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3屆福建省部分地區(qū)高三5月語文模擬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文言文閱讀
2023屆福建省泉州市高三5月份適應性練習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文本一:
李吉甫,字弘憲,趙郡人。年二十七,為太常博士。宰臣李泌推重其才,接遇頗厚。及陸贄為相,出為明州員外長史,久之遇赦,起為忠州刺史。既至闕下,轉中書舍人。憲宗初即位,中書小吏滑渙與知樞密中使劉光琦暱善,頗竊朝權,吉甫請去之。事皆允從,由是甚見親信。自員外郎出官,留滯江淮十五余年,備詳閭里疾苦。及是為相,敘進群材,甚有美稱。吉甫早歲知獎羊士諤;又司封員外郎呂溫有詞藝,吉甫亦眷接之。充淮南節(jié)度使,上御通化門樓餞之。在揚州,每有朝廷得失,皆密疏論列。又于高郵縣筑堤為塘,溉田數(shù)千頃,人受其惠。八年十月,上御廷英殿,同時政記記何事。上曰:“間或不修,何也?”曰:“面奉德音未及施行總謂機密故不可書以送史官及已行者制令昭然天下皆得聞知即史官之記不待書以授也”是月,回紇部落南過磧。朝廷大恐,以為回紇聲言討吐蕃,意是入寇。吉甫奏曰:“回紇入寇,不應便來犯邊,但須設備,不足為慮。"九年,請于經略故城置宥州。憲宗從其奏。吉甫初為相,中外延望風采。秉政之后,人心疑憚之。憲宗潛知其事,未周歲,遂擢用李絳,大與絳不協(xié)。然性畏慎,雖其不悅者,亦無所傷。
(節(jié)選自《舊唐書·李吉甫傳》)
文本二:
上甚悅,宰臣李吉甫希意,奏言:“陛下威德布洽,華夷瞻戴,時已太平,可事歡樂?!鄙洗笮?。李絳奏曰:“西戎侵盜,去京城,近者數(shù)百里,烽燧相接,邊界屢警。豈可高枕而臥也?"上退朝,顧謂左右中官曰:"適來吉甫奏言,時已太平,勸我為樂。李絳屢陳古今,并言事宜,是憂危之事。吉甫諂佞,悅我顏色;李絳忠正骨鯁,言必遠大,真宰相也?!?/p>
(節(jié)選自李絳《李相國論事集·論太平事》)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德音",唐朝的一種恩詔,作為"施行"的陳述對象,該詞之前應該斷開。
B.“不可書以送”的結構與“不待書以授”對稱,意義完整,應該單獨成句。
C.“制令昭然天下”,說明制度法令清晰,能讓所有人都明白,應合為一讀。
D."聞知"意為"聽說、知道"、表明制令已行所產生的結果,該詞后應斷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接遇頗厚"與"不如因善遇之"(《鴻門宴》)兩句中的"遇"字含義相同。
B."由是甚見親信"與"信而見疑"(《屈原列傳》)兩句中的"見"字含義不同。
C.“去京城”與“連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難》)兩句中的“去”字含義相同。
D.“適來吉甫奏言”與“少無適俗韻”(《歸園田居》)兩句中的“適”字含義不同。
12.下列對文本一有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李泌擔任宰相時李吉甫深受賞識器重,但是在陸贄擔任宰相時卻被貶為明州員外長史;李吉甫歷經仕途起伏,曾官至宰相。
B.李吉甫積極建言,多能得到唐憲宗的支持;中書省小吏滑渙與知樞密中使劉光琦相互勾結,竊取朝權,在李吉甫奏請下被罷免。
C.李吉甫性情謹慎小心,從不傷害政見不同者,且能大力舉用賢才;羊士諤、呂溫因為極高的文辭修養(yǎng)得到李吉甫的提拔或垂愛。
D.出任地方官時李吉甫能及時指陳朝廷得失,體察百姓疾苦;李吉甫就任淮南節(jié)度使時在高郵縣興修水利灌溉良田,造福百姓。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回紇入寇,不應便來犯邊,但須設備,不足為慮。
(2)李絳屢陳古今,并言事宜,是憂危之事。
14.兩則文體中,李吉甫的形象存在較明顯的區(qū)別,為什么?請簡要說明。(3分)
2023屆福建省莆田市高中畢業(yè)班第四次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天下之士也者,慮天下之長利,而固處之以身若也。利雖倍于今,而不便于后,弗為也;安雖長久,而以私其子孫,弗行也。自此觀之,陳無宇之可丑亦重矣,其與伯成子高、周公旦也,形雖同,取舍之殊,豈不遠哉?
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辭諸侯而耕。禹往見之,則耕在野。禹趨就下風而問曰:"堯理天下,吾子立為諸侯。今至于我而辭之,故何也?"伯成子高曰:“當堯之時,未賞而民勸,未罰而民畏。民不知怨不知說今賞罰甚數(shù)而民爭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協(xié)而耰,遂不顧。夫為諸侯,名顯榮,實佚樂,繼嗣皆得其澤,伯成子高不待問而知之,然而辭為諸侯者,以禁后世之亂也。
辛寬見魯繆公曰:"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昔者太公望封于營丘之渚,海阻山高,險固之地也。是故地日廣,子孫彌隆。吾先君周公封于魯,無山林溪谷之險,諸侯四面以達。是故地日削,子孫彌殺?!钡蹖挸觯蠈m括入見。公曰:“今者寬也非周公,其辭若是也?!蹦蠈m括對曰:“寬少者,弗識也。君獨不聞成王之定成周之說乎?其辭曰:‘惟余一人,營居于成周。惟余一人,有善易得而見也,有不善易得而誅也。’故曰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夫賢者豈欲其子孫之阻山林之險以長為無道哉?小人哉寬也!”今使燕爵為鴻鵠鳳凰慮,則必不得矣。其所求者,瓦之間隙,屋之翳蔚也。愚卑之民,其為賢者慮,亦猶此也。固妄誹訾,豈不悲哉?
(選自《呂氏春秋·恃君覽》,有刪改)
爵:通雀。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民不知怨/不知說/今賞罰甚數(shù)而民/爭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
B.民不知怨/不知說/今賞罰甚數(shù)/而民爭利且不服/德自此衰二利自此作/后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
C.民不知怨/不知說/今賞罰甚數(shù)而民/凈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
D.民不知怨/不知說/今賞罰甚數(shù)/而民爭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固處之以身若也"與"理固宜然"(《六國論》)兩句中的"固"字含義不同。
B.舜,中國上古時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lián)盟首領,被后世尊為帝,列入“五帝”之位。
C.“遂不顧”與“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兩句中的“顧”字含義相同。
D.鴻鵠,我國古人對大雁、天鵝之類飛行極為高遠鳥類的通稱。后來比喻為有遠大志向。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伯成子高在堯、舜管理天下時被立為諸侯,而在禹繼位后卻辭去,禹去詢問其原因,見他
在田里耕種,就快步走到下風頭,體現(xiàn)了禹對他的尊重。
B.伯成子高贊揚了堯治理天下所采取的策略,說堯治理的時候不獎賞但人們勉力向善,不懲罰但人們畏懼做壞事。
C.辛寬認為,太公望被封濱海之地,先君周公被封魯國之地,前者優(yōu),后者劣,導致結局不
同。魯繆公對此十分憤怒,覺得有辱周公。
D.南宮括用成王建成成周時所說的話來表明賢德的人不會利用山林之險讓其子孫干無道之事,從而反駁了辛寬的觀點,安慰魯繆公。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其與伯成子高、周公旦也,形雖同,取舍之殊,豈不遠哉?(4分)
(2)伯成子高不待問而知之,然而辭為諸侯者,以禁后世之亂也。(4分)
14.南宮括認為辛寬是一個怎樣的人?理由何在?請結合文章概括。(3分)
2023屆福建省寧德市普通高中畢業(yè)班五月份質量檢測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昔趙宣孟將上之絳,見骫①桑之下有餓人臥不能起者,宣孟止車,為之下食,蠲而餔之②,再咽而后能視。宣孟問之曰:“女何為而餓若是?”對曰:“臣宦于絳,歸而糧絕,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毙吓c脯二朐,拜受而弗敢食也。問其故,對曰:“臣有老母,將以遺之?!毙显唬骸八故持?,吾更與女?!蹦藦唾n之脯二束,與錢百,而遂去之。處二年,晉靈公欲殺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因發(fā)酒于宣孟。宣孟知之。中飲而出。靈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殺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輿!吾請為君反死?!毙显唬骸岸麨檎l?”反走對曰:“何以名為?臣骩桑下之餓人也?!边€斗而死。宣孟遂活。此書之所謂“德幾無小”者也。宣孟德一士,猶活其身,而況德萬人乎?故詩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薄皾鷿嗍浚耐跻詫??!比酥骱梢圆粍瞻浚渴科潆y知,唯博之為可。博則無所遁矣。
孟嘗君前在于薛,荊人攻之。淳于髡為齊使于荊,還反,過于薛,孟嘗君令人禮貌而親郊送之,謂淳于髡曰:“荊人攻薛,夫子弗為憂,文無以復侍矣?!贝居邝赵唬骸熬绰劽印!敝劣邶R,畢報,王曰:“何見于荊?”對曰:“荊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蓖踉唬骸昂沃^也?”對曰:“薛不量其力,而為先王立清廟。荊固而攻薛,薛清廟必危,故曰薛不量其力,而荊亦甚固?!饼R王知顏色,曰:“嘻!先君之廟在焉?!奔才e兵救之,由是薛遂全。顛蹶之請,坐拜之謁,雖得則薄矣。故善說者,陳其勢,言其方,見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豈用強力哉?強力則鄙矣說之不聽也任不獨在所說亦在說者。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報更》)
