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山東省部分地區(qū)高三5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_第1頁
2023屆山東省部分地區(qū)高三5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_第2頁
2023屆山東省部分地區(qū)高三5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_第3頁
2023屆山東省部分地區(qū)高三5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_第4頁
2023屆山東省部分地區(qū)高三5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3屆山東省部分地區(qū)高三5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

2023屆山東省臨沂市高三下學(xué)期5月二模測試語文試題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高山下的花環(huán)(節(jié)選)李存葆

梁大娘看上去年近七十歲了。穿一身自織自染的土布衣裳,褂子上幾處打著補丁。老人高高的個,背駝了,鬢發(fā)完全蒼白,面孔干瘦瘦的,前額、眼角、鼻翼,全鑲滿了密麻麻的皺紋。像是曾患過眼疾,老人的眼角紅紅的,眼窩深深塌陷,流露出善良、衰弱、接近遲鈍的柔光,里面象藏著許多苦澀的東西。如果是在別的地方偶然遇上,我怎會相信這就是連長的母親啊!

我連忙雙手扶著老人:“大娘,您快坐下吧?!?/p>

我把大娘扶到床沿坐下,轉(zhuǎn)臉對韓玉秀:“小韓,您也坐下?!?/p>

玉秀剛坐下,床上的孩子醒了,哇哇直哭。玉秀忙轉(zhuǎn)過身去給孩子喂奶,輕聲哄著啥事還不知的孩子:“盼盼,好閨女,莫哭,莫哭……”

“大娘,聽說你們上路十幾天了。怎么才到……”

沒待我說完,段雨國貼著我的耳根告訴我,大娘她們下了火車,是步行趕來連隊的!“啥!”我心里打了個寒悸。

從火車站到連隊駐地一百六十多華里,難道這祖孫三代是翻山越嶺,一步一步挪來的這時,我發(fā)現(xiàn)大娘和玉秀的鞋上、褲角上全沾滿了南國殷紅色的泥巴。昨天剛落過一場雨,路該是多難走哇!段雨國對梁大娘說:“大娘,下了火車站不遠就是汽車站,汽車能直接開到我們連的山腳下。怎么你們沒打聽著有長途汽車站!”

玉秀小聲說:“打聽著了?!?/p>

大娘接過話:“莊稼人走點路,不礙事。”“你們在路上走了幾天呀”段雨國又問。

“四天帶一過晌。”玉秀邊給孩子喂奶邊說,“要不是老打聽路,走得興許還快些。”我忙給段雨國遞個眼色,不讓他再問了。

在邀請烈士親屬來隊時,團里已寄去了足夠用的路費。這祖孫三代下了火車步行而來,是將路費用在別的事上了,還是為了省出幾塊錢!梁三喜留下的那六百二十元的欠賬單,足以使我曉得梁大娘一家的日子過得該是有多難……

炊事班長帶著幾個戰(zhàn)士,端著剛出鍋的面條和四碟兒菜走進來。他們把面條盛進碗里,讓大娘和玉秀坐到桌前吃飯。

這時,大娘從床上摸過一個包干糧的包袱。包袱是用做蚊帳用的那種紗布縫的,沾滿了旅途上的塵埃。大娘解開快空了的包袱,我一看,里面包著的是些黑乎乎的碎片兒,還有幾個咸蘿卜頭。大娘用手抓著那些碎片兒,朝面條碗里放……

炊事班長上前抓住大娘的手:“大娘!別吃這爛瓜干做的煎餅了!瞧,都擠成碎碴碴了……

“帶在路上吃沒吃完。孩子,吃了不疼撒了疼,用湯泡泡還能吃?!贝竽镎f著,又把那煎餅碴兒往碗里捧……

我眼里濕了。此時,只有此時,我才真正明白,梁三喜生前為啥因我扔掉那半個饅頭而大動肝火啊!

戰(zhàn)士們已陸陸續(xù)續(xù)來到連部,要為大娘一家送行。昨晚,我已給大家講過,在大娘一家離開連隊時,讓大家把眼淚忍住……

這時,段雨國竟第一個忍不住抹起淚來。他—抹淚,好多戰(zhàn)士也忍不住掉淚了。梁大娘站起來:“莫哭,都莫哭……莊稼人種地,也得流幾碗汗擦破點皮,打江山保江山,哪有不流血的呀!三喜他為國家死的,他死得值得……”

大娘這一說,段雨國更是哭出聲來,戰(zhàn)士們也都跟著哽咽起來。有人捅了段雨國一下,他止住了哭。大家也意識到不該在這種時候,當著大娘和玉秀的面流淚。屋內(nèi)靜了下來。

“秀哪,時辰不早了。別麻煩同志們了,咱該走了。”停了停,大娘對玉秀說,"秀,你把那把剪子拿過來?!?/p>

玉秀從藍底上印著白點點的布包袱里,拿出做衣服用的一把剪子,遞給了梁大娘。大娘撩起衣襟。這時,我們發(fā)現(xiàn),大娘衣襟的左下角里面縫進了東西,鼓鼓囊囊的。大娘拿起剪子,幾下便鉸開了衣襟的縫……

我們不知大娘要干啥,都靜靜地望著。

只見大娘用瘦骨嶙峋的手,從衣襟縫里掏出一疊嶄新的人民幣。放在了桌上!我們一看,那全是拾元一張的厚厚一疊人民幣,中間系著一綹火紅的綢布條兒。接著,又見大娘從衣襟縫隙里,摸出一疊發(fā)舊的人民幣,也全是十元一張的……

大娘這是要干啥我驚愕了!大娘身上有這么多錢,可她們祖孫三代下了火車竟舍不得買汽車票,一步步挪了一百六十多華里……

大娘看看我,指著桌上的兩疊錢說:“那是五百五拾塊,這是七十塊?!边@時,玉秀遞給我一張紙條:“指導(dǎo)員,這紙條留給您,托您給俺辦辦吧。”

我接過紙條一看,是梁三喜留給她們的欠賬單!這紙條和那血染的紙條是一樣的紙,原是一張紙撕開的各一半……

頓時,我的頭皮嗖嗖發(fā)麻!

梁大娘心平氣靜地說:“三喜欠下六百二十塊的賬,留下話讓俺和玉秀來還上。秀哪,你把三喜留下的那封信,也交給蒙生他們吧?!?/p>

玉秀把一封信遞給了我。

呵,我們在此時,終于見到了梁三喜烈士的遺書!

捧讀遺書,我淚涌如注,我怎么也忍不住,我嚎啕起來……

我用瑟瑟發(fā)顫的手拿起那五百五十元的撫恤金,對梁大娘哭喊著:“……大娘,我的好大娘!您……這撫恤金,不能……不能啊……"

屋內(nèi)一片嗚咽聲。在場的人們都已完全明白,是一樁啥樣的事發(fā)生了!

戰(zhàn)士段雨國大聲哭著跑出去將他的袖珍收音機拿來,又一下擼下他手腕上的電子表,“砰”一下按在桌子上:“連長欠的錢,我們……還!”

“我們還!”

“我們還!!”

“我們還!!!”

……淚眼下,我早已分不清這是誰,那是誰,只見一塊塊手表,一把又一把人民幣,全堆在了我面前的桌子上……

當一片撕心裂膽的哭聲漸慚沉下,我嗓音發(fā)哽地哀求梁大娘:“大娘,我是……吃著您的奶長大的……三喜哥欠的錢,您就……讓我還吧……”

梁大娘用手背抹了抹眼睛,蒼老的聲音嘶啞了:“……孩子們,你們的好意,俺和玉秀……領(lǐng)了,全都領(lǐng)了!可三喜留下的話,俺這當娘的不能違……不然,三喜他在九泉之下,也閉不上眼……"

不管大家怎樣哭勸,大娘說死者的話是絕對不能違的!她和玉秀把那六百二十元錢放下,上了車……

走了!從沂蒙山來的祖孫三代人,就這樣走了!啊,這就是我們的人民,我們的上帝!

(摘編自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huán)》)

6.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梁大娘和玉秀沒有乘坐可直接開到連隊駐地的汽車,主要原因是梁大娘覺得莊稼人走點路不礙事。

B.我看到梁大娘連碎成喳喳的煎餅都不舍得浪費時,才明白了連長因我扔掉半個饅頭而動怒的原因。

C.由選文情節(jié)推測,梁大娘身上的兩沓錢,550元是梁三喜的撫恤金,另外那70元可能是湊起來的錢。

D.從梁大娘堅決不讓戰(zhàn)士們替自己還賬的情節(jié)來看,梁三喜遺書中應(yīng)有讓家人還清欠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7.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用第一人稱來敘述,不僅使我們讀來親切自然,而且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增強了小說的感染力。

B.小說善于運用對比手法,把我扔掉半個饅頭和梁大娘吃爛瓜干煎餅進行對比,突出了大娘的崇高形象。

C.小說文筆樸實但感情深厚,節(jié)選部分的情節(jié),讀來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可起到凈化讀者心靈的作用。

D.小說結(jié)尾部分揭示了老區(qū)人民與軍隊水乳交融的聯(lián)系,升華出“人民就是上帝”這個莊嚴神圣的主題。

8.著名評論家馮牧先生曾說:“梁大娘和玉秀這兩個人物,準確地、形象地體現(xiàn)了中國農(nóng)村勞動人民身上所具有的那種最瑰麗和寶貴的思想品質(zhì)?!闭埡喴治銎畔倍擞心男肮妍惡蛯氋F”的思想品質(zhì)。(6分)

9.有人評價《高山下的花環(huán)》:“用傳神的筆觸描寫出人性的光輝?!闭埥Y(jié)合選文分析其"傳神的筆觸”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6分)

2023屆山東省煙臺市高三下學(xué)期高考適應(yīng)性練習(xí)(一)(二模)語文試題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光榮(節(jié)選)

孫犁

大家知道,滹沱河在山里受著約束,晝夜不停地號叫,到平原,就今年向南一滾,明年往北一沖,自由自在地奔流。

河兩岸的居民,年年受害,就南北打起堤來,兩條堤中間全是河灘荒地,到了五六月間,河里沒水,河灘上長起一層水柳、紅荊和深深的蘆草。常常發(fā)水,柴禾很缺,這一帶的男女青年孩子們,一到這個時候,就在炎炎的熱天,背上一個草筐,拿上一把鐮刀,散在河灘上,在日光草影里,割那長長的蘆草,一低一仰,像一群群放牧的牛羊。

“七七”事變那一年,河灘上的蘆草長得很好,五月底,那蘆草已經(jīng)能遮住那些孩子們的各色各樣的頭巾。那時候,東西北三面都有了炮聲,漸漸東南面和西南面也響起炮來,證明敵人已經(jīng)打過去了,這里已經(jīng)亡了國。國民黨的軍隊和官員,整天整夜從這條渡口往南逃,還不斷騷擾搶劫老百姓。

是從這時候激起了人們保家自衛(wèi)的思想,北邊,高陽、肅寧已經(jīng)有人民自衛(wèi)軍的組織。那時候,是一聲雷響,風(fēng)雨齊來,自衛(wèi)的組織,比什么都傳流得快,今天這村成立了大隊部,明天那村也就安上了大鍋。青年們把所有的槍枝,把村中埋藏的、地主看家的、巡警局里抓賭的槍枝,都弄了出來,背在肩上。

槍,成了最重要的、最必需的、人們最喜愛的物件。漸漸人們想起來:卡住這些逃跑的軍隊,留下他們的槍枝。這意思很明白: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大敵壓境,你們不說打仗,反倒逃跑,好,留下槍枝,交給我們,看我們的吧!

