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古代“月”文化對詠月詩的影響_第1頁
淺析中國古代“月”文化對詠月詩的影響_第2頁
淺析中國古代“月”文化對詠月詩的影響_第3頁
淺析中國古代“月”文化對詠月詩的影響_第4頁
淺析中國古代“月”文化對詠月詩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淺析中國古代“月”文化對詠月詩的影響文化是人類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共同創(chuàng)造并賴以生存的物質(zhì)與精神存在的總和?!霸隆蔽幕F(xiàn)象也是人類對“月亮”關(guān)照的結(jié)果,這種社會現(xiàn)象反映在文學上,就出現(xiàn)了大量的詠月詩。詠月詩早在《詩經(jīng)》就有記載,到了唐代達到頂峰,宋代趨于豐富,以后隨著詩歌的衰落逐步衰敗,但中國人“月”文化現(xiàn)象卻日趨繁盛,經(jīng)久不衰。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一、中國古代“月”文化是詠月詩繁榮發(fā)展的大背景二、唐代是詠月詩發(fā)展的頂峰三、宋代以后文人繼承和發(fā)展了唐代詠月詩,豐富了詠月詩詞表現(xiàn)形式和手法“月”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特殊的文化意義,這一意象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不斷被豐富和挖掘,在中國人心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情結(jié)。月亮在中國文化中象征意義十分豐富。她是美麗的象征,創(chuàng)造了優(yōu)美的審美意境。同時,月亮也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抒發(fā)了人類思人懷鄉(xiāng)之情,對人生短暫的悲傷,孤獨和失意。月亮安寧與靜謐的情韻,創(chuàng)造出靜與美的審美意境,引發(fā)了許多文人的空靈情懷。高遠、潤潔、陰柔、溫柔、清幽、寧靜、澄澈、純凈、浪漫、深邃、縹緲、夢幻這些美麗的詞匯和“月”聯(lián)系在一起,“夜光、素娥、冰輪、玉輪、顧菟、明鏡、金鏡、銀鉤、寒蟾、桂花影、白玉盤……”成為“月”的代名詞?!版隙鸨荚隆?、“玉斧修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美麗的傳說至今流傳。因“月”的變化無常,尤其得到了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人的鐘愛,他們的詩作借“月”意象營造了多少哀思感傷,至今感人至深的美好意境。展開浩如煙海的詩卷,詠月詩詞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jīng)·陳風·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保ㄍ蹙S《山居秋暝》),“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不勝枚舉。而李白的名篇《靜夜思》、《月下獨酌》、《把酒問月》和張若虛“孤篇橫絕”的《春江花月夜》可摘詠月詩之冠了。本篇著重討論的是中國古代“月”文化對詠月詩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為什么詠月詩到唐代發(fā)展到了頂峰?宋代以后詠月詩詞發(fā)展情況如何?一、中國古代“月”文化是詠月詩繁榮發(fā)展的大背景(一)先民對月的關(guān)注和研究,開啟了中國人“月”文化意識。月亮圍繞地球的周期運動,很早就得到了我國先民的注意,他們根據(jù)月亮運動和周期變化制定了歷法稱之為陰歷(月亮在中國陰陽文化中代表陰),中國人制定或使用陰歷,至少在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已經(jīng)有文字記載,詳細描述了月亮圓缺的周期變化。而這是世界上任何國家所不及的。正是這種最初的對月的關(guān)注、對月亮規(guī)律性運動變化的發(fā)現(xiàn)和先民初期的研究,開啟了中國人“月”文化意識。(二)帝王的推崇和民俗使“月”文化迅速發(fā)展。中華民族歷來對月亮有特殊的感情,陰歷的制定出現(xiàn)了中秋節(jié)這一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人這種“月”文化感情的節(jié)日。根據(jù)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周禮》一書中。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jié)”。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在中國古代,祭月賞月是中秋節(jié)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guī)模。至今,每逢中秋佳節(jié),民間仍盛行賞月、吃月餅和團圓飯以及舞龍、點塔燈、月老“千里姻緣一線牽”等習俗。(三)關(guān)于“月”的古代傳說和文學作品使“月”文化豐富多彩。月作為一種意蘊而想象的視覺、感覺的自然景物,具有這鮮明豐富的語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國歷史文化和文學藝術(shù)中的地位十分顯赫。先秦已有“嫦娥奔月”、“玉斧修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傳說?!对娊?jīng)·陳風·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襯女性美,可見先秦時期人們已注意到了月之美?!吧迷孪麻T”的故事成為千古美談,而“披月躊躇”、“攬月自賞”、“望月凝思”、“撫月癡想”……這些從古籍古典中衍生演化出來的詞語成語,莫不流淌著中國古人一分難釋的生命情懷,莫不激發(fā)古人情愛思戀的浩歌。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時間飛逝,是美的煙波,是人生悲歡離合的演繹,是情愛的寄寓和沐浴。