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輪復習語文試題(新高考新教材) 任務(wù)突破練14 文言文簡答題_第1頁
高考二輪復習語文試題(新高考新教材) 任務(wù)突破練14 文言文簡答題_第2頁
高考二輪復習語文試題(新高考新教材) 任務(wù)突破練14 文言文簡答題_第3頁
高考二輪復習語文試題(新高考新教材) 任務(wù)突破練14 文言文簡答題_第4頁
高考二輪復習語文試題(新高考新教材) 任務(wù)突破練14 文言文簡答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任務(wù)突破練14文言文簡答題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孫子曰:“善用兵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何以明之?梁州賊王國圍陳倉。乃拜皇甫嵩、董卓,各率二萬人拒之。卓欲速進赴陳倉,嵩不聽。卓曰:“智者不待時,勇者不留決。速戰(zhàn)則城全,不救則城滅。全滅之勢,在于此也?!贬栽?“不然。百戰(zhàn)百勝,不如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是以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此,可勝在彼。范蠡曰:‘時不至,不可強生;事不究,不可強成?!酥^也。彼守不足,我攻有余。有余者動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今陳倉雖小,城守固備,非九地之陷也;王國雖強,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勢也。夫勢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國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陳倉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煩兵動眾,而取全勝之功,將何救焉?”遂不聽。王國圍陳倉,自冬迄春八十余日,城堅守固,竟不能拔。賊眾疲弊,果自解去。嵩進兵擊之,卓曰:“不可。兵法:‘窮寇勿追,歸眾勿迫?!裎易穱瞧葰w眾追窮寇也困獸猶斗蜂蠆有毒況大眾乎?”嵩曰:“不然。吾前不擊,避其銳也。實而備之,強而避之,銳卒勿攻,兵之機也。今而擊之,待其衰也。所擊疲師,非歸師也;國眾且走,莫有斗志。以整擊亂,非窮寇也?!彼飒氝M兵擊之,使卓為后拒。連戰(zhàn),大破。國走而死。卓大慚恨。孫子曰:“怒而撓之?!毖源渌ヒ?。又曰:“卑而驕之?!毖詳撑M兵,則當外示屈弱,以高其志,待其歸,隨而擊之。又曰:“引而勞之?!毖砸蚱溥M退以觀其變,然后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選自《反經(jīng)·先勝》,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今我追國/是迫歸眾/追窮寇也/困獸猶斗/蜂蠆有毒/況大眾乎B.今我追國/是迫歸眾/追窮寇也/困獸猶斗蜂/蠆有毒/況大眾乎C.今我追國/是迫歸/眾追窮寇也/困獸猶斗蜂/蠆有毒/況大眾乎D.今我追國/是迫歸/眾追窮寇也/困獸猶斗/蜂蠆有毒/況大眾乎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董卓,利用漢末戰(zhàn)亂和朝廷勢弱占據(jù)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并挾持號令,東漢政權(quán)從此名存實亡。B.陳倉,位于陜西省西部,漢劉邦暗度陳倉、諸葛孔明兩伐祁山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發(fā)生在這里。C.九天,意思是天的最高處,形容極高,此處指帝王。D.“怒而撓之”,指的是對于易怒的敵人,要用挑逗的方法激怒他。