先是在村里設(shè)好圈套,卡一個班或是小隊逃兵的槍;那常常是先擺下酒宴,送上洋錢,然后動手。后來,有些勇敢的人,赤手空拳,站在大道邊上就卡住了槍枝。那辦法就簡單了。這渡口上原有一只大船,現(xiàn)在河里沒水,翻過船底,曬在河灘上。船主名叫尹廷玉,是個五十多的老頭子,他有一個兒子剛剛十五歲,名叫原生,河里有水的時候,幫父親弄弄船,看過飛機,割蘆葦草。

這一天,割滿了草筐,天也晚了,剛剛要殺緊繩子往回里走,他聽得背后有人叫了他一聲?!霸?!”

他回頭一看,是村西頭的一個姑娘,叫秀梅的,穿著一件短袖破白褂,拖著一雙破花鞋,提著小鐮跑過來,跑到原生跟前,一扯原生的袖子,就用鐮刀往東一指,東面是深深一片蘆葦,正叫晚風(fēng)吹得搖擺。

“什么?”原生問。秀梅低聲說:“那道邊有一個逃兵,拿著一枝槍。

原生問:“就是一個人?”

“就是一個?!毙忝反瓪庖бё齑?,“嶄新的一枝大槍?!?/p>

“人們?nèi)厝チ藳]有?”原生周圍一看,想集合一些同伴,可是太陽已經(jīng)下山,天邊只有一抹紅云,看來河灘里是冷冷清清的沒有一個人了。

“你一個人還不行嗎?”秀梅仰著頭問。

原生看見了這女孩子的兩只大眼睛里放射著光芒,就緊握他那鐮刀,撥動葦草往東邊去了。秀梅看了看自己那一把彎彎的明亮的小鐮,跟在后邊,低聲說:“去吧,我?guī)椭?。”“你不用來?!痹f。

原生從那個逃兵身后過去,那逃兵已經(jīng)疲累得很,正低著頭包裹腳上的燎泡,槍枝放在一邊。原生一腳把他踢趴,拿起槍枝,回頭就跑,秀梅也就跟著跑起來,遮在頭上的小小的白布手巾也飄落下來,丟在后面。

到了村邊,兩個人才站下來喘喘氣,秀梅說:“我們也有一枝槍了,明天你就去當游擊隊!”

原生說:“也有你的一份呢,咱兩個伙著吧!”

秀梅一撇嘴說:“你當是一個雀蟲蛋哩,兩個人伙著!你拿著去當兵吧,我要那個有什么用?”

原生說:“對,我就去當兵。你聽見人家唱了沒:男的去當游擊隊,女的參加婦救會。咱們一塊去吧!”

“我不和你一塊去,叫你媳婦小五和你一塊去吧!”秀梅笑一笑,就舞動小鐮回家了。走了幾步回頭說:“我把草筐和手巾丟了,吃了飯,你得和我拿去,要不爹要罵我哩!”原生答應(yīng)了。原生從此就成了人民軍隊的戰(zhàn)士,背著這枝槍打仗,后來也許換成“三八”,現(xiàn)在也許換成“美國自動步”了。

他登上自家的渡船,同伙伴們開走的時候,原生也不過望著那抱著小弟弟站在堤岸柳樹下面的秀梅和一群男女孩子們,嘻嘻笑了一陣。這不像離別,又不像是歡送。

從這開始,這個十五歲的青年人,就在平原上夜晚行軍,黎明作戰(zhàn);在阜平大黑山下砂石灘上艱苦練兵,在孟平聽那滹沱河清冷的急促的號叫;在五臺雪夜的山林放哨;在黃昏的塞外,迎著晚風(fēng)歌唱了。他那個卡槍的伙伴秀梅,也真的在村里當了干部。村里參軍的青年很多,她差不多忘記了那個小小的原生。戰(zhàn)爭,時間過得多快,每個人要想的、要做的,又是多么豐富?。?/p>

6.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國民黨軍隊棄戰(zhàn)潰逃、騷擾百姓等種種行徑,與百姓投身抗戰(zhàn)、保衛(wèi)家鄉(xiāng)的積極行為形成了鮮明對比。

B.小說開頭用較大篇幅交代社會生活背景,真實反映了當時的抗戰(zhàn)現(xiàn)實,為后文原生挺身奪槍做了鋪墊。

C.小說在描述二人商量奪槍的情節(jié)時多用語言描寫,借助簡明的人物對話,形象揭示了他們的恐懼心理。

D.“秀梅笑一笑,就舞動小鐮回家了”頗具意味,既有成功奪槍的喜悅自豪,也有調(diào)侃原生的洋洋得意。

7.下列有關(guān)“奪槍”這一情節(ji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秀梅發(fā)現(xiàn)河灘上帶槍的逃兵之后,并沒有貿(mào)然動手奪槍,說明當時她是心存顧慮的。

B.原生的一句“你不用來”,說明了在秀梅的鼓勵之下,他對成功奪槍已是胸有成竹。

C.奪槍后轉(zhuǎn)身飛跑,急速離開,這是人的本能之舉,真實體現(xiàn)出人物的特定心理狀態(tài)。

D.秀梅遇事有主見等品性在奪槍一事中得以體現(xiàn),后來她能成為干部自然在情理之中。

8.小說中畫線句子交代了原生等人參軍的送別場面,試簡要說明這樣寫的合理性。(6分)

9.本文同《荷花淀》一樣,體現(xiàn)了孫犁小說“詩意化”的特點,請結(jié)合本文簡要說明。(6分)

2023屆山東省青島市高三下學(xué)期第二次適應(yīng)性測驗語文試題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文本一

“不如歸去”談”卞之珊

槐花滿地,時節(jié)又近初夏了。剛才讀蘆焚先生的《里門拾記》,見有一條注,解釋文中的"光棍抗鋤":文人們叫做“不如歸去”的那種鳥。雖只是烏的叫聲,一種人聽了奮起耕作,一種人聽了傷春思鄉(xiāng),連耳朵也竟有這樣大的差異。

我覺得很有意思。“光棍抗鋤"當然就是"割麥插禾”。書本里說布谷與杜鵑②有別,不過也說很相似,《辭源》里或者早已把"割麥插禾""不如歸去"兩種烏相混了,即使有考據(jù)癖的文人驟然間也不會分得清楚吧。記得我曾經(jīng)想寫一篇歷史小說,其中的核心,一個場面,是如此:

頭上一陣鳥聲,如人言。

“割麥插禾”,農(nóng)人想。

"不如歸去",旅人想。

我想寫這篇小說是在去年此時,讀了李廣田先生的《桃園雜記》以后。他在文中提起布谷,說在他的家鄉(xiāng)以為是叫的“光光多鋤",令我想起了我的家鄉(xiāng)人仿佛說是“花好稻好”?;ǎxho大約不是指普通的花,而是指棉花。稻無問題,即水稻,江鄉(xiāng)自然有水田。這兩種說法,與蘆焚先生的“光棍抗鋤”俱未見于典籍。典藉中有的,除“布谷”"割麥插禾”以外,還有“麥飯熟”"脫卻布褲""郭公”等。而在我們的活書本里更不知有多少花樣了。哪一天把各地的花樣搜集起來該有如何一個大觀!不過千差萬別,都由于耳朵不同嗎其實,蘆焚先生之意,在于環(huán)境,在于生活環(huán)境的差別吧。

農(nóng)人在田間,旅人在道旁。

頭上一陣鳥聲,如人言。

“割麥插禾”,農(nóng)人想。

“不如歸去”,旅人想。

這里有兩個人,雖然在一處,畢竟環(huán)境不同。但在我看來,即便“割麥插禾”與“不如歸去”是兩種觀念,也未嘗不可以聯(lián)在一起:春去也。見麥浪滾滾,旅人想起了多風(fēng)波的江湖。你看,那邊一個農(nóng)人在檐前看鐮刀哪。數(shù)千里外自家屋后的蓬蒿有多高了家鄉(xiāng)收麥早,或許莊稼人已經(jīng)赤腳下水田了。唉唉,天南地北,干什么來著葉落歸根,不如歸去吧?!安蝗鐨w去”一語,不見得太"文",尤其在古代,更不見得不是俗子的口頭語。即使是雅士說的我也有話可說:

當此時也,道上的過客或許是一個坐在轎子里的官老爺,不禁想,人生一夢耳,四處奔波,所為何來為五斗米折腰實在犯不著,即使位居一品,在京華塵土里五更待漏,亦何苦也!君不見那個莊稼漢倒快樂自在,坐在茅屋的門檻上,捧一碗黃梁。你聞聞看,多香!真不如回去種田好,"守拙歸園田"。

然而,“割麥插禾"多少帶點振作的情調(diào),而“不如歸去”卻不免消極呢。不錯,這還是環(huán)境差異,不過哀樂是相依為命的。我曾經(jīng)說過,這可以作為補充,而“杜宇”只合永遠啼血,要知道:

誰說杜宇歸去樂,

歸來處處無城廓。

更不要說這個,就連你“郭公",哪怕你“郭公”:

郭公,郭公!

天雨蒙蒙,

促農(nóng)耕隴。

城南戰(zhàn)骨多,

野田變作丘與壟。

郭公,郭公!

