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龍明刻本考述_第1頁
陳子龍明刻本考述_第2頁
陳子龍明刻本考述_第3頁
陳子龍明刻本考述_第4頁
陳子龍明刻本考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陳子龍明刻本考述

陳子龍(1608-1647)是明末清初江南的人物。其人“奕奕眼光,意氣籠罩千人,見者莫不辟易”(吳偉業(yè)《梅村詩話》)。子龍不僅是明末著名抗清志士,同時又是東南文壇盟主,領(lǐng)袖云間派。其“兼治詩賦古文,取法魏、晉,駢體尤精妙”(《明史》本傳)。其詩學(xué)思想追慕六朝、盛唐,倡導(dǎo)明七子復(fù)古主張,但后期創(chuàng)作旨在繼承盛唐詩歌創(chuàng)作反映現(xiàn)實的精神,所以其詩感慨時事,關(guān)心民生,沉雄豪邁,蒼勁之色與節(jié)義相符,七律詩尤其出色。其詞則崇尚南唐李璟、李煜以及五代花間、宋李易安,風(fēng)流婉麗,享明詞“第一”之譽。陳子龍與李雯、宋征璧、宋征輿等同郡幾社文人形成云間詞派,開創(chuàng)了清代三百年詞學(xué)中興之局。其文乃關(guān)心社稷,經(jīng)世致用,為挽救明朝國運,嘔心瀝血。陳子龍之文章氣節(jié),皆堪稱后人楷模。陳子龍是一個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其詩、詞、賦、古文等均卓然自成一家,一生著作頗豐。但在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頒布《欽定勝朝殉節(jié)諸臣錄》,表彰“陳子龍學(xué)問淹博,猷為練達,貞心可諒,大節(jié)無虧,今謚忠?!?《陳忠裕公全集》卷首)之前,其著作長期被清王朝禁毀,頗多散佚;被表彰之后,其著作才被開禁,但直到嘉慶八年(1803)王昶編纂《陳忠裕公全集》時,仍距“全集”甚遠,且因有違礙文字而遭篡改而導(dǎo)致殘缺。但是隨著陳子龍的明刻本《安雅堂稿》、《壬申幾社文選》、《云間三子新詩合稿》、《湘真閣稿》等及其他刻本共九種合集與別集的陸續(xù)現(xiàn)身,再結(jié)合有關(guān)文獻加以考證,表明陳子龍的著作絕大部分還是留存了,有的原刻本雖不存,但其作品仍被收錄在諸合集中。而明刻本的出現(xiàn),又可與《陳忠裕公全集》互相校勘、校補。本文根據(jù)文獻記載與書籍實物,考述陳子龍尚存著作與已佚著作。一作品包括總集、集和輔助作品1.《從軍行》等3個篇,2題(1)《岳起堂稿》,詩集。周立勛《<岳起堂稿>序》稱此集“所撰著樂府以下,諸體備存旨概,多爾雅之文,斌斌有作者之象矣”,夏允彝、彭賓燕也皆有序譽之(見《全集》卷首)。《岳起堂稿》“作于庚午(崇禎三年,1630)以前”(莊師洛《<全集>凡例》),原刻本已不存,但王昶所輯《全集》詩集部分收錄了其古樂府《艷歌行》、《度關(guān)山》等19題,37首?!对榔鹛酶濉繁臼侵T體備存的,但《全集》所錄只見樂府一體,且寥寥37首,顯然殘缺甚多,莊師洛曾指出“《岳起堂稿》僅得樂府七十余首……非全本”(《<全集>凡例》)。但實際上《全集》本所收只是七十余首之一半。(2)《屬玉堂集》,詩集?!蛾愖育埬曜V·崇禎八年乙亥(1635)》自記:“春,偕公讀書陸氏之南園,創(chuàng)為時藝,閎肆奇逸,一時靡然向風(fēng)。間亦有事吟詠……是歲有《屬玉堂集》?!睋?jù)《婁縣志》:“南園,在南門外阮家巷,陸都憲樹德別業(yè),侍郎彥禎繼居之。有梅南草廬、讀書樓、濯錦窩諸勝。崇禎間,幾社諸子,每就是園宴集焉?!薄秾儆裉眉废底育堊x書南園時所作。李雯《<屬玉堂集>序》稱:“會臥子有《屬玉堂》之編,而余亦有《仿佛樓》之刻,合二帙而觀之,可以知兩家之優(yōu)劣矣?!?見《全集》卷首)對陳詩給予高度評價。