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題1中外歷史上的憲政與法制建設古今中外的憲政和法制建設的發(fā)展體現了人類政治文明的演進。政治體制深刻影響著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發(fā)展,雖然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政治體制差別很大,但這些體制的設計和法制建設都是圍繞國富民安展開的,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各種政治模式相互交流、碰撞,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一、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變1.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1)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全體公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機構是公民大會、五百人會議和陪審法庭。(2)公民大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內政、外交、戰(zhàn)爭、和平、重要官員任免等一切國家大事,都由公民大會討論決定。(3)國家最高常設行政機關是五百人會議,負責處理日常政務,召集公民大會。(4)民眾法庭是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和監(jiān)察機關,對公民大會的決議擁有最終核準權。(5)國家一切官職向各等級公民開放,國家官員由選舉產生。各級公職人員實行“公職津貼制”。2.羅馬法的作用(1)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是為了維系和穩(wěn)固帝國統(tǒng)治。羅馬法為皇帝和元老院的權力提供了法律依據,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維護貴族的利益,鞏固了帝國的社會基礎;經過平民的斗爭,對平民的權利給予一定的保障,緩和了階級矛盾。帝國把羅馬法律推向每一個角落,起到了穩(wěn)固統(tǒng)治和社會秩序的作用。(2)羅馬法內容豐富,體系完善,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它是歐洲歷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較系統(tǒng)完備的法律體系。它不僅嚴格界定法律主體的權利和義務,而且闡明了相關法理,為人們提供了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的法律依據。羅馬法是現代歐洲大陸法系的基礎,是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3.近代西方代議制民主(1)英國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2)美國1787年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3)德國1871年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4)法國1875年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5)代議制是指由選舉產生的代表民意的機關來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這是一種間接民主的形式,通常由議會作為代表民意的機關。它的基本特征是:由通過普選產生的議員組成議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國家權力;議會決議事項均應由議員共同討論并經多數通過;議會享有立法權、財政權和行政監(jiān)督權。現代西方國家大都實行代議制。二、近現代中國的民主政治1.近代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1)維新派主張君主立憲制。(2)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指導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2.新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1)新中國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為臨時憲法;1954年憲法是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國推行“依法治國”戰(zhàn)略,加強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基層民主選舉制度的實行有利于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3)①198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②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國”方略。③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把“依法治國”寫進憲法。針對訓練1.自然法超出于單純的風俗習慣或公眾輿論之上,用西塞羅的話來說,“是由于大自然確立起來的,通過健全的理智方能發(fā)現,而且對所有的時代和所有的民族都一樣有效”?!皩λ械臅r代和所有的民族都一樣有效”的法律原則是指()A.個人至上,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B.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思想觀念C.自然法是古今中外全世界通用法律D.某些法律條文有超越時空的永恒價值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西塞羅是羅馬著名的法學家,被稱為“自然法之父”,自然法不是具體的法律條文而是一種法律觀念,西塞羅認為,自然法是整個法律科學的思想基礎和各種具體法規(guī)的指導原則,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為權力。在自然法體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資格享有某些基本權利。分析材料,“對所有的時代和所有的民族都一樣有效”的法律原則是指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思想觀念,選B項。C、D兩項說法錯誤,A項說法與自然法無關。2.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個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則是:人生來不僅屬于父母,而且屬于國家……倘若他視自己為國家的兒女,便會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國家淪為附庸。如果國家處于被奴役的地位,他會感到蒙受的恥辱比死亡更可怕?!毕铝懈黜椫?,最能解釋上述現象出現原因的是()A.雅典的小國寡民形態(tài)B.民主政治激發(fā)了公民的愛國熱情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D.雅典的愛國主義教育成效顯著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雅典民主政治對公民思想產生影響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可知材料應該反映的是在雅典民主政體下每個公民都把國家的事務當作個人的事務盡心盡力。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B。3.學者米健認為,“由于私有制進一步發(fā)展,人的私有意識大大加強,商品貨幣經濟的深度與廣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內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遠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捎谏鐣倪M步,市民法擴大為世界性的法律,已勢在必行?!辈牧献钅苷f明()A.市民法不再保護羅馬公民的利益B.商品經濟發(fā)展推動羅馬法的完善C.羅馬法以保護封建私有制為核心D.羅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備的法律答案B解析從材料“由于私有制進一步發(fā)展,人的私有意識大大加強,商品貨幣經濟的深度與廣度都已今非昔比”可以看出羅馬法的出現和發(fā)展是因為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私有制的發(fā)展,故選B。4.下面是《先秦與古希臘:中西文化之源》一書中某章節(jié)的目錄,請根據目錄擬出最合適的章節(jié)名稱是()一、雅典:從部落聯盟到國家二、從寡頭政治到民主制度三、華夏:從酋邦到國家四、從宗法制到專制主義A.環(huán)境:大陸與海洋 B.政體:帝制與共和C.文明:專制與民主 D.基礎:農業(yè)和商業(yè)答案C解析從圖片文字信息可以看出,內容主要涉及雅典和先秦的政治制度,二者有專制與民主的區(qū)別,表明政治文明的多樣性,故C項符合題意。5.費孝通認為:正因為被禮治慣了,所以在鄉(xiāng)土社會里,一說起訟師,大家會聯想到挑撥是非之類的惡行。(辛亥革命后)訟師改稱律師,打官司改稱起訴,包攬是非改稱法律顧問——這套名詞的改變代表了社會性質的改變。這里所說的“社會性質的改變”是指()A.從人治社會到法治社會B.從宗法社會到官僚社會C.從舊民主主義社會到新民主主義社會D.從農業(yè)社會到工業(yè)社會答案A解析“訟師”和“打官司”是專制社會的名詞,而“律師”和“起訴”是民主社會的名詞,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利度,建立了中華民國,故A項正確;B項是秦朝時期郡縣制的推行;C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D項是工業(yè)革命或工業(yè)化建設。