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觀止矣森林經理學復習大綱、緒論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對森林資源進行區(qū)劃、調查、分析、評價、決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總稱。森林經營管理的對象是森林資源,宗旨是實現(xiàn)森林可持續(xù)經營。林業(yè)五大轉變: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tài)建設為主轉變;以采伐天然林為主向采伐人工林為主轉變;由毀林開墾向退耕還林轉變;由無償使用森林生態(tài)效益向有償使用森林生態(tài)效益轉變;由部門辦林業(yè)向全社會辦林業(yè)轉變??沙掷m(xù)發(fā)展(1987,WCED):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能力構成危害的發(fā)展??沙掷m(xù)林業(yè)的基本內涵: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經營和維護生物多樣性。森林可持續(xù)經營: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在確保其生產力、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種生態(tài)過程不受損害的前提下的經營實踐活動。國際間區(qū)域級別的森林可持續(xù)經營評價標準與指標體系:共8個,中國加入了蒙特利爾進程。森林永續(xù)利用:在一定經營范圍內能不間斷地提供生產經營建設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和林副產品,持續(xù)地發(fā)揮森林的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在森林生產力的基礎上,擴大森林的利用量。1826年,德國林學家洪德思哈根提出了法正林思想。森林永續(xù)利用(FSY)與森林可持續(xù)經營(FSM)的關系:思想類型:都是人類如何經營管理森林的一種思想或理論。目標:總目標是一致的。即森林如何為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服務,為人類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為人類與森林和諧相處探索實現(xiàn)的途徑。內容和判別標準:雖然從總目標上看FSY和FSM并無根本差異,但是它們各自所包括的具體內容和判別標準是有差異的。FSM形成于80~90年代,它是林業(yè)人總結了歷史上人與森林的關系和森林經營經驗而提出的適應當代情況的理論,它繼承了人類經營森林歷史中的合理經驗,并根據人與森林關系的現(xiàn)狀提出了新的內容和判別標準,發(fā)展了森林經營的理論。、森林資源森林資源:狹義的森林資源主要是指樹木資源,尤其指喬木資源。廣義的森林資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為主體并包括以森林環(huán)境為生存條件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在內的生物群落和林地,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結構和地段類型并形成特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進行科學管理和合理經營的條件下,可以不斷地向社會提供物質產品、非物質產品和環(huán)境服務,以促進林業(yè)乃至社會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和環(huán)境改善。森林:以“有林地”定義森林。環(huán)境郁閉度達到0.2(包括0.2)以上的有林地。面積上要求:在我國,天然林面積需達到0.1hm2,人工林、經濟林等達到1畝以上為森林。目前世界森林面積約為41億公頃,約占陸地面積的31%。世界森林面積分布:俄羅斯>巴西>加拿大>美國>中國(第5位)。世界森林覆蓋率:南美洲>歐洲>北美聯(lián)合中美洲;亞洲的森林覆蓋率最低。世界立木蓄積最多的國家:巴西。 中國森林資源概況:時間名稱森林覆蓋率/%亮點1973~1976年第一次統(tǒng)一的全國森林資源調查12.7第一次較完整的全國性調查1978~1981年第二次統(tǒng)一的全國森林資源調查12建立了以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為總體的森林資源體系1984~1988年第三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12.98西藏、臺灣沿用1977年數據1989~1993年第四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13.92森林標準由郁閉度0.3改為0.21994~1998年第五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16.55第一次引入遙感、地信、數據庫和模型1999~2003年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18.21第一次大陸地區(qū)全覆蓋2004~2008年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20.36第一次開展森林生態(tài)服務功能效益評估我國森林資源分布:主要分布在東北、內蒙古林區(qū)(黑龍江、吉林、內蒙古),西南高山林區(qū)(四川、云南、西藏)和南方集體林區(qū)(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福建、貴州、浙江、安徽)。第七次森林資源清查顯示:我國森林總面積1.95億公頃;森林植被總碳儲量78.11億噸;內蒙古森林面積3.55億畝,居全國首位;福建森林覆蓋率63.1%,局全國第一。林地資源結構:有林地;疏林地(郁閉度在0.1~0.19之間的林地);灌木林地(分兩類,一類為國家特別規(guī)定的灌木林地,一類為一般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無立木林地;宜林地;輔助生產用地。權屬結構:土地權屬:國有和集體;林木權屬:國有、集體、個人和其他(合資、合作、合股、聯(lián)營)。林種結構:森林類別林種生態(tài)公益林防護林特種用途林面積比較平衡,便于統(tǒng)計森林資源,組織更大的營林單位;不是行政單位,而是森林經營管理的土地區(qū)劃單位。林班區(qū)劃方法:人工區(qū)劃法:以方形或矩形進行人工區(qū)劃,林班形狀規(guī)則,人工伐開林班線。優(yōu)點:設計簡單,面積大小基本一致。缺點:起伏較大地區(qū)用人工區(qū)劃會大大增加伐開林班線的工作量。(每10年砍一次)適用范圍:平原及丘陵地區(qū)。自然區(qū)劃法:以林場內的自然界線及永久性標志,如河流、溝谷、山脊、分水嶺、道路等作為林班線劃分林班。優(yōu)點:充分照顧地形地勢特點,林班線可作交通線,可作集運材道,管理方便,尤適山區(qū)。