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相聲的語言特點及明朝徽商教育理念及自我認同受儒家觀念之影響_第1頁
漫談相聲的語言特點及明朝徽商教育理念及自我認同受儒家觀念之影響_第2頁
漫談相聲的語言特點及明朝徽商教育理念及自我認同受儒家觀念之影響_第3頁
漫談相聲的語言特點及明朝徽商教育理念及自我認同受儒家觀念之影響_第4頁
漫談相聲的語言特點及明朝徽商教育理念及自我認同受儒家觀念之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漫談相聲的語言特點摘要:相聲是我國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形式,其發(fā)展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在我國富饒的語言文化之林中,相聲有它獨特的魅力。相聲能夠產(chǎn)生幽默風趣效果的語言或者通過滑稽、荒誕而使人發(fā)笑的語言,我們稱之為相聲幽默語言。對相聲語言進行語用分析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進一步把握相聲幽默語言的深層次特點,而且能夠探尋相聲幽默語言形成的語用因素。關鍵詞:相聲語言特色詞句運用

相聲是語言的藝術,它的表演要求語言精練,①活潑犀利而又幽默含蓄。它的語言是藝術化的口語,又是生活化的文學語言。這種語言的主要特點是:通俗易懂,上口順耳相聲是說給觀眾聽的,所以要求語言必須通俗易懂,上口順耳?!吧峡凇保褪且笳Z言能流暢地表達出要說的意思;“順耳”,就是讓人一聽就懂。如果說,通俗易懂是曲藝語言的共同特色,那么,對相聲來說,恐怕應當冠之以“更加”二字。不論對口相聲還是單口相聲,都采取聊天、話家常的表現(xiàn)形式。相聲必須口語化,才會有親切感和幽默感。相聲語言口語話的特色,單口相聲表現(xiàn)得特別突出。通俗易懂歸根結底還是語言問題。句子簡潔干凈,絕少拖泥帶水的附加成分,反映了口語話的特色。例如單口相聲《化蠟扦》中的一段②:老頭兒去世以后,老婆兒受苦啦!因為這位老太太拿不起放不下,兒子當家,哪個兒子當家呀?全要當家。妯娌不和,天天吵,廚房的火老著著,大爺要吃餃子,二爺就要吃干飯,三爺想吃餡兒餅,大奶奶嚷嚷吃饅頭,吃完飯坐屋里罵街,有孩子罵孩子,沒孩子罵貓。這哥兒仨跟仇人一樣,誰見誰眼就紅,不能在一塊幾過了,只好分家。到了分家這天,把親友全請來,吃散伙面,房子一家分幾所,銀行的存款均分,屋里的擺設,廚房的家具,丁是丁卯是卯,一點不舍糊,親兄弟犯了心,比仇人厲害,吃飯的筷子剩一根兒,分三節(jié)兒,都分完了,多一個銅子兒,誰也不能要,買一個子兒的崩豆兒,數(shù)數(shù)兒,仨人分,多一個扔房上。連雞鴨貓狗都分了,可就是這媽沒人管。這是劉寶瑞老先生表演的單口相聲。京味兒特濃,語言形象生動、上口,又通俗易懂。生動明快,短小精悍語言生動的精髓在于形象化,切誤抽象籠統(tǒng)。不論刻畫人物還是表現(xiàn)事物,精心選擇富于形象的細節(jié),并通過確切的語言加以表現(xiàn),是至關重要的。語言的生動與細節(jié)的精巧密切相關。語言明快,就是痛快淋漓,常常運用高度夸張的手法。但因扣緊人物性格,給人以明快犀利之感,體現(xiàn)了語言運用的技巧和魅力。就拿侯寶林老先生來說吧,他被尊稱為語言大師,生前是客座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教授,他對相聲語言的研究很有見地,請看他對幾段相聲語言拖沓、重復、繁瑣毛病的批改:例一:“事情不得有個特殊情況和例外嘛!”③——相聲《開會迷》中的一句。

