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必修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_第1頁
語文必修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_第2頁
語文必修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_第3頁
語文必修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_第4頁
語文必修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必修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大連教育學院高中部宋亞科教材特點-工具性以“過程與方法”為主線,將教材分為“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個板塊。這四個板塊既共同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又各有側重。本冊是在第一冊基礎上的螺旋式上升,閱讀鑒賞的重點是抒情散文、古代詩歌、古代記敘散文和演講辭。表達交流包括描寫、抒情、記敘和虛構等四個寫作訓練和一個口語交際訓練──演講。梳理探究則既有成語、修辭等語法項目,也有姓氏源流、民風民俗等文化尋根類活動。名著導讀實際上是課外的延伸閱讀,因此也是過程與方法的一種體現(xiàn)。教材特點-人文性始終如一地貫徹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本冊高中語文教材將審美教育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文學作品占選文的四分之三,而且重視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注重傳統(tǒng)文化,文言詩文和傳統(tǒng)尋根內容比較豐富。而演講辭之類的文章,既是社會生活中常見的應用文體,也往往承載著深厚的思想內涵,對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社會與人生,拓展自己的思想深度和廣度大有裨益。高一語文必修一全解第一單元現(xiàn)代詩歌單元概覽這個單元主要指導學生鑒賞中國新詩。選編的4首中國詩歌,大都是廣為傳誦的名篇佳作。幾首詩的主題可以用一個“情”字來貫穿:《沁園人?長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對丁香姑娘的朦朧愛情,《再別康橋》中對母校的綿綿別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對“母親”大堰河的赤子之情……閱讀時,把握這些貫穿全詩的情感線索,每一首詩的內容和形式就不難理解了。在學習中,我們主要從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詩人的思想生平和詩中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三個方面入手,并通過對詩中意象的分析,去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本單元的詩歌,也都是意象運用的成功典范。對它們思想感情的理解,離不開對詩中意象的分析。意象,就是詩歌理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意象是客觀事物在人心靈中的投影,是審美主體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詩歌的情感表態(tài)一般都要借助意象。我國古代詩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些意象如“明月”、“楊柳”、“秋風”、“斜陽”等,其內涵早已超越客觀事物本身,而在千百年的文化傳承中積淀了強烈的主觀感情。讀者在作品中一看到這些詞語,就會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掀起心中情感的波瀾。方法指要《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閱讀鑒賞中,了解現(xiàn)代詩歌基本體例及表現(xiàn)手法,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在閱讀鑒賞中,能感受詩歌的形象,品味它們的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力。”要做到這些比較深層次的閱讀要求,就需要我們對詩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對作品進行真正的閱讀鑒賞。

《沁園春?長沙》【基礎知識】

重要字音:

沁(qìn)園春

百舸(gě)

崢(zhēng)嶸

寥廓(kuò)揮斥方遒(qíu)

漫(màn)江

攜(xié)來

浪遏(è)飛舟

多音字:

汗水

可汗

數(shù)字

數(shù)典忘祖

數(shù)見不鮮

重要字形:

沁香

分泌

謾罵

漫江

惆悵

為虎作倀

蒼茫

滄桑

阻遏

碣石

重要詞義:

崢嶸:本義形容山勢高峻突出,引申為不平常。

揮斥方遒:熱情奔放,勁頭十足。遒,強勁有力。

激揚:激濁揚清,批評壞的,褒揚好的。

近義詞辨析:

寥廓:(天空)高原空曠。

遼闊:(土地海洋等)遼遠廣闊。

意氣:意志和氣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觀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

義氣:由于私人關系而甘于承擔風險或犧牲自己利益的氣概。如講義氣。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滾滾洪流,不可遏止。文學常識:詩歌:古代文學體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勞動。《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現(xiàn)實主義的源頭。戰(zhàn)國時期在南方出現(xiàn)的楚辭體代表作《離騷》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界,詩歌分為新體詩和舊體詩。“五四”以前的詩歌統(tǒng)稱為舊體詩,其中舊體詩又以唐代為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唐代以前的詩歌統(tǒng)稱為古體詩,近體詩從唐代才開始興起。古體詩和近體詩的主要區(qū)別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韻、講究平仄、對仗。近體詩又分為律詩、絕句和排律。律詩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詩和五言律詩;絕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五四以后興起的新體詩也有格律詩和自由詩之分,其中用舊格律填寫新內容的稱為格律詩,像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其它的稱為自由詩,像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詞:是詩歌的一種。詞的全名為曲子詞,是與曲調相諧和的唱詞。詞起源于隋唐之際,隋代已有聲腔,曲調,但不見曲子詞。到了唐五代開始出現(xiàn)發(fā)間曲子,也就是有了樂譜后而按譜寫詞,名為曲子詞,后簡稱為詞?,F(xiàn)存最早的民間曲子詞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經(jīng)室中發(fā)現(xiàn)的敦煌曲子詞?,F(xiàn)存最早的文人詞是李白的《憶秦娥》和《菩薩蠻》。因而李白被尊為“百代詞曲之祖”。詞發(fā)展于五代,到了宋代發(fā)展到頂峰。根據(jù)風格特點,詞有婉約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數(shù),詞有小令、中調和長調之分。

難點要點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寫景抒情詩文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即在景物描寫中自然而然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詞中分別寫了山、林、江、舸、鷹、魚;又分別描繪了它們的特征,如紅、染、碧、流、擊、翔;再突出它的數(shù)量、程度、范圍,如萬、層、漫、百、長、淺;再展示它們的空間位置,如空中、水底、遠、近、高、低等。最后由點到面,“萬類霜天競自由”,用一個“競”字寫出了生命的力量。在青年革命者毛澤東眼中的秋,呈現(xiàn)出了一種色彩斑斕、生機勃發(fā)的美,一種催人奮進、給人力量的美。面對這樣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澤東抒發(fā)了改天換地的壯志豪情,發(fā)出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浩嘆。《詩兩首》【基礎知識】

重要字音:

彷(páng)徨

寂寥(liáo)

惆悵(chàng)

凄婉(wǎn)

頹圮(pǐ)

青荇(xǐng)

浮藻(zǎo)

長篙(gāo)

漫溯(sù)斑斕(lán)

笙(shēng)簫

近義詞辨析: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層的難以溶解的物質,比喻凝聚,積累。

積淀:指長時間積累起來的習俗、文化。

彷徨:猶疑不決的走來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來走去。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約作于政治風云激蕩、詩人內心苦悶彷徨的1927年夏天。詩作寫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將它投寄到《小說月報》。當時代理《小說月報》編輯的葉圣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并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

戴望舒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詩風的遺韻,又受到法國象征詩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xiàn)出孤獨、抑郁和消沉的特點。《雨巷》就是這樣。這首詩寫的是梅雨季節(jié)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蒙蒙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撐著油紙傘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獨行。

