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課件-高一上學期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25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課件-高一上學期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25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課件-高一上學期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25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課件-高一上學期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25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課件-高一上學期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單元第25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1.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2.概述新中國鞏固人民政權的主要舉措;3.認識新中國為民主政治建設和向社會主義過渡所作出的努力。中國現代史階段梳理一、過渡時期(1949—1956):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八大,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四、徘徊中前進(1976—1978)五、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至今):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一、革命的新生:政權初建1.

時間、地點:1949年9月21日,北平。2.主要內容:(1)確定了新中國的國名、首都、代國歌、國旗和紀年方式。(2)通過《共同綱領》,是新中國的建國綱領,具有臨時憲法作用,成為新政府的施政方針。(3)選舉產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為主席,朱德,李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一)籌備:新政協的召開[深化擴展]1949年中國人民政協會議與1946年重慶政協會議的不同(1)組成:新政協將國民黨反動派排除在外。(2)由來:新政協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勝利的偉大成果/舊是抗戰(zhàn)勝利的成果。(3)地位:新政協具有代行人大職能的地位/舊代表各界和平的意愿。(4)性質:新政協是長期存在的、固定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舊是中共和其他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愛國人士爭取和平民主的組織,很快解體。(5)成果:《共同綱領》是新中國的建國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舊通過和平建國綱領等五項有利于人民的政協協議,但很快被撕毀一、革命的新生:政權初建1.國內: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長期壓迫,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創(chuàng)造了前提條件。2.國際: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二)新中國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舉行開國大典。意義:中國社會性質:新民主主義社會國內仍有封建殘余,多種經濟成分并存一、革命的新生:政權初建思考:結合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的奮斗歷程,感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外來侵略和內部壓迫各階層的救亡圖存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民族資產階級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地主階級洋務運動清末新政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國民政府的抵抗運動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長期壓迫和剝削無產階級中共領導的革命從1840年到1949年,中華民族展開百年救亡征程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意味著結束三座大山的壓迫實現民族的獨立與解放,人民當家做主一、革命的新生:政權初建1.從政治視角看——歸納:請結合教材和圖片,指出社會主義革命階段政治層面的重大事件。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1)新中國初期:剿匪鎮(zhèn)反(2)1950.10-1953.7:抗美援朝戰(zhàn)爭(3)1954: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五四憲法出臺(1)繼續(xù)完成解放戰(zhàn)爭+剿匪鎮(zhèn)反建國后鎮(zhèn)壓反革命分子新中國成立之初,國民黨反動殘余勢力的活動十分猖獗,國民黨逃離大陸時留下了200多萬潰散武裝(政治土匪),60多萬反動黨團骨干分子,60多萬特務分子……他們造謠、破壞、暗殺,甚至公然組織反革命暴亂。1950年春至秋的半年內,全國有革命干部、積極分子等4萬余人被殺害……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2)抗美援朝討論:在當時的形勢下,中國作出出兵援朝的決策的理由?(原因)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qū)的情況下,極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zhàn)!——《金日成致毛澤東的求援電報》①1950年6月,朝鮮內戰(zhàn)爆發(fā),美國武裝干涉。②美國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阻撓中國統(tǒng)一大業(yè)。③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嚴重威脅中國國家安全。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2.概況:①1950年10月,應朝鮮請求,彭德懷帶領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②國內開展抗美援朝運動,支援戰(zhàn)爭。③1953年7月,簽署《朝鮮停戰(zhàn)協定》,中國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3)斗爭性質:(2)抗美援朝國際威望: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民族凝聚:鍛造了抗美援朝精神,鼓舞全國人民為保衛(wèi)和建設祖國而團結奮斗,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和平環(huán)境。3.意義:板門店停戰(zhàn)協定簽署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反抗侵略和侵略威脅楊根思,江蘇人,革命烈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戰(zhàn)斗英雄、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級戰(zhàn)斗英雄,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一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

