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4單元邏輯專項檢測(含答案)_第1頁
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4單元邏輯專項檢測(含答案)_第2頁
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4單元邏輯專項檢測(含答案)_第3頁
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4單元邏輯專項檢測(含答案)_第4頁
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4單元邏輯專項檢測(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4單元邏輯專項檢測(含答案)(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

一、選擇題(20分)

1.有一句歌詞:“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下面哪一個選項不是上面這句歌詞的邏輯推論(2分)()

A.只有經(jīng)歷風雨,才能看見彩虹。

B.若經(jīng)歷風雨,則能看見彩虹。

C.除非經(jīng)歷風雨,否則不能看見彩虹。

D.凡看見彩虹的都應該是經(jīng)歷過風雨的。

2.某地工商管理部門對商戶的納稅情況總結如下:

①該地所有人員都繳納營業(yè)稅了。

②該地的賣魚的商戶繳納營業(yè)稅了。

③張三是最早繳納營業(yè)稅的人。

④該地有人沒有繳納營業(yè)稅。

經(jīng)過詳細考察,發(fā)現(xiàn)上述斷定中只有兩個是正確的。請你根據(jù)相關邏輯知識,分析以下哪項結論可以從上述條件必然推出(2分)()

A.該地賣魚的商戶繳納營業(yè)稅了。

B.該地有人沒有繳納營業(yè)稅。

C.該地所有人都繳納營業(yè)稅了。

D.該地沒有一個人繳納營業(yè)稅。

3.所有成功人士都要穿衣吃飯;我不是成功人士;所以,我不必穿衣吃飯。以下哪個選項所犯邏輯錯誤與題干最為類似(2分)()

A.小王是大學生;小王不講衛(wèi)生;所以,大學生不講衛(wèi)生。

B.法官是懂法律的;他不是法官;所以,他不是懂法律的。

C.武漢的風景名勝不是一天能夠游覽完的;黃鶴樓是武漢的風景名勝;所以,黃鶴樓不是一天內能夠游覽完的。

D.英雄是難過美人關的;我是難過美人關的;所以,我是英雄。

4.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大多數(shù)汽車事故出在中等速度的行駛中,極少的事故是出在大于150公里/小時的行駛速度上的,這就意味著高速行駛比較安全。以下最能反駁上述論證的一項是(2分)()

A.高速行駛如果發(fā)生爆胎的話是很危險的。

B.由于多數(shù)人是中等速度開車,所以,多數(shù)事故出在中等速度的行駛中。

C.高速行駛的時候,特別是當有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由于速度過快就很難控制住。

D.與中等速度行駛中出現(xiàn)的汽車事故損害后果相比,高速行駛出現(xiàn)的汽車事故損害后果要嚴重得多。

5.當代知名的建筑設計大師,絕大部分還沒從建筑設計學校畢業(yè)就已經(jīng)離開學校,開始自己的建筑設計生涯。因此,有人認為建筑設計的專業(yè)學習對學生們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并沒能提供有力的幫助。以下哪項如果為真,能夠最有力地反駁上述推論(2分)()

A.在建筑設計行業(yè)中職業(yè)發(fā)展比較好的從業(yè)者,基本都畢業(yè)于建筑設計學校。

B.調查顯示,建筑設計學校畢業(yè)生的平均年收入要顯著高于同類院校其他專業(yè)的畢業(yè)生。

C.知名建筑公司在招聘設計師時,很看重應聘人員的畢業(yè)院校。

D.建筑設計大師都承認,他們學習了建筑設計學校的基礎課程。

6.辯論是指雙方都用一定的理由或證據(jù)指出對方見解的矛盾或錯誤,并論證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看法的正確。下列選項中,符合辯論的構成要件的是(2分)()

A.雙方必須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B.目的是指出對方見解的錯誤。

C.雙方的見解必須存在錯誤。

D.辯論的結果是雙方的觀點都正確。

7.請分析例句蘊含的邏輯關系,選出與例句邏輯關系一致的選項(2分)()

例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惜時:奮斗)

A.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清醒:智慧)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自信:豁達)

C.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自我:認真)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謙虛:謹慎)