“有一天,我出差才由外邊回來?!雹堋嗦暋顿I猴兒》中的一句。侯老先生認為:⑤第一句的“特殊情況”和“例外”兩個詞意思相同應該刪掉一個。第二句的“出差”就是到外邊去了的意思,顯得啰嗦,應當改成“有一天,我出差才回來。”例二:“我準知道它不敢撞人,扭頭一看,離我不遠啦,仗著我小時候練過武術,腰腿靈便,一哈腰來了個燕子三抄水,噌!噌!噌!總算是……”——相聲《夜行記》中的一句。侯老先生認為:⑥這一段是用來描寫一個非常緊張的場面,汽車“嘀”的一聲,已經(jīng)到了跟前了,所以在這緊急時刻,是來不及“扭頭一看,離我不遠啦!”并且由于“仗著我小時候練過武術”,“來了個燕子三抄水”冗長的描寫,會影響當時緊張的環(huán)境氣氛,也顯得語言繁瑣無力,他改成“準知道它不敢撞我,仗著我腰腿靈活,墊步擰腰,噌……”從以上侯老先生批改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相聲的語言越短小精煉、簡潔明快越好。而這些都需要相聲的創(chuàng)作者和表演者從人民群眾的口頭語言中經(jīng)過反復提煉、加工才行。靈活多樣相聲語言靈活多樣有著多方面的表現(xiàn),⑦諸如同音諧音、同義近義、語義對立、一詞多義、形容詞等漢語語言現(xiàn)象的運用,對方言、土語、外國話的運用以及對其他曲藝形式和文學形式語言的運用等等。還有的廣泛地使用一些活躍在人民群眾口頭的、富有表現(xiàn)力的成語、諺語、歌后語,也能收到詼諧、幽默、簡潔、生動的語言效果。例如,相聲《保鏢》中,用“黃澄澄”這一重疊形容詞,制造了一個“包袱兒”:甲:會兒老達官讓我們后邊驗鏢,我一看,是沒人敢保,丟了可賠不起呀!這么大的個兒,黃澄澄,好幾十個……

乙:元寶?

甲:老窩瓜?!皝G了可賠不起呀!”這句話包括的范圍很廣泛,而“黃澄澄”這一重疊形容詞,具體地規(guī)定了這是一種貴重物品的外部形象特征,使人意識到,這貴重的東西一定是金元寶了,但是“包袱兒”一抖,卻是不值錢的老窩瓜。這也同上面提到的象聲詞“吱溜”一樣.產(chǎn)生了“意料之外”的強烈效果,聽后使人發(fā)笑。在如,單口相聲《化蠟扦》中的一段:⑧第二天,早晨起來沏上茶,老太太當中一坐,兒媳婦給點上煙,兒子往旁邊一站?!澳阕?”“是,我不能坐,雖然您疼我,親友來了不好看。還有件事,跟您商量,您要不愿意,我就不說啦?!薄笆裁词掳?”“您讓我說,我就跟您說啦!”“你說吧”“您愿意我露臉?您愿意我現(xiàn)眼?”“這是什么話呀!十個手指頭,咬哪個都疼,我愿意你們都露臉!”“露臉?不好露哇!在一塊過,不理會,不灑湯、不露水。這一分家,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就得由牙齒上往下刮,您一個月才在這兒住十天,給您做點兒好的,足夠您吃的。您別給孩子吃,您別看我們吃棒子面著急,哪怕我們吃半頓兒哪,您也別管?!鄙厦孢@段對話中,“十個手指頭,咬哪個都疼”、“不灑湯、不露水”、“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些句子,都是口頭常用的成語、名句,使用起來既形象生動,又瑯瑯上口,對刻畫人物性格又十分有利。還有,運用一些象聲詞,把景物的活動、形態(tài),用聲音具體地描繪出來。例如《夜行記》的結尾:甲:來?趁他沒瞧見我,抹回頭來一拐彎兒,“吱溜”一下子,他再想找我都找不著啦。

乙:你到家啦?

甲:我掉溝里啦!上面例子中由于“吱溜”這個象聲詞清晰地使人意識到一個動作的發(fā)生,所以在這段話里起著重要作用。聽眾以為他迅速地逃跑了,而一抖“包袱兒”才知道,他掉到陰溝里了!這樣就產(chǎn)生意料之外令人發(fā)笑的效果。通過對相聲幽默語言的語用分析,筆者認為運用單一的語用理論難以對相聲幽默語言做出充分而有力的闡釋,在相聲幽默語言的形成中,包含了眾多的語用因素。由此可以看出,相聲語言的魅力有多么大呀!