1950年11月29日在朝鮮戰(zhàn)場阻擊美軍南逃任務戰(zhàn)斗中犧牲,時年28歲。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2)抗美援朝(3)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第一屆全國人大取得了哪些成果?制度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背景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團結合作反對國民黨的專制獨裁;新中國政權建立、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國家政權鞏固,國民經濟恢復和發(fā)展為了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過程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正式確立: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發(fā)展到新階段: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的方針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正式確立為根本政治制度。初步建立:《共同綱領》正式確立: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具體實施: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qū)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部憲法、三大制度內-新-廣-寧-西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1)內容:

以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新中國的國家性質及根本政治制度;五四憲法有什么特點?(4)意義:(2)原則:

(3)性質:中國政治的發(fā)展趨勢: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

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材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依靠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通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改造逐步消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人民民主

、社會主義。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開創(chuàng)了中國人民民主的全新階段。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任務宣告結束。從專制到民主,從資產階級民主到人民民主的過程,民主的范圍在擴大。人民民主

社會主義2.從經濟視角看——歸納:請結合教材和圖片,指出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經濟層面的重大事件。1.新解放區(qū)土地改革2.恢復國民經濟(銀元之戰(zhàn),米面之戰(zhàn))3.

“一化三改”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1.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1)背景:(2)概況:(3)性質:(4)意義: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yè)化開辟道路?!吨腥A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①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②農民從封建束縛中徹底解放,提高生產積極性,解放農村生產力,有利于工業(yè)化建設。③推動工農聯盟的鞏固,鞏固人民政權。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新中國成立初期,封建土地制度仍然存在。1950年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依舊是土地私有制)思考:土地改革后土地問題徹底解決了嗎?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毛澤東說,土地改革是“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繼軍事斗爭以后的第二場決戰(zhàn)”,你如何理解這句話?答: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反封建指推翻封建專制制度,還包括摧毀封建統(tǒng)治的根基封建土地制度。把土地分給人民就是在摧毀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翻身成為主人,鞏固了工農聯盟,因此從根本上鞏固了人民民主政權。2.恢復國民經濟(銀元之戰(zhàn),米面之戰(zhàn))(1)背景:(2)措施:①經濟、行政、法律手段并用(銀元之戰(zhàn)、米棉之戰(zhàn))②統(tǒng)一全國財政收支管理、物資管理、現金管理材料3:“解放軍進得了上海,人民幣進不了上海。”“共產黨是軍事打一百分,政治打八十分,經濟打零分。”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①新中國經濟殘破,百廢待興,財政困難。②投機資本制造市場混亂,物價飛漲。時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兼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的陳云2.恢復國民經濟(銀元之戰(zhàn),米面之戰(zhàn))(3)目的:(4)意義政府贏得人民的信任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為了恢復國民經濟1.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2.到1952年底,國民經濟全面恢復,為國家開展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準備了條件。這張60億圓的鈔票,在當時只值百分之一塊銀元。按當時上海一石米的價格是金圓券億元計算,這張60億圓紙幣只能買到88粒米。指導方針:時間:1953年-1956年底特點:3.“一化三改”(1)一五計劃面對這樣的經濟現狀,新中國該如何發(fā)展?一五計劃有什么突出特點?為什么?特點: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原因(背景):①歷史基礎(重工業(yè)基礎差);②現實威脅(帝國主義的軍事威脅,必須增強國防實力);③蘇聯影響(學習蘇聯經驗)一五計劃成就圖長春沈陽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廠第一汽車制造廠第一機床廠飛機制造廠武漢長江大橋鷹廈鐵路寶成鐵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材料2:資本主義國家從發(fā)展輕工業(yè)開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時間才能實現工業(yè)化,而蘇聯采取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方針,從重工業(yè)開始,在十多年中就實現了國家的工業(yè)化。——《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材料1: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珴蓶|(1954年6月)過渡時期總路線“一化三改”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并舉3.“一化三改”(1)一五計劃布局:意義: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東北地區(qū)為重點,中西部也有建設。初步建立了獨立的工業(yè)體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業(yè)布局,是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開端。材料: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規(guī)定,在5年內(1953-1957年),全國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建設投入總額為億元,相當于7億兩黃金。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占總額的55.8%。在基本建設投資中,工業(yè)是重點,占58.2%,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壯舉。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蘇聯援建的156項大中型建設項目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qū)。(2)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1)目的:(2)內容: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適應國家工業(yè)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會主義;①農業(yè):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道路。②手工業(yè):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③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采用加工訂貨、統(tǒng)購包銷、經銷代銷等形式,將其納入國家資本主義軌道。通過和平贖買,從個別企業(yè)公私合營,到1956年,掀起全行業(yè)公私合營高潮。2.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餅狀圖反映三大改造后我國經濟成分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有何意義?(3)實質:(4)意義:實質是生產關系的變革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是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革命。標志著生產資料公有制占絕對優(yōu)勢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起來。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思考點:為什么國家要對生產資料私有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所以,通過社會主義改造,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才能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滿足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建設的需要。