[注]①骫:通“萎”。②蠲而鋪之:做成粥而喂他。蠲,通“饘”,稠粥。餔,同“哺”,喂。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3分)
強A力B則C鄙D矣E說F之G不H聽I也J任K不L獨M在N所O說P亦Q在R說S者。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吾更與女”的“更”意為另外,與《陳情表》中“更相為命”的“更”相同。
B.詩,即《詩經》,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
C.文王,文中指姬昌,周太王之孫,周朝奠基者,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D.顏色,意為臉色,與《琵琶行》中“暮去朝來顏色故”的“顏色”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趙宣孟在去往絳的路上遇見枯桑下一個餓倒的人,就施舍食物給他,在得知他挨餓的原因后又送給他肉干和錢。
B.晉靈公準備謀殺趙宣孟,他請趙宣孟飲酒,并派勇士潛伏在房里等待,趙宣孟識破晉靈公的陰謀,中途逃跑了。
C.淳于髡出使楚國,返程途經孟嘗君的封地薛,獲得孟嘗君親自送行郊外的禮遇,并從他那里得知楚攻薛的消息。
D.淳于髡向齊王指出楚、薛各自存在的問題;齊王因為先王宗廟在薛,所以立即發(fā)兵救薛,薛因此得以保全。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宣孟德一士,猶活其身,而況德萬人乎?(4分)
(2)至于齊。畢報,王曰:“何見于荊?”(4分)
14.文中所述趙宣孟與孟嘗君的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3分)
2023屆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三模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桓公問管子曰:“治而不亂,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對曰:“明分任職,則治而不亂,明而不蔽矣。"公曰:"請問富國奈何?"管子對曰:"力地而動于時,則國必富矣。"公又問曰:"吾欲行廣仁大義,以利天下,奚為而可?"管子對曰:"誅暴禁非,存亡繼絕,而赦無罪,則仁廣而義大矣?!惫唬骸罢垎枒?zhàn)勝之器?”管子對曰:“選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來天下之良工,則有戰(zhàn)勝之器矣。"公曰:"攻取之數(shù)何如?"管子對曰:"毀其備,散其積,奪之食,則無固城矣?!惫唬骸叭粍t取之若何?”管子對曰:“假而禮之,厚而無欺,則天下之士至矣?!惫唬骸爸绿煜轮娜艉危俊惫茏訉υ唬骸拔宥?,九而十之,不可為數(shù)?!惫唬骸皝砉と艉危俊惫茏訉υ唬骸叭?,不遠千里?!被腹唬骸拔嵋阎獞?zhàn)勝之器、攻取之數(shù)矣。請問行軍襲邑,舉錯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管子對曰:"用貨,察圖。"公曰:"野戰(zhàn)必勝若何?"管子對曰:"以奇。"桓公問治民于管子,管子對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懼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寡人睹其善也,何為其寡也?”管仲對曰:“夫寡,非有國者之患也。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該焉,何為其寡也?夫牧民不知其疾則民疾,不憂以德則民多怨,懼之以罪則民多詐,止之以力則往者不反。故圣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對曰:"質信極忠嚴以有禮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請聞其說。"管仲對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懷之;嚴也者,民畏之;禮也者,民美之。語曰:澤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堅中外正,嚴也;質信以讓,禮也?!?/p>
(節(jié)選自《管子·小問》)
材料二: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選自《論語·為政》)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
(3分)
質A信B極C忠D嚴E以F有G禮H慎I此J四K者L所M以N行O之P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管子即管仲,春秋時期政治家,受鮑叔牙舉薦而輔佐齊桓公,使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B.豪杰,指才能出眾的人,與《五代史伶官傳序》“舉天下之豪杰”的“豪杰”意思相同。
C.墳取之數(shù)意為攻取敵人的策略,“數(shù)”與《六國論》“勝負之數(shù)”的“數(shù)”字含義相同。
D.澤命不渝中的“渝”意思是“變更、改變”,與成語“堅貞不渝”中的“渝”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桓公問如何治而不亂,明察而不受蒙蔽,管仲認為須明確責任而后安排官職;桓公又問如何富國,管仲回答要努力耕種而順應農時。
B.桓公詢問戰(zhàn)勝敵人的武器,管仲認為需選豪杰、聚良器、招巧匠;針對如何攻取敵人,管仲提出燒毀裝備、奪取糧食、攻占堅固城池之策。
C.桓公問怎樣招致天下的精材,管仲說出高價,不要在價錢上限定數(shù)目;問如何招募工匠,管仲說給予三倍的報酬,他們就會不遠千里而來。
D.桓公苦于民眾太少,管仲認為治國者若不解民生疾苦,缺乏仁德,用刑罰恐嚇,靠暴力壓制,會使民眾多怨多詐,離去的人不愿返回。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吾欲行廣仁大義,以利天下,奚為而可?
(2)假而禮之,厚而無欺,則天下之士至矣。
14.孔子“為政”強調“德”與“禮”,請結合材料分析其原因。(3分)
2023屆福建省龍巖市高三三模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先生諱愈,字退之。七歲屬文,意語天出。長悅古學,業(yè)孔子、孟子,而侈其文。貞元十四年,用進士從軍宰相董晉平汴州之亂,又佐徐州、青、淄,通漕江淮。十九年,關中旱饑,人死相枕藉,吏刻取怨。先生列言天下根本,民急如是,請寬民徭而免田租之弊。專政者惡之行為連州陽山令,陽山民至今多以先生氏洎字呼其子孫。憲宗盛儀衛(wèi)迎佛骨,士女縱觀傾城,先生大懼,遂移典校上章極諫,貶潮州刺史。大官謫為州縣,薄不治務,先生臨之,若以資遷。洞究海俗,海夷陶然,遂生鮮魚稻蟹,不暴民物。掠賣之口,計庸免之,來相計直,輒與錢贖。及還,著之赦令。轉刺史袁州如潮。征拜國子祭酒,其屬一奏用儒生,日集講說生徒,官之以藝學淺深為顧。既除兵部侍郎,方鎮(zhèn)反,太原兵以輕利誘回紇,召先生禍福,譬引虎嚙臃血,直今所患,非兵不足,遽疏陳得失。王廷湊屠衣冠,圍牛元翼,人情望之若大炕虺,先生奉詔入賊,淵然無事行者。既至召眾賊帥前抗聲數(shù)責致天子命,詞辯而銳,悉其機情,賊眾懼伏。賊帥曰:“惟公指。”令乃約之出元翼,歸士大夫之喪。功可意而復,穆宗大喜,且欲相之,遷吏部侍郎。四年十二月丙子,薨靖安里第,年五十七。嗣天子不御朝,贈禮部尚書。
(節(jié)選自皇甫混①《韓文公神道碑》)
材料二:
貞元十二,兄佐汴州。我游自徐,始得兄交。視我無能,待予以友。講文析道,為益之厚。二十九年,不知其久。兄以疾休,我病臥室。三來視我,笑語窮日。何荒不耕,會之以一。人心樂生,皆惡言兇。兄之在病,則齊其終。順化以盡,靡惑于中。
(節(jié)選自李翱②《祭吏部韓侍郎文》)
①皇甫混:唐朝時期大臣,是韓愈的學生、好友。②李翱: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詩人,是韓愈的學生、好友。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3分)
既A至B召C眾D賊E帥F前G抗H聲I數(shù)J責K致L天M子N命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屬,意思是撰寫,與《岳陽樓記》中"屬予作文以記之"的"屬"含義不同。
B.薄不治務指靠近卻不處理政務,"薄"與成語"日薄西山"的"薄"含義相同。
C.除,意思是任命,授職,與《陳情表》中"除臣洗馬"的"除"含義相同。
D.順化指順應自然,"化"與《蘭亭集序》中"況修短隨化"的"化"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韓愈為官一方,深得百姓的愛戴,曾因為民請命而得罪權貴,陽山百姓至今仍然愛用他的姓氏和字呼喚自己的子孫。
B.韓愈正直敢諫,唐憲宗以盛大禮儀迎佛骨,百姓傾城圍觀,他非常擔憂,便進諫勸阻,最后觸犯龍顏,慘遭貶謫。
C.韓愈積極善為,任潮州刺史時,采用計算傭工和政府出錢方式解決蓄奴的問題,奴隸自由后,還將之寫在赦免政令中。
D.韓愈有膽有識,王廷湊殺人造反,人心惶惶下,他奉命招撫,逆賊順伏,最后還邀請王廷湊跟隨牛元翼出來當官。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長悅古學,業(yè)孔子、孟子,而侈其文。
(2)先生列言天下根本,民急如是,請寬民徭而免田租之弊。
14.韓愈的為師之道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材料二簡要概括。(3分)
2023屆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三模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0~14題
文本一:
秦穆公使公子縶吊公子重耳于狄,曰:“寡君使縶吊公子之憂,又重之以喪。寡人聞之,得國常于喪,失國常于喪。時不可失,喪不可久,公子其圖之!”重耳告舅犯。舅犯曰:“不可。亡人無親,信仁以為親。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公子重耳出見使者曰:“君惠吊亡臣,又重有命。重耳身亡,父死不得與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義?”再拜不稽首,起而哭,退而不私。
