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語法基礎知識點整理大全_第1頁
語文語法基礎知識點整理大全_第2頁
語文語法基礎知識點整理大全_第3頁
語文語法基礎知識點整理大全_第4頁
語文語法基礎知識點整理大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知識語文語法基礎知識大全

一、分類

1、實詞:表示實在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夠獨立成句。實詞包

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

2、虛詞: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它們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guān)系。虛詞包

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擬聲詞

二、實詞

(一)名詞

1、含義:表示人或者事物、時間、處所、方位等名稱的詞

2、種類:

○1表示人的:教師、學生、工人、父親、白求恩;

○2表示具體事物的:房子、汽車、電話、計算機;

○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質(zhì)、友誼、法律;(抽象名詞)

○4表示時間的:過去、現(xiàn)在、春節(jié)、元旦、早晨、晚上;(時間名詞)

○5表示處所的:北京、四川、中國、美國、亞洲;(處所名詞)

○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東、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詞)

3、名詞的語法特征:

○1經(jīng)常作主語和賓語,如:牛吃草;

○2也可作定語,直接修飾另一名詞,如:柳樹梢頭

○3名詞可以受數(shù)量短語修飾,如:一條河、一頭牛、三位同學

○4一般不受副詞修飾,不能說“很同學”、“不房屋”

○5不能重疊,親屬稱謂以及其他少數(shù)詞,如“媽媽、哥哥”等,這是構(gòu)詞的語素重疊,不算構(gòu)形的形態(tài)變化。

○6有些名詞能夠加“們”表示群體。不加“們”的名詞可是個體,也可是群體。

*方位名詞可以單用,但大多數(shù)情況下,它要用在名詞的后邊,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動詞

1、含義:表示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

2、種類:

○1表示動作行為的:說、笑、寫、看、走、休息、學習(動作動詞)

○2表示發(fā)展變化的:增加、減少、提高、降低、發(fā)生、出現(xiàn)(表示存在、變

化、消失)

○3表示心理活動的:愛、恨、喜歡、討厭、想念、忘記、佩服、重視(心理

活動動詞)

○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會、要、敢、得、可、可以、應、應該、愿意(能

愿動詞同)

○5表示趨向的:上、下、去、來、進、出、到、過、過去、上來、回去、起

來(趨向動詞)

○6表示判斷的,只有一個:是(也叫判斷詞)

3、動詞的語法特征:

○1動詞能作謂語或謂語中心,多數(shù)能帶賓語,如“他愛祖國”

○2動詞能夠前加副詞“不”,除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和一些能愿動詞能夠前加

程度副詞外、多數(shù)不能加程度副詞。

○3動詞多數(shù)可以后帶“著、了、過”等表示動態(tài)。

○4動詞可以重疊使用。一般表示時間短暫或試一試的意思,如“看看、走走,

研究研究”等。

*能愿動詞常常放在一般動詞的前面,趨向動詞可單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動詞的

后邊。

(三)形容詞

1、含義: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狀態(tài)、顏色等的詞。

2、種類:

○1表示形狀的:大、小、高、矮、長、寬、筆直、彎曲

○2表示性質(zhì)的:好、壞、美、丑、高明、美麗、誠實

○3表示狀態(tài)的:快、慢、軟、硬、興奮、激動、悠閑

○4表示顏色的:黑、白、橙、紅、蒼白、碧綠、綠油油

3、形容詞的語法特征:

○1形容詞能作謂語或謂語中心語和定語,多數(shù)能夠直接修飾名詞。如:“太陽

紅、紅太陽”

○2形容詞不能帶賓語

○3形容詞的前邊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極、多么”等表示程度

的詞。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等

○4形容詞也可以重疊,有加重語義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性質(zhì)、狀態(tài)描繪得

生動一些。

重疊形式:

單音節(jié):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兒。如:早早、長長的、慢慢兒

雙音節(jié):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兒)如:清清楚楚、高

高興興(的)、痛痛快快(兒)

少數(shù)雙音節(jié)貶義形容詞的工A里醫(yī)藥衛(wèi)生AB式:如:馬里馬虎、小里小氣、

糊里糊涂

附:名詞和動詞、形容詞的語法特征比較表

區(qū)別詞類

主要語法特性

名詞

動詞形容詞

1能否經(jīng)常作主語能不能

2能否經(jīng)常作謂語不能能

3能否受“不”修飾不能能

4能否重疊不能部分能

5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問不能部分能

6概括意義人或事物動作、性狀

動詞與形容詞的語法特征比較表

區(qū)別詞類

主要語法特性

動詞

形容詞

1能否帶賓語絕大多數(shù)能不能

2能否受“很”修飾多數(shù)不能多數(shù)能

3重疊方式和意義AA式、ABAB式表示動量少或時量少AA式、AABB式表示程度加深或者程度適中

4概括意義表示動作、行為、活動表示性質(zhì)、狀態(tài)

(四)數(shù)詞

1、含義:表示數(shù)目的詞。

2、種類

○1確數(shù):一、二、千、萬

○2概數(shù):幾、些、多、約

○3序數(shù):第一、老二、初五

3、數(shù)詞的語法特征

○1數(shù)詞通常要跟量詞組合成數(shù)量短語,才作句子成分。

○2數(shù)量短語常常作定語或補語,狀語。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

○3一些數(shù)詞有固定的用法。數(shù)量增加要用倍數(shù)或百分數(shù),可以說“增加了”

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數(shù),后者包括底數(shù)。數(shù)量減少只能用分數(shù),可以說“減

少了”或“減少到”,前者指凈減的數(shù)量,后者指凈剩的數(shù)量。

(五)量詞

1、含義:表示單位的詞。

2、種類:

○1物量詞:表示人和事物的單位。

A、表示個體單位的:個、臺、條、段、根

B、表示集體單位的:對、雙、群、類

C、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噸、平方米、立方米

○2動量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單位。如:次、回、趟、遍、頓、陣

3、量詞的語法特征:

○1量詞總是出現(xiàn)在數(shù)詞后邊,同數(shù)詞一起組成數(shù)量短語。

○2單音節(jié)量詞一般可以重疊,組成BB式,表示每一個都在內(nèi)。

○3量詞不能單獨作句子成分。

4、復合量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量詞構(gòu)成,表示復合性單位。

○1由兩個物量詞構(gòu)成,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內(nèi)容的計量。例如說到運輸量中

的重量和里程,有“噸千米、噸海里”等,說到水的流量,有“秒立方米”。

○2由物量詞和動量詞組成,表示事物單位和動作單位的加合。例如:“飛機共

飛25架次”“接待旅客100萬人次”

*數(shù)量詞也可以重疊,組成“一B一B”式,修飾名詞時,表示數(shù)量多,如“一堆

一堆的書”;修飾動詞時,表示按次序進行,如“一個一個地說”;

(六)代詞

1、含義:代替其他的詞或者短語、句子的詞。

2、種類:

○1人稱代詞:代替人或者事物的名稱。我、你、他、我們、它們、咱們、自

己、人家

○2指示代詞:起區(qū)別作用。這、那、這樣、那樣、各、每

○3疑問代詞:用于提問。誰、什么、怎樣、哪、哪兒、多少、幾

3、注意事項:

○1代詞代替某一類詞,就具有某一類詞的語法功能。

○2“他們”的使用范圍比較廣,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復數(shù),都可以用

“他們”。

○3“我們”指說話人,有時為了親近,也可以包括聽話人;“咱們”一定包括

說話人和聽話人

○4指示代詞“這”用于近指,“那”用于遠指

○5代詞一般是實指,有時也可以用來虛指,指稱不確定的人或事物。如“你看

著我,我看著你”。

三、虛詞

(一)副詞

1、含義: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動作行為的范圍、時間、頻率、語氣

等或性質(zhì)狀態(tài)的程度的詞。

2、種類

○1表示程度:很、最、挺、非常、十分、格外、更、越、幾乎、尤其

○2表示范圍:都、總、共、只、僅僅、單、就

○3表示時間、頻率:已、已經(jīng)、曾、剛、才、正、在、立刻、馬上、終于

○4表示語氣:難道、簡直、豈、果然、居然、只好

○5表示肯定、否定:沒、不、沒有、莫、不用

3、副詞的語法特征:

副詞主要用來修飾、限制動詞和形容詞,都能作狀語。

(二)連詞

1、含義:是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詞,用來表示并列、選擇、轉(zhuǎn)折、遞進、

因果等關(guān)系。

2、常見的連詞:

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雖然、但是、如果、只有、

只要、因為

(三)介詞

1、含義:常用在名詞、代詞或者名詞性短語前面,同這些詞或短語一起修飾

或限制動詞、形容詞,表示時間、處所,方向,對象,方式,目的,比較等。

2、常用介詞及用法順口溜:

自、從、以、當、為、按照,

由于、對于、為了、到,

和,跟、把、比、在、關(guān)于,

除了,同,對,向,往,朝……

用在名詞代詞前,修飾“動”“形”要記牢。

(四)助詞

1、含義:是起輔助作用的詞,沒有獨立性,意義最不實在。

2、種類:

○1結(jié)構(gòu)助詞:的、地、得、所、似的

○2動態(tài)助詞:著,了,過

○3語氣助詞:了、嗎、呢、啊、呀、吧、哪、啦

3、注意事項:

○1結(jié)構(gòu)助詞“的”主要用在名詞前頭,“地”主要用在動詞前頭,前后兩

部分之間是修飾關(guān)系或限制關(guān)系?!暗谩敝饕迷趧釉~之后,表示補充或說明。

○2結(jié)構(gòu)助詞“所”用在一部分動詞的前邊,組成一個名詞性成分,用來修

飾名詞(后邊在加“的”),或代替名詞(后邊要加“的”,有的不用加)。

○3動態(tài)助詞“著,了、過”,附著在動詞的后邊,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tài)。

其中“著”表示動作,行為正在進行中;“了”表示已經(jīng)完成;“過”表示曾經(jīng)

發(fā)生過。

○4語氣助詞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陳述,疑問,祈使或感嘆等語氣。

(五)嘆詞

1、含義:是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等聲音的詞。

2、種類:

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喲”等。

*嘆詞一般都是單用,獨立成句。

(六)擬聲詞:是摹擬人或事物聲音的詞,如“哈哈,嘭,嘩啦,叮,轟隆隆”等。

詞性的辨析

一、分類:

實詞:表示實在意義的詞,有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

虛詞:不表示實在意義而表示語法意義的詞,有: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

二、辨析:

1)名與動、形的區(qū)別:

A.名詞不能重疊。(少數(shù)除外如:人人、時時、處處、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疊后表示遍及全部、毫無遺漏。)

A動詞、形容詞可以重疊,如:跑跑、想想、討論討論、干干凈凈、高高的。

B.名詞不能用肯定否定相疊形式提問。如:國家不國家?

動詞、形容詞可以重疊,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詞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詞限制)如:不北京。動詞、形容詞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

2)動詞、形容詞的區(qū)別:

A.前加“很”,一般動詞不能(表示心里活動的動詞和能愿動詞可以加程度動詞)。形容詞多數(shù)可以,如:很走×,很好√。

B.動詞重疊:ABAB式,AA式,如:討論討論,看看;

形容詞重疊:AABB式,AA(的)如:干干凈凈,高高的。

C.動詞絕大多數(shù)能帶賓語,形容詞不能,如:喜歡(你),怨恨(他),愉快(你)×,高興(他)×。

3)副詞和形容詞的區(qū)別:

a.副詞不能和名詞組合,形容詞可以。如:“一致的意見”,不能說“一概的意見”。

b.副詞不能做謂語,形容詞可以。如:“大家的意見一致”,不能說“大家的意見一概”。

c.副詞除“不、也許、沒有、未必、一定”等少數(shù)外,一般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形容詞可以。

d.副詞不能用肯定否定相疊的方式提問,形容詞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時間副詞和時間名詞的區(qū)別:

a.時間名詞能做定語,如:“現(xiàn)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務”,“剛才的情況”。時間副詞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務”,“剛剛的情況”。

b.時間名詞做主語,如:“今天星期天”,“現(xiàn)在是早晨八點鐘”,“近來很冷”;而時間副詞不能做主語,如:“正在是早晨八點整”。

c.時間名詞能同介詞組成介賓短語:如:從過去、到將來、在早晨;時間副詞不能同介詞組合,如:從曾經(jīng)、到剛剛。

d.時間名詞能與“是”構(gòu)成“XX是XX”的格式,如:“從前是從前”

時間副詞不能。

練習:A.立刻、馬上、正在、早已、從來、即將

B.最近、現(xiàn)在、目前、早上、從前、將來

5).有些介詞與動詞兼類,怎樣區(qū)別:

有:在、給、叫、用、拿、比、到、讓、由、朝、往、把、經(jīng)過、通過。

A.介詞不能單獨作謂語,動詞可以。所以一句話中如果有別的詞作謂語(動、形),它就是介詞;如果沒有別的詞作謂語,那它就是動詞。

B.介詞后面不能帶動態(tài)助詞“著、了、過”,動詞可以。

C.介詞不能重疊,動詞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學校等你。明天我在家。他在看書。

我比你高一點兒。我們比比。

他給我買了一本書。他給了我一本書。

別那我開玩笑。他手里那著一本書。

6).連詞“和、跟、與、同”與介詞兼類,區(qū)別:

A.連詞“和”前后的詞語是并列關(guān)系,互換位置基本意思不變;介詞“和”前后詞語不能互換。

B.連詞“和”組成并列短語后可以帶“都”;介詞不可。

C.連詞“和”前面不能有修飾語,介詞可以。

D.連詞“和”不能出現(xiàn)在一個句子或一個成分的開頭;介詞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過。我和弟弟談話。

和弟弟一塊兒去玩的孩子都回來了。

7).兼類詞:一個詞在不同語境下經(jīng)常具備兩類或兩類以上詞類的特點、功能而意義上密切相關(guān),這樣的詞就是兼類詞。

兼類詞與同形詞、同音詞的區(qū)別:同形詞同音詞意義毫無聯(lián)系,是兩個以上的一組詞。

如:把住質(zhì)量關(guān)。(動詞)把書拿來。(介詞)拿把菜刀來。(量詞)

開了一朵花(名詞)花了很多錢。(動詞)

8)如何辨別兼類詞的詞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選我當代表。(名詞)這代表大多數(shù)同志的看法。(動詞)

買了一把鎖。(名詞)把門鎖上。(動詞)

你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動詞)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詞)

怎么多了一個人?(動詞)這里人太多。(形容詞)

我們要立個規(guī)矩。(名詞)梅家的小姐很賢惠、很規(guī)矩。(形容詞)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詞)這時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形容詞)

你快點走,跟上我?。▌釉~)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詞)

年老了,身體不行了。(形容詞)你怎么老哭?(副詞)

他買的雨傘是白色的。(形容詞)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詞)

練習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性。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圖書館看書,現(xiàn)在在開會。

2.兩塊連草都不長的地連起來了。

3.你比我強,我比不過你。

4.你為什么老向著他而不向他提意見?

5.到了北京,我就趕快跑到醫(yī)院去看病。

二、選出詞類相同的一項。

A.肅穆肅立B.也許立刻C.聰明智慧D.欣然果然

三、判斷加點詞的詞性。

1.“精兵簡政”是條好意見。(動詞)2.隊員們精疲力盡。(名詞)

3.過日子要精打細算。(形容詞)4.輸?shù)镁?。(副詞)

四、判斷加點詞的詞性

1.這朦朧的桔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形容詞)

2.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動詞)

3.月色給大地帶來一片朦朧。(名詞)

4.隔著云看太陽,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形容詞)

5.我們很快就要在全國勝利了。(動詞)

6.這個勝利將沖破帝國主義的東方戰(zhàn)線。(名詞)

7.這道題老師講得很明白。(形容詞)

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嗎?(動詞)

9.我們應該有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形容詞)

10.革命隊伍必須嚴肅紀律。(動詞)

五、選出下列加點詞詞性不同的一項。(B)

A.電燈突然亮了。B.這場雨下得太突然。

C.心臟突然停止了跳動。D.突然,掌聲暴風雨般的響起來。

六、請將下列虛詞歸類。

A.副詞B.嘆詞C.介詞D.擬聲詞

越發(fā)(副詞)除了(介詞)始終(副詞)依照(介詞)沿著(介詞)

索性(副詞)撲通(擬聲詞)哦(嘆詞)屢次(副詞)何必(副詞)

自從(介詞)砰(擬聲詞)?。▏@詞)卻(副詞)

七、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性

一個人為自己所熱愛的目標而奮斗時,即使困難重重,也會百折不撓的去克服它。

劃分句子成分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詞或詞組構(gòu)成的,是具有一定語調(diào)并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運用單位。根據(jù)用途和語氣,句子可以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根據(jù)結(jié)構(gòu)可分為單句和復句。

2.句子成分的名稱及符號

名稱: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符號:主語=謂語-賓語~

定語()狀語[]補語<>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謂語、賓語。

補充成分是:定語、狀語、補語。

②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之間可用‖劃開。

3.(1)劃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語、謂語、賓語。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謂語:是陳述主語,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么”或“怎么樣”。

賓語: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么”一類問題實詞

(一)名詞

1.名詞的意義和種類

名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稱,包括表示時間、處所、方位的詞在內(nèi)。名詞有以下幾種:

(1)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稱,叫一般名詞,細分如下:

A.人、電腦、鋼筆、桌子、鋼材(普通名詞)

B.魯迅、黃山、雷鋒、廣東、歐共體(歐洲經(jīng)濟共同體)(專有名詞)

C.學生、樹木、紙張、青年、馬匹(集合名詞)

D.意志、道德、理想、政治、友誼、積極性(抽象名詞)

E水、土、金、空氣、雨、火(物質(zhì)名詞)

(2)表示時間:九月、夜間、夏天、后年(時間名詞)

(3)表示處所:肇慶、山頂、遠方、美洲(處所名詞)

(4)表示方位:上、下、東、西、左邊、里頭、以東(方位詞)

2.名詞的語法特征

語法特征包括詞的功能和形態(tài),語法特性包括語法功能、形態(tài)和意義。

(1)經(jīng)常作主語和賓語,例如:青年是(早晨)的太陽;多數(shù)能作定語和帶定語,例如:“(肇慶學院)的校園風景優(yōu)美?!?、“(石頭)山”。名詞一般不能直接充當狀語,但表示方式、態(tài)度(電話聯(lián)系、廣播找人、科學地看問題、歷史地看問題)、原因(友情出演)、比況(產(chǎn)量直線上升)時可以直接充當狀語。不能作補語。

