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高一地理專項測試題-巖石圈_第1頁
威海市-高一地理專項測試題-巖石圈_第2頁
威海市-高一地理專項測試題-巖石圈_第3頁
威海市-高一地理專項測試題-巖石圈_第4頁
威海市-高一地理專項測試題-巖石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一2.1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反應訓練設計人:時間:2012-5-知識點一:地球內部圈層和巖石圈的結構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可通過地震波間接測得。據(jù)此答復1~3題。1.在地球內部,地震波傳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界面B.上下地幔之間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D.內外核之間2.在地球的內部圈層中,其物質形態(tài)接近于液態(tài)的是()A.下地幔B.內核C.外核D.軟流層3.關于巖石圈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D.位于地面以下,軟流層以上4.一般認為巖漿的發(fā)源地在〔〕A.地殼上部的硅鋁層B.地殼下部的硅鎂層C.上地幔上部的軟流層D.巖石圈中部5.以下各地,地殼最厚處在〔〕A.華北平原B.青藏高原C.云貴高原D.塔里木盆地6.地球內部圈層中,厚度最大的是〔〕A.地殼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知識點二:巖石圈的組成與物質循環(huán)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大理石(巖)等名貴建材已用于普通家庭的裝潢。據(jù)此答復7~8題。7.就巖石類型而言,大理石(巖)屬于()A.巖漿巖B.沉積巖C.侵入巖D.變質巖8.關于地殼物質循環(huán)的表達,錯誤的選項是()A.各類巖石都能形成巖漿巖B.各類巖石都能形成沉積巖C.各類巖石都能形成變質巖D.各類巖石都能形成新的巖漿以下圖表示某地的沉積巖層與火成巖體的相互關系,讀圖,完成9~10題。9.各巖層、巖體的生成時代按由老至新的順序依次是()A.火成巖1、沉積巖1、沉積巖2、火成巖2、沉積巖3B.沉積巖3、火成巖1、火成巖2、沉積巖2、沉積巖1C.沉積巖3、火成巖1、沉積巖2、火成巖2、沉積巖1D.沉積巖3、沉積巖2、火成巖1、火成巖2、沉積巖110.噴出地表的火成巖為噴出巖,沒有噴出地表的火成巖為侵入巖,上圖中()A.火成巖1為噴出巖B.火成巖2為噴出巖C.火成巖1、火成巖2都為噴出巖D.火成巖1、火成巖2都為侵入巖11.以下有關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A.通過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形成了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B.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不能改變地表形態(tài)C.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只進行物質交換不進行能量傳輸D.變質巖不能轉化成沉積巖12.右圖為某地地層示意圖。從p點向下鉆井,當鉆頭位于①、②、③“層〞時,可能分別探測到〔〕A.天然氣、水、石油B.水、石油、天然氣C.石油、天然氣、水D.天然氣、石油、水13.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作用下,原有結構和成分發(fā)生改變,由此形成的巖石,是以下中的〔〕A.石灰?guī)r、玄武巖B.頁巖、石灰?guī)rC.板巖、大理巖D.花崗巖、頁巖14.以下各組巖石中,都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組是〔〕A.花崗石、頁巖B.石灰?guī)r、板巖C.砂巖、頁巖D.片麻巖、石灰?guī)r15.以下巖石屬沉積巖是()A.玄武巖B.砂巖、頁巖C.大理巖D.花崗巖知識點三:內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變化16.形成巨大褶皺山脈的地質作用是〔〕A.巖漿活動B.地殼垂直運動C.地殼水平運動D.沉積作用17.以下有關地殼物質循環(huán)運動過程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A.外力作用在運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B.從“地殼物質循環(huán)簡略圖示〞上看,各類巖石不能都直接形成新的巖漿C.地殼隆起處的巖石都是巖漿巖D.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巖漿的產(chǎn)生,這個變化過程也就是地殼物質循環(huán)運動的過程18.“滄海桑田〞之說是指〔〕A.地質作用B.內力作用C.地殼運動D.地質構造讀某地的地質構造示意圖,完成以下各題:19.在a、b、c、d四區(qū)域中,最有可能成為儲油氣構造的是〔〕A.a(chǎn) B.b C.c D.d20.①②③④四處的巖層比擬,年齡最輕的巖層是〔〕A.① B.② C.③ D.④21.C處形成的地形區(qū)有〔〕A.華山 B.廬山 C.汾渭谷地 D.泰山觀察下面的“地質構造圖〞,答復以下各題:22.圖中⑤處的巖漿侵入活動發(fā)生在〔〕A.褶皺運動之前B.斷層運動之后C.斷層運動之前D.比圖中⑧處巖層形成時代早23.上列名山或山脈的地質構造與圖中①處地質構造相類似的是〔〕A.華山 B.喜馬拉雅山 C.阿爾卑斯山脈 D.安第斯山脈24.以下地區(qū)的地質構造與圖中④處不相同的是〔〕A.