缺點:排列不整齊,林班面積大小不一致,形狀不規(guī)則,林班多為“兩山(坡)夾一溝”。綜合區(qū)劃法:在(2)的基礎上加部分(1)而成,是我國山區(qū)區(qū)劃林班的主要方法。優(yōu)點:雖面積大小不一,但能避免過大或過小,好于(2)。缺點:組織實施上技術要求比(1)復雜,現(xiàn)地區(qū)區(qū)劃有時出現(xiàn)林班線不易正確落實的情況。區(qū)劃面積:南方經濟條件好的地區(qū)一般<50hm2,北方一般100~200hm2。林班編號與命名:用阿拉伯數字由小到大,由林場西北角向東南,由上向下依次編號,除特殊情況外,林班號不更改或重新編號。小班:據林學特征和經營要求,在林場內劃分出不同的地段,稱為小班。小班是在遙感圖像(包括航空象片)中,具有同一色調、紋理等一致性的形象特征的,同一坡向、坡度、坡位等林分調查因子的,由最小面積控制的林分或其他土地的斑塊。現(xiàn)行的小班最小面積為0.067hm2。小班區(qū)劃原則:每個小班內的自然特征基本相同并與鄰接小班有顯著差別,這些差別表現(xiàn)在調查因子上。包括權屬、土地類別、林種、優(yōu)勢樹種或優(yōu)勢樹種組、齡級或齡組、郁閉度(疏密度)、林型或立地條件類型、地位級或地位指數(級)、林分起源、坡度級出材率等級等。土地類別:一級分類:林地和非林地;二級分類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等;非林地包括耕地、牧草地、水線。林種:根據森林類別分為生態(tài)公益林和商品林。優(yōu)勢樹種(組):林分之間優(yōu)勢樹種組相差2成(25%)者可劃分為不同小班;若為純林,則優(yōu)勢樹種應占7成(65%)以上。齡級(組):喬木林的齡級和齡組根據主林層優(yōu)勢樹種(組)的平均年齡確定,林分間Ⅵ齡級以下相差一個齡級,Ⅶ齡級以上相差2個齡級以上,可劃分不同小班。若按齡級組分,則組不同可劃出不同小班。郁閉度(疏密度):在有林地內林分間郁閉度差0.2以上者,可劃出小班。立地類型(林型):二者不同可劃為不同小班。(立地類型:主要根據地形、土壤、植被確定。)坡度級:坡度級分6級,相差1級時,劃分出小班;1級為平坡:0~5度;2級為緩坡:6~15度;3級為斜坡:16~25度;4級為陡坡:26~35度;5級為急坡:36~45度;6級為險坡:46度以上。坡向:分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及無坡向。坡位:分為脊、上、中、下、谷、平地。區(qū)劃方法:用航片或衛(wèi)片判讀勾繪,用地形圖現(xiàn)地勾繪,用羅盤儀實測,應到現(xiàn)地核對,對不合理界線修正,平均小班面積一般為3~20hm2,最大亦≤35hm2,經營小班北方一般在20hm2左右。命名、編號:與林班相似自然保護區(qū)區(qū)劃:自然保護區(qū)的定義:在不同自然地帶和大的自然地理區(qū)域內,劃出一定范圍,將自然資源和自然歷史遺產保護起來的場所。地點的選定:應組織有關專家開展一次綜合考察,弄清要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的自然條件、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條件等,在此基礎上確定自然保護區(qū)的主導保護對象及范圍(核心區(qū)應不小于300公頃),采取的具體措施等。自然保護區(qū)的功能與區(qū)域劃分:①核心區(qū):主要是各種原生性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保存最好的地方,禁止任何采伐、狩獵和試驗。②緩沖區(qū):位于核心區(qū)周圍,可包括一部分原生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由演替類型所占據的半開發(fā)地段,可用于某些試驗或生產性的科學實驗等。③實驗區(qū):位于緩沖區(qū)周圍,主要用于發(fā)展本地特有生物資源,還可發(fā)展旅游業(yè)等。自然保護區(qū)類型:根據性質劃分:①科研保護區(qū):長白山、神農架等;②國家公園:湖南張家界、美國黃石等;③管理的保護區(qū):瀕危動植物;④資源管理保護區(qū):草原、荒漠;⑤自然古跡保護區(qū):溶巖、溶洞、石林;⑥文化景觀保護區(qū):紅色景觀;⑦歷史或考古保護區(qū)命名規(guī)則:①自然保護區(qū)區(qū)劃:自然保護區(qū)——分區(qū)——林班——小班;②命名:三名制,省、縣名+具體地名+保護區(qū)類型(例如:吉林長白山溫帶森林保護區(qū))。經營單位的組織:林種區(qū)和經營類型,在森林經營水平高的地區(qū)還可用經營小班。林種區(qū)的劃分:林種區(qū):在林業(yè)局或林場的范圍內,在地域上一般相連,經營方向相同,林種相同,以林班為境界的地域范圍。林種區(qū)界線:一般以小班線為境界;劃分依據:林種的差別(5個林種,林種不同應劃為不同經營單位),森林經營強度不同及開發(fā)運輸條件差別。劃分方法(原則):不允許一個林班被2個不同林種區(qū)劃開,即一個林種區(qū)包括整個林班;劃分林種區(qū)時,一般先通過照片或平面圖劃分;林種區(qū)劃分的細致程度決定于林區(qū)經濟條件、自然條件和經營強度;林種區(qū)的命名主要體現(xiàn)在經營方向與主經營目的上,以具體林種冠之。經營類型(作業(yè)級)的組織:經營類型:在同一林種區(qū)內,一些在地域上一般不相連接,但經營目的相同,并需要采取相同的經營措施及林學技術計算方法的許多小班組合起來的一種經營單位。組織經營類型的依據:樹種不同;立地質量不同;森林起源不同;經營目的不同。經營類型的命名:樹種或在樹種名前面加上森林起源、立地質量高低,產品類型及防護性能等。如:杉木實生經營類型、針葉樹經營類型。小班經營法:按小班設計和執(zhí)行經營措施的方法。小班經營法的特點:區(qū)劃成固定的經營小班;作業(yè)法、經營措施的設計和執(zhí)行單位是經營小班;定期地進行生長量的檢查,按連年生長量確定采伐量;不僅適用于同齡林經營,更適用于集約經營的異齡林,在采用集約擇伐作業(yè)的條件下,最能發(fā)揮土地生產力。區(qū)劃小班的條件:經營目的、經營利用方式相同,作業(yè)條件基本一致;土壤和肥力等級基本一致;同一立地類型或林型、坡向、坡度、坡位基本相似;小班最小面積在0.5hm2以上。、森林調查森林調查:也稱森林資源調查,是對用于林業(yè)的土地進行其自然屬性和非自然屬性的調查。森林資源調查體系:第一類,按規(guī)定由中央乃至省一級專業(yè)單位負責完成;第二類,專業(yè)單位和地方林業(yè)規(guī)劃設計單位都有資格完成(內容多,范圍大,開支大);第三類,一般由地方調查設計單位完成。一類森林資源清查:又稱連續(xù)森林資源清查、全國森林調查,也就是國家森林資源清查,簡稱一類調查,或大區(qū)性的森林資源清查,由國家林業(yè)局安排實施,一般5年一次。二類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以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企、事業(yè)單位和行政縣、鄉(xiāng)(鎮(zhèn))為對象的森林調查;原稱為“森林經理調查”,也簡稱二類調查。二類調查由省林業(yè)主管部門負責計劃安排,按林業(yè)生產經營單位或管理單位組織調查,每10年一次,特殊情況下可提前進行。