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層位關系
1、層位
層位是指堆積單位在堆積先后次序中的特定位置。在特定的情況下,層位又被用作堆積單位的代名詞。
2、層位關系
層位關系是指堆積單位與堆積單位之間的疊壓或打破關系。如圖:②層的層位關系是被①層疊壓,被H打破,它又疊壓M和③層。層位關系也可以用列表圖示法表示。所列圖示被稱為層位關系表。如上舉②層的層位例子表示為:
確定層位關系的目的是確定諸堆積的早晚關系,因此,層位關系可以適當簡化表示。上圖1中的層位關系中,①→H、M→③、那么只寫出H→②→M也就能準確反映出②層的層位。前圖之中的層位關系全部列出是:
此關系可簡化為:①→H→②→M→③,這種簡化關系中稱為層位關系組〔串〕。
在分期等研究分析時,常常需要把復雜的層位關系圖分解成假設干層位關系組〔串〕,如以下圖:其層位關系圖為以下圖。此表可分解為層位關系組〔串〕為:1、②→③→M2→④。2、②→H1→H2→H3→④。3、②→H1→M1→④。三、考古地層學的運用 明確了考古地層學的根本原理之后,就需要運用這些原理來指導田野考古開掘工作。進行田野考古開掘必須具備根本的操作技能,這一技能是要在考古學理論和方法的指導下并經過一定時期的實踐培養(yǎng)才能夠獲得的。 田野考古工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根本內容,即用地層學原理指導田野考古工作、全面而系統(tǒng)地收集蘊涵著各種信息的資料和對所有資料做科學的記錄。1、用地層學原理指導田野考古開掘工作 區(qū)分文化層和識別遺跡是考古開掘中首先碰到的問題,它是做好開掘工作的根底。因此,在地層學原理的指導下開展田野考古開掘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原那么。〔一〕依據堆積的土色、土質和包含物來劃分文化層和遺跡 自1931年安陽后岡遺址的開掘之后,中國的田野考古就摒棄了按水平層進行開掘的方法,轉而采用按文化堆積的自然分布分層揭露的科學開掘方法,即所謂的按土質土色劃分文化層。 就目前的認識而言,劃分文化層和遺跡主要是依據堆積的顏色、質地、結構、砂礫等成分的含量和包含物等因素。土質土色差異明顯的文化層和遺跡是較容易區(qū)分、識別的,如時代相差較遠或性質不同的文化堆積、填土明顯不同的遺跡等。而在許多時候文化層和遺跡的土質土色差異不甚明顯,有時甚至在許多時候文化層和遺跡的土質土色差異不甚明顯,有時甚至極為接近,在這種情況下劃分文化層和識別遺跡就比較困難,如顏色相似的文化堆積、在灰層內開挖的灰坑或墓葬等。 對文化層顏色的觀察往往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光線明暗的影響,陰天和晴天、早晚和中午以及從不同的方向觀察,有時會有不同的結果。再如濕度的影響,濕度較大時文化層的顏色一般較深,質地也相對較軟一些,層次比較容易區(qū)分,而枯燥了的文化層的顏色往往變淺發(fā)白,硬度加大,較難區(qū)分層次,在后一種情況下可以采用噴灑水的方法加以處理。 質地、結構、顆粒度和包含砂礫及其他雜質等因素也是區(qū)分文化層和遺跡的重要依據。觀察文化層主要靠眼睛,但有時看起來沒有什么差異的堆積,憑手鏟刮面時的手感那么可以體驗到其差異,進而劃分為不同文化層。仔細觀察砂礫、炭屑、燒土顆粒、云母等物質在土層中的有無和數量的多少,也可以幫助分辨文化層和遺跡。盡管區(qū)分文化層和遺跡主要是依據以上表達的內容,但注意包含遺物的細微變化有助于正確劃分文化層和遺跡。一般說來,有一定時間間隔的文化層或具有打破關系的一組遺跡,其包含物必定有所不同和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土質土色的差異又不是很明顯,那么,注意包含物的變化對于正確區(qū)分層位關系就顯得十分重要。 在一般情況下,文化層的劃分不應過厚〔特殊情況例外〕,至少在野外操作期間應該如此。如果文化層劃分得太厚,有時會把屬于不同期別甚至不同文化的堆積劃到一層之中,如1958年開掘的徐州高皇廟遺址,厚達9米的堆積僅僅分為三層,其中下層就包含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三個時代,從而使一些關鍵性的學術課題喪失了早日解決的機遇。