公子縶退,吊公子夷吾于梁,如吊公子重耳之命。夷吾告冀芮曰:“秦人勤我矣!”冀芮曰:“公子勉之。亡人無狷潔,狷潔不行。重賂配德,無愛財!”公子夷吾出見使者,再拜稽首,起而不哭,退而私于公子縶曰:“中大夫里克與我矣,吾命之以汾陽之田百萬。丕鄭與我矣,吾命之以負蔡之田七十萬。亡人茍入掃宗廟定社稷,且入河外列城五,黃金四十鎰白玉之珩六雙,不敢當公子,請納之左右。”
公子縶返,致命穆公。穆公曰:“吾與公子重耳,重耳仁?!惫涌{曰:“君之言過矣。君若求置晉君而載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晉君以成名于天下,則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進退。”是故先置公子夷吾,是為惠公。
(節(jié)選自《國語·晉語》,有刪減)
文本二:
晉文公將與楚人戰(zhàn),召咎犯而問曰:“敵眾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對曰:“臣聞繁禮之君,不足于文;繁戰(zhàn)之君,不足于詐。君亦詐之而已?!币蛘杏杭径鴨栔?,雍季曰:“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非長術也?!蔽墓镁谭钢裕鴶〕擞诔清?。反而為賞,雍季在上??鬃勇勚?,曰:“臨難用詐,足以卻敵;反而尊賢,足以報德。文公雖不終始,足以霸矣。”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義賞》,有刪減)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加句讀,請將答題卡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3分)
詐[A]偽[B]之[C]道[D]雖[E]今[F]偷[G]可[H]后[I]將[J]無[K]復[L]非[M]長[N]術[O]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惠”是敬辭,與《諫太宗十思疏》中“仁者播其惠”的“惠”含義不同。
B.稽首,中國古代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主時所用。C.“與”意為“支持”,與《燭之武退秦師》中“失其所與”的“與”含義相同。
D.“納”意為贈送,與《伶官傳序》中“及凱旋而納之”的“納”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公子縶奉命到狄國吊問重耳,并勸他抓住晉國辦喪事的機會回國繼承君位,重耳在與舅舅子犯商量之后,拒絕了公子縶的建議。
B.公子夷吾私下會見公子縶,表示里克、丕鄭支持自己,如果沒有人人主晉國為君,他愿意割讓河外五座城池來換取秦國的支持。
C.公子縶回國復命,秦穆公欣賞公子重耳的品質,公子縶認為,立一個不仁的君主來擾亂晉國有利秦國,于是立公子夷吾為晉君。
D.晉文公與楚人作戰(zhàn)前先后咨詢咎犯與雍季,最終采納了咎犯的建議,在城濮擊敗楚人。戰(zhàn)后晉文公給雍季的賞賜卻超過咎犯。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時不可失,喪不可久,公子其圖之!
(2)臨難用詐,足以卻敵;反而尊賢,足以報德。
14.晉文公重耳歷經艱辛,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結合選文概括他成功的原因。(3分)
文言文閱讀
2023屆福建省泉州市高三5月份適應性練習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文本一:
李吉甫,字弘憲,趙郡人。年二十七,為太常博士。宰臣李泌推重其才,接遇頗厚。及陸贄為相,出為明州員外長史,久之遇赦,起為忠州刺史。既至闕下,轉中書舍人。憲宗初即位,中書小吏滑渙與知樞密中使劉光琦暱善,頗竊朝權,吉甫請去之。事皆允從,由是甚見親信。自員外郎出官,留滯江淮十五余年,備詳閭里疾苦。及是為相,敘進群材,甚有美稱。吉甫早歲知獎羊士諤;又司封員外郎呂溫有詞藝,吉甫亦眷接之。充淮南節(jié)度使,上御通化門樓餞之。在揚州,每有朝廷得失,皆密疏論列。又于高郵縣筑堤為塘,溉田數(shù)千頃,人受其惠。八年十月,上御廷英殿,同時政記記何事。上曰:“間或不修,何也?”曰:“面奉德音未及施行總謂機密故不可書以送史官及已行者制令昭然天下皆得聞知即史官之記不待書以授也”是月,回紇部落南過磧。朝廷大恐,以為回紇聲言討吐蕃,意是入寇。吉甫奏曰:“回紇入寇,不應便來犯邊,但須設備,不足為慮。"九年,請于經略故城置宥州。憲宗從其奏。吉甫初為相,中外延望風采。秉政之后,人心疑憚之。憲宗潛知其事,未周歲,遂擢用李絳,大與絳不協(xié)。然性畏慎,雖其不悅者,亦無所傷。
(節(jié)選自《舊唐書·李吉甫傳》)
文本二:
上甚悅,宰臣李吉甫希意,奏言:“陛下威德布洽,華夷瞻戴,時已太平,可事歡樂。”上大笑。李絳奏曰:“西戎侵盜,去京城,近者數(shù)百里,烽燧相接,邊界屢警。豈可高枕而臥也?"上退朝,顧謂左右中官曰:"適來吉甫奏言,時已太平,勸我為樂。李絳屢陳古今,并言事宜,是憂危之事。吉甫諂佞,悅我顏色;李絳忠正骨鯁,言必遠大,真宰相也?!?/p>
(節(jié)選自李絳《李相國論事集·論太平事》)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德音",唐朝的一種恩詔,作為"施行"的陳述對象,該詞之前應該斷開。
B.“不可書以送”的結構與“不待書以授”對稱,意義完整,應該單獨成句。
C.“制令昭然天下”,說明制度法令清晰,能讓所有人都明白,應合為一讀。
D."聞知"意為"聽說、知道"、表明制令已行所產生的結果,該詞后應斷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接遇頗厚"與"不如因善遇之"(《鴻門宴》)兩句中的"遇"字含義相同。
B."由是甚見親信"與"信而見疑"(《屈原列傳》)兩句中的"見"字含義不同。
C.“去京城”與“連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難》)兩句中的“去”字含義相同。
D.“適來吉甫奏言”與“少無適俗韻”(《歸園田居》)兩句中的“適”字含義不同。
12.下列對文本一有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李泌擔任宰相時李吉甫深受賞識器重,但是在陸贄擔任宰相時卻被貶為明州員外長史;李吉甫歷經仕途起伏,曾官至宰相。
B.李吉甫積極建言,多能得到唐憲宗的支持;中書省小吏滑渙與知樞密中使劉光琦相互勾結,竊取朝權,在李吉甫奏請下被罷免。
C.李吉甫性情謹慎小心,從不傷害政見不同者,且能大力舉用賢才;羊士諤、呂溫因為極高的文辭修養(yǎng)得到李吉甫的提拔或垂愛。
D.出任地方官時李吉甫能及時指陳朝廷得失,體察百姓疾苦;李吉甫就任淮南節(jié)度使時在高郵縣興修水利灌溉良田,造福百姓。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回紇入寇,不應便來犯邊,但須設備,不足為慮。
(2)李絳屢陳古今,并言事宜,是憂危之事。
14.兩則文體中,李吉甫的形象存在較明顯的區(qū)別,為什么?請簡要說明。(3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3分)D
11.(3分)B
13.(8分)
(1)(4分)如果回紇入侵,不應馬上就來侵犯邊境,只須設防,不必擔憂。譯對大意給3分,"但"譯對給1分。
(2)(4分)李絳則多次陳述古今之事,并闡明事理,這才是憂心國事的表現(xiàn)。譯對大意給3分,“是”譯對給1分。
14.(3分)
出處和選材不同,文本一為正史相對全面公允,文本二為個人著作可能片面偏頗。
答對一點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
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文本一:
李吉甫,字弘憲,趙郡人。二十七歲,任太常博士。宰相李泌推崇并看重他的才干,對他禮遇很厚。陸贄任宰相以后,他出任明州員外長史,過了一段時間遇到大赦,起任忠州刺史。進京以后,改任中書舍人。憲宗初即位,中書小吏滑渙與知樞密宦官使者劉光琦關系親密,竊取朝政大權,李吉甫請求罷黜他們。他的建議都被采納,因此很受皇帝信賴。從員外郎出朝為官,滯留在江淮十五年多,詳知民間疾苦。等到這時擔任宰相,選用眾多人才,獲得很高的贊譽。李吉甫早年曾提拔羊士諤;另外司封員外郎呂溫擅長辭賦,李吉甫也垂愛禮遇他。充任淮南節(jié)度使,皇上親自到通化門城樓為他餞行。在揚州,每遇朝廷得失,他都秘密上疏指出。又在高郵縣修筑堤壩灌溉水塘,灌溉良田數(shù)千頃,百姓得到很大好處。八年十月,皇上到延英殿詢問時政記記載何事?;噬蠁枺骸芭紶栍袝r不記,為什么?”李吉甫說:“當面聽奉圣明教誨沒來得及實行,總稱作機密,因此不能寫下送給史官;至于已施行的,制令已寫得很明白,天下人都能得知,也就是史官的記載;不必等到起居郎寫下以后授給史官了?!边@月,回紇部蓬南下越過沙漠。朝廷大為恐慌,認為回紇聲稱討伐吐蕃,實際意在入侵。李吉甫上奏說:"如果回紇入侵,不應馬上就來侵犯邊境,只須設防,不必擔憂。”九年,他又請求在經略故城設置宥州。憲宗同意了他的奏請。李吉甫初任宰相時,中外延頸望其風采。執(zhí)政以后,人們心里都疑忌畏懼他。憲宗私下得知了這一情況,不到一年,就提拔任用李絳,他與李絳非常不和。然而李吉甫生性謹慎小心,即使對自己不喜歡的人,也無所傷害。
文本二:
皇上非常高興,宰相李吉甫迎合皇帝意旨,上奏說:"陛下的恩威流布潤澤,華夷仰戴,如今已天下太平,可以享受安樂。”皇上大笑。李絳上奏說:“西戎侵擾,距離京城,最近的只有數(shù)百里,烽火相連,邊境多次告警。怎能高枕無憂?"皇上退朝,回頭對身邊的宦官說:“剛才李吉甫上奏說,如今已太平無事,勸我放松享樂。李絳則多次陳述古今之事,并闡明事理,這才是憂心國事的表現(xiàn)。李吉甫諂媚奸邪,只想著討我歡心;李絳忠誠剛直,言語深遠,是真宰相啊。”
2023屆福建省莆田市高中畢業(yè)班第四次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天下之士也者,慮天下之長利,而固處之以身若也。利雖倍于今,而不便于后,弗為也;安雖長久,而以私其子孫,弗行也。自此觀之,陳無宇之可丑亦重矣,其與伯成子高、周公旦也,形雖同,取舍之殊,豈不遠哉?