《屬玉堂集》原刻本今已不存,但其詩見于王昶所輯《全集》詩集部分。計有古樂府《善哉行》等76題,88首;五言古詩《擬古詩十九首》等27題,82首;七言古詩《獻馬行》等24題,28首;五言律詩《揚州》等21題,47首;七言律詩《潤州》等33題,66首;五言排律《天津》等6題,10首;五言絕句《朝來曲》等6題,9首;七言絕句《從軍行》等17題,51首。共計210題,381首。(3)《平露堂集》,詩集。《年譜·崇禎九年丙子(1636)》自記:“春,讀書南園,時與宋轅文相倡和……是歲有《平露堂集》?!薄督贤ㄖ尽?“宋征輿,字轅文,華亭人。順治丁亥進士,以文章風(fēng)雅著稱。少與陳子龍、李雯選訂明詩,學(xué)者宗之?!薄度A亭縣志》:“平露堂,陳忠裕子龍宅,在普照寺西?!彼握鬏洝?lt;平露堂集>序》云:“(子龍)裒乙亥、丙子兩年所撰,著為《平露堂集》。刻成,命予序之”,譽子龍詩文“兼諸家之長”,“足冠冕一代”(見《全集》卷首)?!镀铰短眉吩瘫窘褚巡淮?但其詩見于王昶所輯《全集》詩集部分。計有古樂府《茱萸女》等41題,114首;五言古詩《早春行》等16題,33首;七言古詩《早春初晴》等17題,18首;五言律詩《春日酬舒章言懷之作》等27題,47首;七言律詩《乙亥元日》等36題,57首;五言排律《寄羅湘中少伯》4題,4首。共計141題,303首。(4)《白云草》一卷,詩集。《年譜·崇禎十年丙子(1637)》自記:“予觀政刑部,登白云樓,嘉靖中王、李諸子所倡和之地也。予亦集是時所賦詩得百首,曰《白云草》?!崩铞?lt;白云草>序》:“白云者,刑部之望樓也……若李攀龍、王世貞諸人者,往往皆出于刑部,故京師號刑曹曰‘西翰林’。臥子觀政于此。因以其暇,覽山川之勁雄,望宮闕之壯麗。上林青蒼,郊壇肅穆,皆當(dāng)顧眄。出國北門,瞻十二陵,懷祖宗之風(fēng)烈,中心發(fā)皇,感慨徘徊。身未得有所建明于時,其于詩歌,早夜間作,裒而集之,曰《白云草》,以附于昔賢之興言于此樓者?!?《全集》卷首)意謂《白云草》有追慕后七子之意。宋征璧《<平露堂集>序》也提及此詩集:“陳臥子成進士歸,讀《禮》之暇,刻其詩草名《白云》者,體格高渾,固已卓然盛唐大家之作矣?!?《全集》卷首)子龍《<白云草>自序》云:“冬日小定,偶簡敝簏,稍為刪潤,合之得一卷云”,并自稱與嘉靖七子所處“海內(nèi)乂安,薦紳之家,靡然向于文學(xué)”之時世不同,已不能“遇郊廟燕享之儀,游畈征伐之役;則奏之管弦,揚之鐃吹,以庶幾潤飾鴻業(yè)于萬一”,“然則寥寥者而集之何?曰:存吾志也。其曰《白云草》者,紀(jì)官也”(見《全集》卷二十七)??梢娋幋思谥?。《白云草》原刻本已不存,但其詩見于《全集》詩集部分。計有風(fēng)雅體《曜靈之什》等2題,11首;琴操《思歸操》1題,1首;四言詩《初觀政刑部自勵》1題,1首;五言古詩《方澤》等10題,16首;七言古詩《南海子》等10題,10首;五言律詩《晚出左掖》等10題,31首;七言律詩《早朝》等14題,17首;五言排律《贈熊壇石大司馬》1題,1首。共計49題,103首,與子龍自述“集是時所賦詩得百首”數(shù)目吻合。這條信息很重要,由此可知《白云草》為全璧,而非詩選,也可推斷《全集》所收存諸詩集除于凡例說明不全者外皆為全本。(5)《湘真閣稿》六卷,詩集。約作于“(己)卯、(庚)辰”(《<全集>凡例》),即崇禎十二年(1639)、十三年(1640)。有崇禎末年刊本,今存南京圖書館,現(xiàn)已收入《續(xù)修四庫全書》,遼寧教育出版社“新世紀(jì)萬有文庫”2001年版有方云簡體字校點本。書前有李雯序,大半是記敘“李子”雯與“宋子”征輿、“陳子”子龍于“逆旅之舍”論詩之語,各有見地,所謂“蓋三子之所言詩者備矣”。并說“是編也成,乃《白云》之后勁”?!栋自啤樊?dāng)指《白云草》?!断嬲骈w稿》也被收入《全集》詩集部分。這使我們有條件????!断嬲骈w稿》卷一賦有《秋興賦》等7題,7首。