6.梁啟超是近代歷史上“多變”的典型,經常處在“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戰(zhàn)”的狀態(tài)。除梁啟超外,康有為、嚴復、孫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變”的代表,這幾乎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普遍現象。這在本質上體現了()A.中國的現代化發(fā)展迅速B.近代中國社會的變遷劇烈C.西方文化沖擊日益深入D.舊民主主義革命陷入絕境答案B解析注意題干的限定詞“本質”,運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近代歷史思想領域里的“多變”根源于近代中國社會的劇烈變遷,B項指出了“多變”的本質。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中英重大改革晚清政治改革英國議會改革1.1898年戊戌變法:準許官民上書言事;取消閑散重疊機構,裁汰冗員;廢除旗人寄生特權。2.1898年戊戌政變后,政改措施均被廢棄。3.1901年1月29日,正式頒布新政上諭。4.1905年,清政府派載澤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5.1906年,清政府下詔“預備仿姓立憲”。6.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仍規(guī)定皇帝有至高無上的大權。7.1911年,清政府設立責任內閣制,慶親王奕劻為內閣總理大臣。在13個內閣成員中,皇族占7人,被稱為“皇族內閣”。1.1867年英國議會改革對法案議席分配作了調整,取消了46個“衰敗選區(qū)”,分給了52個大工業(yè)城市和較大的郡。法案還降低了選民的財產資格。2.1872年,通過投票法案。3.1883年,公布《取締選舉舞弊法》。4.1884年,頒布《人民代表法》,將城市中的“房主選舉權”原則擴大到各郡區(qū),使部分農業(yè)工人也獲得了選舉權。選民總數增加了一倍,達到450萬人。5.1918年,法案授予年滿30歲的婦女選舉權。——摘自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比較中英兩國改革的內容或結果,指出其中一處不同,并分析出現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處明確清楚;原因可從一個或多個角度進行分析,觀點明確,合理充分。)答案示例:不同:中國政治改革圍繞擴大資產階級參政權,嘗試建立君主立憲制。英國議會改革圍繞調整議席分配,擴大選舉權范圍,推進政治民主化。原因:(1)中國:①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初步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②政治:民族危機、統(tǒng)治危機不斷加深;③思想:西方資產階級政治思想的廣泛傳播。(2)英國:①經濟:工業(yè)革命深入發(fā)展;②政治:英國工業(yè)革命后階級結構變化;工業(yè)資產階級要求完善代議制,發(fā)展民主。解析第一小問不同,可從中英兩國改革的內容或結果分析,從內容上,中國主要是圍繞擴大資產階級參政權,英國不僅只是資產階級,還擴大到其他階層;從結果上,中國改革失敗,英國取得成功。第二小問原因,可從中英兩國政治、經濟、思想等角度分析,政治上中國民族危機加深,資產階級力量薄弱,英國代議制民主完善,工業(yè)資產階級壯大;經濟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英國完成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思想上西方政治思想廣泛傳播。主題2東西方的現代化道路中外的近(現)代化過程,也就是傳統(tǒng)社會向現代社會演變的過程。它將引起社會生產力、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心理態(tài)度的多元化等各個方面的變革,具體說就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經濟領域上的工業(yè)化、市場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學化。其核心是經濟的工業(yè)化和政治的民主化。近代化按其性質分為資本主義性質和社會主義性質兩類范疇的近代化。中外近(現)代化的歷程、特點及評價,中外近代化道路的對比等一直是高考命題考查的重點之一。高考命題多運用圖文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考查對中外近代化歷程、結果及影響的理解認識,分析比較綜合評價中外近(現)代化差異及特點等。一、西方的現代化道路1.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逐步形成與發(fā)展。2.3.第二次工業(yè)革命(1)表現: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的創(chuàng)制和使用,化工技術的發(fā)展,鋼鐵工業(yè)等傳統(tǒng)工業(yè)的進步。(2)特點: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多個國家同時并舉,與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相交叉。(3)影響①生產力:人類進入“電氣時代”。②生產方式: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形成壟斷。③世界市場: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終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起來。4.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5.羅斯福新政與戰(zhàn)后資本主義經濟新變化。6.二戰(zhàn)后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7.世界各國不同現代化模式的相互借鑒(1)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恢復商品流通和價值規(guī)律,采取國家資本主義的模式,恢復和發(fā)展經濟。(2)羅斯福新政采用凱恩斯主義,借鑒了蘇聯的計劃經濟的特點,告別了資本主義自由放任時代,開創(chuàng)了國家干預經濟的現代化模式,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3)中國由照搬蘇聯發(fā)展模式到獨立自主探索發(fā)展。①新中國成立后至1956年,主要學習蘇聯,照搬其建設模式,“一五”計劃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逐步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②新時期,中國在內部繼承,外部借鑒的基礎上,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以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與和平發(fā)展為目標,關注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關注民生和社會和諧發(fā)展,逐步建立起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二、中國的現代化道路貫穿兩大主題:一是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榮富強和持續(xù)發(fā)展。甲午戰(zhàn)爭后至五四運動前(19世紀末20世紀初)總體特征:由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逐步向近代工業(yè)社會轉變,中國近代化全面展開。具體表現:1.政治領域: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發(fā)動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政治民主化進程啟動;封建帝制結束、中華民國的成立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使民主共和觀念逐步深入人心。2.經濟領域: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產生并發(fā)展。自然經濟進一步瓦解。3.思想文化:先進的中國人在向西方學習的歷程中,由政治領域逐步轉向思想文化領域;新文化運動,倡導民主和科學,成為近代中國思想文化邁向近代化的重要標志。過渡時期(1949~1956年)總體特征: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1.兩個階段:經濟恢復(1949~1952年)、經濟建設(1953~1956年)。2.三項任務:鞏固人民民主政權;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制度。3.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民主政治建設開始啟動;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4.外交方面:新中國成立初期選擇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表明新中國外交政策走向成熟;1954年日內瓦會議、1955年萬隆會議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改革開放以來(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總體特征:從農業(yè)的傳統(tǒng)型社會,向工業(yè)的、城鎮(zhèn)的、開放的現代型社會轉型。變化表現在:1.對內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2.對外開放。3.