8.⑤我們先從簡單的例子說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動物,那么一旦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刺激,就應不加控制地將情感表達出來,可是,被師長責備時,有多少人會回嘴或怒目以對?對于上司或面試的主考官,有多少人會直接宣泄心中不滿的情緒?大概不多,除非打定“此處不留人”的主意!可見,人并非情感的動物。情感的運用其實有規(guī)律可循。用經(jīng)濟學的話來說,就是對成本和效益的考量:對師長、上司、主考官等宣泄不滿,成本高而效益低,做了不劃算,因此不值得這么做。

下列選項推理的過程與第⑤段畫線部分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他只要是選手,就會進入賽場,現(xiàn)在他是選手,所以他會進入賽場。

B.他只要是選手,就會進入賽場,現(xiàn)在他沒有進入賽場,所以他不是選手。

C.他只有在生病的時候才會缺席,現(xiàn)在他沒有缺席,所以他沒生病。

D.他只有在生病的時候才會缺席,現(xiàn)在他缺席了,所以他生病了。

9.眾所周知,西醫(yī)利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手段可以解決很多中醫(yī)無法解決的病癥,而中醫(yī)依靠對人體經(jīng)絡和氣血的特殊理解也治愈了很多令西醫(yī)束手無策的難題,據(jù)此,針對某些復雜疾病,很多人認為中西醫(yī)結合的治療方法是有必要的。

上述這些人在論斷時作的假設是(2分)()

A.針對這些疾病的中醫(yī)和西醫(yī)的治療方法可以相互結合,揚長避短。

B.這些疾病單獨用中醫(yī)療法或者單獨用西醫(yī)療法并不能有效治療。

C.針對這些疾病,醫(yī)療界已經(jīng)掌握了中西醫(yī)療法結合的方法。

D.針對這些疾病,醫(yī)學界已經(jīng)嘗試了中西醫(yī)結合的療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0.針對地球冰川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冰川之下的火山開始噴發(fā)后,會快速產(chǎn)生蒸汽流,爆炸式穿透冰層,釋放灰燼進入高空,并且產(chǎn)生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質。日前人們發(fā)現(xiàn),在火星表面的一些圓形平頂山丘也探測到這些礦物質,并且廣泛而大量地存在。因此,人們推測火星早期是覆蓋著冰原的,那里曾有過較多的火山活動。

要得到上述結論,需要補充的前提是(2分)()

A.近日火星偵察影像頻譜儀發(fā)現(xiàn),火星南極存在火山。

B.火星地質活動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分形成于遠古較活躍的時期。

C.沸石、硫化物和黏土這三類物質是僅在冰川下的火山活動后才會產(chǎn)生的獨特物質。

D.在火星平頂山丘的巖石中發(fā)現(xiàn)了某種遠古細菌,說明這里很可能曾經(jīng)有水源。

二、簡答題(70分)

11.下面文段有三處推斷存在問題,請參照①的方式,說明另外兩處問題。(4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縣"更名為“九寨溝縣”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經(jīng)濟有了較快發(fā)展,可見,更名必然帶來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市的名字不夠響亮,這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經(jīng)濟發(fā)展。如果更名,就一定會帶來我市的經(jīng)濟騰飛,因此,更名的事要盡快提到日程上來。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帶來城市的發(fā)展。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12.下面文段三處畫線句子推斷存在事理和邏輯問題,第①處已作了合理的修改。請對另兩處進行事理或邏輯上的修改,使句意合乎事理。(4分)

共享單車作為一種新出現(xiàn)的事物,便利了不少騎車人,①徹底解決了久困不解的“一公里"難題。但共享單車的任性“泛濫”,也在擠占有限的城市公共空間,還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②成為影響城市發(fā)展的最嚴重問題。對于共享單車,我們樂見其創(chuàng)新帶來的便捷,但也需彼此約束,共同維系城市之美,③只要完全解決了共享單車造成的問題,城市居民幸福感就會有顯著提升。

①有效緩解了久困不解的“一公里"難題。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13.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問題。(4分)

