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別傳 新華出版社出版_第1頁
懷遠別傳 新華出版社出版_第2頁
懷遠別傳 新華出版社出版_第3頁
懷遠別傳 新華出版社出版_第4頁
懷遠別傳 新華出版社出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閱讀全文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shù)據(jù)

懷遠別傳/韋持謙著.--北京:新華出版社,

2021.1

ISBN978-7-5166-5644-0

Ⅰ.①懷…Ⅱ.①韋…Ⅲ.①長篇歷史小說-中國-

當代Ⅳ.①I247.5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shù)據(jù)核字(2021)第026578號

懷遠別傳

作者:韋持謙

責任編輯:徐文賢

封面設(shè)計:陳麗維

出版發(fā)行:新華出版社

地址:北京石景山區(qū)京原路8號郵編:100040

網(wǎng)址:

經(jīng)銷:新華書店

購書熱線國新聞書店購書熱線/p>

照排:北京人文在線文化藝術(shù)有限公司

印刷:廊坊市海濤印刷有限公司

成品尺寸:170mm×240mm1/16

印張:12.5字數(shù):140千字

版次:2021年3月第一版印次:2021年3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書號:ISBN978-7-5166-5644-0

定價:49.00元

版權(quán)專有,侵權(quán)必究。如有質(zhì)量問題,請與出版社聯(lián)系調(diào)換/p>

謹以此書獻給

三江侗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

成立于1952年的三江侗族自治縣,地處湘桂黔交界處,是全國成

立最早且侗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侗族自治縣。在百里侗鄉(xiāng),潯江、都柳江、

融江等74條大小河流相互交織,散落在2454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97座

風雨橋228座鼓樓1000多個民族村寨,40萬侗、苗、瑤、壯、漢人民

千百年來形成獨特的民族風情,構(gòu)成了“千年侗寨,夢縈三江”的美

麗畫卷,讓三江享有了“世界樓橋之鄉(xiāng)”“中國侗族在三江”之美譽。

而貴廣高鐵、桂三高速、三柳高速的開通,更使三江成為游客流連忘

返的侗鄉(xiāng)“香格里拉”。三江既是湘黔桂三省區(qū)交界交通樞紐,又是

通往湘黔桂三省區(qū)交界侗族地區(qū)的東大門,更是國際旅游勝地桂林旅

游線路圈游客直接輻射地,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這里歷史悠久,故事傳奇,

民族風情濃郁,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鼓樓、風雨橋和侗族大歌被譽為

侗族三寶,程陽永濟橋、岜團橋、馬胖鼓樓、和里三王宮是全國重點

文物保護單位,三江侗族木構(gòu)建筑營造技藝和侗戲被

列入國家非物質(zhì)

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5個侗族村寨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錄,位于侗族地區(qū)南大門

的丹洲——浮在水上的奇城,閃耀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熠熠光輝。

序言

最初的和最后的

楊仕芳

韋老師邀我為他的這部新作寫序,于我而言實在是件比寫就一篇

小說還要艱難的事,一來我閱歷尚淺世事混沌,二來雖熱愛寫作卻難

有建樹,幾經(jīng)委婉推辭,韋老師仍然堅持,還列出我該為此書作序的

數(shù)條理由。他所列出的理由大多可以不作數(shù),唯獨有一條理由實難辯駁,

那就是我和他年紀相差,本應(yīng)有代溝,不易交流,卻陰錯陽差地成了

在寫作上無話不談的師友。

所以,我應(yīng)允了。

韋老師為人正直坦蕩,處事周到,也許這是他得以在官場沉浮數(shù)

十年的根本。他是在退休后才重新拾筆寫作的,認識他的人都很尊敬他,

因此稱呼他時都會帶上他的官職。唯我例外,稱他為老師。原因有二,

首先我與他相識是因為寫作,而不是官場,偶爾相聚或者電話聯(lián)絡(luò),

總離不開與文學相關(guān)的話題。其次雖然他寫作起步晚,但是他豐厚的

人生閱歷在某種程度上得以彌補經(jīng)驗上的不足。應(yīng)該說擁有豐厚的人

生閱歷是寫作者的最大優(yōu)勢。當他在通透人世之后,依然愿意投身寫作,——

001

懷遠別傳

將人生感悟轉(zhuǎn)為文學作品,僅此志向就值得尊敬,值得稱之為老師。

這部長篇小說是他在近五年里寫下的第二部,姑且不論作品達到

——

什么程度,于他這個年紀而取得如此成績著實讓我吃驚。在相識之初,

002

我以為他只不過借用較為體面的文學當為幌子,以此來填補退休之后的

空余時光罷了,盡管他曾寫出一部半自傳體的長篇小說《情滿都柳江》,

依然沒能打消我對他寫作動機的懷疑。直到他完成了這部作品,似乎

在突然之間完成,我才真正意識到他對待寫作是極其認真的,是充滿

激情和期待的。長篇小說寫作不僅需要素材和靈感,還需要充足的體

力,更是考驗寫作者的耐心和耐性。他身上流淌一股不屈的創(chuàng)作激情,

這種激情使他變得年輕,充滿力量,在他寫下的字里行間隨處可見。

寫了這么些年小說,我不會被一個問題所困擾:為什么寫作。在

與韋老師的交談中,我隱約感覺到觸動他內(nèi)心靈感的,促使他決定寫

下這部書的,竟然就是“為什么寫”這個問題。就我而言,對于這個

問題,無論是別人問起,還是在靜夜里自我發(fā)問,心里都會出現(xiàn)一個

說服自己的答案,能讓自己堅持下去的答案。當寫作持續(xù)推進時,會

在某個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那些曾經(jīng)令人滿意的答案都經(jīng)不起推敲,甚至

自欺欺人。那種時候曾經(jīng)自以為傲的思緒就會陷入虛無,使寫作行為

變得毫無意義。我不由懷疑自己的寫作,為此重讀中外文學史,似乎

明白文學出現(xiàn)和存在的原因:是人類內(nèi)心情感和價值的表達需要。

我開始反省自己的寫作,進而反省我所生活和成長的這塊地域上

的文學,發(fā)現(xiàn)這塊地域的文學和腳下的土地同樣貧窮落后,自古以來

沒有出現(xiàn)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大家。那么是否可以理解:這個族群

并不需要內(nèi)心的情感和價值表達。這個現(xiàn)象似乎是一個難解的悖論,

實則不然。自古以來,這個族群遠離中心都城,居住深山老林,過著

與世無爭的生活,始終沒有建成中心城鎮(zhèn),連商業(yè)文化都難以出現(xiàn),

直到近代受到現(xiàn)代文明的浸染才有所改觀。在我對這塊地域有限認知

里,之所以沒有出現(xiàn)文豪般人物,并非這個族群沒有表達的需求,而

是這個族群與外界聯(lián)系甚少,受到外部的影響和沖擊幾乎可以忽略不

計,使整個族群的情感波動起伏不大,他們樂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對外界的認知始終沒有超越目之所及的范疇。在這種貧窮卻相對安穩(wěn)

