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臺縣2005年和2013年晚血疾病狀況調查_第1頁
石臺縣2005年和2013年晚血疾病狀況調查_第2頁
石臺縣2005年和2013年晚血疾病狀況調查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石臺縣2005年和2013年晚血疾病狀況調查

安徽南部山區(qū)的石臺縣是中國百蟲感染的重要防治地區(qū)。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該地區(qū)疫情防治工作的進展。雖然經過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不懈努力,石臺區(qū)域的血吸蟲疾病感染情況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當地血吸蟲疾病的傳染問題尚未徹底解決。目前,石臺縣仍然存在大量血吸蟲疾病患者,并且這種疾病擴散范圍較大,很難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為了幫助地方政府和醫(yī)療部門對石臺縣的血吸蟲疫情進行控制,本文筆者采用實地走訪和查閱資料等方式對石臺縣2005年6~12月以及2013年3月—2013年9月的螺情及晚血疾病狀況進行調查。1對象和方法1.1克氏原螯蝦疾病調查在2005年6~12月以及2013年3月-2013年9月年通過走訪抽查方式對當地6~70歲的民眾進行調查,2005年調查人數為6425人,包括男性3854人,女性2571人;2013年調查人數為4540人,包括男性2698人,女性1842人。本次疾病調查的內容包括:(1)調查當地的釘螺分布情況和釘螺數量;(2)對縣民進行全面調查,收集縣民的患病情況;(3)通過回顧資料的方式,調查石臺縣血吸蟲疾病的分布情況和歷來采取的應對措施;(4)采用走訪調查方式,收集血吸蟲患者的具體情況,如患者的個人信息、生活環(huán)境、感染原因等。1.2疾病的檢查措施1.2.1小區(qū)分板的種類采用抽樣調查手法,針對石臺縣有螺區(qū)域進行重點研究,調查當地的釘螺數量。具體調查方式:沿著石臺縣的溝渠、池塘、水田等釘螺生長區(qū)設框,兩個框之間的距離為5~10m。把每框里面的釘螺全部撿起來,并將撿到的螺裝進螺袋中,統(tǒng)計裝滿釘螺的袋數,并為每個袋子標上編號。將撿到釘螺的區(qū)域標記在石臺縣的地圖上。在實驗室中對釘螺進行解剖分析,研究釘螺的疾病感染病源,并根據記錄估算釘螺在石臺縣的分布范圍和密度,結合走訪情況,計算血吸蟲疾病的感染機率。1.2.2調查血吸蟲防治情況運用疾病免疫學科知識和Kat技術對石臺縣6~70歲的縣民進行檢測,統(tǒng)計縣民的感染情況。在當地檔案庫調出關于血吸蟲防治的數據資料,了解當地血吸蟲防治工作的進展以及當地采取的應對措施。采用統(tǒng)計學知識對血吸蟲疾病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1.3對比率的檢驗用SPSSS19.0對兩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用(ue0af±s)代表計量,用t檢驗數據,χ2表示對比率。經計算,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數據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價值。2結果2.1糞便檢測及生存情況采用疾病免疫學方法對當地居民進行調查。2005年,接受糞便檢測的人數為6425人,經過糞便檢測,其中有5人呈陽性反應,本年的晚期血吸蟲經疾病感染率為0.08%,累計存活例數為102例。2013年,接受糞便檢測的人數為4540人,其中有2人糞便檢測的結果呈陽性反應,本年的晚期血吸蟲經疾病感染率為0.04%,累計存活例數為65例,詳情如表1所示。2.2病例的性別、年齡2005年,石臺縣查出晚期血吸蟲患者5例,累計存活患者為102例,其中包括44例女性患者,68例男性患者?;颊叩哪挲g在25~81歲之間,有84例患者為農民,有3例患者為漁民。