參考文獻:①、⑦紅袖添香網(wǎng)頁,作者:風風,《相聲與戲劇的比較》②、⑤、⑥、⑧月厥,《相聲的特點》,/③、④馬三立《開會迷》和《買猴兒》,/明朝徽商教育理念及自我認同受儒家觀念之影響摘要本文研究徽商教育理念及自我認同如何受到儒家觀念的影響,儒家倫理將政治經(jīng)濟社會納入人倫道德規(guī)范,使封建制度的「階級觀」發(fā)展,進而形成「官本位」與「四民觀」的社會觀念,這兩者影響徽商的行為甚巨,我們可從其行為看出徽商試圖將自己地位提升至「士大夫」的心態(tài),仍脫離不了傳統(tǒng)價值觀的束縛。關鍵詞:徽商、儒家、官本位、四民觀 PAGE6 PAGE16壹、研究背景一.研究動機平時在歷史課本上總是讀到「儒家不重商」這樣子的概念,即不患寡而患不均。但讀到介紹明清時期的篇章時,我不禁感到疑惑,當時手工業(yè)興起,商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但是這些商人究竟是不是仍然受到過去儒家「士為上」而「商為下」這樣的階級觀念所束縛。綜觀明清當時幾個有名的商幫,如晉商、陜商等,其中徽州商幫尤其令我感興趣,他們自稱「儒商」,形容自己「吾鄉(xiāng)左儒右賈,喜厚利而薄名高《太函集》卷18《蒲江黃公七十壽序》《太函集》卷18《蒲江黃公七十壽序》二.名詞釋義徽商:又稱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稱「徽幫」,舊徽州府籍商人的總稱。中國稱「儒商」,實際上始于徽商,可以說是徽商創(chuàng)造了儒商,并形成了儒商精神,并融入傳統(tǒng)文化之中,自乾隆中葉后,兩淮鹽業(yè)幾為徽商所壟斷。究其原因,徽商積極交結朝中高官政要,官商合一,以壟斷市場。商幫:自明中葉以來,貨幣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商人為適應激烈的競爭而組成商幫。商幫是一種松散的商人組合形式,它的形成是一個自發(fā)的漸進過程。官本位:官本位是一種按官職大小確定地位高低的官僚制度,他是一種特權制度,對人們有著極大的誘惑力。一旦業(yè)儒入仕,躋身于官僚士大夫行列,說不盡的好處就會紛至沓來,如經(jīng)濟方面可以免徭役、躲避賦稅、以權換錢。新四民觀:余英時曾于《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一書中,稱贊王陽明《節(jié)庵方公墓表》對新儒家社會思想有劃世代的意義,余氏認為王陽明肯定了士、農(nóng)、工、商皆是處于平等地位,沒有高下之分,此外.王陽明更是明白指出當時士好利更甚于商賈。三.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獻分析來進行,并同時以史料來舉證,將會從徽商的行為做討論,并拉出其教育制度與理念特別做探討。貳、前言本文將探討明朝徽商對「商人」此一地位的自我認同感,表面上看來他們是相當滿意行商這個行業(yè)的。但我自他們的心態(tài),進而從外在行為觀察,卻發(fā)現(xiàn)其與汪道昆等人「左儒右賈」辯有些許沖突。我將從我對徽商的界定開始談起,一路經(jīng)由徽商興起背景分析,以此為基礎觀察徽商對自己的定位為何:崇儒入仕或者是喜厚利、薄名高,也就是分析徽商的心態(tài),自此延伸至外在表現(xiàn)出的行為做為例證,其中我將把徽商教育子女的理念與行動拉出來特別探討。綜合上面的成果,我將探討傳統(tǒng)儒家思想如何對徽商自我認同的心態(tài)及其教育理念造成影響。

一般而言,大部分學者都選擇「明清徽商」作為研究的范圍,而本論文之所以只就明朝來探討,是因為明初開始是商品經(jīng)濟逐漸抬頭的一段時期,有些學者甚至認為明朝為中國資本主義的開端。即使商品經(jīng)濟之發(fā)展,甚至徽商集團本身,在清朝時才是鼎盛時期,但在資本主義抬頭的明朝這段期間,商人的心理以及他們對于功名的追求是值得關注的。參、明朝中葉經(jīng)濟發(fā)展背景與徽商的興起何謂徽商?徽商仍是一個相當模糊的名詞,欲討論徽商,我們得先為它做個界定,因為徽商一詞可能泛指所有徽州籍貫的商人。雖然徽人經(jīng)商的歷史可以追究至很久遠的年代,但這里所指的徽商是指以鄉(xiāng)族關系為基礎所結成的徽州商人群體,而非泛指零散于各地的徽州籍商人。