三類施工設計調查:主要為企業(yè)生產作業(yè)設計而進行的調查,稱為“作業(yè)調查”,也簡稱三類調查。國家森林資源連續(xù)清查具體步驟:制定連續(xù)清查工作計劃、技術方案、操作細則;完成樣地設置、外業(yè)調查和輔助資料收集;進行森林資源與生態(tài)狀況的統(tǒng)計、分析、評價;定期提供全國和各省森林資源連續(xù)清查成果;建立國家森林資源連續(xù)清查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tǒng)。一類清查的調查周期:5年。一類清查的調查總體:以省為總體。在森林資源分布及地形條件差異較大時,省內設副總體。一類清查的調查允許誤差:引點定位:用GPS定位時,橫縱坐標定位誤差均不超過10~15米;周界誤差:新設或改設樣地周界測量閉合差<0.5%,復位樣地周界長度誤差<1%;檢尺株數:≥8㎝的應檢尺株數不允許有誤差;<8㎝的應檢尺株數,允許誤差為5%,且最多不超過3株;胸徑測量:<20㎝的樹木,測量誤差<0.3㎝;≥20㎝的樹木,誤差<5%;樹高測量:當h<10m,誤差<3%;h≥10m,誤差<5%;地類、起源、林種、優(yōu)勢樹種等因子不應有錯。一類清查以固定樣地調查為主,必要時可配置臨時樣地,并結合遙感技術進行調查。樣地調查因子,共75項(下述重點):森林群落結構:對于有林地,要求目測調查群落結構類型劃分標準完整結構具有喬木層、下木層、地被植物3層次的林分較完整結構具有喬木層和其他1個植被層的林分簡單結構只有喬木1個植被層的林分林層結構:樣地分為單層林和復層林;樣木分為單層林、復層林主林層和次林層。樹種結構:樹種結構類型劃分標準1針葉純林2闊葉純林3針葉相對純林4闊葉相對純林5針葉混交林6針闊混交林7闊葉混交林自然度:按照現(xiàn)實森林類型與地帶性原始頂級森林類型的差異程度,或次生森林類型位于演替中的階段,劃分為5級。可及度:只針對用材林近、成、過熟林,分3級:可及度劃分標準即可及已經具備采、集、運條件將可及近期可具備采、集、運條件不可及地形或經濟原因,近期不具備采、集、運條件森林健康等級:針對有林地和國家特別規(guī)定的灌木林地,分為:健康、亞健康、中健康、不健康,4個等級。森林生態(tài)功能等級和生態(tài)功能指數:森林生態(tài)功能評價標準評價因子類型劃分標準權重ⅠⅡⅢ森林蓄積量≥150m3/hm250~149m3/hm2<50m3/hm20.20森林自然度1,23,450.15森林群落結構1230.15樹種結構6,73,4,51,20.15植被總覆蓋度≥70%50%~69%<50%0.10郁閉度≥0.700.40~0.690.20~0.390.10平均樹高≥15.0m5.0~14.9m<5.0m0.10枯枝落葉厚度等級1230.05評價森林生態(tài)功能時,按下式計算綜合得分:(越低越好)y=Xi:第i項評價因子的類型得分值(類型Ⅰ、Ⅱ、Ⅲ分別取值1,2,3);Wi:各評價因子的權重。森林生態(tài)功能等級評定功能等級綜合得分值(Y)好<1.5中1.5~2.4差≥2.5另外,將綜合得分的倒數定義為森林生態(tài)功能指數:K=并以此作為評定森林生態(tài)功能的定量指標,k≤1,數越大標明森林生態(tài)功能越好。天然更新等級:單位:株/公頃等級幼苗高度級(㎝)<3030~49≥50良好>5000≥3000≥2500中等3000~49991000~29995000~2499不良<3000<1000<500森林資源連續(xù)清查結果統(tǒng)計表:共72個,其中核心表33個。附:森林覆蓋率和森林綠化率:森林綠化率森林綠化率注:四旁樹占地面積按1650株/公頃,即111株/畝。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以國有林業(yè)局(場)、自然保護區(qū)、森林公園等森林經營單位或縣級行政區(qū)域為調查單位,以滿足森林經營方案、總體設計、林業(yè)區(qū)劃與規(guī)劃設計而進行的森林資源調查。也稱森林經理調查、二類調查。二類調查的內容:核對該經營單位的境界線,并在經營管理范圍內進行或調整(復查)經營區(qū)劃;調查各類林地面積;調查各類森林、林木蓄積;調查與森林資源有關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因素;調查森林經營條件,前期主要的經營措施與經營成效。二類調查間隔期:一般10年一次,也可以5年一次。兩次二類調查的間隔期稱為經理期。小班調查:這是二類調查中涉及范圍最廣、工作量最大的一項工作。分別商品林和生態(tài)公益林小班按地類調查或記載不同調查因子;小班調查因子是在調查時對各小班應進行記錄的因子。小班調查方法:樣地實測法:在小班范圍內,通過隨機、機械或其他抽樣方法,布設圓形、方形、帶狀或角規(guī)樣地,在樣地內實測各調查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調查因子,布設的樣地應符合隨機原則,樣地數應滿足精度要求。目測法當林況較簡單時采用,調查前調查員要通過目測調查練習,并經過考核,各項調查因子目測數據80%項次以上達到允許精度要求時,才可用此方法。面積觀測點3公頃以上1~2個4~7公頃2~3個8~12公頃3~4個13公頃以上5~6個航片估測法:衛(wèi)片估測法:當衛(wèi)片空間分辨率達3米時可用此法。技術要點:建立判讀標志:(據調查單位森林資源特點和分布狀況,以衛(wèi)星遙感數據景幅的物候期為單位,每景選若干條能覆蓋區(qū)域內所有地類和樹種(組)、色調齊全具有代表性的勘察路線。)將衛(wèi)星影像特征與實地情況對照獲得相應影像特征,并記錄各地類、樹種(組)的影像、色調、光澤、質感、幾何形狀、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包括地名)等,建立目視判讀標志表。目視判讀:據目視判讀標志,綜合運用其他各種信息和影像特征,在衛(wèi)星影像圖上判讀并記載小班地類、樹種(組)、郁閉度、齡組等結果。對于林地、林木的權屬、起源及目視判讀中難以區(qū)別的地類,要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有關資料,詢問當地技術人員或到現(xiàn)場調查等方式確定。判讀復核:目視判讀采取一人區(qū)劃判讀,另一人復核判讀方式進行。二人在背對背作業(yè)前提下分別判讀和填寫判讀結果,當2名判讀人員的一致率達90%以上時,二人對不一致的小班通過商議達成一致,否則應到現(xiàn)地核實。實地驗證:室內判讀經檢查合格后,采用典型抽樣方法選部分小班進行實地驗證。實地驗證的小班不少于小班總數的5%(但不低于50個),并按各地類和樹種(組)判讀的面積比例分配,同時每個類型不少于10個小班。蓄積量調查:結合實地驗證,典型選取有蓄積量的小班,現(xiàn)地調查其單位面積蓄積量,然后建立判讀因子與單位面積蓄積量之間的回歸模型,據判讀小班的蓄積量標志值計算相應的蓄積量。二類調查基本成果:表簿材料:森林調查簿:以林班為單位進行森林資源信息記錄和匯總的表冊,由封面、封里、封底3部分組成;森林資源統(tǒng)計表。圖面資料:主要包括:基本圖、林相圖、森林分布圖、專題圖?;緢D:求算林地面積和編制林相圖及其他林業(yè)專題圖的基礎材料。編圖要素:各種境界線、道路、居民點、鐵路、獨立地物、地貌、水系、地類、林班注記、小班注記。林相圖:以林場(鄉(xiāng)、村)為單位,用基本圖為底圖進行繪制,比例尺與基本圖一致。林相圖據小班主要調查因子注記與著色,凡有林地小班,應進行全小班著色,按優(yōu)勢樹種確定色標,按齡組確定色層,其他小班僅注記小班號及地類。