的環(huán)境里,所養(yǎng)成的價值觀念自然落后,難以跟上外部世界的步伐。

他們不以為意,在自我封閉的價值觀念下生活,即便要將這種價值觀

念表達出來,也不借助流行于世的文學形式,而是用一種更為直接的

表達方式:歌謠。

翻閱歷史可以得知,在這塊地域從來沒有興盛過教育,也就是這

個族群根本沒有文學滋長的土壤。而歌謠卻不一樣,只要能說話,便

能歌唱。這個族群同樣擁有駁雜幽微的人類情感,同樣渴望外向表達,

于是整個族群的男女老少都愛上歌唱,對著村莊或山川曠野直抒胸臆,

那是他們在悠久的歲月里找到的最佳表達方式。因此在這塊地域上,

沒有出現(xiàn)讓人尊敬的文學作品,卻留下至今傳唱的令世人驚嘆的侗族

大歌。

于這塊地域來說,無論是侗族、苗族、瑤族、壯族等概莫如此,

文學所欠缺的幾乎是整個歷史,使族群的后人很難在歷史中尋找到得

以寄托內(nèi)心之地。直到近代,這種憂患和憂慮才逐漸生成,于是開始序

出現(xiàn)用文學來表達的作家。言

韋老師是從繁雜公務(wù)中退閑下來才思考這個問題,抑或是他早就——

003

懷遠別傳

思考這塊地域上文學存在的巨大空白,那是歷史時空的斷層,無論是

哪一種緣由,他都清楚自己內(nèi)心滋長出的渴望和期待?;诖耍麑?/p>

——

下的這部新作就值得期待,是努力彌補這塊地域欠下的文學舊賬,盡

004

管這種努力微不足道,但所展現(xiàn)出來的韌勁已讓人感容。我曾跟韋老

師談起其家人對他寫作的態(tài)度,他笑著說家人是理解和支持他的,這

是多么難得。韋老師的這部新作對這塊地域的歷史和文學是一種善意

的提醒和促進,即是最初的愿望和最后的抵達。

韋老師寫這部作品做了充分地準備,把能找到的資料都認真翻閱,

還到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丹洲住過一段時日。他的念想便在眼前的現(xiàn)實和

歷史的故事里穿梭,那些人物與事件也就跟隨他的思緒前赴后繼,終

于構(gòu)成了這部既像小說的歷史,又像歷史的小說,這種錯位使這部作

品生發(fā)出獨特的風情和味道。這是他對這塊地域的癡情和迷戀,是他

對生活在這塊地域上的族群的理解和悲憫,是他對那段已沒有多少人

記起的歷史的獨白。這份獨白如同來去自如的山風,終將吹拂樹木山林,

驚起沉睡鳥禽,引起喜鵲啼叫。

或許,這才是這部書的最大意義。

(楊仕芳,男,侗族,1977年出生,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人,中

國作協(xié)會員,出版《而黎明將至》等6部作品,獲得廣西少數(shù)民族文

學創(chuàng)作山花獎、廣西文藝創(chuàng)作銅鼓獎等)