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孫子認為善于用兵打仗的人,首先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自己不被敵人打敗,然后等待戰(zhàn)勝敵人的時機。B.如果沒有具備九天之勢,那么進攻者就要受害;如果還不到九地之陷的困境,那么就不會被攻破。C.梁州賊王國圍困陳倉,董卓欲迅速奔赴陳倉救援,但皇甫嵩不聽,認為陳倉具有九天之勢,不用興師動眾。D.被激怒的敵人要進兵,那么就要在外表上顯出屈從軟弱的樣子,麻痹敵人,等敵人放松了警惕,就要及時進攻他。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智者不待時,勇者不留決。速戰(zhàn)則城全,不救則城滅。(2)實而備之,強而避之,銳卒勿攻,兵之機也。5.(對點題)梁州賊王國圍困陳倉,皇甫嵩先是不同意董卓領(lǐng)兵速戰(zhàn)的建議,后又帶兵進攻,請分別概括皇甫嵩先不戰(zhàn)后又戰(zhàn)的理由。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貞觀初,嶺南諸州奏言高州酋帥馮盎反叛。詔將軍藺謨發(fā)數(shù)十州兵討之。魏征諫曰:“中國初定,瘡痍未復,嶺南瘴癘,兵遠難繼,若不如意,悔不可追。且馮盎若反即須及中國未寧交結(jié)遠人分兵斷險破掠州縣署置官司何因告來數(shù)年兵不出境此則反形未成,無容動眾。今若遣使,分明曉諭,必不勞師旅,自致闕庭?!碧趶闹?嶺表悉定。太宗曰:“初,嶺南諸州盛言盎反,朕必欲討之,魏征頻諫,以為但懷之以德,必不討自來。既從其計,不勞而定,勝于十萬之師?!必懹^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蠻國,表疏不順,請發(fā)兵討擊之。”太宗曰:“兵者,兇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來,窮兵極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堅自恃兵強,欲必吞晉室,興兵百萬,一舉而亡。隋主亦必欲取高麗,頻年勞役,人不勝怨,遂死于匹夫之手。朕今見此,豈得輒即發(fā)兵?”竟不討之。貞觀五年,康國請歸附。太宗曰:“前代帝王,大有務(wù)廣土地,以求身后之虛名,無益于身,其民甚困??祰葋須w朝,有急難不得不救;兵行萬里,豈得無勞于民?若勞人求名,非朕所欲。所請歸附,不須納也。”貞觀十九年,太宗將親征高麗,尉遲敬德奏言:“車駕若自往遼左,皇太子又監(jiān)國定州,東西二京,雖有鎮(zhèn)守,終是空虛。且邊隅小國,不足親勞萬乘。伏請委之良將,自可應(yīng)時摧滅?!碧陔m不從其諫,而識者是之。太宗《帝范》曰:“土地雖廣,好戰(zhàn)則人凋;邦國雖安,忘戰(zhàn)則人殆。凋非保全之術(shù),殆非擬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農(nóng)隙講武,習威儀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踐軾蛙①,卒成霸業(yè);徐偃棄武,終以喪邦。何也?越習其威,徐忘其備也。”(選自《貞觀政要》,有刪節(jié))注①勾踐軾蛙:相傳越王勾踐出兵伐吳,途中見怒蛙,為表示對勇敢精神的尊重,即憑軾為敬。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且馮盎若反/即須及中國未寧/交結(jié)遠人/分兵斷險/破掠州縣/署置官司/何因告來數(shù)年/兵不出境/B.且馮盎若反/即須及中國未寧交結(jié)/遠人分兵斷險/破掠州縣/署置官司/何因告來/數(shù)年兵不出境/C.且馮盎若反/即須及中國未寧/交結(jié)遠人/分兵斷險/破掠州縣/署置官司/何因告來/數(shù)年兵不出境/D.且馮盎若反/即須及中國未寧交結(jié)/遠人分兵斷險/破掠州縣/署置官司/何因告來數(shù)年/兵不出境/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嶺表,即嶺南。古人認為五嶺以南處于中原之外,所以也稱嶺外。如蘇軾有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B.表疏,泛指臣子呈給皇帝的奏章,表重在進言說事,如《陳情表》;疏重在分條說明情況,如《諫太宗十思疏》。