何地播種

弄到這個地步,哪怕你“郭公”,就連你“郭公”也無可奈何吧"感時花濺淚",即使不“恨別”,烏亦“驚心”。這又歸于一,同歸于悲了。

不過,時至今日,啼血的子規(guī)到底是絕種了也說不定,因為“不如歸去”現(xiàn)在仿佛只活在書本里,而“割麥插禾”的子孫戚族還活在各地農(nóng)人的口頭。各地農(nóng)人的口頭開出了一朵朵各式各樣的小花。哪一天把它們搜集起來當標本,作一個系統(tǒng)的研究那才有意思呵。這一朵朵單純的

小花將是一個個小窗子開向各種境地:水田,桃園——我想從你的里門望望看,蘆焚先生,你的門外是什么呢我心中曾經(jīng)擬過一篇社會論文的題目:布谷聲里聽出的各地社會背景。

可是為什么不能從旁的鳥聲里聽出來呢為什么從旁的鳥聲我們聽不出這許多花樣這種鳥聲本身到底自有其特殊性,引起人心上的反應(yīng)乃小異大同了。人總是人。想起人,我真想起個別的人來了。蘆焚先生與我有過好幾面之緣,此刻想必在河南鄉(xiāng)下吧李廣田先生,齊人也,是我的熟人,現(xiàn)在正陪我在此地吃他的家鄉(xiāng)飯,住在東鄰,和我天天見面。過幾天可以聽到布谷聲了,我想,那多妙,如果蘆焚先生在這里,我們?nèi)送?,忽聽得一?布谷":

“光棍抗鋤”,蘆焚先生想。

“光光多鋤”,李廣田先生想。

“花好稻好”,我想。

唉,江里的魚汛該過了好幾種了;竹筍該已經(jīng)老了,高過人頭了;青蠶豆該已經(jīng)上市了吧這里倒已經(jīng)上市了。我不喜歡北方這種講究辦法,把青蠶豆去皮,疏疏幾瓣的炒肉片,就不能不去皮而稍加些腌萊,細蔥花,素炒一下,青青紫紫的來一碗嗎也許畢竟是文人吧,我又想起了"不如歸去"。

(有刪改)

文本二:

“真"是散文的靈魂,沒有“真”的文字,文章毫無生機,是呆滯的。那么怎樣到達散文的“真”呢回到事物本身,回到人本身,回到語言本身,這就是我們說的“在場”?!霸趫觥奔戎干眢w在場,也指心靈敞開,與現(xiàn)實同在。

(節(jié)選自耿立的《散文的在場與見證》)

①1936年寫于濟南。②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guī)、杜宇,春夏季節(jié),日夜鳴啼。

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善于體察生活,選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jīng)典情景“杜鵑鳴啼”進行創(chuàng)作,其作品體現(xiàn)出獨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B.認為“割麥插禾”與"不如歸去"兩種觀念可以聯(lián)在一起,但畢竟雅士、俗子有別,在古代"不如歸去"屬雅士之言。

C.認為,“杜宇”只合永遠啼血,這與唐代詩人李商隱“望帝春心托杜鵑”中“杜鵑”的意象內(nèi)涵一致。

D.“天雨蒙蒙,促農(nóng)耕隴”原有振奮之意,但戰(zhàn)亂頻仍,“何地播種”又令人悲傷無奈,暗合身處動蕩時代的感受。

7.下列對文本一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以初夏時節(jié)、槐花滿地開篇,營造氛圍,以蘆焚先生的注解,巧妙點出"杜鵑鳴啼",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審美情趣。

B.在文中多次寫故鄉(xiāng)的杜鵑鳴啼之音,結(jié)尾提及家鄉(xiāng)的事與物,以小見大,字字關(guān)情,體現(xiàn)出濃濃的鄉(xiāng)土情結(jié)。

C.文中加點詞“活書本”,運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寫出現(xiàn)實生活里有豐富鮮活的內(nèi)容,意在批評文人們對生活缺少觀察。

D.文章想象豐富,畫面感強;語言特色鮮明,既有口語化的表述,也有生動形象的描述表現(xiàn)手法靈活多樣。

8.文本一《“不如歸去”談》一線成文,層層深入,請結(jié)合全文進行分析。(6分)

9.文本二主張散文創(chuàng)作要“在場”,請分析文本一是如何體現(xiàn)這一主張的。(6分)

2023屆山東省濱州市高三下學(xué)期5月二模語文試題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史證

聶鑫森

湘楚市博物館的古籍修復(fù)師沈君默,滿六十歲這一天,一上班就拿著申請退休報告,急步走向館長劉政和的辦公室,似乎在這里一刻也不想駐停了,真是咄咄怪事。

沈君默個子不高,微胖,慈眉善目,滿臉是笑,遠看近看都像一尊佛。他不留胡須,下巴總是泛著青光,也不留頭發(fā),一年四季都是光頭。他說搞古籍修復(fù),圖的是一個干凈,以免工作時為掉落的一根兩根須發(fā)分神。這輩子他修復(fù)過多少珍本、善本?數(shù)不清。無論古籍損壞到什么程度,他都能令其起死回生。

沈君默的爺爺、父親都是干這個行當?shù)?,他是從十八歲一直干到六十歲,整整四十二年。兒子沈小默從大學(xué)的歷史系本科畢業(yè)后,特招進館跟著他參師學(xué)藝,一眨眼也三十出頭了。

沈君默有孫了,剛剛四歲。有人問:“你孫子長大了干什么?”

“還能干什么?干祖?zhèn)鞯氖炙嚒!?/p>

修復(fù)一本破損的古籍,就有十幾道工序:拆解、編號、整理、補書、拆頁、剪頁、噴水、壓平、捶書、裝訂······不光是補蟲眼、溜口(補書口),這很容易。難的是把經(jīng)水浸后整本書頁粘在一起的古籍,如“旋風(fēng)裝”“蝴蝶裝”等,經(jīng)過特殊工藝處理,逐頁分離修復(fù),而且要修舊如舊,非高手不可為。

沈君默來到長廊盡頭的館長室門前,正要舉手叩門,門卻忽地敞開,走出笑吟吟的劉政和?!吧蛳壬?,我在等著你哩,請進!托朋友從杭州買來的龍井“明前茶',已經(jīng)給你沏上了?!?/p>

“謝謝?!?/p>

劉政和原供職于歷史研究所,調(diào)到博物館來不到三個月。為人謙和,腹笥豐盈,而且不徇私情,全館上下對他印象頗佳。前任館長章?lián)P升遷為文化局副局長,在劉政和上任幾天后,忽然來館里檢查工作,順帶提出要借走庫存的古籍《歸隱錄》回家去研究。劉政和立馬回絕,說:“章局長,這是不行的,你可以到這里來讀,但古本書是嚴禁外借的。你是這里出去的,應(yīng)該知道這個規(guī)矩,請海涵?!闭?lián)P哈哈一笑,說:“我是想試試你,果然堅持原則?!鄙蚓蛣⒄?,在一個古拙的茶幾邊坐下來,玻璃杯里的龍井茶飄出清雅的香氣?!吧蛳壬垏L嘗?!?/p>

“好。嗯,不錯,是正宗的龍井村那塊地方的貨色?!?/p>

“沈先生,我知道你口袋里肯定揣著退休的申請報告??赡悴荒茏甙?,我想延聘你一段日子?!?/p>

“唉,人老了,眼花了,干不動了。再說,館里有我的學(xué)生、我的兒子,在修復(fù)古籍上可以獨立操作了。”

“恕我直言,他們比你還差點兒火候。館里有一大冊本地前代名人寫的《歸隱錄》,年代久遠,水浸、蟲蛀,不但粘連在一起,還破損厲害,你不想修復(fù)?”

沈君默搖搖頭,嘆了口氣,說:“不······想,想也是白想?!?/p>

劉政和解開中山裝的領(lǐng)扣,喉結(jié)上下蠕動,目光變得銳亮。大聲說:“我調(diào)查過,你曾向章?lián)P提出申請要修復(fù)這本古籍,他說這書沒什么價值,不批準。還說,庫里要修復(fù)的古籍多著哩,你為什么要單挑這本?你怎么回答”

“我不能說?!?/p>

孫中“我現(xiàn)在來替你說。我在歷史研究所廝混多年,讀過不少書,尤其是有關(guān)鄉(xiāng)邦歷史的書?!稓w隱錄》的,叫章道遵,字守真,清道光朝的史部官員。官方史書上稱他為能臣、廉吏,風(fēng)頭很健,五十四歲時,皇帝忽然下詔,允其多病之身告老還鄉(xiāng)。他回鄉(xiāng)后,意氣消沉,關(guān)門謝客,寫了這本《歸隱錄》,沒有付梓刻印,只是聘人手抄了十本,故傳世稀少。他是六十歲時辭世的?!?/p>

“對。”

“但在當時的野史中,也有人說到他任吏部要職時,暗中收賄,在老家置辦田產(chǎn)、房產(chǎn)。但沒有佐證的史料,他的形象依舊光彩照人。因章道遵是個真正的讀書人,敬儒知恥,我揣測是不是《歸隱錄》中,有關(guān)于這方面的文字。”

“當然有!”沈君默驀地站起來,大聲說。

“你讀過這本書?”

“我家有《歸隱錄》的半本殘頁,是我爺爺解放前收藏的,中間有數(shù)則寫他懺悔平生有過的不潔言行,以及皇上對他的寬宥,讓他體面地回鄉(xiāng)養(yǎng)老?!?/p>

劉政和喝一大口茶,拍了拍腦門,說:“我明白了,為什么章?lián)P不讓你修復(fù)此書,為什么我任職之初他要借此書回家研究。他雖未讀過此書,但害怕書中有什么不利先祖的文字。因為,章道遵是章?lián)P的先祖,章?lián)P曾寫過文章力贊先祖的德行?!?/p>

“劉館長,章?lián)P的為尊者諱,可笑。他的先祖卻敢自揭其短,倒是令人欽佩?!?/p>

劉政和嘴角叨起一絲冷笑,緩緩地說:“恕我直言,你也把我小看了。我想延聘你修復(fù)《歸隱錄》,你愿意嗎?”

沈君默低頭不語。

“你在想,博物館隸屬于文化局,章?lián)P是分管我的領(lǐng)導(dǎo),我定然不敢同意,是不是?”“是?!?/p>

“還原歷史的真相,是我們的責(zé)任。文天祥《正氣歌》說:“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边@個節(jié)操,我還是有的,有什么可怕的。你有什么條件,請講。”

“我沒什么條件。我到退休年紀了,請批準;延聘多長時間,由你定。我照常上班,每月拿退休工資,不拿任何補貼?!?/p>

“我都依你。來,讓我們以茶當酒,碰個杯,祝諸事順吉!”