新時期的外交政策:不結盟的和平外交;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針對訓練1.“西方的市政管理,經濟模式的傳入,使商埠最先脫出中國傳統(tǒng)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邁向近代化,沿??诎侗黄乳_埠被視為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點?!辈牧蠌娬{的是()A.中國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擴張B.西方擴張是近代中國各種變化的主導因素C.客觀評價西方資本主義侵略的建設性影響D.中國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答案C解析西方擴張對中國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只是客觀作用,不是主要作用,故A項錯誤;中國各種變化的主導因素是中國經濟結構、思想以及政治變革,故B項錯誤;材料中明顯地強調西方殖民擴張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起到建設性作用,故C項正確;中國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D項錯誤。2.有學者認為甲午戰(zhàn)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帶有近代意義的對外戰(zhàn)爭,其主要標志最可能是()A.海軍的出場與角逐B(yǎng).士子群體的關注與震撼C.清廷的宣戰(zhàn)與媾和D.維新思想與海軍角逐答案A解析從題干信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帶有近代意義的對外戰(zhàn)爭”可知甲午戰(zhàn)爭中清朝出現了近代意義上的海軍以及近代意義上的海軍裝備,故A項正確;士子群體的關注與震撼并不能代表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故B項錯誤;清廷的宣戰(zhàn)與媾和不能體現近代化色彩,只能體現清廷的對外政策,故C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戰(zhàn)爭,而維新思想在戰(zhàn)爭中并未發(fā)揮作用,故D項錯誤。3.下圖是某學者概括的近現代中國思想發(fā)展歷程思維導圖,這說明近現代中國思想發(fā)展歷程()A.是一個不斷碰撞分化與融合的過程B.是一個東學西漸的過程C.是一個不斷回歸傳統(tǒng)儒學的過程D.是一個從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過程答案A解析由圖中上面一行的“國粹論→中西互補論→中國本位論”與它對應的下面的“中體西用論一直到全盤西化論”屬于東西方文化的分化,后邊兩者融合為現代化論,所以A正確;C本身表述錯誤;B、D本身表述正確但沒反映圖表內容。4.1956年4~5月,毛澤東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最高國務會議上作的《論十大關系》報告中指出:“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過去,我們就是鑒于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边@表明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A.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B.開始探索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C.開始找到自己的一條適合中國的路線D.已經突破社會主義蘇聯模式的束縛答案B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已經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正式確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當時蘇共召開“二十大”,對斯大林進行了批判,毛澤東認為應從中吸取教訓,探索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但實際上并未完全突破蘇聯模式,D錯;A是指鄧小平理論;C應指改革開放時期。5.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毛澤東在1958年提出“趕英超美”,發(fā)動了“大躍進”運動;1978年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發(fā)展是硬道理”的主張;進入21世紀后,黨中央提出又好又快的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種變化主要是由于()A.適應國際形勢由兩極向多極化趨勢的變化B.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由注重數量到注重質量C.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不斷發(fā)生變化D.中國對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斷深入成熟答案D解析從材料所列舉的一系列變化來看,本質上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對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淺到深,不斷成熟的過程。其他表述不能全面地反映材料的主題,只是D的具體表現。6.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國的李宗仁向來訪者說:“西方人終于將我們視為一個智慧的民族了。”當時使西方人觀念發(fā)生變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B.中國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C.中國掌握了載人航天技術D.中國成功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答案A解析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蘇兩國對核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壟斷,標志著中國科技水平進入到世界前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增強了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故A項正確。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98~2002年私營、國有和外資工業(yè)企業(yè)的工業(yè)產值比較年份私營企業(yè)國有企業(yè)外資企業(yè)數值(億元)比重(%)數值(億元)比重(%)數值(億元)比重(%)199820833.903362162.901775033.21199932455.623557161.571895432.81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2001876111.184240854.102722134.7320021295114.304517949.873245935.83——摘編自陳勇勤《中國經濟史》根據上表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1998~2002年三種類型工業(yè)企業(yè)的工業(yè)產值變化趨勢,說明形成的原因。答案趨勢:國有企業(yè)產值在增加,所占比重在下降,但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私營企業(yè)、外資企業(yè)產值的數值和比重呈上升趨勢。原因: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中國對外開放力度加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答出四點即可)解析第一小問趨勢,據材料“數值”“比重”的具體數據得出私營企業(yè)、外資企業(yè)產值的數值和比重呈上升趨勢,國有企業(yè)產值在增加,所占比重在下降,據材料“2002”年比重(%)占“49.87”得出國有企業(yè)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結合所學分析即可;第二小問原因,1984年以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據材料“1998~2002年”得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到21世紀初,社會主義商品市場體系基本建立,據材料“2000”“2001”“2002”年得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據材料“1998~2002年”得出中國對外開放力度加大,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據材料“1998~2002年”得出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結合所學分析即可。主題3文明的多樣性與東西方文明的碰撞文明的實質就是人類社會平等程度。生存競爭的殘酷造成動物之間只有野蠻,弱肉強食,而沒有平等。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歷史,就是從不平等逐步向平等,從野蠻向文明過渡的歷史。就文明的標準來說,文明的實質就是人與人在各方面都平等;包括物質分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精神狀態(tài)平等,也包括人與自然的平等。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工業(yè)文明的沖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產生了交流和激烈的碰撞。