C.監(jiān)國,中國古代的一種政治制度,通常指皇帝外出時,太子留守宮廷處理國事;也指君主未能親政,由他人代理朝政。D.萬乘,文中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輛,故稱天子為“萬乘”,與《過秦論》“致萬乘之勢”中的“萬乘”意義相同。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太宗皇帝聽從魏征建議,不廢一兵一卒就平定嶺南之地,因此他贊揚魏征的能力出眾。B.太宗認為戰(zhàn)爭是不祥的事情,不可輕易發(fā)動,苻堅、隋主都是因窮兵黷武而走向滅亡。C.唐太宗不求虛名,他擔心保護附屬國會使本國的百姓疲敝,沒有答應(yīng)康國歸附的請求。D.尉遲敬德反對唐太宗親征高麗,太宗雖然認為他說得對,但最終也沒有聽從他的建議。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今若遣使,分明曉諭,必不勞師旅,自致闕庭。(2)土地雖廣,好戰(zhàn)則人凋;邦國雖安,忘戰(zhàn)則人殆。10.(對點題)文末唐太宗用勾踐和徐偃事例的用意分別是什么?任務(wù)突破練14文言文簡答題1.A解析原句中“迫歸眾”“追窮寇”結(jié)構(gòu)相同,所以應(yīng)該在“眾”后面斷開,排除C、D兩項;“蜂蠆”是一個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項。2.C解析C項,“此處指帝王”分析錯誤,此處就是指天的最高處。3.C解析C項,“認為陳倉具有九天之勢”分析錯誤,從原文“今陳倉雖小,城守固備,非九地之陷也;王國雖強,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勢也。夫勢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國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陳倉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煩兵動眾,而取全勝之功,將何救焉”可知,不用興師動眾的原因分析有誤。4.參考答案(1)智者不會等待時機,勇者不會遲留不決。速戰(zhàn)就能保全陳倉,不去援救,陳倉就會被攻占。(2)對方有實力要多防備,強盛要避開,精銳的士卒不要輕易進攻,這都是用兵打仗的要旨。解析(1)“待時”,等待時機;“留決”,遲留不決;“全”,保全。(2)“備”,防備;“強”,強盛;“銳卒”,精銳的士卒;“兵”,名詞用作動詞,用兵。5.不戰(zhàn)的理由:避開敵軍的銳氣;陳倉還不到九地之陷的困境,不會被攻破。戰(zhàn)的理由:敵軍已衰頹,以嚴整之師攻擊混亂逃軍,容易成功。參考譯文孫子說:“善于用兵打仗的人,首先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自己不被敵人打敗,然后等待戰(zhàn)勝敵人的時機?!睘槭裁催@樣說呢?梁州賊寇王國圍困陳倉?;实塾谑侨蚊矢︶?、董卓為將,各率領(lǐng)兩萬人去討伐。董卓想迅速領(lǐng)軍奔赴陳倉,皇甫嵩不聽從。董卓說:“智者不會等待時機,勇者不會遲留不決。速戰(zhàn)就能保全陳倉,不去援救,陳倉就會被攻占。陳倉被保全或被攻占,就在此一舉了?!被矢︶哉f:“不是這樣的。百戰(zhàn)百勝,也不如不戰(zhàn)就使敵人屈服。所以首先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自己不被敵人打敗,然后等待戰(zhàn)勝敵人的時機。使自己不被敵人打敗,主動權(quán)在于自己;能否戰(zhàn)勝敵人,在于敵人是否給我們可乘之機。范蠡說:‘節(jié)令不到,不可以勉強植物生長;事情不探究清楚,不能強迫成功。’說的正是這個道理。采取守勢,是因為取勝條件不足;我們進攻,是因為取勝條件有余。取勝條件有余的,像動于高不可測的天上一樣,使敵人無從防備;取勝條件不足的,就像陷在深深的地下一樣,難有大的進展?,F(xiàn)在,陳倉雖然小,防守牢固,并沒有到‘九地之陷’的困境;王國雖然強盛,進攻我軍不準備去援救的地方,也沒有具備‘九天之勢’。