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學期11月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高一上學期11月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高一上學期11月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高一上學期11月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高一上學期11月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河北省唐山市十縣一中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一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題。余建中辛巳,始歸趙氏。侯①年二十一,在太學作學生。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歸,相對坐展玩。后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②。每獲一書,即同共???,整集簽題。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如要講讀,即請鑰上簿,關出卷帙?;蛏贀p污,必懲責揩完涂改,不復向時之坦夷也。靖康丙午歲,侯守淄川。聞金人犯京師,四顧茫然,盈箱溢篋,知其必不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喪南來,既長物不能盡載,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己酉夏五月至池陽,被旨知湖州。六月十三日,始負擔,舍舟坐岸上,精神如虎,目光爛爛射人,望舟中告別。余意甚惡,呼曰:“如傳聞城中緩急,奈何?”戟手遙應曰:“從眾。必不得已,先棄輜重,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也?!彼祚Y馬去。涂中奔馳,冒大暑,感疾。七月末,書報臥病。余驚怛,遂解舟下,比至,瘧且痢,病危在膏肓。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今日忽閱此書,如見故人。因憶侯在東萊靜治堂,裝卷初就,蕓簽縹帶,束十卷作一帙。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蕭繹江陵陷沒,不惜國亡而毀裂書畫;楊廣江都傾覆,不悲身死而復取圖書。豈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何得之艱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區(qū)區(qū)記其終始者,亦欲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節(jié)選自李清照《<金石錄>后序》,有刪改)【注】①侯:指趙明誠。②鉛槧(qiàn):古代文具。鉛為鉛條,槧為木板,用以書寫。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豈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B.豈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C.豈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D.豈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歸,文中指女子出嫁,與《靜女》中“自牧歸荑”的“歸”意思不同。B.太學,封建時代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始設于漢代。C.朔,指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望,指農歷每月的十五。D.“涂中奔馳”中的“涂”是通假字,通“途”,指道路。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如要講讀,即請鑰上簿,關出卷帙”說明趙氏夫婦有閱盡天下古文奇書的志向。B.文章第二段回憶了夫婦兩人賭書潑茶的日常情趣,以及對書的珍惜和愛護。C.尾段追思故物,悼念亡夫,流露出落寞凄苦之情,同時也有對人生聚散得失的釋然。D.本文在體例上屬于序跋類,內容上具有自傳性特征,于記事中抒情議論。16.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歸。(2)余意甚惡,呼曰:“如傳聞城中緩急,奈何?”河北省滄衡八校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一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yè),為里監(jiān)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縣中皆謂之狂生。及陳勝、項梁等起,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十人,酈生聞其將皆握齱①好苛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酈生乃深自藏匿。后聞沛公將兵略地陳留郊,沛公麾下騎士適酈生里中子②也,沛公時時問邑中賢士豪俊。騎士歸,酈生見謂之曰:“吾聞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從游莫為我先。若見沛公,謂曰‘臣里中有酈生,年六十余,長八尺,人皆謂之狂生,生自謂我非狂生’?!彬T士曰:“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③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贬B生曰:“弟言之?!彬T士從容言如酈生所誡者。沛公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酈生入,則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欲率諸侯破秦也?”沛公罵曰:“豎儒④!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酈生曰:“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庇谑桥婀z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酈生因言六國從橫時。沛公喜,賜酈生食,問曰:“計將安出?”酈生曰:“足下起糾合之眾,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聽,足下舉兵攻之,臣為內應?!庇谑乔册B生行,沛公引兵隨之,遂下陳留。號酈食其為廣野君。酈生言其弟酈商,使將數千人從沛公西南略地。酈生常為說客,馳使諸侯。(選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有刪改)[注]①握齱(chuò):同“齷齪”,指氣量狹小,拘泥于小節(jié)。②里中子:同鄉(xiāng)人。③溲溺:解小便。溺,同“尿”。④豎儒:罵人的話,指無見識的儒生。豎,豎子,小子。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吾聞A沛公B慢C而易人D多大略E此真吾所愿F從游G莫為我先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生,指有才學之人,也為讀書人的通稱,和我們今天先生的稱謂有些類似。B.