從2015年7月開始,敦煌研究院對莫高窟采用了預約參觀辦法。這一措施合理有效調控和平衡了游客流量,一方面加強了洞窟的保護,另一方面給游客提供了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實施預約參觀辦法以來,來莫高窟參觀的人數(shù)逐年遞增,年游客接待量由2014年的45萬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55萬人次。

從邏輯方面看,以上材料可以推斷出某一結論。請從下面三項中選出推斷不妥的兩項并說明不妥的理由。

甲:莫高窟預約參觀的辦法為游客提供了便利。

乙:預約參觀辦法實施前莫高窟的游客量不均衡。

丙:科學合理地利用自然和人文資源能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

(1)不妥的兩項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理由:_________

14.歸謬法是指為了反駁錯誤觀點,先假設這個觀點是正確的,由此推論出荒謬結論的論證方法。下面文段存在推斷問題,請仿照示例,另寫兩個歸謬論證的句子。要求:符合歸謬邏輯,語言簡潔明了。(4分)

馬云說:“如果你到35歲還很窮,那你只能怪你自己!”他在演講時分享成功的秘訣:面對新事物,要看得見機會、看得起機會;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決定,搶先行動。因此,我們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實現(xiàn)理想。野心宏大,未來就一定很寬廣。抓住先機立即行動,就能創(chuàng)造別人不敢想、也不能完成的奇跡。

示例: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實現(xiàn)理想,那么趕時髦的人都是偉大的成功者。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15.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2分)

著名作家馮驥才出訪法國的一次宴會上,一個西方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東西,你們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

如果你是馮驥才,該怎樣回答呢?

答:_________

16.下面兩段文字,在邏輯推斷上都存在一定問題,請分別說明各段的問題。(3分)

(1)不少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業(yè)成績都突飛猛進,所以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2)有人認為某些科學技術的運用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從而導致部分物種滅絕。這一觀點是錯誤的。因為物種滅絕其實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據(jù)科學考證,物種至少經(jīng)歷了五次大滅絕,自然災害是這五次物種大滅絕的主要原因。

(1)_________

(2)_________

17.“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是詩人北島《回答》中的兩句詩。這兩句詩反映了一種不合理的社會邏輯。請調整這兩句的語序回答以下問題。(4分)

①反映一種更不合理的社會邏輯: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②表現(xiàn)一種比較公正的社會邏輯:________

_________

18.老楊問三位工人的年齡。小劉說:“我22歲,比小陳小2歲,比小李大1歲。"

小陳說:“我不是年齡最小的,小李和我相差3歲,小李25歲?!?/p>

小李說:“我比小劉年齡小,小劉23歲,小陳比小劉大3歲。"

三位青年工人愛開玩笑,在他們每人說的三句話中,都有一句是假的,請幫助老楊分析出他們三個人的年齡,并寫出簡短的推理過程。(3分)

答:_________

19.某大學舉行辯論賽,辯題為“網(wǎng)絡匿名有助于/有害于公眾議題討論”,請你以反方隊員的身份,針對正方發(fā)言擬寫一段辯論詞。要求:不得改換辯題,立場鮮明,語言簡明、連貫、得體,不超過85個字。(2分)

正方發(fā)言:網(wǎng)絡匿名的作用在于保護發(fā)言人的隱私,在觸及敏感話題時,因為這種保護的存在,人們會敢于站出來說話,不再麻木、冷漠??梢?,網(wǎng)絡匿名是我們打開民主大門的一把金鑰匙。

反方發(fā)言:_____________

20.在一場“個性是否需要刻意追求"的辯論賽中,正方認為“個性需要刻意追求”,針對正方的論述,請你站在反方立場,加以論辯。要求:語言準確連貫,觀點鮮明,不少于100字。(3分)

正方:我方認為,個性需要刻意追求。首先,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先天的個性都有缺陷,刻意去追求和完善自己的個性就應該成為我們每個有志青年的自覺行為;其次,人不是產(chǎn)品,不是機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難免讓人產(chǎn)生厭煩,我就是我,與眾不同才是每個人的個人魅力所在,但因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唯有通過“習”才能“相遠",這個“習”就是刻意追求,這個“相遠"就是個性的差異。所以我方認為個性需要刻意追求。