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成為中國近代史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成為高考的重點。一、中國文化對西方的影響16~18世紀,來自歐洲的大批傳教士到達中國,他們把西方的科學知識引入中國,又把中國的典籍翻譯、介紹到歐洲。18世紀,巴黎出版了歐洲漢學的三大名著,歐洲興起了史無前例的“中國熱”,當中國的園林建筑、茶葉瓷器、書籍戲曲、儒教哲學在歐洲大行其道的時候,來自歐洲的望遠鏡、水平儀等現代儀器,擺進了康熙皇帝的寢室。正是在西方借助東方、歐洲借助中國完成對舊制度的現實批判和對新社會的思想啟蒙,為歐洲自身的破繭成蝶準備條件的時候,歐洲人對東方的認識,悄然發(fā)生變化。從肯定、景仰的維度向否定、批判的維度轉化,歐洲從馬可·波羅時代開始的連續(xù)五個世紀對中國的崇拜與美化漸行漸遠了,這一認識在19世紀達到頂峰。二、西方工業(yè)文明對中國社會的沖擊1.從全球史觀的角度,把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社會的經濟、政治、思想和社會生活的變化放在世界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大背景下思考西方工業(yè)文明對中國社會的沖擊。2.從近代化史觀的角度,政治上,列強侵略,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推動著先進的中國人不斷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經歷了產生、初步發(fā)展、黃金時代等發(fā)展歷程;思想上,先進知識分子由學習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社會生活上,衣食住行不斷多樣化,多樣化是社會生活變遷的本質,它不僅僅表現為新的取代舊的,還是一個土洋并存、中西合璧的多樣化過程。3.從近代中國思想的發(fā)展歷程入手,結合近代工業(yè)化(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歷程)、政治民主化(社會政治變革)、西方思想的傳播,全面認識中國的近代化進程。三、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歷程1.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使林則徐、魏源等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他們開始開眼看世界,萌發(fā)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想,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隨著中國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資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提出“維新變法”思想,并進行了“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覺醒。3.資產階級革命派通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4.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掀起了新文化運動,猛烈地沖擊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5.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經歷了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漸進過程,也是近代中國人思想不斷解放的過程。四、中國近代前期文化是在中西文化的矛盾沖突與不斷融合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具有五大特點1.是在侵略與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開的,學習西方與抵制侵略、啟蒙和救亡是緊密相聯的,體現出強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質。2.是在西學影響下進行的,以向西方學習為主要途徑,以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為主流。3.隨著對西方文化認識的不斷加深而逐步推進,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過程,由初期模仿西方的科學技術到后來逐漸領悟到學習西方的政治、經濟、教育制度等。近代前期的思想演進遵循著這樣的軌跡:器物層次(師夷長技和洋務運動)→制度層次(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文化層次(新文化運動)。4.由于民族救亡的需要,幾乎都進行了社會實踐,但各種思想演變劇烈,沒有形成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成熟的理論體系,沒有為中國革命找到正確的方向和出路。5.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認識走了一條由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的道路,其中最重大的選擇是將馬克思主義植根于中國土地,使中國有了最先進的革命指導思想。針對訓練1.20世紀初,魯迅在《隨感錄》中描述道:“中國社會上的狀態(tài),簡直是將幾十世紀縮在一時;自油松片以至電燈,自獨輪車以至飛機……自‘食肉寢皮’的吃人思想以至人道主義……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這主要說明當時中國()A.西方文化成為主流B.中西各種文化在融合中碰撞C.封建腐朽思想依然根深蒂固D.各種腐朽思想在華大行其肆答案B2.《淺析中西方傳統(tǒng)文化的差異與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吸收完全取決于中國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發(fā)展的內在要求?!袊幕诒┝_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進行痛苦的轉型與嬗變?!边@說明()A.中國的近代文明對西方具有吸引力B.文化的自身魅力決定其傳播的程度C.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顯的差異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過程較相似答案C3.縱觀整個歷史,每逢較弱的社會受到較強的、好戰(zhàn)的社會威脅時,會產生兩種反應:一種是割斷同入侵勢力的一切聯系,撤回到與世隔絕的境地中,在傳統(tǒng)的信念和習慣中尋求安慰;另一種卻是力圖采納外國社會的許多特別吸引人的東西,作為以平等地位對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屬于“另一種”反應的是()A.虎門銷煙 B.義和團運動C.戊戌變法 D.中國抗戰(zhàn)答案C解析虎門銷煙是中國禁煙的正義舉措,是一種反侵略的措施,與材料的反應無關,故A項錯誤;義和團運動存在盲目排外的情況,符合材料中的第一種情況,故B項錯誤;戊戌變法是中國向西方學習,試圖通過制度變革挽救民族危亡,故C項正確;中國抗戰(zhàn)與材料中的兩種反應無關,是中國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表現,故D項錯誤。4.達爾文進化論對近代中國產生了巨大影響??涤袨榘堰M化論與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相結合;嚴復在翻譯進化論著作《天演論》時突出“優(yōu)勝劣敗”“適者生存”等危機思想;陳獨秀用進化論研究倫理道德和文學藝術。這反映了近代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對進化論的態(tài)度是()A.中學為體,西學為用B.與時俱進,發(fā)展創(chuàng)新C.西學東漸,全盤接受D.借其要義,用以發(fā)揮答案D解析把握材料中的三個人物以及材料中“進化論與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相結合”、嚴復突出危機思想、陳獨秀研究倫理道德和文學藝術,可知選擇D項。A、C兩項可直接排除;B項中的“創(chuàng)新”材料體現不出來。5.二戰(zhàn)前,文明的概念開始發(fā)生變化,不再特指歐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文明一詞在英語中也變成了復數,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美國霸主地位確立B.歐洲仍然處于世界中心地位C.多極化趨勢加強D.歐洲開始喪失世界中心地位答案D解析從文藝復興以來,歐洲的思想、政治制度一直是最先進的,工業(yè)革命也是從英國等歐洲國家向世界傳播,歐洲是先進文明的代表,歐洲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的中心。二戰(zhàn)后,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衰敗,歐洲開始喪失世界中心地位,世界的中心逐漸轉移到美國。因此選擇D。A不夠全面,B史實錯誤,C是在20世紀90年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6.《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對當代世界秩序這樣描述:“意識形態(tài)不再重要,各國開始發(fā)展新的對抗和協(xié)調模式。為此,人們需要一個新的框架來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沖突’模式似乎滿足了這一需要?!边@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為()A.兩極格局 B.單極世界C.多極化和多元化 D.