(2)名詞前面一般能夠加上表示物量的數(shù)量短語,一般不能加副詞。例如能說“十斤肉”、“四噸鋼材”,不能說“不廣東”、“不老師”。

個體名詞主要受個體量詞的修飾。比如:一條魚、一壇酒、一盤牛肉、一支鋼筆、一碟茴香豆。除了個體名詞,其他名詞和量詞的組合都要受到限制:集體名詞不受個體量詞短語的修飾,一般只能用“批”、“些”、“點”等集合量詞來表示不定數(shù)。比如“一批船舶”、“一些槍支”、“一點紙張”;抽象名詞沒有具體的形狀,一般只能用表示類別的“一種”、“一類”來修飾。比如“一種情感”、“一類看法”;專有名詞表示獨一無二的人或事物,一般也不受量詞短語的修飾。但是為了強調(diào),如“中國出了一個毛澤東”、進行比較,如“三個臭皮匠,一個諸葛亮”、用于比況,如“一個李公樸倒下去了,千千萬萬個李公樸站起來了”、表示特例,如“絕不允許搞兩個中國”,“一個北京市就有十幾個劉慧芳”就可以接受個體量詞修飾。

有幾個副詞能加在名詞前頭,但不能單用,例如“路上凈爛泥”、“衣服上凈塵”,在句子中只能做謂語,這是判斷動詞“是”表示事物存在的一種形式的省略,“路上凈爛泥”即“路上凈是爛泥”,“衣服上凈塵”即“衣服上凈是塵”。在“王就小王”、“已經(jīng)清明了”、“都大姑娘了,還瘋瘋癲癲的?!?、“已經(jīng)少先隊員了,還哭鼻子。”、“都快老太婆了,還跳什么迪斯科?!崩锸菑娬{(diào)。“不人”、“不鬼”、“不山”也不能單說,只有在“人不人,鬼不鬼的”、“僧不僧,道不道”、“什么山不山的”、“不人不鬼”等句子里或慣用格式里成對用或者連著說。還有,近年來在書畫中出現(xiàn)一種程度副詞修飾名詞的現(xiàn)象,例如“很淑女”、“很紳士”、“太傳統(tǒng)”、“非常專業(yè)”“十分專業(yè)”、“很克林頓”、“太維納斯”等。這類名詞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在此類名詞的語義中,都包含一種描述性語義特征。例如“很紳士”中的“紳士”一詞就有“有禮貌、有風度、尊重女性”等語義特征?!昂苁缗敝械摹笆缗眲t有“美好、文靜”等語義特征。所以并非任何名詞都能受程度副詞修飾,比如,“很紙張”,一般是不能成立的。個別抽象名詞前也可以帶“不”,如“不道德”、“不理想”也是包含描述性語義特征的用法。

(3)名詞不能用重疊式表示某種共同的語法意義。親屬稱謂以及其他少數(shù)詞,例如“爸爸、姐姐、哥哥、弟弟”和“星星、姥姥”等,這些是構(gòu)詞的語素重疊,不算構(gòu)形的形態(tài)變化。稍有例外的是幾個單音節(jié)名詞:人、家、戶,重疊后表示“每一”的意思。“人人、家家、戶戶”即“每一人、每一家、每一戶”的意思。部分名詞對舉時可以復疊。兩個單音節(jié)名詞復疊,既可以是同義的,也可以是類義的。比如“山山水水”、“枝枝葉葉”、“瓶瓶罐罐”、“條條框框”、“坑坑洼洼”等等、名詞復疊表示“全面而紛繁”的意思。少數(shù)重疊或復疊的名詞已定型為成語,比如:婆婆媽媽、風風火火,而且往往用的是引申義和比喻義。

(4)表人的名詞后面能夠加“們”表示群體(詳見助詞“們”),例如:“同學們、姑娘們、先生們、女士們”。不加“們”的名詞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群體。例如:“問你的孩子好!”、“地里有農(nóng)民”。

3.時間名詞和方位詞

時間名詞較特殊,除了能作主語(早上干什么?)、賓語(這里是晚上。)和定語((下午)的時間)外,還經(jīng)常作狀語,表示事情發(fā)生的時間,例如“班上[今天]來了一位新同學”。

方位詞是名詞的一個附類。方位詞有單音的和雙音合成兩類。單音的有:上、下、前、后,東、南、西、北等。由單音詞加上“之、以、邊、面、頭”等等組成的合成的有:之上、之下、之前、之后,之東、之南、之西、之北、之內(nèi)、之外、之中、之間,以上、以下、以前、以后,以東、以南、以西、以北,以內(nèi)、以外等等。下面列出方位詞表:P13。方位詞都具有粘著、定位、封閉的特點。

方位詞主要是加在別的詞語后面,組成方位短語,表示處所或時間。例如:“房間里、上班前、散會之后、桌子上、開會以前、出國之后”。方位短語既可以表示空間關(guān)系,也可以表示時間關(guān)系,有的也可表示數(shù)量界限,如:“一歲以上;七十以內(nèi);五萬左右”。

方位詞基本上都是后附的,但有時也可以單獨充當句法成分。如:方位詞可以單用,表示方向或者位置,例如“往北,過兩個路口,再轉(zhuǎn)東,就到了”,其中的“北、東”表方向;“前怕狼,后怕虎”,“上有老,下有小”里的“前、后、上、下”表位置?!吧?、中、下”等方位詞還有表條件、范圍等引申用法,詳見“方位短語”和“虛詞的運用”。

名詞附上方位詞后構(gòu)成的是方位短語,方位短語常常充當介詞賓語,組成帶有方位詞的介詞短語,比如:在會議室里、在開會以前。

(二)動詞

1.動詞的意義和種類

動詞表示動作、行為、心理活動或存在、變化、消失等。

動詞的分類一般的做法是根據(jù)動詞的表義功用進行分類:

(1)走、坐、看、聽、打、拿、批評、宣傳、保衛(wèi)、學習(動作行為動詞)

(2)愛、恨、怕、想、喜歡、害怕、想念、覺得(心理活動動詞)

(3)有、在、存、存在、出現(xiàn)、失去、消失(表示存在、變化、消失)

(4)是(判斷動詞)

(5)能、會、愿意、敢、應該、要(能愿動詞)

(6)上、下、進、出、回、過、起、開、來、上來、下來、進來、出來、回來、過來、起來、開來、去、上去、下去、進去、出去、回去、過去、開去(趨向動詞,用法詳見“趨向補語”)

2.動詞的語法特征

(1)動詞能作謂語或謂語中心,多數(shù)能帶賓語,如“他笑了”、“愛祖國”、“復習功課”、“認識小毛”、“學開車”、“看京戲”。大多數(shù)動詞還可以帶動量補語。比如:讀三遍、罵一頓、看一回、跑一趟、去一次、查一下、見一面,

(2)動詞能夠前加副詞“不”,多數(shù)不能加程度副詞。大多數(shù)動詞可以前加“不、沒(有)”來否定,例如“不干、不喜歡、不害怕、不走、不坐、不在、不應該、不要、不進、不出”;但卻不能說“很干、很走、很坐、很在、十分進、非常出”。動詞都可以有“V不V”或“V沒V”的提問形式。比如:“是不是、能不能、去不去、情愿不情愿、知道不知道、值得不值得、死沒死、有沒有、成不成、得逞沒得逞”。

絕大多數(shù)動詞或動詞短語可以受副詞的修飾。比如:在辦理、正在表演、已經(jīng)產(chǎn)生、都贊成、大力提倡、盡情歌唱

只有表心理活動的動詞和一些能愿動詞能夠前加程度副詞,例如能說“非常喜歡、十分害怕、相當擔心、有點想念、極其討厭”,還有“非常愿意、很應該”。有些動詞帶上賓語可以受程度副詞修飾。比如:很有紀律、相當有禮貌、非常守時、十分講道理、更加想家了

(3)動詞多數(shù)可以后帶“著、了、過”等表示動態(tài)。大多數(shù)動詞可以帶時態(tài)助詞“著”、“了”、“過”。比如:保持、表揚、補充、布置、重復、擔任、調(diào)查、分析、改造,少數(shù)動詞后不加“著”、“了”、“過”,比如:是、會、應該、懶得、樂于、加以、作為。(見“動態(tài)助詞”)

(4)有些動詞可以重疊,表示短暫、輕微(動作的動量少或時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續(xù)的動作動詞。單音動詞重疊是AA式,如“看看、嘗嘗”,雙音動詞重疊是ABAB式,如“鍛煉鍛煉、分析分析、鼓勵鼓勵”。部分動詞有A了A、A一A重疊形式。比如:“吹了吹、點一點”,這些重疊形式一般帶有短時或嘗試的意義。

3.特殊的動詞

動詞比較復雜,有些需要單獨加以說明。

(1)判斷動詞“是”

典型的判斷動詞只有一個“是”,此外“為”、“即”、“系”等也可以表示判斷?!笆恰本哂泻芏嗪鸵话銊釉~相同的語法特點:可受副詞的修飾,常單獨作謂語,可單獨回答問題。但也有不同點,不能重疊(修辭角度除外)不能加表示時態(tài)的助詞和趨向動詞等?!笆恰痹谥髡Z和賓語之間有多種用法,主要有五種:

(1)表示等于什么或?qū)儆谑裁?。比如:楊沫是《青春之歌》的作者。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孫中山是國父。(同一關(guān)系)鯨是哺乳動物。蔣子龍是改革文學的先驅(qū)。(種屬關(guān)系)

(2)表示事物的存在、存有。比如:杯子里是茶。路上全是泥水。滿臉都是塵。這種用法時,主語一般為處所詞,因此,除表示判斷外,“是”還表示存在某物。

(3)表示事物的特征、質(zhì)料、情況。比如:這姑娘是高個子(特征)。茶具是唐三彩的(質(zhì)料)。我是剛剛才聽到的消息(情況)。

(4)表示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聯(lián)系。比如:火車從北京開出是早上五點半。一份盒飯是二十五元錢。他仍然是一身農(nóng)民打扮。那時國民黨是飛機加大炮,我們是小米加步槍。

(5)表示比喻、比況。比如:困難是彈簧,你強他就弱,你弱他就強。人是鐵,飯是鋼。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要注意副詞“是”常用在謂語動詞、形容詞前,例如“他的想法是改了”,“小白是走了”,“今天是非常高興”,“鄉(xiāng)下人是老實”。這些“是”要重讀,相當于“的確、確實”的意思,不能省略。

“是”不重讀時,可以省略,只表示一般的肯定。這種“是”與句末語氣詞“的”配合構(gòu)成“是……的”格式,同“小黃是個做保險的”里的“是……的”格式和詞性都不同(參看“語氣詞”一段)。

(2)能愿動詞

又叫助動詞,“助動詞”有輔助性的動詞的意思。能愿動詞對動詞、形容詞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評議。作狀語時與副詞很不相同,它大都能構(gòu)成“×不×”、“不×不”式,如“能不能”、“不能不”等。

能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客觀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觀意愿。主要表示三種意義:

表可能:會、可、能、可以、可能、能夠

表必要:要、應、應該、應當、該當、得(dai214)

表意愿:要、肯、敢、愿、愿意

表可能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表示有能力,一種表示有可能。試比較:

腿傷得不重,還能走路。滿天的星星,哪能下雨啊。

在句子里常作狀語,例如“今天〔不〕〔會〕下雪。”“我們〔能〕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你〔不〕〔該〕遲到?!薄澳恪材軌颉硜韱??”“我〔要〕去上課了。”“大家〔應該〕幫助他。”

它還可以作謂語或謂語中心、定語,如“你〔愿意〕來嗎?”“非常愿意。”“我會。”“這是(可能)的事情。

能愿動詞不能用在名詞前面(“要東西”、“會英文”中的“要”、“會”是一般動詞),不能重疊、不能帶助詞“了、著、過”等。

能愿動詞同一般動詞的區(qū)別主要在于:

不能重疊,不能帶時態(tài)助詞。大都可以用在“X不X”這個格式中(得:dai214除外)。能愿動詞經(jīng)常組成正反并列聯(lián)合短語(用肯定否定相疊形式提問)。比如:他會不會來。拍張照片可以不可以。你這樣做應該不應該?如在句子里能愿動詞后邊還有別的主動詞,則能愿動詞作狀語,沒有別的主動詞,能愿動詞作謂語。

有些能愿動詞的否定之否定并不等于肯定,有些則等于肯定。比如:

不能不去=必須去≠能去不會不去=會去

不敢不去=只好去≠敢去不該不去=該去

不肯不去=一定要去≠肯去不應該不去=應該去

不可不去=應當去≠可以去不可能不去=可能去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是否定強度的不同,也同各詞本身的能愿義有關(guān)。

(3)趨向動詞

表示移動的趨向,有單音的、雙音的。限于下列這些:

上下進出回過起開

來上來下來進來出來回來過來起來開來

去上去下去進去出去回去過去╳開去

趨向動詞可以單獨作謂語或者謂語中心,如“同學們進去了,小毛沒出來?!钡?jīng)常用在別的動詞或者形容詞后邊表示趨向,作趨向補語,如:

“跑〈來〉了”“活動〈起來〉”,“跑〈下去〉”,愉快〈起來〉。

趨向動詞作趨向補語時,其位置可以很靈活:“端〈上〉一碗菜”,“端〈上來〉一碗菜”,“端〈上〉一碗菜〈來〉”。“端一碗菜〈上來〉”

“來”、“去”以說話人的位置為著眼點,“上”、“下”、“進”、“出”、“回”、“過”、“起”以對方或其他事物的位置為著眼點。比如,有一個人在半山腰,山下的人喊“快爬上去呀,”山上的人則喊“快爬上來呀”,這里的“上”是對爬山人而言的,“去”、“來”則是由喊話人的位置決定。再比如一個人站在門口,外邊的人要說“快進去啊,”里邊的人則說“快進來啊”。

“起”可以表示物體向上:搬起石頭、舉起紅旗。也可以表示事物隨動作而出現(xiàn):奏起了國歌、點起了篝火、響起掌聲。還可以表示開始:一部《二十四史》從何說起、隊伍由此排起?!叭燮稹保ㄩ_始、向上)。

“開”可以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分開:把箱子打開、眼睛睜不開。也可以表示展開:掄開鐵錘,大干起來。邁開大步朝前走。還可以表示開始:消息很快在團部傳開了;一見到親人她就哭開了;聽到這個消息,心里便打開了鼓。

“起來”表示起始態(tài),比如“說著說著就哭起來了”。“下去”表示繼續(xù)態(tài),比如“你說下去”?!罢f下去”和“說著”不同,前者是經(jīng)過停頓后再繼續(xù),后者是指持續(xù)不斷地說?!跋氯ァ焙汀捌饋怼倍伎梢员硎厩闆r開始發(fā)生,逐漸加深。“下去”多跟在含消極意義的詞語后,“起來”多跟在含積極意義的詞語后面。比如:敵人一天一天爛下去,我們一天一天好起來。積累的經(jīng)驗漸漸地多起來了。儲備的糧食一天天少下去,可救援車還是不見蹤影?!跋氯ァ薄ⅰ捌饋怼辈荒軗Q用。“下去”和“下來”都可以表示持續(xù)地發(fā)展的過程,“下來”著眼于眼前,指過去到現(xiàn)在?!跋氯ァ敝塾趯恚脯F(xiàn)在到將來。比如:總算堅持下來,還要堅持下去。這個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必然還將繼續(xù)流傳下去。

“上”可以表示動作的結(jié)果,往往含有合攏的意思。比如:關(guān)上窗戶、銷上后門、戴上手套、看上了那位英俊瀟灑的運動員。也可以表示開始并繼續(xù)。比如:大家勸你休息,怎么又看上了。這些家伙又折騰上了。會議還沒開始,大家就議論上了。

“下”可以表示動作完成,往往含有脫離的意思。比如:卸下零件、脫下皮鞋、摘下幾朵月季花、定下計策、打下基礎、留下地址、寫下了光輝的詩篇、拍下了珍貴的照片?!跋隆庇迷凇暗谩焙竺妫€可以表示可能,比如:這間房子八個人怎么住得下?這個教室挺大的,再來十個人也坐得下。不就二十斤么,這個口袋裝得下。

“來”、“去”等用在動詞后面表示趨向,有兩種位置:寄來十塊錢——寄十塊錢來。請一個人來——請來一個人。區(qū)別在于,前式是陳述,表示已然行為,后式是祈使,表示未然行為。所以,凡是自主動詞都可以有兩種表達形式,而非自主動詞。只能有前式,不能有后式。比如:飛來了一只信天翁、迎來了新的一年、傳來了一陣腳步聲、飄來了一股香味。

普通話中“起”一般不能同“去”組成復合趨向動詞“起去”?!伴_去”也不太常用,只能跟在動詞“飄”、“走”、“移”、“傳”等的后面,比如:思緒飄移開去、消息傳播開去。

動詞可以按帶賓語的情況分為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及物動詞又可分名賓動詞、謂賓動詞,名謂賓動詞等。在講完不同類型的賓語之后才好理解。這些動詞放在“賓語”后頭再舉例說明。

(三)形容詞

1.形容詞的意義和種類

形容詞表示性質(zhì)、狀態(tài)等。

(1)性質(zhì)形容詞:冷、熱、硬、苦、好、壞、樸素、善良、優(yōu)秀、幼稚、嚴峻、高尚、奇怪、自私、文靜、草率。

(2)狀態(tài)形容詞:大、小、方、圓、通紅、黑亮、漂亮、尷尬、模糊、白生生、灰不溜秋、粗了叭嘰、愉快、輕松。

(3)不定量形容詞:多少、少許、一些、全、全部(這部分有同數(shù)詞交叉的。)

2.形容詞的語法特征

(1)形容詞能作謂語或謂語中心語和定語,性質(zhì)形容詞做謂語,通常要前加程度副詞或后加程度補語,狀態(tài)形容詞大都可以直接做謂語,有些后面要加“的”。比如:

她很美井很深孩子很頑皮空氣相當新鮮味道好極了他保守得很白雪皚皚生機勃勃心事重重議論紛紛衣服雪白的馬路筆直的

性質(zhì)形容詞和狀態(tài)形容詞都可以充當定語。多數(shù)能夠直接修飾名詞。例如:

性質(zhì)形容詞充當定語大致有兩種情況:直接作定語,帶上“的”作定語。

直接:紅太陽白手絹好孩子漂亮媽媽偉大祖國

帶上“的”作定語:美的旋律壞的設備美麗的風景蒼翠的松柏

狀態(tài)形容詞充當定語也有兩種情況,一般都須要帶上“的”。也有一部分狀態(tài)形容詞可以直接充當定語。比如:

帶上“的”作定語:筆直的馬路雪白的襯衣筆挺的西裝香噴噴的飯菜大大咧咧的樣子白花花的銀子沉甸甸的稻穗嬌滴滴的聲音空蕩蕩的屋子慌里慌張的神情

直接:皚皚白雪滾滾人流赫赫戰(zhàn)功縷縷青煙漫漫長夜茫茫大海蒙蒙細雨區(qū)區(qū)小事花白胡須細高個兒

還有少數(shù)性質(zhì)形容詞通常不能充當定語,是唯謂形容詞。比如:

廣妥昏濫久好受起勁齊心過癮累贅吃香

少數(shù)性質(zhì)形容詞能夠直接修飾動詞,作狀語,單雙音節(jié)性質(zhì)形容詞都可以充當狀語,單音節(jié)形容詞充當狀語一般不帶“地”,雙音節(jié)形容詞充當狀語,“地”可加可不加。

不帶“地”:亂說多看難學慢走細想高喊粗看長住小跑快跑容易把握正確理解

可加可不加“地”:耐心地等待粗暴地干涉

狀態(tài)形容詞做狀語大都是加“地”,少數(shù)可以直接做狀語。比如:

干巴巴地說灰溜溜地退下去怒沖沖地質(zhì)問糊里糊涂地犯了錯誤重重圍住慢悠悠走過來羞答答說了幾句話密密麻麻寫滿了字紛紛落下

一部分形容詞也能作補語,性質(zhì)形容詞可以直接做補語,也可以在“得”后做補語。例如:

看好吃飽拉長走遠站穩(wěn)聽清楚說明白洗干凈綁牢固擺整齊穿得漂亮講得好聽唱得難聽綠得可愛

狀態(tài)形容詞做補語都要帶“得”。比如:

畫得筆直的擦得雪亮的炒得噴香的打扮得流里流氣的變得烏黑烏黑的眼睛睜得溜圓小手凍得冰涼臉氣得鐵青

有些形容詞可以用在心理動詞或感覺類動詞后邊充當賓語。比如:

嫌臟愛熱鬧怕麻煩貪便宜討厭懦弱追求幸福喜歡安靜覺得好聽顯得威風感到?jīng)鲲`颼的

少數(shù)性質(zhì)形容詞可以充當主語,其述語通常是判斷或使令類動詞。比如:

方便是最主要的漂亮又不能當飯吃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當賓語及當主語的功能有爭議,有教科書認為這是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我們課本不提。

(2)性質(zhì)形容詞大都能受程度副詞修飾,例如:“很大、很小、很漂亮、很尷尬、很模糊、十分愉快、十分輕松、非常冷、非常熱、非常硬、非常善良、非常優(yōu)秀、極文靜、太草率。

性質(zhì)形容詞的重疊式和狀態(tài)形容詞,或者因為是表情態(tài)的,或者因為本身帶有某些程度意義,不能再受程度副詞修飾。有表示程度構(gòu)詞形式的形容詞具有以下特點:

(1)不能受程度副詞修飾。比如:

很白一—很雪白太黑一—太烏黑有點紅——有點紅通通

非常直——非常筆直

(2)不能受“不”修飾。比如:

不安靜——不靜悄悄不糊涂——不糊里糊涂

(3)不能帶補語。比如:

紅得很——通紅得很白得耀眼——白茫茫得耀眼

(4)不能進入“越來越”的格式。比如:

越來越白——越來越雪白越來越黑——越來越漆黑

(5)不能用于比較,不用在“比”字句中。比如:

今天比昨天冷——今天比昨天冷絲絲小李比小王胖——小李比小王胖咕隆咚

(3)形容詞不能帶賓語。但是有些雙音節(jié)的性質(zhì)形容詞兼屬動詞,作動詞時能帶賓語。

形容詞是不能帶賓語的,凡是帶賓語的形容詞都是形動兼類詞。這種詞,前加程度副詞時是形容詞,不能帶賓語;后帶賓語時不能前加程度副詞。這些詞兼屬形容詞和動詞兩類。形動兼類詞帶賓語主要有六種情況:

(1)形+使動賓≈使NA。比如:

繁榮經(jīng)濟端正態(tài)度安定人心穩(wěn)定情緒平整場地

(2)形+意動賓≈認為NA。比如:

重男輕女重數(shù)量輕效益重義輕利登泰山而小天下

(3)形+自動賓句≈NA了,都是由“NA了”的“N”移位而形成“VN了”。比如:

瞎了眼啞了嗓子好了瘡疤爛了一筐桃子碎了一大塊玻璃

(4)形+對動賓≈對NA。比如:

寬大俘虜?shù)疵H近小人冷淡小張疏遠小李厚了張三,薄了李四

(5)形+比較賓≈比NA。比如:

快了小馬兩分鐘離他一個頭貴了兩塊錢多了兩個人少了一本書遲了半小時大我兩歲矮他一截

(6)形+存現(xiàn)賓≈NA(在某處)。比如:

家里荒了兩畝地門口橫著一條長凳子山區(qū)活躍著一支小分隊近來街上流行花旗袍

(4)有些性質(zhì)形容詞可以重疊,重疊后用法同狀態(tài)形容詞。性質(zhì)形容詞大都可以重疊。如:

單音節(jié)的重疊為AA式:好好細細大大輕輕快快早早遠遠緊緊滿滿

雙音節(jié)的重疊式為AABB式:干干凈凈快快樂樂老老實實冷冷清清冒冒失失明明白白漂漂亮亮大大方方整整齊齊馬馬虎虎

不能重疊的形容詞有些是表示不如意性狀的,如“丑丑”、“蠢蠢”、“卑卑鄙鄙”、“冷冷漠漠”。有些是帶有書面語色彩的,如“美美麗麗”、“清清潔潔”、“偉偉大大”、“勇勇敢敢”。

帶有貶義的性質(zhì)形容詞,多用“A里AB”式重疊:古里古怪粗里粗糙糊里糊涂慌里慌張毛里毛糙

性質(zhì)形容詞重疊以后在功能用法上就轉(zhuǎn)向了狀態(tài)形容詞,譬如前邊不能再加程度副詞,也不能用“不”否定:很矮矮的個子非常輕輕的腳步聲不干干凈凈的房間

而且做定語、補語都須要加“的”:明明白白的事情冷冷清清的景象站得高高的裝得滿滿的

隨著這種重疊形式使用的經(jīng)常化,這種構(gòu)形的重疊就也會轉(zhuǎn)向構(gòu)詞的重疊。譬如前面提到的A里AB式狀態(tài)形容詞大都是由性質(zhì)形容詞重疊定型化而形成的。部分動態(tài)形容詞可以用ABAB的形式重疊,表示使某人具有某種感受或體驗。比如:

親熱親熱輕松輕松清醒清醒熱鬧熱鬧清靜清靜暖和暖和

形容詞ABAB重疊式和動詞ABAB重疊式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前者不能帶賓語,凡是重疊以后帶賓語的都是形動兼類詞,而且大多具有致使義(使動用法)。比如:

活躍活躍氣氛端正端正態(tài)度清醒清醒頭腦暖和暖和身子

AB式狀態(tài)形容詞的重疊方式也是ABAB形式,大多要帶“的”。比如:

通紅通紅筆直筆直漆黑漆黑的雪白雪白的碧綠碧綠的

(5)有些單音性質(zhì)形容詞可帶上疊音詞綴或其他詞綴,這時用法同狀態(tài)形容詞,例如“白茫茫、水汪汪、黑呼呼、灰不溜秋、古里古怪?!?/p>

狀態(tài)形容詞的重疊方式是ABAB式,例如:“暢快暢快快活快活冷靜冷靜涼快涼快”。

要注意還有用兩個單音形容詞聯(lián)合重疊的格式,例如“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紅紅綠綠”這是句法結(jié)構(gòu)中的固定格式(部分名詞、動詞、區(qū)別詞都有此種格式,如“盆盆罐罐、前前后后、抄抄寫寫、打打鬧鬧、來來往往、男男女女”。這種兩個反義或近義單音詞聯(lián)合重疊格式(AABB)表示繁多的、各種各樣的意思)。

3.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比較

動詞和形容詞的語法特性大同小異,可以合稱為謂詞(謂詞還包括代替動詞、形容詞的代詞)。謂詞和名詞的語法特性是對立的,試看下面的“名詞和謂詞比較表”:

區(qū)別詞類

主要語法特征名詞謂詞(動詞、形容詞)

能否常作主語、賓語能不能

能否常作謂語不能能

能否受“不”修飾不能能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式(V不V)提問不能絕大多數(shù)能

能否重疊不能部分能

概括意義人或事物動作、性狀

內(nèi)容太多,隨便找一本漢語語法書即可解決。如果你是中學生,可以看《中學語法教學系統(tǒng)提要》;如果你是成人或大學生,建議你選擇《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一、分類

1、實詞:表示實在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夠獨立成句。實詞包

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

2、虛詞: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它們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guān)系。虛詞包

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擬聲詞

二、實詞

(一)名詞

1、含義:表示人或者事物、時間、處所、方位等名稱的詞

2、種類:

○1表示人的:教師、學生、工人、父親、白求恩;