因此,在文化堆積的土質土色等比較接近而難于區(qū)分的情況下,可以在同一層之內按10厘米的平行厚度劃分開來,并給予臨時編號,以記錄相關內容和出土遺物,留待室內統(tǒng)一分析整理時取舍。 〔二〕平剖面結合,將文化堆積和遺跡置于立體的空間內分析研究〔區(qū)分早晚關系〕 我國目前普遍采用探方法進行野外考古開掘。一個遺址內的文化層堆積和遺跡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積累起來的,它本身具有相當的時間深度。因此,在一個地點由于長時間的活動而逐漸形成的文化層和遺跡就構成了一個立體的堆積空間。在考古開掘中,探方在挖開之后會出現(xiàn)東西南北壁四個剖面和底部平面這五個面。隨著文化層和各種遺跡的出現(xiàn)并不斷地被清理和開掘,我們就開始置身于一個立體的空間之內了。從理論上講,五個面上出現(xiàn)的所有界線〔包括文化層和文化層、遺跡和遺跡及文化層和遺跡之間的界線〕都必須是閉合的,各種界線可以被打斷而改變方向,但不能在不相交的情況下停頓。因此,在考古開掘中一定要在立體的空間內來研究文化層堆積和遺跡之間的層位關系。 平面上的土如果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和質地,并且相互之間有較為明確的界線,其性質的歸屬一般有三種可能。 〔1〕可能是分屬于不同的文化層。由于文化層并不都是水平的,相互之間就有傾斜疊壓的現(xiàn)象,于是不同的文化層就會在同一平面上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下的界線往往不甚規(guī)那么,并且會延伸到探方之外,一般根據壁上的走向和趨勢就可以判斷其早晚關系及性質。 〔2〕可能是剛開口的遺跡。因為遺跡都有一定的形狀,其填土與遺跡外文化層的土又有差異,所以其界線的形狀往往較為規(guī)那么,或呈圓形、橢圓形、或呈方形、長方形。如果與另外的遺跡有打破關系,較晚的遺跡界線形狀通常比較完整,而被打破者那么不完整。如有多重打破關系,那么這些界線的圖形就會顯得較為支離破碎,需要仔細地加以分析,一一判斷它們的先后關系,以便按先順序進行清理開掘。〔3〕可能是在某一文化層或遺跡內夾雜的少量不同顏色、質地的土。因為文化層和遺跡內土的來源可能不同,常常會在同一文化層或遺跡內出現(xiàn)不同顏色和質地的土,這種土的界線有時也比較清楚,但其特點是形狀比較凌亂,面積一般甚小,初學者在刮平的平面上,往往把那些細微差異都劃出來,有時反而干擾了視線,影響了對整體的認識和把握。當然,有時也可能是不規(guī)那么的遺跡〔如灰坑〕開口或新的文化層露頭,但它們在形狀、范圍大小方面還是有所區(qū)別的。 以上三種情況是從考古開掘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應與剖面結合起來分析,不僅需要判斷在同一平面上的遺存之間的早晚關系,還要分析研究它們和已開掘層位的關系。只有在平面上準確地掌握文化層或遺跡的分布范圍,從剖面上分清其相對年代關系,按要求采集并記錄好各種資料,才能把文化層和遺跡揭示清楚,圓滿地完成考古開掘工作的任務?!踩程镆伴_掘操作必須遵循由晚及早的原那么逐層予以揭露 由于較晚時期形成的文化層或遺跡一般位居堆積的上部,較早時期形成的文化層或遺跡一般偏下,堆積是由早到晚逐漸形成的,所以在進行考古開掘時,必須遵循先開掘清理晚期遺存后開掘清理早期遺存的原那么。只有這樣,才能依次把不同時代和不同期別的遺存按其保存狀況揭示出來。 在一個平面上,如果同時劃出了遺跡和文化層,那么,平面上的遺跡一般都是打破文化層的,所以就應該先清理最晚的遺跡,即形狀完整者,完畢后再由晚及早依次清理其他的遺跡。 在設定的考古開掘范圍之內,各個探方應協(xié)同一致,盡可能地依共時關系按堆積層揭露。盡可能地使各個探方的進度保持一致,按層位依次揭露。這樣做有利于對各個時期的聚落及其遺跡周圍地貌做統(tǒng)一的觀察,并且可以對各個房屋之間及與其他遺跡的相互關系進行直接的觀察和研究?!菜摹匙畲笙薅鹊厥占鞣N資料 考古開掘中各種標本的采集,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有一個不斷增多的過程,而且在不同的開掘工地對標本采集的要求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在中國考古學的早期階段,標本的采集只限于人工制品。