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辭諸侯而耕。禹往見之,則耕在野。禹趨就下風而問曰:"堯理天下,吾子立為諸侯。今至于我而辭之,故何也?"伯成子高曰:“當堯之時,未賞而民勸,未罰而民畏。民不知怨不知說今賞罰甚數(shù)而民爭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協(xié)而耰,遂不顧。夫為諸侯,名顯榮,實佚樂,繼嗣皆得其澤,伯成子高不待問而知之,然而辭為諸侯者,以禁后世之亂也。
辛寬見魯繆公曰:"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昔者太公望封于營丘之渚,海阻山高,險固之地也。是故地日廣,子孫彌隆。吾先君周公封于魯,無山林溪谷之險,諸侯四面以達。是故地日削,子孫彌殺?!钡蹖挸?,南宮括入見。公曰:“今者寬也非周公,其辭若是也?!蹦蠈m括對曰:“寬少者,弗識也。君獨不聞成王之定成周之說乎?其辭曰:‘惟余一人,營居于成周。惟余一人,有善易得而見也,有不善易得而誅也。’故曰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夫賢者豈欲其子孫之阻山林之險以長為無道哉?小人哉寬也!”今使燕爵為鴻鵠鳳凰慮,則必不得矣。其所求者,瓦之間隙,屋之翳蔚也。愚卑之民,其為賢者慮,亦猶此也。固妄誹訾,豈不悲哉?
(選自《呂氏春秋·恃君覽》,有刪改)
爵:通雀。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民不知怨/不知說/今賞罰甚數(shù)而民/爭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
B.民不知怨/不知說/今賞罰甚數(shù)/而民爭利且不服/德自此衰二利自此作/后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
C.民不知怨/不知說/今賞罰甚數(shù)而民/凈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
D.民不知怨/不知說/今賞罰甚數(shù)/而民爭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固處之以身若也"與"理固宜然"(《六國論》)兩句中的"固"字含義不同。
B.舜,中國上古時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lián)盟首領,被后世尊為帝,列入“五帝”之位。
C.“遂不顧”與“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兩句中的“顧”字含義相同。
D.鴻鵠,我國古人對大雁、天鵝之類飛行極為高遠鳥類的通稱。后來比喻為有遠大志向。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伯成子高在堯、舜管理天下時被立為諸侯,而在禹繼位后卻辭去,禹去詢問其原因,見他
在田里耕種,就快步走到下風頭,體現(xiàn)了禹對他的尊重。
B.伯成子高贊揚了堯治理天下所采取的策略,說堯治理的時候不獎賞但人們勉力向善,不懲罰但人們畏懼做壞事。
C.辛寬認為,太公望被封濱海之地,先君周公被封魯國之地,前者優(yōu),后者劣,導致結局不
同。魯繆公對此十分憤怒,覺得有辱周公。
D.南宮括用成王建成成周時所說的話來表明賢德的人不會利用山林之險讓其子孫干無道之事,從而反駁了辛寬的觀點,安慰魯繆公。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其與伯成子高、周公旦也,形雖同,取舍之殊,豈不遠哉?(4分)
(2)伯成子高不待問而知之,然而辭為諸侯者,以禁后世之亂也。(4分)
14.南宮括認為辛寬是一個怎樣的人?理由何在?請結合文章概括。(3分)
10.B(原文標點)民不知怨,不知說:今賞罰甚數(shù),而民爭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有農事!
11.C(兩句中的“顧”字含義不同?!八觳活櫋敝械摹邦櫋弊趾x是回頭看,“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中的“顧”字含義是“拜訪”)
12.C(“魯繆公對此十分憤怒,覺得有辱周公”分析不當。根據(jù)“公曰:‘今者寬也非周公,其辭若是也?!钡男畔⒖芍斂姽珜π翆捴Z沒有表現(xiàn)出十分憤怒,覺得有辱周公)
13.(1)他與伯成子高、周公旦相比,雖然同樣是人,但取舍的不同,相差難道不是很遠嗎?(關鍵點:"雖""殊""豈不遠哉"各1分,句意1分)
(2)伯成子高不須問便能知道,然而卻推辭不當諸侯,這是用來禁止后世混亂啊?。P鍵點:“知”“辭”“為”各1分,句意1分)
14.第一問:辛寬是個年幼無知的人,不懂道理;(1分)也是個小人。(1分)第二問:他不懂得“做好事的人得天下,干壞事的人失天下"這個自古以來的規(guī)律。(1分)
天下杰出的人士,考慮的是天下長遠的利益,而自己必定要身體力行。即使對現(xiàn)在有加倍的利益,只要對后世不利,也不去做;即使能長久安定,只要這些是為自己的子孫謀利,也不去做。由此看來,陳無宇的貪婪無恥也很嚴重了,他與伯成子高、周公旦相比,雖然同樣是人,但取舍的不同,相差難道不是很遠嗎!
堯管理天下時,伯成子高被立為諸侯。堯把帝位讓給舜,舜把帝位讓給禹,伯成子高就辭去諸侯去耕種。禹前去見他,他正在田里耕種。禹快步走到下風頭問道:"堯管理天下時,您被立為諸侯?,F(xiàn)在傳到我這里您卻辭去諸侯,這是什么原因呢?”伯成子高說:“堯的時候,不獎賞可是人們卻勉力向善,不懲罰可是人們卻畏懼為非。人們不知道什么是怨恨,不知道什么是高興?,F(xiàn)在獎賞和懲罰很多,可是人們卻爭利而且不順服,道德從此衰微了,謀私利的事從此興起了,后世的混亂從此開始了。先生您為什么不走呢?您不要打擾我耕種的事!"說罷,面帶和悅之色去覆蓋種子,不再回頭看禹。當個諸侯,名聲顯赫榮耀,實際情況又很安逸快樂,后嗣都能得到恩惠,伯成子高不須問便能知道,然而卻推辭不當請候,這是用來制止后世的混亂?。?/p>
辛寬見到魯繆公以后說:“我從今以后,知道了我們先君周公在受封的問題上不如太公望聰明。從前太公望被封到營丘一帶濱海之地,那里是海阻山高、險要堅固的地方。所以地域日益廣大,子孫越來越昌盛。我們先君周公被封到魯國,這里沒有山林溪谷之險,諸侯從四面都可以侵入。所以地域日益縮小,子孫越來越衰微。”辛寬出去以后,南宮括進來見繆公??姽f:“剛才辛寬責備周公,他的話是如此說的。"南宮括回答說:"辛寬是個年幼無知的人,不懂道理。您難道沒有聽說過成王建成成周時說的話嗎?他說的是:'只有我一人,營建并居住在成周。只有我一人,有好的地方容易被發(fā)現(xiàn),有不好的地方容易受責備。'所以說,做好事的人得天下,干壞事的人失天下,這是自古以來的規(guī)律,賢德的人難道想讓自己的子孫憑借山林之險來長久地干無道之事嗎?辛寬是個小人!"如果讓燕雀為鴻鵠鳳凰謀劃,那一定不會得當。它們所謀求的,只不過是瓦縫之間、屋檐之下罷了。愚昧卑下的人,他們?yōu)橘t德的人謀劃,也是像這樣。固陋狂妄,橫加誹謗,難道不是很可悲嗎?