○2表示具體事物的:房子、汽車、電話、計算機;

○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質(zhì)、友誼、法律;(抽象名詞)

○4表示時間的:過去、現(xiàn)在、春節(jié)、元旦、早晨、晚上;(時間名詞)

○5表示處所的:北京、四川、中國、美國、亞洲;(處所名詞)

○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東、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詞)

3、名詞的語法特征:

○1經(jīng)常作主語和賓語,如:牛吃草;

○2也可作定語,直接修飾另一名詞,如:柳樹梢頭

○3名詞可以受數(shù)量短語修飾,如:一條河、一頭牛、三位同學

○4一般不受副詞修飾,不能說“很同學”、“不房屋”

○5不能重疊,親屬稱謂以及其他少數(shù)詞,如“媽媽、哥哥”等,這是構(gòu)詞的語素重疊,不算構(gòu)形的形態(tài)變化。

○6有些名詞能夠加“們”表示群體。不加“們”的名詞可是個體,也可是群體。

*方位名詞可以單用,但大多數(shù)情況下,它要用在名詞的后邊,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動詞

1、含義:表示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

2、種類:

○1表示動作行為的:說、笑、寫、看、走、休息、學習(動作動詞)

○2表示發(fā)展變化的:增加、減少、提高、降低、發(fā)生、出現(xiàn)(表示存在、變

化、消失)

○3表示心理活動的:愛、恨、喜歡、討厭、想念、忘記、佩服、重視(心理

活動動詞)

○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會、要、敢、得、可、可以、應、應該、愿意(能

愿動詞同)

○5表示趨向的:上、下、去、來、進、出、到、過、過去、上來、回去、起

來(趨向動詞)

○6表示判斷的,只有一個:是(也叫判斷詞)

3、動詞的語法特征:

○1動詞能作謂語或謂語中心,多數(shù)能帶賓語,如“他愛祖國”

○2動詞能夠前加副詞“不”,除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和一些能愿動詞能夠前加

程度副詞外、多數(shù)不能加程度副詞。

○3動詞多數(shù)可以后帶“著、了、過”等表示動態(tài)。

○4動詞可以重疊使用。一般表示時間短暫或試一試的意思,如“看看、走走,

研究研究”等。

*能愿動詞常常放在一般動詞的前面,趨向動詞可單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動詞的

后邊。

(三)形容詞

1、含義: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狀態(tài)、顏色等的詞。

2、種類:

○1表示形狀的:大、小、高、矮、長、寬、筆直、彎曲

○2表示性質(zhì)的:好、壞、美、丑、高明、美麗、誠實

○3表示狀態(tài)的:快、慢、軟、硬、興奮、激動、悠閑

○4表示顏色的:黑、白、橙、紅、蒼白、碧綠、綠油油

3、形容詞的語法特征:

○1形容詞能作謂語或謂語中心語和定語,多數(shù)能夠直接修飾名詞。如:“太陽

紅、紅太陽”

○2形容詞不能帶賓語

○3形容詞的前邊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極、多么”等表示程度

的詞。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等

○4形容詞也可以重疊,有加重語義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性質(zhì)、狀態(tài)描繪得

生動一些。

重疊形式:

單音節(jié):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兒。如:早早、長長的、慢慢兒

雙音節(jié):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兒)如:清清楚楚、高

高興興(的)、痛痛快快(兒)

少數(shù)雙音節(jié)貶義形容詞的工A里醫(yī)藥衛(wèi)生AB式:如:馬里馬虎、小里小氣、

糊里糊涂

附:名詞和動詞、形容詞的語法特征比較表

區(qū)別詞類

主要語法特性

名詞

動詞形容詞

1能否經(jīng)常作主語能不能

2能否經(jīng)常作謂語不能能

3能否受“不”修飾不能能

4能否重疊不能部分能

5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問不能部分能

6概括意義人或事物動作、性狀

動詞與形容詞的語法特征比較表

區(qū)別詞類

主要語法特性

動詞

形容詞

1能否帶賓語絕大多數(shù)能不能

2能否受“很”修飾多數(shù)不能多數(shù)能

3重疊方式和意義AA式、ABAB式表示動量少或時量少AA式、AABB式表示程度加深或者程度適中

4概括意義表示動作、行為、活動表示性質(zhì)、狀態(tài)

(四)數(shù)詞

1、含義:表示數(shù)目的詞。

2、種類

○1確數(shù):一、二、千、萬

○2概數(shù):幾、些、多、約

○3序數(shù):第一、老二、初五

3、數(shù)詞的語法特征

○1數(shù)詞通常要跟量詞組合成數(shù)量短語,才作句子成分。

○2數(shù)量短語常常作定語或補語,狀語。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

○3一些數(shù)詞有固定的用法。數(shù)量增加要用倍數(shù)或百分數(shù),可以說“增加了”

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數(shù),后者包括底數(shù)。數(shù)量減少只能用分數(shù),可以說“減

少了”或“減少到”,前者指凈減的數(shù)量,后者指凈剩的數(shù)量。

(五)量詞

1、含義:表示單位的詞。

2、種類:

○1物量詞:表示人和事物的單位。

A、表示個體單位的:個、臺、條、段、根

B、表示集體單位的:對、雙、群、類

C、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噸、平方米、立方米

○2動量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單位。如:次、回、趟、遍、頓、陣

3、量詞的語法特征:

○1量詞總是出現(xiàn)在數(shù)詞后邊,同數(shù)詞一起組成數(shù)量短語。

○2單音節(jié)量詞一般可以重疊,組成BB式,表示每一個都在內(nèi)。

○3量詞不能單獨作句子成分。

4、復合量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量詞構(gòu)成,表示復合性單位。

○1由兩個物量詞構(gòu)成,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內(nèi)容的計量。例如說到運輸量中

的重量和里程,有“噸千米、噸海里”等,說到水的流量,有“秒立方米”。

○2由物量詞和動量詞組成,表示事物單位和動作單位的加合。例如:“飛機共

飛25架次”“接待旅客100萬人次”

*數(shù)量詞也可以重疊,組成“一B一B”式,修飾名詞時,表示數(shù)量多,如“一堆

一堆的書”;修飾動詞時,表示按次序進行,如“一個一個地說”;

(六)代詞

1、含義:代替其他的詞或者短語、句子的詞。

2、種類:

○1人稱代詞:代替人或者事物的名稱。我、你、他、我們、它們、咱們、自

己、人家

○2指示代詞:起區(qū)別作用。這、那、這樣、那樣、各、每

○3疑問代詞:用于提問。誰、什么、怎樣、哪、哪兒、多少、幾

3、注意事項:

○1代詞代替某一類詞,就具有某一類詞的語法功能。

○2“他們”的使用范圍比較廣,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復數(shù),都可以用

“他們”。

○3“我們”指說話人,有時為了親近,也可以包括聽話人;“咱們”一定包括

說話人和聽話人

○4指示代詞“這”用于近指,“那”用于遠指

○5代詞一般是實指,有時也可以用來虛指,指稱不確定的人或事物。如“你看

著我,我看著你”。

三、虛詞

(一)副詞

1、含義: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動作行為的范圍、時間、頻率、語氣

等或性質(zhì)狀態(tài)的程度的詞。

2、種類

○1表示程度:很、最、挺、非常、十分、格外、更、越、幾乎、尤其

○2表示范圍:都、總、共、只、僅僅、單、就

○3表示時間、頻率:已、已經(jīng)、曾、剛、才、正、在、立刻、馬上、終于

○4表示語氣:難道、簡直、豈、果然、居然、只好

○5表示肯定、否定:沒、不、沒有、莫、不用

3、副詞的語法特征:

副詞主要用來修飾、限制動詞和形容詞,都能作狀語。

(二)連詞

1、含義:是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詞,用來表示并列、選擇、轉(zhuǎn)折、遞進、

因果等關(guān)系。

2、常見的連詞:

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雖然、但是、如果、只有、

只要、因為

(三)介詞

1、含義:常用在名詞、代詞或者名詞性短語前面,同這些詞或短語一起修飾

或限制動詞、形容詞,表示時間、處所,方向,對象,方式,目的,比較等。

2、常用介詞及用法順口溜:

自、從、以、當、為、按照,

由于、對于、為了、到,

和,跟、把、比、在、關(guān)于,

除了,同,對,向,往,朝……

用在名詞代詞前,修飾“動”“形”要記牢。

(四)助詞

1、含義:是起輔助作用的詞,沒有獨立性,意義最不實在。

2、種類:

○1結(jié)構(gòu)助詞:的、地、得、所、似的

○2動態(tài)助詞:著,了,過

○3語氣助詞:了、嗎、呢、啊、呀、吧、哪、啦

3、注意事項:

○1結(jié)構(gòu)助詞“的”主要用在名詞前頭,“地”主要用在動詞前頭,前后兩

部分之間是修飾關(guān)系或限制關(guān)系?!暗谩敝饕迷趧釉~之后,表示補充或說明。

○2結(jié)構(gòu)助詞“所”用在一部分動詞的前邊,組成一個名詞性成分,用來修

飾名詞(后邊在加“的”),或代替名詞(后邊要加“的”,有的不用加)。

○3動態(tài)助詞“著,了、過”,附著在動詞的后邊,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tài)。

其中“著”表示動作,行為正在進行中;“了”表示已經(jīng)完成;“過”表示曾經(jīng)

發(fā)生過。

○4語氣助詞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陳述,疑問,祈使或感嘆等語氣。

(五)嘆詞

1、含義:是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等聲音的詞。

2、種類:

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喲”等。

*嘆詞一般都是單用,獨立成句。

(六)擬聲詞:是摹擬人或事物聲音的詞,如“哈哈,嘭,嘩啦,叮,轟隆隆”等。

詞性的辨析

一、分類:

實詞:表示實在意義的詞,有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

虛詞:不表示實在意義而表示語法意義的詞,有: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

二、辨析:

1)名與動、形的區(qū)別:

A.名詞不能重疊。(少數(shù)除外如:人人、時時、處處、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疊后表示遍及全部、毫無遺漏。)

A動詞、形容詞可以重疊,如:跑跑、想想、討論討論、干干凈凈、高高的。

B.名詞不能用肯定否定相疊形式提問。如:國家不國家?