“及陳勝、項梁等起”與“恍驚起而長嗟”(《夢游天姥吟留別》)兩句中的“起”含義不同。C.傳舍,古時供往來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今指旅館、飯店之類的地方。D.“延酈生上坐”與“余人各復延至其家”(《桃花源記》)兩句中的“延”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酈食其喜歡讀書,但家境貧寒,沒有可以用來供自己穿衣、吃飯的產業(yè),于是便去做了一名看管里門的小吏。B.盡管酈食其窮困潦倒,只是一名小吏,縣里有名望、有權勢的人卻不敢隨便役使他,當地人都稱他為狂生。C.雖然經過高陽的各路將領有數十人,但酈食其都拒絕了他們的邀請,并通過同鄉(xiāng)的引薦,追隨了沛公。D.酈食其后來向沛公推薦了自己的弟弟酈商,讓酈商跟隨沛公南征北戰(zhàn),而自己常常作為說客出使各路諸侯。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4分)(2)夫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積粟。(4分)14.沛公并不喜歡儒生,作為讀書人的酈食其是如何贏得沛公的信任并被封為廣野君的?請簡要說明。(3分)河北省保定市六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楊萬里,字廷秀。中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為贛州司戶,調永州零陵丞。時張浚謫永,杜門謝客,萬里三往不得見,以書力請,始見之??C阋哉恼\意之學,萬里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H胂?,薦之朝。除臨安府教授,未赴,丁父憂。改知隆興府奉新縣,戢追骨不入鄉(xiāng),民逋賦者揭其名市中,民歡趨之,賦不擾而足,縣以大治。會陳俊卿、虞允文為相,交薦之,召為國子博士。侍講張械以論張說出守袁,萬里抗疏留械,又遺允文書,以和同之說規(guī)之,械雖不果留,而公論偉之。遷太常博士,尋提舉廣東常平茶鹽。盜沈師犯南粵,帥師往平之。孝宗稱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點刑獄。俄以憂去。免喪,召為尚左郎官。東宮講官闕,帝親擢萬里為侍讀。官僚以得鳩人相賀。他日讀《陸宣公奏議》等書,皆隨事規(guī)警,太子深敬之。王淮為相,一日問曰:“宰相先務者何事?”曰:“人才?!庇謫枺骸笆霝椴??”即疏朱熹、袁樞以下六十人以獻,淮次第擢用之。歷樞密院檢詳,守右司郎中,遷左司郎中。萬里為人剛而褊。孝宗始愛其才以問周必大必大無善語由此不見用。韓信胄用事,嘗筑南園,屬萬里為之記。萬里曰:“官可棄,記不可作也?!眮腚许?,改命他人。臥家十五年,皆其柄國之日也。信胄專僭日益甚,萬里憂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憂國也,凡邸吏之報時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佗胄用兵事。萬里慟哭失聲,亟呼紙書曰:“韓信胄奸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書十四言別妻子,筆落而逝。(節(jié)選自《宋史·楊萬里傳》)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孝宗始A愛B其才C以問D周必大E必大無F善語G由此H不見用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除,授予官職,與“攘除奸兇,興復漢室”(《出師表》)中“除”字的意思不同。B.尋,不久,與“尋向所志,遂迷”(《桃花源記》)中“尋”字的意思相同。C.闕,通“缺”,缺少,與“城闕輔三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闕”字的意思不同。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社為土神,稷為谷神。這里用“社稷”代指國家。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張浚被貶永州后,閉門謝客,但是看了楊萬里的書法作品后,對他很欣賞,同意見他。B.張栻因言論被貶,楊萬里上疏皇帝為他抗爭,雖沒成功,但其行為得到大家認可。C.楊萬里親自率領軍隊去平定來犯的盜賊沈師,得到了孝宗的認可,進而受到重用。D.楊萬里被皇帝任命為東宮侍讀,東宮官僚互相慶賀,認為他們得到了一個正直的同事。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民逋賦者揭其名市中,民歡趨之,賦不擾而足,縣以大治。(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韓侂胄用事,嘗筑南園,屬萬里為之記。(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請結合文章內容概括楊萬里給自己的書齋命名為“誠齋”的原因。(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北省邢臺市質檢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三代所寶莫如因,因則無敵。禹通三江五湖,決伊闕,溝回陸,注之東海,因水之力也。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國,而堯授之禪位,因人之心也。湯、武以千乘制夏、商,因民之欲也。如秦者立而至,有車也;適越者坐而至,有舟也。秦、越,遠涂也,竫①立安坐而至者,因其械也。武王使人候殷,反報岐周曰:“殷其亂矣!”武王曰:“其亂焉至?”對曰:“讒慝勝良?!蔽渫踉唬骸吧形匆病!庇謴屯?,反報曰:“其亂加矣!”武王曰:“焉至?”對曰:“賢者出走矣?!蔽渫踉唬骸吧形匆??!庇滞?,反報曰:“其亂甚矣?!蔽渫踉唬骸把芍??”對曰:“百姓不敢誹怨矣?!蔽渫踉唬骸拔?”遽告太公,太公對曰:“讒惡勝良,命曰戮;賢者出走,命曰崩;百姓不敢怨誹,命曰刑勝。其亂至矣,不可以駕矣?!惫蔬x車三百,虎賁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紂為禽。則武王固知其無與為敵也。因其所用,何敵之有矣?武王至鮪水,殷使膠鬲候周師,武王見之。膠鬲曰:“西伯將何之?無欺我也?!蔽渫踉唬骸安蛔悠?,將之殷也?!蹦z鬲曰:“朅②至?”武王曰:“將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報矣?!蹦z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輟。軍師皆諫曰:“卒病,請休之?!蔽渫踉唬骸拔嵋蚜钅z鬲以甲子之期報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膠鬲不信也。膠鬲不信也,其主必殺之。吾疾行,以救膠鬲之死也?!蔽渫豕约鬃又烈蠼?,殷已先陳矣。至殷,因戰(zhàn),大克之。此武王之義也。人為人之所欲己為人之所惡先陳何益適令武王不耕而獲武王入殷,聞殷有長者。武王往見之,而問殷之所以亡。殷長者對曰:“王欲知之,則請以日中為期?!蔽渫跖c周公旦明日早要期,則弗得也。武王怪之,周公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取不能其主,有以其惡告王,不忍為也。若夫期而不當,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以此告王矣?!狈驅徧煺?,察列星而知四時,因也;推歷者,視月行而知晦朔,因也;禹之裸國,裸入衣出,因也;墨子見荊王,錦衣吹笙,因也;孔子道彌子瑕見麓夫人,因也;湯、武遭亂世,臨苦民,揚其義,成其功,因也。故因則功,專則拙。因者無敵,國雖大,民雖眾,何益?(選自《呂氏春秋·慎大覽七》,有刪改)【注】①竫:安靜。②朅:通“曷”。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武王為人A之所欲B紂C為人D之所惡E先陳F何益G適令武王H不耕而獲。