2023屆福建省寧德市普通高中畢業(yè)班五月份質量檢測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昔趙宣孟將上之絳,見骫①桑之下有餓人臥不能起者,宣孟止車,為之下食,蠲而餔之②,再咽而后能視。宣孟問之曰:“女何為而餓若是?”對曰:“臣宦于絳,歸而糧絕,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毙吓c脯二朐,拜受而弗敢食也。問其故,對曰:“臣有老母,將以遺之。”宣孟曰:“斯食之,吾更與女。”乃復賜之脯二束,與錢百,而遂去之。處二年,晉靈公欲殺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因發(fā)酒于宣孟。宣孟知之。中飲而出。靈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殺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輿!吾請為君反死。”宣孟曰:“而名為誰?”反走對曰:“何以名為?臣骩桑下之餓人也?!边€斗而死。宣孟遂活。此書之所謂“德幾無小”者也。宣孟德一士,猶活其身,而況德萬人乎?故詩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濟濟多士,文王以寧?!比酥骱梢圆粍瞻浚渴科潆y知,唯博之為可。博則無所遁矣。
孟嘗君前在于薛,荊人攻之。淳于髡為齊使于荊,還反,過于薛,孟嘗君令人禮貌而親郊送之,謂淳于髡曰:“荊人攻薛,夫子弗為憂,文無以復侍矣?!贝居邝赵唬骸熬绰劽印!敝劣邶R,畢報,王曰:“何見于荊?”對曰:“荊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王曰:“何謂也?”對曰:“薛不量其力,而為先王立清廟。荊固而攻薛,薛清廟必危,故曰薛不量其力,而荊亦甚固?!饼R王知顏色,曰:“嘻!先君之廟在焉。”疾舉兵救之,由是薛遂全。顛蹶之請,坐拜之謁,雖得則薄矣。故善說者,陳其勢,言其方,見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豈用強力哉?強力則鄙矣說之不聽也任不獨在所說亦在說者。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報更》)
[注]①骫:通“萎”。②蠲而鋪之:做成粥而喂他。蠲,通“饘”,稠粥。餔,同“哺”,喂。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3分)
強A力B則C鄙D矣E說F之G不H聽I也J任K不L獨M在N所O說P亦Q在R說S者。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吾更與女”的“更”意為另外,與《陳情表》中“更相為命”的“更”相同。
B.詩,即《詩經》,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
C.文王,文中指姬昌,周太王之孫,周朝奠基者,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D.顏色,意為臉色,與《琵琶行》中“暮去朝來顏色故”的“顏色”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趙宣孟在去往絳的路上遇見枯桑下一個餓倒的人,就施舍食物給他,在得知他挨餓的原因后又送給他肉干和錢。
B.晉靈公準備謀殺趙宣孟,他請趙宣孟飲酒,并派勇士潛伏在房里等待,趙宣孟識破晉靈公的陰謀,中途逃跑了。
C.淳于髡出使楚國,返程途經孟嘗君的封地薛,獲得孟嘗君親自送行郊外的禮遇,并從他那里得知楚攻薛的消息。
D.淳于髡向齊王指出楚、薛各自存在的問題;齊王因為先王宗廟在薛,所以立即發(fā)兵救薛,薛因此得以保全。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宣孟德一士,猶活其身,而況德萬人乎?(4分)
(2)至于齊。畢報,王曰:“何見于荊?”(4分)
14.文中所述趙宣孟與孟嘗君的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3分)
10.(3分)B,JP(原句標點如下:強力則鄙矣。說之不聽也,任不獨在所說,亦在說者。)
11.(3分)AXA項中兩個“更”含義不同?!案酁槊钡摹案币鉃椤拜喠鳌⒏妗?。)
12.(3分)A(“在得知他挨餓的原因后又送給他肉干和錢”這一解說與原文所述不吻合,趙宣孟送給散桑餓人肉干和錢,應是在聽聞“臣有老母,將以遺之”之后。)
13.(4分)(1)趙宣孟對一個人施恩德,尚且能使自身活命,更何況對萬人施恩德呢?(得分點:“德”“活”“而況······乎”(固定結構)各1分,句意通順1分)
(4分)(2)(淳于髡)回到齊國,稟報完畢,齊王問:“你在楚國看見什么了?”
(得分點:“至于”“畢報”“何見于荊”(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各1分,句意通順1分)
14.(3分)一個人肯施恩行善、禮待他人(2分),才可能在自己遭遇困厄時獲得善報(1分)。
2023屆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三模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桓公問管子曰:“治而不亂,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對曰:“明分任職,則治而不亂,明而不蔽矣。"公曰:"請問富國奈何?"管子對曰:"力地而動于時,則國必富矣。"公又問曰:"吾欲行廣仁大義,以利天下,奚為而可?"管子對曰:"誅暴禁非,存亡繼絕,而赦無罪,則仁廣而義大矣。”公曰:“請問戰(zhàn)勝之器?”管子對曰:“選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來天下之良工,則有戰(zhàn)勝之器矣。"公曰:"攻取之數(shù)何如?"管子對曰:"毀其備,散其積,奪之食,則無固城矣?!惫唬骸叭粍t取之若何?”管子對曰:“假而禮之,厚而無欺,則天下之士至矣?!惫唬骸爸绿煜轮娜艉危俊惫茏訉υ唬骸拔宥?,九而十之,不可為數(shù)?!惫唬骸皝砉と艉危俊惫茏訉υ唬骸叭?,不遠千里?!被腹唬骸拔嵋阎獞?zhàn)勝之器、攻取之數(shù)矣。請問行軍襲邑,舉錯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管子對曰:"用貨,察圖。"公曰:"野戰(zhàn)必勝若何?"管子對曰:"以奇。"桓公問治民于管子,管子對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懼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被腹唬骸肮讶硕闷渖埔?,何為其寡也?”管仲對曰:“夫寡,非有國者之患也。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該焉,何為其寡也?夫牧民不知其疾則民疾,不憂以德則民多怨,懼之以罪則民多詐,止之以力則往者不反。故圣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對曰:"質信極忠嚴以有禮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請聞其說。"管仲對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懷之;嚴也者,民畏之;禮也者,民美之。語曰:澤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堅中外正,嚴也;質信以讓,禮也。”
(節(jié)選自《管子·小問》)
材料二: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p>
(選自《論語·為政》)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
(3分)
質A信B極C忠D嚴E以F有G禮H慎I此J四K者L所M以N行O之P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管子即管仲,春秋時期政治家,受鮑叔牙舉薦而輔佐齊桓公,使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B.豪杰,指才能出眾的人,與《五代史伶官傳序》“舉天下之豪杰”的“豪杰”意思相同。
C.墳取之數(shù)意為攻取敵人的策略,“數(shù)”與《六國論》“勝負之數(shù)”的“數(shù)”字含義相同。
D.澤命不渝中的“渝”意思是“變更、改變”,與成語“堅貞不渝”中的“渝”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桓公問如何治而不亂,明察而不受蒙蔽,管仲認為須明確責任而后安排官職;桓公又問如何富國,管仲回答要努力耕種而順應農時。
B.桓公詢問戰(zhàn)勝敵人的武器,管仲認為需選豪杰、聚良器、招巧匠;針對如何攻取敵人,管仲提出燒毀裝備、奪取糧食、攻占堅固城池之策。
C.桓公問怎樣招致天下的精材,管仲說出高價,不要在價錢上限定數(shù)目;問如何招募工匠,管仲說給予三倍的報酬,他們就會不遠千里而來。
D.桓公苦于民眾太少,管仲認為治國者若不解民生疾苦,缺乏仁德,用刑罰恐嚇,靠暴力壓制,會使民眾多怨多詐,離去的人不愿返回。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吾欲行廣仁大義,以利天下,奚為而可?
(2)假而禮之,厚而無欺,則天下之士至矣。
14.孔子“為政”強調“德”與“禮”,請結合材料分析其原因。(3分)
10.(3分)DHL
11.(3分)C
12.(3分)B
13.(8分)
(1)(4分)我想要施行大仁大義,使天下人獲利,怎么做才可以呢?