目錄

CONTENTS

引子……………………001

上部激蕩三江口

第一章寶地三江口,“王”出白云山………………005

第二章老堡多厄運,知縣少安身……010

第三章梁知縣游山,余金朝露臉……013

第四章湖廣人奇人,馬希武崇武……017

第五章督工嚴苛狠,人命如草菅……022

第六章民工多懈怠,縣衙少團結(jié)……027

第七章官民敵對化,金朝崛起來……030

第八章瑤石牌侗款,苗埋巖壯兵……033目

第九章貴筑夜郎花,睦鄰瑤盟丁……036錄

第十章獨峒侗款軍,瑤盟丁精英……039——

001

懷遠別傳

第十一章瑤盟丁盟友,白杲壯狼兵…042

第十二章懷遠門前衛(wèi),板江瑤盟丁…046

——

第十三章白云鳥仔坳,瑤盟大本營…049

002

第十四章民工余金陽,希武身邊“狼”……………053

第十五章怒殺馬希武,再陷老堡城…056

第十六章朝廷龍顏怒,官兵大集結(jié)…060

第十七章火燒軍聽潭,對陣楓木山…066

第十八章祭祀三王宮,祈福祖上人…072

第十九章激戰(zhàn)天鵝嶺,威震獨峒山…076

第二十章古平嶺阻擊,鐵營盤壯鄉(xiāng)…080

第二十一章上瑤龍決戰(zhàn),瑤盟丁敗績………………083

第二十二章縱論三江口,廢棄老堡城………………086

第二十三章未雨已綢繆,退隱丹陽洲………………089

下部治定丹陽洲

第二十四章七仙女點水,夜郎花成婚………………095

第二十五章余瑤王潛伏,城板江失算………………103

第二十六章縣衙門流亡,懷遠縣空擋………………106

第二十七章鳳谷君苦讀,文曲星眷顧………………110

第二十八章蘇知縣到任,夜郎地有主………………115

第二十九章選址縣衙門,朝陽費周章………………119

第三十章余瑤王獻島,丹陽洲出彩…126

第三十一章筑城建縣治,更新楓林島………………132

第三十二章前車之傾覆,后車之明鑒………………139

第三十三章繁榮一座島,惠及三條江………………143

第三十四章茍延永歷帝,疑冢葬公主………………148

第三十五章潯江畔駐蹕,牂牁域偏安………………154

第三十六章一將軍護駕,兩兄弟封王………………159

尾聲……………………165

附錄……………………171

后記……………………179

——

003

引子

現(xiàn)在的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106年前,也就是公元

1914年前,一直稱為懷遠縣。

史料記載,行政區(qū)劃作為縣一級,懷遠縣最早建立于宋朝。

由此再往前上溯,南北朝為齊熙郡地,隋朝為義熙地,唐朝初

年屬于融州,其中的一部分為貴州古州蠻地,五代沿襲下來。

到了宋朝崇寧四年(1105年),不久便稱懷遠縣,這是懷遠

縣稱謂的起始。政和元年(1111年)廢除,宣和二年(1120

年)朝廷賜名懷遠郡,紹興四年(1134年)又廢除,十四年

(1144)再次恢復設(shè)置縣。整個元朝89年一直沿襲下來。到

了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又作廢,十四年(1381年)再恢

復設(shè)縣,隸屬于柳州府。區(qū)劃如此這般變戲法似的變來變?nèi)ィ?/p>

到隸屬于柳州府的這個時候就不再變動了。

穩(wěn)定稱縣隸屬于柳州府后,于明朝隆慶年間到南明朝永

歷初年這一百多年的時間,懷遠縣境內(nèi)發(fā)生了一樁樁觸目驚心引

的重大歷史事件。子

——

001

上部激蕩三江口

第一章

寶地三江口,“王”出白云山

白云山,巍峨、高大、雄岠,聳立在懷遠縣境的崇山峻嶺之中。

它直插云霄,林木青翠蔥蘢,常年云霧繚繞,其巔峰更是神秘、神奇,

平時難得一見,偶爾顯露崢嶸。山之東北麓,溶江、潯江匯合而成懷水。

江水從北麓環(huán)繞至東麓、南麓,然后滾滾奔騰而去。斗轉(zhuǎn)星移,年復

一年,歲月像這兩江一水一樣永不停息地流淌著,譜寫著滄桑的歷史,

鐫刻著世間的蒼涼。

在這個三江口,宋朝崇寧年間(1102—1106年)設(shè)立懷遠軍,之上部

后改為平州,設(shè)懷遠縣,統(tǒng)轄溶江、潯江、懷水周邊百十個村寨。之

后,區(qū)劃、稱謂幾經(jīng)變更,經(jīng)元朝至明朝,終于在明朝洪武年間相對激蕩三江口

穩(wěn)定稱為縣,縣名仍為懷遠。衙門地址一直設(shè)在這個遠近聞名的風水

寶地——三江口。

正對著三江口,岸邊有個村子叫老堡,居住著黃、李、郭、唐、——

005

懷遠別傳

榮諸姓百十戶人家,世代務(wù)農(nóng)、打漁,日子過得雖不算富裕,卻也安

寧靜好。自從朝廷看好了這塊地皮,把它設(shè)為縣城之后,這里的歲月

——

開始變樣,沿溶、潯兩江和懷水上下而來的商賈,憑借囊中沉甸甸的

006

銀兩和官場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占據(jù)臨江有利地塊,建起了一座座豪宅。

豪宅向江一面可憑欄盡享山光水色;向街一面開設(shè)鋪面,經(jīng)營百貨、

五金、鹽巴、食雜等各色各類五花八門的商品。一個原本不大的村子

經(jīng)過百十年的演變,成了熱鬧非凡的集鎮(zhèn),不僅官商魚貫而入,而且

也受到了居住在三條江岸崇山峻嶺的瑤侗苗(時概稱為“瑤”)壯各

少數(shù)民族山民的倍加青睞,每日前往老堡街販賣大米、野味、山貨,

購置布匹、鹽巴等商品的山民絡(luò)繹不絕。

再說白云山,它是一條南北向橫亙十來公里的山脈。左支脈偏北

直挺伸向良口塘,右主脈偏東逶迤延伸,到了老堡塘戛然下沉,被溶、

潯兩條江浩蕩江水合力壓下。風水大師說,這是龍低頭。龍在老堡低

下高貴的頭,而且,只要溶、潯兩條江水不干涸,龍就不愿抬頭也抬

不起頭。在龍都抬不起頭來的地方建縣城,可見這個地方的威武雄壯,

讓明朝廣西巡撫府信心滿滿,以為大明江山在懷遠,將會像白云山的

峰巔,傲視群巒,雄偉屹立,永遠不倒。

可老百姓卻另有看法。這龍不抬頭的地方,皇權(quán)鞭長莫及,相對

自由自在,可不就是安然自守,安穩(wěn)平睦,安恬淡雅,安逸寧靜,安

居樂業(yè)的絕好地方嗎?于是,沿著這條山脈兩邊山麓,星羅棋布,散

落著西邊、林江、馬安、甲達、上老巴、中老巴、下老巴、寨塘、寨

盤、邊浪、竹窩、上保、下保、蓬蓋、古遮、舊寨、新村、竹腳、坡頭、

烏梅、大新、上曲、下曲、高蘭、大蘭、高應(yīng)、上邦、幫陽、楓木、田寨、

白文等31個村寨,聚居著上千戶瑤侗苗壯山民。

白文寨,坐落在白云山中麓,一排排依山而建的吊腳樓,一半在

開挖平整出來的山體上,一半伸出山體,懸在空中,靠著一根根粗大

的杉木柱子支撐。屋頂蓋的不是茅草就是杉木皮,掩映在濃密的林木

之中。好幾十戶百十口人居住的都是這樣的房子。

這好幾十戶人家,余姓血統(tǒng)的瑤民先到,在這里繁衍生息。之后

又來了趙姓血統(tǒng)瑤民和胡姓血統(tǒng)瑤民。但是,還是余姓瑤民居多。余

老庚,這個憨厚、敦實、勤勞的瑤民是余姓瑤民族長,他生了個兒子

叫余金朝,據(jù)說這小子出生的那一刻,白云山上風雨大作,閃電雷鳴。

當他呱呱墜地,風雨驟停,艷陽高照,連長年躲在白云中的山巔也露

出了臉來,人們說,這是余姓瑤寨出“王”的征兆。

孩提時代,余金朝就不同于其他的孩子,經(jīng)常盯著遠山發(fā)愣,像

是在看什么,又像是在想什么。經(jīng)常一連串地問大人十幾二十個“為

什么”。一次,他看到一群大雁一會兒“一”字形并排飛,一會兒又

“人”字形飛。他問父親:“為什么?”老實巴交的老農(nóng)民怎知道為

什么?第一個“為什么”便把父親問住了。又一回,白云山大雨瓢潑,

雷電劃破天空,突然,對面山一株百年大楓樹被閃電劈開,他問父親:

“為什么?”父親說,那株大楓樹得罪了天庭,老天爺派雷公劈它。上部

“大楓樹得罪了天庭什么?”余金朝問父親。父親被問住了,只

激蕩三江口

能說不知道。

再一回,幾個縣衙役來到白文寨,硬是把一戶趙姓瑤民的一頭耕

牛牽走,趙姓瑤民不給,當場被衙役抽了幾鞭。余金朝問父親:“為

什么?”——

007

懷遠別傳

父親答道:“可能是欠官府的稅款?!?/p>

余金朝問:“稅款是什么?”

——

父親答道:“就是老百姓應(yīng)該交給官府的錢財?!?/p>

008

余金朝問:“什么是應(yīng)該,什么是不應(yīng)該?”

父親還真的不知道,也就只能說不知道了。

父親見這個小孩與眾不同,不玩不耍,不吵不鬧,卻滿腦子的“為

什么”,估摸著今后也許會有個什么好的出息。于是,便冒著砸鍋賣

鐵的風險把他送去融縣長安鎮(zhèn)讀私塾。這小子聽課格外認真,什么東

西都得弄明白才肯放手。老先生在講解孔夫子的論語,第一課的“吾

日三省吾身”就被余金朝問得個沒退路。

余金朝問:“先生,一個人一整天做的事情很多,為什么只問‘為

人謀’‘與朋友交’和‘傳’這三件事呢?”

老先生平時只想把“為人謀”“與朋友交”和“傳”三件事講透,

卻不曾想過除了這三件事之外的事情,于是說道:“就這三件事最重

要!”

余金朝問:“吃飯不重要嗎?睡覺不重要嗎?”

老先生答道:“這是平常個個都懂的問題,不問也會做。”

余金朝說:“每天見到長輩致敬,見到先生問好,不也是平常個

個都懂的問題嗎?為什么有些人不會做?結(jié)果挨了先生您的罵?”

“這些雖然也是平常個個都懂的問題,”老先生說,“但需要養(yǎng)

成習慣,所以孔夫子才不提要問?!?/p>

余金朝還是要問:“孔夫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問題,養(yǎng)成習慣

了也就不必再問,是嗎?”