反方:_________

21.下面是記者采訪法國某喜劇導演的部分內容,請根據(jù)該導演的回答,補寫出記者的提問內容。(4分)

記者:(1)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不超過40個字)

導演:我的想法一直以來都是一樣的,就是要娛樂觀眾,讓他們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讓他們走出影院時能有個好心情。

記者:(2)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不超過40個字)

導演:我完全同意這個觀點,我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這很神奇,因為總是有意外。我發(fā)現(xiàn)有時一個“一般般”的笑點效果特別好,而有些我認為“非常搞笑"的笑點,觀眾卻反響平平。所以,我完全同意中國導演所說的,觀眾能否對笑點產(chǎn)生共鳴,是個神秘的未知。

22.閱讀下面兩段材料,根據(jù)你的理解,推斷雙方和解所達成的大致結果,并簡要陳述推斷理由。(4分)

2016年9月,四川省簡陽市的侯某因患腦梗阻塞住院治療,這期間由四名子女輪流照顧。出院后,其生活不能自理,在社區(qū)工作人員的調解和見證下,四名子女達成協(xié)議,載明侯某隨長子生活,費用等由侯某名下資金置辦,不足部分由長子一人承擔,如老人去世后有剩余財產(chǎn)由長子一人繼承等內容。11月22日,侯某因病情惡化去世,長子依照協(xié)議繼承遺產(chǎn)。

2017年8月中旬,老人的其他三個子女提起訴訟,稱他們在父母生前盡了贍養(yǎng)義務,主張調解協(xié)議無效,故訴請法院依法平均分割遺產(chǎn)。同時稱在母親生前達成的放棄繼承的協(xié)議,系繼承開始之前作出的,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應認定該協(xié)議無效。

子女贍養(yǎng)老人既是美德,也是我國繼承法明文規(guī)定的應盡義務。此案涉及倫理親情,即便協(xié)議表述真實,但以放棄繼承而不贍養(yǎng)或以繼承遺產(chǎn)為目的贍養(yǎng),有違公序良俗,不應倡導和支持。繼承法規(guī)定,有贍養(yǎng)能力和贍養(yǎng)條件的繼承人,不盡贍養(yǎng)義務的,分配遺產(chǎn)時,應當不分或少分。法院在查明事實基礎上,釋法明理,從親情、道德角度加以引導,讓雙方珍惜親情,互作讓步,最終達成和解。

(1)和解結果:___________(不超過25個字)

(2)推斷理由:___________(不超過50個字)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5分)

類比論證是一種通過已知事物(或事例)與跟它有某些相同特點的事物(或事例)進行比較類推從而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其中,“相同特點”是這種論證方法能夠成立的前提,沒有它,①________;②_________,沒有這個推理過程,就達不到證明論點的目的;“已知事物"是這種論證方法的一個重要條件,它是為所要論述的主體事物服務的客體事物,沒有這個條件,不能使類推的道理明顯化,不易為讀者所接受,在某些情況下也不能達到證明論點的目的。這種論證方法,③__________,把客體事物的性質類推到主體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體事物具有客體事物同樣的性質,從而達到證明論點的目的。

24.閱讀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問題。(3分)

1947年,??思{被要求評價美國最重要的作家,提到海明威時,他說:“海明威沒勇氣,從沒用一條腿爬出來過,從沒使用過一個得逼著讀者查字典看用法對不對的詞?!焙C魍篮蟠蟀l(fā)雷霆,因為他一向是以硬漢形象立于文壇,而且以此為豪的,“沒勇氣"可能是他最不能接受的評價。海明威讓他的一位將軍朋友出面為他的勇氣作證,這位將軍寫了三頁紙的長信,來證明海明威當戰(zhàn)地記者時是多么英勇無畏。

海明威和??思{原本是朋友,但從此之后成了敵人。海明威也針鋒相對地攻擊福克納,甚至說:“只要我活著一天,??思{就別想因為得到諾貝爾獎而高興?!?/p>

福克納與海明威的矛盾源于一種邏輯誤解。請具體說明。

答:_________

2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10分)