卷二風(fēng)雅體有《南溟》等2題,2首;新樂府有《谷城歌》等4題,4首;五言古詩有《擬古詩》等16題,45首。卷三有七言古詩《秋月篇》等19題,19首。卷四有五言律詩《立春前一日雪中集龍?zhí)吨鄞巍返?1題,47首;五言排律《傷春》等7題,11首。卷五有七言律詩《古意》等48題,65首。卷六有七言律詩《揚州》等31題,35首;五言絕句《滕縣道中》等3題,4首;七言絕句《云中邊詞》等19題,44首。共計187題,282首?!度肥赵娕c此集同。兩者之不同處,一是《全集》本有的詩添加了“按”語或“考證”注釋性文字。如新樂府《遼寧行》加“按”云:“《通鑒輯覽》: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皆遼人。巡撫孫元化謂其可用,擢為裨將,遂有登州之變。此詩或為有德輩而作?!贝税凑Z箋注了人名與寫作背景。二是兩者有的作品文字略有出入,而一般以《湘真閣稿》為佳。如《南溟》,《全集》本作“八首”,《湘真閣稿》作“八章”,并于詩末注云:“《南溟》八章,三章章八句,三章章九句,二章章十句?!敝赋龃嗽娔艘皇装苏?而非“八首”,《全集》本誤。另外《全集》本凡是有礙清朝統(tǒng)治者的字眼,如“胡”、“虜”、“單于”等字多空缺或者篡改。比如七古《悲濟南》“胡馬”、“穹廬”,《檀州樂》“胡雛”,《寄密云趙匡谷中丞》“亡胡”、“單于”,其中“胡”、“穹”、“亡胡”、“單于”等字皆空缺,而明末刻本《湘真閣稿》則不缺。(6)《焚余草》(又名《丙戌遺草》),詩詞集。為王沄所輯(見《<全集>凡例》)?!?lt;全集>凡例》稱“《焚余草》作于乙酉(順治二年,1645)至丁亥(順治四年,1647)”。徐世禎《<丙戌遺草>序》云:“……則為今日陳子之死恨晚者,是尚未讀乙酉以后諸篇也。試卒讀之,可以見其志矣。其詩古則晉、魏,今則少陵。詞如《清平》、《花間》,不作宋人伎倆?!?《全集》卷首)由此可知《焚余草》為1625—1627三年的作品,且是詩與詞合集。原刻本已不存。但其詩見于王昶所輯《全集》詩集部分。計有四言詩《朔風(fēng)》1題,1首;五言古詩《雜詩》等3題,14首;七言古詩《古有所思》等21題,27首;五言律詩《聞雁》等11題,37首;七言律詩《秋日雜感》等7題,18首。共計43題,97首。《焚余草》中詞皆錄入《全集》詩余,共有《如夢令》、《長相思》等50題,78首。但《詞余》“益以散見別本者數(shù)闋,匯成一卷,并略采前人評語附之。俾讀者知公樂府亦為填詞家正宗,如宋廣平賦《梅花》,不礙鐵石心腸也”(見《<全集>凡例》),所以其中只是部分作品屬《焚余草》。2.《云間三種詩人合稿》明清孔德學(xué)校圖書館藏本(1)《陳李倡和集》,又名《癸酉倡和詩》,陳子龍與李雯(字舒章)詩歌合集。《年譜·崇禎六年癸酉(1633)》自記:“文史之暇,流連聲酒,多與舒章倡和,今《陳李倡和集》是也?!敝芰?、夏允彝、徐孚遠、宋存楠皆作序。夏允彝序云:“《癸酉倡和詩》者,予同郡人李子、陳子所為作也?!?《全集》卷首)此集原本未見,陳子龍詩則為《全集》收錄,《陳李倡和集》諸序亦見于《全集》卷首?!度繁臼沼嘘愖育埞艠犯堕L安以狹邪行》等8題,17首;五言古詩《春雨病坐讀<左氏春秋>》等15題,22首;七言古詩《春寒曲》等14題,14首;五言律詩《雜詩》等7題,27首;七言律詩《元日》等21題,46首;五言排律《獻山東俘志感》1題,1首;七言絕句《清明》等4題,27首。共計70題,154首。(2)《云間三子新詩合稿》九卷,又名《三子詩選》、《三子新詩》、《云間三子詩集》?!度繁境斗怖贩Q為《三子新詩》外,余皆簡稱為《三子詩稿》。《<全集>凡例》稱“《三子新詩》之作于辰、巳、午、未”,即崇禎十三至十六年(1640—1643),正是明朝滅亡前的四年,而由宋征輿刊刻于清順治甲申元年(1644)。陳子龍《<三子詩選>序》對此詩集介紹說:“三子者何?李子雯、宋子征輿及不佞子龍也。曩予家居,與二子交甚歡,衡宇相望,三日之內(nèi),必再見焉。