渭河平原 B.汾河谷地 C.東非大裂谷 D.長江三峽25.圖中⑥處的山地成因為〔〕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褶皺隆起成山 D.斷層上升成山26.圖中易形成陡崖,有利于開展攀巖運動的部位是〔〕A.② B.⑤ C.⑥ D.⑦27.造成⑦處易成谷的原因是〔〕A.巖石破碎 B.擠壓力大 C.張力影響 D.侵蝕作用28.讀下面“地貌示意圖〞,其中是由于風力沉積作用形成的是〔〕A.侵蝕作用 B.搬運作用 C.風化作用 D.沉積作用29、關于地質作用的正確說法:A是引起地表形態(tài)不斷變化的主要原因B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表現(xiàn)C一般都進行得很迅速、很劇烈D對地表形態(tài)具有破壞作用30、關于地質作用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①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部的熱能②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外部的太陽能③巖漿巖、變質巖都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④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積成巖是內力作用的表現(xiàn)形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1、關于地質作用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A.地質作用進行得極其緩慢,不易被人覺察B.地殼運動是內外力作用的表現(xiàn)形式C.內力作用對地殼的開展變化起主導作用D.地質作用可引起地形變化,而地殼的內部結構與地質作用無關32、關于地殼運動方式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A.地殼先有水平運動,后有升降運動B.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其實是相伴發(fā)生的C.就全球而言地殼運動主要以垂直運動為主,水平運動為輔D.喜馬拉雅山是地殼垂直運動的結果33、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塊A亞歐板塊B太平洋板塊C印度洋板塊D大西洋板塊34、以下概念中屬地質構造的有①火山和地震②沙丘和斷層③摺皺和斷層④背斜和向斜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5、喜馬拉雅山脈是①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的②兩個大洋板塊碰撞產(chǎn)生的③一個大陸板塊和一個大洋板塊碰撞產(chǎn)生的④兩個大陸板塊碰撞產(chǎn)生的A.①B.①②C.①③D.①④根據(jù)地殼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答復36~37題36、圖中表示變質作用的序號是()A④和⑤B①和⑥C①和④D③和⑥37、圖中表示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影響的序號是A①和②B③和④C⑤和⑥D①和⑤讀右圖,圖中等高線表示一種風力堆積的地表形態(tài),答復38~39題。38、圖示地區(qū)的盛行風向是A.東北B.西北C.東南D.西南39、該類地形在我國可能廣泛分布的地區(qū)是A.西北地區(qū)B.東南地區(qū)C.東北地區(qū)D.西南地區(qū)40.讀“某地質剖面圖〞,完成以下問題。(1)A處為____巖,判斷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除此特征外,該類巖石含有____,能起到記錄__________的作用。(2)B處為________巖,它是由__________活動經(jīng)過______形成的。此類巖石常見有兩種類型,其中C處為________巖,D處為________巖。(3)E處可能會形成______巖,它是已生成的巖石在____________條件下形成的。41.讀右面的“斷層剖面圖〞,答復:〔1〕圖中A、B、C、D四外地質構造的名稱分別是:A,B,C,D,〔2〕A構造頂部缺失的原因是?!?〕圖中四個部位不宜修地下隧道的有,原因是。42.讀六大板塊示意圖,完成以下各題:〔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板塊名稱:ABCDEF?!?〕用板塊構造學說理論解釋以下現(xiàn)象的成因:①太平洋西部的島弧和海溝的成因是:②紅海的面積不斷擴大原因是:③喜馬拉雅山脈的成因是:④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5\*GB3⑤冰島地熱能豐富的原因是:43、(2023·威海模擬)閱讀以下材料,完成相關問題。(20分)材料1:青藏高原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學家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最年輕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體向北和向東方向移動。這種推移變化量很小,屬于毫米級的。以下圖表示青藏高原移動的主要原因。材料2:青藏高原地形與地殼厚度示意圖。(1)材料1圖中板塊a是_______板塊和材料2圖中_______(A或B)處的板塊一致。