商業(yè)資本的累積離不開長途貿(mào)易的發(fā)展,如中世紀的歐洲,大商人集團往往利用海外貿(mào)易的國際性大市場致富,因為在長途貿(mào)易中商人可以充分利用不等價交換而獲得厚利。

中國雖非海上貿(mào)易國家,但其資本之累積與大商人集團的形成同樣與長途貿(mào)易的發(fā)展有關,中國的商業(yè)資本主要是在國內(nèi)貿(mào)易發(fā)展起來的。雖然中國自古就有「富賈大商,周流天下」的現(xiàn)象,但早期的中國到底是個自然經(jīng)濟牢固統(tǒng)治的時代,可供長途販運的商品種類不多,數(shù)量不大,貿(mào)易的規(guī)模受到極大限制。這種情況直到明朝中葉才有所變化。

自明中葉以來,貨幣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賦役制度因此產(chǎn)生極大變化,自金花銀的征收到一條鞭法的實行,賦稅折銀的情況大量增加。賦稅折銀為商品經(jīng)濟的反應,是促進商品經(jīng)濟的一大重要因素,其促使生產(chǎn)者更多的出售商品,以換取貨幣。因此大量的商品流入市場,過量的商品在當?shù)仉y以售罄,不得不向遠方尋求市場,因此促成長途貿(mào)易的發(fā)展。此外農(nóng)民往往為納稅時限所迫,只好賤價將商品賣出,造成商品價格與產(chǎn)品的實際價值相背離的現(xiàn)象。這兩個條件都為商人謀取暴利提供了機會,為徽商的發(fā)展產(chǎn)生一個有利的條件。

徽商的形成必須要有兩個基本條件,其一,是有一大批手握巨資的徽州富商構成商幫的核心,其二,商業(yè)競爭的日趨激烈,徽州商人為適應激烈的競爭而組成商幫。這兩個條件直至明中葉才具備。商幫并不是一夕之間就形成的,其形成是一種自發(fā)且漸進式的發(fā)展,關于徽商形成的狀況,在此引用張海鵬、王廷元主編的《徽商研究》之中所提出的看法:徽人從商風氣之形成為數(shù)眾多的徽人呼親喚友四處經(jīng)商,才有可能在各地的市場上形成「徽商」這樣一個幫伙,因此我們可以從徽人從商風氣何時成熟看出徽商何時形成。那么徽人從商風氣從何時開始?這樣的風氣大致開始于成化(1465-1487年)、弘治(1488-1505年),據(jù)《溪南江氏族譜》所載,江才早年立治經(jīng)商,卻資金不足,其妻鄭氏鼓勵他「吾鄉(xiāng)賈者十九,君寧以家薄廢賈也!」江才生于成化十年,成年后赴華北經(jīng)商致富,因此我們可以推測早在弘治初年,溪南一帶經(jīng)商風氣已盛,而萬歷年間曾有記載:「長老稱說,成洪以前,民間椎樸少文,甘恬退,重土著,勤穡事,敦愿讓,崇節(jié)儉,而今家弦戶誦,夤緣進取,流寓五方,輕本重末,舞文珥筆,乘堅策肥。世變江河,莫測底止?!鹅ㄖ尽鹅ㄖ尽ば蛭濉坊杖私Y伙行商的現(xiàn)象之普遍嘉靖時,徽商程君經(jīng)商于兩廣,「門下受計出于錢者恒數(shù)千人,君為相度土宜,趣物候,人人受計不爽也。數(shù)奇則寬之,以務究其才,饒羨則廉取之,而歸其贏,已故人樂為程君用,而自程君為大賈,其族人無不沾濡者?!稄m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四部稿》「徽」、「商」兩字已連結成詞,成為一個特定概念名詞而被時人廣泛運用明中葉以來,徽商一詞已屢見于記載,在這里「徽商」一詞是代表整個群體的共同特征,而非單個徽人的特征,而因為徽商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商人,因此「徽商」一詞是從許多單個徽州商人特性中抽象出來的普遍概念,也是從普通商人中分別出來的概念?!富丈獭挂辉~的出現(xiàn)即是徽商群體的形成在人們觀念上的反應。作為徽商骨干力量的鹽商已在兩淮鹽業(yè)中取得優(yōu)勢地位成化末洪治初,開中折色法逐漸推行,使鹽商免于赴邊納糧之苦,使徽商經(jīng)營鹽業(yè)產(chǎn)生便利的條件,雖說山西陜西商人嘗試與之競爭,但山陜商人較無地利之便,其勢力也不得不屈居徽人之下了,這時徽人不但在兩淮鹽業(yè)聲勢顯赫,而且有力量左右國家的鹽業(yè)政策,徽商在兩淮鹽業(yè)中取得優(yōu)勢后,便能擴充財力,同時經(jīng)營其它商業(yè),這對徽商的形成與發(fā)展有一定影響力。肆、徽商對自我地位認同及其教育方法與理念明朝時期的徽州相當值得一談,其在儒家學界的地位有一定的重要性,而被譽為「東南鄒魯」,而徽籍商人之多更是聞名,這兩種近乎相對的價值體系就這樣在徽州相互沖突,其中徽州商人對「崇儒」或是「崇商」兩種立場尤其掙扎。一.徽商對自我地位的看法究竟儒與賈何者為重?明朝徽人汪道昆談及此問題,曾提出「古者右儒而左賈,吾郡或右賈而左儒《太函集》卷54《明故處士溪陽吳長公墓志銘》」「吾鄉(xiāng)左儒右賈,喜厚利而薄名高」這樣的觀念,這里的左右與歷代官制尚左尚右無關,右古訓為大或崇尚之義,故汪道昆認為徽商重商輕儒,但這畢竟是一人所言,能否反映出當時的情形,還待近一步的論證:

