影響,應當讓氣墊導軌處于水平位置,故調(diào)整氣墊導軌后要使滑塊能在氣墊導軌上近似做勻速直線運動;〔3〕[3]取滑塊A碰前運動方向為正方向,依據(jù)x-t圖可知滑塊B碰前的速度為0.4240.476則滑塊B碰前的動量為
v B 0.9
m/s=0.058m/sp mvB BB
0.1978kg0.058m/s=0.011kgm/s由題意可知兩物塊相碰要符合碰撞制約關系則④圖線為碰前A物塊的圖線,由圖可知碰后③圖線的速度大于②圖線的速度,依據(jù)“后不超前”A物塊的圖線。11.0.430.32【詳解】[1]依據(jù)逐差法有sa
ss4
s (12.7411.02)102(7.585.87)1021 m/s20.43m/s26T2[2]對小銅塊受力分析依據(jù)牛頓其次定律有
60.202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
mgsinmgcosma3922頁12. 6.04 6.05 3 48.6〔1〕[1]依據(jù)壓縮量的變化量為
0.32[2]壓縮量的平均值為
LLL3 6
(18.0912.05)cm6.04cmLL 1
L2
L3
6.036.086.04cm6.05cm3 3〔2〕[3]因三個L33個鋼球時產(chǎn)生的彈簧平均壓縮量;〔3〕[4]依據(jù)鋼球的平衡條件有3mgsinkL解得k3mgsin30.29.8sin30N/m48.6N/mL 6.0510-213. 1.0 2.09.7〔1〕[1]因小球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因此速度為x 0.05v m/s1.0m/s0 t 0.05A點的豎直速度可由平均速度等于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求得v (8.611.0)102m/s1.962.0m/sy 0.052〔2〕[3]由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可得yy
yy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
g 3
4 2 14T2g9.7m/s214. 阻力與重力之比更小〔或其它合理解釋〕 0.547 0.588 C【詳解】①[1]在驗證機械能守恒試驗時阻力越小越好,因此密度大的阻力與重力之比更?、赱2]由圖中可知OC之間的距離為x 27.90cm,因此機械能的削減量為OCE mgxp OC
0.29.80.2790J0.547J勻變速運動時間中點的速度等于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因此v xBD0.3300.233m/s2.425m/sC 2T 20.024022頁因此動能的增加量為
1E 1kC 2
mv2c
10.22.4252.425J0.588J2工作電壓偏高不會影響試驗的誤差,存在摩擦力會使重力勢能的削減量大于動能的增加的增加量大于重力勢能的削減量。15. 1.02〔1〕[1]墊塊的厚度為〔5〕[2]繪制圖線如圖;依據(jù)
mgnhmal
0.342an成正比關系,則依據(jù)圖像可知,斜率0.6 ak =7 4解得a=0.342m/s216. 31.4 0.44 見解析〔1〕[1]依據(jù)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規(guī)章有4122頁3.1cm40.1mm31.4mm〔2〕[2]4個點取一個點作為計數(shù)點,故兩計數(shù)點間有5個間隔;故兩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50.020.1s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則有xv BD0.44m/sC 2T〔3〕[3]Ta。對桶和砂,有mgTma對小車,有得
TMaT M mgMmTF,即M 1F mg mgMm 1mMmM小得多時,才能認為桶和砂所受的重力mg等F。xx
xxxxxx17. 1 2
4 5 6
1 2 3 偶然2T 9T2【詳解】①[1]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中間時刻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所以1位置的速度為x2v 1xx21 2T②[2]題中要求充分利用數(shù)據(jù),利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則xx4 1xx
3aT213aT2解得加速度為
5 1xx6
2T23a23a 1aaa23
(xx6
x)(xx4 3