“一超多強”答案C解析由“意識形態(tài)不再重要,各國開始發(fā)展新的對抗和協(xié)調模式”分析可知,世界政治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以及題干材料強調“文明的沖突”,說明眾多文明形成下的多元化特征,C項正確,排除A、B兩項;“一超多強”是多極化趨勢加強的體現,但題干并沒涉及具體的國家,排除D項。7.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受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制約,并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方的啟蒙思潮,在很大程度上以中國古代儒家文明為其思想前提。如啟蒙思潮中的泰斗伏爾泰,他的政治理想是清除現存的“神示宗教”,建立一個崇尚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在伏爾泰心中,中國儒教就是這種理性宗教的楷模。他推崇孔子,稱贊中國哲學“既無迷信,亦無荒謬的傳說,更沒有詛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條?!薄系滤锅F、盧梭則指出真實的中國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們對中國文化,尤其是無制衡的專制主義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和揭露。——《淺談明清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1)西方的啟蒙者對中國傳統(tǒng)儒學認識有何不同?兩者的目的在本質上有何共同之處?材料二“那個時候的中國,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頑梗的士人,在封建主義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啟錮閉,引入若干資本主義文化,除了‘中體西用’還不可能提出另一種更好的宗旨。如果沒有‘中體’作為前提,‘西用’無所依托,它在中國是進不了門,落不了戶的。”“中體西用”論是相當保守的,是不倫不類的。但是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提出了一個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體接受的“說法”。但“中體西用”畢竟使中國人看到了另一個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個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這一部分引進到中國來,成為中西文化交沖匯融后兩者可能結合的一種特定形式。——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2)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中體西用”思想產生的背景,并分析這種思想是如何迎合了“改革派和保守派”的需要而在中國“進門落戶”的。材料三我們專注于兩個主題——“傳統(tǒng)”和“交流”——的研究,以此來理順世界歷史。這兩個主題集中反映了人類發(fā)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們可以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原因作出解釋。“傳統(tǒng)”和“交流”,一縱一橫,與“傳統(tǒng)”相比,“交流”更應濃墨重彩?!猍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3)結合西方啟蒙思想對中國近代民主政治的具體影響,談談你對材料三文明“交流”的理解。答案(1)尊崇儒學:伏爾泰認為儒學是最好最符合人類道德和理性的哲學。批判儒學:孟德斯鳩、盧梭認為儒學維護專制主義統(tǒng)治。共同目的:批判專制主義、教會神學,發(fā)展資本主義。(2)背景:①西學的傳播猛烈沖擊著以儒學為核心的傳統(tǒng)文化。②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結束后,清政府面對內憂外患的形勢。③以曾國藩、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的推動。如何迎合:對改革派而言,有利于西學的傳播,減少興辦洋務的阻力。對保守派而言則維護了封建綱常制度。(3)文明的交流對推動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有巨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批判專制主義、高舉理性大旗的啟蒙思想在近代中國的傳播,促進了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推動了近代中國民主政治的發(fā)展??盗壕S新派提倡君主立憲,開展戊戌變法運動,揭開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序幕;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以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為指導,發(fā)動辛亥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則大力宣傳民主和科學思想,反對北洋軍閥的專制獨裁。主題4中外歷史上的重大社會轉型社會轉型就是社會經濟結構、文化形態(tài)、價值觀念等發(fā)生深刻變化。東西方文明變遷中的社會轉型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個精彩片斷,是人類文明連延的新起點。這種轉型往往誘發(fā)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諸多方面的變革式革命,成為我們認識和把握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重要節(jié)點。,劇烈的社會變革,豐富的歷史內容,很容易引起歷史命題者的關注,成為近年高考新的命題點。也正因為如此,在東西方文明發(fā)展演進的進程中,每一個歷史轉型都應該是我們學習的重點,在復習備考中應給予特別的關注。一、古代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1.從國家政局看:國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統(tǒng)一。2.從社會性質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興起預示著中國社會由奴隸社會逐步向封建社會過渡。3.從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看: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產力的顯著提高,中國歷史由青銅時代進入鐵器時代;耕作動力由人力轉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時期的大規(guī)模簡單協(xié)作轉向以戶為單位,以男耕女織為特點的家庭個體經營。4.從民族關系看:諸侯爭霸和兼并戰(zhàn)爭直接推動了中原華夏民族與周邊少數民族的交往,我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次民族融合潮流。5.從思想文化看:戰(zhàn)國時期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國”,道家的“無為而治”,墨家的“兼愛”“尚賢”等思想主張,不僅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而且對當今構建和諧社會也具有借鑒意義。二、近代中國(從封建制度漸趨衰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型)1.明清時期封建社會漸趨衰落是轉型的前夜(1)政治領域:中央集權空前強化,封建統(tǒng)治日漸腐敗。(2)經濟領域:商品經濟活躍,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fā)展,新的生產關系沖擊并侵蝕著傳統(tǒng)的自然經濟形態(tài)。(3)對外交往:實行“海禁”政策,在閉關鎖國中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4)思想領域: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戰(zhàn)正統(tǒng)思想,提倡個性、批判專制、否定帝權等主張,成為近代進步思想的先聲。(5)文學領域:《紅樓夢》等鞭撻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沒落的歷史趨勢。2.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1)政治上:鴉片戰(zhàn)爭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災難。從此,中國的大門被迫打開,外患接踵而至,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中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2)經濟上:①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外國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自然經濟開始解體。②鴉片戰(zhàn)爭以后,“洋布”“洋裝”逐漸進入中國城市百姓生活,喝咖啡、吃西餐成為有錢人的一種時尚,歐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在一些大城市中出現,近代物質生活和習俗發(fā)生變化。(3)思想上①林則徐、魏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先驅?!皫熞拈L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標志著先進的中國人開眼看世界,開始向西方學習。②洋務派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并通過洋務運動把“師夷長技”的思想付諸實踐。