(2)(4分)嘉獎并耳以禮招待他,一厚待而不欺騙他,那么天下的豪杰之士就來了。
14、(3分)①強調德,是因為現(xiàn)行仁政民眾就能減少怨恨;②強調禮,是因為禮會激發(fā)民眾贊美國君,同時還會使民眾自覺遵守規(guī)則且有羞恥心。
2023屆福建省龍巖市高三三模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先生諱愈,字退之。七歲屬文,意語天出。長悅古學,業(yè)孔子、孟子,而侈其文。貞元十四年,用進士從軍宰相董晉平汴州之亂,又佐徐州、青、淄,通漕江淮。十九年,關中旱饑,人死相枕藉,吏刻取怨。先生列言天下根本,民急如是,請寬民徭而免田租之弊。專政者惡之行為連州陽山令,陽山民至今多以先生氏洎字呼其子孫。憲宗盛儀衛(wèi)迎佛骨,士女縱觀傾城,先生大懼,遂移典校上章極諫,貶潮州刺史。大官謫為州縣,薄不治務,先生臨之,若以資遷。洞究海俗,海夷陶然,遂生鮮魚稻蟹,不暴民物。掠賣之口,計庸免之,來相計直,輒與錢贖。及還,著之赦令。轉刺史袁州如潮。征拜國子祭酒,其屬一奏用儒生,日集講說生徒,官之以藝學淺深為顧。既除兵部侍郎,方鎮(zhèn)反,太原兵以輕利誘回紇,召先生禍福,譬引虎嚙臃血,直今所患,非兵不足,遽疏陳得失。王廷湊屠衣冠,圍牛元翼,人情望之若大炕虺,先生奉詔入賊,淵然無事行者。既至召眾賊帥前抗聲數(shù)責致天子命,詞辯而銳,悉其機情,賊眾懼伏。賊帥曰:“惟公指?!绷钅思s之出元翼,歸士大夫之喪。功可意而復,穆宗大喜,且欲相之,遷吏部侍郎。四年十二月丙子,薨靖安里第,年五十七。嗣天子不御朝,贈禮部尚書。
(節(jié)選自皇甫混①《韓文公神道碑》)
材料二:
貞元十二,兄佐汴州。我游自徐,始得兄交。視我無能,待予以友。講文析道,為益之厚。二十九年,不知其久。兄以疾休,我病臥室。三來視我,笑語窮日。何荒不耕,會之以一。人心樂生,皆惡言兇。兄之在病,則齊其終。順化以盡,靡惑于中。
(節(jié)選自李翱②《祭吏部韓侍郎文》)
①皇甫混:唐朝時期大臣,是韓愈的學生、好友。②李翱: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詩人,是韓愈的學生、好友。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3分)
既A至B召C眾D賊E帥F前G抗H聲I數(shù)J責K致L天M子N命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屬,意思是撰寫,與《岳陽樓記》中"屬予作文以記之"的"屬"含義不同。
B.薄不治務指靠近卻不處理政務,"薄"與成語"日薄西山"的"薄"含義相同。
C.除,意思是任命,授職,與《陳情表》中"除臣洗馬"的"除"含義相同。
D.順化指順應自然,"化"與《蘭亭集序》中"況修短隨化"的"化"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韓愈為官一方,深得百姓的愛戴,曾因為民請命而得罪權貴,陽山百姓至今仍然愛用他的姓氏和字呼喚自己的子孫。
B.韓愈正直敢諫,唐憲宗以盛大禮儀迎佛骨,百姓傾城圍觀,他非常擔憂,便進諫勸阻,最后觸犯龍顏,慘遭貶謫。
C.韓愈積極善為,任潮州刺史時,采用計算傭工和政府出錢方式解決蓄奴的問題,奴隸自由后,還將之寫在赦免政令中。
D.韓愈有膽有識,王廷湊殺人造反,人心惶惶下,他奉命招撫,逆賊順伏,最后還邀請王廷湊跟隨牛元翼出來當官。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長悅古學,業(yè)孔子、孟子,而侈其文。
(2)先生列言天下根本,民急如是,請寬民徭而免田租之弊。
14.韓愈的為師之道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材料二簡要概括。(3分)
10.(3分)BGK
11.(3分)
BA項“屬予作文以記之”的“屬”通“囑”,指囑咐、囑托;B項簿不治務指內心淡薄而不處理政務;“薄”指淡?。欢叭毡∥魃健钡摹氨 敝缚拷?。
12.(3分)
D選項中“還邀請王廷湊跟隨牛元翼出來當官”有錯,文中“令乃約之出元翼”意思是“(賊帥)于是約定下令讓牛元翼出城”。
13.(8分)
(1)(韓愈)長期喜歡古文,學習孔子、孟子,并發(fā)揚光大他們的學說。(業(yè):學習,1分;侈,發(fā)揚光大,1分;句意2分)
(2)先生陳說國家的根本,百姓急難到如此程度,請求朝廷寬限百姓的徭役并且除去征收田租時的弊病。(列言:陳說,1分;寬: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放寬,寬限,1分;句意2分)
14.(3分)
①人格上:與學生平等交往,情誼深厚;②學業(yè)上:為學生講古文并剖析文章道理;③生活上:關心學生,病中看望學生。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先生名愈,字退之。七歲時就能寫文章,語意天然。長期喜歡古文,學習孔子、孟子,并光大他們的學說。貞元十四年,以進士的身份從軍跟隨宰相董晉平定汴州之亂,后又輔佐徐州、青州、淄州政務,開通江淮漕運河道。貞元十九年,關中因干旱鬧饑荒,人死后相枕而臥,官吏苛刻招致抱怨。先生陳說國家的根本,百姓急難到如此程度,請求朝廷寬限百姓的徭役并且除去田租的弊病。執(zhí)政者厭惡先生,先生(被貶)前往連州陽山縣當縣令,陽山縣的百姓至今大多用先生的姓氏及字呼喚他們的子孫。唐憲宗以盛大禮儀護衛(wèi)迎接佛骨進京,全長安城男男女女恣意圍觀,先生很恐懼,立刻把奏章(《論佛骨表》)交給典校官極力勸諫皇帝(不要供奉佛骨),(最終)被貶為潮州刺史。(正常情況下)大官被貶到州縣,(內心)淡薄而不處理政務,先生到了潮州,好像是因資歷升遷一般。他深入探究海邊的民俗,當?shù)鼐用癜簿訕窐I(yè),物產豐饒,官府也不損害百姓的物產。被劫掠賣的人可用計算傭工的辦法免除奴婢的身份,往來相互計算工錢,(不夠抵時)總是由官府出錢幫他們贖身。等到(奴婢們)回到自己家之后,先生把不準蓄奴寫在赦免政令中。先生轉任袁州刺史(處理政務)像潮州一樣。被任命國子監(jiān)祭酒,先生的屬下一律選用的是儒生,每日召集儒生學徒講經論學,以學生六藝學問的深淺來推薦官職。(先生)被提拔兵部侍郎之后,藩鎮(zhèn)造反,鎮(zhèn)守太原的士兵用輕薄的利益去誘惑回紇族的人,(皇帝)召見先生討論邊疆的禍福情況,先生以引誘老虎撕咬臃腫的血塊作喻(議論利誘之事),只是今日憂慮的問題,并不是兵力不足,(先生)急忙給皇帝上疏陳說藩鎮(zhèn)問題的得失。王廷湊屠殺士大夫,圍困(上級節(jié)度使)牛元翼,人心惶惶見王廷湊像大毒蛇,先生卻奉詔進入王廷湊的賊窩(去勸降),深潭虎穴沒有人敢伴隨其前行。先生到了之后,召集眾多叛變的將帥上前,多次大聲責罵他們,并傳達天子的教導命令。言詞漂亮又鋒利,洞悉他們叛變動機及內情,叛變的將帥們很多人恐懼佩服。叛變的將帥說:“(接下來)只按您的意思行事?!庇谑羌s定下令讓牛元翼出城,讓被殺的士大夫的尸體歸家治喪安葬。先生的安撫成效符合皇帝意圖后再回朝廷復命,唐穆宗非常高興,并且想任命他為宰相,提拔他為吏部侍郎。長慶四年十二月二日,先生在長安靖安里的家中去世,終年五十七。隨后,皇帝不上朝表示哀悼,追贈先生為禮部尚書。
材料二
貞元十二年,兄長在汴州做輔佐官。我從徐州出發(fā)外出游歷,開始與兄長結交。觀察我的才能有缺陷,(兄長)以朋友身份對待我。(兄長)為我講古文并剖析文章道理,這給我的好處很豐厚。相識二十九年,(我)都不覺時間已久。兄長因病告假休養(yǎng),我也病躺臥室。(兄長)多次來看望我,我們以歡聲笑語度日。什么荒地不能耕種呢,只要做事專一就能領會其要。人的心是樂于活著,都怕提及死亡。而兄長在生病時,則把生命的終結與活著等同視之。(兄長)順應自然走向生命盡頭,在心中沒有任何煩惱。