動詞、形容詞可以重疊,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詞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詞限制)如:不北京。動詞、形容詞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

2)動詞、形容詞的區(qū)別:

A.前加“很”,一般動詞不能(表示心里活動的動詞和能愿動詞可以加程度動詞)。形容詞多數(shù)可以,如:很走×,很好√。

B.動詞重疊:ABAB式,AA式,如:討論討論,看看;

形容詞重疊:AABB式,AA(的)如:干干凈凈,高高的。

C.動詞絕大多數(shù)能帶賓語,形容詞不能,如:喜歡(你),怨恨(他),愉快(你)×,高興(他)×。

3)副詞和形容詞的區(qū)別:

a.副詞不能和名詞組合,形容詞可以。如:“一致的意見”,不能說“一概的意見”。

b.副詞不能做謂語,形容詞可以。如:“大家的意見一致”,不能說“大家的意見一概”。

c.副詞除“不、也許、沒有、未必、一定”等少數(shù)外,一般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形容詞可以。

d.副詞不能用肯定否定相疊的方式提問,形容詞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時間副詞和時間名詞的區(qū)別:

a.時間名詞能做定語,如:“現(xiàn)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務”,“剛才的情況”。時間副詞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務”,“剛剛的情況”。

b.時間名詞做主語,如:“今天星期天”,“現(xiàn)在是早晨八點鐘”,“近來很冷”;而時間副詞不能做主語,如:“正在是早晨八點整”。

c.時間名詞能同介詞組成介賓短語:如:從過去、到將來、在早晨;時間副詞不能同介詞組合,如:從曾經(jīng)、到剛剛。

d.時間名詞能與“是”構(gòu)成“XX是XX”的格式,如:“從前是從前”

時間副詞不能。

練習:A.立刻、馬上、正在、早已、從來、即將

B.最近、現(xiàn)在、目前、早上、從前、將來

5).有些介詞與動詞兼類,怎樣區(qū)別:

有:在、給、叫、用、拿、比、到、讓、由、朝、往、把、經(jīng)過、通過。

A.介詞不能單獨作謂語,動詞可以。所以一句話中如果有別的詞作謂語(動、形),它就是介詞;如果沒有別的詞作謂語,那它就是動詞。

B.介詞后面不能帶動態(tài)助詞“著、了、過”,動詞可以。

C.介詞不能重疊,動詞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學校等你。明天我在家。他在看書。

我比你高一點兒。我們比比。

他給我買了一本書。他給了我一本書。

別那我開玩笑。他手里那著一本書。

6).連詞“和、跟、與、同”與介詞兼類,區(qū)別:

A.連詞“和”前后的詞語是并列關(guān)系,互換位置基本意思不變;介詞“和”前后詞語不能互換。

B.連詞“和”組成并列短語后可以帶“都”;介詞不可。

C.連詞“和”前面不能有修飾語,介詞可以。

D.連詞“和”不能出現(xiàn)在一個句子或一個成分的開頭;介詞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過。我和弟弟談話。

和弟弟一塊兒去玩的孩子都回來了。

7).兼類詞:一個詞在不同語境下經(jīng)常具備兩類或兩類以上詞類的特點、功能而意義上密切相關(guān),這樣的詞就是兼類詞。

兼類詞與同形詞、同音詞的區(qū)別:同形詞同音詞意義毫無聯(lián)系,是兩個以上的一組詞。

如:把住質(zhì)量關(guān)。(動詞)把書拿來。(介詞)拿把菜刀來。(量詞)

開了一朵花(名詞)花了很多錢。(動詞)

8)如何辨別兼類詞的詞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選我當代表。(名詞)這代表大多數(shù)同志的看法。(動詞)

買了一把鎖。(名詞)把門鎖上。(動詞)

你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動詞)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詞)

怎么多了一個人?(動詞)這里人太多。(形容詞)

我們要立個規(guī)矩。(名詞)梅家的小姐很賢惠、很規(guī)矩。(形容詞)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詞)這時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形容詞)

你快點走,跟上我?。▌釉~)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詞)

年老了,身體不行了。(形容詞)你怎么老哭?(副詞)

他買的雨傘是白色的。(形容詞)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詞)

練習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性。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圖書館看書,現(xiàn)在在開會。

2.兩塊連草都不長的地連起來了。

3.你比我強,我比不過你。

4.你為什么老向著他而不向他提意見?

5.到了北京,我就趕快跑到醫(yī)院去看病。

二、選出詞類相同的一項。

A.肅穆肅立B.也許立刻C.聰明智慧D.欣然果然

三、判斷加點詞的詞性。

1.“精兵簡政”是條好意見。(動詞)2.隊員們精疲力盡。(名詞)

3.過日子要精打細算。(形容詞)4.輸?shù)镁狻#ǜ痹~)

四、判斷加點詞的詞性

1.這朦朧的桔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形容詞)

2.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動詞)

3.月色給大地帶來一片朦朧。(名詞)

4.隔著云看太陽,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形容詞)

5.我們很快就要在全國勝利了。(動詞)

6.這個勝利將沖破帝國主義的東方戰(zhàn)線。(名詞)

7.這道題老師講得很明白。(形容詞)

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嗎?(動詞)

9.我們應該有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形容詞)

10.革命隊伍必須嚴肅紀律。(動詞)

五、選出下列加點詞詞性不同的一項。(B)

A.電燈突然亮了。B.這場雨下得太突然。

C.心臟突然停止了跳動。D.突然,掌聲暴風雨般的響起來。

六、請將下列虛詞歸類。

A.副詞B.嘆詞C.介詞D.擬聲詞

越發(fā)(副詞)除了(介詞)始終(副詞)依照(介詞)沿著(介詞)

索性(副詞)撲通(擬聲詞)哦(嘆詞)屢次(副詞)何必(副詞)

自從(介詞)砰(擬聲詞)啊(嘆詞)卻(副詞)

七、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性

一個人為自己所熱愛的目標而奮斗時,即使困難重重,也會百折不撓的去克服它。

劃分句子成分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詞或詞組構(gòu)成的,是具有一定語調(diào)并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運用單位。根據(jù)用途和語氣,句子可以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根據(jù)結(jié)構(gòu)可分為單句和復句。

2.句子成分的名稱及符號

名稱: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符號:主語=謂語-賓語~

定語()狀語[]補語<>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謂語、賓語。

補充成分是:定語、狀語、補語。

②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之間可用‖劃開。

3.(1)劃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語、謂語、賓語。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謂語:是陳述主語,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么”或“怎么樣”。

賓語: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么”一類問題。最怪的人

2最高的巨人頂天立地

3最大的嘴&最深的呼吸氣吞山河

4最長的腿一步登天

5最大的手一手遮天

6最吝嗇的人一毛不拔

7最寬闊的胸懷胸懷若谷

8最長的壽命萬壽無疆

10最厲害的賊偷天換日

11最寬的嘴巴口若懸河

12最貴的話一語千金

13最難的話一言難盡

14最快的話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

15最重的話一言九鼎

16最準的話一言為定

17最有價值的話一諾千金

18最誠的忠言金玉良言

19最大的誓言??菔癄€

20最廣的話一言千里

21最有學問的人無所不知

最怪的動物虎頭蛇尾

最大的容量包羅萬象

最大的差別&最懸殊的區(qū)別天壤之別

最難做的飯無米之炊

最大的變化天翻地覆

最快的速度風馳電掣贈送相關(guān)資料考試知識點答題的技巧拿到試卷之后,可以總體上瀏覽一下,根據(jù)以前積累的考試經(jīng)驗,大致估計一下試卷中每部分應該分配的時間。安排答題順序關(guān)于考試時答題順序,一種策略是按照試卷從前到后的順序答題,另外一種策略是按照自己總結(jié)出的答題順序。無論采取哪種策略,你必須非常清楚每部分應該使用的最少和最多的答題時間。按照自己總結(jié)的答題順序:先做那些即使延長答題時間,也不見得會得分更多的題目,后做那些需要仔細思考和推敲的題目。例如,數(shù)學先做會做的題目,再做難題,所謂難題,就是你思考了好幾分鐘仍然無法做出的題目。再例如,英語和語文,你可以先把填空、選擇、作文等題目做完,然后再做閱讀題目。數(shù)學處于高級階段的賈甲在某次考試時,做到第5題時,實在做不出來,于是就先不做,繼續(xù)往下做,到了第10題時,又做不出來了,心里有點著急,就暗自對自己說,“平靜”、“平靜”,于是隔過去往下做,到了第15題,又做不出來了。于是就回頭做第5題,想了幾分鐘后,仍然做不出來,于是就再做第10題,想了一會兒,突然想到了解題思路,于是就很快的做出來了,這時心情已經(jīng)平靜下來了,然后接著做第15題,想了一大會兒,只是想出了某一步驟,于是就把這一步驟寫在試卷上,并猜了個答案寫上,然后再回頭做第5題,想了一會兒就做出來了。然后,他用了幾分鐘檢查了所有題目,發(fā)現(xiàn)沒有大的錯誤后,他就再做第15題,他在腦子里把與這道題目相關(guān)的知識點和解題技巧逐一回憶,由于他已經(jīng)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回憶了幾遍之后,他終于想出了第15題的解題思路,于是就很快的做出來了。一、答題原則大家拿到考卷后,先看是不是本科考試的試卷,再清點試卷頁碼是否齊全,檢查試卷有無破損或漏印、重印、字跡模糊不清等情況。如果發(fā)