“好!我自個兒的歸隱錄,今天就是開篇第一章?!?/p>

半年過去了,《歸隱錄》已精心修復(fù),又影印一百部準備分贈本市的檔案局、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及本省、外省的有關(guān)部門。為此,博物館舉行了隆重的新聞發(fā)布會,所請貴賓手中的請柬,都是劉政和用漂亮的小楷所書。

貴賓中只有章?lián)P沒有到場。

6.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有人問沈君默,孫子長大了干什么,沈君默說,長大了“干祖?zhèn)鞯氖炙嚒?,這凸顯了沈君默對“古籍修復(fù)”事業(yè)的熱愛。

B.章?lián)P想要借走古籍《歸隱錄》,被回絕,但他并未責(zé)怪,而是哈哈一笑,贊揚劉政和堅持原則,說明他對劉政和的做法由衷認可。

C.“人老了,眼花了,干不動了”是沈君默面對館長挽留的肺腑之言,他愿意退休,想把更多的機會留給他的學(xué)生和孩子。

D.劉政和親自用漂亮的小楷書寫請柬,既是對沈君默付出的肯定,也表明對發(fā)布會的重視,更是為了突出自己尊重歷史真相的氣量。

7.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頭寫沈君默“似乎在這里一刻也不想駐停了,真是咄咄怪事”,設(shè)置懸念,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B.文章運用插敘手法,補充交代了背景材料,有助于讀者對事件和人物的全面了解,使行文有起伏變化,避免了平鋪直敘。

C.文章善于用細節(jié)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如劉政和“嘴角叨起一絲冷笑”這一細節(jié),寫出了他心機頗深、性格高傲的特點。

D.本文不以演繹一個故事的全部為長,而是著力寫一個片段,既講究張力,又進行“控制”,余味綿長,令人回味無窮。

8.簡要分析《歸隱錄》在小說中的作用。(6分)

9.文藝評論家曾評價聶鑫森的小說“散發(fā)著濃郁的中國文化芬芳”,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6分)

2023屆山東省聊城市齊魯名校大聯(lián)盟高三下學(xué)期第三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秦始皇將死(節(jié)選)

郭沫若

他在巡游的途中早就消瘦得很厲害,血色也不好,時常便閉,特別是睡眠不能安穩(wěn),時常夢見些海產(chǎn)的怪獸怪魚來和他打仗。結(jié)核菌早就是侵犯了他的本來是不健全的腦膜的,不幸他在渡平原津的時候又有羊兒瘋的發(fā)作,而頭又跌打在了青銅冰鑒上,大腦與腦膜和前頭骨生了沖擊,結(jié)核菌的威勢乘著這外傷便突然地急進了起來。這是不治的病,大約在兩三禮拜之內(nèi)便要死,秦始皇帝實在是得到了這死的預(yù)感了。

在頭一兩天,熱度雖然高,但意識還清醒,李斯、趙高等雖然屢次勸他息下來在途中將養(yǎng),但他沒有聽從他們的話,他仍然是叫人兼程前進,連夜間都不準休息。他的目的是想早趕到咸陽把扶蘇召回來付以后事。他曉得扶蘇一回來,一定是要除去李斯這一批人的。但在第三天的清早,意識便有點昏蒙起來了。他更預(yù)感到他會趕不到咸陽便要丟命。他便背開了人,自己親筆寫了一封木簡的手詔給他的長子扶蘇:

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不幸歸途疾發(fā)。今命在旦夕,其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

連丞相李斯都沒有讓他知道,只叫管符璽事的趙高把木簡拴好了,蓋上了封泥,趕快派專使送到上郡去,從此以后他便陷入于昏睡狀態(tài)里去了。

熱度照常是高,在車上滾來滾去地睡不安穩(wěn),頸子是硬直著的,牙齒不斷地鋸著,兩個膝拐彎起來總是沒有拉直過。殺人如麻,威加海內(nèi)的這位大皇帝,到了這田地也委實可憐。他時而好像安靜了一下,但時而又突然發(fā)出囈語來。

“父親,父親,你饒了我,你饒了我?!?,燕太子丹,荊軻,田將軍,你們把頭首頂在你們的頸上去吧,不要那樣駭人。……兩位小弟弟,你們口里為什么流血?呵,鼻子里也在流血啦,眼睛也在流血啦,怪可憐的,是誰把你們打傷了?呵,你們的腦袋子是破了的,腦漿子也在流呵,怪可憐的。你們……你們不要一次那樣多的人涌來打我啦,哦,你們有四百六十幾個!……你們怪不得我,你們?nèi)フ依钏?,你們?nèi)フ依钏??!銈円呕穑恳獰⒎繉m?要燒死我?趕快把你們手中燃著的竹簡熄掉罷,那不是書嗎?……你們怎么要拿來燒了?那不是書嗎?……”

像這樣沒有聯(lián)絡(luò)的一些囈語,使一些親幸的宦者們個個都害怕,不愿意和他同車。在第四天上他們率性各自來了幾乘車在前后左右跟著,讓秦始望一個人在那握轎車里褲著。

秦始皇就這樣在半死半活的狀態(tài)中被人遺棄著的時候,他所預(yù)感著的陰謀在李斯、趙高之間卻活躍了起來。趙高把始皇寫給扶蘇的手詔扼著沒有發(fā)出,他主張立胡亥,便和李斯串通起來,把那詔書的內(nèi)容完全改換了。

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可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shù)十萬以屯邊十有余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shù)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蒙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他們在這通假詔上是費了一番苦心的。秦始皇名政,秦人連“王”字都要避諱,正月是改稱“端月”。他們卻用了“匡正”這個動詞,故意來犯諱,表示是秦始皇自己的口氣,使扶蘇和蒙恬不得懷疑。他們把詔書改了,但也不敢立地發(fā)出,怕的秦始皇萬一會恢復(fù)轉(zhuǎn)來。他們照常是晝夜兼程著,在晝間要打間的時候,總要去看秦始皇一次。起初看見他時常在痙攣的狀態(tài)中,但到第五天來呈出了麻痹狀態(tài)了。身體的痙攣緩和了下來,囈語也不發(fā)了,眼睛是凝著的,身子是癱著的,除掉鼻孔下微微有點不整的氣息之外,和一條死尸全無差別。烏鴉對于尸臭特別敏感,在人未死的前幾天它們早就要聞著。每逢秦始皇的韞瓊車一停,總和李斯、趙高要來看秦始皇的死活一樣,烏鴉也時而飛來在他的車頂上盤旋。烏鴉的叫聲和李斯們心中笑聲是唱和著的。

就那樣在第五天的夜里趕到了沙丘,大家都趕得很疲乏,以為秦始皇是沒有知覺的,便不約而同地主張在沙丘過夜。

在沙丘過了一夜,第二天清早李斯和趙高兩人跑去把韞瓊車打開來,看見始皇的右耳流著黑血,不知道什么時候早已經(jīng)硬得和石頭一樣了。

結(jié)核性的腦膜炎論理是要支持三兩禮拜的,但秦始皇為什么那樣早死了?這除胡亥一個人而外,連李斯趙高都不知道。不用說當時也沒有人驗尸,自然更說不到尸體解剖。假如是在現(xiàn)代,解剖的小刀是可以發(fā)現(xiàn)出秦始皇的右耳里面有一條三寸長的鐵釘?shù)摹?/p>

1935年9月24日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得了好多種病,便閉、多夢、結(jié)核性腦膜炎等,他預(yù)感到了死亡,寫出秦始皇疾病的嚴重。

B.李斯、趙高勸秦始皇將養(yǎng)身體,但秦始皇察覺到了二人廢立的陰謀,仍叫人兼程前進,寫

出了秦始皇的警覺。

C.趙高未發(fā)出秦始皇寫的手詔,而是與李斯勾結(jié),改寫詔書,且在用詞上頗下功夫,表現(xiàn)了

趙高的奸詐與狡猾。

D.烏鴉的盤旋預(yù)示著秦始皇即將歸天,烏鴉的叫聲與李斯、趙高的迫不及待相應(yīng)和,讓人感到一種奸人得逞的悲涼。

7.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雖然是一篇歷史小說,但虛構(gòu)了不少細節(jié),摻入了不少現(xiàn)代詞語,充滿了想象力

和創(chuàng)造性。

B.小說通過秦始皇的囈語回顧了他一生的殺戮、焚書等事件,這樣的描寫筆墨經(jīng)濟,用較簡省的文字表述豐富的內(nèi)容,非常典型。

C.“親幸的宦者們個個都害怕,不愿意和他同車”運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手法,主要表現(xiàn)了秦始皇疾病癥狀的可怖。

D.小說塑造了一個殘暴而警覺的秦始皇的形象,但最終卻在深重的病疴中被其子殺害,頗有諷刺意味。

8.秦始皇寫的詔書和李斯、趙高改的詔書在內(nèi)容上有什么區(qū)別?各有什么用意?請簡要分析。(6分)

答∶

9.請結(jié)合本文,簡要分析是怎樣塑造秦始皇這一形象的。(6分)

答:

2023屆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qū)高考熱身三模語文試題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像是影子,像是其他

李浩

偶爾,奶奶會只言片語地提到我的爺爺。在我的感覺中,奶奶嘴里的爺爺像是一道影子,或者別的什么——反正,是一種稀薄的、抓不住也摸不到的“飄泊之物”,一種似乎不那么真實的存在。在奶奶的只言片語中,爺爺有太多的名字,譬如“你爺爺”。譬如,“他”。譬如,“不著家的”“特窩棚的”。譬如,“死鬼”“癆病鬼”“勝兒他爹”“瘦兔子”“瘋子”。

那個癆病鬼。一天天就是咳,就是咳。他藏著錢呢。我早知道,他藏著呢。可就是不肯抓藥。那個癆病鬼。什么也沒給家里留下。他還給小花傳上了病。

我母親說,這才是我奶奶心里的“癥結(jié)”所在,奶奶對爺爺?shù)脑箽夂蛻嵑藿允怯纱硕?。母親說,我爺爺?shù)姆谓Y(jié)核沒有傳給奶奶、我父親和四叔,卻傳給了三姑。在三姑咳了幾天的時候奶奶到村外的窩棚里去找我爺爺——這并不好找,我爺爺居住的地方常換,十里八村廢棄的窩棚都被他睡遍了。奶奶求他,拿出幾塊銀元來給女兒抓藥,就算是借他的也行——好說歹說,一臉難色的爺爺終于從一棵槐樹的下面扒出了一枚銀元:“這不是咱的。你記得,咱得還。咱得還上?!?/p>