林相圖中的小班注記采用分數式結構,分子為小班號和齡級,分母為地位級(地位指數、林型、立地類型等)和郁閉度。如:1-森林分布圖:以經營單位或縣級行政區(qū)為單位,用林相圖縮小繪制,比例尺一般為1:50000或1:100000,其繪制方法是將林相圖上的小班進行適當綜合,圖內只反映林班及以上單位的資源狀況。專題圖:是在專業(yè)調查基礎上繪制的專業(yè)用圖;主要類型:土壤分布圖、立地類型圖、病蟲害分布圖、野生動物分布圖、副產資源分布圖等。以林場(鄉(xiāng)、鎮(zhèn))為單位。文字資料:森林資源調查報告、專業(yè)調查報告、質量檢查報告。、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森林資源資產:由特定權利主體擁有或控制并能帶來經濟利益的,用于生產、提供商品和生態(tài)服務功能的森林資源,它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森林景觀、林內野生動物、植物、微生物等資源資產。并不是所有的森林資源都是森林資產。森林資源資產主要可分為:林木資源資產、林地資源資產、景觀資源資產、野生植物資源資產、野生動物資源資產、微生物資源資產。森林資源資產的特點:經營的可持續(xù)性;再生的長期性;結構的復雜性;產品的非標準性;功能的多樣性;分布的遼闊性;生產的定位性;管理的艱巨性。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評估人員依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資產評估準則,在評估基準日,對特定目的和條件下的森林資源資產價值進行分析、估算,并發(fā)表專業(yè)意見的行為和過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特點:林地資源資產和林木資源資產的不可分割性(林地資源資產的價值必須通過林木資源資產的價值測算來體現(xiàn));“存量”和“產量”的穩(wěn)態(tài)巨差性;貨幣時間價值重要性;營林生產成本效應的滯后性;森林資源資產效益的外溢性;森林資源資產核查的艱巨性(森林資源資產核查是評估中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定價的非規(guī)范性。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程序:明確評估業(yè)務基本事項;簽訂業(yè)務約定書;編制評估計劃;現(xiàn)場調查;收集評估資料;評定估算;編制和提交評估報告;工作底稿歸檔。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通過行政和社會自律對森林資源資評估的行為、工作過程和有關當事主體進行規(guī)范、指導、監(jiān)督、協(xié)調等一系列工作的總稱。允許森林資源資產產權變動的范圍包括: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權;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采伐跡地、火燒跡地的林地使用權;可用于經營的森林景觀資產;國務院規(guī)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不允許產權變動的森林資源資產包括:權屬不清或有糾紛的森林資源資產;自然保護區(qū)的森林、林木、林地;其他有規(guī)定不允許產權變動的森林資源資產。國有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項目,實行核準制和備案制。森林資源評價: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森林資源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與論述,以提高人類對森林資源效益的認識,推動人類對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森林資源評價的特點:評價內容和方法的主觀性;評價系統(tǒng)的復雜性;評價結果的超前性。森林資源資產的特點:現(xiàn)實性;市場性;實用性;時效性。森林資源資產核查的項目:林地資源資產(地類、位置、面積、立地等級、地利等級、所有權和使用權);林木資源資產(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竹林、防護林、特種用材林和未成林造林地上的幼樹);其他森林資源資產(森林景觀、野生動植物、林副產品)。森林資源資產核查方法:抽樣控制方法:主要適用于大面積森林資源資產進行總體評估時的核查;小班抽查法:全面核查法。森林資源資產核查報告:一般由報告書(概況、核查方法、核查結果和結論)、附表(調查記錄表、森林資源資產實物量一覽表、各種森林資源資產實物量統(tǒng)計表)、附圖及附件四個部分組成,它是資產評估的重要文件之一。資金的時間價值按支付時間因素的不同,分別有現(xiàn)值、終值和年金三種形式。資金時間價值按計息的形式不同,可分為單利法和復利法兩種。單利計算:單利終值:V單利現(xiàn)值:V復利計算:復利終值:V復利現(xiàn)值:V式中:VnV0i——利息率n——計息年數。普通年金的終值:就是每期期末連續(xù)等額支付,到期時一次收回的資金額。等額分期付款有限期系列的后價:設a為等量付款數,w為期間長度,j為分期數,則:V變換為:V如果w=1,每年年末支付:V如果w=1,每年年初支付:V例:杉木用材林的輪伐期為26年,每年投入的管護費用為90元?公頃,年利率為5%,主伐時應在主伐收入中攤管護費用成本多少錢?解:如果管護費用為年末支付,其計算公式為:Vn=如果管護費用為年初支付,則公式為:Vn普通年金的現(xiàn)值:就是指今后一定時期內,每年或定期都有一筆固定額數的收入(或支出)的現(xiàn)在值。等額分期付款有限期系列的前價:V例:某林場向鄉(xiāng)村租賃林地100公頃,租賃期為30年,每公頃的年地租為100元,對方要求一次性付清30年的地租,在利率為5%的條件下,應支付多少錢?解:由題意a=100×100=10000,i=5%,n=30;Vn=永續(xù)(定期)年金現(xiàn)值:就是指每期末支付一筆等額的現(xiàn)金流直到永遠。永續(xù)年金沒有終值,只有現(xiàn)值。永續(xù)定期系列付款的現(xiàn)值:V推導:設從現(xiàn)在起每n年都有等量付款數a,可得下式:V由無窮等比數列求和公式得:V當n=1時:V商業(yè)利率一般由三大部分構成,即純利率、風險利率和通貨膨脹率。地租主要由絕對地租和差級地租兩部分組成。林地資產價格的構成主要包括“資本”化的林地地租和土地投資補償費兩個部分。林地資產的特性:林地面積的有限性;林地差異性;林地位置的固定性;林地易變性;林地價值的依附性。林木資產評估的目的是估計特定區(qū)域內的林木在特定時間的價值。林木資產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成熟的可立即采伐的林木資產,一種是未成熟的近期不可能進行采伐的林木資產。林木資產評估測算方法:現(xiàn)行市價法:市場價倒算法、市場成交價比較法;收益現(xiàn)值法:年收益凈現(xiàn)值法、年金資本化法、收獲現(xiàn)值法;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序列需工數法、歷史成本調整法。