古人以“詩言志”,因此古人除了借月抒情,以月烘托外,還常常托月言志,表明自己的思想和政治抱負。月亮成為文學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題。此外,佛教的虛靜、修遠,道家的人心自然、天人合一、樂于歸隱等心靈思想也對“月”文化的進一步影響,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表現(xiàn)了詩人樂于歸隱的生活情趣。文化是人類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共同創(chuàng)造并賴以生存的物質(zhì)與精神存在的總和?!霸隆蔽幕F(xiàn)象也是人類對“月亮”關(guān)照的結(jié)果,這種社會現(xiàn)象反映在文學上,就出現(xiàn)了大量的詠月詩。二、唐代是詠月詩發(fā)展的頂峰在唐以前,最早以月來表示思念之情的詩作,大概要屬《古詩十九首》中的《明月何皎皎》了,此后,曹操《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七哀詩》、謝莊《月賦》、謝朓《同王主簿有所思》、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不斷有詠月的詩賦出現(xiàn),月光便成了詩人們相思的寄托物,而美人的相思又是文人才子思慕明君圣主的象征。唐代以后以明月入詩寫思念之情的詩歌大量涌現(xiàn)、層出不窮,張若虛、李白、王維、王昌齡、杜甫、張繼、劉禹錫、白居易、杜牡、李商隱,每一位有成就的詩人莫不以月抒懷、以月為友??梢哉f,詠月詩在唐朝中達到一個新的發(fā)展高峰。究其原因,一是唐代盛世太平,社會空前繁榮,國家以作詩取仕,促進了詩歌的繁榮;二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三是田園、邊塞、送別、閨怨、宮怨等題材豐富,這些題材恰恰都能以“月”意象表現(xiàn)出來。如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中“野曠天底樹,江清月近人”,抒寫了羈旅愁思;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睆拿髟?、關(guān)塞落筆,概括了千年以來邊境不寧,戰(zhàn)爭不斷的現(xiàn)實;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把月亮比喻成霜,凄涼哀婉,真實再現(xiàn)了征人久戍思鄉(xiāng)情懷。四是出現(xiàn)了李白、張若虛等大家對詠月詩的偏愛,唐代詠月詩在李白、張若虛等詩人的努力下被推向了頂峰。(一)張若虛詠月詩孤篇橫絕壓倒全唐在唐代眾多詩人中,沉寂了二百多年的張若虛,終于以孤篇壓倒全唐,成為詠月詩的鼻祖。張若虛一生只留下兩首詩,其中和月有關(guān)的詩《春江花月夜》自明代以后才受到評論家的重視和推崇,成為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被聞一多稱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這首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來抒寫真摯感人的離別情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yōu)美,韻律婉轉(zhuǎn)悠揚,完全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后人評價稱“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diào),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痹撛娭械摹按航彼B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等皆是描摹細膩、情景交融的極佳之句。要說對月亮最鐘情的還數(shù)張若虛,一首《春江花月夜》把月亮寫到了及美及至,全篇光一個“月”字就達十五處,古人寫詩講究字不重復,這首詩卻把同樣的字重復如此多的次數(shù),不得不說是意味深長。這和李白的《把酒問月》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整首詩作借月亮抒寫離人相思之情及對人生哲理、宇宙奧秘的沉思遐想,詩情、畫意、哲理水乳交融為空靈邈遠,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春、江、花、月、夜是全詩的背景,而月亮又是主體、主線?!霸隆笔窃娭星榫凹嫒谥?,它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紐帶,貫穿上下,觸處生神。詩中有明月、月明、月照、江月、明月樓、月徘徊、月華、斜月、落月。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云、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構(gòu)成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diào)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shù)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xiàn)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全詩的意境是如此優(yōu)美寧靜,可以說,《春江花月夜》一詩表現(xiàn)了一種宇宙意識,一種超時空的永恒觀念,富于哲理性,創(chuàng)造的優(yōu)美意境是空前絕后的。。(二)李白多篇詠月詩歌代表了我國古代詩人關(guān)于詠月詩歌的最高成就李白可以說是我國古代寫月寫得最多的詩人,他的詠月詩流傳最多,數(shù)量也最多。李白作詩千篇其中三百多篇提到月,也就是說,李白每寫三首詩,筆觸就要融入月的意象。李白的吟月詩歌在我國眾多的古代詩人當中,表現(xiàn)是最為復雜、最為全面、也最完美。