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禪:指禪讓。禪讓,指古代統(tǒng)治者生前把首領之位讓給別人,與世襲制不同。B.千乘:一千輛兵車,“乘”指四馬一車?!鞍俪恕薄扒С恕钡瘸S米鞅Φ拇Q。C.甲子:千支之一?!凹住笔鞘刂У牡谝粋€,“子”是十天干的第一個。D.克:文中指戰(zhàn)勝,與成語“克勤克儉”中的“克”字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篇以三皇五帝功績和秦越二國遠途為例,提出“因”對于國家治理的重要作用,引出下文的論述。B.周武王刺探殷商的動靜,武王一直認為殷商不夠混亂,太公望卻認為殷商混亂到了極點,最終紂王被擒獲了。C.周武王讓膠鬲把到達之日向君主稟報,為了救膠鬲加速行軍,最終在甲子日到達了殷都郊外,結果殷商大敗。D.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談大自然中“因”的道理,再談到禹、墨子、孔子等人與“因”的關系,加強論證。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如秦者立而至,有車也;適越者坐而至,有舟也。(4分)(2)取不能其主,有以其惡告王,不忍為也。(4分)14.文中開頭“三代所寶莫如因,因則無敵”兩句闡明了怎樣的道理。(3分)河北省部分重點高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選科調考第二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其用戰(zhàn)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選自《孫子兵法·作戰(zhàn)篇》,有刪改)材料二:凡行兵之法,斥候為先。平易用騎,險阻用步。每五人為一甲,人持一白旗,遠則軍行前后左右,接續(xù)候望。若見賊兵,以次轉近,告白主將,令眾預為之備。法曰:“以虞待不虞者勝?!睗h宣帝時,先零諸羌叛,犯邊塞,攻城邑,殺長吏。時后將軍趙充國,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問:“誰可將者?”充國對曰:“亡逾于老臣者?!鄙锨矄栄?,曰:“將軍度羌虜何如,當用幾人?”充國曰:“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預度,臣愿馳至金城,圖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叛,滅亡不久,愿陛下屬之老臣,勿以為憂?!鄙闲υ唬骸爸Z?!背鋰两鸪?,須兵滿萬騎,欲渡河,恐為虜所遮。即夜遣三校銜枚先渡,渡輒營陣。會明,遂以次盡渡。羌數十百騎來,出入軍傍。充國曰:“吾士馬新至困倦,不可馳逐。此皆驍騎難制,又恐其為誘兵也。擊羌以殄滅為期,小利不足貪?!绷钴娭形饟簟G豺T候望四望峽中,無羌。夜半兵至落都,召諸校、司馬,謂曰:“吾知羌戎不能為矣。使彼發(fā)數千人守杜四望峽中,兵眾豈得入來!”充國常以遠斥候為務,行必為戰(zhàn)備,止必堅營壁,尤能持重,愛士卒,先計而后戰(zhàn)。遂平先零。(選自劉伯溫《百戰(zhàn)奇略·斥戰(zhàn)》,有刪改)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其用戰(zhàn)也A勝B久C則鈍兵D挫銳E攻城F則力屈G久暴師H則國用不足。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舉,出發(fā),與“舉大計亦死”(《陳涉世家》)中的“舉”意思不同。B.虞,欺騙,與成語“爾虞我詐”的“虞”意思相同。C.度,估計,與“秋月春風等閑度”(《琵琶行并序》)中的“度”意思不同。D.銜枚,古代行軍襲敵時,令軍士把枚(像筷子的東西)橫銜在口中,以防喧嘩。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孫子認為在實際作戰(zhàn)中,只聽說將領缺少高招難以速勝,卻沒見過指揮高明巧于持久作戰(zhàn)的。B.材料二中劉伯溫認為平坦開闊的地方要使用騎兵偵察,而險要狹隘的地方則使用步兵偵察。C.偵察兵如果發(fā)現了敵情,就由近及遠地傳遞消息,將情況報告給主將,再下令部隊做好準備。D.后將軍趙充國用兵謹慎持重,關心愛護士兵,每次都是事先制訂好作戰(zhàn)計劃,再投入戰(zhàn)斗。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問:“誰可將者?”(4分)(2)會明,遂以次盡渡。羌數十百騎來,出入軍傍。(4分)14.這兩則材料關于興兵作戰(zhàn)的主要觀點各是什么?請簡要分析。(3分)河北省衡水市志華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13分)尉遲運,大司空、吳國公綱之子也。少強濟,志在立功。魏大統(tǒng)十六年,以父勛封安喜縣侯,邑一千戶。孝閔帝踐阼,授使持節(jié)、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俄而帝廢,朝議欲尊立世宗,乃令運奉迎于岐州。以預定策勛,進爵周城縣公,增邑五百戶。保定四年,出為隴州刺史。地帶汧、渭,民俗難治。運垂情撫納,甚得時譽。運既職兼文武,甚見委任。齊將斛律明月寇汾北,運從齊公憲御之,攻拔其伏龍城。進爵廣業(yè)郡公,增邑八百戶。建德元年,授右侍伯,轉右司衛(wèi)。時宣帝在東宮,親狎諂佞,數有罪失。高祖于朝臣內選忠諒鯁正者以匡弼之。于是以運為右宮正。三年,帝幸云陽宮,又令運以本官兼司武,與長孫覽輔皇太子居守。俄而衛(wèi)刺王直作亂,率其黨襲肅章門。覽懼,走行在所。運時偶在門中,直兵奄至,不暇命左右,乃手自闔門。直黨與運爭門,斫傷運手指,僅而得閉。直既不得入,乃縱火燒門。運懼火盡直黨得進乃取宮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勢轉熾久之直不得進乃退運率留守兵,因其退以擊之,直大敗而走。是日微運,宮中已不守矣。高祖嘉之,授大將軍,賜以直田宅、妓樂、金帛、車馬及什物等,不可勝數。宣帝即位,授上柱國。運之為宮正也,數進諫于帝。帝不能納,反疏忌之。時運又與王軌、宇文孝伯等皆為高祖所親待,軌屢言帝失于高祖。帝謂運預其事,愈更銜之。及軌被誅,運懼及于禍,問計于宇文孝伯。尋而得出為秦州總管。然運至州,猶懼不免。大象元年二月,遂以憂薨于州,時年四十一。(節(jié)選自《周書·尉遲運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運懼火盡/直黨得進/乃取宮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勢轉熾/久之/直不得進/乃退/B.運懼/火盡直黨得進/乃取宮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勢轉熾/久之/直不得進/乃退/C.運懼/火盡直黨得進/乃取宮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勢轉熾/久之/直不得進/乃退/D.運懼火盡/直黨得進/乃取宮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勢轉熾/久之/直不得進/乃退/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踐阼,古代廟寢堂前兩階,主階在東,稱阼階,阼階上為主位。本文指登基。B.“帝幸云陽宮”中的“幸”是幸運的意思。C.居守,留守護衛(wèi)。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時,重臣鎮(zhèn)守京都或行部,猶如守城。D.“數進諫于帝”中的“數”指多次、屢次。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尉遲運任隴州刺史,關懷安撫百姓,獲得贊譽;隨齊公宇文憲抵御齊將斛律明月,攻下伏龍城,獲封廣業(yè)郡公。B.尉遲運出身官宦之家,年少就有立功的志向。因父勛蔭庇及個人文武之功,官位和食邑不斷獲得增加。C.