市場價倒算法:用被評估林木采伐后所得木材的市場銷售總收入,扣除木材經營所消耗的成本(含有關稅費)及應得利潤后,剩余部分作為林木資產評估價值。其計算公式為:E=W-C-FE:評估值;W:木材銷售總收入;C:木材生產經營成本;F:木材生產經營利潤。市場價比較法:以相同或類似資產的現(xiàn)行市價作為比較基礎,估算被評估資產評估價值的方法。E=E:評估值;Ka:林分質量調整系數;Kb:物價調整系數,對幼齡林可以用評估日工價與參照物價交易時工價之比,中齡林以上用評估日的木材價格與參照物價交易時木材價格之比;G:參照物的市場交易價格。年收益凈現(xiàn)值法:將被評估林木資產在未來經營期內各年的凈收益按一定的折現(xiàn)率折現(xiàn)為現(xiàn)值,然后累計求和得出林木資產評估價值的方法。EEn:n年生林木資產評估值;Ai:第i年的收入;Ci:第i年的年成本支出;U:經營期;P:折現(xiàn)率;N:林分年齡。年金資本化法:將被評估的林木資產每年的穩(wěn)定收益作為資本投資的收益,按適當的投資收益率估算林木資產評估價值的方法。E=A:年平均純收益;P:投資收益率。收獲現(xiàn)值法:預測的被評估森林資產在主伐時純收益的折現(xiàn)值,扣除評估后到主伐期間所支出的營林生產成本折現(xiàn)值的差額,作為被評估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值的方法。EAu:參照林分U年主伐時的純收入;Da,Db:參照林分第a、b年的間伐單位純收入(n>a,b時,Da,Db=0);P:投資收益率;Ci:評估后到主伐期間的營林生產成本。中齡以后年營林成本是穩(wěn)定的,為便于計算:i=n重置成本法:在資產評估中,用現(xiàn)時條件下重新購置成建造一個全新狀態(tài)的被評估資產所需的全部成本,減去被評估資產已經發(fā)生的實體性陳舊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得到的差額作為被評估資產的評估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ECi:第i年的以現(xiàn)行工價及生產水平為標準的生產成本 ;P:投資收益率。調整系數的確定:幼齡林:樹高、單位面積株數;中齡林以上:單位面積蓄積、平均胸徑。各調整系數的計算公式:林分生長狀況調整系數K1和K2的確定:K1和K2通常以現(xiàn)實林分中的主要生長指標(如株數、樹高、胸徑和蓄積等)與參照林分的生長狀態(tài)指標相比較后確定。在幼齡林和未成林的造林地的林木資產評估中,以株數保存率(r)與樹高兩項指標確定調整K1和K2:當r>85%時,K1=1;當r≤85%時,K1=r;K2=現(xiàn)實林分樹高÷參照林分平均樹高在中齡林以上的林木資產評估中:K1=現(xiàn)實林分單位面積蓄積÷參照林分單位面積蓄積;K2=現(xiàn)實林分平均胸徑÷參照林分平均胸徑。立地質量調整系數的確定:K地利等級調整系數K4的確定:地利等級調整系數K4按現(xiàn)實林分與參照林分采伐的立木價(以倒算法估算)比值計算。綜合調整系數K由各分項調整系數K;的值綜合確定。其通式為:K=f(K1,K2,K3,K4)即:K=同齡林林木資產評估:成過熟林木資產評估:市場價倒算法:E=W-C-F例:某林業(yè)局對現(xiàn)有的2000m3成熟林木進行轉讓,調查該林分平均直徑20cm,生產中小徑原木和非規(guī)格材,按當地經驗出材率70%,生產規(guī)格材31.5%,非規(guī)格材38.5%,規(guī)格材平均價格800元/m3,非規(guī)格材550元/m3,稅率20%,當地木材生產平均利潤率20%,木材生產和銷售成本,規(guī)格材平均120元/m3,非規(guī)格材130元/m3,求轉讓成熟林木資產評估值。解:由公式:E=W-C-DW=2000×31.5%×800+2000×38.5×550=927500元C=2000×31.5%×120+2000×38.5×130+927500×20%=361200元D=(2000×31.5%×120+2000×38.5×130)×20%=35140元E=W-C-D=927500-361200-35140=531160元答:該資產價值為531160元。上述公式可根據實際改寫為:Ef1,f2:某樹種原木和綜用材材種出材率;W1,W2:某樹種原木和綜用材材種單位產品平均銷價;C1,C2:某樹種原木和綜用材材種經營成本;F1,F2:某樹種原木和綜用材材種的木材生產段利潤;D1,D2:林地使用費(亦稱山本費)。木材綜合銷價的確定:例:如已知某杉木成熟林林分平均胸徑為16cm,其平均樹高為15m,根據某規(guī)劃隊生產積累表明該林分的原木出材率為25%,綜合材出材率為45%,其中原木出材中14cm原木占60%,16cm原木占25%,18cm原木占10%,20cm以上占5%,則其原木平均銷價應為:680×0.6+730×0.25+780×0.1+880×0.05=712.5≈710元木材經營成本的確定主要包括直接采伐成本及有關稅金費:育林費:按統(tǒng)一計征價的%征收;森林植物檢疫費:按統(tǒng)一計征價的%征收;增值稅:按不含稅價的%征收;城建稅:按增值稅額的%征收;教育附加稅:按增值稅額的%征收;所得稅:按不含稅價的%征收(或每立方米征收元)。林地使用費(山價):目前山價支付方式存在多樣化,應根據有關經營協(xié)議予以確定,并在評估說明中予以披露;木材生產經營利潤率:主要為森工段的生產利潤,通常以直接木材生產成本的10%~15%計算,或以銷價的2%~4%,或直接以元/立方米計。例:某個體擬轉讓10hm2杉木林分,該林分經營類型為一杉中,年齡為28年,林分平均胸徑為16cm,平均高為15m,蓄積為150m3/hm2,請評估該小班價值。(市場價倒算法)有關技術經濟指標:木材銷售價格:前表可得:杉原木710元/m3,杉綜合為620元/m3;兩金統(tǒng)一計征價:杉原木為400元/m3,杉綜合為200元/m3;木材直接主伐成本:90元/m3;伐區(qū)設計費:7元/m3(按蓄積);檢尺費:8元/m3;短運費(含道路維護費):20元/m3;木材生產經營利潤率:按直接采伐成本的15%計;林地使用費:按新林價(杉原木160元)的30%計,綜合材為原木的70%;出材率:經濟材70%,其中:杉原木25%,杉綜合45%。相關稅費:育林費:按統(tǒng)一計征價的12%征收;維簡費:按統(tǒng)一計征價的8%征收;森林植物檢疫費:按統(tǒng)一計征價的0.2%征收;增值稅:按起征價的6%征收。杉原木起征價為550元/m3,杉綜合為420元/m3;城建稅:按增值稅額的5%征收;教育附加稅:按增值稅額的3%征收;銷售費用:按銷價的1%;管理費用:按銷價的3%;不可預見費:按銷價的2%。解:根據上述指標計算:(1)每立方米杉原木純收入為:A1=W1-C1-F1-D1=710-90-7÷0.7-8-20-400×(12%+8%+0.2%)-550×0.06×(1+0.05+0.03)-710×(1%+3%+2%)-90×15%-160×30%=351.5元(2)每立方米杉綜用材純收入為:A2=W2-C2-F2-D2=620-90-7÷0.7-8-20-200×20.2%-420×0.06×(1+0.05+0.03)-620×(1%+3%+2%)-90×15%-160×30%×70%=340.1元據此可計算該林分評估值為:E=S×M×(A1×f1+A2×f2)=10×150×(351.5×25%+340.1×45%)=361380元則該林分評估值為361380元。