答題時,一般遵循如下原則:1.從前向后,先易后難。通常試題的難易分布是按每一類題型從前向后,由易到難。因此,解題順序也宜按試卷題號從小到大,從前至后依

次解答。當然,有時但也不能機械地按部就班。中間有難題出現(xiàn)時,可先跳過去,到最后攻它或放棄它。先把容易得到的分數(shù)拿到手,不要

“一條胡同走到黑”,總的原則是先易后難,先選擇、填空題,后解答題。2.規(guī)范答題,分分計較。數(shù)學分I、II卷,第I卷客觀性試題,用計算機閱讀,一要嚴格按規(guī)定涂卡,二要認真選擇答案。第II卷為主觀性試

題,一般情況下,除填空題外,大多解答題一題設若干小題,通常獨立給分。解答時要分步驟(層次)解答,爭取步步得分。解題中遇到困

難時,能做幾步做幾步,一分一分地爭取,也可以跳過某一小題直接做下一小題。3.得分優(yōu)先、隨機應變。在答題時掌握的基本原則是“熟題細做,生題慢做”,保證能得分的地方絕不丟分,不易得分的地方爭取得分,但

是要防止被難題耗時過多而影響總分。4.填充實地,不留空白。考試閱卷是連續(xù)性的流水作業(yè),如果你在試卷上留下的空白太多,會給閱卷老師留下不好印象,會認為你確實不行

。另外每道題都有若干采分點,觸到采分點便可給分,未能觸到采分點也沒有倒扣分的規(guī)定。因此只要時間允許,應盡量把試題提問下面的

空白處寫上相應的公式或定理等有關(guān)結(jié)論。5.觀點正確,理性答卷。不能因為答題過于求新,結(jié)果造成觀點錯誤,邏輯不嚴密;或在試卷上即興發(fā)揮,涂寫與試卷內(nèi)容無關(guān)的字畫,可

能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胡亂涂寫可以認為是在試卷上做記號,而判作弊。因此,要理性答卷。6.字跡清晰,合理規(guī)劃。這對任何一科考試都很重要,尤其是對“精確度”較高的數(shù)理化,若字跡不清無法辨認極易造成閱卷老師的誤判,

如填空題填寫帶圈的序號、數(shù)字等,如不清晰就可能使本來正確的失了分。另外,卷面答題書寫的位置和大小要計劃好,盡量讓卷面安排做

到“前緊后松”而不是“前松后緊”。特別注意只能在規(guī)定位置答題,轉(zhuǎn)頁答題不予計分。二、審題要點審題包括瀏覽全卷和細讀試題兩個方面。一是開考前瀏覽。開考前5分鐘開始發(fā)卷,大家利用發(fā)卷至開始答題這段有限的時間,通過答前瀏覽對全卷有大致的了解,初步估算試卷難度

和時間分配,據(jù)此統(tǒng)籌安排答題順序,做到心中有數(shù)。此時考生要做到“寵辱不驚”,也就是說,看到一道似曾相識的題時,心中不要竊喜

,而要提醒自己,“這道題做時不可輕敵,小心有什么陷阱,或者做的題目只是相似,稍微的不易覺察的改動都會引起答案的不同”。碰到

一道從未見過,猛然沒思路的題時,更不要受到干擾,相反,此時應開心,“我沒做過,別人也沒有。這是我的機會?!睍r刻提醒自己:我

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難人難,我不畏難。二是答題過程中的仔細審題。這是關(guān)鍵步驟,要求不漏題,看準題,弄清題意,了解題目所給條件和要求回答的問題。不同的題型,考察不

同的能力,具有不同的解題方法和策略,評分方式也不同,對不同的題型,審題時側(cè)重點有所不同。1.選擇題是所占比例較大(40%)的客觀性試題,考察的內(nèi)容具體,知識點多,“雙基”與能力并重。對選擇題的審題,要搞清楚是選擇正

確陳述還是選擇錯誤陳述,采用特殊什么方法求解等。2.填空題屬于客觀性試題。一般是中檔題,但是由于沒有中間解題過程,也就沒有過程分,稍微出現(xiàn)點錯誤就和一點不會做結(jié)果相同,“后

果嚴重”。審題時注意題目考查的知識點、方法和此類問題的易錯點等。3.解答題在試卷中所占分數(shù)較多(74分),不僅需要解出結(jié)果還要列出解題過程。解答這種題目時,審題顯得極其重要。只有了解題目提供

的條件和隱含信息,聯(lián)想相關(guān)題型的通性通法,尋找和確定具體的解題方法和步驟,問題才能解決。三、時間分配近幾年,隨著高考數(shù)學試題中的應用問題越來越多,閱讀量逐漸增加,科學地使用時間,是臨場發(fā)揮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分配答題時間的基本

原則就是保證在能得分的地方絕不丟分,不易得分的地方爭取得分。在心目中應有“分數(shù)時間比”的概念,花10分鐘去做一道分值為12分的中檔大題無疑比用10分鐘去攻克1道分值為4分的中檔填空題更有價值。有效

地利用最好的答題時間段,通常各時間段內(nèi)的答題效率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最后10分鐘左右多數(shù)考生心理上會發(fā)生變化,影響正常答卷

。特別是那些還沒有答完試卷的考生會分心、產(chǎn)生急躁心理,這個時間段效率要低于其它時間段。在試卷發(fā)下來后,通過瀏覽全卷,大致了解試題的類型、數(shù)量、分值和難度,熟悉“題情”,進而初步確定各題目相應的作答時間。通常一

般水平的考生,解答選擇題(12個)不能超過40分鐘,填空題(4個)不能超過15分鐘,留下的時間給解答題(6個)和驗算。當然這個時間

安排還要因人而異。在解答過程中,要注意原來的時間安排,譬如,1道題目計劃用3分鐘,但3分鐘過后一點眉目也沒有,則可以暫時跳過這道題;但若已接近成

功,延長一點時間也是必要的。需要說明的是,分配時間應服從于考試成功的目的,靈活掌握時間而不墨守最初安排。時間安排只是大致的

整體調(diào)度,沒有必要把時間精確到每1小題或是每1分鐘。更不要因為時間安排過緊,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而影響正常答卷。一般地,在時間安排上有必要留出5—10分鐘的檢查時間,但若題量很大,對自己作答的準確性又較為放心的話,檢查的時間可以縮短或去除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數(shù)學試卷的設計只有少數(shù)優(yōu)秀考生才可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答完。五、大題和難題一張考卷必不可少地要有大題、難題以區(qū)分考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以便拉開檔次。一般大題、難題分值都較高,遇到難題,要盡量放到最

后去攻克;如果別的題目全部做完而且檢查無誤,而又有一定時間的話,就應想辦法攻克難題。不是每個人都能得150的,先把會的做完,也

可以給自己奠定心里優(yōu)勢。六、各種題型的解答技巧1.選擇題的答題技巧(1)掌握選擇題應試的基本方法:要抓住選擇題的特點,充分地利用選擇支提供的信息,決不能把所有的選擇題都當作解答題來做。首先,

看清試題的指導語,確認題型和要求。二是審查分析題干,確定選擇的范圍與對象,要注意分析題干的內(nèi)涵與外延規(guī)定。三是辨析選項,排

誤選正。四是要正確標記和仔細核查。(2)特值法。在選擇支中分別取特殊值進行驗證或排除,對于方程或不等式求解、確定參數(shù)的取值范圍等問題格外有效。(3)反例法。把選擇題各選擇項中錯誤的答案排除,余下的便是正確答案。(4)猜測法。因為數(shù)學選擇題沒有選錯倒扣分的規(guī)定,實在解不出來,猜測可以為你創(chuàng)造更多的得分機會。除須計算的題目外,一般不猜A

。2.填空題答題技巧(1)要求熟記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實、數(shù)據(jù)公式、原理,復習時要特別細心,注意記熟,做到臨考前能準確無誤、清晰回憶。對那些起關(guān)鍵

作用的,或最容易混淆記錯的概念、符號或圖形要特別注意,因為考查的往往就是它們。如區(qū)間的端點開還是閉、定義域和值域要用區(qū)間或

集合表示、單調(diào)區(qū)間誤寫成不等式或把兩個單調(diào)區(qū)間取了并集等等。(2)一般第4個填空題可能題意或題型較新,因而難度較大,可以酌情往后放。3.解答題答題技巧(1)仔細審題。注意題目中的關(guān)鍵詞,準確理解考題要求。(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