2013年,石臺縣查出晚期血吸蟲患者2例,累計存活患者為65例,其中包括43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齡在27~78歲之間,有61例患者為農民,4例患者為漁民。2.3石臺縣晚期血吸蟲患者比例2005年,石臺縣累計晚期血吸蟲患者102例,包括47例巨脾型,占比率為46.1%;50例腹水型,占比率為49%;3例結腸增殖型,占比率為2%;3例侏儒型,占比率為2.9%。2013年,石臺縣累計晚期血吸蟲患者65例,包括35例巨脾型,占比率為53.8%;29例腹水型,占比率為44.6%;1例結腸增殖型,占比率為1.5%。2.4覆蓋區(qū)域的分布經地方疾病控制中心統(tǒng)計,2013年度石臺縣的釘螺存活環(huán)境為944處,覆蓋范圍總計為249.85萬m2。釘螺遍布于石臺縣的各個水系中,黃湓河水系釘螺面積36.5%,清溪河水系釘螺面積3.05%,秋浦河水系中占釘螺面積60.45%。3石臺縣晚期血吸蟲疾病防控措施皖南地區(qū)的石臺縣是典型的山陵晚期血吸蟲疾病傳染區(qū)域。在石臺縣中的農田溝渠中存活著大量釘螺。在農田的灌溉渠道、田間道路、池塘等區(qū)域中,釘螺基本呈發(fā)散狀分布,因此,石臺縣晚期血吸蟲疾病的分布特點與其他市鎮(zhèn)的情況不同。根據學者陳桂芳,張宏等人的研究,由于石臺縣的經濟結果以農業(yè)為主體,因此當地大多數晚血患者為農民,這一結論與本文的調查結果一致。此外,我國學者姚保棟,周藝彪等人也對晚血患者進行了癥型分析,同時闡述了患者受到釘螺感染的原因,但這些研究中尚未提出防治晚血的有效措施。筆者認為在對當地采取防止措施時,應充分考慮石臺縣的實際情況,對疾病傳播的根源進行重點控制,同時采取綜合治理方式。在上文的實驗中,2005年石臺縣晚血感染率為0.08%,糞檢陽性5例,2013年感染率為0.04%,糞檢陽性2例,由數據可知石臺縣的晚血感染情況得到了有效控制。為了提高晚期血吸蟲疾病的治理力度,進一步減輕石臺縣疾病感染災情,筆者認為,在主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對釘螺的生長區(qū)域進行全面檢查,并逐一消滅釘螺集中地。只有從根源上解決釘螺密度過高的問題,才有可能控制血吸蟲疾病的擴散。筆者綜合多位學者的研究以及自身實驗調查,針對石臺縣的實際情況提出幾點治理血吸蟲疾病的措施:(1)阻隔疾病擴散的途徑維護縣民健康要想對疾病的擴散進行有效控制,當地政府必須立足實際制定適宜的防止策略。筆者認為,要像徹底消除疾病對縣民的迫害,必須根據不同時間階段制定不同的策略。從短期來看,要將維護本地縣民的身體健康作為疾病控制工作的首要目的,防止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釘螺,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對當地造成的影響和危害。同時,政府部門要制定消滅釘螺的措施,在容易發(fā)生疾病感染的區(qū)域組織消滅釘螺、消滅野鼠淘汰耕牛等控制傳染源的工作,通過阻斷傳播路徑來防止病源擴散。除此之外,當地衛(wèi)生部門要定期對全縣居民進行檢查,讓每一個縣民到縣疾病控制中心接受血液檢查和糞便檢驗,盡快查找出所有患有血吸蟲疾病的患者和禽畜,并對人畜進行治療,防止疾病傳染。(2)加強衛(wèi)生管理力度對當地進行合理規(guī)劃。政府衛(wèi)生部門要將血吸蟲疾病控制工作加入到行政工作的范疇中,每段時間要固定進行一次大規(guī)模的疾病檢驗,為縣民進行血液檢測。只有提前防范、盡早治療,才能降低疾病對縣民造成的危害,從根本上消滅血吸蟲疾病的傳播根源。地方政府在對本縣進行規(guī)劃時,要重點對縣內的廁所進行改造管理。(3)石臺縣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十分復雜,雖然當地政府已積極采取了控制措施,但當前,縣內仍然存在不少陽性釘螺聚集點。由于農耕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長時間停留在田埂間,不可避免的會與釘螺發(fā)生接觸,因此這些群體就成為了感染晚血疾病的主要人群。因此地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