老先生無言以對。

課余時間,余金朝的問題也不少。他常常站在融江岸邊,望著浩

瀚的江水發(fā)愣,心里想著,這么多的水到底從哪里來?他望著融江兩

岸一排排的吊腳樓,心想,為什么不是在半山腰而是在平地建吊腳樓?

他在私塾老先生教授的課程里找不到心中種種問題的答案,三年后輟

學了。

余金朝輟學去哪里了呢?

上部

激蕩三江口

——

009

懷遠別傳

——

010

第二章

老堡多厄運,知縣少安身

余金朝離開融縣長安鎮(zhèn),當然是回了白文寨。那個年代,瑤民可

以不讀書,但是一定要習武。余金朝不讀書了,就跟著父輩們舞刀弄劍,

不說十八般武藝,棍、棒、刀、槍、箭、弩,他是熟練掌握的,特別

是刀和弩,幾近精通。到了青少年時期,他經(jīng)常參與父兄們抗稅反租

的零星斗爭,使他的武術(shù)和組織才能有了實戰(zhàn)的機會。

宋朝祥符元年(1008年),知縣范禮賓經(jīng)常帶上縣衙門的官員、

衙役,到瑤侗苗壯山民村寨名為收稅,實為敲詐、勒索。一天,范知

縣一伙來到了火甲嶺寨“收稅”,收不到銀兩,不由分說,以豬牛頂

稅款,拖走火甲嶺寨瑤民的兩頭豬三頭耕牛。拖走豬沒肉吃人還能活,

拖走耕牛用什么犁耙田?瑤民當然不給,衙役來硬的——搶?,幟裣?,

沒了牛,來年做不成田活路,得餓死。餓死是死,和官府斗也是死,

或許還能活下去。于是,操起鋤頭、鐮刀和衙役對打起來。大膽刁民,

敢抗稅?范知縣勃然大怒,命令衙役大開殺戒,沖在前面的幾個瑤民

被砍翻倒地。

殺人了,這下可不得了,只聽到象征集合的幾聲蘆笙吹過,數(shù)十

個瑤民從寨子里沖出來,鐮刀判,柴刀砍,斧頭劈。幾個衙役哪里招

架得???只一會兒工夫,衙役,范知縣,還有范知縣帶來的其他官員,

悉數(shù)死于非命。

之后,這一帶地方的變亂便時起時伏,社會動蕩不安。

明朝成化、弘治年間(1465—1505年),朝廷加強了社會管制。同時,

民間的各種賦稅逐步加重,懷遠縣城周邊尤其是白云山麓的瑤侗苗壯

山民,不堪忍受官府的盤剝,經(jīng)常較前例以武力抵制甚至反抗縣衙的

苛捐雜稅,引發(fā)官民矛盾不斷激化。到了嘉靖時期(1522—1566年),

懷遠縣瑤侗苗壯山民自發(fā)聯(lián)手,經(jīng)常給縣衙門施加武裝壓力,嚴重地

威脅到懷遠縣這個明朝縣級地方政權(quán)的存在和穩(wěn)定。

懷遠屬柳州府轄縣,知府江滿大人常為懷遠的不穩(wěn)定而焦慮不安,

總想尋找機會認真整頓一下。嘉靖十五年(1536年),機會來了,江

滿借馬平征師官兵集結(jié)之機,請官兵順勢前往懷遠縣征討瑤侗苗壯山民。

由于不了解實際情況,事前準備不充分不周到,制訂的作戰(zhàn)方案有悖于

縣情,結(jié)果事與愿違,官兵在大浪嶺、群凳山遭到重創(chuàng),不但未能取勝,上部

反而更加激起了瑤侗苗壯山民的憤怒和仇恨,官民關(guān)系更加緊張。

激蕩三江口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布恒任懷遠知縣。此人是一個白面書生,

考場上搖筆寫文章是把好手,可做地方官治理一方卻平庸無能。畢竟,

躲在書齋里做學問和走向社會做管理壓根兒不是一回事。他到任后,

未能把書本知識與實際情況聯(lián)系起來,未能總結(jié)吸取前任的經(jīng)驗教訓,——

011

懷遠別傳

不了解縣情,不順應(yīng)民意,不勤政廉政,只知道坐堂威武拍板,出行

鳴鑼開道,盡享為官之樂。更為民所不可忍的是布恒貪欲極甚,對周

——

邊瑤侗苗壯山民極盡盤剝之能事,民眾叫苦不迭。

012

不等布恒知縣交椅坐穩(wěn),瑤侗苗壯山民大舉進攻縣城,把縣城團

團包圍起來,布恒嚇破了膽,急忙帶上敕印、家眷棄城潛逃?,幎泵?/p>

壯山民攻入老堡城,火燒縣衙,摧毀城墻,折騰了三天三夜,然后揚

長而去。

布恒不抵抗,不堅守,不履職棄城而逃,激怒了朝廷,嘉靖帝嚴

令廣西巡撫郭應(yīng)聘派出得力衙役克日緝拿布恒。

布恒喬裝商人逃出縣城老堡,乘一艘小船順懷水而下。船到西洲,

被駐扎在這里的瑤民船只攔住盤問,布恒撒謊說是從貴筑來的,往柳

州去?,幟癫徽J識布恒,讓他蒙混過關(guān)了。

到達融縣長安鎮(zhèn),布恒悄悄上岸,租了一輛馬車徑往百壽(永福)