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角度來看,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需要。隨著一五計劃的有序開展,生產力不斷發(fā)展,因此需要變革生產關系來進一步解放生產力,三大改造總體上屬于生產關系的變革,是必要的。在農業(yè)方面,土改后我國分散的個體農民生產率低,在生產、銷售等方面均不能滿足國家工業(yè)化的迫切需要。在手工業(yè)方面,作為個體經濟的手工業(yè),分散經營,生產規(guī)模小,所以必須通過合作化對手工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使之適應國家工業(yè)化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滿足了國家對一些工業(yè)品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國計民生。但其資本主義的性質又使它存在剝削工人剩余勞動,與社會主義生產目標相左,因而必須對其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社會主義三大改造重要基礎必要條件同時進行生產力生產關系【歸納總結】一化三改的關系過渡時期總路線體現了變革生產關系與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1.國際局勢:2.國內形勢:美國二戰(zhàn)后規(guī)劃建設海軍駐軍和軍事基地3.從外交視角看——影響一個國家外交政策的因素:總體政策:獨立自主之和平外交政策(1)二戰(zhàn)后,美蘇冷戰(zhàn),兩大陣營對峙。(2)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實行孤立遏制的“冷戰(zhàn)”政策。百廢待興,政權需鞏固,經濟需恢復。國家利益、國家實力、國際環(huán)境、國家性質等。3.從外交視角看——(1)建國初期的第一次建交高潮新中國初期采取了什么樣的外交方針?效果如何?材料一:“我們在國際上是屬于以蘇聯為首的反帝國主義戰(zhàn)線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誼的援助只能向這一方面去找”?!珴蓶|《論人民民主專政》外交政策作用“一邊倒”“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在保障革命成果、保衛(wèi)和平的斗爭中不致處于孤立地位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鞏固獨立與主權,奠定平等互利外交關系的基礎(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既要“獨立自主”又“一邊倒”豈不矛盾?就這一問題說說你的看法。不是指依附蘇聯,而是指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材料二:1958年,毛澤東斷然拒絕了蘇聯提出的有損中國主權的在中國建立長波電臺和中蘇聯合潛艇艦隊的主張。——《毛澤東的外交戰(zhàn)略思想對當代中國的影響》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1)1950年,迎來了新中國第一個建交高潮。(其中大部分是社會主義國家)(2)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蘇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朝鮮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蒙古民主德國建國第一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阿爾巴尼亞越南印度瑞典丹麥緬甸巴基斯坦瑞士芬蘭二、革命的延續(xù):政權鞏固與建設(1)建國初期的第一次建交高潮成就:局限: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外交(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第二次外交高潮首次提出:1953年12月中印政府談判,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寫入《關于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正式倡議:1954年6月,周恩來訪問印度、緬甸,分別簽訂了聯合聲明,確定以該原則作為國際關系準則。外交部檔案館保存的周恩來總理真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新中國外交政策從突出強調意識形態(tài)的“一邊倒”,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