x)13 ③[3]讀數(shù)產(chǎn)生的誤差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屬于偶然誤差?!军c睛】一般來說,偶然誤差是主觀因素引起的誤差,比方讀數(shù)錯誤,操作錯誤等;系統(tǒng)誤18. ACD Ⅱ 能【詳解】①[1]A.題中需要將盤和砝碼的重力可當作牽引力,所以首先需要補償小車受到阻4222頁線運動,說明小車重力沿斜面的分力與小車所受阻力等大反向,A正確;D.然后掛上盤與砝碼m,依據(jù)牛頓其次定律mgTmaM,依據(jù)牛頓其次定律兩式相比解得繩子拉力
TMaT M mg 1 mgMm 1mMTmg,盤和砝碼的重力可當作牽引力,D正確;B.試驗過程中摩擦阻力無法消退,本試驗裝置無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故B錯誤。C.細線與長木板平行需要平行,保證繩子的拉力與小車運動方向全都,這樣盤和砝碼的重力可完全當作牽引力,C正確。應選ACD。②[2]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位移漸漸增大,所以試驗打出的紙帶是第II條。③[3]依據(jù)動能定理可知W1Mv2,圖像的斜率為1M,據(jù)Wv2能求出小車的質(zhì)量。2 21d 21d219. ②④ 5.00 0.431 2t2
2t1g
滑塊在下滑過程中受到空氣阻力作用,產(chǎn)生誤差;遮光條寬度不夠窄,測量速度不準確,產(chǎn)生誤差〔1〕[1]滑塊沿光滑的斜面下滑過程機械能守恒,需要通過光電門測量通過滑塊運動的速度vdt滑塊下滑過程中機械能守恒,削減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mg(h
h)
1mv2 mv2
1 d 1 d1 m( )2 m( )21 整理化簡得
1 2 2
2 2 1
2 t2
2 t1g(h
1 d 1 d h) ( )2 ( )2 1 2 2t2
2t1所以測量滑塊和遮光條得總質(zhì)量m不必要,②滿足題目要求,測量A、B之間的距離l不必要,④滿足題目要求。應選②④。4322頁〔2〕[2]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為[3]滑塊通過光電門的速度
d5mm00.05mm5.00mmd 5〔3〕[4]依據(jù)〔1〕問可知
vt111
m/s0.431m/s11.601d 21d22t 2thh 2 11 2 g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滿足該等式可認滑塊下滑過程中機械能守恒。〔4〕[5]滑塊在下滑過程中受到空氣阻力作用,產(chǎn)生誤差;遮光條寬度不夠窄,測量速度不準確,產(chǎn)生誤差。20. 0.980 0.588〔0.38~0.42〕〔1〕[1]四個鉤碼重力勢能的削減量為
0.40E 4mgL40.059.80.5J0.980JP〔2〕[2]對滑塊和鉤碼構(gòu)成的系統(tǒng),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1 14mgLW (4mM)v2 (4mM)v2其中系統(tǒng)削減的重力勢能為系統(tǒng)增加的動能為
f 2 2 2 1E 4mgLP1 E (4mM)v2 (4mM)v1 k 2 2 2 1系統(tǒng)削減的機械能為EWf
,則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表格中削減的機械能為E0.980.3920.588J4〔3〕[3]依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描點得EM的圖像為4422頁依據(jù)做功關系可知則EM圖像的斜率為解得動摩擦因數(shù)為
EMgLkgL0.7850.3931.960.40.20.40〔0.38~0.42〕21. 0.18~0.19 甲 甲和乙【詳解】①[1].打點計時器打點周期
由勻加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可得,在打d點時小車的速度bf (38.1030.70)102v m/s0.19m/sd 4T 40.1②[2][3]由牛頓其次定律可得則則繩子對小車的拉力
mg(Mm)aa m mMFMa M mgmM當M m時,繩子拉力近似等于托盤和砝碼的重力。故甲需要滿足M m。,斜面和紙帶f,則有Mgsinfmg4522頁取下托盤和砝碼,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由牛頓其次定律可得MgsinfMa即故乙方案中,不需要滿足M m。