方向逃走。布恒在路上不敢住驛站,有時進路邊村寨向村民借宿,有

時干脆縮在馬車上過夜。就這樣在路上顛簸十來日,終于回到老家湖

廣永州,卻被守候在他家的衙役拿下,即刻押往桂林府。郭應(yīng)聘快馬

馳報朝廷,嘉靖帝下令將布恒就地砍頭,并通報全國縣級以上各級府衙,

以儆效尤。

懷遠雖小,卻不可一日無父母官。布恒之后,朝廷又簡任一位叫

梁亭風的舉人接任懷遠知縣一職。

第三章

梁知縣游山,余金朝露臉

梁亭風,江西九江人,這個人除卻游玩無愛好,在家鄉(xiāng)九江,他

對旁邊的廬山,興趣異常濃烈,早在青少年時代就多次登山,對這座

山進行考察、探秘和游覽。先是踏遍山巒數(shù)山峰,把171座山峰的名

稱、形象、位置都一一加以標記,然后逐一考察散落在這崇山峻嶺中

的主要景點。像建于宋代棲賢大峽谷中的觀音橋,早在晉代就已開發(fā),

被譽為“天下第一泉”的廬山溫泉,在參差如手的“佛手巖”覆蓋下

的仙人洞,建于大明洪武年間的御碑亭,因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上部

遙看瀑布掛前川”詩句為天下熟知的廬山瀑布,還有香爐峰、雙劍峰、

文殊峰、鶴鳴峰、獅子峰、龜背峰、姊妹峰等秀峰奇嶺以及其他稍有激蕩三江口

名氣的景點,在梁亭風的筆下都有著精彩的記錄。

這一個時期,明朝的進士、舉人,除梁亭風之外,也還有其他對

中國地理、名山大川興趣濃烈的,如晚梁亭風二三十年的徐霞客,就

——

013

懷遠別傳

是一個“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這種“達

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應(yīng)視為明朝這一時期文人墨客愛我山

——

河的新風正氣。

014

梁亭風來到懷遠,縣城老堡中的縣衙獄舍一片狼藉,城墻也東崩

西塌。辦公地點沒有著落,他的當務(wù)之急,本應(yīng)全力建設(shè)新舍新城,

夯實辦公基礎(chǔ)。但是,他的心思卻不在這里,而是隨意臨時搭建幾座

茅屋應(yīng)付縣衙辦公,然后便帶上一位隨從和一個本地人向?qū)?,三人?/p>

山涉水,考察和游覽懷遠縣的名山勝水去了。

按向?qū)У闹敢?,他們先乘船沿潯江上溯古泥(宜),然后從懷遠

北面源于衡岳天柱峰蜿蜒而來的通天寨出發(fā),過大傘嶺,再過天鵝嶺,

由蠻石山下石門,橫過溶江到上瑤龍,越過白云山麓到楓木嶺,接著

爬大貴山,到丹陽洲洲頭,從軍聽潭橫過懷水,由上甕接大耀山過貓

耳山,往東到達古平嶺,又回頭到蒼帽山,再到平寨后的石龍。

梁知縣花了十天半個月,走完這些地方,他每到一處必做詳細記

錄,有些地方險要且有神奇的傳說,他還會做起游記文章來。像通天寨、

天鵝嶺、楓木山、軍聽潭這些有名的地方,他則像太史公那樣,會做

詳細的描述并附上草圖,還會有畫龍點睛的評論。

梁知縣回臨時縣衙,向留守的朱萬世了解一些常規(guī)政務(wù),沒什么

大問題便又開啟了第二次行程,考察崛起于本縣、融縣和龍勝三縣之交,

向北綿亙數(shù)十里,界于古泥與龍勝之間的廣福頂,崛起于丹陽洲東北

十余里,介于本縣與融縣之間,綿延數(shù)十里的南大山,位于縣境西南,

于本縣與融縣之間,由西北至東南綿延數(shù)十里的靈王山等懷遠境內(nèi)的

主要山脈。

白云山是梁知縣的重點考察對象。他從老堡塘西出發(fā),沿南北縱

列的山脈,北向到良口塘,南向達大浪塘,綿亙數(shù)十里,并登上高達

五百多丈的白云山脈中段最高峰。站在這白云山之巔,不,是站在懷

遠的最高點,也不,是站在廣西北部白天可攬云、靜夜可摘星的頂尖

之峰,梁知縣極目遠眺,只見崇山峻嶺,層巒疊嶂,連連綿綿,莽莽

蒼蒼。他看到了山之盡頭,天之邊緣,云之生處。

但凡對山水感興趣的人同時也會對盛行于民間的風水學有所造詣。

梁知縣站在白云山巔,對白云山的風水學頓生獵奇之情,他決心對這

座奇山作進一步的考察。原本,梁知縣的第三次考察計劃是,過古泥

大頭坡即迤于潯江東畔的東脈,過產(chǎn)口石門即布于溶江西邊的西脈。

他改變主意了,這些地方他不再去,而是深入白云山麓這幾十個瑤侗

苗壯山民聚居的村寨。

遍訪幾乎全部白云山麓村寨之后,他來到了白文寨。這座掩映在

叢林中的村寨布局十分別致,六排長排的吊腳樓整齊而等距離布局在

白云山半山腰,早上炊煙裊裊,傍晚云霧重重。村寨左邊,崇山峻嶺

向融縣縱深延伸;右邊,溶江曲折環(huán)繞,宛然一條玉帶;前方,無盡

的山巒無盡的遠景;后面則是雄峻的白云山主峰。此處必出貴人,梁

知縣的風水學常識警醒了他。在逐家逐戶的造訪中,梁知縣結(jié)識了余上部

金朝。這時的余金朝已經(jīng)年屆青春,結(jié)實的身板,銳利的目光,睿智

激蕩三江口

的談吐和不凡的身手讓梁知縣意識到,這應(yīng)該就是白云山拱抱和烘托

的貴人。

梁知縣在任僅一年便去職,據(jù)說是調(diào)入翰林院,專司山水地理,

養(yǎng)才儲望去了?!?/p>

015

懷遠別傳

接梁知縣任的是武舉人馬希武。馬希武性格粗暴,疏文熟武,是

宋元以來至明隆慶年間懷遠縣最為兇狠,殘暴至極的知縣。

——

016

第四章

湖廣人奇人,馬希武崇武

馬希武,湖廣衡陽人,其父為明朝湖廣巡撫府內(nèi)的一名武官,馬

希武從小就在巡撫衙門里長大。他生性好動,對坐在私塾里的硬板凳上,

跟著老先生搖頭晃腦、拉聲扯氣誦讀四書五經(jīng)反感至極,經(jīng)常課堂睡覺,

經(jīng)常逃學,三天兩頭不見蹤影,成績一塌糊涂。私塾老先生對這個朽

木不可雕,糞土之墻不可涂的學生無可奈何,只好勸其退學。

沒有了私塾的管束,馬希武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社會上結(jié)交

小混、散仔,橫沖直撞,以打架斗毆為樂。父母親見這小子雖然不是上部

讀書的料,卻可以舞拳弄棍,將來從武或許是出頭之路。于是,給他

請了個武教頭嚴格教練。激蕩三江口

父母親這一招正中馬希武下懷。跟武教頭學習武功正是他的興趣

所在。因此,非常用心用功。不出兩年,他已經(jīng)正兒八經(jīng)學過十八般

武藝,且樣樣精通。只是運用機會甚少,經(jīng)常手癢癢到社會上尋釁滋——

017

懷遠別傳

事,大打出手。等長到小青年年齡,就經(jīng)常到鄉(xiāng)下的武擂臺參加打擂,

釋放他滿手滿腳的武藝。

——

在巡撫府衙里,有個與馬希武的同齡人叫馮崇文。馮崇文與馬希

018

武正相反,喜靜惡動,可以坐在書齋里一整天一整天不出門,對私塾

老先生教授的四書五經(jīng)、之乎者也興趣甚濃,因此成績斐然。馮崇文

滿腹經(jīng)綸,滿腦謀略,與馬希武恰巧形成互補,因此兩人常在一起廝混,

形同一人。

一次,馬希武伙同馮崇文前往長沙縣參觀這里一年一度的武擂臺

賽。擂臺上,一大胡子擂手連續(xù)打翻了兩個從臺下躥上臺的擂手,于

是口出不慎之言,大叫“有膽的上來,打死本人不需償命”。

只見又一壯實的擂手躍上擂臺,報上姓名,站開馬步,只等裁判

喊“開始”。馬希武、馮崇文擠進臺前,近距離觀戰(zhàn)。

裁判點名,“胡大錘”,大胡子應(yīng)“到”?!坝嘟痍枴?,壯小伙子應(yīng)“到”。

裁判:“余金陽,你打死胡大錘不償命,他打死你賠錢?!?/p>

裁判看雙方都準備好了,便拉大嗓門,大叫一聲:“開始!”