衛(wèi)刺王宇文直叛亂,尉遲運率宮中留守衛(wèi)兵擊退宇文直,保住皇宮,因此立下大功。高祖給予其官位和財物獎賞。D.王軌是高祖親近優(yōu)待的臣子,多次在高祖面前陳述宣帝的過失,最終被高祖處死。尉遲運怕禍及自身,出京擔任秦州總管。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運垂情撫納,甚得時譽。運既職兼文武,甚見委任。(4分)文言文閱讀河北省唐山市十縣一中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一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題。余建中辛巳,始歸趙氏。侯①年二十一,在太學作學生。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歸,相對坐展玩。后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②。每獲一書,即同共校勘,整集簽題。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如要講讀,即請鑰上簿,關出卷帙。或少損污,必懲責揩完涂改,不復向時之坦夷也。靖康丙午歲,侯守淄川。聞金人犯京師,四顧茫然,盈箱溢篋,知其必不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喪南來,既長物不能盡載,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己酉夏五月至池陽,被旨知湖州。六月十三日,始負擔,舍舟坐岸上,精神如虎,目光爛爛射人,望舟中告別。余意甚惡,呼曰:“如傳聞城中緩急,奈何?”戟手遙應曰:“從眾。必不得已,先棄輜重,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也。”遂馳馬去。涂中奔馳,冒大暑,感疾。七月末,書報臥病。余驚怛,遂解舟下,比至,瘧且痢,病危在膏肓。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今日忽閱此書,如見故人。因憶侯在東萊靜治堂,裝卷初就,蕓簽縹帶,束十卷作一帙。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蕭繹江陵陷沒,不惜國亡而毀裂書畫;楊廣江都傾覆,不悲身死而復取圖書。豈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何得之艱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區(qū)區(qū)記其終始者,亦欲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節(jié)選自李清照《<金石錄>后序》,有刪改)【注】①侯:指趙明誠。②鉛槧(qiàn):古代文具。鉛為鉛條,槧為木板,用以書寫。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豈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B.豈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C.豈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D.豈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歸,文中指女子出嫁,與《靜女》中“自牧歸荑”的“歸”意思不同。B.太學,封建時代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始設于漢代。C.朔,指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望,指農歷每月的十五。D.“涂中奔馳”中的“涂”是通假字,通“途”,指道路。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如要講讀,即請鑰上簿,關出卷帙”說明趙氏夫婦有閱盡天下古文奇書的志向。B.文章第二段回憶了夫婦兩人賭書潑茶的日常情趣,以及對書的珍惜和愛護。C.尾段追思故物,悼念亡夫,流露出落寞凄苦之情,同時也有對人生聚散得失的釋然。D.本文在體例上屬于序跋類,內容上具有自傳性特征,于記事中抒情議論。16.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歸。(2)余意甚惡,呼曰:“如傳聞城中緩急,奈何?”13.B(正確標點為:豈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14.C(朔,指農歷每月的第一天。)15.A(“如要講讀,即請鑰上簿,關出卷帙”寫的是取書時的小心謹慎。)16.(1)抵押衣服換取五百銅錢,步行到大相國寺,購買碑文回家。(質,抵押;步,走、步行;市,購買。以上每點各1分。句意1分。)(2)我的情緒很不好,大喊道:“假如聽說城里局勢緊急,怎么辦呢?”(惡,不好、壞;緩急,偏義復詞,偏“急”,緊急;奈何,怎么辦。以上每點各1分。句意1分。)參考譯文:我在建中辛巳年間,剛嫁到了趙家。明誠當年21歲,在太學當學生。每月初一、十五,明誠都請假出去,抵押衣服換取五百銅錢,步行到大相國寺,購買碑文回家,我們面對面地欣賞玩味碑文。后來明誠接連做兩郡的太守,拿出他的全部薪俸來從事書籍的刻寫。每獲得一本書,我們就一起???,整理成集,題上書名。我天性記憶力特別強,常常吃完飯,和明誠坐在歸來堂上烹茶,指著堆積的典籍,說某一典故出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猜中與否決定勝負,作為飲茶的先后順序。若猜中,便舉杯大笑,以至茶水灑在懷中,反而不能喝到茶就站了起來。甘心在這樣的環(huán)境老去??!如需講讀,就拿來鑰匙開櫥,登記在簿子上,取出所要的書籍。我有時稍微把書籍損壞或弄臟了,他定會批評我,并責令擦干凈污漬,修補好破損,他不再有之前的平易和悅了。靖康丙午年間,明誠做了淄州太守。聽說金軍進犯京師汴梁,我四顧茫然,只見滿箱都是書籍,知道它們必將不是自己的東西了。建炎丁未春三月,明誠奔太夫人之喪南來,既然多余的物品不能全部載走,經多次削減舍棄,仍裝了十五車書籍。己酉夏五月到池陽,明誠奉旨擔任湖州知州。六月十三日,開始挑起行李,下船登岸,他坐在岸上,精神如虎,明亮的目光直向人投來,向船上人告別。我的情緒很不好,大喊道:“假如聽說城里局勢緊急,怎么辦呢?”他憤怒地伸出手指,遠遠地答應道:“跟隨眾人吧。實在萬不得已,先丟掉包裹箱籠,再丟掉衣服被褥,再丟掉書冊卷軸,再丟掉古董;只是所說的那些宗廟祭器和禮樂之器,必須抱著背著,與自身共存亡,別忘了?!庇谑遣唏R離開。他一路上快馬疾行,冒著炎暑,患了病,感染成疾。七月底,來信說臥病在床。我很驚恐擔憂,于是乘船東下,等到了那,他患瘧疾和痢疾,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八月十八日,他便無法起身。取筆做詩,停筆而亡。今天偶然看到這本書,好像見到了故去的他。因此又想起明誠在萊州靜治堂上,裝訂書卷剛完成,用蕓簽插上,用縹帶束好,每十卷作一帙?,F在他的手跡還像新的一樣,可是墓前的樹木已能兩手合抱了,悲傷??!從前梁元帝蕭繹在都城江陵陷落的時候,他不去痛惜國家的滅亡,而去焚毀圖書;隋煬帝楊廣在江都遭遇覆滅,不以身死為悲,把圖書重新奪回來。難道人的本性對專注的東西,能夠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嗎?或者天意認為我資質鄙陋,不足夠用來享有這些珍貴物品呢?為什么得來非常艱難而失去又是如此容易啊!然而有擁有一定有失去,有聚合就一定有離散,這是常理。我記述這本書的始末的原因,也是想為后世喜愛古物淵博高雅之士留下鑒戒。河北省滄衡八校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一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yè),為里監(jiān)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縣中皆謂之狂生。