mgMa在甲乙方案中,均用托盤和砝碼的重力mg作為小車勻加速的直線運動的合力及F。1.84 1.96 滑輪的軸不光滑,繩和滑輪之間有摩擦〔或滑輪有質(zhì)量〕【詳解】①有題意可知小球下降過程中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故依據(jù)運動學公式有1h h0a=1.84m/s2;②依據(jù)牛頓其次定律可知對小球A有
aT22對小球B有
T mg maA A帶入數(shù)據(jù)解得a 1.96m/s2;
mg T maB B③在試驗中繩和滑輪之間有摩擦會造成實際計算值偏小。B AD〔1〕[1]為了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必需把握小車所受拉力一樣,而讓小車的質(zhì)量不同,所以鉤碼質(zhì)量一樣,故B正確。1〔2〕[2]數(shù)據(jù)描點和aM
圖像如以以下圖4622頁〔3〕[3]A.使小車沿傾角適宜的斜面運動,小車所受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剛好等于小車所受的摩擦力,則小車受力可等效為只受繩的拉力,故A正確;B.假設斜面傾角過大,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大于摩擦力,小車所受合力將大于繩的拉力,不利于簡化“力”的測量,故B錯誤;C.由牛頓其次定律可知,無論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多大,砂和桶的重力都大于繩的拉力,故C錯誤D.當小車的運動為勻速時,由平衡可知,砂和桶的重力近似等于繩的拉力,故D正確;應選AD。BC C【詳解】①[1].A.單擺在擺角很小的狀況下才做簡諧運動,單擺的擺角不能太大,一般不5°,否則單擺將不做簡諧振動,故A做法錯誤;BB做法正確;C.為了減小試驗誤差,擺線應輕且不易伸長的細線,試驗選擇細一些的、長度適當、伸縮性小的繩子,故C做法正確;D.物體再平衡位置〔最低點〕速度最大,計時更準確,故D做法錯誤。②[2].單擺的周期T2 lg即2T 2g42但是試驗所得T2l沒過原點,測得重力加速度與當?shù)亟Y(jié)果相符,則斜率仍為 ;則g2T 42(ll)2g 0故試驗可能是測量是直接將擺線的長度作為擺長了。4722頁BC 甲 0.40 不守恒〔1〕[1]AB.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和用橡皮筋“探究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試驗中均不需要打下的第一個點,前者主要利用紙帶求解加速度,后者主要爭論兩點間的動能的變化,無需從第一個點進展爭論。故A錯誤,B正確;CD.牛頓其次定律試驗探究一條紙帶只能求解一個加速度,找到加速度a與質(zhì)量m和合外F的一組對應關系;動能定理探究也是從一條紙帶上選擇兩個點作為一組數(shù)據(jù)進展過程分析,故C正確,D錯誤?!?〕[2]甲圖中紙帶后邊是勻速直線運動,說明甲圖應為用橡皮筋“探究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試驗;[3]對乙紙帶承受逐差法求解加速度:xa DGx
xAD0.40m/s2〔3〕[4]小車與橡皮筋在運動過程中,除了斜面的摩擦力外還會受到空氣的阻力作用,故平衡摩擦力運動過程中機械能不守恒。0.36 1.80 【詳解】[1][2]由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平均速度(4.002.56)102v m/s=0.36m/sB 0.04(57.8650.66)102v m/s=1.80m/sP 0.04[3]驗證動能定理需要求出小車運動的過程中拉力對小車做的功,所以還需要測量對應的B、P之間的距離。AB 2 便利調(diào)整木板保持在豎直平面上【詳解】①[1]A.試驗過程中要保證鋼球水平拋出,所以要保持桌面水平,故A正確;B.為保證鋼球拋出時速度一樣,每次應使鋼球從同一位置靜止釋放,故B正確;CDab與桌面是否重合和鋼球與斜面間的摩擦力大小對于每次拋出的速度無影響,故C錯誤,D錯誤。應選AB。T2515 10210s=0.1s②[2]每次將木板向遠離桌子的方向移動0.2mxT2515 10210s=0.1s剛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小球初速度為4822頁x 0.2vT 0.1
m/s=2m/s③[3]懸掛鉛垂線的目的是便利調(diào)整木板保持在豎直平面上。28. A 0.233 0.75【詳解】分析可知,物塊沿傾斜長木板最勻加速直線運動,紙帶上的點跡,從A到E,間隔AC點瞬間,物塊的速度v xBD4.6510 0.233m/s;依據(jù)逐差法可知,物塊下滑的加速度2C 2T 20.1x a CE4T2
AC
6.153.15102
0.75m/s2.故此題正確答案為:A;0.233;0.75.gsina29.