漁父

《楚辭》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1)面對屈原的清高,漁父勸說他。漁父的話實際上包含了一段邏輯推理,請根據(jù)其語言寫出他的推理過程。(5分)

答:_________

(2)面對漁父的勸說,屈原也有一段答詞。這段答詞實際上是對漁父的反駁,這個反駁也是一段邏輯推理,請根據(jù)其語言寫出他的推理過程。(5分)

答:_________

26.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11分)

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美國失去了300萬制造業(yè)就業(yè)崗位,幾乎占了所有鋼鐵產(chǎn)業(yè)崗位的一半,美國同時還損失了6萬家工廠。在過去二十年,我們的貿易赤字累積高達13萬億美元。

但是這樣的日子已經(jīng)結束了。我們將不再容忍這種虐待行為。我們不會讓我們的工人受害、我們的公司被騙、我們的財富被掠奪和轉移。美國永遠不會為保護本國公民而道歉。

美國剛剛宣布對2000億美元中國制造的商品加征關稅,迄今為止總額達2500億美元。我對我的朋友習主席非常尊敬和愛戴,但我已經(jīng)明確表示,貿易失衡是不能接受的。中國市場的扭曲和其交易方式是不能容忍的。

正如我的政府所表示的那樣,美國將始終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唐納德·特朗普2018年9月26日《第73屆聯(lián)合國大會演講全文》)

(1)演講人建立了一個推論:P1→P2,即P1這個條件,導致了P2這個結果。請說明P1和P2分別是什么?試評價這個推論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它欠缺哪些條件?(4分)

答:_________

(2)第二段中,演講人講述的內容發(fā)生了變化。請問:第一段和第二段演講內容發(fā)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么?請作簡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

(3)根據(jù)材料,第三段的結論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

三、寫作(60分)

2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國女排以十一連勝成功衛(wèi)冕世界杯冠軍。38年來,中國女排屢創(chuàng)佳績,形成了團結協(xié)作、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

對于女排精神,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曾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經(jīng)歷給國人帶來正能量。”

郎平還說過:“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

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假如你所在班級舉行辯題為“女排精神靠實力還是意志”的辯論會,請你選擇其中一方寫一篇辯論發(fā)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答案B

解析“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等值于“不經(jīng)歷風雨→不能看見彩虹”。B項通過否定前件得到否定的后件,是錯誤的推理,因此不能推出。

2.答案B

解析首先找矛盾關系,①④為矛盾關系,矛盾之中有一真一假,那么②③中也有一真一假,假設②真,③假,得到賣魚的商戶交了,張三不是最早交的,得不到確定的結論;假設②假,③真,可知,賣魚的商戶沒有交,張三最早交的,可以推出有人沒有交。

3.答案B

解析充分條件的假言推理通過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題干結構為“A→B,非A→非B",只有B項符合此結構。

4.答案B

解析A、C、D三項都和事故多少無關,只有B項屬于否定論據(jù)削弱。

5.答案D

解析A項畢業(yè)院校不等同于專業(yè)學習,與題干推論無關。B項平均收入不能等同于職業(yè)發(fā)展,與題干推論無關。C項沒有強調專業(yè)學習的作用,削弱程度不如D項。D項說明這些課程對他們的事業(yè)是有幫助的,直接反駁了題干結論。

6.答案A

解析辯論的目的不僅是要指出對方見解的錯誤,更重要的是要論證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看法的正確,所以根據(jù)“論證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看法的正確”可知,雙方都必須發(fā)表自己的見解,A項正確。B項過于片面。C項錯誤,雙方的見解不一定必須存在錯誤。D項在題干中沒有提及。

7.答案B

解析A項“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體現(xiàn)的是“真”與“假"、“有”與“無"之間這種矛盾關系的統(tǒng)一與轉化,并無“清醒”之意。另外,“假作真時真亦假"和“無為有處有還無”之間為并列關系,也并非題干中前后句之間的因果關系,與例句邏輯關系不一致,故排除。B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中,“必有用”體現(xiàn)出了“自信"的心態(tài),“千金散盡”則不在乎錢財,自然有“豁達"之意;另外,正因為“天生我材”,才有資格“千金散盡",隱含著一種因果關系,與例句邏輯關系一致。C項“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表達“自豪"之情,而非“自我”的意思,與例句邏輯關系不一致,故排除。D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這里能借鑒別人是含“謙虛”的意思,但并無“謹慎"之意,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故排除。