我們先來看徽商是否「右賈」?據(jù)文獻記載,徽州許多人自小便開始經(jīng)商,約十六歲甚至更小就出外經(jīng)商,而有「徽州俗例,人到十六就要出門做生意《豆棚閑話》第3則」一說,歙人許延「年十四與添榮公挾囊東游,商于太平郡歙縣《許氏世譜》」就是個例子,而也有許多剛完婚的新郎就要到遠地經(jīng)商,《初刻拍案驚奇》即描寫道:

屯溪潘甲娶滴珠為妻,成親后僅在家里住兩個月,就被其父斥責道:「如此你貪我愛,夫妻相對,白白過世不成?如何不想去做生意?」次日潘甲只好與妻子道別,外出去了。

此種情形雖是小說描寫,在當時卻是常見,可見徽人經(jīng)商之積極,其人數(shù)之多,范圍之廣,其風氣國內(nèi)少有能與之相比。經(jīng)商人數(shù)一多,經(jīng)營的行業(yè)種類也就變多了,凡是有利可圖者,徽商必定插足其間,其中又以鹽、茶葉、木、典當生意為大,更還有米、布、綢、瓷器,無所不包?;丈潭嘤蟹N百折不撓的頑強精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jīng)驗,成為巨富,即所謂「一賈不利再賈,再賈不利三賈,三賈不利猶未厭焉。光緒《祁門倪氏族譜》卷下」綜上所述,徽商「右賈」之特征明顯,而且的確「喜厚利」至極,但要說右儒不一定左賈,相對的,徽人右賈喜厚利不一定就左儒而薄名高,如黟縣有句對聯(lián)「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難,知難不難?!咕涂床怀鲇屹Z左儒的關系,甚至還有些鼓勵徽人子弟「讀書」的意味在,因此仍待近一步去論證。因為在這些徽商經(jīng)商致富后,我們可以從不少文獻中讀到他們棄賈業(yè)儒,或者棄賈入仕的例子。