余金陽主動進攻,一個虎步跳到胡大錘跟前,劈頭就是一拳。胡

大錘躲開,瞬間,一鷹爪抓過去,余金陽前襟被撕下一塊布,露出長

滿體毛的胸脯。余金陽順勢蹲下,一條腿橫掃過去,胡大錘躲閃不及,

被余金陽掃倒,但他雖個子大卻很靈活,一個跟斗翻身,即刻站穩(wěn)。

這時,臺下的馮崇文湊近馬希武的耳邊說道:“余金陽這個‘掃

堂腿’也是你的強項,大胡子躲‘掃堂腿’雖然快,但從‘鷂子翻身’

后到站穩(wěn)回神,這個空隙時間可以利用。”

馬希武點頭認同。馬希武不僅武藝高強,且牛高馬大,長著一雙

大長腿,極善于利用他爹媽給的身體優(yōu)勢,練就了“掃堂腿”這一奪

命招式。他當然也看出了胡大錘熟練的拳腳中也有空子可鉆。

臺上,胡大錘的鷹爪掌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閃電般的速度已經(jīng)把余

金陽抓得遍體鱗傷。余金陽自知不但難以取勝,且再打下去恐怕連性

命都保不住。于是,他又一個“掃堂腿”過去,乘著胡大錘躲閃之際

跳出圈子,翻身下臺,退出打擂,甘拜下風。

胡大錘又勝一局,氣焰更加囂張。

胡大錘從躲開“掃堂腿”到站穩(wěn),這期間確實有短暫的空子可鉆,

這一弱點又一次被馬希武看在眼里。

臺上,胡大錘大叫道:“上來,上來呀!沒人啦?天下的武士都

死光啦!哈哈哈!”

馬希武不僅此前已經(jīng)打出了一身本領(lǐng),而且剛愎自用,不可一世。

他哪里聽得了這等囂張的話?于是也來了個“鷂子翻身”上了擂臺。

胡大錘見上來一個大塊頭,擺開馬步站穩(wěn)腳跟,上下打量了一下

對方,感覺與前三個敗手不太一樣,塊頭大是一回事,問題是兩眼閃

射著兇光,殺氣騰騰。

裁判員出場,又重復著剛才的話,特別強調(diào)了擂主胡大錘被打死

不償命的規(guī)則。接著開打,馬希武對于此類擂臺賽,此前都已經(jīng)參加上部

過十次八次,經(jīng)驗豐富得很,他不慌不忙,只站了一個馬步,并沒有

激蕩三江口

主動進攻的意思。胡大錘張牙舞爪,先聲奪人。胡大錘密集的拳頭向

馬希武沖來,馬左躲右閃,做出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的假象。

胡大錘敢做擂主,擂臺經(jīng)驗也少不到哪里去。他先前的攻勢沒得手,

只是造了造聲勢,他知道對方還沒有發(fā)揮,于是后退幾步,準備使出——

019

懷遠別傳

他的拿手招式——鷹爪掌。馬希武就在胡大錘后退的剎那間蹲下,兩

手掌撐地,一條長腿向胡大錘橫掃過去,胡大錘躲閃不及被當場掃倒,

——

他剛剛鷂子翻身從空中落下,雙腳一著地,又被馬希武旋風似的掃堂

020

腿掃倒,還沒來得及彈起,已被馬希武騎在身上一頓拳頭打暈。馬希

武把胡大錘拉起來問道:“還來不來?”

“好漢饒命!好漢饒命!”胡大錘滿臉的血順著胡子滴滴滴滴往

下掉。

臺下,馮崇文跟著觀眾歡呼起來,盡管他知道一定是這樣的結(jié)局。

余金陽在臺下看得真切,跑過來向馬希武跪拜,謝馬希武給他報了一

敗之仇。

胡大錘,長沙人,武功在本地很有些名氣,也有人直呼他“胡大俠”。

自從打擂臺以來偶爾也輸過,但是,從未曾輸?shù)萌绱藦氐?、如此狼狽。

江湖上的人大多愛面子,他也是,今天的失敗傳出去,他感到?jīng)]臉見

長沙父老。對這位贏者馬希武,他不但不怨恨,反而佩服有加。心想,

如能學到馬希武這套本事,今后在長沙乃至湖廣,豈不打遍天下無敵

手?于是,他顧不得滿臉血跡,也跑過來朝馬希武“撲通”跪下,欲

拜馬希武為師。馬希武看他確實也是條漢子,功夫雖不如自己,卻也

算在高強之列,竟應(yīng)允了胡大錘的請求,當場收他為弟子。

長沙縣擂臺賽之后,馬希武在那一帶的名氣逐漸張揚開來,他經(jīng)

常帶著馮崇文、胡大錘出入各地武擂臺賽場。他一般不參賽,都是讓

胡大錘出場。胡大錘打贏了沒話說,打輸了他上場。他打贏擂主,便

給胡大錘現(xiàn)場傳授經(jīng)驗。這種實戰(zhàn)教學讓胡大錘快速進步。

隆慶二年(1568年),馬希武參加了湖廣舉行的鄉(xiāng)試武考,順利

地中了武舉人。

隆慶五年(1571年),武舉人馬希武簡任懷遠知縣。馬希武帶上

馮崇文和胡大錘直奔懷遠。破敗不堪的縣衙獄舍和斷壁殘垣的縣城墻,

刺痛了他那顆勃勃雄心。他決心到任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重修縣衙門,

重建縣城墻,用其一身的武藝在懷遠振起大明雄風,重塑懷遠形象。

上部

激蕩三江口

——

021

懷遠別傳

——

022

第五章

督工嚴苛狠,人命如草菅

起初,馬知縣接受馮崇文的建議,借柳州府剛剛征討古田大獲全

勝,懷遠一帶瑤侗苗壯山民被鎮(zhèn)服的有利時機,適時派出冠帶生員楊

宦、鎮(zhèn)撫朱萬世游說懷遠瑤侗苗壯山民的代表人物,把重建縣城等等

事宜告訴他們,并分析個中的禍福利害?,幎泵鐗焉矫翊砣宋锴安?/p>

久目睹官兵鎮(zhèn)壓古田瑤侗苗壯同胞的慘狀,心存余悸,不敢違背馬希

武的意志,都說:朝廷命官要辦的事,當然贊成,當然支持!并表示,

如若馬知縣用得著,愿效犬馬之力。

楊宦、朱萬世及時向馬知縣稟報游說結(jié)果,馬知縣準確地把握這

一有利時機舉行就任儀式,他即刻乘上兩艘官船,逆懷水而上,冠冕

堂皇前往縣城老堡赴任。

縣城周邊上百名瑤侗苗壯山民來到老堡臨江岸邊的灘涂恭候。馬

知縣的官船一靠岸,縣城老堡碼頭邊,三江口灘涂上頓時鑼鼓喧天,

鞭炮齊鳴,瑤侗苗壯山民和縣城廂民熱烈歡迎這位新縣太爺?shù)牡絹怼?/p>

馬希武離開官船,威風凜凜地邁著方步,踩著三江口灘涂上的碎石散沙,

登上古老殘破的碼頭?,幎泵鐗焉矫窈涂h城廂民齊刷刷地跪在碼頭兩

邊,叩首迎接新知縣的大駕光臨!