及陳勝、項梁等起,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十人,酈生聞其將皆握齱①好苛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酈生乃深自藏匿。后聞沛公將兵略地陳留郊,沛公麾下騎士適酈生里中子②也,沛公時時問邑中賢士豪俊。騎士歸,酈生見謂之曰:“吾聞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從游莫為我先。若見沛公,謂曰‘臣里中有酈生,年六十余,長八尺,人皆謂之狂生,生自謂我非狂生’?!彬T士曰:“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③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贬B生曰:“弟言之?!彬T士從容言如酈生所誡者。沛公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酈生入,則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欲率諸侯破秦也?”沛公罵曰:“豎儒④!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酈生曰:“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庇谑桥婀z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酈生因言六國從橫時。沛公喜,賜酈生食,問曰:“計將安出?”酈生曰:“足下起糾合之眾,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聽,足下舉兵攻之,臣為內應?!庇谑乔册B生行,沛公引兵隨之,遂下陳留。號酈食其為廣野君。酈生言其弟酈商,使將數千人從沛公西南略地。酈生常為說客,馳使諸侯。(選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有刪改)[注]①握齱(chuò):同“齷齪”,指氣量狹小,拘泥于小節(jié)。②里中子:同鄉(xiāng)人。③溲溺:解小便。溺,同“尿”。④豎儒:罵人的話,指無見識的儒生。豎,豎子,小子。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吾聞A沛公B慢C而易人D多大略E此真吾所愿F從游G莫為我先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生,指有才學之人,也為讀書人的通稱,和我們今天先生的稱謂有些類似。B.“及陳勝、項梁等起”與“恍驚起而長嗟”(《夢游天姥吟留別》)兩句中的“起”含義不同。C.傳舍,古時供往來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今指旅館、飯店之類的地方。D.“延酈生上坐”與“余人各復延至其家”(《桃花源記》)兩句中的“延”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酈食其喜歡讀書,但家境貧寒,沒有可以用來供自己穿衣、吃飯的產業(yè),于是便去做了一名看管里門的小吏。B.盡管酈食其窮困潦倒,只是一名小吏,縣里有名望、有權勢的人卻不敢隨便役使他,當地人都稱他為狂生。C.雖然經過高陽的各路將領有數十人,但酈食其都拒絕了他們的邀請,并通過同鄉(xiāng)的引薦,追隨了沛公。D.酈食其后來向沛公推薦了自己的弟弟酈商,讓酈商跟隨沛公南征北戰(zhàn),而自己常常作為說客出使各路諸侯。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4分)(2)夫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積粟。(4分)14.沛公并不喜歡儒生,作為讀書人的酈食其是如何贏得沛公的信任并被封為廣野君的?請簡要說明。(3分)10.DEG[(原文標點)吾聞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從游,莫為我先]11.D(兩個“延”都譯為“邀請”)12.C(“但酈食其都拒絕了他們的邀請”錯誤,酈食其不是拒絕了他們的邀請,而是深居簡出,隱藏起來)13.(1)沛公并不喜歡儒生,凡是戴儒生帽子的賓客來到,沛公就摘掉他們的帽子,并在帽子里小便。(2)陳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是個四通八達的地方,如今城里又囤積了很多糧食。[第(1)小題的關鍵點:“諸客冠儒冠”定語后置句;解,摘掉、脫去;其(第一個),他們的。第(2)小題的關鍵點:判斷句;沖,交通要道;郊,野外,引申為地方。每小題關鍵點各1分,大意1分]14.①酈食其沒有跪拜沛公,而是當面指出,沛公如果想要討伐暴秦就不應該用傲慢的態(tài)度來接見長者。②酈食其與沛公談起當年六國合縱連橫的形勢,并制訂伐秦的計劃。③酈食其出使作為交通要道的陳留,勸陳留縣令歸附沛公,輕而易舉地取得了陳留。(每點1分,意思答對即可)【參考譯文】酈食其是陳留高陽人。他喜歡讀書,但是家里貧寒落魄,沒有可以用來供自己穿衣、吃飯的產業(yè),于是便去做了一名看管里門的小吏。但是縣里有名望、有權勢的人沒有敢役使他的,當地人都稱他為狂生。等到陳勝、項梁等人反秦起義的時候,各路將領攻城略地經過高陽的有數十人,但酈食其聽說這些將領都氣量狹小,拘泥于繁文縟節(jié),并且自以為是,不能有宏偉抱負的言論,于是酈食其就深居簡出,隱藏起來。后來他聽說沛公率領軍隊攻到了陳留郊外,沛公部下的一名騎兵恰好與酈食其是同鄉(xiāng),沛公時常向他詢問陳留縣中的賢士豪杰的情況。那名騎兵回鄉(xiāng),酈食其看到他后說道:“我聽說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許多遠大的謀略,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隨的人,但是沒有人替我引薦。你見到沛公,就告訴他說‘我的家鄉(xiāng)有位酈先生,已經六十多歲了,身高八尺,人們都稱他為狂生,但他本人卻說自己并非狂生’?!彬T兵說:“沛公并不喜歡儒生,凡是戴儒生帽子的賓客來到,沛公就摘掉他們的帽子,并在帽子里小便。他與人談話時,動不動就破口大罵。所以,您千萬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游說沛公?!贬B食其說:“你只管將我的話傳到就行了?!庇谑球T兵很從容地將酈生所囑咐的話轉告給沛公。沛公來到高陽,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見酈食其。酈食其來到旅舍,便進去拜見沛公,當時沛公正坐在床沿上,讓兩個女子為他洗腳,他就這樣召見酈食其。酈食其進來,只是對沛公行了一個拱手禮,并沒有跪拜,說:“您是想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滅掉秦國呢?”沛公罵道:“你這個沒見識的儒生!天下人苦于秦朝的暴政已經很久了,所以各路諸侯才相繼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能說幫助秦朝攻打諸侯呢?”酈食其說:“如果您真的打算聚集民眾、召集義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能說幫助秦朝攻打諸侯呢?”酈食其說:“如果您真的打算聚集民眾、召集義兵去討伐暴虐無道的秦朝,那么就不應該用這種傲慢的態(tài)度來接見長者?!庇谑桥婀V沽讼茨_,站起身來整理好衣服,然后請酈食其坐到上賓的座位,向他賠禮道歉。酈食其便談起當年六國合縱連橫的形勢。沛公聽了非常高興,賞賜酈食其飯食,問道:“該怎么制訂伐秦的計劃呢?”酈食其說:“您聚集烏合之眾,收編散兵游勇,不足一萬人,想依靠他們直接進軍攻打強秦,這就是所謂的摸虎口!陳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是個四通八達的地方,如今城里又囤積了很多糧食。