在他的筆下的月亮,就其形態(tài)而言有“園月”、“彎月”、“半月”;就其色彩而言有“明月”、“朗月”、“皎月”、“皓月”、“清月”;就其景物而言有“山月”、“海月”、“云月”、“花月”、“沙月”、“湖月”、“星月”、“水月”、“冰月”、“石上月”等等;就其地點而言有“天門月”、“金陵月”、“竹溪月”、“西樓月”、“三江月”、“蘆洲月”;就其時節(jié)而言有“秋月”、“曉月”、“寒月”、“古時月”、“漢月”;另外還有“孤月”、“新月”、“高月”、“歸月”、“薄月”、“禪月”、“夢月”等等。李白筆下的月亮真是千姿百態(tài),幾乎包涵了歷史上所有詩人描寫月的語言。從這些描寫中我們可以感覺到詩人關(guān)于月亮意象整體組合性的完美??梢赃@樣說,李白的詠月詩歌代表了我國古代詩人關(guān)于詠月詩歌的最高成就。李白一首最為膾炙人口、千古傳誦、婦孺皆知的詩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痹鹿庹赵诓鑾浊?,一時觸動作者思鄉(xiāng)之情的意境躍然紙上,不知多少人為之共鳴,讀起來使人感到親切而真實?!对孪陋氉谩贰芭e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痹娙擞迷孪逻@美好的情景來反襯出自己內(nèi)心的孤寂與悲苦?!栋丫茊栐隆分小敖袢瞬灰姽艜r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边@首詩直接用到“月”字就達七次,詩人在古人、今人與古月、今月的大時空中跳躍,跨越了時空,掘發(fā)了人類的共同感覺,內(nèi)涵哲理,發(fā)人深思。詠月詩早在《詩經(jīng)》就有記載,到了唐代達到頂峰,宋代趨于豐富,以后隨著詩歌的衰落逐步衰敗,但中國人“月”文化意識卻日趨繁盛,經(jīng)久不衰。三、宋代以后文人繼承和發(fā)展了唐代詠月詩,豐富了詠月詩詞表現(xiàn)形式和手法(一)蘇軾繼承和發(fā)展了詠月詩詞。宋隨后唐的分裂割據(jù)而至。時局再次動蕩,蠻夷蠢動,面對如斯景況,許多文人把心中的郁悶寄情月亮。也因此,月亮的意象在宋詞中得以發(fā)展。蘇軾繼承和發(fā)展了詠月詩,在詠月詞上另辟蹊徑,取得了成就?!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水調(diào)歌頭》)可以看出受到了李白《把酒問月》的影響,但是情景有所不同,一個是明月當空,把酒問月,一個是不見月而把酒問青天,共同的是,詩人在所問中,都提出了橫貫古今、亙古不變的哲學思考。蘇東坡一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笨芍^奇思妙想。另一首“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diào)歌頭》)描寫出了仕途多舛,妻離子散,詞人對故鄉(xiāng)愛人的思念,他鄉(xiāng)遙寄明月的感傷,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為中國人最誠摯的祝愿和期盼。張若虛的明月空靈邈遠富于哲,李白的明月雄奇飄逸富于遐想,蘇軾的明月奇思妙想富于情思。難怪有人稱張若虛、李白和后來的蘇軾為三位“明月詩人”。(二)眾多文人都積極創(chuàng)造詠月詩,豐富了“月”的表現(xiàn)形式和手法。此外,南唐后主李煜善于以月亮寄托亡國之哀思,也創(chuàng)作了美妙的詞句“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宋代諸多詞人更是在“月”文化的影響下,推敲玩味,寫出了好的詞句,如:張先“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個“破”字,一個“弄”字,月亮就被寫活了似的。古人認為月亮能隨人的心情一起變化,為了能夠及至表現(xiàn)出來,一個“月”就用了不同的詞語,不斷豐富了月的表現(xiàn)手法,于是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便是不同景色下的變化無常的月亮。如“夜深靜臥百蟲絕,青月出嶺光入扉。”——青月;“明月松間照,山月照彈琴。”——明月;“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云月;“寒月?lián)u清波,流光入朱戶?!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殘月;“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淡月;“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薄卦?;“春江花朝秋月夜”——秋月;“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薄稍?;“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薄?;“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薄皆拢弧靶略虑缑?,未有團圓意”——新月;“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缺月;“戌樓刁斗催落月”——落月?!棋~緲的漫長的歷史長河,曲折復雜的坎坷人生。在我國古代文學詩詞作品里,月亮成了歷代文人吟詠不厭的對象。文人們喜歡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成敗得失,溶進月光里,注入明月中,從而使月亮這一無生命的物象變得多姿多彩起來,形成了獨特的詠月之意象。情感是通過形象表現(xiàn)的,“月”的形象最能體現(xiàn)中國人的情感世界,從古到今,“月”一直是文學家們的寵兒,特別是在感情豐富的詩人們眼中,那朦朧的月光、淡雅的月色、多變的月形無不帶給他們哲學的思辯,于是成就了大量具有深刻內(nèi)涵的“詠月”詩作。中國古代文人,把對人的思念、對故土、故鄉(xiāng)、故國的思念都賦予了月亮,孤獨的時候人們總是對著一輪“彎月”述說心情,追憶著往事,留戀著過去,或是對著“殘月”希望“破鏡重圓”,亦或?qū)Α皾M月”盼望著全家幸福團圓。飽受戰(zhàn)亂的中國人,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