見則有吟詠,互相切……庚辰,予治獄越州,行役之暇,間有篇什,不能當(dāng)曩者十之二,而二子在里門,相倡和無倦。嘗一再過從,相與上會稽,探禹穴,投贈送別之篇,亦有存焉。癸未……明年春……今天子起淮甸,都金陵,東南底定。予入備侍從,請及歸里。宋子閑居,則梓三人之詩為一集?!庇洈⒘舜嗽娂汀⒏惰鞯慕?jīng)過與時間。對詩集的內(nèi)容與風(fēng)格則云“當(dāng)五六年之間,天下兵大起,破兵殺將,無日不見告,故其詩多憂憤念亂之言焉。然以先朝躬秉大德,天下歸仁,以為庶幾可銷陽九之厄,故又多惻隱望治之旨焉。念亂則其言切而多思,望治故其辭深而不迫,斯則三子所為詩也”。宋征輿《於陵孟公傳》亦記云:“孟公(子龍)與李生雯及不佞征輿,合所為詩梓之,曰《三子詩》,而孟公為之序……”此書原刻本筆者未見,今國家圖書館與南京圖書館藏有民國初《峭帆樓叢書》所收《云間三子新詩合稿》,系民國王植善(培孫)“偶得是書”,“與趙子相南(詒琛)相與??讨?《<重刻云間三子新詩合稿>序》)。但其所見原刻本署有“門人夏完淳存古編錄”字樣,故重刻本仍保留。此集或許由夏氏編錄,宋氏付梓。遼寧教育出版社“新世紀(jì)萬有文庫”2000年版有陳立簡體字校點本《云間三子新詩合稿》,其《本書說明》稱“今以原刻本為底本,參?!肚头珮菂矔房瘫?重印以饗讀者”,但從何處得原刻本或原刻本藏何處卻語焉不詳。三子詩按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等詩體,以陳、宋、李的順序分別排列。其中“《三子新詩》所采,俱系公越中之作”(《<全集>凡例》)。陳子龍有四言詩《辛巳上巳同太守王公、郡丞畢公、別駕李公修楔蘭亭效古》1題,1首;五言古詩《初入剡中》等35題,35首;七言古詩《詠嚴先生釣臺》等21題,25首;五言律詩《薄暮望?!返?5題,83首;七言律詩《庚辰除夕大雪時在越署》等39題,51首;五言排律《謁禹陵》等4題,4首;七言絕句10題,42首。共計165題,241首?!度穼ⅰ对崎g三子新詩合稿》陳詩全部收錄。培孫稱“清嘉慶時,婁縣莊公師洛編刻《陳忠裕集》,跋言少時于書肆購得《云間三子詩》,讀而愛之,而于忠裕詩尤至”(《<云間三子新詩合稿>序》),《全集》所據(jù)當(dāng)是原刻本?!度釉姼濉逢愒娕c《云間三子新詩合稿》陳詩相比,前者文字有所篡改或差異。如七古《贈孫克咸》,后者“今年逐虜來盧龍”、“指揮萬里平胡戎”,前者此兩句,一缺“虜”,一“胡”改為“諸”,諸如此類,皆屬為避諱而篡改。還有的詩文字略有出入,但甚少??傮w看除了避諱字外,《三子詩稿》與《云間三子新詩合稿》無大異,可以看出原貌。(3)《幽蘭草》三卷,為李雯、陳子龍、宋征輿的倡和詞集。卷首有陳子龍《<幽蘭草>題詞》,曰:“吾友李子、宋子,當(dāng)今文章之雄也。又以妙有才情,性通宮徵,時屈班、張宏博之姿,枚、蘇大雅之致,作為小詞,以當(dāng)博弈。余以暇日,每懷見獵之心,偶有屬和。宋子匯而梓之,曰《幽蘭草》?!笨芍思怂握鬏浰幙??!皬摹崎g三子’的交往活動和文本兩方面來考察,《幽蘭草》的大致創(chuàng)作時間是在明崇禎七年至十年之間,約結(jié)集于崇禎十年?!鼻f師洛《<全集>凡例》云:“公詞有《湘真閣》、《江蘺檻》兩種……又曾選入《棣萼香詞》、《幽蘭草》、《四家詞》,俱未之見?!笨梢娂尉笗r他并未見到《江蘺檻》等詞集。《江蘺檻》,實即《幽蘭草》卷中所收陳子龍詞。此詞集得名于陳子龍的堂號“江蘺檻”。遼寧教育出版社“新世紀(jì)萬有文庫”2000年版有《幽蘭草》陳立簡體字校點本,據(jù)書前說明其所據(jù)刻本乃上海圖書館藏潘景鄭先生舊藏明刻本,版心下分別刻有三人堂號,李雯是“仿佛樓”,陳子龍是“江蘺檻”,宋征輿是“鳳想樓”。陳之堂號“江蘺檻”名,當(dāng)取自《屬玉堂集》之《寄懷聞子將、宗遠歸自錢塘……》:“子偃山中桂,予薦江上蘺。”(《全集》卷七)《江蘺檻》詞55首,其中47首收入《全集·詩余》,有8首未收,可補《全集》之不足。