我與陳留的縣令關系很好,請您派我出使陳留,我會勸他歸附于您。如果他不聽勸的話,您就出兵攻打他,到時候我做內應?!庇谑桥婀舍B食其前往,自己帶兵緊隨其后,這樣就攻取了陳留。此后,沛公就封酈食其為廣野君。酈食其又推薦了他的弟弟酈商,讓酈商帶領幾千人跟隨沛公向西南攻城略地。酈食其常常作為說客,乘坐馬車出使各路諸侯。河北省保定市六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楊萬里,字廷秀。中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為贛州司戶,調永州零陵丞。時張浚謫永,杜門謝客,萬里三往不得見,以書力請,始見之??C阋哉恼\意之學,萬里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H胂?,薦之朝。除臨安府教授,未赴,丁父憂。改知隆興府奉新縣,戢追骨不入鄉(xiāng),民逋賦者揭其名市中,民歡趨之,賦不擾而足,縣以大治。會陳俊卿、虞允文為相,交薦之,召為國子博士。侍講張械以論張說出守袁,萬里抗疏留械,又遺允文書,以和同之說規(guī)之,械雖不果留,而公論偉之。遷太常博士,尋提舉廣東常平茶鹽。盜沈師犯南粵,帥師往平之。孝宗稱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點刑獄。俄以憂去。免喪,召為尚左郎官。東宮講官闕,帝親擢萬里為侍讀。官僚以得鳩人相賀。他日讀《陸宣公奏議》等書,皆隨事規(guī)警,太子深敬之。王淮為相,一日問曰:“宰相先務者何事?”曰:“人才?!庇謫枺骸笆霝椴??”即疏朱熹、袁樞以下六十人以獻,淮次第擢用之。歷樞密院檢詳,守右司郎中,遷左司郎中。萬里為人剛而褊。孝宗始愛其才以問周必大必大無善語由此不見用。韓信胄用事,嘗筑南園,屬萬里為之記。萬里曰:“官可棄,記不可作也?!眮腚许?,改命他人。臥家十五年,皆其柄國之日也。信胄專僭日益甚,萬里憂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憂國也,凡邸吏之報時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佗胄用兵事。萬里慟哭失聲,亟呼紙書曰:“韓信胄奸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書十四言別妻子,筆落而逝。(節(jié)選自《宋史·楊萬里傳》)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孝宗始A愛B其才C以問D周必大E必大無F善語G由此H不見用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除,授予官職,與“攘除奸兇,興復漢室”(《出師表》)中“除”字的意思不同。B.尋,不久,與“尋向所志,遂迷”(《桃花源記》)中“尋”字的意思相同。C.闕,通“缺”,缺少,與“城闕輔三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闕”字的意思不同。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社為土神,稷為谷神。這里用“社稷”代指國家。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張浚被貶永州后,閉門謝客,但是看了楊萬里的書法作品后,對他很欣賞,同意見他。B.張栻因言論被貶,楊萬里上疏皇帝為他抗爭,雖沒成功,但其行為得到大家認可。C.楊萬里親自率領軍隊去平定來犯的盜賊沈師,得到了孝宗的認可,進而受到重用。D.楊萬里被皇帝任命為東宮侍讀,東宮官僚互相慶賀,認為他們得到了一個正直的同事。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民逋賦者揭其名市中,民歡趨之,賦不擾而足,縣以大治。(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韓侂胄用事,嘗筑南園,屬萬里為之記。(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請結合文章內容概括楊萬里給自己的書齋命名為“誠齋”的原因。(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CEG(原文標點為:孝宗始愛其才,以問周必大,必大無善語,由此不見用。)11.B(“尋向所志”句中“尋”字的意思是“尋找”。)12.A(“但是看了楊萬里的書法作品后”說法不對,文章說“以書力請”,這里“書”的意思是書信,并不是書法作品。)13.(1)有拖欠賦稅的百姓就把他的名字張貼在集市中,百姓紛紛前往繳納,賦稅不擾民就充足,縣里因此政治修明。(“適”“趨”“治”各1分,句意通順1分)(2)韓侂胄掌管政事,曾經修筑南園,囑托楊萬里寫一篇記。(“用事”“嘗”“屬”各1分,句意通順1分)14.①張浚勉勵楊萬里要正心誠意做學問,楊萬里以“誠齋”作為書室名,表達對張渙的敬佩,愿意終身信服他的教導。②楊萬里為人誠實正直。以“誠齋”命名,也比較符合他的性格特征。(每點1分,答滿兩點得3分,意對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文言文參考譯文:楊萬里,字廷秀??贾兴胃咦诮B興二十四年進士,任贛州司戶官,又調任永州零陵縣縣丞。這時張浚貶謫到永州,閉門謝客,楊萬里多次拜訪都沒有見到,便寫了一封信極力請求,張浚才見他。張浚勉勵他要致力于正心誠意的學問,楊萬里終身信服其教導,并把自己讀書的地方取名為“誠齋”。張浚入相,將楊萬里薦于朝廷。楊萬里被任為臨安府教授,未赴任,遭遇父喪。后改任隆興府奉新縣知縣,制止追租的公差不讓他們進入鄉(xiāng)里,有拖欠賦稅的百姓就把他的名字張貼在集市中,百姓紛紛前往繳納,賦稅不擾民就充足,縣里因此政治修明。時值陳俊卿、虞允文為相,兩人交相推薦楊萬里,楊萬里被征召為國子博士。翰林侍講學士張栻因論說唐朝宰相張說而出守袁州,楊萬里上疏抗爭,要求留張栻朝,又致書虞允文,用和同之說勸說他,張栻雖然沒有留住,但大家公認楊萬里人格高尚。后楊萬里遷太常博士,不久提舉廣東常平茶鹽。盜賊沈師進犯南粵,楊萬里親自率兵平定。孝宗稱他“仁者之勇”,于是有重用他的意思,于是提升為提點刑獄。不久楊萬里以居喪去官。服喪期滿,被征召為尚左郎官。太子東宮缺少講官,皇帝親自提拔楊萬里為侍讀。東宮官僚都以得到一個正直的人相慶賀。他日太子讀《陸宣公奏議》等書,楊萬里都根據書中的事實聯(lián)系實際對太子規(guī)勸和告誡,太子深深敬重他。這時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問他說:“宰相最先辦的應是什么事情?”楊萬里回答說:“人才?!蓖趸从謫枺骸罢l是人才呢?”楊萬里就寫上朱熹、袁樞以下六十人以獻,王淮陸續(xù)提拔任用他們。楊萬里歷任樞密院檢詳官,守右司郎中,遷左司郎中。楊萬里為人剛強而褊狹。孝宗起初愛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見,周必大對楊萬里沒有好評,因此楊萬里不被重用。韓侂胄掌管政事,曾經修筑南園,囑托楊萬里寫一篇記。楊萬里說:“官位可以放棄,記卻不可寫?!表n侂胄非常生氣,便改命他人作記。楊萬里在家閑了十五年,都是韓侂胄把持國柄的時候。韓侂胄專權僭越日益嚴重,楊萬里非常憂憤,郁郁成疾。家里人知道他憂懷國事,因此凡是邸吏通報當時的政治形勢都不告訴他。忽然有一天同族兄弟的兒子從外面來,倉促間告訴他韓侂胄對金用兵的事。楊萬里聽了失聲痛哭,馬上叫拿紙來寫道:“韓侂胄奸臣,專權跋扈,目無皇上,輕易動兵殘害人民,陰謀危害國家。我空有這顆頭顱,卻落得個報國無路,惟有孤獨憂憤!”又寫了十四言留別妻子兒女,寫完后就逝世了。河北省邢臺市質檢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三代所寶莫如因,因則無敵。禹通三江五湖,決伊闕,溝回陸,注之東海,因水之力也。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國,而堯授之禪位,因人之心也。湯、武以千乘制夏、商,因民之欲也。如秦者立而至,有車也;適越者坐而至,有舟也。秦、越,遠涂也,竫①立安坐而至者,因其械也。武王使人候殷,反報岐周曰:“殷其亂矣!”