馬知縣一到任,第一件事當然就是修衙筑城。他的火暴脾氣容不

得修衙筑城慢慢來。要快當然就要人多。馬知縣決定大規(guī)模招募民工。

他派朱萬世,沿潯江的漾口、長田直至程村各村寨,派楊宦,沿溶江

的林江、良帽、良口、大灘直至洋溪、波里、高安、福祿各村寨,采

取軟硬兼施手段,把瑤侗苗壯山民和三甲人中十八至四十歲的大部分

男丁集中老堡。不出半個月,上千民工被趕至老堡,夜以繼日地修筑

城堡。馬知縣指派多名管工,對民工在工地上的表現(xiàn)進行嚴格的督促

和檢查,他更是親自上陣,不分晝夜,嚴苛督辦修衙筑城。

此前,馬希武與稿黃、大地、太平、河里各村寨的瑤侗苗壯山民

曾有約定,共建縣城的時候,許諾以“三十金擊牛酒”犒勞瑤侗苗壯

建城民工。工程建設(shè)超過了一半,民工請馬知縣兌現(xiàn)諾言。馬希武竟

一反常態(tài),一口否定,不但不給,反而態(tài)度很堅決。各瑤侗苗壯民工

認為馬知縣自食其言,不講信用,都很不高興,有的表示罷工不干了,

經(jīng)常有民工逃工。上部

周邊各瑤侗苗壯山民經(jīng)常往來于老堡街頭做生意。筑城工地上的

激蕩三江口

三甲民工對瑤侗苗壯山民說道:“過去你們打進縣城,損毀衙門獄舍,

破壞城墻,造成今天這種累死我們的難堪局面。我們用力施工,一旦

縣城墻建成,縣衙門獄舍修好,馬知縣會憑借這牢固的設(shè)施殲滅你們?!?/p>

周邊各瑤侗苗壯山民半信半疑?!?/p>

023

懷遠別傳

馬知縣管束民工很嚴,他不滿足于管工巡查督辦,經(jīng)常親自晝夜

監(jiān)工已如前述。他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怠工的人便用鞭子抽打,甚至棍棒“侍

——

候”。才開工沒幾天,民工中已有多人死于他的棍棒之下。這樣的冷酷,

024

這樣的兇狠,這樣的草菅人命,又這樣的不講信用,民工逐漸被激怒,

施工場地敵對情緒日漸高漲。

馬知縣經(jīng)常騎馬走在建城工地上。天一亮便鳴金敲鼓,銃炮如雷。

他是在制造聲勢,用以嚇?,幎泵鐗焉矫???吹竭@種架勢,瑤侗苗壯

山民更加相信早些時候三甲民工講的那些話。因此縣城里議論紛紛,

出現(xiàn)了先下手為強,沒等馬知縣動手,先行攻擊縣衙的議論。馬知縣

不知道瑤侗苗壯山民打的是什么主意,督促責備民工干活的嚴厲、苛

刻程度有加無減。

瑤侗苗壯民工互相私下議論,修衙筑城依靠我們,結(jié)果又將禍害

自己,這不正是作繭自負嗎?不如趁早逃走。因此,經(jīng)常有民工逃離

工地的事件發(fā)生。

一個風黑天高的夜晚,兩個溶江瑤民工偷偷溜出工地,想乘船逃

跑,在河灘上巡邏的管工發(fā)現(xiàn)了,被捉拿歸案。馬知縣親自拷打?qū)徲崳?/p>

一定要這兩個民工交代誰是他們的組織者,還有誰想逃跑?其實,民

工逃離工地都是不堪忍耐的自覺行為,哪里有組織者?這種行為都極

其隱秘,誰想逃跑,哪會讓人知道?所以,這兩個民工沒能招供。馬

知縣的審問一無所獲,他惱羞成怒,竟和管工們亂棍劈打這兩個民工,

并集中工地上的其他民工觀看。心狠手辣的馬知縣操一條五尺木棍親

自上陣,管工們持棍簇擁著向前,只幾棍,便將這兩個民工打倒,然后,

噼啪,噼啪,噼啪,噼啪,陣陣沉悶的亂棍劈頭蓋臉打在倒地的民工

身上,卻刺進觀看民工的心里。民工們恐懼、害怕、驚心、動魄。開始,

倒地的民工身體還有些抽搐、動彈,只一會兒,便沒有了絲毫的動靜,

死了。散場時,好幾個膽小的民工竟被嚇癱在地上。

又一次,也是民工逃跑的事,溶江右岸良帽村一滾姓民工已經(jīng)逃

離工地,到了江邊卻沒船只,情急之下他游水過江,被管工趕來的快

艇捉住拖到岸邊。馬知縣又把民工們集中到江邊,看他是如何處置逃

跑民工的。他讓管工把滾姓民工的頭壓下水,咕嚕咕嚕灌水,之后拉

起來,又壓下去咕嚕咕嚕灌水,直把滾姓民工灌滿一肚子的江水,便

拖到沙灘上翻躺著,讓兩個管工踩上民工的肚子蹦蹦跳跳,把民工肚

子里的水全蹦噴出來,然后又拖到水里灌水,灌滿了肚子又拖到沙灘

上平躺,管工又踩上肚子蹦跳,把水都擠出來了,又按進江水里灌,

再拖到沙灘上踩,如此這般反復十遍八遍,直把滾姓民工折磨死了才

罷休。民工們眼巴巴地看著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慘遭毒殺,滿臉的

恐懼壓抑成滿腔的憤怒。

又一次,馬知縣正在工地督查,有個兒童看見馬知縣來了,不懂

規(guī)矩沒有回避,旁邊民工很著急,呼喊他趕快躲開,兒童不聽,繼續(xù)

向著馬知縣走來的方向走過去。馬知縣見狀大怒,逮住兒童連續(xù)鞭撻

幾十下,當場把兒童打死。工地上,民工們耳聞目睹,按捺住心中憤上部

恨的怒火。

激蕩三江口

坡頭、板江各地瑤侗苗壯山民,得知馬知縣的暴戾恣睢,對他恨

入骨髓。稿黃、大地、太平、河里各地瑤侗苗壯山民頭領(lǐng)商議,現(xiàn)在

縣城城墻還沒完工,馬知縣就如此兇殘殺戮我們的同胞,正如三甲民

工所說,一旦縣城城墻建成,我們就會被馬知縣殺戮。——

025

懷遠別傳

工地上這樣的情況,民眾這樣的情緒,當然傳到了余金朝的耳里。

于是,余金朝召集溶、潯兩江兩岸各瑤侗苗壯山民的族長、寨老,秘

——

密策劃先行動手,除掉馬知縣的具體行動方案。

026

第六章

民工多懈怠,縣衙少團結(jié)