“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惫?,夢幻般的姑娘出現(xiàn)了。她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像“我”一樣撐著油紙傘,“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中。走近時,“我”看到她是那樣地哀怨、憂愁,投出的目光“像夢一般的凄婉迷?!?。她并沒有停下來,而是“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一般,飄過“我”的身旁。姑娘最終消失在雨巷盡頭“頹圮的籬墻”邊。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個人,孤獨地行著,繼續(xù)渺茫地希望著、期待著……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我”似乎有著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愿明說,或者是說不出來?!拔摇彼坪踉谄诖裁?、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又顯得那樣遙遠而渺茫。“她”出現(xiàn)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現(xiàn)是那樣地快,逝去也那樣地快,一剎那間擦肩而過,消失在前方,“像夢一般的凄婉迷?!??!拔摇敝挥凶栽棺园员試@。詩中的“姑娘”,我們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郁的姑娘。但我們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对賱e康橋》1920年,25歲的徐志摩“擺脫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銜的引誘”,從美國動身,橫渡大西洋,來到英國留學。第二年,進入劍橋大學王家學院。1922年學成回國。這一段的留學生活,特別是劍橋美麗的自然景色,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說:“在星光下聽水聲,聽近村晚鐘聲,聽河畔牛芻草聲,是我康橋經(jīng)驗中最神秘的一種:大自然的優(yōu)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靈?!保ā段宜赖目禈颉罚榇?,他在1922年8月10日啟程回國前夕,寫下了《康橋再會罷》一詩,表達對康橋的眷戀。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國。7月的一個傍晚,他一個人悄悄來到了久別的母校,漫步于寂靜的校園,懷念逝去的美好歲月。但斗轉星移,物是人非,沒有人認識他,滿腔的熱情和對母校的眷戀之情無以傾訴。前來尋夢的詩人,悵然若失。乘船歸國途中,詩人揮筆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共7節(jié)。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正見出詩人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的情景,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寧靜與和諧,只想悄悄地與康橋作依依惜別。這里,詩人的感情溫柔細膩,詩歌節(jié)奏輕緩、徐舒。為全詩定下了感情基調。第2~5節(jié)著意描寫康橋迷人的風光。第2節(jié)寫康河岸邊的柳樹在夕陽中倒映河中的景象,將柳樹比喻成“新娘”,獨具匠心,表現(xiàn)了詩人極度迷戀的感情。康河的美景,留住了詩人的心,他樂而忘返了。第3節(jié)寫康河里的水草隨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詩人點頭致意,“招搖”二字寫出了康橋對詩人的歡迎態(tài)度。在這樣的詩情畫意里,詩人醉了,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條水草”,“甘心”二字寫出了他對康橋永久、熱烈的愛戀。第4節(jié)寫潭水及由此引發(fā)的聯(lián)想。這里的“榆陰下的一潭”指拜倫潭,那里榆陰蔽日,非常清涼,詩人留學期間常去那里讀書、乘涼、遐思?!安皇乔迦?,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焙缗c夢,奇異的意象,寫出了潭水的靜美,表達了詩人對拜倫的仰慕與追懷。這里融情入景,營造出難以言傳的優(yōu)美意境。第5節(jié)緊承上節(jié)詩意,對“夢”加以引申,向詩意縱深處開掘。這里的“夢”,是對過去留學生活的真實寫照,暗含了對逝去的康橋生活的無限留戀之情。第6節(jié),詩人的思路急轉,把讀者從夢境拉回到現(xiàn)實,別情縷縷,離緒重重,現(xiàn)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詩情達到高潮。但這個高潮卻以情緒的低落和基調的抑郁作為標志。惟其如此,才表達了詩人對母校的離情。詩的最后一節(jié)照應開頭,寫詩人悄悄地走了,“不帶走一片云彩”,康橋卻在詩人心中,揮之不去。這首詩表達的是一種微波輕煙似的淡淡的離情別緒,談不上什么現(xiàn)實內容或時代精神,但各個時期的讀者對它都有強烈的共鳴,認為它給人帶來了巨大的審美享受。原因在于它以美妙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人類共有的一種感情,即對逝去的美好往事,人們總是充滿懷念。

《雨巷》是一種愛情詩嗎?

這首詩為我們呈現(xiàn)了梅雨季節(jié)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蒙蒙中,“我”撐著油傘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獨行。心中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而這姑娘卻與我擦肩而過、轉瞬即在小巷的盡頭消逝。詩寫得朦朧恍惚,既實又虛,沒有將“我”無限的心事明白地道出來。

“似乎在期待、追求著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卻是那樣的遙遠而渺茫。

單從字面上來看,我們完全可以把詩的情感歸結為對“姑娘“的朦朧的愛情,但優(yōu)秀的詩作一般都可以有多樣的解讀。這首詩不僅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追求,它其實也表達了作者陷入人生苦悶時的仿偟心情,詩中可遇不可求的“姑娘”代表了作者追求又幻炒的理想?!队晗铩芬辉娭兄丿B和反復手法的運用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雨巷》這首詩音調和諧,節(jié)奏舒緩。全詩七節(jié),每節(jié)六行,每行雖然長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幾行,但詩句的停頓卻很有規(guī)律。詩中多處運用重疊和反復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行著”“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薄6孜矁晒?jié),除“逢著”換“飄過”外,其他語句完全相同。詩句的重疊反復,構成聲音和感情的回環(huán)往復,強化了節(jié)奏,增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全詩每節(jié)第3、6行押韻,一韻到底,保證了音韻的和諧一致,使詩從頭至尾保持了一種鮮明的音樂效果。

如何解讀“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離別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幾行詩?

這幾行詩是《再別康橋》一詩的高潮所在。承上一節(jié)“尋夢”的奇想,詩人在此思路急轉,由夢境回到現(xiàn)實?!胺鸥琛笔遣豢赡艿?,美好的時光已經(jīng)過去,“我”現(xiàn)在只能悄悄地只身離去。別離的笙簫響起來了,夏蟲也為我的離別而沉默不語。離情別緒越來越濃?!扒那氖莿e離的笙簫”一句匠心獨運,將“悄悄”比做“別離的笙簫”,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無形為有形,化無聲為有聲,具有很好的審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一句也有類似的效果?!对賱e康橋》一詩的形式美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這首詩體現(xiàn)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即音樂美、建筑美和繪畫美。音樂美,表現(xiàn)為這首詩的章節(jié)統(tǒng)一,韻腳嚴整,節(jié)奏鮮明,旋律和諧,每行基本由二至三個音步構成,讀來瑯瑯上口,悅耳動聽;建筑美,表現(xiàn)為詩節(jié)和詩行的排列組合上,四行一節(jié),每一節(jié)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行的字數(shù)基本為六七個字,間或八個字,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繪畫美,表現(xiàn)為詩人注意詩的畫面感,用詞講究色彩運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艷影”“青荇”“彩虹”“斑斕”等詞語充滿色彩感,詩的每一節(jié)幾乎都可看做是一幅色彩鮮明、豐富的圖畫。這首詩的藝術美,表現(xiàn)是多方面的:感情真摯,形象生動、鮮明,語言優(yōu)美洗練,十分注意詩的結構、形式的美和音樂美。如整首詩詩行長短構成一種參差錯落、舒緩有致的聲調,而詩的開頭和結尾重疊、復沓,加強了詩的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增強了詩的音樂性。這首詩的語言,也是獨具特色的。我曾讀過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應該說這篇散文的語言是美的、生動的、準確的,但這種語言的生動、準確和美,主要是摹寫,而在《再別康橋》里,已沒有康橋的真實、具體、完整的圖景,而只有從中提取的感覺和想像化了的意象,語言對意象的外部形態(tài),也都是輕輕觸及之后馬上轉化為心靈和情感反應,轉化為主觀想像和內心獨白。同時,這首詩還具有豐富的聯(lián)想性、意味性,它不僅通過意象來暗示和表現(xiàn)情感,還借助音樂節(jié)奏來加強和推動它,因此,這首詩的語言,不僅具有高度情感價值和意義的暗示性,也充滿視覺美和節(jié)奏感。然而,在構成詩的藝術美的諸因素中,至關重要的卻是詩的意境美。如果詩的意境不美,盡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語言、美的旋律,它也不會給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會具有詩的藝術美,從而也就失去了詩意美?!对賱e康橋》的詩意美(謝克強)《大堰河——我的保姆》【基礎知識】

重要字音:

青苔(tāi)

荊棘(jí)

火缽(bō)

忸(niǔ)怩

麥糟(zāo)

(dùn)

團箕(jī)

凌侮(wǔ)