武王曰:“其亂焉至?”對曰:“讒慝勝良?!蔽渫踉唬骸吧形匆病!庇謴屯?,反報曰:“其亂加矣!”武王曰:“焉至?”對曰:“賢者出走矣?!蔽渫踉唬骸吧形匆??!庇滞?,反報曰:“其亂甚矣?!蔽渫踉唬骸把芍??”對曰:“百姓不敢誹怨矣?!蔽渫踉唬骸拔?”遽告太公,太公對曰:“讒惡勝良,命曰戮;賢者出走,命曰崩;百姓不敢怨誹,命曰刑勝。其亂至矣,不可以駕矣?!惫蔬x車三百,虎賁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紂為禽。則武王固知其無與為敵也。因其所用,何敵之有矣?武王至鮪水,殷使膠鬲候周師,武王見之。膠鬲曰:“西伯將何之?無欺我也?!蔽渫踉唬骸安蛔悠?,將之殷也?!蹦z鬲曰:“朅②至?”武王曰:“將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報矣?!蹦z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輟。軍師皆諫曰:“卒病,請休之?!蔽渫踉唬骸拔嵋蚜钅z鬲以甲子之期報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膠鬲不信也。膠鬲不信也,其主必殺之。吾疾行,以救膠鬲之死也?!蔽渫豕约鬃又烈蠼?,殷已先陳矣。至殷,因戰(zhàn),大克之。此武王之義也。人為人之所欲己為人之所惡先陳何益適令武王不耕而獲武王入殷,聞殷有長者。武王往見之,而問殷之所以亡。殷長者對曰:“王欲知之,則請以日中為期?!蔽渫跖c周公旦明日早要期,則弗得也。武王怪之,周公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取不能其主,有以其惡告王,不忍為也。若夫期而不當,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以此告王矣?!狈驅徧煺?,察列星而知四時,因也;推歷者,視月行而知晦朔,因也;禹之裸國,裸入衣出,因也;墨子見荊王,錦衣吹笙,因也;孔子道彌子瑕見麓夫人,因也;湯、武遭亂世,臨苦民,揚其義,成其功,因也。故因則功,專則拙。因者無敵,國雖大,民雖眾,何益?(選自《呂氏春秋·慎大覽七》,有刪改)【注】①竫:安靜。②朅:通“曷”。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武王為人A之所欲B紂C為人D之所惡E先陳F何益G適令武王H不耕而獲。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禪:指禪讓。禪讓,指古代統(tǒng)治者生前把首領之位讓給別人,與世襲制不同。B.千乘:一千輛兵車,“乘”指四馬一車?!鞍俪恕薄扒С恕钡瘸S米鞅Φ拇Q。C.甲子:千支之一?!凹住笔鞘刂У牡谝粋€,“子”是十天干的第一個。D.克:文中指戰(zhàn)勝,與成語“克勤克儉”中的“克”字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篇以三皇五帝功績和秦越二國遠途為例,提出“因”對于國家治理的重要作用,引出下文的論述。B.周武王刺探殷商的動靜,武王一直認為殷商不夠混亂,太公望卻認為殷商混亂到了極點,最終紂王被擒獲了。C.周武王讓膠鬲把到達之日向君主稟報,為了救膠鬲加速行軍,最終在甲子日到達了殷都郊外,結果殷商大敗。D.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談大自然中“因”的道理,再談到禹、墨子、孔子等人與“因”的關系,加強論證。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如秦者立而至,有車也;適越者坐而至,有舟也。(4分)(2)取不能其主,有以其惡告王,不忍為也。(4分)14.文中開頭“三代所寶莫如因,因則無敵”兩句闡明了怎樣的道理。(3分)10.BEG[(原文標點)武王為人之所欲,紂為人之所惡,先陳何益?適令武王不耕而獲。]11.C(“甲”是十天干的第一個,“子”是十二地支的第一個)12.B(“武王一直認為殷商不夠混亂”錯誤)13.(1)到秦國去的人站在車上就能到達,是因為有車;到越國去的人坐在船上就能到達,是因為有船。(得分點:“如”“至”“適”各1分,句意1分)(2)(他)本來就采取不親近自己君主的態(tài)度,現在又要把自己君主的壞處告訴您,他不忍心這樣做。(“取”“不能”“有以”各1分,句意1分)14.要善于憑借和利用外物,善于順應依憑外物的人所向無敵的道理。(3分,意思答對即可)[參考譯文]夏商周三代最寶貴的東西莫過于順應、依憑外物了,順應、依憑外物就能所向無敵。禹疏通三江五湖,鑿開伊闕山,使水道暢通,讓水流入東海,是順應了水的力量。舜遷移了一次形成城邑,遷移了兩次形成都城,遷移了三次形成國家,因而堯把帝位讓給了他,是順應了人心。湯、武王憑著諸侯國的地位制服了夏、商,是順應了人民的愿望。到秦國去的人站在車上就能到達,是因為有車;到越國去的人坐在船上就能到達,是因為有船。到秦國、越國去,路途遙遠,安靜地站著、坐著就能到達,是因為憑借著車船等交通工具。周武王派人刺探殷商的動靜,那人回到岐周稟報說:“殷商大概要出現混亂了!”武王說:“它的混亂達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說:“邪惡的人勝過了忠良的人?!蔽渫跽f:“混亂還沒有達到極點?!蹦侨擞秩ゴ烫?,回來稟報說:“它的混亂程度加重了!”武王說:“達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說:“賢德的人都出逃了?!蔽渫跽f“混亂還沒有達到極點?!蹦侨擞秩ゴ烫?,回來稟報說:“它的混亂很厲害了!”武王說:“達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說:“老百姓都不敢講怨恨不滿的話了?!蔽渫跽f:“啊!”趕快把這種情況告訴太公望,太公望回答說:“邪惡的人勝過了忠良的人,叫作暴亂;賢德的人出逃,叫作崩潰;老百姓不敢講怨恨不滿的話,叫作刑法太苛刻。它的混亂達到極點了,已經無以復加了?!币虼宋渫跆暨x了戰(zhàn)車三百輛、勇士三千名,以甲子日為期兵至牧野,而紂王被擒獲了。這樣看來,武王本來就知道紂王無法與自己為敵。善于利用敵方的力量,還有什么敵手呢?武王伐紂到了鮪水,殷商派膠鬲刺探周國軍隊的情況,武王會見了他。膠鬲說:“您將要到哪里去?不要欺騙我?!蔽渫跽f:“不欺騙你,我將要到殷去?!蹦z鬲說:“哪一天到達?”武王說:“將在甲子日到達殷都郊外。你拿這話去稟報吧!”膠鬲走了。天下起雨來,日夜不停。武王加速行軍,不停止前進。軍官們都勸諫說:“士兵們很疲憊,請讓他們休息休息?!蔽渫跽f:“我已經讓膠鬲把甲子日到達殷都郊外稟報給他的君主了,如果甲子日不能到達,這就是讓膠鬲沒有信用。膠鬲沒有信用,他的君主一定會殺死他。我加速行軍是為了救膠鬲的命啊?!蔽渫豕辉诩鬃尤盏竭_了殷都的郊外,殷商已經先擺好陣勢了。武王到達以后,就開始交戰(zhàn),結果把殷商打得大敗。這就是武王的仁義。武王做的是人們所希望的事情,紂王自己做的卻是人們所厭惡的事情,事先擺好陣勢又有什么用處?正好讓武王不戰(zhàn)而獲勝。武王進入殷都,聽說有個德高望重的人,武王就去會見他,問他殷商之所以滅亡的原因。那個德高望重的人回答說:“您如果想要知道,那就請定于明天日中之時(前來)?!蔽渫鹾椭芄┑诙彀醇s定的時間提前去了,卻沒有見到那個人。武王感到很奇怪,周公說:“我巳經知道他的意思了。這是個君子啊。(他)本來就采取不親近自己君主的態(tài)度,現在又要把自己君主的壞處告訴您,他不忍心這樣做。至于約定了日期卻不如期赴約,說了話卻不守信用,這是殷商之所以滅亡的原因。他已經用這種方式把殷商滅亡的原因告訴您了。”觀測天象的人,觀察眾星運行的情況就能知道四季,是因為有所憑借;推算歷法的人,觀看月亮運行的情況就能知道晦日、朔日,是因為有所憑借;禹到裸體國去,裸體進去,出來以后再穿衣服,是為了順應那里的習俗;墨子見楚王,穿上華麗衣服,吹起笙,是為了迎合楚王的愛好;孔子通過彌子瑕去見釐夫人,是為了借此實行自己的主張;湯、武王遇上混亂的世道,面對貧苦的人民,發(fā)揚自己的道義,成就了自己的功業(yè),是因為順應、依憑外物。所以善于順應、依憑外物,就能成功;專憑個人的力量,就會失敗。善于順應、依憑外物的人所向無敵。在這樣的人面前,國土即使廣大,人民即使眾多,又有什么益處?