隨著考古學研究的不斷開展,日益要求考古開掘能提供越來越多的研究資料。同時,開掘管理工作也逐漸標準化,1984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公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規(guī)程〔試行〕》規(guī)定,“地層及遺跡單位的遺物應全部采集〞,同時要求“注意采集碳十四、熱釋光、古地磁等年代測定標本,注意采集孢子花粉等反映當時自然環(huán)境的標本〞。此后,標本的采集工作逐漸走向標準化和科學化的軌道。2、做好資料的記錄工作資料的記錄是考古開掘工作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其意義正如英國著名考古學家皮特里所說:“經過開掘之后,被發(fā)現(xiàn)的遺存只存在于紙上,一個考古學者的義務,就是記錄考古開掘中所見的一切東西,因為以后只能依靠記錄,才能憑想象去重建那些遺存和使過去的生活具體化〞。因此,開掘水平的上下、質量的優(yōu)劣最終是通過各種開掘記錄才能夠重建遺址的原貌,復原開掘前的堆積情況。資料的記錄主要有文字記錄、影像記錄和測量繪圖記錄三大類。又分為遺物記錄和文化層記錄、遺跡記錄等兩個門類?!?〕遺物的記錄 普通遺物和采集的分析標本應記錄其出土單位及層位。所謂普通遺物是指不能夠復原的陶片、石塊或廢料、動植物標本等。因為這一類遺物的數量較多,通常采用特制的編制袋等封口保存,最好是將記錄的內容寫在袋子外表的顯眼處,并把記錄有同樣內容的標簽置于袋內。 出自文化層或一般遺跡〔如灰坑〕內的重要遺物、完整或近似完整或可復原的遺物等,應收為小件遺物單獨存放。小件遺物的記錄除了需要標明出土單位及層位等要項之外,還應增加準確的出土位置〔坐標〕,一般以探方的西南角為基點,量出縱、橫、深三個數據?!?〕文化層和遺跡記錄 文化層的記錄主要采用繪圖和文字描述,反映在四壁上的剖面應有影像記錄。繪圖資料主要表現(xiàn)文化層堆積的平面分布范圍、走向,并用剖面來反映其厚度的情況及變化。文字記錄應較詳細,包括的內容有:深度,厚度、土質、土色,顆粒度和分選,包含雜質情況;堆積的分布范圍;各種出土的種類和數量;文化層的成因及特點的分析;相對年代和絕對年代的推定;存在問題等。 因為遺跡的種類繁多,并且同類遺跡在不同的時代所表現(xiàn)的形式不完全相同,所以,這一類記錄應因遺跡而異,各有不同的要求和格式。但都要做文字、繪圖和影像三個方面的記錄那么是一致的。
總結幾十年來中國田野考古開掘工作的經驗并參照國外田野考古開掘記錄的成果,最近幾年在一些大學的考古開掘工地,開始采用一種表格式的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珠寶鑒定師考試前沿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稅務師重點突破試題及答案
- 2025專用合同管理顧問委托合同樣本
- 一年級語文時間管理題及答案
- 食品化學成分識別試題及答案
- 2025《技術服務合同》
- 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路徑探索
- 2025成都市家庭居室裝飾裝修施工合同(樣本)
- 紅河學院《工程光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信陽師范大學《軟件測試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Shangrila510呼吸機操作流程及要點說明
- 2024年4月貴州省高三年級適應性考試地理試卷
- (高清版)DZT 0073-2016 電阻率剖面法技術規(guī)程
- 2024年福建省2024屆高三3月省質檢(高中畢業(yè)班適應性練習卷)英語試卷(含答案)
- 新申請艾滋病篩查實驗室驗收指南
- 倉儲設備操作安全操作培訓
- 上海電機學院計算機C語言專升本題庫及答案
- 2023年寧波房地產市場年度報告
- 員工身心健康情況排查表
- 模擬小法庭劇本-校園欺凌
- 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yè)安全評價細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