叱(chì)罵《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帶有自傳性質的詩。追溯詩人的身世,可以為我們找到解讀這首詩的鑰匙。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華畈田蔣村一個地主家庭。據(jù)說艾青出生后,一個算命先生說他命中“克”雙親。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個貧苦農婦“大堰河”家撫養(yǎng)。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讀書的年齡才回到父母家里。而親生父母對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絲家庭的溫暖。艾青后來說過他“從小就等于沒有父母”,只有“大堰河”這個貧苦善良的農村婦女深愛著她的乳兒,給了他溫暖的母愛,他們之間有著割不斷的情緣。1932年,艾青因為參加進步活動被國民黨反動派關進監(jiān)獄。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飄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長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寫下了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第1、2節(jié)為第一部分,寫“我”和大堰河雖然階級出身不同,卻有著割不斷的血肉聯(lián)系,“我是地主的兒子”,卻“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大堰河的兒子”。詩從一開始就顯示了它鮮明的敘事性質。而重疊反復地詠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為全詩奠定了濃郁的抒情基調。第3~10節(jié)為第二部分。詩人在獄中看到窗外大雪,觸景生情,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勞善良、為生活奔忙而受盡苦難的一生。第3節(jié),“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大堰河已經(jīng)故去,詩人描述了她的墳墓和家園的凄涼景象。第4節(jié),詩人飽含深情地回憶起“我”與大堰河一起度過的貧苦、然而卻讓“我”感到無限溫暖的生活?!澳阌媚愫翊蟮氖终瓢盐冶г趹牙铮瑩崦?;/在你……之后”,連續(xù)用了8個“在你……之后”的句式,為讀者真實地再現(xiàn)了大堰河勤勞操持家務的情景。在這些話語中,我們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勞、仁愛善良的行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愛的光輝。第5節(jié)僅4行,敘述了“我”離開大堰河時的情況。雖然是簡短的過渡,詩人卻捕捉了離別場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為什么要哭?”第6節(jié),將“我”回到自己家中的情形與在大堰河家里的情形進行對比。“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并與第4節(jié)一樣,連續(xù)使用排比長句,表現(xiàn)“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第7節(jié),寫大堰河“流盡了她的乳液之后”,“為了生活”,“用抱過我的兩臂勞動了”。連續(xù)使用六個“她含著笑……”,一方面寫出了她勞動時的樂觀態(tài)度,另一方面寫出了她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艱辛。每一句都展現(xiàn)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畫面。第8節(jié),表現(xiàn)了大堰河對乳兒的淳樸情感。她像對親生兒子一樣,疼愛自己的乳兒,在他身上寄予了希望。第9、10節(jié),寫大堰河臨終的情況,“乳兒不在她的旁側”,她帶著遺憾,“含淚”離開了這個凄涼的世界。

第11~13節(jié)為第三部分。詩人思緒回到現(xiàn)實,回到監(jiān)獄,用兒子對母親的情感,為大堰河“寫著一首呈給你的贊美詩”。并將這種情感擴大,“呈給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們的兒子”,直接抒發(fā)了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敬愛之情。

這是一首抒情詩,卻有大量生活細節(jié)的描寫。怎樣看待詩中抒情與描寫的關系?這首抒情詩中出現(xiàn)的大量生活細節(jié),是作為詩歌的描述性意象出現(xiàn)的。詩歌常見的是比喻性意象,如《雨巷》中的“丁香”,作為詩人迷茫追求的象征,是帶有比喻色彩的意象。而描述性意角,不像這首詩中多次出現(xiàn)的對真實場景的再現(xiàn)、對生活細節(jié)的描寫,它們構成了一幅幅畫面,由詩人飽含深情的筆墨把它們化成敘事性的詩句,給人強烈的畫面感和情感沖擊力。如,詩的第四節(jié),開頭和結尾都是“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在這兩句這宰連用八個“在你……之后”的排比句,每一句都是大堰河日常生活的一種描述,在這些描述里濃濃地浸潤著詩人對“母親”的赤子之情。可以說,這首詩中的描寫,也是作者情感抒發(fā)的一種方式。這首詩形式上的自由表現(xiàn)在哪里?艾青的詩在形式上都具有這樣的特點,即在奔放與約束之間取得協(xié)調,在參差與變化里取得一致,在繁雜的細節(jié)中提煉出單純的意象。這首詩充分體現(xiàn)了這些特點。它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縛,很少注意詩句的韻腳或字數(shù)、行數(shù)的劃一,但又運用有規(guī)律的排比、復沓造成變化中的統(tǒng)一、參差中的和諧。全詩13節(jié),少則4行一節(jié),多則16行一節(jié);少則每行2字,多則每行22個字。全詩不押韻,但有11節(jié)的首尾句相互重復,以確定基調與色彩,中間幾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長句,以盡情抒發(fā)與描摹。在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上,這首詩與《雨巷》《再別康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它們同樣成為新詩中的名篇佳作。

《大堰河──我的保姆》“帶有自傳性質”,但并非嚴格意義上的自傳,從本質上說它依然是一首抒情詩,詩人以對大堰河的深沉的愛為動力,按照詩的藝術規(guī)律展開想像,其意象的運動與組合主要通過如下兩條渠道進行。

其一是接近聯(lián)想,即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意象在空間或時間上接近,而把它們聯(lián)想到一起?!洞笱吆萤ぉの业谋D贰返男畔⑻崛》绞街饕墙咏?lián)想:“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壓著的草蓋的墳墓,/你的關閉了的故居檐頭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園地,/你的門前的長了青苔的石椅……”──“墳墓”“瓦菲”“園地”“石椅”,這些事物都在大堰河生前或死后涉及的狹小的生活范圍內,因空間接近的原因,被聯(lián)想到一起來了,這是空間接近聯(lián)想。緊接下去:“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圍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嘗到飯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烏黑的醬碗放到烏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補好了兒子們的為山腰的荊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兒被柴刀砍傷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兒們的襯衣上的虱子一顆顆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顆雞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暴ぉぁ按詈昧嗽罨稹薄芭娜チ藝股系奶炕摇钡鹊却笱吆有燎诓賱诘膱鼍埃捎跁r間上接近的原因被聯(lián)想到一起,這就屬于時間接近聯(lián)想了。

其二是對比聯(lián)想,即由于對某一事物的回憶,頭腦中又浮現(xiàn)出與之相對立的另一種事物。詩人描寫了大堰河家的極端貧苦的生活之后,緊接著聯(lián)想到自己家里的豪華生活:“我摸著紅漆雕花的家具,/我摸著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紋,/我呆呆地看著檐頭的我不認得的‘天倫敘樂’的匾,/我摸著新?lián)Q上的衣服的絲的和貝殼的紐扣……”這里展示的還不僅僅是地主與貧苦農民懸殊的生活水平,而是詩人的波濤起伏的內心世界:“我是這般忸怩不安!因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在大堰河家中的那段生活,給艾青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他目睹了貧苦農民的痛苦生活,也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善良美好的品格;他對養(yǎng)育自己的大堰河充滿深情,而對自己親生父母的家卻感到陌生而不安,艾青的叛逆思想在幼小時候已見端倪。此外,大堰河的生前勤奮勞作與死后的慘淡蕭條、大堰河對乳兒的“美夢”與現(xiàn)實粉碎了她的夢均構成了對比。大堰河的勤勞、善良的品格與她的悲慘命運就在這對比中凸現(xiàn)出來,從而顯示出詩人對大堰河的贊美和對不合理的世界的詛咒。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著愛,這既是大堰河對她的乳兒的純潔的、無私的愛,又是她的乳兒──詩人對養(yǎng)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銘心的愛,然而詩人并未以他的一己之愛為滿足,《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獻給大堰河的,同時也是獻給“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們的兒子”,這表明了詩人的博大胸懷,同時也是這首詩的普遍價值之所在。第二單元古代敘事散文