(4分)(2)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最顯著的地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自然資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3)根據(jù)喜馬拉雅山脈巖層中發(fā)現(xiàn)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確定該地有_____(巖石)。(2分)(4)據(jù)研究,喜馬拉雅山現(xiàn)在仍在“長高〞,這說明(1分)()A.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內力作用占主導地位B.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導地位C.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內外力共同作用,不分主次D.以上說法都不對(5)珠穆朗瑪峰頂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這種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質作用是(1分)()A.板塊碰撞B.冰川作用C.流水作用D.風力作用(6)根據(jù)材料1圖示,從地殼運動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動的主要原因。(6分)2.1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參考答案1—5CCDCB6—10DDADB11—15ADCCB16—20CDAAD21—25CBADB26—30ADBAA31—35CBBBD36—39DABA40、(1)沉積具層理構造化石地球歷史(2)巖漿巖漿冷凝花崗玄武(3)變質高溫、高壓形成巖漿巖。41、〔1〕背斜向斜背斜斷層〔2〕背斜頂部因受張力作用,裂隙比擬發(fā)育,容易遭受侵蝕而成為谷地〔3〕B、DB為向斜,下面可能埋藏有地下水;D為斷層,修隧道應避開斷層43、解析:此題考查青藏高原的地質作用及學生對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與探究問題的能力。青藏高原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喜馬拉雅山是一座典型的褶皺山。由于位于兩板塊的交界地帶,因此這里地殼活動頻繁,地熱資源豐富。答案:(1)印度洋B(2)流水侵蝕作用水能、地熱、太陽能、生物資源等(3)沉積巖(4)A(5)B(6)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碰撞還在繼續(xù),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引起的擠壓2.1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參考答案1—5CCDCB6—10DDADB11—15ADCCB16—20CDAAD21—25CBADB26—30ADBAA31—35CBBBD36—39DABA40、(1)沉積具層理構造化石地球歷史(2)巖漿巖漿冷凝花崗玄武(3)變質高溫、高壓形成巖漿巖。41、〔1〕背斜向斜背斜斷層〔2〕背斜頂部因受張力作用,裂隙比擬發(fā)育,容易遭受侵蝕而成為谷地〔3〕B、DB為向斜,下面可能埋藏有地下水;D為斷層,修隧道應避開斷層43、解析:此題考查青藏高原的地質作用及學生對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與探究問題的能力。青藏高原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喜馬拉雅山是一座典型的褶皺山。由于位于兩板塊的交界地帶,因此這里地殼活動頻繁,地熱資源豐富。答案:(1)印度洋B(2)流水侵蝕作用水能、地熱、太陽能、生物資源等(3)沉積巖(4)A(5)B(6)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碰撞還在繼續(xù),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引起的擠壓2.1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參考答案1—5CCDCB6—10DDADB11—15ADCCB16—20CDAAD21—25CBADB26—30ADBAA31—35CBBBD36—39DABA40、(1)沉積具層理構造化石地球歷史(2)巖漿巖漿冷凝花崗玄武(3)變質高溫、高壓形成巖漿巖。41、〔1〕背斜向斜背斜斷層〔2〕背斜頂部因受張力作用,裂隙比擬發(fā)育,容易遭受侵蝕而成為谷地〔3〕B、DB為向斜,下面可能埋藏有地下水;D為斷層,修隧道應避開斷層43、解析:此題考查青藏高原的地質作用及學生對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與探究問題的能力。青藏高原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喜馬拉雅山是一座典型的褶皺山。由于位于兩板塊的交界地帶,因此這里地殼活動頻繁,地熱資源豐富。答案:(1)印度洋B(2)流水侵蝕作用水能、地熱、太陽能、生物資源等(3)沉積巖(4)A(5)B(6)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碰撞還在繼續(xù),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引起的擠壓2.1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參考答案1—5CCDCB6—10DDADB11—15ADCCB16—20CDAAD21—25CBADB26—30ADBAA31—35CBBBD36—39DABA40、(1)沉積具層理構造化石地球歷史(2)巖漿巖漿冷凝花崗玄武(3)變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