“其實他有。你爺爺吧,這個人……當年那些人,都這樣。也不是他一個?!?/p>

爺爺是地下黨。1996年出版的《濱州市志》上有他的名字,職務(wù)是中共地下黨濱州區(qū)委副書記。他負責(zé)整個濱州區(qū)地下黨的活動經(jīng)費——《濱州市志》曾專門地提到一筆,他在負責(zé)這部分“黨的資產(chǎn)”的時候,沒丟過一分錢,也沒把一分錢用在自己的身上。

在奶奶的描述中,爺爺在這個家的存在就像是淡淡的影子,有一種似有似無的飄忽感,他的心在別處,身在別處,尤其是后來,日本人占領(lǐng)了之后,尤其是“緊張起來”之后——“里里外外,都得我一個人。你找他?不著家的可不能讓你找到。他忙著呢,瘦兔子似的?!蹦棠桃贿吋{著鞋底一邊自言自語,油燈的細火苗一躥一躥,油煙中彌散著混雜了蓖麻油的燈油氣味,它早已把整個屋子充滿了。“受的那個罪喲?!蹦棠陶f的這句沒頭沒尾也沒有主語,我不知道她是在說我爺爺還是說自己。

他在家的時候很少。即使回來,也都是夜間,甚至都是后半夜,那時候我的父親、三姑和年幼的四叔都已睡去,只有紡線的或者納鞋底的奶奶還在油燈前醒著,墻上跳動的影子比她更瘦……偶爾,被自己的身體壓麻了手臂的父親翻身,睜一睜眼,他看到爺爺坐在炕沿上的影子——根本來不及說句什么就被自己沉重的眼皮壓進了夢鄉(xiāng)。

我奶奶不止一次地提到爺爺?shù)摹皳Q命”,這是她對爺爺耿耿于懷的另一個緣由,每次說起她都會咬到自己的牙——“這個死鬼!自己的孩子都不管不顧!”

把那些只言片語以及我父親、母親和四叔的講述事連起來——于是,我在自己的大腦里搭建了有關(guān)爺爺?shù)哪莻€故事。故事是這樣的:我爺爺有四個兄弟兩個妹妹,然而在兵荒馬亂、缺衣少食的年代,到我爺爺十三歲那年家里就剩下了爺爺和三爺爺兄弟兩個,他們相依為命。后來我爺爺去天津上學(xué),而三爺爺則不知道為何離家出走,當起了土匪——我們當?shù)毓芡练私小柏韮骸?。三爺爺變成了“林仨兒”?/p>

“這個林仨兒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區(qū)委書記梁朝河當著我爺爺?shù)拿鎯汉炇鹆苏匍_公判大會、會后將林仨兒一伙兒六名土匪槍決的命令,他命令我爺爺負責(zé)看押和槍決等事宜。據(jù)說,我爺爺找到梁書記,建議用活埋替代槍斃——畢竟,子彈要省著點兒用;活埋會比槍斃更有震懾效果,也更能讓那些受害人的家屬出口惡氣——梁書記想都沒想就答應(yīng)了下來,好,就這么辦吧!你組織咱們的民兵去挖坑!

傍晚,爺爺回家了一趟,他拿走了家里最好用的那把鐵鍬。如果不是他取走鐵鍬,奶奶也許不會把后來發(fā)生的事那么順暢而迅速地和爺爺聯(lián)系在一起——第二天早上,有人發(fā)現(xiàn),埋下林仨兒的那個土丘被人挖開了,里面那么招人恨的、應(yīng)當挨千刀的林仨兒已經(jīng)不知去向。

爺爺受到了審查。據(jù)說,爺爺在第二天上午就向組織坦白了自己的所做;據(jù)說,同樣是據(jù)說,我爺爺在牢房里,就和三爺爺商量了把三爺爺救下來的計劃,不管怎么說,這個讓他也咬牙切齒的土匪頭目是他的親兄弟,老奶奶臨終前反復(fù)可囑過我爺爺,要看護好他,千萬要看護好他。

“你干嗎要放他?你要想放他,別抓他啊,讓他繼續(xù)殺人放火多風(fēng)光啊!這么多年,我真沒想到你會是這樣的人!”

大約,我爺爺也沒有想到奶奶的堅決,平日里她可不是這樣。她被林仨兒脫逃這件事兒傷透了。再加上我花兒姑姑的死。爺爺在房子外面徘徊了幾日,最后,在門口放下了一堆破破爛爛的東西和三斤小米,又退回到樹園子的窩棚里。這一去,便是與家的永別。

在講述爺爺被拒之門外的片段時,奶奶的語氣中怨憤的成分似乎會變得更多,可我母親卻覺得,“你奶奶應(yīng)是后悔了?!蹦赣H給出的理由是,我爺爺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突然病情惡化,他開始咳血,大口大口地咳,大口大口。奶奶被人叫去,她和我爺爺在窩棚里說了很久,然后,我父親和四叔也被叫進了窩棚,爺爺就在荒郊的窩棚里咽了氣。

我知道的是,據(jù)我父親的講述而知道的是,奶奶從爺爺?shù)母C棚里出來,徑直走到蹲在門外的柳樹下吸著旱煙的梁朝河面前:“你給我找兩個人。跟著我走?!?/p>

他們在果樹下,生有三棵白蠟樹的艾草地里,橋墩的縫里,以及河邊老槐樹生著蟲子的樹洞里,先后找到了二十幾枚銀元,和一小包被藍布包裹著的東西。它們,被交到了梁朝河的手上。

“他沒動過一分一厘。你清點一下?!蹦棠陶J認真真地對梁朝河說著,“他說,等勝利了,就再也沒有窮苦人了,就都能有飯吃了——是這樣嗎?”

6.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奶奶最初深明大義,積極支持革命工作,后來因爺爺給小花傳上病后變成埋怨,再后來“換命”把爺爺趕出了家。

B.爺爺雖然主管活動經(jīng)費,但他沒動過一分一厘,即使小花患病在家人百般懇求下也只是借了點錢,最后還是還上了。

C.跟奶奶對林仨兒的決絕態(tài)度不同,爺爺覺得林仨兒是有苦衷的,他對林仨兒還抱有一點同情,最終放走了他。

D.爺爺臨死前交代遺言,叫奶奶把珍藏的經(jīng)費交到組織手里,爺爺所作的一切最終打動奶奶,使她成長為一名戰(zhàn)士。

7.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用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了奶奶、父親母親等人口中的爺爺,在這些斷斷續(xù)續(xù)的講述中,革命者的形象逐漸血肉豐滿。

B.在奶奶的嘴里,爺爺有很多名字,如“死鬼”“瘋子”等,似怨實憐,不同程度上體現(xiàn)了奶奶對一心為革命的爺爺?shù)膽B(tài)度。

C.小說反復(fù)強調(diào)爺爺像影子,是一種不真實的存在,由此可見爺爺干革命工作的游刃有余,卓有成效,仿佛生來就是干革命的。

D.小說結(jié)尾處,細致描寫了爺爺藏銀元的地方——都是些窩棚邊極易被人忽略的地方,從中可見爺爺?shù)挠眯?,對革命的忠誠。

8.有批評家說,小說中“放走林仨兒”這一情節(jié)“勾勒出復(fù)雜和極端境遇下的人性糾葛”,請結(jié)合文本作簡要分析。(6分)

9.結(jié)合全文,探究題目“像是影子,像是其他”中“其他”的內(nèi)涵。(6分)

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

2023屆山東省臨沂市高三下學(xué)期5月二模測試語文試題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高山下的花環(huán)(節(jié)選)李存葆

梁大娘看上去年近七十歲了。穿一身自織自染的土布衣裳,褂子上幾處打著補丁。老人高高的個,背駝了,鬢發(fā)完全蒼白,面孔干瘦瘦的,前額、眼角、鼻翼,全鑲滿了密麻麻的皺紋。像是曾患過眼疾,老人的眼角紅紅的,眼窩深深塌陷,流露出善良、衰弱、接近遲鈍的柔光,里面象藏著許多苦澀的東西。如果是在別的地方偶然遇上,我怎會相信這就是連長的母親啊!

我連忙雙手扶著老人:“大娘,您快坐下吧?!?/p>

我把大娘扶到床沿坐下,轉(zhuǎn)臉對韓玉秀:“小韓,您也坐下?!?/p>

玉秀剛坐下,床上的孩子醒了,哇哇直哭。玉秀忙轉(zhuǎn)過身去給孩子喂奶,輕聲哄著啥事還不知的孩子:“盼盼,好閨女,莫哭,莫哭……”

“大娘,聽說你們上路十幾天了。怎么才到……”

沒待我說完,段雨國貼著我的耳根告訴我,大娘她們下了火車,是步行趕來連隊的!“啥!”我心里打了個寒悸。

從火車站到連隊駐地一百六十多華里,難道這祖孫三代是翻山越嶺,一步一步挪來的這時,我發(fā)現(xiàn)大娘和玉秀的鞋上、褲角上全沾滿了南國殷紅色的泥巴。昨天剛落過一場雨,路該是多難走哇!段雨國對梁大娘說:“大娘,下了火車站不遠就是汽車站,汽車能直接開到我們連的山腳下。怎么你們沒打聽著有長途汽車站!”

玉秀小聲說:“打聽著了。”

大娘接過話:“莊稼人走點路,不礙事?!薄澳銈冊诼飞献吡藥滋煅健倍斡陣謫枴?/p>

“四天帶一過晌?!庇裥氵吔o孩子喂奶邊說,“要不是老打聽路,走得興許還快些?!蔽颐o段雨國遞個眼色,不讓他再問了。

在邀請烈士親屬來隊時,團里已寄去了足夠用的路費。這祖孫三代下了火車步行而來,是將路費用在別的事上了,還是為了省出幾塊錢!梁三喜留下的那六百二十元的欠賬單,足以使我曉得梁大娘一家的日子過得該是有多難……

炊事班長帶著幾個戰(zhàn)士,端著剛出鍋的面條和四碟兒菜走進來。他們把面條盛進碗里,讓大娘和玉秀坐到桌前吃飯。

這時,大娘從床上摸過一個包干糧的包袱。包袱是用做蚊帳用的那種紗布縫的,沾滿了旅途上的塵埃。大娘解開快空了的包袱,我一看,里面包著的是些黑乎乎的碎片兒,還有幾個咸蘿卜頭。大娘用手抓著那些碎片兒,朝面條碗里放……

炊事班長上前抓住大娘的手:“大娘!別吃這爛瓜干做的煎餅了!瞧,都擠成碎碴碴了……

“帶在路上吃沒吃完。孩子,吃了不疼撒了疼,用湯泡泡還能吃。”大娘說著,又把那煎餅碴兒往碗里捧……

我眼里濕了。此時,只有此時,我才真正明白,梁三喜生前為啥因我扔掉那半個饅頭而大動肝火啊!