河北省部分重點高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選科調考第二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其用戰(zhàn)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選自《孫子兵法·作戰(zhàn)篇》,有刪改)材料二:凡行兵之法,斥候為先。平易用騎,險阻用步。每五人為一甲,人持一白旗,遠則軍行前后左右,接續(xù)候望。若見賊兵,以次轉近,告白主將,令眾預為之備。法曰:“以虞待不虞者勝?!睗h宣帝時,先零諸羌叛,犯邊塞,攻城邑,殺長吏。時后將軍趙充國,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問:“誰可將者?”充國對曰:“亡逾于老臣者?!鄙锨矄栄?,曰:“將軍度羌虜何如,當用幾人?”充國曰:“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預度,臣愿馳至金城,圖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叛,滅亡不久,愿陛下屬之老臣,勿以為憂?!鄙闲υ唬骸爸Z?!背鋰两鸪?,須兵滿萬騎,欲渡河,恐為虜所遮。即夜遣三校銜枚先渡,渡輒營陣。會明,遂以次盡渡。羌數十百騎來,出入軍傍。充國曰:“吾士馬新至困倦,不可馳逐。此皆驍騎難制,又恐其為誘兵也。擊羌以殄滅為期,小利不足貪?!绷钴娭形饟?。遣騎候望四望峽中,無羌。夜半兵至落都,召諸校、司馬,謂曰:“吾知羌戎不能為矣。使彼發(fā)數千人守杜四望峽中,兵眾豈得入來!”充國常以遠斥候為務,行必為戰(zhàn)備,止必堅營壁,尤能持重,愛士卒,先計而后戰(zhàn)。遂平先零。(選自劉伯溫《百戰(zhàn)奇略·斥戰(zhàn)》,有刪改)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其用戰(zhàn)也A勝B久C則鈍兵D挫銳E攻城F則力屈G久暴師H則國用不足。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舉,出發(fā),與“舉大計亦死”(《陳涉世家》)中的“舉”意思不同。B.虞,欺騙,與成語“爾虞我詐”的“虞”意思相同。C.度,估計,與“秋月春風等閑度”(《琵琶行并序》)中的“度”意思不同。D.銜枚,古代行軍襲敵時,令軍士把枚(像筷子的東西)橫銜在口中,以防喧嘩。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孫子認為在實際作戰(zhàn)中,只聽說將領缺少高招難以速勝,卻沒見過指揮高明巧于持久作戰(zhàn)的。B.材料二中劉伯溫認為平坦開闊的地方要使用騎兵偵察,而險要狹隘的地方則使用步兵偵察。C.偵察兵如果發(fā)現了敵情,就由近及遠地傳遞消息,將情況報告給主將,再下令部隊做好準備。D.后將軍趙充國用兵謹慎持重,關心愛護士兵,每次都是事先制訂好作戰(zhàn)計劃,再投入戰(zhàn)斗。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問:“誰可將者?”(4分)(2)會明,遂以次盡渡。羌數十百騎來,出入軍傍。(4分)14.這兩則材料關于興兵作戰(zhàn)的主要觀點各是什么?請簡要分析。(3分)10.BEG【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原文標點)其用戰(zhàn)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11.B【解析】本題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識及文言詞語含義和用法的能力。文中的“虞”解釋為準備,“爾虞我詐”的“虞”為欺騙,意思不同。12.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內容的能力。C項分析有誤,相對應的語段為“若見賊兵,以次轉近,告白主將,令眾預為之備”,應是“由遠及近地傳遞消息”。13.(1)宣帝認為趙充國年紀大了,便派御史大夫丙吉問他:“誰可以率兵前往平息叛亂?”(關鍵點“老”“使”“將”每點1分,大意1分)(2)正巧天色已明,于是漢軍按順序全部渡過了黃河。幾百名羌族騎兵出現在漢軍附近。(關鍵點“會”“次”“傍”每點1分,大意1分)【解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注意落實關鍵詞,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4.①材料一認為興兵作戰(zhàn)需要有充分的物資準備,所以軍隊作戰(zhàn)就要求速勝。②材料二認為興兵作戰(zhàn)前要偵察敵情,了解清楚敵方情況。(每點1分,兩點都對即可得3分;意思答對即可)【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題時,先要找到問題的答題區(qū)間,進行分析探究,然后分條作答?!緟⒖甲g文】材料一:孫子說:要興兵作戰(zhàn),往往要動用輕車千輛,重車千輛,全副武裝的士兵十萬,并向千里之外運送糧食。那么前后方的軍內外開支,招待使節(jié)、策士的用度,用于武器維修的膠漆等材料費用,保養(yǎng)戰(zhàn)車、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按照這樣的標準準備之后,十萬大軍才可出發(fā)上戰(zhàn)場。因此,軍隊作戰(zhàn)就要求速勝,如果拖得很久則軍隊必然疲憊,挫失銳氣,一旦攻城,則兵力將耗盡,長期在外作戰(zhàn)還必然導致國家財用不足。如果軍隊因久戰(zhàn)疲憊不堪,銳氣受挫,軍事實力耗盡,國內物資枯竭,其他諸侯必定趁火打劫,這樣,即使足智多謀之士也無良策來挽救危亡了。所以,在實際作戰(zhàn)中,只聽說將領缺少高招難以速勝,卻沒有見過指揮高明巧于持久作戰(zhàn)的。戰(zhàn)爭曠日持久而有利于國家的事,從來沒有過。所以,不能詳盡地了解用兵的害處,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用兵的益處材料二:凡是行軍作戰(zhàn)的法則,以偵察敵情為先務。平坦開闊的地方使用騎兵偵察,險要狹隘的地方使用步兵偵察。每五個偵察人員編為一甲,每人手持一面白旗,遠離大軍而對前后左右方向實施連續(xù)偵察。如果發(fā)現了敵情,就由遠及近地傳遞消息,將情況報告給主將,然后再下令部隊預先做好應敵準備。誠如兵法所說:“有準備的軍隊對付沒有準備的敵人,就一定能取得勝利?!蔽鳚h宣帝時期,先零羌等部發(fā)動叛亂,進犯邊塞,攻打城鎮(zhèn),殺害官吏。此時的后將軍趙充國已經七十多歲了,宣帝認為趙充國年紀大了,便派御史大夫丙吉問他:“誰可以率兵前往平息叛亂?”趙充國回答說:“沒有能超過我的人?!毙鬯彩拐哂謫枺骸皩④姽烙嬕幌虑急F在的情況怎樣,我們應當派多少兵去?”趙充國回答說:“百聞不如親眼一見。戰(zhàn)爭的態(tài)勢是很難在遠離前線的地方預估的,我愿意立即趕赴金城前線,據實地以繪制軍事地圖,依敵情而擬定攻討方略,一并上報陛下。但是先零羌是個小部族,它違背天意而發(fā)動叛亂,離滅亡之日不遠了,希望陛下把平叛的任務交給我,不要再為此事?lián)鷳n了?!毙勐牶笮χf:“好?!壁w充國到了金城,等到集結了萬名騎兵以后,便打算渡過黃河,但又怕被羌兵阻遏截擊。因此就于夜間派遣三校部隊先悄悄渡過黃河,渡河之后立即安營布陣。正巧天色已明,于是漢軍按順序全部渡過了黃河。幾百名羌族騎兵出現在漢軍附近。趙充國對將士說:“我們的人馬剛到,因疲乏不能出擊驅趕羌兵。這些羌兵都是一下難以戰(zhàn)勝的驍勇騎兵,且又怕他們是引人上鉤的誘兵。打擊敵人以全殲有生力量為目的,小利是不值得貪圖的?!庇谑?,他下令漢軍不得隨意出擊。其后,趙充國派遣騎兵到四望峽進行偵察,沒有發(fā)現敵兵。于是乘夜率軍進至落都谷,召集眾屬官,說:“現在我才知道羌人是不會用兵的。假使他們派出數千兵扼守四望峽,我們的部隊還怎么能進得來呢!”趙充國用兵打仗的特點是,往往把派人員到遠處偵察敵情作為重要任務,行軍時必定做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