兩本相校,文字頗有差異。一是標(biāo)題差異,如《幽蘭草》本《如夢令·艷體》,《全集》本作《如夢令·艷情》,等等。二是詞句差異,如《全集》本《謁金門·五月雨》“搖蕩一天疏雨”、《更漏子·春閨》“人寂寂”,《幽蘭草》本作“搖蕩一天涼雨”、“門寂寂”,諸如此類較多。(4)《倡和詩余》六卷。第五卷為陳子龍《湘真閣存稿》?!度ぴ娪唷芬欑辉?“《湘真詞》皆申、酉(順治元年、二年,1644、1645)以后作,故令人如讀《長門》篇,幽房為之掩涕?!鼻坝小靶执恨r(nóng)”即宋征輿順治七年(1650)序,詞集當(dāng)于是年刊刻,今藏國家圖書館;另有遼寧教育出版社“新世紀(jì)萬有文庫”2000年版陳立簡體字校點本。其余五卷為宋征輿《歇浦倡和香詞》一卷、《海閭倡和香詞》一卷,錢穀《倡和香詞》一卷,宋思玉《棣萼軒詞》一卷,宋存標(biāo)《秋士香詞》一卷,但《湘真閣存稿》原書卻未正式署名,僅署“張?zhí)幹型跏r手錄”,當(dāng)是有意避諱。張?zhí)幹忻麑m,為子龍內(nèi)弟,王圣時,又曰王勝時,即王沄,《焚余草》為其所輯?!度ぴ娪唷芬櫗Z芳評《念奴嬌·春雪詠蘭》語:“此大樽之香草美人懷也,讀《湘真閣詞》,俱應(yīng)作是想?!笨梢姟断嬲骈w存稿》的思想意蘊。其收詞有《望江梅》等25題,29首,大部分編入《全集·詩余》;但有《望江梅》2首、《宴桃源》4首《全集》未收,可補《全集》之遺。兩本文字時有差異:一、標(biāo)題差異,如前者《浪淘沙·憶昔》,后者作《浪淘沙·感舊》等。二、詞句差異,如前者《天仙子·春夜》“鏡臺斜背解羅衣”一句空缺,而后者有此句,此句又與宋存標(biāo)《秋士香詞》同題同句相同,故懷疑后者所補未必是子龍原句。(5)《棣萼香詞》二卷,為陳子龍與宋存標(biāo)、宋征璧等宋氏家族共九人的散曲倡和集。《<全集>凡例》云:陳詞“又曾選入《棣萼香詞》、《幽蘭草》、《四家詞》,俱未之見”?!堕嘞阍~》有順治年間刊本,今存國家圖書館,今收入凌景埏、謝伯陽編《全清散曲》。其中只收陳子龍《為宋傷木題<梅下美人像>》、《詠柳》二套曲,《全集·詞余》收入前曲(題目不同),后曲失收;另宋征璧套曲《蒙莊蝴蝶》后附有陳子龍“敘”一篇,為《全集》等未收。3.《奏議》一卷(1)《安雅堂稿》十八卷(又名《安雅堂文集》)。莊師洛《<全集>凡例》云:“公《安雅堂文集》,其名見姚太史宏緒《松風(fēng)余韻》,而書已失傳?!逼鋵嵜髂┛瘫旧写?今藏上海圖書館。還有清宣統(tǒng)元年(1909)時中書局初版之閔等校訂本。此本把原十八卷改為十四卷,又增加了《論史》第十五卷,今收入影印本《陳子龍文集》;次年再版本在書后附一《勘誤》,又增入未刊稿《兵垣奏議》作為附錄。還有“明代論著叢刊”本等。遼寧教育出版社“新世紀(jì)萬有文庫”2003年版有孫啟治簡體字校點本,據(jù)明末刻本排印,參考宣統(tǒng)兩版本,把《論史》、《兵垣奏議》作為附錄一、附錄二納入。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版把《安雅堂稿》以《陳子龍集》之名編入《傳世藏書·集庫·別集》。明末本無《論史》與《兵垣奏議》,故應(yīng)尊重原本,不宜隨便增加。明末本最大的優(yōu)點是未加篡改,不忌諱違礙字眼,符合原貌。缺點是刊刻不精,時有誤刻。宣統(tǒng)本最大的問題是不全;一是篇目刪去了與《全集》重復(fù)的二十八篇,其實兩者文字有的不盡相同;二是文字有殘缺,為避諱而空缺的字比較多。其長處是刊刻較精(特別是宣統(tǒng)二年版),可訂正明末本的差錯。而明末本可補宣統(tǒng)本的缺篇與缺字。明末刻本有三十篇文章又見于《全集》,但有些文字有出入,有的還很大。且題目有不少差異甚大,《全集》有刪節(jié)或篡改。如《山東道御史贈太仆寺謚忠端黃公祠堂碑》原為《贈太仆卿忠諫黃白安先生祠堂碑》等。