首先,我們來談徽商與士大夫的關系?;丈虝噲D結交官僚,他們嘗試攀權附貴,他們有的以自己的學識背景,或更進一步說,以徽商好儒之特點與官府相交,明代休寧人汪新「既雄于資,又以文雅游揚紳間,芝城姜公、金公輩名儒巨卿皆與公交歡《休寧西門汪氏宗譜》」,有的以報效官府為名義攀權,常見手法如捐獻銀兩、為官府排憂解難等等,如明中葉「比年國家興作,鳩工征材,費用不足」,就有鹽商吳光祿捐銀十萬兩的事跡《豐南志》第4冊。有的以聯(lián)姻的方式結交官府,甚至是未來有機會及第的學子,也攬為女婿,像是海陽商人程次公「海陽屬新都上邑,故多賢豪,懸布擊鐘,互相望也」「其婚姻皆郡中名公卿《太函集》卷16《海陽程次公七十壽序》」,當時小說話本也提起類似的狀況「韓府也叫人看過,看得十分中意,徽商認作自己的女兒,不爭財務,反陪嫁妝,只貪個烏紗帽往來,便自心滿意足。韓府仕宦人家,做事不小,又見徽商行徑冠冕,不說身價,反輕易不得了,連釵環(huán)首飾,段匹銀兩,也下了三四百斤禮物?;丈淌芰耍鎏砘槭?。自己穿了大服,大吹大擂,將愛娘(其義女江愛娘)送下官船上來《二刻拍案驚奇》」,又如《堅瓠九集》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浙省城南班巷,徽商吳某寓焉,商止三女,及笄擇配,未諧所愿。萬歷乙酉仲秋望后,夢龍戲爪水中。次日,姚江徐應登以儒士應試畢,偕友過商門。友謂徐曰:「此家貲財巨萬,有女求配,意得佳士,不計貧富也,兄縱未第,應試入學。非佳士乎?我素識其人,請為作伐,兄少俟?!顾烊胙杂谏獭I屉m口諾而意未允。其友曰:「此兄在外。試一觀之?!顾旒伴T,徐適濯手水甕中,商以符所夢,欣然許之。遂請友玉成。反語徐,徐欲俟歸,具禮聘之,商乃出金使質(zhì)焉。及發(fā)榜,果中式十一名,辛丑成進士。

撇開吳姓商人迷信部分不談,我們可以看到徽商在「口諾而意未允」、「欣然許之」、「出金使質(zhì)」一路下來的心境變化,可見結識達官顯要對徽人影響之大。而有的則嘗試學習士大夫階級的生活品味,并因此使得生活消費走向奢侈化,像是汪道昆提及「至其子弟,不知稼穯之艱難,靡不斗雞走狗,五雉六梟,捐佩外家,擁脂中冓《太函集》卷18」「入則擊鐘,出則連騎,暇則招客高會,侍越女,四坐盡歡,夜以繼日,世所謂芬華盛麗非不足也《太函集》卷2」,為何徽人會如此積極的去結識或模仿士大夫階層,是因為徽人仍對于入仕所帶來的地位有所追求,他們并不滿足于商人的財富,而認為入仕者有更好的社會地位。

他們其中一些會用各種辦法嘗試將自己提升至士大夫的階級,有些徽商大量購入書卷,苦讀而參加科舉,有的則是捐資買官,如《二刻拍案驚奇》描寫:

「徽州人有癖性,是烏紗帽、紅繡鞋,一生指這兩件事不爭銀子?!?/p>

此一描述頗符合實際情況,如《太函集》中提到商人吳自寬經(jīng)商致富,正德中即「以資賜爵一級《太函集》卷47《明故處士吳克仁配鮑氏合葬墓志銘》」,多少可以看出徽商除了「右賈」外還「右儒」的現(xiàn)象。《太函集》卷54《明故處士溪陽吳長公墓志銘》《豆棚閑話》第3則歙縣《許氏世譜》光緒《祁門倪氏族譜》卷下《休寧西門汪氏宗譜》《豐南志》第4冊《太函集》卷16《海陽程次公七十壽序》《二刻拍案驚奇》《太函集》卷18《太函集》卷2《太函集》卷47《明故處士吳克仁配鮑氏合葬墓志銘》《沙溪集略》卷四《文行》《休寧率東程氏家譜》二.徽商教育理念與分析徽州處于萬山之中,自古以來戰(zhàn)亂較少,因此東晉南朝北方動亂時貴族多來此避難,唐末也有許多人為了躲避民起義而來此定居,這些士族帶來了文化知識以及從學風氣,對當時的徽州風俗有很大的影響,如「其(新安)人自昔特多以財力保捍鄉(xiāng)土為稱,其后寢有文士。黃巢之亂,中原衣冠避地保于此,后或去或留,俗益向文雅。宋淳熙《新安志·風俗》」,這便是徽州儒學繁盛的契機,宋朝以后,這些士族憑借著政治地位與家學淵博,紛紛經(jīng)由科舉入仕,名臣輩出。而至朱熹以后,深受理學思想熏陶,自此徽州形成一種崇儒風氣。