8.答案B

解析四個選項是四種推理:A項只要p,就q;p,所以q。(充分條件的假言推理,肯定前件,推出肯定后件。)B項只要p,就q;非q,所以非p。(充分條件的假言推理,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C項只有p,就q;非q,所以非p。(必要條件的假言推理,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D項只有p,就q;q,所以p。(必要條件的假言推理,肯定后件,推出肯定前件。)

概括畫線句的意思是,只要(如果)人是感情動物,人就不會去控制感情;人會控制感情,所以人不是感情動物。加以形式化就是:只要(如果)p,就q;非q,所以非p。

9.答案A

解析本題屬于假設前提型,題干的論點是:治療有必要采取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為保證論證的成立,必須增加一個必要條件,逐一分析選項。A項增加了一個前提條件:這種中西醫(yī)的治療方法是可以結合的,如果二者不能結合,那么這種方法是不能采用的。B項只是重復論據(jù)的內容。C、D兩項只能作為充分條件。

10.答案C

解析論點:人們推測火星早期是覆蓋著冰原的,那里曾有過較多的火山活動。論據(jù):在火星表面的一些圓形平頂山丘也探測到地球冰川下的火山噴發(fā)產(chǎn)生的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質。要想補充前提,必須在論點與論據(jù)之間搭橋,即證明火山活動與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質之間有聯(lián)系,對應C項,強調沸石、硫化物和黏土是冰川下火山活動產(chǎn)生的獨特物質。

11.答案②城市名字不夠響亮并不一定會嚴重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③更名并不一定會帶來經(jīng)濟騰飛

解析這則材料可以分為三部分:①通過對普洱市、九寨溝縣等改名后知名度獲得提高、經(jīng)濟發(fā)展較快的實例得出結論“更名必然帶來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②介紹“我市"因為“名字不夠響亮”嚴重影響了經(jīng)濟發(fā)展的情況;③材料認為只要“我市"更名就能夠促進經(jīng)濟騰飛。材料的第一部分從邏輯推理的角度分析,是采用了歸納推理中的簡單枚舉法(不完全歸納法)得出的結論。因為“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經(jīng)濟有了較快發(fā)展”的具體原因不止城市改名這一個,所以結論是武斷的。第二部分“(我市的)名字不夠響亮,這嚴重影響了經(jīng)

濟發(fā)展"這個推斷是強加了因果關系,因為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具體原因不止名字不夠響亮一個。第三部分“(更名)就一定會帶來我市的經(jīng)濟騰飛”,句子雖含有條件關系,但“更名"這個條件未必能夠得出“經(jīng)濟騰飛”的結論。

12.答案②(共享單車的任性“泛濫")成為影響城市發(fā)展的不可忽視的問題③解決了共享單車造成的問題,城市居民幸福感提升就增加了一項可能

解析文段中“但共享單車的任性‘泛濫’,也在擠占有限的城市公共空間,還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成為影響城市發(fā)展的最嚴重問題”,“只要完全解決了共享單車造成的問題,城市居民幸福感就會有顯著提升",②的“最嚴重”表達太絕對,③的“只要……就"表達太絕對;把句子表達絕對的推斷變?yōu)榭赡苄酝茢?,按照例句的句式特點,對句子進行改寫。仿照例句的方式“有效緩解了久困不解的‘一公里’難題”把理由表述出來即可?!暗蚕韱诬嚨娜涡浴簽E’,也在擠占有限的城市公共空間,還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成為影響城市發(fā)展的最嚴重問題",這個可以理解為共享單車的任性“泛濫”還遠遠沒有成為影響城市發(fā)展的最嚴重問題,但是是影響城市發(fā)展的不可忽視的問題;“只要完全解決了共享單車造成的問題,城市居民幸福感就會有顯著提升",可以理解為解決了共享單車造成的問題,城市居民幸福感不一定就會有顯著提升,但是城市居民幸福感提升就增加了一項可能。

