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_第1頁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_第2頁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_第3頁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_第4頁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有我之境”

與“無我之境”肖雪1境界是什么?“境界”原指疆界,疆域;佛經(jīng)中用境界,主要指個人修行所得到的果報界域,或在精神上所能達到的境地;詩詞中的境界指情與景交融所形成的藝術氛圍或境地,又被稱作抒情作品中的形象。李長之說境界即作品中的世界。2“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的來源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關于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有這樣的論述:“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皽I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薄翱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庇形抑骋??!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薄昂ㄥeF?,白鳥悠悠下?!睙o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

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

34“有我之境”“有我之境”指的是詩人當時的心情比較激動,把這種激動的心情加到景物上來,高興時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興,悲哀時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所謂“物皆著我之色彩”,構成緣情寫景。像歐陽修《蝶戀花》:“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边@位女子因為她所想念的人在外游蕩不歸,無法留住,所以在“無計留春住”中感慨很深,非常悲苦。她把這種感情加到景物上去,把花人格化而去問它又寫花的飄零,來顯示自己的感觸。秦觀《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弊髡咴獾劫H謫,把自己悲苦的心情移到景物上去。所以,他看到的是孤館鎖閉,又是在“春寒”襲人的季節(jié),更顯得冷寂凄切;聽到的是杜鵑哀鳴,又在“斜陽暮”的時候,更顯得悲苦。

5“無我之境”從“無我之境”看,實際上就是觸景生情。作者當時的心里比較平靜,沒有什么激情,王國維稱這種心境為“物”,這時憑直覺去觀察外物,他稱為“以物觀物”。這時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由于這種感情是由外物引起的,好像是從外物那里傳過來的,所以說“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實際上,觸景生情的“情”還是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所以一接觸到某種景物,又被喚起了。比方陶淵明《飲酒》之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闭f“采菊”,說“悠然見南山”,顯然有個“我”在,可見“無我之境”還是有“我”的。詩人在《歸去來兮辭》里把自己的辭官歸隱比做“鳥倦飛而知還”,所以看到“飛鳥相與還”引起了自己的感觸,覺得氣象很好,是觸景生情。

6“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的區(qū)別僅從字面來理解,絕對的無我之境是不存在的。世界本身就是每個人眼中的世界,更別說帶有強烈個人感情色彩的文藝創(chuàng)作了?!度碎g詞話》開篇便說“詞以境界為上”,任何一種境界都是真感情與真景物相交融的世界,所以,作品中不可能是真的無我,更不會有主觀與客觀之別。自古以來寫有我之境者多,并不是他們寫不出無我之境,我感覺這和作者不同的精神追求及社會主流價值對人的這種追求影響分不開的。古之士者更多地傾向入世而有所作為一面,自然會更多地將自己強烈的主觀色彩置于作品之中。7后人對此的理解及補充由于王氏的解釋過于簡略,后人的理解也頗多歧義。首先是關于這兩種境界的劃分,有人贊成,有人反對或懷疑。贊成者對于何為“有我之境”,何為“無我之境”,也眾說紛紜,歸納起來大體有以下幾種觀點:第一種可謂“情景說”。即從情與景的關系特點上解釋。這種觀點認為,“有我之境”以情為主,多半是情語?!盁o我之境”以景為主,大體是景語,前者感情強烈,后者感情沖淡;或前者感情外露,后者感情內蘊,因此,前者是“顯我”,后者是“隱我”。第二種可謂“心物說”。即從心與物的不同關系上解釋。這種觀點認為,兩種境界實是心與物結合的兩種不同形態(tài),前者是物的“人化”,后者是人的“物化”?!靶摹敝父星椋浴叭嘶奔锤星榛?,“物化”即感情自然而然流露于物的如實描寫中。第三種可謂“移情說”。即認為兩種境界的共同點是移情作用的表現(xiàn),但前者主體色彩濃厚,后者主體色彩相對淡薄;前者對象受到改造痕跡明顯,后者則外射于對象的主體內容與自身意蘊和諧融合。8第四種可謂“利害關系說”。即從主體與客體之間是否存在著利害關系的角度解釋。這種觀點一般都根據(jù)王國維所受叔本華“意志論”的影響來理解的,認為“有我之境”指當吾人存有“我”之意志,因而與外物有某種相對立之利害關系時之境界;“無我之境”即吾人與外物無相對立之利害關系的境界;或說,“有我之境”即詩人看到了與自己有利害關系的景物,為之激動而把自己的感情移加到景物上去;“無我之境”是詩人超越了對象所表現(xiàn)的意義,排除其對人的利害關系,純粹以直觀感覺去領略對象的形式美。此外,還有的認為,“有我之境”是“以情觀物”,“無我之境”是“情以物興”、“心隨物以宛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