而前面提到經(jīng)商致富者,也同樣深受這樣的風氣熏陶,他們有的自己從儒,有的則是教育子女,期待他們能入仕做官,加上明清時期徽州較為富足的經(jīng)濟,推動了當時文化學術的發(fā)展,徽州富商更是熱心于振興儒業(yè),以期名利兼收。

他們振興儒業(yè)、教育子女的方法,其一是直接延師課子,而且對此采取相當積極的態(tài)度,例如徽人鮑柏庭「其教子也以義方,延名師購書籍不惜多金,嘗約:『富而教不可緩也,徒積資材何益乎?』《歙縣新館著存堂鮑氏宗譜》卷3《柏庭公傳》」這樣的觀念在徽商中是有相當代表性的,他們認為自己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必須不惜代價,即使花光錢財也無訪,如此積極是希望子孫能登高第,光宗耀祖,更證實汪道昆「吾郡喜厚利而薄名高」不過其實只是表面現(xiàn)象,他們教育子孫的最終目的恐怕還是希望子孫能登仕而名高不朽。

例如凌應秋所著的《沙溪集略》第四卷就提到這樣一個例子:

明朝隆慶年間,凌珊「恒自恨不卒為儒以振家聲,殷勤備脯,不遠數(shù)百里迎師以訓子侄,起必侵晨,眠必丙夜,每日外來,聞咿唔生則喜,否則嗔。其訓子孫之嚴如此?!埂敢蝗照Z室人曰:『兒雖幼,已為有司賞識,吾與爾教子之心當不虛,易日者爾隨任就養(yǎng),必教兒為好官,以不負吾志乃可。』」。又如明休寧人汪文璧,其父為其「延名士為師《大泌山房集》卷65」,期待他能胸懷大志。由此可證鮑柏庭「富而教不可緩也」之看法在徽商中是相當常見的,這無謂是對于名位的追求了。

而徽人振興儒業(yè)的第二個表現(xiàn)反映在徽州之書院設立之多,中國書院的設置自宋元以來日益增多,而又以明朝徽州書院的設置又更盛,其現(xiàn)象是因為徽州商人慷慨資助的結果,徽州商人助修書院的情形相當普遍,如嘉靖年間祁門商人馬祿「嘉靖戊午修學宮,祿自投牒輸三百金佐費萬歷年間《祁門縣志·人物》」即是很好的例子,明末清初已有「十戶之村,不廢頌讀嘉靖《婺源縣志·風俗》卷4」「遠山深谷,居民之處,莫不有學有師道光《休寧縣志》卷2」,至康熙時期已有社學562所,縣學5所,以及更多各家辦的塾學康熙《徽州府志》。