3.甲午戰(zhàn)爭后至五四運動前全面近代化的展開(1)政治領域: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先后發(fā)動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開始啟動,并且取得重大成果;封建帝制的結束、中華民國的成立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使民主共和觀念逐步深入人心。(2)經濟領域: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獲得了兩次重要的發(fā)展機遇,第一次是甲午戰(zhàn)爭后的“初步發(fā)展”,第二次是一戰(zhàn)期間的“短暫的春天”;在列強侵略和近代工業(yè)的沖擊下,自然經濟進一步瓦解。(3)思想文化領域:先進的中國人在向西方學習的歷程中,由政治領域逐步轉向思想文化領域,1915~1919年的新文化運動,倡導民主和科學,成為近代中國思想文化邁向近代化的重要標志。它不僅動搖了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而且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歷史影響。三、現代中國(新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型)1.新中國民主政治體制的形成(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標志著以民主集中制為基本特點的新中國民主政治制度基本形成。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我國的法制建設奠定了基礎。(2)政黨制度:1954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形成后,政治協(xié)商會議成為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主要途徑。(3)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新中國成立前后,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實現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愿望。(4)民主政治過渡性的表現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規(guī)定新中國為新民主主義社會,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中國為社會主義社會。②1949~1954年政協(xié)代行全國人大立法、選舉等職權;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政協(xié)代行全國人大職權階段結束。2.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建立(1)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國民經濟恢復后,1953年國家開始有計劃地進行工業(yè)化建設,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中國初步奠定了工業(yè)化的基礎。(2)三大改造的完成:為了適應國家工業(yè)化的要求,新中國開始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公有制,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3)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伴隨著三大改造的完成,新中國逐漸形成了計劃經濟體制,對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產生了復雜的影響。3.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教育與文化方針(1)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成功將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變?yōu)檠刂鐣髁x方向前進的人民教育。(2)1956年春,“雙百”方針提出,促進了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的發(fā)展。4.社會生活的變遷(1)社會生活的新風尚①特點:20世紀50~70年代,勤儉節(jié)約、無私奉獻,是中國社會風尚的主流。②生活水平:物資比較匱乏,許多生活必需品要憑票證計劃供應。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總體比較低。(2)交通運輸:“一五”計劃期間,內地的交通運輸業(yè)獲得較大發(fā)展,加強了內地與西北、西南地區(qū)的溝通。四、近代歐美(從傳統(tǒng)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1.西方由中世紀向近代的轉型從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開辟,到19世紀初工業(yè)革命在歐美的擴展,是近代西方文明崛起時期。(1)經濟上,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開辟結束了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tài),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葡、西、荷、法、英等國的殖民擴張,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原始資本積累,使世界市場進一步拓展。(2)政治上,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政治逐步確立。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度確立。美國頒布1787年憲法,確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共和制度。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法國政體幾經變化,最終確立共和制度。(3)思想上,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是人文主義,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實質是宣傳資產階級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了思想;啟蒙運動以“理性”為核心,提倡民主和科學、自由和平等,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4)科技文化上,以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為代表的近代科技理論產生。2.西方由農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的過渡(1)經濟上,西方發(fā)生了兩次工業(yè)革命。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操作,以蒸汽機的發(fā)明為代表,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以電力的發(fā)明和應用為標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2)政治上,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進一步完善。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工業(yè)資產階級代表大量進入議會;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頒布,德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頒布,共和政體最終在法國確立。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興起,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fā)表,馬克思主義誕生,巴黎公社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3)思想文化上,達爾文進化論、愛因斯坦相對論、普朗克量子理論誕生?,F實主義文學成為主要形式,音樂、美術佳作不斷,電影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五、現代世界(從資本主義一統(tǒng)天下到社會主義制度開始確立的轉型)1.以歐美資本主義列強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19世紀末20世紀初)(1)經濟上: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推動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以壟斷為組織形式的現代意義上的經濟模式基本成熟;同時以歐美為主導的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工業(yè)革命向縱深發(fā)展,西方完成向工業(yè)文明的轉型。(2)政治上:資本主義現代民主政治日益成熟和鞏固。(3)思想文化上:自由主義受到壟斷組織的影響;基于物理學發(fā)展之上的印象派藝術開始流行。2.資本主義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人類進入探索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新時期(20世紀前期)(1)政治上: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開始了兩種社會制度并存與競爭的時代,現代人類政治文明的多樣化進程啟動;同時經濟大危機和法西斯主義的泛濫,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受到嚴重挑戰(zhàn),出現重大波折。