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遺傳因素分析_第1頁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遺傳因素分析_第2頁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遺傳因素分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遺傳因素分析

系統(tǒng)性紅斑(sle)是一種貫穿多個系統(tǒng)和器官的疾病,主要以血清中產(chǎn)生各種自身抗體為主要特征。由于遺傳和環(huán)境等因素,其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這種疾病的發(fā)生在不同的年齡、性別、種族和地區(qū)?;颊哳A后較差,且對患者的心身健康產(chǎn)生較大影響。目前有關SLE的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研究報道較多,遺傳因素的研究多集中于分子、基因水平。本研究采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并結合Falconer的多基因易患性閾值模型,進行了SLE一級、二級、三級親屬遺傳度的估計,從宏觀角度探討遺傳因素在SLE發(fā)病中的作用。對象和方法一、安徽籍漢族人全部SLE患者來自2000年9月~2001年3月安徽省某省級醫(yī)院風濕病??崎T診就診的現(xiàn)患病例(14~62歲),共166例,均為安徽籍漢族人,符合1982年美國風濕病協(xié)會制訂的SLE診斷標準,其中男11例,女155例,年齡(31.40±11.21)歲。對照組選自安徽省2所省級醫(yī)院的臨床醫(yī)生和護士,共383例,選擇對照要求為無風濕性疾病的安徽籍漢族健康人群,其中男45例,女338例,年齡(30.53±8.19)歲。兩組間比較性別(χ2=3.32,P>0.05)、年齡(u=0.90,P>0.05)差異無顯著性。二、調查內(nèi)容及方法采用統(tǒng)一設計的SLE遺傳流行病學調查表,由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調查員對先證者及正常對照進行問卷,調查方法為門診詢問、上門面訪和信訪相結合。主要調查內(nèi)容為先證者和正常對照一級親屬(父母、同胞、子女),先證者二級親屬(伯、叔、舅、姑、姨、祖父母、外祖父母),先證者三級親屬(堂表兄、弟、姐、妹)的人數(shù)、患病人數(shù)以及年齡、性別等一般情況。所有患病親屬最后都經(jīng)確定符合1982年美國風濕病協(xié)會的SLE診斷標準。三、統(tǒng)計分析1.標準判斷遺傳模式s為同胞患病率,q為一般人群患病率。按以下標準判斷遺傳模式:s/q接近1/2q為單基因顯性遺傳病,s/q接近1/4q為單基因隱性遺傳病,s/q接近1/姨q為多基因遺傳病。2易患性均值ld其中r為親緣系數(shù);Xc、Xr分別為對照組和先證者親屬的易患性均值至閾值的差;a為閾值概率密度與一般人群發(fā)病之比值;A為樣本中患者人數(shù);q為患病率。統(tǒng)計分析在SAS6.12上完成。結果一、歸個人網(wǎng)絡上的相關犯罪人166例先證者中男11例,女155例。先證者一級親屬1237人(男596人,女641人),二級親屬1812人(男878人,女934人),三級親屬2019人(男1037人,女982人)。383例對照一級親屬共2609人(男1295人,女1314人),對照組親屬與先證者各級親屬年齡、性別經(jīng)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二、sle發(fā)病率比較166例先證者中,20例先證者有患病的一級親屬,占12.05%,其中有1例先證者另有2個一級親屬患SLE,其中男2例,女19例。11例先證者尚有患病的二級親屬,占6.63%,其中有1例為男性。4例先證者有患病的三級親屬,占2.41%,均為女性。383例對照組中,3例對照有患SLE的一級親屬,占0.78%,也均為女性。先證者同胞患病率為1.647%。對照組一級親屬與先證者一級、二級、三級親屬SLE患病情況比較見表1。由表1可知先證者一級、二級親屬SLE患病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一級親屬(P<0.01),先證者三級親屬SLE患病率也高于對照組一級親屬,但二者差異無顯著性(P=0.73)。提示本病具有家庭聚集性。三、般人群發(fā)病率的計算根據(jù)同胞患病率和一般人群患病率可估計某病遺傳方式,本研究因無一般人群資料,故以對照組一級親屬患病率來代替一般人群患病率。遺傳模式估計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s/q接近1/姨q,考慮多基因遺傳病。四、sle先證者上級生物培養(yǎng)情況根據(jù)Falconer多基因易患性閾值模型計算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166例SLE先證者一級、二級、三級親屬的遺傳度分別為78.8%±4.45%、58.8%±10.9%、39.2%±32.0%,三者加權平均遺傳度為75.2%±4.12%。sle的遺傳多樣性本研究資料收集由經(jīng)過專門培訓的調查員采用門診問卷、上門面訪和信訪相結合的方法,調查過程中嚴格進行質量控制,因涉及的二級、三級親屬十分繁雜,要求調查員做到“三心”,即細心、專心、耐心,基本完成了一級、二級、三級親屬的資料收集工作。但由于部分研究對象,尤其是年輕者或年長者,可能會遺漏部分三級親屬的信息,造成三級親屬遺傳度估計與實際可能有偏差。多數(shù)學者認為,SLE是由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交互作用而導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國外研究表明,SLE存在明顯的家庭聚集現(xiàn)象。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12.05%的SLE家庭出現(xiàn)2例以上的病例,這與國外Pistiner等報道的結果相一致,證實SLE確實存在家庭聚集性。結果同時也發(fā)現(xiàn)SLE一級親屬患病率為1.698%,遠高于對照組的0.115%。一級親屬的遺傳度為78.8%±4.45%,高于國外報道的結果(66%±11%)。這些結果表明遺傳因素在SLE發(fā)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估計多基因病的遺傳度,即遺傳因素在其發(fā)病中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方法是Falconer多基因易患性閾值模型,盡管它存在不能完全排除環(huán)境因素混雜影響的缺點,但本研究對照組的選擇與先證者同一種族,性別、年齡經(jīng)比較差異無顯著性,盡可能地限制了非遺傳因素對研究的影響,使研究結果盡可能地接近真實情況。本次研究表明SLE具有多基因遺傳病的特點,一級親屬患病率>二級親屬患病率>三級親屬患病率>群體患病率;約12%的先證者其一級親屬患有SLE;親緣關系的遠近與患病率也有關系,本研究一級親屬的患病率與群體患病率兩者之差的一半與二級親屬的患病率相近;一級親屬的遺傳度>70%,為高遺傳度疾病,表明SLE符合多基因遺傳病的特點。用Falconer法計算遺傳度容易高估遺傳因素的作用,同時本研究對照組二級、三級親屬資料收集難度大,故計算遺傳度時均以對照組一級親屬患病情況作為基礎資料,使SLE二級、三級親屬的遺傳度可能比實際偏大,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