市場成交價比較法:資產評估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方法。該法要求有一個發(fā)育充分的公開的森林資源資產市場,能夠找到與被評估資產相近的適合案例。E=例:某村準備轉讓10公頃的杉木成熟林,要求對其林木資產進行評估。根據資產清查該小班面積10公頃,蓄積量1500立方米,平均胸徑22cm,平均采材距1200米,運距30公里。查地利系數表,其地利系數為0.978。參照案例1:附近林場兩年前花80000元向鄰村購買年齡、平均胸徑、平均樹高都與該小班相近的杉木成熟林6公頃,蓄積量900立方米。其地利系數為1.023。由于通貨膨脹,杉原木中徑材的平均價格已由兩年前的每立方米600元升至每立方米700元。參照案例2:附近林場一年前花70000元向另一村莊購買年齡、樹高相近、平均胸徑為20cm的杉木成熟林5公頃,其蓄積量為800立方米,地利系數為0.92。一年前杉原木中徑材平均價為660元每立方米。參照案例3:附近林場不久前用52500元購買了年齡、平均直徑、樹高都與該小班相近的成熟林3公頃,蓄積量500立方米,地利系數為1.1。解:成交案例1:KKG=80000÷900=88.89E=成交案例2:KKKG=70000÷800=87.5E=成交案例3:KG=52500÷500=105E=E=E幼齡林林木資產評估:重置成本法:E例:某小班面積為5hm2,林分年齡為4年,平均高2.7m,株數2700株/hm2,要求用重置成本法評估其價值。主要技術指標調查:該地區(qū)評估基準日第一年造林投資(含林地清理、挖穴和幼林撫育)4500元/hm2,第二年投資為1500元/hm2和第三年投資為1200元/hm2,每年地租300元/hm2,管護費150元/hm2年利率為5%;當地平均水平的林分平均高為3m;造林株數為3000株/hm2,成活率要求為85%。解:已知n=4,C1=4500+300+150,C2=1500+300+150,C3=1200+300+150,C4=450,p=5%該小班林木成活率=2700÷3000=0.9(即90%)>85%,故株數調整系數為:K1=1樹高調整系數為:K2=2.7÷3=0.9E則該林分評估值為:5×10900=54500元。中齡林林木資產評估:收獲現(xiàn)值法:預測林分生長到主伐時可生產的木材的數量,并測算出其立木的價值并將其折成現(xiàn)值,然后再扣除評估基準日到主伐前預計要進行各項經營措施成本的折現(xiàn)值,將其剩余部分作為被評估林木資產的評估值。收獲現(xiàn)值法理論上可以用于任何年齡階段的林木資產,但實際上該法一般僅用于中齡林和近熟齡的林木資產。E例:現(xiàn)有某國有林場擬轉讓一塊面積為100畝的杉木中齡林,年齡為14年,每畝蓄積量為10m3/畝,經營類型為一般指數中徑材(其主伐年齡為26年),假設每年的營林管護成本為5元/畝,由該地區(qū)一般指數杉木中徑材的標準參照林分的蓄積生長方程y=f(x){此處方程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自行擬合如理查德方程}預測其主伐時平均畝蓄積為18m3/畝,現(xiàn)實林齡(即14年生)標準參照林分的平均畝蓄積為9m3/畝,該林分已經過間伐不再要求間伐,請計算該林分的林木資產評估值。有關技術經濟指標(均為虛構假設指標)營林生產成本:從第五年起每年的管護費用為5元/畝;木材銷售價格(參照成過熟林而得):杉原木730元/立方米,杉綜合620元/立方米;兩金統(tǒng)一計征價:杉原木400元/m3,杉綜合200元/m3,增值稅起征價杉原木550元/m3,杉綜合420元/m3;木材生產經營成本(含短運、設計、檢尺等):130元/m3;地租:新林價的30%,杉原木48元/m3,杉綜合33.6元/m3;木材生產經營利潤:杉原木15元/立方米,杉綜合9元/立方米;林業(yè)投資收益率:6%;出材率:杉原木出材率為25%,杉綜合出材率為45%。相關費用:育林費:按統(tǒng)一計征價的12%計;維簡費:按統(tǒng)一計征價的8%計;木材檢疫費:按統(tǒng)一計征價的0.2%計;銷售費用:10元/立方米;管理費用:按銷售收入的5%計;不可預見費:杉原木12元/立方米,杉綜合7元/立方米;增值稅:以起征價的6%計;城建稅、教育附加合計以增值稅的8%計。解:(1)預測主伐時畝蓄積量:M=(2)杉原木純收入A1=W-C-F-D=730-130-400×20.2%-10-730×5%-12-550×6%×1.08-15-48=362.1元/m3(3)杉綜合純收入A2=W-C-F-D=620-130-200×20.2%-10-620×5%-7-420×6%×1.08-9-33.6=331.8元/m3(4)現(xiàn)在至主伐期間的營林管護成本合計i=n(5)其總評估值為:E=S故該杉木中齡林評估值為234200元。異齡林林木資產評估:異齡林的擇伐強度最大不能超過40%,一般以20%~30%為宜;一般不存在地力衰退問題。異齡林林木資產測算思路:根據異齡林的結構與經營特點,異齡林林木資產的評估測算只能用收益現(xiàn)值法和市場成交價比較法,不能用各類成本法。收益現(xiàn)值法:剛擇伐后異齡林林木資產評估:EB=EB:剛擇伐后異齡林資產(林地、林木)總評估值;Au:擇伐的純收入;V:年管護費用;U:擇伐周期。在求得林地和林木的總評估值EB后,按照當地的習慣、經驗和林地的狀況確定林木和林地各占的份額并確定比例系數。將評估值乘上林木的比例系數,就得到異齡林林木資產評估,公式為:EK:林木資產所占的份額系數。例:某一異齡林小班剛擇伐過,其面積為10公頃,現(xiàn)有保留基準蓄積240立方米/公頃,要求評估其林木資產的評估值。據調查該小班擇伐周期為10年,擇伐強度為20%,擇伐時小班的平均蓄積為300立方米/公頃,出材率為70%,出材的50%是大徑木原木,30%為中徑原木,20%為小徑和非規(guī)格材,由于口徑較大,平均每立方米木材平均可獲純收入350元。每年分攤的管護費為45元/公頃,利率為5%。根據當地的經營林價中山價(地租)所占的份額,小班林地的立地條件和地利等級,確定其林木在總價值中所占的份額為0.80。解:剛擇伐后異齡林林木資產評估值:E則該小班的林木資產評估值為:179790元。擇伐n年后異齡林林木資產評估:E例:仍按上例提供的基礎數據,如果該小班已擇伐6年,現(xiàn)要求評估其林木資產的現(xiàn)值。解:E現(xiàn)行市場成交價比較法:在異齡林中使用市場成交價比較法關鍵是選擇參照的交易案例,在異齡林中由于其林相較同齡林復雜得多,其案例的收集也困難得多。在選擇案例時首先應考慮樹種組成,因為在復層混交的異齡林中,樹種結構的差異對林木價值的影響極大;其次是徑級結構,林分中大徑木的數量直接影響了林木的平均價格和總價值;最后是立木的蓄積量和地利等級。因此,在評估中其林分的質量調整系數的確定必須考慮樹種結構、徑級結構、蓄積量和地利等級??偨Y用材林林木資源資產評估的幾種類型:用材林同齡林林木資源資產評估中常用的評估方法:幼齡林采用重置成本法,中齡林及近熟林采用收獲現(xiàn)值法,成過熟林采用市場價格倒算法。在森林資源資產交易市場公開、活躍、發(fā)育完善的條件下,市場成交價比較法是一個簡單而有效的評估方法,適用于各齡組的林木資源資產評估。用材林異齡林林木資源資產評估中常用的評估方法:市場成交價比較法和收益現(xiàn)值法。經濟林林木資產評估:林地資產評估:林地資產的特性:林地面積的有限性;林地差異性;林地位置的固定性;林地易變性;林地價值的依附性。