(2)經濟上:蘇聯逐步探索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開創(chuàng)了工業(yè)化新模式,逐步實現工業(yè)化,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經濟大危機重創(chuàng)西方,美國首開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西方國家開始進入國家干預經濟新時期。(3)思想上:凱恩斯主義興起;基于經濟大危機和世界大戰(zhàn)造成的精神危機,現代派藝術興起。針對訓練1.郭沫若把春秋戰(zhàn)國時期比擬為“第一次五四運動”,指出是“社會的轉變”促成了這一時代的“百家爭鳴,群花怒放”。這一時期“社會轉變”的表現是()①分封制崩潰,井田制瓦解②各種政治力量異?;钴S③各種思想交相輝映④中央集權制度確立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D解析此題可采取排除法,因為從整個社會來講,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是在秦朝建立后,故排除④即可,因此D項為正確答案。2.民國初期,(政府)頒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條例》《證券交易所法》等法規(guī),涉及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和政府管理等領域。在全國工商會議上,工商界代表對公司注冊章程、商標法、商會法等提出了許多建議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訂相關法規(guī)時,均有所采納,并在參考西方有關法規(guī)的基礎上,較多地注意了本國狀況。這反映了當時()A.南京臨時政府頒布《臨時約法》發(fā)展實業(yè)B.社會轉型過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C.北洋軍閥政府加強了對民族工商業(yè)的控制D.民族工商業(yè)占據中國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民國成立后,在各個領域中頒布了政策法規(guī),并在制定中采納了工商界代表的許多建議和要求,又在參考西方有關法規(guī)的基礎上,較多地注意了本國狀況,這表明社會轉型過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B項符合題意。3.1895年,嚴復翻譯《天演論》,宣揚“進者存而傳焉,不進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陳獨秀認為:“求適今世之生存,則根本問題,不可不首先輸入西洋式社會國家之基礎?!币陨蟽蓜t材料反映的中心問題是()A.“進化論”為社會階層普遍接受的理論B.晚清到民國初年中國思想界變化不大C.變革救亡圖存為當時社會思考的焦點D.中國欲改變命運必須引進西方的制度答案C解析接受進化論的主要是進步知識分子,并非為社會階層普遍接受,故A項錯誤;晚清到民國,社會運動較多,思想界變化相當劇烈,故B項錯誤;從嚴復和陳獨秀的言論中,可以看出他們均認識到通過變革來救亡圖存的重要性,故C項正確;1916年屬于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層次已經演進到思想層次,故D項錯誤。4.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外國傳教士、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無政府主義者都在積極宣傳各種社會主義思潮,包括馬克思主義。這種現象的出現表明()A.馬克思主義適合中國國情B.中國亟需改造社會的藥方C.他們信仰馬克思主義理論D.先進知識分子的作用巨大答案B解析題干所給材料中“外國傳教士、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無政府主義者都在積極宣傳各種社會主義思潮”表明當時的中國急需改造社會的思想主張,故B項正確。馬克思主義是否適合中國國情;先進知識分子的作用是否巨大在題干所給材料中均沒有涉及,故A、D項錯誤。他們信仰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題干中“積極宣傳各種社會主義思潮”不符,故C項錯誤。5.蘇俄的新經濟政策和美國的羅斯福新政都是人類文明演進過程中的創(chuàng)舉。兩者的根本相同點在于()A.都注重從實際出發(fā)變革生產關系B.都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工業(yè)領域C.都強化了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D.都對本國乃至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答案A解析蘇俄的新經濟政策是利用了市場的貨幣關系恢復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經濟,羅斯福新政是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力度,本質上都是實事求是的變革生產關系,故A項正確。6.數字中國網:“第一次從統(tǒng)制經濟轉為計劃經濟,第二次從計劃經濟轉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兩次經濟體制轉型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标P于經濟體制轉型的認識不正確的是()A.改變了計劃與市場在經濟發(fā)展中的地位B.改變了各種所有制成分及其比例結構C.“一五”計劃完成與中國入世成功可分別視為轉型標志D.轉型前后社會主義性質發(fā)生變化答案D解析兩次經濟體制改革與轉型的根本目的均是發(fā)展社會主義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D項說法有誤。7.閱讀下列材料:在社會學上,社會轉型主要是指社會結構的整體性、根本性變遷……其具體內容至少應該包括結構轉換、機制轉軌、利益調整和觀念轉變……是在當社會變遷歷史進程中出現社會漸進過程的中斷和質的飛躍、社會發(fā)生激烈的變化、由一種社會形態(tài)過渡到另一種社會形態(tài)的時候所出現的社會整體性變動?!吨袊鐣D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請回答:(1)按材料的觀點,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18~19世紀的歐美各國、中國近代百年的變遷都屬于社會轉型期。請從各個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方面的變化歸納導致以上社會轉型的共同因素。(2)近代百年,中國的仁人志士為實現中國社會的轉型,做出了不懈努力。請試從“政治與文化思想領域對中國由傳統(tǒng)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這一角度,概述20世紀10年代的中國歷史。答案(1)共同因素:①經濟:新興經濟成分的產生及發(fā)展成為社會變革的經濟基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封建經濟,歐美和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經濟)②政治:新興階級力量的形成(春秋戰(zhàn)國時的新興地主階級、士、商人等;歐美和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力量的發(fā)展);各國改革或革命運動的推動。③科技文化的進步和思想解放運動的促進。(近代自然科學誕生;啟蒙運動)(言之有理即可)(2)概述: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了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國;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傳統(tǒng)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促進了近代民主思想和自然科學思想的傳播。訓練15熱點主題訓練一、選擇題1.《危機中的變革》一書中說:“中國近代歷史巨變的基本分界線,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戰(zhàn)爭?!毕旅鎸Α盎痉纸缇€”理解正確的是()A.突破了封建范疇,向資本主義方向發(fā)展B.中華民族開始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運動C.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民族資本主義產生D.在“中體西用”思想的指導下,開始向西方學習答案A解析在甲午戰(zhàn)爭前的運動只是出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需要,而甲午戰(zhàn)爭后的運動則是為了發(fā)展資本主義,因而甲午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歷史巨變的基本分界線”,故A項正確;中華民族開始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始于鴉片戰(zhàn)爭后,故B項錯誤;自然經濟解體始于鴉片戰(zhàn)爭后,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不是在甲午戰(zhàn)爭后,故C項錯誤;“中體西用”思想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出現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故D項錯誤。2.康有為曾說:“擬請設立上下議院,無事講求時務,有事集群會議,議妥由總理衙門代奏,外省由督撫代奏??尚姓撸糜?;不可行者,量之事雖議于下,而可否之權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爭權之弊?!