本單元閱讀教學的內容是古代記敘散文。關于文言文閱讀的教學,高中新課標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二是體會作品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這就是說,文言文的教學,首先要克服語言上的障礙。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詞語,理解詞義和句式,始終是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重點。而朗讀、背誦、詞義、句式的歸納對比練習和古文今譯練習,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據(jù)必修課教材的整體安排,本單元還要學習提要鉤玄的讀書方法。概括要點,提取精要,是閱讀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學、初中的閱讀教學中就訓練過。高中階段,課文的難度增大了,閱讀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僅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對一句話或幾句話、一段話或幾段話以及對有關的某部分內容,都要能夠根據(jù)需要,正確而熟練地進行概括。概括要點必須在理解文章思想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認真閱讀,理清思路,是恰當概括的前提;把握住關鍵語句,對保證概括的準確性也常具有重要意義。對內容要點的概括,離不開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細節(jié),分清什么是基本觀點、什么是從屬內容,要善于把一個整體區(qū)分為幾個局部、幾個層次,要善于把握住相關事物的聯(lián)系、把握住它們的相同點或不同點。文章內容的分析,離不開對背景知識的掌握,也離不開對表達特點的理解。教學中應從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更好地全面把握課文的內容?!稜T之武退秦師》《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記公元前630年晉、秦兩國圍鄭,鄭大夫燭之武說服秦穆公,使秦國撤兵的事。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說明了保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于說服了秦伯。秦伯不僅撤走了圍鄭的秦軍,而且派兵保衛(wèi)鄭國,迫使晉國也不得不撤軍,從而消除了鄭國的危機。燭之武的說辭,有條有理,分析利害關系透徹精辟,歷代評論家十分贊賞。清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評論說:“妙在其辭愈委婉,其說愈曉暢?!鼻辶衷沏憽豆盼奈隽x》評論說:“燭之武為國起見,說秦之詞,句句悚動,有回天之力,其中無限層折,猶短兵接戰(zhàn),不慮秦伯不落其彀中也。”《左傳》的作者能用少量文字把這些復雜曲折的意思記載得十分清楚。這種精煉的文筆很值得學習。本課的教學,對《左傳》在先秦文學史上的地位可作適當介紹,通過學習本文,使學生對《左傳》的語言特點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積累文言文字詞的知識,要讓學生切實掌握課文中出現(xiàn)的文言詞語,尤其是練習中涉及的詞語。《荊軻刺秦王》《荊軻刺秦王》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三》,記敘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人物形象刻畫非常成功。司馬遷撰寫《史記·刺客列傳》時,幾乎照錄全文。《戰(zhàn)國策》寫荊軻,寫得沉雄悲壯,敘事中有著很強烈的抒情筆觸。易水送別一段,慷慨悲涼,動人心魄,真是情感迸發(fā)的文字。對荊軻刺秦王的評價,歷來見仁見智。北宋蘇洵非議為“始速禍焉”。南宋鮑彪也說“軻不足道也”。朱熹更認為“軻,匹夫之勇,其事無足言”??隙ㄇG軻的人也很多,第一個是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結尾說:“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左思的《詠荊軻》稱頌他“雖無壯士節(jié),與世亦殊倫”,“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陶淵明說他“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近代龔自珍贊揚他“江湖俠骨”。許多評者認為,荊軻雖不懂得以一個之力難以挽狂瀾于既倒的道理,也不理解秦帝國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他不畏強暴、不怕犧牲,在國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艱險的精神和氣概還是值得稱道的。本文的人物形象刻畫很成功,如太子丹焦慮仁慈,樊於期豪爽慷慨,秦王貪殘怯弱,秦武陽外勇內怯,荊軻忠義、剛直、果敢、機智。本課的教學,要注意要給人物貼標簽,要著重指導學生掌握語言材料,讓學生在課文中圈點批畫,自己得出結論,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讀書習慣?!而欓T宴》《鴻門宴》選自《史記·項羽本紀》。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在滅秦之后長達五年的斗爭的開端,雖是開端,卻在某種程度上預示了這場斗爭的終結。司馬遷是把項羽當作悲劇英雄描寫的,通過對這次宴會全過程(包括會前斗爭和會后余波)的描寫,生動地提示了項羽的悲劇性格。他曾評論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北疚碾m只寫出人物的一個側面,卻未嘗不能窺一斑而知全豹。而劉邦在宴會上能化險為夷,跟善于利用對方性格弱點也是分不開的。從這段史實可以看出領袖人物的性格在歷史發(fā)展重要關頭上所起的作用。本文在教學的總體設計上,應以讀文為主而兼顧讀史,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統(tǒng)一體;但若處理得不恰當,例如分析內容而忽視了它的背景,或者講敘背景過多致使學生注意力沒有放在課文上,則二者之間就會出現(xiàn)矛盾。由于本文是長篇傳記節(jié)選,講講背景也要必要的,但不宜過細,最好的辦法是用列表方式將課文中的有關注釋連成一體,并略作補充,使學生獲得明晰的史的觀念。本單元的研討與練習依據(jù)新課標提出的文言文教學的整體目標的設計,分三個方面。第一是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前提下,理清課文的思想、層次,背誦課文。第二是讓學生整理所學到的文言常用詞的義項,積累文言詞語。每課的練習所列的詞語只是舉例性質的,并且有所側重。如《燭之武退秦師》重點是古漢語以單音詞為主的特點;《荊軻刺秦王》重點是古今詞義的不同;《鴻門宴》重點是詞的活用;《召公諫厲王弭謗》重點是歸納多義詞的義項。因為是舉例性質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完全可以視情況,結合本篇課文或結合以前學過的課文,補充、擴大。而這一切,都要鼓勵學生自己動腦,自己動手整理。第三是開放題,要求學生搜集資料,展開聯(lián)想,對歷史事件或人物作出綜合評價。例如結合呂祖謙《東萊左傳博議》評論秦穆公退兵的一段文字,談個人的感想;結合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背景,認識荊軻刺秦王的行為;探討項羽楚漢之爭失敗的原因,等等。這些,都要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第三單元寫人記事的散文

【單元概覽】現(xiàn)在,我們進入一個深沉深刻而又豐富多彩的散文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你將隨著魯迅先生深刻而穩(wěn)妥健的筆觸,去了解與“三一八”慘案這一歷史事件相關的事實,可以切身的與魯迅先生那“出離的憤怒”和“濃黑的悲涼”產生同感;當你學習到《小狗包弟》時,巴金先生那充滿自責和悔恨的筆觸會讓你對那極度扭曲的十年深思,從而對人生有更深的體悟;至于梁實秋先生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則會讓你感受到作者對散文要“簡單”這一理念的實踐,然而盡管簡單,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一個鮮活而富有個性、才識的梁啟超先生!總之,本單元所選四篇散文均為寫人記事的佳作。它們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寫悲慘、憂傷之事,表悲悼、憤怒或者懷念之情;二是寫偉人、自我之事,表贊美、頌揚之情。在學習本單元的散文時,我們應該深入的考慮作品中人物的遭遇、行為,展開個性化的思考,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方法指要】

學習本單元寫人記事的散文,既要學習品人,又要學習品文。品評人物,要以性格、品質為關注點。例如梁實秋筆下的梁啟超顯示出豪爽的性格,汪曾祺筆下的金岳霖顯示出真率的性格。有時人物的性格是多種因素構成的,如劉和珍既是溫和的又是英勇的。品評人物,不僅要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還要注意探究人物的內心世界。人物的外貌言行容易描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則難于準確地把握,而高明的作家則擅長此道,如巴金坦陳深藏的心跡,從“懺悔”入筆,寫出了一個大作家的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品評人物,要注意人物性格中的時代因素,將對人物的分析,與對時代背景的分析相結合。如劉和珍身上具有那個時代的進步青年的執(zhí)著追求精神和英勇獻身精神,這是和平年代的青年所沒有的特點;巴金自我解剖自己身上的一些特點或弱點,也體現(xiàn)歷史和時代留在作家身上的特殊印記。品文,就是品賞文章(在這里是散文)的一般作法、特殊技巧和語言藝術。以前語文課堂上習得的方法仍可沿用,在本冊第一單元里學到的欣賞詩歌的方法也可靈活運用于本單元。本單元品文的內容大致包括:賞析寫人技巧,如刻畫人物的外貌,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賞析敘事技巧,如與人物相關的材料的詳略安排,敘述的先后次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還有其他一些技巧,如修辭方法,白描,渲染,直抒胸臆,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散文的語言藝術,也是學習這個單元要著重揣摩和賞析的。就像詩歌的語言是藝術化的語言一樣,散文的語言同樣是藝術化的語言,散文的語言與詩歌的語言相比,具有不同的藝術趣味,從一定意義上說,散文的語言離學生常用的書面語言更近,這是勝于詩歌的語言之處。本單元的練習多有語言題,主要是從欣賞的角度來學習這些語言的,其實不限于這些語言題,在學習每篇課文的時候,都可以品味課文中精彩的和關鍵的語句,還可以仿寫課文中的語句。有些課文作了評點示例自己也要試著評點課文,評點課文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賞析課文語言。要更好地做到品人與品文,還應注意:一、注意思考的深度。高中課程改革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理應在語文課中包括本單元的學習中得到體現(xiàn)。本單元的課文展示了一個個有個性有內涵的人物,可以增長見識,學習時可以把分析課文、分析人物,當做分析和評判社會現(xiàn)象、社會本質和人的本性的一種嘗試,這就需要有較強的思考力度,有較深刻的角度。如學習《小狗包弟》,可以獲得對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深刻認識,獲得對作者本人心靈傷害和內心反思過程的深刻認識,更進一步,獲得對悲憫和懺悔的高尚情感的體驗,獲得對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認識──不合理的社會歷史逆勢必將回轉,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必將被改造和替代。二、鼓勵個性化思考。高中課標說:“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往往帶有更多的主觀性和個人色彩?!薄白⒅貍€性化的閱讀”,“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現(xiàn)在的高中生都崇尚個性化見解,新教材也提供了展示、發(fā)揮個性化見解的機會,本單元也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這種機會。如巴金是十年浩劫的受害者,也是無責任者,可他為什么要主動地懺悔自己的“罪過”?如何評判他的懺悔意識、道德良心?他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社會有無價值?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發(fā)表見解。其實每篇課文都有很多可以引發(fā)討論甚至爭論的“點”,學習時注意思考。三、重視心靈體驗。高中課標說:“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課文的過程也是體驗的過程,豐富人生閱歷,獲得情感、智慧和意志的體驗。本單元所選的都是有著崇高思想境界和豐富人文價值的散文作品,這是本單元選課文時有意識的追求。學習它們,就是要將這些崇高、神圣的精神作為養(yǎng)料,內化為他們自己的東西。如學習《記念劉和珍君》,感受魯迅憤怒如火、哀心如海的胸懷,學習魯迅充滿正義感、責任感和嫉惡如仇的心性。《記念劉和珍君》重要字音:

洗滌(dí)尸?。╤ái)立仆(Pū)風塵仆仆(pú)浸漬(zì)干練(gàn)詫異(chà)長歌當哭(dāng)桀驁(ào)賃屋(lìn)創(chuàng)傷(chuāng)轉輾(zhǎn)黯然(àn)喋血(dié)噩(è)耗潛(qiān)移默化重要詞義:

桀驁:形容性情倔強。驁,不順從。

長歌當哭:意思是用寫文章來代替哭泣。長歌,引吭高歌,這里指寫文章。當,當作。

殞身不恤: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殞,死亡。恤,顧慮。近義詞辨析:正告、告訴:都是及物動詞,可帶賓語,都有向別人陳述,使人知道的意思。告訴是指在一般情況下,向別人陳述事情,使別人知道。例如: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妻子。“正告”是指嚴正的告訴,適用鄭重的場合。或闡明自己的立場或鄭重地陳述事情,以便讓人知道。例如:我們要正告那些無視法律的亡命之徒,玩火者必自焚。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1921年12月發(fā)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代表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雜文集《墳》、《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且介亭雜文》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本文選自《華蓋集續(xù)編》。(注意所學魯迅文章的出處)《記念劉和珍君》是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傳統(tǒng)篇目。這篇課文的中心內容,主要是評述“三一八”慘案。讀這篇課文,只要分析一下描述的幾個方面,概括一下魯迅對每一方面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就不難把握全文內容了。作者對反動勢力、愛國青年和處于中間狀態(tài)的所謂“庸人”,分析得非常透徹。反動勢力包括段祺瑞執(zhí)政府(或稱“當局者”)和“幾個所謂學者文人”(或稱“有惡意的閑人”“流言家”),當然也包括“懲創(chuàng)學生”的“八國聯(lián)軍”,還有“中外的殺人者”,但本文鋒芒所向主要是段政府和流言家。對愛國青年,魯迅突出地描寫了劉和珍,還提到楊德群、張靜淑和“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擴大一些是數(shù)百死傷者,再擴大一些是請愿的群眾。處于中間狀態(tài)的“庸人”,魯迅又稱他們是“無惡意的閑人”。作者的立場、觀點和態(tài)度是非常鮮明的。他憤怒地控訴段政府殺害愛國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無恥的流言,無比沉痛地悼念劉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獻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誡愛國青年要注意斗爭方式,另一方面頌揚“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的勇毅,激勵人們“更奮然而前行”?!皧^然而前行”的方向、目標是哪里?作者在本文中沒有直述,可以從作者對黑暗社會的批判、控訴中領悟得到?!拔抑挥X得所住的并非人間”,這世界是“似人非人的世界”,作者痛心疾首地說“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他痛心于我們民族的“衰亡”,痛心于衰亡民族的默無聲息,渴望“爆發(fā)”,呼喚“爆發(fā)”,用“血戰(zhàn)”來消滅黑暗勢力,開辟一個新的世界,這是一個理想的新世界,在這世界里沒有暴力,沒有侵略,沒有紛爭和流言蜚語,人們都合理地生活,幸福地做人,安心地勞動和讀書。全文七個部分,作者已經(jīng)標明。七個部分都是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第一、二部分說明為劉和珍寫一點東西的緣由,第三、四部分是“記念”的主體,第六、七部分探究這一次請愿運動對于將來的意義。這是文章的結構框架,透過這結構框架,可以看到文章的內在思路:文章起點是寫作本文的緣起,即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然后記述劉和珍生平事跡和遇難經(jīng)過;在敘事的基礎上再深入一步,總結“三一八”慘案的教訓,指出這一慘案對于將來的意義(1)關于文章緣起(課文第一、二部分)。分兩步,先說“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以紀念死難者;再說為使庸人不忘卻,要人們牢記這筆血債。理清這兩部分思路,可以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深刻。為什么當時的中華民族淪為“衰亡民族”,為什么這似人非人的世界依然能夠維持?魯迅深知其原因在于中國庸人太多,他們的良知并未泯滅,慘案也曾使他們感到悲哀,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其實不過是兩星期,一切就淡漠了。拯救中國首先要改變庸人大眾的麻木的靈魂,魯迅認定自己的使命就是療救愚弱的國民的靈魂,喚起民眾。從寫作的緣起出發(fā)是常見的思路,為什么關于寫作緣起說了那么多的話,也就是為什么思路在第一、二部分老圍繞這一點展開?可以看出,作者借寫作緣起這個話題,把發(fā)生慘案兩周來各方面的動態(tài)都概括進去了。愛國力量方面,學校舉行追悼會,程君深情地懷念著劉和珍,可見正義力量并沒有屈服于段政府的淫威,他們照樣悼念被誣為“暴徒”的遇難者;反動勢力方面,提到了“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對中間狀態(tài)的市民,則勾畫了他們淡漠的情狀,此事在他們心中僅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熬S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一句,就是對當時政治形勢的概括。再則,魯迅把兩周來自己感情的歷程也坦陳在讀者面前,這種感情就是大悲,大哀,大憤,大怒,為全文營造了濃郁的抒情氛圍。(2)關于烈士事跡(課文第三、四、五部分)。先依時間順序,從平時到遇害。遇害又分兩步,從事件概況到遇害細節(jié)。進一步探究第三、四、五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理解就能更深入一步。第三部分寫劉和珍,寫她的正義感、責任感和反抗精神,這樣一個熱血青年“欣然前往”請愿,是很自然的。所謂“受人利用”就不值一駁,使人對流言家的下劣感到可卑、可惡。作者寫劉和珍,反復寫她“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其意蘊是說,世上哪有這樣的“暴徒”?第五部分再詳述劉和珍的遇害經(jīng)過,鐵證如山,證明真正濫施暴虐的是段祺瑞執(zhí)政府。(3)關于請愿事件的意義(課文第六、七部分)。談到請愿的意義,一般人只是肯定和贊揚,而魯迅思想深刻之處,就在于不一味肯定,而是總結教訓,提醒青年們改進斗爭方式。我們能體會到,魯迅當年在群眾斗爭面前,確實是一位導師。他既不單純地肯定和頌揚,也不過多地否定,把慘案當做無謂的犧牲而大潑冷水。他從“人類的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規(guī)律和舊中國沒有合法斗爭權利的現(xiàn)實出發(fā),冷靜地總結血的教訓,告誡斗爭者改變斗爭方式。思路從否定的一面又轉向肯定的一面,篇末便不致于陷入消沉,可以鼓舞人們前仆后繼奮然前行,收束在高昂的吶喊聲中。魯迅探究這次事件對于將來的意義,概括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這跟第三、五部分的思路也是相聯(lián)系的。魯迅對于中國女性的認識,隨著婦女的解放,不斷為事實所證明。本文題為《記念劉和珍君》,但是筆之所及并非限于劉和珍一人,通讀全文,看看作者的筆觸涉及到哪幾類人?對第一類人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一類是愛國青年,突出了劉和珍,提到了楊德群、張靜淑,擴大一點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擴大一點是數(shù)百傷者,再擴大就是請愿的群眾,作者對這類人表達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獻尊敬,頌揚她他們的勇毅,告誡她們要注意斗爭的方工,激勵她們“更奮然而前行”。第二類是反動勢力,包括段祺瑞執(zhí)政府(“當局者”),幾個“有惡意的閑人”“流言家”,對于他們,作者控訴其暴行,痛斥其無恥流言。第三類是那些“庸人”和“無惡意的閑人”,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以及這種衰亡民族的默無聲息,作者渴望并呼喚他們“爆發(fā)”?!缎」钒堋贰净A知識】