林地資源資產的評估實質上是對林地使用權價格的評估,林地使用權是林地使用者依法對林地進行使用或依法對其使用權進行出讓、出租、轉讓、抵押、投資的權利。根據有關法律規(guī)定,我國的林地部分歸集體所有,其余的歸國家所有,使用者無林地所有權。影響林地資源資產使用權價值的因素:林學質量:土層厚度、腐殖質層厚度、土壤質地、海拔高度、坡位、坡向、坡形、地勢經濟質量:經濟質量主要是指林地的經濟位置,它通常以林地交通運輸條件作為主要指標。如以近期內道路是否能達到小班,將小班分為即可及小班、將可及小班、不可及小班。森林經營的方式及強度;林產品的市場價格;生產周期;投資收益率;有林地與無林地的差別;評估時間與交易案例時間的差異;林地交易的迫切性;作林地使用,還是改變林地的用途。林地資產評估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現(xiàn)行市價法、林地期望價法、年金資本化法、林地費用價法。、森林成熟與經營周期森林成熟:將森林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最符合經營目標時的狀態(tài)稱為森林成熟。森林達到成熟時的年齡稱為森林成熟年齡。森林成熟與農作物成熟的區(qū)別:不明顯性(后者成熟時會很明顯,如:鮮艷的顏色);效益多樣性(前者的三大效益;而后者一般只有經濟效益明顯)。物質產品的森林成熟主要包括:數量成熟、工藝成熟、經濟林成熟、竹林成熟。分別主要應用于用材林、薪炭林、經濟林、竹林中。數量成熟:林分或樹木的平均生長量達到最大時,稱為林分或樹木的數量成熟;達此狀態(tài)時的年齡稱為數量成熟齡。公式:maxVi:林分或樹木第i年的蓄積量或材積;i:年齡;Zi::第i年的材積平均生長量。數量成熟的確定方法:生長過程表法:找出合適的生長過程表,查出材積平均生長量最大時的時間即可。標準地法:步驟:1、選擇標準地;2、設立標準地;3、將選定的各標準地林分伐倒區(qū)分求積,并查定平均年齡,計算出材積總量和材積平均生長量;4、將計算出的各齡級標準地的年齡、材積平均生長量列表,查出最大值的年份,即為數量成熟年齡。工藝成熟:將林分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目的樹種的材積平均生長量達到最大值時的狀態(tài),稱為工藝成熟。此刻的年齡稱為工藝成熟齡。工藝成熟與數量成熟的聯(lián)系:共同之處是二者都是衡量成熟的數量指標。差異主要有2個方面。第一,工藝成熟不僅是數量指標,而且還是質量指標。第二,不論林分或林木,數量成熟通常都會出現(xiàn),而工藝成熟則不然。工藝成熟的確定方法:生長過程表結合材種出材量表法:步驟:1、找到合適的生長過程表,從中查出各年齡(或齡級)林分的平均高、平均直徑,每公頃蓄積量列入工藝成熟齡計算表中;2、根據各年齡的平均高、平均直徑,從材種出材量表中相對應的欄目中查出材種出材率,列入工藝成熟齡計算表;3、用各年齡林木蓄積乘以材種出材率,得到材種出材量;4、用材種出材量除以相應的年齡,得到該材種的各年平均生長量;5、對材種各年齡的平均生長量排序,找出最大值,所對應的年齡即為某材種的工藝成熟齡。標準地法:步驟:1、在某樹種(或優(yōu)勢樹種)各齡級林分中設置標準地,立地條件應一致或相似,疏密度中等;2、測標準地的平均年齡、樹高、胸徑、每公頃蓄積量等因子;3、對各標準地林木造材,求出各材種的出材率、出材量和材積平均生長量;4、在各齡級標準地中找出材種材積平均生長量最大值,該值對應的年齡(或齡級)就是工藝成熟齡。馬爾丁法(最簡單,但不準):公式:u=a+nd?2=a+n?ru:某材種工藝成熟齡;a:樹高達到材種長度時所需年數;n:材種小頭半徑方向上1cm內的平均年輪數;d:材種小頭直徑;r:材種小頭半徑。經濟林成熟:目的產品平均年產量達最高時的森林狀態(tài),稱為經濟林成熟。竹林成熟:竹林生長方式:主要為散生或叢生竹林成熟:竹林常異齡,收獲方式一般為擇伐。年齡確定:標志法;聲響和外部特征。非物質產品的森林成熟:主要包括:防護成熟、自然成熟、更新成熟。主要用于防護林、特用林。更新方式以漸伐和擇伐為宜。防護成熟:當林分或樹木的防護效能出現(xiàn)最大值后,開始明顯下降時稱為防護成熟;此時的年齡稱為防護成熟齡。自然成熟:當林分或樹木生長至開始枯萎階段時的狀態(tài),稱為自然成熟(生理成熟);此時的年齡即為自然成熟齡。自然成熟的確定:單株樹木的的自然成熟比較容易確定,通常可以從樹木的形態(tài)上得到確認。達到自然成熟的樹木,通常有高生長停滯、樹冠扁平、梢頭干枯、樹心腐爛等現(xiàn)象。林分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有2種情況同時存在。當死亡林木的蓄積量大于活立木增加的蓄積量,此時就達到了自然成熟。此時林分的蓄積量是最高的。更新成熟:樹木或林分生長至結實或萌芽能力最強的時期,稱為更新成熟。這一時期的年齡范圍稱為更新成熟齡。據林分起源,有2種更新成熟:種子成熟和萌芽成熟。經營周期:在森林經營中,經營周期是指一次收獲到下一次收獲之間的間隔。輪伐期:為了實現(xiàn)永續(xù)利用,伐盡整個經營單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可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用的期間。計算公式:u=a±vu:輪伐期;a:成熟齡或主伐年齡;v:更新期。(伐前更新則為減號,反之為加號;若主伐和更新同時進行,則u=a)輪伐期的作用:經營措施的安排;與永續(xù)利用相關;對木材收獲的影響;計算企業(yè)的年伐量。確定輪伐期的依據:森林成熟齡:用材林、薪炭林:以數量成熟和經濟成熟為主;防護林:以防護成熟和自然成熟為主;經濟林:以經濟林成熟作為依據。更新期:伐前更新:u=a-v;伐后更新:u=a+v;伐后立即更新:u=a擇伐周期(回歸年):在異齡林經營中,采伐部分達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繼續(xù)生長,到林分恢復至伐前的狀態(tài)時,所用的時間稱為擇伐周期,也叫回歸年。擇伐周期的確定方法:徑級擇伐的擇伐周期:將某一徑級以上的林木全部采掉的擇伐。公式如下:A=aA:擇伐周期;a:所采林木平均生長一個徑級所需年數;n:采伐的徑級數。例如:有一個異齡林分進行擇伐作業(yè),計劃凡直徑大于30cm的林木都采掉。林分中最大徑級的林木為40cm.在此林分中,30~40cm的林木每生長1個徑級(2cm)平均用4年。因此回歸年A=4(年)×(40-30)/2=20(年)用生長率和采伐強度確定擇伐周期的方法。AA:擇伐周期;s:擇伐強度;p:蓄積生長率。證明:因為根據擇伐周期的定義,有關系式:m-ms1-s(1+p)等號兩邊取對數后,有:A所以:A=-影響擇伐周期的因素:擇伐強度:一般用材林采伐強度不得大于40%,伐后郁閉度應在0.5以上;容易風倒、枯死的林分,采伐強度不大于30%,伐后郁閉度應在0.6以上;回歸年或擇伐周期不應少于一個齡級期,下一次的采伐量不應超過這期間的生長量;下次采伐時林分單位蓄積應大于本次采伐時林分單位蓄積;首先確定保留木,將能達到下次采伐優(yōu)良的林木保留下來。樹種特性:喜光樹種擇伐強度可大些,回歸年相應長些;耐陰樹種反之;淺根性樹種抗風倒能力差,回歸年應短些。經營水平:經營水平高時,在采伐、集材等工序中對保留木損壞小,回歸年可短些;林道密度大,交通條件好,勞動效率高,回歸年可短些。立地條件:立地條件差時,植被恢復困難,擇伐強度要小,回歸年應短些。、森林調整的理想結構森林結構主要包括林種、樹種、直徑、樹高及年齡結構。