贝送茢嗥渲械摹吧舷伦h院”是()A.皇帝的隨從顧問 B.國家的權力中心C.朝廷的咨詢機構 D.政府的執(zhí)行機構答案C解析上下議院“議妥由總理衙門代奏,外省由督撫代奏”,說明該機構不是皇帝的隨從顧問,故A項錯誤;“可否之權仍操之于上”,說明君主仍然是國家的權力中心,故B項錯誤;“有事集群會議”,可見上下議院是咨詢討論政務的機構,故C項正確;上下議院是朝廷的咨詢機構,而非政府的執(zhí)行機構,故D項錯誤。3.導致下表中工廠和資本數呈現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時期(年)工廠數資本(千元)1870~18941648291894~1913136103153A.中國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B.列強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C.國民政府獎勵實業(yè)政策的推動D.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答案D解析中國通商口岸大幅增加是在1858年《天津條約》簽訂后,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列強放松對中國經濟侵略是在1912~1919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國民政府是對1925年國民黨政府的稱呼,與材料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19世紀末清政府為支付《馬關條約》的賠款,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故D項正確。4.1902年2月1日,清政府頒布“懿旨”,革除“舊例不通婚姻”的禁令,“開除此禁,所有滿漢官民人等,著準其彼此結婚”。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應對革命排滿風潮挽救統(tǒng)治危機B.推進滿漢民族融合的歷史潮流C.順應婚姻關系民主平等的趨勢D.推動婚姻主婚權向當事人轉移答案A解析《辛丑條約》簽訂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興起,清政府實施婚姻改革,其目的是挽救統(tǒng)治危機,故A項正確;由于清王朝的腐朽統(tǒng)治和民族歧視政策以及推翻清政府的民主革命思潮發(fā)展,滿漢之間矛盾尖銳,故B項錯誤;清政府是封建專制政府,不可能為順應民主平等趨勢改革婚姻關系,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出婚姻主婚權由傳統(tǒng)婚姻中的父母向當事人轉移,故D項錯誤。5.學者周錫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舉職,權柄恒不自上。往往司長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輒投函或徑渴司長,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數人不能決”。這種現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A.民眾民主共和意識得到提高B.民國政府行政效率較低下C.地方政府爭權奪利斗爭嚴重D.公眾對政治生活關注增強答案D解析題干中的信息說明人們對于官職的認定有一定民主性,從而說明普通民眾對國家政治生活的關注度大為提高,故本題選D。材料中沒有體現“共和”的信息,A項錯誤;B項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中沒有體現出地方政府爭權奪利,C項錯誤。6.有學者認為:北洋政府時期的社會心態(tài)主要有“接受”“回歸”和“再選擇”三種主流表現?!敖邮苄膽B(tài)”使中國社會走出封建專制陰影的籠罩,朝著資本主義道路邁進。據此可知,“接受”主要是()A.接受“民本”等傳統(tǒng)文化觀念,掃除封建專制的陰影B.引進馬克思主義思想,為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奠定基礎C.學習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D.利用啟蒙思想社會方案,推動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實現答案D解析北洋政府時期是指1912~1927年間?!懊癖尽钡葌鹘y(tǒng)文化觀念屬于“回歸”,故A項錯誤;引進馬克思主義思想屬于“再選擇”,故B項錯誤;1912~1927年間未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故C項錯誤;“接受”指的是利用資產階級啟蒙思想,推動民主共和的實現,即新文化運動早期的民主和科學,故D項正確。7.俄國著名學者在《獨立報·三個列寧》中說:“十月革命的列寧在思想和行動上完全以階級觀點為依據。新經濟政策時的列寧越來越不像馬克思主義者,而是漸進的‘改良主義者’?!睂е铝袑幩枷氚l(fā)生轉變的原因是()A.應對國內外敵人進攻 B.原有的經濟政策過時C.向社會主義直接過渡 D.建立計劃經濟新體制答案B解析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政策,是權宜之計。非常時期指蘇俄面臨內憂外患,同時,列寧也設想由之直接向共產主義過渡。所以A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背景,C是實施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目的。戰(zhàn)爭結束,社會形勢變了,所以原有的經濟政策過時,故選B。新經濟政策是指蘇俄在國家掌握經濟命脈的前提下,采用國家資本主義形式,發(fā)展商品經濟和利用價值規(guī)律,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的政策。8.1990年莫斯科的第一家麥當勞開業(yè),數千人排著長隊等待就餐。一位公民回憶道:“我們在烈日下等了8個小時,這對我來說不是問題,因為為了獲得配給的糖和茶葉,我們經常要站上幾天?!边@反映了()A.快餐業(yè)開始改變蘇聯人的飲食習慣B.蘇聯政府開始大規(guī)模引進國外資本C.蘇聯民眾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D.蘇聯經濟結構失調的局面沒有改變答案D解析1990年是蘇聯戈爾巴喬夫執(zhí)政時期,據材料“我們在烈日下等了8個小時……因為為了獲得配給的糖和茶葉,我們經常要站上幾天”可以看出當時的生活用品供應很緊張,結合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史實,表明經過改革蘇聯仍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蘇聯重工業(yè)發(fā)達,農業(yè)和輕工業(yè)基本停滯的局面,故D項符合題意;A、B兩項從材料中無法體現;C項同材料中描述的現象不符,C項排除。9.1986年8月,沈陽市防爆器械廠宣布破產,成為新中國第一家宣布破產的公有制企業(yè),引發(fā)全國關注。當時外電報道:“中國沈陽,一項重大的實驗:中國東北的沈陽城發(fā)生了‘地震’,‘超過八級的改革地震’?!逼飘a事件為什么引起如此反響()A.暴露了“大鍋飯”體制的弊端B.揭開了國有企業(yè)改革序幕C.打破了“姓社姓資”式的桎梏D.沖擊了傳統(tǒng)計劃經濟體制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而“沈陽市防爆器械廠宣布破產,成為新中國第一家宣布破產的公有制企業(yè)”,則大大地沖擊了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體制,所以本題選D。10.近代中國時勢不可能給民主觀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種觀念所需要的足夠時間與理想的心境。他們必須與時間賽跑,他們的鐵肩不僅要擔道義,更要擔救亡。從民主觀念流變的角度看,風向標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韜、梁啟超、孫中山、李大釗、胡適、毛澤東等。由此可見,近代中國民主思想()A.大都與中國國情不符B.具有強烈的愛國色彩C.引入的國家來源相對單一D.受國內經濟發(fā)展水平影響較大答案B解析材料關鍵信息:“近代中國時勢不可能給民主觀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種觀念所需要的足夠時間與理想的心境”“他們的鐵肩不僅要擔道義,更要擔救亡”,這就反映了由于民族危機,中國近代民主思想與救亡圖存緊密相關,具有強烈的愛國色彩;A、C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材料沒有涉及,排除。11.1939~1945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激增,從910億美元增加到2136億美元。下列選項與美國此時經濟發(fā)展的原因無關的是()A.政府對經濟的全面管制 B.戰(zhàn)爭需求的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面條類制品(食品安全企業(yè)標準)
- 中介購房合同范文
- 房屋裝修合同
- 冰箱出售轉讓合同范例
- 醫(yī)療研發(fā)合同范例
- 兌門市房合同范例
- 招聘勞務派遣合同范例
- 教育機構勞務合同范例
- 機電凈化安裝合同范例
- 坪山水果配送合同范例
- 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專業(y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書
- GB/T 43232-2023緊固件軸向應力超聲測量方法
- 低壓配電室的安全操作規(guī)程
- 新目標漢語口語課本2課件-第2單元
- 二手車買賣合同(標準版范本)
- 國有企業(yè)合規(guī)制度培訓
- 血液透析的醫(yī)療質量管理與持續(xù)改進
- 鉻安全周知卡、職業(yè)危害告知卡、理化特性表
- 部編小語必讀整本書《西游記》主要情節(jié)賞析
- 工程保修方案和措施三篇
- 抖音快手短視頻創(chuàng)業(yè)項目融資商業(yè)計劃書模板(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