gcos
0.35
gsina〔1〕由mgsinθ-μmgcosθ=ma,解得:μ=
gcos
……①SII
SI
44.5610226.831029102
IIm/s2=1.97m/s2,代入①式,得:μ=
I9.811.9729.8 3
=0.35230. 3.775cm; 53.7N/m意在考察考生靈敏運用教材上游標卡尺的使用和探究彈簧的伸長與形變量的關系試驗學問的力氣.【詳解】試驗所用的游標卡尺精度為0.05mm,游標卡尺上游標第15條刻度線與主尺刻度線對齊,依據(jù)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規(guī)章,圖〔b〕所示的游標卡尺讀數(shù)為3.7cm+15×0.05mm=3.7cm+0.075cm=3.775cm.托盤中放有質(zhì)量為m=0.100kgF=mg=0.100×9.8N=0.980N,彈簧x=3.775cm-1.950cm=1.825cm=0.01825m,依據(jù)胡克定律,F(xiàn)=kx,解得此彈簧的勁度系k=F/x=53.7N/m.37.70;二是把重力加速度依據(jù)習慣用g=10m/s2代入計算導致錯誤;三是考慮承受圖象法處理試驗數(shù)據(jù)計算勁度系數(shù)耽誤時間.AC如以以下圖:4922頁小車的速度隨時間均勻變化 加速度 越小越好 有關 假設小球的初速度為其速度vt那么它通過的位移∝2因此,只要測量小球通過不同位移所用的時間,就可以檢驗小球的速度是否隨時間均勻變化.〔1〕儀器選AC利用所給點跡描點連線,得圖像其中C3T,縱坐標為v3結(jié)合圖像可以看出小球速度隨時間均勻變化,所以小球做勻加速運動,圖像的斜率代表了運動時的加速度t 越小,則x 越接近計數(shù)點的瞬時速度所以t越小越好,計算速度需要用到xt的測量值,所以x大小與速度測量的誤差有關.假設小球的初速度為0,其速度vtx∝t2.因此,只要測量小球通過不同位移所用的時間,就可以檢驗小球的速度是否隨時間均勻變化〔要檢驗小球的速5022頁球的運動時間,并測出小球在相應時間內(nèi)的位移,則可以驗證〕轉(zhuǎn)換成我們能夠測量的量,然后在來驗證速度與時間得關系.BC B【詳解】①A、F1、F2方向間夾角大小適當即可,不愿定要橡皮條應和兩繩套夾角的角平分線在一條直線上,故A錯誤;B、合力與分力的關系為等效替代的關系,效果是一樣的,所以在同一次試驗時,需要讓兩個力拉橡皮條和一個力拉橡皮條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一樣,則必定結(jié)點O的位置要一樣;而在重復試驗再次進展驗證時,結(jié)點O的位置可以與前一次不同,故B正確;C、使用測力計時,施力方向應沿測力計軸線,可以減小引摩擦產(chǎn)生的誤差,讀數(shù)時視線應正對測力計刻度,可以減小偶然誤差,故C正確;D、用兩個測力計互成角度拉橡皮條時的拉力不愿定必需都小于只用一個測力計時的拉力,故D錯誤.A、為了便于確定拉力的方向,拉橡皮條的細繩要稍長一些,同時在紙上描點時,所描的點不要太靠近結(jié)點,該圖中所描的點太靠近結(jié)點,故A錯誤;B、該圖中所描的點到結(jié)點的距離適中,力的大小適中,而且兩個力的角度的大小也適中,B正確;C、試驗要便利、準確,兩分力適當大點,讀數(shù)時相對誤差小,但不宜太大,該圖中的讀數(shù)都太小,故C錯誤;D、該圖中兩個分力之間的夾角太小,這樣誤差簡潔大,故D錯誤.點睛: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試驗中,我們要知道分力和合力的效果是等同的,這要驗帶來誤差的因素.33. B 乙 0.31〔0.30~0.33都算對〕 遠大于【詳解】(1)為使紙帶在運動時受到的阻力較小,應選電火花打點計時器即B;當小車開頭運動時有小車與木板間的摩擦為最大靜摩擦力,由于最大靜摩擦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湘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4.5《一次函數(shù)的應用》聽評課記錄3
- 湘教版九年級數(shù)學下冊2.6弧長與扇形面積第1課時弧長聽評課記錄
- 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則 復習聽課評課記錄
- 蘇科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9.1 圖形的旋轉(zhuǎn)》聽評課記錄2
-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口算練習題
- 出國勞務派遣合同范本
- IT程序員保密協(xié)議書范本
- 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房產(chǎn)抵押貸款協(xié)議書范本
- 全國事業(yè)單位聘用合同范本
- 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合作合同范本
- 2024年內(nèi)蒙古中考語文試卷五套合卷附答案
- 2024年保密知識測試試題及答案(奪冠)
- 湖南2024年湖南省衛(wèi)生健康委直屬事業(yè)單位招聘276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附答案解析
- SF-36生活質(zhì)量調(diào)查表(SF-36-含評分細則)
-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學習雙重否定句 部編版
- 不需公證的遺囑范文
- 實驗動物與動物福利
- 南京地區(qū)幼兒園室內(nèi)空氣污染物與兒童健康的相關性研究
- 2024年湖南鐵路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正式版)SHT 3115-2024 石油化工管式爐輕質(zhì)澆注料襯里工程技術規(guī)范
- (正式版)JBT 9630.1-2024 汽輪機鑄鋼件無損檢測 第1部分:磁粉檢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