重要字音:

作揖(yī)倘使(tǎng)解剖(pōu)步履(lǚ)蜷(quàn)縮怯(qiè)懦回稟(bǐng)挾(xié)持慍怒(yùn)蜿蜓(wǎn)悲愴(chuàng)傴僂(gōu)角斗(jué)詰難(jíé)近義詞辨析:拷問考問:同:都有詢問審問的意思。異:“拷問”多與表內心世界的詞語搭配,表內心活動。詞義較重。例如:我拷問自己的心靈:什么時候,我們會象這個弱智的年輕人一樣,這么平靜地生活著每一天。“考問”側重于對外部事物進行查詢。例如:我竟然被他考問住了。蒞臨來到:同:都是動詞,都有來到的意思。異:“蒞臨”指貴賓來到,有表敬意的色彩;來到不表敬意,只強調到。這篇課文是巴金《隨想錄》中的名篇。它講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條可愛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慘遭遇,從一個側面反映那個瘋狂時代的慘無人道的現(xiàn)實;文章還描寫了小狗的悲慘遭遇留給作者心中永難磨滅的創(chuàng)痛,表達了深重的悲憫、歉疚和懺悔之情。這篇課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十年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以及當時的人們普遍的命運窮困、人性扭曲的狀況,由此而產生課文應有的認識教育作用,包括現(xiàn)在的高中生在內的所有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那個年代,就像我們經(jīng)常教育下一代不應該忘記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新中國建設史、中國現(xiàn)代史、中國近代史一樣;課文的價值還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問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顯示出一個正直的成熟的作家嚴于解剖自己、敢于說真話的勇氣和度量,進而可以引發(fā)學生對過去那個年代甚至當今時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討和拷問,這有助于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本文的主要內容和思路是:先寫一位藝術家和狗的故事,借以帶出小狗包弟故事。緊接著敘述小狗包弟的來歷,不是主要內容,故而略述。文章再細寫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現(xiàn),以及它與家人的親密關系,突出它的伶俐可愛。惟其親密、伶俐可愛,后慘遭厄運才顯得太不合情理。此為蓄勢,后面形勢逆轉,落差極大。小狗包弟慘遭厄運,為后面的懺悔埋下伏筆。同時側面描寫“文革”開始后紅衛(wèi)兵們抄家、捉殺小狗的情形。最后寫小狗包弟之死留給作者永久的心靈傷痛,這部分篇幅最長,顯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地表達思想,前面都是為寫這一部分作準備、鋪墊的。這是一篇敘事散文,按故事進程來觀照課文,可以看出課文的一個完整的故事鏈,有開端(包弟來歷)、發(fā)展(在家七年,相處很好;“文革”來臨,家人恐慌)和結局(痛別包弟),還有尾聲(作者懺悔)。如果覺得應該強化第五部分的作用,則可以把它作為結局,那么原來的結局(痛別包弟)成為故事發(fā)展的一部分。散文固然可以敘事、寫景、狀物,但抒情寫意是散文的當行本色,甚至可以說是散文的核心和靈魂。在本文中,隨著故事的展開,作者的情感呈波瀾起伏狀變化:悲傷(藝術家與狗的故事)──歡快(與包弟親密接觸)──憂慮(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輕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因此本文的情與事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情感緊隨敘事起伏變化:事件牽動作者的情,作者的情牽動讀者的心。本文既是敘事文,又是抒情文。本文寫法上的顯著特點,是按“自然流”敘事抒情?!白匀涣鳌钡奶攸c,是文章段落、層次,過渡、照應,敘事、議論、抒情,過去、現(xiàn)在、將來,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見刻意的技巧,又顯出深層的技巧。下面從幾個方面來分述。一是故事進展自然順暢,其中無生硬的“焊接”或“阻?!?。開篇寫一位藝術家與狗的故事,下一段的一句“聽了這個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經(jīng)養(yǎng)過的那條小狗”,很自然地過渡到本文擬述之事;中間寫包弟的可愛,借用日本女作家的問話“您的小狗怎樣”,一下就自然地過渡到包弟慘遭厄運的敘述上來了;文章從敘事向抒情轉化很自然輕巧,抒情大約是從作者送走包弟、臥榻難眠、思前想后開始的,一直到文章結束,感覺不到其間從事到情、從敘到議的轉變的生硬;再有,從過去到現(xiàn)在,是以懺悔的心情連接起來的,也感覺不到其間過渡的唐突。二是語言樸素自然,全無刀斧雕琢痕跡。讀者讀了本文受到感動,與本文語言的魅力、震撼力是分不開的。本文的語言既有書面語的特點,又有口語的特點,兩種語體很自然地渾融一體。讀者只是感覺到事件的自然發(fā)生、發(fā)展,情感的自然波瀾起伏,而感覺不到文章語言形式或語言技巧的存在,可以直擊文章的深層和底蘊。三是自然之中又有潛藏的起伏跌宕,而絕非完全地平直板滯。與“無技巧”相伴的必定是深藏的技巧、高明的技巧,如果真的沒有任何技巧,那文章就不足觀賞了。如果我們對本文細加品味,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深藏的技巧的。略述一二便可知曉。開篇講述一位藝術家與狗的故事,是深思熟慮過的,其中必有深意;全篇寫哪些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哪兒發(fā)議論抒真情,文章的著力點定于何處,文章的感情基調是什么,等等,都需要寫前斟酌。本文發(fā)表之后多得評論家欣賞,一定是它的內容的深刻和形式的巧構吸引了大眾關注的目光。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多數(shù)群眾卷入紛爭之中,作者屬于少數(shù)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結束了,國人應該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個無過錯的老人!巴金的《隨想錄》出版后,引發(fā)文壇的震動,就是因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觀照過去的一段歷史,警醒人們記取歷史教訓。巴金由此贏得了社會的普遍敬意和稱頌。本文的歉疚和懺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體體現(xiàn),這種特殊的反省能夠喚起人們的良心、良知。我們透過本文可以揣測到巴金是一個善良人,他經(jīng)歷了一場浩劫,不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親的親人蕭珊,可他沒有怨天尤人,沒有用文章作為聲討、控訴的工具(聲討、控訴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責、自省,很像道德主義者、良心主義者之所為,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習慣,又能引起讀者的深思和自省,引發(fā)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共鳴。《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基礎知識】

重要字音:

墮入(duò)呢帽(ní)熙攘(xī)蒞臨(lì)步履(lǚ)謙遜(xùn)屏息(bǐng)激亢(kàng)同胞(bāo)澎湃(pài)近義詞辨析:偶爾偶然:偶爾:間或,有時候。偶然:事理上不一定發(fā)生而發(fā)生。偶爾是副詞,相對于“經(jīng)?!倍裕纾豪牙雅紶杹硪惶?,來就給我?guī)砗枚嗪贸缘?。“偶然”是形容詞,相對于“必然”而言。例如: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fā)現(xiàn)一向嚴厲的父親也是個溫柔的人。這篇課文題為記一次演講,好像是記事,其實是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xiàn)梁任公的一些特點,并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本文擷取作者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思成文,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精彩紛呈,對老師的真摯情感融化在敘述描寫中??傊疚木始姵?,高潮迭起,開篇寫梁任公的政治和學術的影響,寫梁任公的演講稿,都是為著瀉染氣氛,為后面人物出場鋪設背景,為后面的精彩紛呈蓄勢;人物登場亮相,氣勢不凡,已經(jīng)頗顯描寫之精彩了;梁氏獨特的開場白,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堪稱文章小高潮;接下來直接描寫梁任公的演講,由《箜篌引》過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誦時用手指敲打禿頭,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又張口大笑,大汗淋漓,狀極愉快,都是精彩的描寫,表明當時的課堂氛圍達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達到高潮;精彩呈現(xiàn)過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動表現(xiàn)還留在讀者的腦子里。對梁任公的特點不是抽象的概說,而是具體化為各種表現(xiàn),有形貌特點,表情特點,聲音特點,動作特點,氣質特點,講稿特點等,可以籠而統(tǒng)之概括為:才華橫溢,博聞強記,修養(yǎng)良好,開朗直爽,認真細致,風趣幽默,謙遜而自負,穩(wěn)健而瀟灑。本文是敘事散文,既有充分的敘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對梁任公的情感有敬仰之情、欣賞之情、贊美之情。本文的情感表達有三種表現(xiàn):一是直接的表達。如開篇“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著無限的景仰”,說的是當時的青年學生的景仰之情,其實也代表作者的心情;又如文章行將結束時說:“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更強烈多少倍!”表達了欣賞、贊嘆之情;再往下又說:“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是總的概括和贊美,是發(fā)自內心的極高的評價。二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達。有時表達一種心情,但不是直抒景仰贊嘆之情,如開篇“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等等,其中加點詞是表達心情之詞,也就是說文章既敘事又寫心情,表達了一個聽課學生對講課老師崇拜之心。三是完全含蓄的表達。看不到贊美之詞,或任何表達心情的詞句,如描寫外貌,前已分析,茲不引述,可以體會到字里行間的欣賞、贊美之情,也許是學生對老師愛之過甚,所以描寫時難免有夸飾傾向;又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純粹是動作描寫,沒有表露作者心情,但讀者仍能從這描寫中體會到作者的一種心情、一種感情。另外,本文標題是“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以學生之輩份稱其為先生,這本身就是表達一種尊敬和愛戴。第四單元新聞和報告文學【單元概覽】本單元屬于“溝通與應用”板塊,學習新聞和報告文學,所選的都是這兩類文體中的典范作品。這些作品強調真實性,及時準確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會信息,從真實的生活出發(fā),傳達出時代的精神。有兩篇現(xiàn)場短新聞,記者在現(xiàn)場,以眼睛為“攝像機”,以耳朵為“錄音機”,簡筆勾勒出清晰可視的一個個場景、一幅幅畫面?!秳e了,“不列顛尼亞”》記錄了英國撤離香港,香港回歸祖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它選取了英國撤離香港的一系列場景,并把它們放在歷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歸這一歷史事件有了一種歷史的縱深感;《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則打破客觀報道的傳統(tǒng),直接講述記者自己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所見所感。報告文學《包身工》是中國報告文學史上劃時代的作品,作者以鐵的事實、精確的數(shù)據(jù)、精辟的分析和評論,把勞動強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隸一樣做工的女孩子們的遭遇公諸于世,憤怒控訴了帝國主義和買辦勢力的殘酷剝削和掠奪中國工人的罪行。通訊《飛向太空的航程》從“神舟5號”飛船發(fā)射成功寫起,回顧了中國的載人航天史。在歷史和現(xiàn)實的對照中,國人的喜悅和自豪顯得更加凝重?!痉椒ㄖ敢啃侣勚兴玫降牟牧洗笾掠腥N:一是新聞事實,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觀評價。學習時要注意以下3點:(1)了解新聞和報告文學的特點,了解特寫新聞、消息,通訊的異同,了解有關歷史;(2)掌握、分析新聞和報告文學的結構及特點,通過重點句的分析把握新聞反映的主題。(3)學會獲取信息抓住主要信息,通過品味語言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愛國熱情。抓取主要信息要注意以下幾種方法。方法一:合并同類,并舉異義。新聞通訊的信息不止一個,一一篩選之后,看看相關信息、相同信息、不同信息各是什么,都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傳達的,然后將相同的進行大合并,相關的進行小合并,不同的并列到一起。這種歸類處理的方法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二:找中心句,去葉削枝。有些新聞通訊的信息是由中心句和關鍵句組成的。關鍵句是為中心句服務的,或從反面或從側面,但都屬旁敲側擊之句,而語段中的中心句就是內容的核心。壓縮時,只需將這個中心句摘取出來,然后根據(jù)要求將多余的枝葉去掉,壓縮就完成了。方法三:去粗取精,舍末逐本。新聞通訊的多種信息中,往往有主次之分、輕重之別,壓縮時,需要對語段信息進行正確分辨、準確權衡,確立信息的主體,分清主次,掂出輕重,然后舍棄次要的、輕微的,選擇根本的、重要的、去粗取精、舍末逐本,最后壓縮成句,準確全面地表述出來。方法四:移花接木,改頭換面。有些新聞通訊所寫內容松散、零碎、重復、多余,需要使之集中、凝練,該移的移,該接的接,該改的改,該換的換,使意思銜接緊密,使內容清晰明確。方法五:順藤摸瓜,順水推舟。有些新聞通訊需要在中間加入一個銜接性的語句,使前后的意思完美地聯(lián)接起來,還有的需要給語段寫一個結論性的語句。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壓縮,只不過比前面所講的幾種稍難一點,需瞻前顧后,仔細揣摩其要義和意向,順藤摸瓜,順水推舟。《短新聞兩篇》【基礎知識】

重要字音:

紫荊(jīng)易幟(zhì)停泊(bó)超載(zài)登載(zǎi)蒙(mēng)騙蒙(měng)古婆娑(suō)噩(è)夢嬉(xī)笑撰(zhuàn)寫雛(chú)菊窒(zhì)息剝(bō)奪剝(baō)皮近義詞辨析: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樣子。②失意的樣子。

木然:一時癡呆不知所措的樣子。

試驗:為了察看某事的結果或某物的性能而從事某種活動。實驗:為了檢驗某種科學理論或假設而進行某種操作或從事某種活動。震動:指顫動,使顫動,物體受外力影響而迅速、劇烈地顫動,多指一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能平靜。振動:是指物體通過一個中心位置,不斷做往復運動,擺動多次。新聞體裁作為新聞內容的表達方式,也是新聞內容最常用的分類方式,它往往依據(jù)新聞內容的基本性質對新聞進行分類,有消息、新聞通訊、新聞特寫、新聞專訪、新聞分析評論等。消息一般報道事實比較單一,突出最新鮮、最重要的事實,文字簡潔,時效性最強。通訊是一種比消息更詳細和生動地報道客觀事實或典型人物的新聞體裁,它以敘述和描寫為主,兼用議論、抒情以及修辭等表達方式,及時報道現(xiàn)實生活中有影響的人物、事件、工作經(jīng)驗和地方風情等。新聞特寫是新聞體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重要體裁,以描寫為主要手法,“再現(xiàn)”新聞事件、新聞人物“一瞬間”的形象化報道,它抓住新聞事件、新聞人物某些重要場面,或者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兩個片段,用描寫手法給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畫,將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給人們留下深刻、鮮明的印象,使人們感受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新聞專訪是記者事先選定采訪對象,對特定的人物、文體、事件和風物進行專題性現(xiàn)場訪問之后所寫的報道,是集新聞性、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爐的一種可讀性很強的新聞體裁。新聞評論是一種對最新發(fā)生的新聞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見的文章,是就當前具有普遍意義的新聞事件和重大問題發(fā)表議論、講道理,有著鮮明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的一種政論文體,是新聞媒介中各種形式評論的總稱?!秳e了,“不列顛尼亞”》