楊宦,老家在溶江右岸的良帽村,與溶、潯兩江兩岸瑤侗苗壯山

民關(guān)系很好,常在老堡街上的酒家飯館,與前來趕集的瑤侗苗壯山民

喝酒,而且時不時劃拳行令,情同弟兄。他去招募民工,手段主要是

軟的,連哄帶騙,多憑關(guān)系把民工招來。朱萬世沿潯江招工,對象多

是三甲人。三甲人久居潯江岸邊,受教育優(yōu)于瑤侗苗壯山民,因此,

僅憑花言巧語欺騙難以就范,朱萬世干脆來硬的,多帶幾個衙役,連

拖帶拽,因此不服者甚多。上部

馬知縣粗中有細,他在監(jiān)工督查中發(fā)現(xiàn),從溶江來的民工出現(xiàn)問

題,楊宦出面大多可以擺平。一天,師爺馮崇文接待了一個三甲老者,激蕩三江口

這老者是漾口人,他告發(fā)朱萬世在招工中有失偏頗,與部分民工有茍

且關(guān)系。馮師爺急報馬知縣,馬知縣想起了個別三甲民工并不懼怕他

這個縣太爺,敢于公開怠工,公開對抗縣衙。生性多疑的他即刻對朱——

027

懷遠別傳

萬世失去信任,同時也懷疑楊宦與溶江民工有所勾搭。

時間又過了一個多月,民工中怠工者益多,馬知縣強力彈壓,非

——

但制止不了,反而愈演愈烈,大大地拖延了工期。

028

馬知縣和馮師爺商量對策。馮師爺說:“楊宦是溶江人,平日里

經(jīng)常與溶江來的山民廝混,關(guān)系非同一般?;蛟S是溶江民工倚仗他的

存在,才敢于如此怠工。”

馮師爺又說:“朱萬世在懷遠縣衙供職,經(jīng)歷好幾任知縣,天熟

地熟人熟。又倚仗著自己的皇屬身份,不把我們放在眼里。前不久,

漾口村三甲老人告發(fā)他與民工有茍且關(guān)系,我看十有八九是真的?!?/p>

馬知縣覺得馮師爺說得有理,便把民工怠工的主要原因歸咎于楊

宦和朱萬世與民工的千絲萬縷關(guān)系。于是,按馮師爺獻上的計策,以

年度稅收不好,需要派員督查為由,將楊宦和朱萬世調(diào)離施工工地,

派楊宦去潯江兩岸村屯開展督查,派朱萬世往溶江兩岸村屯開展督查。

楊、朱二人亦明白個中原因,各自心懷不滿。

朱萬世,自稱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之后。明朝靖難之役,建

文帝兵敗,戰(zhàn)亂中下落不明,一說他由地道出逃西南,隱藏于云、貴、

桂一帶。建文帝從云南經(jīng)貴州進廣西途中,在懷遠縣停留多日。后沿

潯江順流下懷水、融江進柳江,然后又轉(zhuǎn)黔江再轉(zhuǎn)郁江到達橫州,在

橫州的寶華山壽佛寺削發(fā)出家直至終死。一名隨行的隨從在懷遠縣停

留期間病倒,且奄奄一息,不能隨行。建文帝念其忠心耿耿,賜予朱姓。

建文帝的船只順流而去,朱姓隨從本以為滯留懷遠必死無疑。殊不知氣

數(shù)未盡,竟然幸存下來,從此在懷遠縣三甲人聚居的潯江沿岸生生不息,

繁衍后代,到朱萬世已經(jīng)是明朝第12個皇帝隆慶帝,時間跨度160多

年了。但是,無論怎么說,朱萬世的皇屬身份是沒有人懷疑的,至少

在懷遠縣。正因為這個緣故,朱萬世長期在懷遠縣衙公干,輔佐過好

幾任知縣。馬希武之前,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到任的知縣布恒與

朱萬世友善,從未給過朱顏色看。而馬知縣則不同,動不動就吹胡子

瞪眼睛,經(jīng)常破口大罵部屬,朱萬世雖為皇屬也不例外。正因為如此,

朱萬世在縣衙里的日子過得也不愉快,不僅心存不滿,其實已經(jīng)懷恨

在心。這一次被調(diào)離縣衙派往鄉(xiāng)下,更是耿耿于懷,也常常私下約見

楊宦,暗抒不快和憤懣之情,兩人各有苦衷且都源于馬知縣,一拍即合。

楊宦調(diào)潯江與三甲民打交道,催交稅,白天在潯江沿岸村落活動,

晚上乘船悄悄遛回溶江良帽老家來。白文寨距離良帽七八里地,這時

的余金朝不僅年輕有為,更是威風無比,在寨子里說一不二。主宰大

小事務(wù)特別是對外關(guān)系。他與在縣衙做官的楊宦交往甚篤,經(jīng)常有事

無事到良帽村來走動。

一天晚上,余金朝又到良帽村來,碰上老朋友楊宦和皇屬朱萬世,

三人熱了一壺自釀的糯米酒,炒上一碟干辣椒伴臘野雞慢慢對酌起來。

楊宦自然說起縣城筑城民工被馬知縣當牛馬使喚,自己遭馬知縣猜疑

被調(diào)離工地的事來。朱萬世有皇屬身份,更是牢騷滿腹,痛罵馬希武

為馬賊。上部

看到楊宦和朱萬世對馬知縣的不滿情緒,余金朝很感興趣,不僅

激蕩三江口

對楊、朱的話洗耳恭聽,且不時插話補充,添油加醋,煽動對立情緒。

——

029

懷遠別傳

——

030

第七章

官民敵對化,金朝崛起來

余金朝與縣衙的對立由來已久。自從朝廷設(shè)老堡為縣城之后,官

府便加強了對懷遠縣境內(nèi)瑤侗苗壯山民的剝削和壓迫,各種賦稅多而

重,如人丁稅,征銀140兩;地畝稅、官民田地稅,征銀390兩;人

丁地畝稅,征銀560兩;學租稅4兩;雜稅140兩;協(xié)濟,征銀262兩。

另有附加稅,一般三五成,最高可達五倍。還有無償平調(diào)民工,官吏

有事無事到鄉(xiāng)下吃喝卡要,隨物送禮,弄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一次,余金朝聯(lián)合白云山麓的上老巴、中老巴、下老巴、上保、

下保、邊浪、上曲、下曲等村寨的幾十個瑤侗苗壯青年,將兩個下鄉(xiāng)

吃喝卡要的縣衙衙役揍了一頓,原本只是想教訓縣衙役,以后要有所

收斂,不料出手太重,竟將縣衙役打死,引發(fā)縣衙調(diào)動幾十個衙役前

來捉拿兇手。衙役們氣勢洶洶渡過三江口,闖上白云山。爬到下老巴村,

村民告訴他們,你們要找的人在中老巴。爬到中老巴村,村民告訴他們,

你們要找的人在上老巴。又爬到上老巴,村民說在邊浪。到達邊浪村,

余金朝和幾十名瑤侗苗壯村民在等著他們來呢。衙役走了大半天,又

累又餓,哪里是村民的對手?對打中,又死了兩個衙役,結(jié)果不但捉

不到兇手,還白白送了兩條人命。此事惹得縣衙更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