(2)《兵垣奏議》二卷?!?lt;全集>凡例》:“徐云將世禎所撰《年譜》,云乙酉(1645)告歸后,刻有《奏議》一卷,訪之藏書家,絕無知者。即公《自述年譜》所云時政策三十余篇,亦未見全本。今于殘編中采錄得若干首,分為十卷,其所著之先后,無從考定?!卑础赌曜V·崇禎二年己巳(1629)》:“冬月,撰時政策三十余篇,又作賦數(shù)篇,頗行于世。”但此崇禎二年的“時政策三十余篇”實與《兵垣奏議》無關(guān)。據(jù)《兵垣奏議》每篇奏議后注明的年月皆撰于崇禎十七年(1644)六月至八月間,次年乃有原刻本。今存此書為光緒二十三年(1897)融齋精舍刻本,存上海圖書館,影印本《陳子龍文集》收入。據(jù)此書松江知府陳聲遹序,“后世重公之行,于公詩文諸集搜刻略備,而公前后居給諫之位,多所匡議,世不得盡讀其稿,猶以忌諱,秘不敢示”,而從松江孝廉張錫恭處得此書藏本,陳聲遹“不敢復(fù)秘,為之移資,刻于融齋精舍”。但重刻本所收已不全,今存《募練水師疏》、《中興大本疏》等三十篇,而《欣睹旌直之典疏》等四篇為殘篇,《直述面語揭》則缺。另外《論上流寇勢疏》等二篇,原來就存目未梓。(3)《論史》一卷,宣統(tǒng)元年(1909)時中書局本將其納入《安雅堂稿》,作為卷十五。今存上海圖書館,收入影印本《陳子龍文集》,但其《前言》將《論史》誤稱為《史論》。主要內(nèi)容是對東漢人物的簡略品評。一百一十來條,評及一百多個政治人物。(4)《<詩>問略》一卷,此書名為《四庫全書存目》所收,注明“編修程晉芳家藏本”;又見于《欽定續(xù)文獻通考》。今國家圖書館藏清道光十一年(1831)六安晁氏木活字《學(xué)海類編》本,有《陳子龍文集》影印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此編乃其讀《詩》札記之文,曰‘《詩》問’者,取‘問諸有道’之意。又所解,皆偶標(biāo)己意,隨拈各條,非說全經(jīng),故謂之‘略’?!睹魇贰に囄闹尽凡灰娭?見于《學(xué)海類編》中。其說不主朱子《集傳》,亦不甚主《毛傳》、《鄭箋》。大抵因《小序》而變其說?!睂⑵鋬?nèi)容、版本與價值說得很清楚。書前有陳子龍自序,表明“經(jīng)學(xué)不必專泥朱子”的精神。全書有《“變風(fēng)”、“變雅”》等四十六題。此書刻印欠精,時有錯字,如“讒臣”誤為“纔臣”、“方便”誤為“方使”之類。原文引征典籍也偶有差錯。如《<關(guān)雎>之詩》條,引《大明》詩“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漏掉第三句?!多崊柟窏l“昭公立,昭公殺子亹”,其實據(jù)《史記·鄭世家》,子亹乃齊襄公所殺:“齊侯怒,遂伏甲而殺子亹?!?5)《采山堂稿》,原本已不存?!?lt;全集>凡例》稱:“《采山堂》僅得古文三十余首,俱非全本?!笨梢姟恫缮教谩纺宋募?王昶編《全集》收錄時即不全。據(jù)王昶《<全集>序》稱,卷首附錄了陳子龍《<采山堂稿>序》,但核查后并無此序。而《全集》之收文也未像錄詩那樣注明采自何書,所以無法明確哪些古文是出自《采山堂》;不過可于《全集》所錄文集古文之中尋覓(《幾社壬申文選》與別集《安雅堂稿》等除外)。(6)《自述年譜》二卷,又名《年譜》。《自述年譜》始自明萬歷三十六年戊申(1608),止于弘光元年乙酉(即清順治二年,1645),是研究陳子龍的寶貴資料。《全集》作為附錄收入,分卷上、卷中二卷。其實《自述年譜》乃子龍“自撰”,是其“文集”的一部分,作為附錄并不妥當(dāng)。關(guān)于《自述年譜》的刊刻,莊師洛《<全集>跋后識》:“乾隆壬寅(四十七年,1782),授經(jīng)于藻溪王氏,適金山王君錫瓚亦館其地,知其為勝時先生裔孫,忠裕玄孫女之子。因叩以忠裕遺集,得其家藏數(shù)種,內(nèi)有忠裕《自述年譜》一卷。因與王云莊、鴻逵昆季,按譜之年月,以考詩中時事,與《明史》所載悉合,真詩史也?!薄?lt;全集>凡例》亦云:“《自述年譜》系公曾孫世貴所錄,王勝時玄孫錫瓚所藏,其中字跡,頗多漫滅。