戰(zhàn)士們已陸陸續(xù)續(xù)來到連部,要為大娘一家送行。昨晚,我已給大家講過,在大娘一家離開連隊時,讓大家把眼淚忍住……

這時,段雨國竟第一個忍不住抹起淚來。他—抹淚,好多戰(zhàn)士也忍不住掉淚了。梁大娘站起來:“莫哭,都莫哭……莊稼人種地,也得流幾碗汗擦破點皮,打江山保江山,哪有不流血的呀!三喜他為國家死的,他死得值得……”

大娘這一說,段雨國更是哭出聲來,戰(zhàn)士們也都跟著哽咽起來。有人捅了段雨國一下,他止住了哭。大家也意識到不該在這種時候,當著大娘和玉秀的面流淚。屋內(nèi)靜了下來。

“秀哪,時辰不早了。別麻煩同志們了,咱該走了?!蓖A送#竽飳τ裥阏f,"秀,你把那把剪子拿過來?!?/p>

玉秀從藍底上印著白點點的布包袱里,拿出做衣服用的一把剪子,遞給了梁大娘。大娘撩起衣襟。這時,我們發(fā)現(xiàn),大娘衣襟的左下角里面縫進了東西,鼓鼓囊囊的。大娘拿起剪子,幾下便鉸開了衣襟的縫……

我們不知大娘要干啥,都靜靜地望著。

只見大娘用瘦骨嶙峋的手,從衣襟縫里掏出一疊嶄新的人民幣。放在了桌上!我們一看,那全是拾元一張的厚厚一疊人民幣,中間系著一綹火紅的綢布條兒。接著,又見大娘從衣襟縫隙里,摸出一疊發(fā)舊的人民幣,也全是十元一張的……

大娘這是要干啥我驚愕了!大娘身上有這么多錢,可她們祖孫三代下了火車竟舍不得買汽車票,一步步挪了一百六十多華里……

大娘看看我,指著桌上的兩疊錢說:“那是五百五拾塊,這是七十塊?!边@時,玉秀遞給我一張紙條:“指導(dǎo)員,這紙條留給您,托您給俺辦辦吧。”

我接過紙條一看,是梁三喜留給她們的欠賬單!這紙條和那血染的紙條是一樣的紙,原是一張紙撕開的各一半……

頓時,我的頭皮嗖嗖發(fā)麻!

梁大娘心平氣靜地說:“三喜欠下六百二十塊的賬,留下話讓俺和玉秀來還上。秀哪,你把三喜留下的那封信,也交給蒙生他們吧?!?/p>

玉秀把一封信遞給了我。

呵,我們在此時,終于見到了梁三喜烈士的遺書!

捧讀遺書,我淚涌如注,我怎么也忍不住,我嚎啕起來……

我用瑟瑟發(fā)顫的手拿起那五百五十元的撫恤金,對梁大娘哭喊著:“……大娘,我的好大娘!您……這撫恤金,不能……不能啊……"

屋內(nèi)一片嗚咽聲。在場的人們都已完全明白,是一樁啥樣的事發(fā)生了!

戰(zhàn)士段雨國大聲哭著跑出去將他的袖珍收音機拿來,又一下擼下他手腕上的電子表,“砰”一下按在桌子上:“連長欠的錢,我們……還!”

“我們還!”

“我們還!!”

“我們還!!!”

……淚眼下,我早已分不清這是誰,那是誰,只見一塊塊手表,一把又一把人民幣,全堆在了我面前的桌子上……

當一片撕心裂膽的哭聲漸慚沉下,我嗓音發(fā)哽地哀求梁大娘:“大娘,我是……吃著您的奶長大的……三喜哥欠的錢,您就……讓我還吧……”

梁大娘用手背抹了抹眼睛,蒼老的聲音嘶啞了:“……孩子們,你們的好意,俺和玉秀……領(lǐng)了,全都領(lǐng)了!可三喜留下的話,俺這當娘的不能違……不然,三喜他在九泉之下,也閉不上眼……"

不管大家怎樣哭勸,大娘說死者的話是絕對不能違的!她和玉秀把那六百二十元錢放下,上了車……

走了!從沂蒙山來的祖孫三代人,就這樣走了!啊,這就是我們的人民,我們的上帝!

(摘編自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huán)》)

6.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梁大娘和玉秀沒有乘坐可直接開到連隊駐地的汽車,主要原因是梁大娘覺得莊稼人走點路不礙事。

B.我看到梁大娘連碎成喳喳的煎餅都不舍得浪費時,才明白了連長因我扔掉半個饅頭而動怒的原因。

C.由選文情節(jié)推測,梁大娘身上的兩沓錢,550元是梁三喜的撫恤金,另外那70元可能是湊起來的錢。

D.從梁大娘堅決不讓戰(zhàn)士們替自己還賬的情節(jié)來看,梁三喜遺書中應(yīng)有讓家人還清欠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7.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用第一人稱來敘述,不僅使我們讀來親切自然,而且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增強了小說的感染力。

B.小說善于運用對比手法,把我扔掉半個饅頭和梁大娘吃爛瓜干煎餅進行對比,突出了大娘的崇高形象。

C.小說文筆樸實但感情深厚,節(jié)選部分的情節(jié),讀來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可起到凈化讀者心靈的作用。

D.小說結(jié)尾部分揭示了老區(qū)人民與軍隊水乳交融的聯(lián)系,升華出“人民就是上帝”這個莊嚴神圣的主題。

8.著名評論家馮牧先生曾說:“梁大娘和玉秀這兩個人物,準確地、形象地體現(xiàn)了中國農(nóng)村勞動人民身上所具有的那種最瑰麗和寶貴的思想品質(zhì)?!闭埡喴治銎畔倍擞心男肮妍惡蛯氋F”的思想品質(zhì)。(6分)

9.有人評價《高山下的花環(huán)》:“用傳神的筆觸描寫出人性的光輝。”請結(jié)合選文分析其"傳神的筆觸”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6.A(A項“主要原因是沂蒙人具有一種吃苦耐勞的精神”錯,主要原因是想省錢)

7.B(B項文章并沒“把我扔掉半個饅頭和梁大娘吃爛瓜干煎餅進行對比”)

8.①吃苦耐勞,自力更生。為省錢還賬不惜步行160華里到連隊。②無私奉獻,不怕犧牲。把親人獻給祖國無怨無悔,平凡中透露出偉大。③堅守信義,一諾千金。艱難生活中卻用撫恤金償還賬單,信守承諾。(6分。每點2分,如有其他解析,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給分)

9.①語言描寫傳神。如“可三喜留下的話,俺這當娘的不能違”,寫出了大娘的一諾千金。②動作描寫傳神。如“大娘用手抓著那些碎片兒,朝面條碗里放”,寫出了大娘生活的艱苦和節(jié)儉。

③細節(jié)描寫傳神。如“褲角上全沾滿了南國殷紅色的泥巴”,寫出了大娘和玉秀的吃苦耐勞。

④場景描寫傳神。如用戰(zhàn)士們爭相要求替大娘還款的場景,寫出了他們善良、真誠的人性。

⑤神態(tài)描寫傳神。如“心平氣靜地說”,寫出了大娘喪子后的堅強與理性。(6分。答對一條2分,答對三條得6分。其它解析,如分析“側(cè)面描寫”“心理描寫”“形

象描寫”等描寫手法,或使用“善用動詞”“善用對話”等表述,只要于文有據(jù)、分析合理可

酌情給分)

2023屆山東省煙臺市高三下學(xué)期高考適應(yīng)性練習(xí)(一)(二模)語文試題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光榮(節(jié)選)

孫犁

大家知道,滹沱河在山里受著約束,晝夜不停地號叫,到平原,就今年向南一滾,明年往北一沖,自由自在地奔流。

河兩岸的居民,年年受害,就南北打起堤來,兩條堤中間全是河灘荒地,到了五六月間,河里沒水,河灘上長起一層水柳、紅荊和深深的蘆草。常常發(fā)水,柴禾很缺,這一帶的男女青年孩子們,一到這個時候,就在炎炎的熱天,背上一個草筐,拿上一把鐮刀,散在河灘上,在日光草影里,割那長長的蘆草,一低一仰,像一群群放牧的牛羊。

“七七”事變那一年,河灘上的蘆草長得很好,五月底,那蘆草已經(jīng)能遮住那些孩子們的各色各樣的頭巾。那時候,東西北三面都有了炮聲,漸漸東南面和西南面也響起炮來,證明敵人已經(jīng)打過去了,這里已經(jīng)亡了國。國民黨的軍隊和官員,整天整夜從這條渡口往南逃,還不斷騷擾搶劫老百姓。

是從這時候激起了人們保家自衛(wèi)的思想,北邊,高陽、肅寧已經(jīng)有人民自衛(wèi)軍的組織。那時候,是一聲雷響,風(fēng)雨齊來,自衛(wèi)的組織,比什么都傳流得快,今天這村成立了大隊部,明天那村也就安上了大鍋。青年們把所有的槍枝,把村中埋藏的、地主看家的、巡警局里抓賭的槍枝,都弄了出來,背在肩上。

槍,成了最重要的、最必需的、人們最喜愛的物件。漸漸人們想起來:卡住這些逃跑的軍隊,留下他們的槍枝。這意思很明白: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大敵壓境,你們不說打仗,反倒逃跑,好,留下槍枝,交給我們,看我們的吧!

先是在村里設(shè)好圈套,卡一個班或是小隊逃兵的槍;那常常是先擺下酒宴,送上洋錢,然后動手。后來,有些勇敢的人,赤手空拳,站在大道邊上就卡住了槍枝。那辦法就簡單了。這渡口上原有一只大船,現(xiàn)在河里沒水,翻過船底,曬在河灘上。船主名叫尹廷玉,是個五十多的老頭子,他有一個兒子剛剛十五歲,名叫原生,河里有水的時候,幫父親弄弄船,看過飛機,割蘆葦草。

這一天,割滿了草筐,天也晚了,剛剛要殺緊繩子往回里走,他聽得背后有人叫了他一聲。“原生!”