13.答案(1)甲丙

(2)甲:“為游客提供了便利”不妥。因為需要預約,有的游客本來某天有時間,但如果預約不上,就不能在這一天參觀。丙:材料中僅提及預約參觀辦法,并未提及“科學合理地利用自然和人文資源"。

解析甲,“莫高窟預約參觀的辦法為游客提供了便利”不妥,可以從分析“預約"這一條件和結果“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關系分析,如果預約限定了游客出行,那就表述不妥,推理不對。丙,“科學合理地利用自然和人文資源能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是無中生有,所以也是推理不妥。乙,推斷妥當,由材料中“這一措施合理有效調控和平衡了游客流量”可推出來。

14.答案①如果野心宏大,未來就一定很寬廣,那么希特勒早就統(tǒng)治全世界了②如果抓住先機立即行動,就能創(chuàng)造別人不敢想、也不能完成的奇跡,那么誰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誰就會取得勝利

解析要求仿照句子運用歸謬法進行論證,首先假設對方觀點正確,然后以此為依據(jù)推出荒

謬的結論,如假設“如果野心宏大,未來就一定很寬廣"正確,然后以此為依據(jù),“希特勒”野心大,結果得出“早就統(tǒng)治全世界了"這一荒謬的結論。

15.答案馮驥才說:“你們西方人喝了牛奶后,難道都變成奶牛了嗎?”

解析運用歸謬推理法。

16.答案(1)前文的“不少學生"只是部分,后文的“學生”變成了全部。

(2)前五次物種滅絕的原因并不能證明現(xiàn)代部分物種滅絕的原因。(或:將現(xiàn)代滅絕的物種與前五次由于自然原因滅絕的物種混為一談。)

解析第(1)題中的前提“不少學生"是部分,后面變?yōu)椤八小保坏?2)題“自然災害是這五次物種大滅絕的主要原因"不能否定“科學技術的運用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從而導致部分物種滅絕”,二者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17.答案①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銘②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銘,高

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證

解析需要結合題干要求,變化語序,表達不同的意思。需要抓住詞語“卑鄙"“通行證”“高尚"“墓志銘”等內容。結合“反映一種更不合理的社會邏輯",應該是“卑鄙”和“高尚"換位即可;結合“表現(xiàn)一種比較公正的社會邏輯”分析可知,“卑鄙"和“卑鄙者”、“高尚"和“高尚者”位置對應即可。

18.答案小劉23歲,小陳25歲,小李22歲。小劉說的第一句話與小李說的第二句話矛盾,根據(jù)矛盾律,二者必有一假。如果我們假設小劉說的第一句話是假的,那么小劉“比小陳小2歲,比小李大1歲"這兩句話是真的。由此可推出小陳說的第一、第二句話是真的,而“小李25歲”這句話是假的。小李說的第一、第二句話是真的,而“小陳比小劉大3歲"這句話是假的。

解析如果小劉說的“我22歲”是真話,小李說的“小劉23歲"就是假的了;小李另外兩句話應該是真話,根據(jù)“小陳比小劉大3歲”就可以推出小陳是25歲;那么小劉說的比小陳小2歲即是錯的,比小李大1歲是對的,則小李21歲;這樣一來,小陳說的三句話中“小李和我相差3歲"和“小李25歲”都是假話,這與每人只說錯一句不符合;因此,小劉不是22歲,他說的另外兩句,“比小陳小2歲"與“比小李大1歲”是真話。假設小李說的“小劉23歲"是真話,則小陳25歲,小李22歲,這樣小陳說的“小李25歲”是錯的;“小陳比小劉大3歲"是錯的;然后分別代入,進行驗證,答案符合要求;繼而得出結論。

19.答案(示例)網(wǎng)絡匿名的危害在于給別有用心者提供了保護傘,因為這種保護的存在,網(wǎng)絡暴力、不實之詞會趁機興起,危及社會文明的建設乃至國家安全??梢姡W(wǎng)絡匿名是我們社會建設千里大堤上的一個蟻穴。

20.答案(示例)我方認為,個性不需要刻意追求。首先,個性是天生的,遺傳是最主要的因素,后天的刻意追求很難改變一個人的個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其次,“性相近"并不代表“性相同”,說明還是有差異的,這個差異就是個性,既然有了差異的個性了,你再去追求模仿別人的個性,最后就等于失去個性。所以,我方堅決認為個性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

21.答案(1)導演先生,您拍攝喜劇的初衷是什么?