因以趙君汝霖先世手鈔本,互相校訂,始得完善。學(xué)博王公希伊曾刊行之?!辈⒀a充了王沄《續(xù)年譜》作為卷下,始自清順治二年,,止于順治四年(1647)子龍殉難。因《自述年譜》紀(jì)年不全,王沄受子龍生前之托,于子龍殉難之后撰寫了續(xù)年譜,使《年譜》成為完璧?!蹲允瞿曜V》可視作自龍文的絕筆。施蟄存、馬祖熙校點本《陳子龍詩集》作為附錄二收入。4.《幾社壬申文選》《幾社壬申文》《幾社壬申文》《幾社壬申文》《幾社壬申文》為本?!稁咨缛缮晡牡?題,有歸中之文,為諸部諸體。為《幾社壬申文選》,又名《幾社壬申合稿》、《壬申文選》、《幾社合稿》?!度吩娂糠趾喎Q《幾社稿》。校點本《陳子龍詩集》在其有關(guān)文字中皆稱為《壬申幾社文選》,恐誤。此書為為詩文合集,二十卷。杜騏征、徐鳳彩編,有明末小樊堂刻本?!端膸旖麣鴧部肥珍?。書前有張溥、姚希孟序,以及徐鳳彩、楊肅題詞,還有陳子龍撰寫的《凡例》?!赌曜V·崇禎五年壬申(1632)》自記:“集同郡諸子治古文辭益甚,率限日課程,今世所傳《壬申文選》是也?!蓖鯖V《<春藻堂宴集>序》:“我郡之有古文也,自崇禎壬申昉也。先是辛未陳黃門臥子、夏考功彝仲、宋太守尚木、彭司李燕又、杜職方仁趾,同上公車;與吳中徐詹事九一、楊孝廉維斗、張庶常天如、吳祭酒駿公、豫章楊太史伯祥、彭城萬孝廉年少諸公,會于京師,擬集燕臺之社,以繼七子之跡。會杜職方、張庶常、楊太史登第,黃門四公報罷歸,乃與同里周太學(xué)勒卣、徐孝廉公、李舍人舒章、顧征君偉南、宋待詔子建、朱郡丞宗遠、王文學(xué)默公,共肆力為古文辭。上溯《三百》,下迄六朝,靡不揚扢,至壬申而集成。吳中姚文毅公為之序,天下所稱《幾社壬申文選》是也。”張溥《<壬申文選>序》則介紹此集諸體特色:“讀之體不一名,折衷者廣。大都賦本相如,騷原屈子,樂府古歌由漢、魏,五七律斷由三唐,贊序班、范,誄銘張、蔡,論學(xué)韓愈,記仿宗元,至?xí)r事著策,經(jīng)義賦說,別為一書。”(《全集》卷首)《年譜·天啟七年丁卯(1627)》:“是歲作《梅花賦》、《蚊賦》?!薄睹坊ㄙx》當(dāng)即《紅梅花賦》,收于《幾社壬申合稿》卷三,《蚊賦》收于《幾社壬申合稿》卷四?!赌曜V·崇禎四年辛巳(1631)》:“是時意氣甚盛,作書數(shù)萬言,極論時政,擬上之……上以仲春朝日于東郊,予竊從道旁見乘萬騎之盛,因作《東郊賦》,又作《江南父老難中原子弟中州災(zāi)異對》、《擬漢有司核張京兆奏》、《求自試表》諸篇。”其中《東郊賦》見于《幾社壬申合稿》卷二,即《皇帝東郊賦并序》,《江南父老難中原子弟中州災(zāi)異對》見于《幾社壬申合稿》卷十六,即《中州異災(zāi)對》,可證《幾社壬申合稿》確實是崇禎四年(1631)以前之作,《梅花賦》等甚至是天啟七年之作。此書收錄陳子龍、李雯、徐孚遠、夏允彝、周立勛、彭賓、朱灝、顧開雍、宋存楠、宋存標(biāo)、王元玄十一人諸體詩文。詩收陳子龍古樂府《獨漉篇》等27題,56首;五言古詩《雜詩》等19題,26首;五言聯(lián)句《戊寅春仲同志集君子堂即席為建安聯(lián)句》1題,1首;七言古詩《昆明池治水戰(zhàn)歌》等11題,11首;五言律詩《春望》等16題,27首;七言律詩《感懷》等20題,36首;五言排律《春寒大風(fēng)雨竟日分詠水讓居》2題,2首;五絕《古怨詞》1題,3首;七言絕句《柳枝詞》等6題,29首。共計103題,191首。文收賦《秋望賦并序》等6題,騷《眾》等2題,序《<皇明同姓諸侯王年表>序》等8題,《論<易>》等6題,議《江南鄉(xiāng)兵議》1題,對《中州災(zāi)異對》1題,教《擬修淮陰侯廟教》1題,表《七夕戲上天孫表》1題,檄《擬軍府檄諭登海反者》1題,啟《謝賚古鏡熏籠啟》1題,書《擬山巨源答嵇叔夜絕交書》等2題,文《訕蜂文》等2題,文《漢祖匈奴大宛文》1題,說《尸蟲說》1題,短長言《客為信陵君說魏王救趙》1題,設(shè)難《隱詼》1題,問《吳問》1題,頌《漢世宗名臣頌》1題,銘《班定遠平定西域銘》1題,墓表《贈文林郎臨川縣知縣張公暨配蘇太孺人合葬墓表》1題。