他回頭一看,是村西頭的一個姑娘,叫秀梅的,穿著一件短袖破白褂,拖著一雙破花鞋,提著小鐮跑過來,跑到原生跟前,一扯原生的袖子,就用鐮刀往東一指,東面是深深一片蘆葦,正叫晚風(fēng)吹得搖擺。

“什么?”原生問。秀梅低聲說:“那道邊有一個逃兵,拿著一枝槍。

原生問:“就是一個人?”

“就是一個?!毙忝反瓪庖бё齑?,“嶄新的一枝大槍?!?/p>

“人們?nèi)厝チ藳]有?”原生周圍一看,想集合一些同伴,可是太陽已經(jīng)下山,天邊只有一抹紅云,看來河灘里是冷冷清清的沒有一個人了。

“你一個人還不行嗎?”秀梅仰著頭問。

原生看見了這女孩子的兩只大眼睛里放射著光芒,就緊握他那鐮刀,撥動葦草往東邊去了。秀梅看了看自己那一把彎彎的明亮的小鐮,跟在后邊,低聲說:“去吧,我?guī)椭??!薄澳悴挥脕怼!痹f。

原生從那個逃兵身后過去,那逃兵已經(jīng)疲累得很,正低著頭包裹腳上的燎泡,槍枝放在一邊。原生一腳把他踢趴,拿起槍枝,回頭就跑,秀梅也就跟著跑起來,遮在頭上的小小的白布手巾也飄落下來,丟在后面。

到了村邊,兩個人才站下來喘喘氣,秀梅說:“我們也有一枝槍了,明天你就去當游擊隊!”

原生說:“也有你的一份呢,咱兩個伙著吧!”

秀梅一撇嘴說:“你當是一個雀蟲蛋哩,兩個人伙著!你拿著去當兵吧,我要那個有什么用?”

原生說:“對,我就去當兵。你聽見人家唱了沒:男的去當游擊隊,女的參加婦救會。咱們一塊去吧!”

“我不和你一塊去,叫你媳婦小五和你一塊去吧!”秀梅笑一笑,就舞動小鐮回家了。走了幾步回頭說:“我把草筐和手巾丟了,吃了飯,你得和我拿去,要不爹要罵我哩!”原生答應(yīng)了。原生從此就成了人民軍隊的戰(zhàn)士,背著這枝槍打仗,后來也許換成“三八”,現(xiàn)在也許換成“美國自動步”了。

他登上自家的渡船,同伙伴們開走的時候,原生也不過望著那抱著小弟弟站在堤岸柳樹下面的秀梅和一群男女孩子們,嘻嘻笑了一陣。這不像離別,又不像是歡送。

從這開始,這個十五歲的青年人,就在平原上夜晚行軍,黎明作戰(zhàn);在阜平大黑山下砂石灘上艱苦練兵,在孟平聽那滹沱河清冷的急促的號叫;在五臺雪夜的山林放哨;在黃昏的塞外,迎著晚風(fēng)歌唱了。他那個卡槍的伙伴秀梅,也真的在村里當了干部。村里參軍的青年很多,她差不多忘記了那個小小的原生。戰(zhàn)爭,時間過得多快,每個人要想的、要做的,又是多么豐富??!

6.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國民黨軍隊棄戰(zhàn)潰逃、騷擾百姓等種種行徑,與百姓投身抗戰(zhàn)、保衛(wèi)家鄉(xiāng)的積極行為形成了鮮明對比。

B.小說開頭用較大篇幅交代社會生活背景,真實反映了當時的抗戰(zhàn)現(xiàn)實,為后文原生挺身奪槍做了鋪墊。

C.小說在描述二人商量奪槍的情節(jié)時多用語言描寫,借助簡明的人物對話,形象揭示了他們的恐懼心理。

D.“秀梅笑一笑,就舞動小鐮回家了”頗具意味,既有成功奪槍的喜悅自豪,也有調(diào)侃原生的洋洋得意。

7.下列有關(guān)“奪槍”這一情節(ji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秀梅發(fā)現(xiàn)河灘上帶槍的逃兵之后,并沒有貿(mào)然動手奪槍,說明當時她是心存顧慮的。

B.原生的一句“你不用來”,說明了在秀梅的鼓勵之下,他對成功奪槍已是胸有成竹。

C.奪槍后轉(zhuǎn)身飛跑,急速離開,這是人的本能之舉,真實體現(xiàn)出人物的特定心理狀態(tài)。

D.秀梅遇事有主見等品性在奪槍一事中得以體現(xiàn),后來她能成為干部自然在情理之中。

8.小說中畫線句子交代了原生等人參軍的送別場面,試簡要說明這樣寫的合理性。(6分)

9.本文同《荷花淀》一樣,體現(xiàn)了孫犁小說“詩意化”的特點,請結(jié)合本文簡要說明。(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6.(3分)C(“形象揭示了他們的恐懼心理”錯。)

7.(3分)B(“他對成功奪槍已是胸有成竹”錯。)

8.(6分)①送別場面既無悲傷不舍,也不莊重?zé)崃?,這樣寫切合人物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他們沒有體會到戰(zhàn)爭的殘酷,也不覺得參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故能態(tài)度自然,感情平和;②這樣寫符合生活實際,保衛(wèi)家鄉(xiāng),毅然參軍,在當時已是司空見慣之事,故能坦然處之;③送別場面數(shù)語帶過,不作重點渲染,更能彰顯民眾真實、樸素、自然的愛國之情,可以更好地體現(xiàn)人物的精神境界。(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6分)①小說描繪了滹沱河兩岸的自然風(fēng)貌及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勞動場景,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風(fēng)味和時代特點,體現(xiàn)畫面的詩意之美;②小說淡化故事情節(jié),不渲染戰(zhàn)爭的殘酷,重在表現(xiàn)秀梅和原生樸素的革命自覺,凸顯人性的詩意之美;③小說語言不事絢爛,真摯自然,樸實清新,極富生活化,彰顯語言的詩意之美。(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2023屆山東省青島市高三下學(xué)期第二次適應(yīng)性測驗語文試題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文本一

“不如歸去”談”卞之珊

槐花滿地,時節(jié)又近初夏了。剛才讀蘆焚先生的《里門拾記》,見有一條注,解釋文中的"光棍抗鋤":文人們叫做“不如歸去”的那種鳥。雖只是烏的叫聲,一種人聽了奮起耕作,一種人聽了傷春思鄉(xiāng),連耳朵也竟有這樣大的差異。

我覺得很有意思。“光棍抗鋤"當然就是"割麥插禾”。書本里說布谷與杜鵑②有別,不過也說很相似,《辭源》里或者早已把"割麥插禾""不如歸去"兩種烏相混了,即使有考據(jù)癖的文人驟然間也不會分得清楚吧。記得我曾經(jīng)想寫一篇歷史小說,其中的核心,一個場面,是如此:

頭上一陣鳥聲,如人言。

“割麥插禾”,農(nóng)人想。

"不如歸去",旅人想。

我想寫這篇小說是在去年此時,讀了李廣田先生的《桃園雜記》以后。他在文中提起布谷,說在他的家鄉(xiāng)以為是叫的“光光多鋤",令我想起了我的家鄉(xiāng)人仿佛說是“花好稻好”?;?,讀ho大約不是指普通的花,而是指棉花。稻無問題,即水稻,江鄉(xiāng)自然有水田。這兩種說法,與蘆焚先生的“光棍抗鋤”俱未見于典籍。典藉中有的,除“布谷”"割麥插禾”以外,還有“麥飯熟”"脫卻布褲""郭公”等。而在我們的活書本里更不知有多少花樣了。哪一天把各地的花樣搜集起來該有如何一個大觀!不過千差萬別,都由于耳朵不同嗎其實,蘆焚先生之意,在于環(huán)境,在于生活環(huán)境的差別吧。

農(nóng)人在田間,旅人在道旁。

頭上一陣鳥聲,如人言。

“割麥插禾”,農(nóng)人想。

“不如歸去”,旅人想。

這里有兩個人,雖然在一處,畢竟環(huán)境不同。但在我看來,即便“割麥插禾”與“不如歸去”是兩種觀念,也未嘗不可以聯(lián)在一起:春去也。見麥浪滾滾,旅人想起了多風(fēng)波的江湖。你看,那邊一個農(nóng)人在檐前看鐮刀哪。數(shù)千里外自家屋后的蓬蒿有多高了家鄉(xiāng)收麥早,或許莊稼人已經(jīng)赤腳下水田了。唉唉,天南地北,干什么來著葉落歸根,不如歸去吧?!安蝗鐨w去”一語,不見得太"文",尤其在古代,更不見得不是俗子的口頭語。即使是雅士說的我也有話可說:

當此時也,道上的過客或許是一個坐在轎子里的官老爺,不禁想,人生一夢耳,四處奔波,所為何來為五斗米折腰實在犯不著,即使位居一品,在京華塵土里五更待漏,亦何苦也!君不見那個莊稼漢倒快樂自在,坐在茅屋的門檻上,捧一碗黃梁。你聞聞看,多香!真不如回去種田好,"守拙歸園田"。

然而,“割麥插禾"多少帶點振作的情調(diào),而“不如歸去”卻不免消極呢。不錯,這還是環(huán)境差異,不過哀樂是相依為命的。我曾經(jīng)說過,這可以作為補充,而“杜宇”只合永遠啼血,要知道:

誰說杜宇歸去樂,

歸來處處無城廓。

更不要說這個,就連你“郭公",哪怕你“郭公”:

郭公,郭公!

天雨蒙蒙,

促農(nóng)耕隴。

城南戰(zhàn)骨多,

野田變作丘與壟。

郭公,郭公!