如果沒有具備‘九天之勢’,那么進攻者就要受害;如果還不到‘九地之陷’的困境,那么陳倉就不會被攻破?,F(xiàn)在王國被困,陳倉又不會被攻破。我軍不用興師動眾,就可以大獲全勝,又有什么必要迅速挽救呢?”皇甫嵩因此不聽董卓的建議。王國圍困陳倉,從冬到春有八十余天,但陳倉防守牢固,最終沒被攻破。王國的軍隊疲憊不堪,最終還是撤退了?;矢︶砸M兵攻擊王國,董卓說:“不行。兵法上說:‘窮寇勿追,歸眾勿迫。’現(xiàn)在我們追擊王國,是逼迫歸眾,追擊窮寇。困境中的野獸還要搏斗,馬蜂、蝎子是有毒的,更何況是眾多的人呢?”皇甫嵩說:“不是這樣。以前我不攻擊王國,是回避他的銳氣。對方有實力要多防備,強盛要避開,精銳的士卒不要輕易進攻,這都是用兵打仗的要旨。現(xiàn)在進攻他,是等他衰頹。我們現(xiàn)在進攻的是疲乏之師,而不是‘歸眾’;王國的人雖多但都想逃走,沒有斗志。我們以嚴整之師攻擊混亂之師,并非追擊窮寇?!被矢︶杂谑菃为氼I(lǐng)兵攻擊王國,讓董卓在后防御?;矢︶赃B戰(zhàn)告捷,大敗敵軍。王國在逃跑中被殺。董卓因此慚愧,心中嫉恨皇甫嵩。孫子說:“對于易怒的敵人,要用挑逗的方法激怒他。”是說要等待其頹敗之時。又說:“對于鄙視我方的敵人,要讓他更加驕傲?!笔钦f被激怒的敵人要進兵,那么就要在外表上顯出屈從軟弱的樣子,助長敵軍的驕氣,等敵人收兵回去,就要及時進攻他。又說:“要引誘敵人,使其勞頓?!笔钦f要通過敵軍進退來觀察敵人的應(yīng)變,然后在敵人意想不到的情況下采取行動。這都是軍事家取勝的奧妙所在,是不可以事先加以具體規(guī)定的。6.A解析“交結(jié)遠人”為動賓結(jié)構(gòu),應(yīng)在一起;“告來數(shù)年”意為“告發(fā)他們反叛好幾年”。7.D解析D項,“與《過秦論》‘致萬乘之勢’中的‘萬乘’意義相同”錯,《過秦論》中是“兵車萬乘”的意思。8.D解析D項,“太宗雖然認為他說得對”錯,原文無此信息。9.(1)現(xiàn)在如果派出使者,清楚明白地告訴他們,一定不需勞煩大軍,就會使他們自己來歸順朝廷。(2)疆域雖然遼闊,但熱衷于戰(zhàn)爭就會使民生凋敝;國家雖然安定,但忘記戰(zhàn)備就會使百姓懈怠。10.①用勾踐的事例告誡臣下要彰顯朝廷威儀,鼓舞百姓士氣,不讓他們在精神上有所懈怠。②用徐偃的事例告誡臣下,只有時刻不忘記戰(zhàn)備,才能保國家安全。參考譯文貞觀初年,嶺南各州上奏告發(fā)高州統(tǒng)帥馮盎起兵反叛。唐太宗下詔令讓將軍藺謨調(diào)動幾十個州的兵馬討伐。魏征進諫說:“中原剛剛太平,人民遭受戰(zhàn)亂未曾平復,嶺南地區(qū)又多瘴癘,兵馬遠行非常困難,如果達不到預期目的,后悔就來不及了。并且馮盎如果真的造反,可以趁中原地區(qū)沒有平定之時,勾結(jié)遠方的人,分兵據(jù)守險要之地,攻城略地,設(shè)置州府。為何告發(fā)他們反叛好幾年了,卻不見他的軍隊攻出嶺南呢?這就是反叛的形勢還沒有形成,不必興師動眾?,F(xiàn)在如果派出使者,清楚明白地告訴他們,一定不需勞煩大軍,就會使他們自己來歸順朝廷?!碧铺诮邮芰诉@個建議,于是嶺南地區(qū)全都安定了。唐太宗說:“當初,嶺南各州盛傳馮盎要叛亂,我決心討伐他們,魏征多次進諫,認為只要用仁德來安撫他們,不用發(fā)動戰(zhàn)爭他們就會自己來歸順。我聽從了他的建議后,不用一兵一卒平定嶺南,其效果真是勝過十萬大軍啊?!必懹^四年,主管大臣報告說:“南方的林邑國,上疏的言辭不恭順,請陛下發(fā)兵討伐他們?!碧铺谡f:“戰(zhàn)爭是不祥的事情,不得已時才用。自古以來,窮兵黷武的人,沒有不自取滅亡的。苻堅自恃兵力強大,一定要吞并晉朝,發(fā)動百萬軍隊,結(jié)果一舉而亡。隋煬帝也一定要攻破高麗,多年征戰(zhàn)勞役不斷,老百姓苦不堪言,他最終死于小人之手。我想到這些,怎能輕易出兵呢?”最終沒有討伐林邑。貞觀五年,康國請求歸順。唐太宗說:“前代的帝王,很多都追求疆域遼闊,來博得身后的虛名,這樣做既對自己無益,也使百姓勞頓不堪??祰绻麣w順了我朝,他們有難我們就不得不援救;到那里要行軍萬里之遙,怎么可能不使百姓疲敝呢?如果為求虛名而使百姓勞頓,這不是我想要的。他們歸順的要求,我不接受?!必懹^十九年,唐太宗將親自出征高麗,尉遲敬德上奏說:“陛下如果親征遼東,皇太子現(xiàn)在又在定州監(jiān)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