共計40題?!度繁旧鲜鲈娢慕允珍?除了避諱字空缺外,略有差異。如《幾社稿》詩類之古樂府《行路難》,《全集》本“指顧一掃吞群胡”、“前年匈奴寇薊門”之“群胡”、“匈奴寇”皆空缺。又如《幾社稿》文類之《江南鄉(xiāng)兵議》“近虜之地,人各為戰(zhàn)”,《全集》本“虜”字空缺。但《全集》本對原刻本的差錯也有所訂正。如《幾社稿》詩類之《悲哉行》“溫涼日回幹”,《全集》本訂正為“溫涼日回斡”;《幾社稿》文類之《<皇明同姓諸侯年表>序》“稱盤石之宗”,《全集》本訂正為“稱磐石之宗”:甚是。當(dāng)然也有一些文字差異。另外《幾社稿》卷十與《全集》本卷十五皆有《傷春》二首,但只有“江南春放五湖東”一首相同,《幾社稿》“香離粉破甚春慚”一首為《全集》本所無,而《全集》本“深秋柳葉護煙媚”一首為《幾社稿》所無,如此則《傷春》可補為三首。5.《架構(gòu)》本簡稱《《陳忠裕公全集》,一名《陳忠裕全集》,三十卷。計有賦二卷、詩十七卷、詞一卷(附散曲1首)、文十卷,收有陳子龍生前所寫各種體裁的作品。卷首有《明史》陳子龍本傳、《欽定勝朝殉節(jié)諸臣錄》等,還有各集原序,《全集》序跋、凡例,以及陳子龍正續(xù)年譜三卷等,卷末附有諸家評論跋等。莊師洛嘉靖八年(1803)所作《<全集>跋后識》記其少時留意搜求子龍著作,“手為抄錄,然卒未睹其全也。乾隆壬寅歲(四十七年,1782)”,結(jié)識王沄曾孫王錫瓚,“因叩以忠裕遺集,得其家藏數(shù)種……時少司寇述庵先生(王昶)讀《禮》家居,方輯忠裕詩文,而以吳公光裕刊本付云莊校錄。其舅氏趙平庵汝霖為予舊交,亦時至其家,共相考訂。歷時四載,匯成《全集》……予客簳山何氏,此輯之庋閣者十五六年。去冬(嘉靖七年,1802),述庵少司寇屬云莊重為校錄,將授剞劂……卒卒未暇。予因請于主人何淡安世仁,主人欣然許諾,令其長嗣其偉校讎付梓;而何生平日亦篤嗜公詩文者,遂踴躍從事,七閱月而竣工”?!度酚赏蹶瓶傋?yún)R成,“公之遺稿,多得錫瓚藏”(王昶《<全集>序》),當(dāng)然還有吳光裕輯本,以及王希伊、王鴻逵、莊師洛、趙汝霖、何其偉等參與搜羅、校讎,歷經(jīng)二十余年方由簳山堂主何世仁出資,何子其偉校讎付梓。此為嘉靖八年簳山草堂本。王昶《<全集>序》云:“當(dāng)時所刻詩文,共有六種,其余見之《壬申文選》、《陳李倡和》、《三子新詩》、《二十四家詩選》,蓋未嘗有全集也?!彼坪鯊拇艘延辛巳?。但此集并非真正的全集,如重要的文集《安雅堂稿》在《全集》付梓時即已發(fā)現(xiàn)而不及增入,而《兵垣奏議》、《論史》、《<詩>問略》等則尚未發(fā)現(xiàn)。即使如此,《全集》所收《屬玉堂稿》、《白云草》、《岳起堂稿》、《采山堂稿》、《平露堂稿》、《焚余草》等,皆為今已不見的原刻別集之作品,憑借《全集》收錄得以保存,《全集》厥功至偉?!度愤€有一大優(yōu)點,“于公詩中所載時地及交游事跡,輯而注之”,付梓前“復(fù)博采群書而增注”(王昶《<全集>序》)。這就是前所述詩集之“按”或“考證”、“附錄”,文集部分也有些作品加了“考證”?!鞍础币话闶菍?biāo)題的說明,“考證”大多是對作品涉及的地名、人名的注釋,“附錄”是旁征博引與作品有關(guān)的文獻資料。這些箋注文字對于理解作品甚有幫助。另外,《全集》本對原刻本的差錯有所訂正(詳前)。詩集部分編者還略有補遺:七言律詩《題虎丘石》等7題7首,七絕《送徐乾若還宛陵兼詢余使君》等2題3首;但其缺點也明顯,如詩文為避忌諱而不乏篡改或空缺文字,若無原刻本對校,則有殘缺之憾。還有把諸詩集拆開來按體裁重新編排,有損原著的完整性與連續(xù)性。今施蟄存、馬祖熙校點本《陳子龍詩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