何地播種

弄到這個地步,哪怕你“郭公”,就連你“郭公”也無可奈何吧"感時花濺淚",即使不“恨別”,烏亦“驚心”。這又歸于一,同歸于悲了。

不過,時至今日,啼血的子規(guī)到底是絕種了也說不定,因為“不如歸去”現(xiàn)在仿佛只活在書本里,而“割麥插禾”的子孫戚族還活在各地農(nóng)人的口頭。各地農(nóng)人的口頭開出了一朵朵各式各樣的小花。哪一天把它們搜集起來當標本,作一個系統(tǒng)的研究那才有意思呵。這一朵朵單純的

小花將是一個個小窗子開向各種境地:水田,桃園——我想從你的里門望望看,蘆焚先生,你的門外是什么呢我心中曾經(jīng)擬過一篇社會論文的題目:布谷聲里聽出的各地社會背景。

可是為什么不能從旁的鳥聲里聽出來呢為什么從旁的鳥聲我們聽不出這許多花樣這種鳥聲本身到底自有其特殊性,引起人心上的反應(yīng)乃小異大同了。人總是人。想起人,我真想起個別的人來了。蘆焚先生與我有過好幾面之緣,此刻想必在河南鄉(xiāng)下吧李廣田先生,齊人也,是我的熟人,現(xiàn)在正陪我在此地吃他的家鄉(xiāng)飯,住在東鄰,和我天天見面。過幾天可以聽到布谷聲了,我想,那多妙,如果蘆焚先生在這里,我們?nèi)送?,忽聽得一?布谷":

“光棍抗鋤”,蘆焚先生想。

“光光多鋤”,李廣田先生想。

“花好稻好”,我想。

唉,江里的魚汛該過了好幾種了;竹筍該已經(jīng)老了,高過人頭了;青蠶豆該已經(jīng)上市了吧這里倒已經(jīng)上市了。我不喜歡北方這種講究辦法,把青蠶豆去皮,疏疏幾瓣的炒肉片,就不能不去皮而稍加些腌萊,細蔥花,素炒一下,青青紫紫的來一碗嗎也許畢竟是文人吧,我又想起了"不如歸去"。

(有刪改)

文本二:

“真"是散文的靈魂,沒有“真”的文字,文章毫無生機,是呆滯的。那么怎樣到達散文的“真”呢回到事物本身,回到人本身,回到語言本身,這就是我們說的“在場”?!霸趫觥奔戎干眢w在場,也指心靈敞開,與現(xiàn)實同在。

(節(jié)選自耿立的《散文的在場與見證》)

①1936年寫于濟南。②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guī)、杜宇,春夏季節(jié),日夜鳴啼。

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善于體察生活,選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jīng)典情景“杜鵑鳴啼”進行創(chuàng)作,其作品體現(xiàn)出獨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B.認為“割麥插禾”與"不如歸去"兩種觀念可以聯(lián)在一起,但畢竟雅士、俗子有別,在古代"不如歸去"屬雅士之言。

C.認為,“杜宇”只合永遠啼血,這與唐代詩人李商隱“望帝春心托杜鵑”中“杜鵑”的意象內(nèi)涵一致。

D.“天雨蒙蒙,促農(nóng)耕隴”原有振奮之意,但戰(zhàn)亂頻仍,“何地播種”又令人悲傷無奈,暗合身處動蕩時代的感受。

7.下列對文本一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以初夏時節(jié)、槐花滿地開篇,營造氛圍,以蘆焚先生的注解,巧妙點出"杜鵑鳴啼",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審美情趣。

B.在文中多次寫故鄉(xiāng)的杜鵑鳴啼之音,結(jié)尾提及家鄉(xiāng)的事與物,以小見大,字字關(guān)情,體現(xiàn)出濃濃的鄉(xiāng)土情結(jié)。

C.文中加點詞“活書本”,運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寫出現(xiàn)實生活里有豐富鮮活的內(nèi)容,意在批評文人們對生活缺少觀察。

D.文章想象豐富,畫面感強;語言特色鮮明,既有口語化的表述,也有生動形象的描述表現(xiàn)手法靈活多樣。

8.文本一《“不如歸去”談》一線成文,層層深入,請結(jié)合全文進行分析。(6分)

9.文本二主張散文創(chuàng)作要“在場”,請分析文本一是如何體現(xiàn)這一主張的。(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8分)

6.B7.C

8.①文章以“杜鵑鳴啼”為線索,在文中反復(fù)出現(xiàn),將文章串聯(lián)成一個整體。

②文章首先提出杜鵑的鳴啼聲帶給人不同的感受,接著指出其原因;然后進一步指出復(fù)雜的生活經(jīng)歷、社會環(huán)境可以使不同的觀念聯(lián)系在一起,甚至能夠歸一;最后指出杜鵑的叫聲獨特,而人心更復(fù)雜,鳥聲中可以反映社會背景、生命狀態(tài);由“鳥聲”及“人心社會”,由物及人,層層深入。

9.①文章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杜鵑鳴啼”為寫作對象。②真實地表現(xiàn)了人在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生命狀態(tài)下對鳥叫聲的真切感受,反映了動蕩年代知識分子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③語言真摯樸素。

2023屆山東省濱州市高三下學(xué)期5月二模語文試題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史證

聶鑫森

湘楚市博物館的古籍修復(fù)師沈君默,滿六十歲這一天,一上班就拿著申請退休報告,急步走向館長劉政和的辦公室,似乎在這里一刻也不想駐停了,真是咄咄怪事。

沈君默個子不高,微胖,慈眉善目,滿臉是笑,遠看近看都像一尊佛。他不留胡須,下巴總是泛著青光,也不留頭發(fā),一年四季都是光頭。他說搞古籍修復(fù),圖的是一個干凈,以免工作時為掉落的一根兩根須發(fā)分神。這輩子他修復(fù)過多少珍本、善本?數(shù)不清。無論古籍損壞到什么程度,他都能令其起死回生。

沈君默的爺爺、父親都是干這個行當?shù)?,他是從十八歲一直干到六十歲,整整四十二年。兒子沈小默從大學(xué)的歷史系本科畢業(yè)后,特招進館跟著他參師學(xué)藝,一眨眼也三十出頭了。

沈君默有孫了,剛剛四歲。有人問:“你孫子長大了干什么?”

“還能干什么?干祖?zhèn)鞯氖炙??!?/p>

修復(fù)一本破損的古籍,就有十幾道工序:拆解、編號、整理、補書、拆頁、剪頁、噴水、壓平、捶書、裝訂······不光是補蟲眼、溜口(補書口),這很容易。難的是把經(jīng)水浸后整本書頁粘在一起的古籍,如“旋風(fēng)裝”“蝴蝶裝”等,經(jīng)過特殊工藝處理,逐頁分離修復(fù),而且要修舊如舊,非高手不可為。

沈君默來到長廊盡頭的館長室門前,正要舉手叩門,門卻忽地敞開,走出笑吟吟的劉政和?!吧蛳壬?,我在等著你哩,請進!托朋友從杭州買來的龍井“明前茶',已經(jīng)給你沏上了?!?/p>

“謝謝?!?/p>

劉政和原供職于歷史研究所,調(diào)到博物館來不到三個月。為人謙和,腹笥豐盈,而且不徇私情,全館上下對他印象頗佳。前任館長章?lián)P升遷為文化局副局長,在劉政和上任幾天后,忽然來館里檢查工作,順帶提出要借走庫存的古籍《歸隱錄》回家去研究。劉政和立馬回絕,說:“章局長,這是不行的,你可以到這里來讀,但古本書是嚴禁外借的。你是這里出去的,應(yīng)該知道這個規(guī)矩,請海涵?!闭?lián)P哈哈一笑,說:“我是想試試你,果然堅持原則。”沈君默和劉政和,在一個古拙的茶幾邊坐下來,玻璃杯里的龍井茶飄出清雅的香氣?!吧蛳壬?,請嘗嘗?!?/p>

“好。嗯,不錯,是正宗的龍井村那塊地方的貨色?!?/p>

“沈先生,我知道你口袋里肯定揣著退休的申請報告。可你不能走啊,我想延聘你一段日子?!?/p>

“唉,人老了,眼花了,干不動了。再說,館里有我的學(xué)生、我的兒子,在修復(fù)古籍上可以獨立操作了。”

“恕我直言,他們比你還差點兒火候。館里有一大冊本地前代名人寫的《歸隱錄》,年代久遠,水浸、蟲蛀,不但粘連在一起,還破損厲害,你不想修復(fù)?”

沈君默搖搖頭,嘆了口氣,說:“不······想,想也是白想?!?/p>

劉政和解開中山裝的領(lǐng)扣,喉結(jié)上下蠕動,目光變得銳亮。大聲說:“我調(diào)查過,你曾向章?lián)P提出申請要修復(fù)這本古籍,他說這書沒什么價值,不批準。還說,庫里要修復(fù)的古籍多著哩,你為什么要單挑這本?你怎么回答”

“我不能說?!?/p>

孫中“我現(xiàn)在來替你說。我在歷史研究所廝混多年,讀過不少書,尤其是有關(guān)鄉(xiāng)邦歷史的書?!稓w隱錄》的,叫章道遵,字守真,清道光朝的史部官員。官方史書上稱他為能臣、廉吏,風(fēng)頭很健,五十四歲時,皇帝忽然下詔,允其多病之身告老還鄉(xiāng)。他回鄉(xiāng)后,意氣消沉,關(guān)門謝客,寫了這本《歸隱錄》,沒有付梓刻印,只是聘人手抄了十本,故傳世稀少。他是六十歲時辭世的?!?/p>

“對?!?/p>

“但在當時的野史中,也有人說到他任吏部要職時,暗中收賄,在老家置辦田產(chǎn)、房產(chǎn)。但沒有佐證的史料,他的形象依舊光彩照人。因章道遵是個真正的讀書人,敬儒知恥,我揣測是不是《歸隱錄》中,有關(guān)于這方面的文字?!?/p>

“當然有!”沈君默驀地站起來,大聲說。

“你讀過這本書?”

“我家有《歸隱錄》的半本殘頁,是我爺爺解放前收藏的,中間有數(shù)則寫他懺悔平生有過的不潔言行,以及皇上對他的寬宥,讓他體面地回鄉(xiāng)養(yǎng)老。”

劉政和喝一大口茶,拍了拍腦門,說:“我明白了,為什么章?lián)P不讓你修復(fù)此書,為什么我任職之初他要借此書回家研究。他雖未讀過此書,但害怕書中有什么不利先祖的文字。因為,章道遵是章?lián)P的先祖,章?lián)P曾寫過文章力贊先祖的德行?!?/p>

“劉館長,章?lián)P的為尊者諱,可笑。他的先祖卻敢自揭其短,倒是令人欽佩?!?/p>

劉政和嘴角叨起一絲冷笑,緩緩地說:“恕我直言,你也把我小看了。我想延聘你修復(fù)《歸隱錄》,你愿意嗎?”

沈君默低頭不語。

“你在想,博物館隸屬于文化局,章?lián)P是分管我的領(lǐng)導(dǎo),我定然不敢同意,是不是?”“是?!?/p>

“還原歷史的真相,是我們的責(zé)任。文天祥《正氣歌》說:“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边@個節(jié)操,我還是有的,有什么可怕的。你有什么條件,請講?!?/p>

“我沒什么條件。我到退休年紀了,請批準;延聘多長時間,由你定。我照常上班,每月拿退休工資,不拿任何補貼。”

“我都依你。來,讓我們以茶當酒,碰個杯,祝諸事順吉!”

“好!我自個兒的歸隱錄,今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