2023屆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三模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0~14題
文本一:
秦穆公使公子縶吊公子重耳于狄,曰:“寡君使縶吊公子之憂,又重之以喪。寡人聞之,得國常于喪,失國常于喪。時不可失,喪不可久,公子其圖之!”重耳告舅犯。舅犯曰:“不可。亡人無親,信仁以為親。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公子重耳出見使者曰:“君惠吊亡臣,又重有命。重耳身亡,父死不得與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義?”再拜不稽首,起而哭,退而不私。
公子縶退,吊公子夷吾于梁,如吊公子重耳之命。夷吾告冀芮曰:“秦人勤我矣!”冀芮曰:“公子勉之。亡人無狷潔,狷潔不行。重賂配德,無愛財!”公子夷吾出見使者,再拜稽首,起而不哭,退而私于公子縶曰:“中大夫里克與我矣,吾命之以汾陽之田百萬。丕鄭與我矣,吾命之以負蔡之田七十萬。亡人茍入掃宗廟定社稷,且入河外列城五,黃金四十鎰白玉之珩六雙,不敢當公子,請納之左右?!?/p>
公子縶返,致命穆公。穆公曰:“吾與公子重耳,重耳仁。”公子縶曰:“君之言過矣。君若求置晉君而載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晉君以成名于天下,則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進退?!笔枪氏戎霉右奈幔菫榛莨?。
(節(jié)選自《國語·晉語》,有刪減)
文本二:
晉文公將與楚人戰(zhàn),召咎犯而問曰:“敵眾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對曰:“臣聞繁禮之君,不足于文;繁戰(zhàn)之君,不足于詐。君亦詐之而已?!币蛘杏杭径鴨栔杭驹唬骸敖邼啥鴿O,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非長術也?!蔽墓镁谭钢?,而敗楚人于城濮。反而為賞,雍季在上??鬃勇勚唬骸芭R難用詐,足以卻敵;反而尊賢,足以報德。文公雖不終始,足以霸矣。”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義賞》,有刪減)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加句讀,請將答題卡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3分)
詐[A]偽[B]之[C]道[D]雖[E]今[F]偷[G]可[H]后[I]將[J]無[K]復[L]非[M]長[N]術[O]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惠”是敬辭,與《諫太宗十思疏》中“仁者播其惠”的“惠”含義不同。
B.稽首,中國古代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主時所用。C.“與”意為“支持”,與《燭之武退秦師》中“失其所與”的“與”含義相同。
D.“納”意為贈送,與《伶官傳序》中“及凱旋而納之”的“納”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公子縶奉命到狄國吊問重耳,并勸他抓住晉國辦喪事的機會回國繼承君位,重耳在與舅舅子犯商量之后,拒絕了公子縶的建議。
B.公子夷吾私下會見公子縶,表示里克、丕鄭支持自己,如果沒有人人主晉國為君,他愿意割讓河外五座城池來換取秦國的支持。
C.公子縶回國復命,秦穆公欣賞公子重耳的品質,公子縶認為,立一個不仁的君主來擾亂晉國有利秦國,于是立公子夷吾為晉君。
D.晉文公與楚人作戰(zhàn)前先后咨詢咎犯與雍季,最終采納了咎犯的建議,在城濮擊敗楚人。戰(zhàn)后晉文公給雍季的賞賜卻超過咎犯。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時不可失,喪不可久,公子其圖之!
(2)臨難用詐,足以卻敵;反而尊賢,足以報德。
14.晉文公重耳歷經艱辛,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結合選文概括他成功的原因。(3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3分)DHL
11.(3分)C(原文“與”為動詞“支持”,“失其所與”中“與”為動詞“結交、同盟”意思不同。)
12.(3分)B(“沒有人主持祭祀安定國家”理解有誤,“亡人”應為“逃亡的人”,指公子夷吾。)
13.(8分)
(1)時機不可放過,國喪的時間不會太久,希望公子考慮這件事情。
(每個分句1分,“其”字1分,共4分。)
(2)面對危難時采用詐術,足以擊退敵軍;返回后卻尊崇賢人,足以回報賢人的德行。
(“卻”、“反”字各1分,句意2分。)
14.(3分)善于納諫;遵循仁義之道;有孝心;不受眼前利益誘惑(目光長遠);賞罰得當。
(1點1分,答對3點即可得滿分。)
參考譯文
文本一:
秦穆公派公子縶去狄國吊慰公子重耳,說:“我的國君派我來慰問你的逃亡之憂,以及喪親之痛。我聽說:得到國家常常在國喪的時候,失掉國家也常常在國喪的關頭。時機不可放過,國喪的時間不會太久,希望公子考慮這件事情!”重耳把他的話告訴舅舅子犯。子犯說:“不可以。逃亡在外的人沒人親近,只有誠信仁德,才能得到人們的親近,父親剛死,靈柩還停在堂上就圖利,誰會認為我們仁德?”于是公子重耳出來見公子縶說:“承蒙你來吊慰逃亡之人,又負有幫助我回國的使命。但我重耳是流亡在外之人,父親死了都不能得到哭喪的位置,又怎么敢有其他想法以玷辱你的義舉呢?”說完拜了兩拜而不磕頭,然后站起來哭泣,退下后也不再私下回訪公子縶.
公子縶離開狄國,到梁國吊慰公子夷吾,像吊慰公子重耳那樣。夷吾對冀芮說:“秦國要幫助我了!”冀芮說:“公子努力吧。逃亡在外的人無所謂潔身自好,潔身自好則辦不成大事。應該用厚重的禮物去酬謝幫助你的人的恩德,不要吝惜錢財!”于是公子夷吾出來見公子縶,拜了兩拜,站起來不哭泣,退下后又私下訪問公子縶說:“中大夫里克已支持我做國君了,我命令把汾陽一帶的百萬畝田地賜給他。丕鄭也已支持我做國君了,我命令把負蔡一帶的七十萬畝田地賜給他。我如能回國灑掃宗廟,安定社稷,我將奉上黃河以西的五座城邑,另外送上黃金八百兩、白玉制作的裝飾品六雙,不敢用來報答公子,請賞給左右的隨從?!?/p>
公子縶回到秦國,向秦穆公復命。穆公說:“我支持公子重耳,重耳仁德?!惫涌{說:“國君的話錯了。您如果輔立晉君是為了成全晉國讓他承載下去,那么立一個仁德的公子未嘗不可。您如果輔立晉君是為了在天下成就秦國的威名,就不如立一個不仁德的公子以擾亂晉國,并且可以進退自如地駕馭它?!币虼司拖攘⒐右奈釣闀x國國君,這就是晉惠公。
文本二:
晉文公將與楚在城濮交戰(zhàn),晉文公召來咎犯問他:“敵眾我寡,這個仗該怎樣打?”咎犯說:“我聽說,禮儀繁雜的國家,對于禮儀從不覺得滿足;經常打仗的國家,對于詭詐之術也不會感到滿足。您用詐術作戰(zhàn)就行?!庇谑钦偌杭締査杭菊f:“竭澤而漁,怎么會沒有收獲呢?但第二年就沒有魚了;焚林打獵,怎么不能收獲獵物呢?但第二年就沒有野獸可獵了。欺詐虛偽的辦法,雖然可以取得一時的勝利,以后就不可再用了,不是長久之道。”晉文公采用咎犯的計謀,在城濮打敗了楚國人?;貋磉M行賞賜,給予雍季上等賞賜??鬃又懒诉@件事,說:“面對危難時采用詐術,足以打退敵軍;返回后卻尊崇賢人,足以回報賢人的德行。晉文公雖然不能始終如一(用德行來要求自己),卻也足以稱霸??!”