香港回歸對于中華民族來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體的目光。為了記下這一盛事,四位新華社記者通力合作,真實、準確地描繪了這難忘的時刻。第1段是導語部分。它告訴我們,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這標志著長達150年的英國統(tǒng)治的終結。下面的主體部分按照時間順序,具體敘述了英國殖民者的告別儀式。文章共有10段。有8段寫的是現(xiàn)實的場景,分別是:4時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儀式;4時40分,彭定康離開港督府;6時15分,英國告別儀式;7時45分,降旗儀式;0點左右,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0點40分,“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這些儀式的敘述都很簡潔,作者突出儀式本身的涵義,這表現(xiàn)在介紹了每一種儀式之后,作者總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使得每一個儀式都顯示出歷史的跨度,有著歷史的意義。作者并不直接出面發(fā)表議論,但是情感和評論都暗含其中。另外還有兩段,一個是第4段,交待的是有關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一個是最后一段,作者又一次把歷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對照,深化了主題?!秺W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建立的最大的集中營,被稱為二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最大的“殺人工廠”,據(jù)統(tǒng)計報道有400萬人在這里遭到了殺害。這篇消息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戰(zhàn)后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之后采寫的,發(fā)表之后,各大報紙爭相轉載,并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這主要得益于他獨辟蹊徑,突破了“客觀報道”“零度寫作”(即記者在新聞中毫不摻雜個人情感的寫法)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在奧斯維辛訪問時的感受當做文章的主要內容來寫,字里行間灌注著個人的情感。文章一上來的議論就有震撼人心的效果。“陽光明媚”,綠樹成陰,孩子們高興地嬉戲,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景象!然而作者卻說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場噩夢”,為什么?難道作者不喜歡這一切?當然不是,作者用的是反語。因為景象固然美好,卻與布熱金卡的歷史不相配。布熱金卡曾經(jīng)是一個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這里應該“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灰暗的天空,沉悶的色調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進集中營,作者卻吃驚地看到兩種不相配的東西疊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作者無一句正面控訴,卻強烈表達出自己的憤懣,字字句句敲打著讀者的心,讓讀者感到一種莫名的壓抑。接下來,作者引入了一些背景材料,介紹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可怕的歷史。作者說,那些“慘狀被人們講過了很多次”,所有的事情都已經(jīng)是舊聞了,奧斯維辛也不再有“可供報道的新聞”了。但是到這里訪問,作者卻感到“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是記者的良心在催促他,“如果不說些什么或寫些什么就離開,那就對不起在這里遇難的人們?!边@里指出了作者寫作此文的原因和心境。后面的部分,作者隨著參觀者的腳步,把讀者帶進了集中營,從毒氣室、焚尸爐、女監(jiān)房、試驗室、紀念墻一直寫到絞刑室。作者并沒有詳細描寫這些地方多么的陰森恐怖,他的目光始終盯在參觀者身上,通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tài)傳達他們內心的感受,以此感染讀者,引起讀者的共鳴。比如,參觀者心情是沉重的,所以一開始都是“默默地邁著步子”;他們清楚這里每一個地方都很恐怖,但是不知道會碰到什么可怕的景象,所以總是先“很快地望上一眼”,當想像中的場景和眼前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感到震驚,所以“步履不由得慢了下來”。這就通過參觀者的行動充分展現(xiàn)了他們的內心感受。再如,看到成堆的頭發(fā)和嬰兒的鞋子,“他們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fā)抖”;看到關押女犯人的盒子,有的參觀者竟然“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而到了執(zhí)行絞刑的地下室,參觀者都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我們無從知道那些房間、那些盒子的具體情況,但我們卻能想見當年的殘酷景象。有一些細節(jié)很耐人尋味。比如,“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一邊是戕害生命的毒氣室和焚尸爐,一邊是生機勃勃的生命,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擺在一起,這樣的景象的確讓人難忘。也許是諷刺,任納粹刑罰多么殘暴,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也許是控訴,生命的綻放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對生命的戕害是最惡劣的罪行。還有,那個照片中的姑娘,臨刑前她在想什么?這不僅是作者的疑問,也是給讀者提出的問題。除此之外,作者還有一些很精辟的議論值得琢磨。比如作者說“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做禱告,或者是為了求得上帝的諒解,或者是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奧斯維辛,做禱告的地方是沒有的,因為劊子手喪失了人性,雙手沾滿了無辜者的鮮血,他們是不可能向上帝禱告懺悔自己的罪行的;而無辜的人們成為劊子手刀俎上的肉,無計可逃,他們也沒有辦法求得上帝的保佑。最后一段,與標題和首段遙相呼應,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也顯得文章首尾相貫,渾然一體?!栋砉ぁ贰净A知識】

重要字音:

錠(dìng)殼拗(ǎo)斷拗(ào)口執(zhí)拗(niù)哄騙(hǒng)起哄(hòng)揣(chuǎi)測偌(ruò)大敷衍(yǎn)弄(lòng)堂游說(shùi)契(qì)據(jù).掙揣(chuài)揣(chuāi)著嘈雜(cāo)軋(gá)票重要詞義:生殺予奪:指統(tǒng)治者掌握了生死賞罰的大權,橫行霸道,對人民生命財產隨意處置。生,讓人活著;殺,叫人死亡;予,給予;奪,剝奪。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栋砉ぁ纷饔?935年,是夏衍經(jīng)過長期的實地調查,在詳細地占有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礎上寫成的。他以鐵的事實、精確的數(shù)據(jù)、精辟的分析和評論,把勞動強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隸一樣做工的女孩子們的遭遇公諸于世,憤怒控訴了帝國主義和買辦勢力的殘酷剝削和掠奪中國工人的罪行。同時告訴人們,包身工制度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溫床上,受到國民黨反動政府“特殊優(yōu)惠”的保護,伴隨中國農村經(jīng)濟衰敗生長出來的一顆毒瘤。課文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東洋廠的每一個錠子上面都附托著一個中國奴隸的冤魂!”)按照時間順序,抓住“包身工”們一天生活的三個主要場景,從住、吃、勞動條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難生活。其間穿插以典型的描述和精辟的議論,使文章內容豐富、線索清晰而且富于批判的力度。在作者精巧的構思下,一幅血淋淋的包身工生活圖畫展現(xiàn)于讀者面前。第二部分是全文的總結(從“兩粥一飯”到結尾),作者概括了包身工們的非人生活,并提出了自己的憤怒控訴。作者前面已經(jīng)敘述了包身工“住”“吃”“上工”三方面的情況,包身工悲慘生活的全貌也都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在這一部分里,作者首先用一段整散結合的話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況。然后用“蘆柴棒”和“名字記不起”的包身工的不幸遭遇為例,說明包身工們已處于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絕境之中。接著用船戶養(yǎng)墨鴨捕魚的事比喻帝國主義及其買辦們對包身工的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最后,作者懷著憤怒的感情,控訴了這種不人道的制度,并且預言黑暗終將過去,黎明必將到來。課文以時間為線索,圍繞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來組織材料,中間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議論。作者把散亂的不完整的材料,像剪接電影一樣,高度集中地組織在包身工從清晨到黃昏放工一天的時間里。首先是四點一刻,包身工起床的情形,展示了她們住宿條件之差,以及在種種折磨下精神狀態(tài)的麻木,之后補敘了包身工的來歷,使帶工的謊言與現(xiàn)實條件的糟糕形成對比。然后是四點半,包身工吃飯的場景,接著進一步追根究源,分析了日本廠家之所以特別愿意雇用包身工的三大原因。最后是五點鐘之后,包身工們上工的情景以及做工時所遭受的種種威脅和虐待。緊接著插敘指出日本紗廠吸取中國工人的血汗迅速龐大的事實,揭露帝國主義對中國工人的壓榨掠奪。如此安排,敘議結合,層次清楚。(1)對比。一方面是包身工與帶工老板在住、吃、穿著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