同齡林:林分內年齡基本一致;異齡林:林分內年齡相差2個齡級以上。法正林:某經營單位內絕對同齡林的集合。滿足以下4個條件:法正的齡級分配;(各齡級均有,且所占面積相等,前提是假設各齡級生長量都相等。這是主導條件)法正的林分排列;(各齡級所處的位置符合采伐與天然下種更新以及防風保護的要求。就采伐條件來講,最老齡級林分應靠近集材道路;就有利于天然下種與防風要求而言,由老齡級林分向幼齡級林分的排列方向應與主風方向相反。)法正的蓄積量:法正生長量:各林分生長量Z1,Z2,Z3,…Zu相加應等于這個經營類型的年總生長量u×Z,即總老林分(u年生)的蓄積量m。(證明相見PPT)法正蓄積量:各林分蓄積量之和稱為法正蓄積量。公式:VVu:法正蓄積量;u:輪伐期;Z:經營類型內的法正生長量。法正利用率:常把采伐量與蓄積量之比稱為利用率,把法正年伐量與法正蓄積量的百分比叫法正利用率。記為:P=法正林的優(yōu)缺點:優(yōu)點:年伐量(消耗量)等于年生長量就能實現(xiàn)永續(xù)利用,具有普遍意義;利用法正林4個指標去衡量、檢查現(xiàn)實林分距永續(xù)利用或理想狀態(tài)的差距,具有現(xiàn)實意義;法正林分法正的林分排列有利于天然更新、采運,有利于生態(tài)建設;法正林分理論簡單易懂,可操作性強。缺點:條件過于苛刻,現(xiàn)實林中很少見;是一種簡單的再生產方式;只從森林內部條件考慮永續(xù)利用,沒有考慮社會經濟條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廣義法正林:幼、中齡林占優(yōu)勢,成、過熟林占少數,而不管它原來的齡級分布如何。廣義法正林采伐不限于成、過熟林,有可能從幼齡到老齡級都有。一分期后森林結構保持不變,就可實現(xiàn)永續(xù)利用。異齡林森林調整的理想結構調整指標:株數按徑級的分布;保留立木的蓄積(立木度);擇伐周期;樹種組成。年采伐量:森林額定每年的采伐量。一個森林經理對象的總年伐量是由森林主伐量、間伐量和補充主伐量3部分組成的。森林主伐:對成熟林分的采伐利用。森林主伐方式分為皆伐、漸伐和擇伐3大類。是在森林培育過程中最主要的也是最終的木材收獲,其收獲量稱為主伐量。間伐:在同齡未成熟林分中,定期伐去一部分生長不良的林木,為留存林木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條件,促進保留木的生長發(fā)育。補充主伐:對疏林、散生木和采伐跡地上已失去更新下種作用的母樹的采伐利用。納入主伐量計算的均屬有林地范圍的森林資源,而將疏林、散生木、母樹等資源采伐利用,稱為補充主伐。森林采伐限額:年采伐限額是包括對所有林種森林和林木的主伐、撫育伐、衛(wèi)生伐、林分改造等各種采伐消耗的總額。確定它必須按照采伐量低于生長量的原則。同齡林計算年伐量:面積控制法(先計算、確定年伐面積,在推算年伐蓄積)按面積輪伐計算年伐量,公式:年伐面積=經營單位森林總面積輪伐期;特點:1、按面積輪伐公式較適于成、過熟林占優(yōu)勢的原始天然林;2、該法的缺點是只考慮經營周期來控制采伐量,未考慮具體齡級結構對年伐量的影響。為克服此缺點,避免年伐量的波動,應按齡級分配來考慮年伐面積和年伐蓄積量。按成熟度計算年伐量,公式:年伐面積=成、過熟林面積一個齡級期的年數;年伐蓄積=成、過熟林蓄積特點:這個公式考慮的時間范圍較窄,只考慮現(xiàn)有成、過熟林資源的及時利用,沒有顧及到成熟林以下后備資源的多少。這是典型的不顧及森林生態(tài)效益可持續(xù)的單一木材經營方法。按林齡公式計算年伐量:第一林齡公式:假設條件:現(xiàn)有近熟林經過一個齡級期后,以概率1全部進入成熟林,從而實現(xiàn)采伐對象只能是成、過熟林。公式:年伐面積=成過熟林面積+近熟林面積第二林齡公式:假設條件:現(xiàn)有中齡林(只取其靠近熟林的那個齡級的林分)經一個齡級期后以概率1全部進入成熟林,采伐對象只能是成過熟林。公式:年伐面積=成過熟林面積+近熟林面積按林況計算年伐量:列入按林況計算的采伐對象,并不考慮是否達到主伐年齡,它是按森林經營的要求,及時采伐那些生長不良的林分。公式:年伐面積=f/a;年伐蓄積=M/a∑f:按林況需要進行采伐的小班面積之和;∑M:按林況需要進行采伐的小班蓄積之和;a:采伐期限。面積控制法小結:面積控制法是以面積為主要調整對象,主要計算年伐面積,然后派生年伐蓄積。實質是:一種局部控制調整法,但從木材均衡生產角度,需結合材積控制法進行年伐量計算。材積控制法:該法可彌補(1)中年伐蓄積不穩(wěn)定的缺點。目的:輪伐期間有等量的年伐材積。影響年伐量的因子:現(xiàn)實林分蓄積和生長量。法正蓄積法:通過比較法正林蓄積量、生長量與現(xiàn)實林分蓄積量、生長量的關系,把現(xiàn)實林分調整到法正林,而確定每年收獲量的各種調整方法的總稱。較差法:海耶公式:EZw:現(xiàn)實林分連年生長量;Vw:現(xiàn)實林分蓄積量;Vn:法正蓄積量;a:調整期即在現(xiàn)實林分的基礎上,加(減)每年現(xiàn)實林分蓄積與法正林蓄積相比的差數。不但適用于皆伐的同齡林,也可用于擇伐作業(yè)的異齡林計算。若Vw<Vn,則年伐量應小于年生長量,才能使現(xiàn)實林分積累蓄積,逐步將現(xiàn)實林分導向法正林。反之,則年伐量大于年生長量。利用率法:洪德斯哈根利用率法:EVn:法正蓄積量;Vw:現(xiàn)實林分蓄積;En:法正收獲量。曼特爾利用率法:ESm:成過熟林平均每公頃蓄積;因為公式是根據法正林理論推導而來,所以當經營單位內齡級結構均勻分配條件下,采用本公式才較合適。由于公式計算簡單,常做粗略計算年伐量之用。修正系數法:1855.布利曼以法正林生長量為基礎,以現(xiàn)實林齡和法正林的年齡系數調整的年采伐量公式:EEn:法正林生長量;A:現(xiàn)實林分平均年齡;u/2:法正林的平均年齡。例:某林場白樺經營類型主伐年齡為60年,10年為一個齡級,采伐后立即更新,各齡級的面積和蓄積量分配情況如下表,試按照面積輪伐及成熟度公式計算年伐量。白樺經營類型各齡級面積和蓄積分配表:齡級齡組平均年齡面積/公頃蓄積量/m3=1\*ROMANI幼齡林51532840=2\*ROMANII幼齡林152257280=3\*ROMANIII中齡林2530128940=4\*ROMANIV中齡林351086970=5\*ROMANV近熟林4513118590=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機電控制課程設計
- 2024年期戰(zhàn)略供應商批量采購協(xié)議版
- 學前心理學 課程設計
- 2024年礦權交易居間配合協(xié)議
- 早教美味的食物課程設計
- 2024年度物權擔保期限跨境交易合同3篇
- 智能家居調試課程設計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代畫
- 指示燈罩課程設計
- 投標技術標課程設計
- 護理腦梗死小講課
- 脫發(fā)演示課件
- 高考小說閱讀分類導練:詩化小說(知識導讀+強化訓練+答案解析)
- 合理使用抗生素
- 內地律師事務所委托香港律師事務所的委托代理協(xié)議
- 周周清方案全套
- 分布式光伏發(fā)電緊急事件應急預案
- 拍賣公司投標書范文精簡處理
- 2023天地偉業(yè)安防產品技術參數和檢測報告
- “課程思政”融入專業(yè)課教學的探索課程思政與專業(yè)課結合
- 湖北省武漢市實驗外國語學校小學部六年級上學期數學期末試卷帶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