文言文閱讀
2023屆福建省泉州市高三5月份適應性練習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文本一:
李吉甫,字弘憲,趙郡人。年二十七,為太常博士。宰臣李泌推重其才,接遇頗厚。及陸贄為相,出為明州員外長史,久之遇赦,起為忠州刺史。既至闕下,轉中書舍人。憲宗初即位,中書小吏滑渙與知樞密中使劉光琦暱善,頗竊朝權,吉甫請去之。事皆允從,由是甚見親信。自員外郎出官,留滯江淮十五余年,備詳閭里疾苦。及是為相,敘進群材,甚有美稱。吉甫早歲知獎羊士諤;又司封員外郎呂溫有詞藝,吉甫亦眷接之。充淮南節(jié)度使,上御通化門樓餞之。在揚州,每有朝廷得失,皆密疏論列。又于高郵縣筑堤為塘,溉田數(shù)千頃,人受其惠。八年十月,上御廷英殿,同時政記記何事。上曰:“間或不修,何也?”曰:“面奉德音未及施行總謂機密故不可書以送史官及已行者制令昭然天下皆得聞知即史官之記不待書以授也”是月,回紇部落南過磧。朝廷大恐,以為回紇聲言討吐蕃,意是入寇。吉甫奏曰:“回紇入寇,不應便來犯邊,但須設備,不足為慮。"九年,請于經略故城置宥州。憲宗從其奏。吉甫初為相,中外延望風采。秉政之后,人心疑憚之。憲宗潛知其事,未周歲,遂擢用李絳,大與絳不協(xié)。然性畏慎,雖其不悅者,亦無所傷。
(節(jié)選自《舊唐書·李吉甫傳》)
文本二:
上甚悅,宰臣李吉甫希意,奏言:“陛下威德布洽,華夷瞻戴,時已太平,可事歡樂。”上大笑。李絳奏曰:“西戎侵盜,去京城,近者數(shù)百里,烽燧相接,邊界屢警。豈可高枕而臥也?"上退朝,顧謂左右中官曰:"適來吉甫奏言,時已太平,勸我為樂。李絳屢陳古今,并言事宜,是憂危之事。吉甫諂佞,悅我顏色;李絳忠正骨鯁,言必遠大,真宰相也?!?/p>
(節(jié)選自李絳《李相國論事集·論太平事》)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德音",唐朝的一種恩詔,作為"施行"的陳述對象,該詞之前應該斷開。
B.“不可書以送”的結構與“不待書以授”對稱,意義完整,應該單獨成句。
C.“制令昭然天下”,說明制度法令清晰,能讓所有人都明白,應合為一讀。
D."聞知"意為"聽說、知道"、表明制令已行所產生的結果,該詞后應斷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接遇頗厚"與"不如因善遇之"(《鴻門宴》)兩句中的"遇"字含義相同。
B."由是甚見親信"與"信而見疑"(《屈原列傳》)兩句中的"見"字含義不同。
C.“去京城”與“連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難》)兩句中的“去”字含義相同。
D.“適來吉甫奏言”與“少無適俗韻”(《歸園田居》)兩句中的“適”字含義不同。
12.下列對文本一有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李泌擔任宰相時李吉甫深受賞識器重,但是在陸贄擔任宰相時卻被貶為明州員外長史;李吉甫歷經仕途起伏,曾官至宰相。
B.李吉甫積極建言,多能得到唐憲宗的支持;中書省小吏滑渙與知樞密中使劉光琦相互勾結,竊取朝權,在李吉甫奏請下被罷免。
C.李吉甫性情謹慎小心,從不傷害政見不同者,且能大力舉用賢才;羊士諤、呂溫因為極高的文辭修養(yǎng)得到李吉甫的提拔或垂愛。
D.出任地方官時李吉甫能及時指陳朝廷得失,體察百姓疾苦;李吉甫就任淮南節(jié)度使時在高郵縣興修水利灌溉良田,造福百姓。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回紇入寇,不應便來犯邊,但須設備,不足為慮。
(2)李絳屢陳古今,并言事宜,是憂危之事。
14.兩則文體中,李吉甫的形象存在較明顯的區(qū)別,為什么?請簡要說明。(3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3分)D
11.(3分)B
13.(8分)
(1)(4分)如果回紇入侵,不應馬上就來侵犯邊境,只須設防,不必擔憂。譯對大意給3分,"但"譯對給1分。
(2)(4分)李絳則多次陳述古今之事,并闡明事理,這才是憂心國事的表現(xiàn)。譯對大意給3分,“是”譯對給1分。
14.(3分)
出處和選材不同,文本一為正史相對全面公允,文本二為個人著作可能片面偏頗。
答對一點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
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文本一:
李吉甫,字弘憲,趙郡人。二十七歲,任太常博士。宰相李泌推崇并看重他的才干,對他禮遇很厚。陸贄任宰相以后,他出任明州員外長史,過了一段時間遇到大赦,起任忠州刺史。進京以后,改任中書舍人。憲宗初即位,中書小吏滑渙與知樞密宦官使者劉光琦關系親密,竊取朝政大權,李吉甫請求罷黜他們。他的建議都被采納,因此很受皇帝信賴。從員外郎出朝為官,滯留在江淮十五年多,詳知民間疾苦。等到這時擔任宰相,選用眾多人才,獲得很高的贊譽。李吉甫早年曾提拔羊士諤;另外司封員外郎呂溫擅長辭賦,李吉甫也垂愛禮遇他。充任淮南節(jié)度使,皇上親自到通化門城樓為他餞行。在揚州,每遇朝廷得失,他都秘密上疏指出。又在高郵縣修筑堤壩灌溉水塘,灌溉良田數(shù)千頃,百姓得到很大好處。八年十月,皇上到延英殿詢問時政記記載何事?;噬蠁枺骸芭紶栍袝r不記,為什么?”李吉甫說:“當面聽奉圣明教誨沒來得及實行,總稱作機密,因此不能寫下送給史官;至于已施行的,制令已寫得很明白,天下人都能得知,也就是史官的記載;不必等到起居郎寫下以后授給史官了。”這月,回紇部蓬南下越過沙漠。朝廷大為恐慌,認為回紇聲稱討伐吐蕃,實際意在入侵。李吉甫上奏說:"如果回紇入侵,不應馬上就來侵犯邊境,只須設防,不必擔憂?!本拍?,他又請求在經略故城設置宥州。憲宗同意了他的奏請。李吉甫初任宰相時,中外延頸望其風采。執(zhí)政以后,人們心里都疑忌畏懼他。憲宗私下得知了這一情況,不到一年,就提拔任用李絳,他與李絳非常不和。然而李吉甫生性謹慎小心,即使對自己不喜歡的人,也無所傷害。
文本二:
皇上非常高興,宰相李吉甫迎合皇帝意旨,上奏說:"陛下的恩威流布潤澤,華夷仰戴,如今已天下太平,可以享受安樂?!被噬洗笮?。李絳上奏說:“西戎侵擾,距離京城,最近的只有數(shù)百里,烽火相連,邊境多次告警。怎能高枕無憂?"皇上退朝,回頭對身邊的宦官說:“剛才李吉甫上奏說,如今已太平無事,勸我放松享樂。李絳則多次陳述古今之事,并闡明事理,這才是憂心國事的表現(xiàn)。李吉甫諂媚奸邪,只想著討我歡心;李絳忠誠剛直,言語深遠,是真宰相啊。”
2023屆福建省莆田市高中畢業(yè)班第四次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天下之士也者,慮天下之長利,而固處之以身若也。利雖倍于今,而不便于后,弗為也;安雖長久,而以私其子孫,弗行也。自此觀之,陳無宇之可丑亦重矣,其與伯成子高、周公旦也,形雖同,取舍之殊,豈不遠哉?
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辭諸侯而耕。禹往見之,則耕在野。禹趨就下風而問曰:"堯理天下,吾子立為諸侯。今至于我而辭之,故何也?"伯成子高曰:“當堯之時,未賞而民勸,未罰而民畏。民不知怨不知說今賞罰甚數(shù)而民爭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協(xié)而耰,遂不顧。夫為諸侯,名顯榮,實佚樂,繼嗣皆得其澤,伯成子高不待問而知之,然而辭為諸侯者,以禁后世之亂也。
辛寬見魯繆公曰:"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昔者太公望封于營丘之渚,海阻山高,險固之地也。是故地日廣,子孫彌隆。吾先君周公封于魯,無山林溪谷之險,諸侯四面以達。是故地日削,子孫彌殺?!钡蹖挸?,南宮括入見。公曰:“今者寬也非周公,其辭若是也?!蹦蠈m括對曰:“寬少者,弗識也。君獨不聞成王之定成周之說乎?其辭曰:‘惟余一人,營居于成周。惟余一人,有善易得而見也,有不善易得而誅也?!试簧普叩弥簧普呤е?,古之道也。夫賢者豈欲其子孫之阻山林之險以長為無道哉?小人哉寬也!”今使燕爵為鴻鵠鳳凰慮,則必不得矣。其所求者,瓦之間隙,屋之翳蔚也。愚卑之民,其為賢者慮,亦猶此也。固妄誹訾,豈不悲哉?
(選自《呂氏春秋·恃君覽》,有刪改)
爵:通雀。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民不知怨/不知說/今賞罰甚數(shù)而民/爭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
B.民不知怨/不知說/今賞罰甚數(shù)/而民爭利且不服/德自此衰二利自此作/后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
C.民不知怨/不知說/今賞罰甚數(shù)而民/凈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
D.民不知怨/不知說/今賞罰甚數(shù)/而民爭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固處之以身若也"與"理固宜然"(《六國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腎內分泌科護理工作總結
- 2025年全球及中國醫(yī)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企業(yè)級機械硬盤和固態(tài)硬盤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3D晶體管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立式不銹鋼離心泵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汽車電池試驗箱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游戲人工智能NPC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自動藥敏分析儀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無線藍牙肉類溫度計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固定橋式坐標測量機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清真食品行業(yè)運行狀況及投資發(fā)展前景預測報告
- 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質量監(jiān)測生物學試卷(含答案)
- 《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全文
- 山東省濱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 含答案)
- 2025年河南洛陽市孟津區(qū)引進研究生學歷人才50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度軍人軍事秘密保護保密協(xié)議與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合同3篇
- 數(shù)字化轉型中的職業(yè)能力重構
- 運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墜床發(fā)生率
- 2025屆高中數(shù)學一輪復習專練:橢圓(含解析)
- 立春氣象與生活影響模板
- 中國服裝零售行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市場運行格局及前景研究報告-智研咨詢(2025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