(2)一些中國導演常說,逗觀眾發(fā)笑是最難的,請問您是否認同這個觀點呢?

(意思對即可)

22.答案(1)長子適當多分財產(chǎn),其他三名子女適當少分財產(chǎn)。

(2)“不贍養(yǎng)不繼承"“贍養(yǎng)即繼承”的協(xié)議均不獲法律和道德的支持。而另三名子女也履行了一定的贍養(yǎng)義務。

解析注意根據(jù)文中法院的解釋中的句子“但以放棄繼承而不贍養(yǎng)或以繼承遺產(chǎn)為目的贍養(yǎng),有違公序良俗,不應倡導和支持。繼承法規(guī)定,有贍養(yǎng)能力和贍養(yǎng)條件的繼承人,不盡贍養(yǎng)義務的,分配遺產(chǎn)時,應當不分或少分",以此為根據(jù),進行推斷。

23.答案(示例)①就無法進行比較類推②“比較類推”是這種論證方法的根本標志③通過客體事物與主體事物相同點的比較

24.答案這場矛盾主要是對“勇氣"這一關鍵概念理解不同而致。??思{說海明威沒勇氣,實際上是說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天地狹窄,沒勇氣去擺脫。而海明威則認為勇氣是面對苦難和困境的勇敢無畏,因而大發(fā)脾氣。

25.答案(1)漁父的推理過程:

大前提:圣人不死板,不機械地對待事物,而是隨著世道一起變化。

小前提:世人皆濁,眾人皆醉。

結論:你應該隨著世道一起變化,隨波逐流(就是攪渾泥水揚起濁波,既吃酒糟又喝酒),保全自己。

(2)屈原的推理過程:

大前提:高潔的人不會受世俗的污染。

小前提:世上的人都骯臟,眾人都迷醉。

結論:我應該投江自盡。(隱含一個支撐條件——我要做高潔的人。)

參考譯文

屈原被流放之后,在湘江一帶行走,他沿著水邊邊走邊唱,臉色憔悴,形體容貌枯瘦。漁父看到屈原便問他說:“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到這個地步?”屈原說:“全世上(的人)都是混濁的,只有我是清白的,人人都喝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圣人不被任何事物拘泥,并能隨著世道變化而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混濁,(您)為什么不也把泥水攪渾而推波助瀾呢?人人都喝醉了,(您)為什么不也跟著吃些酒糟,飲些薄酒呢?為什么您(偏)要憂國憂民,行為高出于世俗,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埃。怎能讓皎潔的身體蒙受污濁外物的玷辱呢?(我)寧愿投身于湘水,葬身于江魚的肚子里。怎能讓玉一般的品德蒙受世俗塵埃的污染呢?"

漁父微微一笑,敲打船槳(離屈原)而去,唱道:“漢水清又清啊,可用來洗我系帽的帶子;漢水濁又濁啊,可用來洗我的腳。”(漁父唱完)就離開了,不再和屈原說話。

26.(1)答案第一問:P1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P2為“美國失去了300萬制造業(yè)就業(yè)崗位,幾乎占了所有鋼鐵產(chǎn)業(yè)崗位的一半,美國同時還損失了6萬家工廠。在過去二十年,我們的貿易赤字累積高達13萬億美元”。

第二問:(提示)學生要判斷出P1和P2之間并沒有必然的因果性,P1僅僅在實踐上出現(xiàn)在P2之前而已,但演說者故意建立這樣的邏輯關系。學生可以提供一些反駁意見,表明這個關系不成立,這方面沒有標準答案,只要能發(fā)揮學生的邏輯能力和知識即可。

(2)答案第一問:第一段側重于客觀事實分析,陳述美國的具體損失,使用了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