在這種背景下,許多徽商業(yè)儒者在科舉上大顯身手,已知明代徽州有進士392名,舉人298名,生員則更多《茗州吳氏家典》卷1。在明代,徽商與山西商幫勢均力敵,可由萬歷時人謝肇淛所言得知:「商賈之稱雄者,江南則稱徽州,江北則稱山右。《五染俎》卷四」,但至明末,山西商幫在兩淮鹽業(yè)的經(jīng)營每況愈下,除了與地理因素有關,部分學者認為另外一個原因便與兩者重視教育的程度有關,山西商人不重視讀書,「山右積習,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中俊秀者多入貿(mào)易一途,至中才以下,方使之讀書應試?!队赫炫I旨》眷47雍正二年九月九日條」,其結果可以比對清初順治二年~嘉慶十年的兩淮鹽商登科紀錄:晉商登科者22人,進士6人,舉人11宋淳熙《新安志·風俗》《歙縣新館著存堂鮑氏宗譜》卷3《柏庭公傳》《大泌山房集》卷65萬歷年間《祁門縣志·人物》嘉靖《婺源縣志·風俗》卷4道光《休寧縣志》卷2康熙《徽州府志》《茗州吳氏家典》卷1《五染俎》卷四《雍正朱批諭旨》眷47雍正二年九月九日條嘉慶《兩淮鹽法志》之《科第表》伍、徽商自我地位認同及教育理念受到儒家觀點之影響從上章可以得知,徽商對于業(yè)儒,也就是「入仕」這件事的向往與執(zhí)著表現(xiàn)在許多方面,他們不僅期望能結交士大夫階層,更期望自己能提升至士大夫階層,或讓自己的孩子能有那樣的地位。簡單來說,雖有汪道昆「喜厚利而薄名高」之說,但徽商可說是將名位看的比什么都高,更勝于金錢。在徽人的心目中,即使作為一個商人賺再多的錢,仍然無法與朝廷官員的地位相比,他們認為自己的地位是比士大夫們要來的低階的。但這樣的心態(tài)究竟從何而來?這得從商人為何居傳統(tǒng)四民之末與傳統(tǒng)官本位意識兩個概念談起。一.儒家觀點對徽商之影響儒家學說以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將中國社會的結構抽象化、哲理化,將社會政治經(jīng)濟結構納入它的一套人倫道德的規(guī)范,為一種「泛倫理化」,使得人與人之間的經(jīng)濟關系被倫理所限制,而且把政治上的等級關系和多層次的經(jīng)濟群體融為一體,此一特性對于政治經(jīng)濟社會的一體化、集權化、穩(wěn)固化有極大影響,因此多數(shù)古代封建君主才會推崇儒家思想,其正好有利于封建社會之發(fā)展。這種封建社會以帝王為上位,士大夫次之,百姓為下,為一種專制官僚體制,這種階級分明的制度,不同階級所能享受的利益差距甚大,使人人都將「做官」作為最高目標,同時也習慣以官職大小來批判個人的地位與價值,這種以官為尊的心態(tài)即為「官本位意識」。

此外,儒家把實現(xiàn)社會倫理道德視為經(jīng)濟發(fā)展的目標,因此他們對于人與人之間的經(jīng)濟行為提出了「仁」、「義」兩個倫理規(guī)范?!溉省怪饕槍Ψ饨▏业恼c各級官員而言,用以判別經(jīng)濟政策的好壞,也就是「仁政」與「苛政」?!噶x」是指庶民百姓日常生活中應受到的經(jīng)濟規(guī)范,作為衡量人們?nèi)粘=?jīng)濟行為所獲得的利益是否符合道德原則,他們主張「先義而后利」、「以義制利」,認為違背禮義而獲取的財富是不道德的。且儒家認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季氏篇》」,他們將分配看得更重于生產(chǎn),與現(xiàn)代資本主義不同,商品交換的目的不是為了追求價值與價值的增值,而是為了滿足生產(chǎn)者的需要,商人與其經(jīng)商行為不過是一個中介,各種資源經(jīng)過商人這個中介點,使得生活資源能夠分配與再分配,最后能夠達成轉(zhuǎn)入千家萬戶的日常消費生活中的功能,因此實際上商人囤貨居奇的方式是不被允許的,這也是為何商人居于四民之末。

這套倫理深刻的作用于人的心理,而徽商也明顯受到這樣的倫理的影響,雖說明朝中葉有新四民觀等說法,但仍只能代表片面,事實上,農(nóng)本商末及儒尊商卑等傳統(tǒng)價值觀仍然根深蒂固于當時社會,政府基于儒家倫理所作出的「抑商」進而導致「賤商」,使得徽商即使已經(jīng)獲得大量的財富,仍然不足以滿足,進而表現(xiàn)出前一章節(jié)所談到各種追求名位的行為,表明了徽商在受儒家影響的傳統(tǒng)價值觀念面前對自己的低微身分與地位的認知。如鹽商汪才生曾告誡兒子「無效賈豎子為也《太函集》卷 67《明贈承德郎南京兵部車駕司署員外郎主事汪公暨安人鄭氏合葬墓碑》」,在兒子面前自貶為「賈豎子」,足見其對自我地位「儒貴賈賤」的看法多么強烈?;丈滔仁鞘艿剿拿裼^的影響而認為自己地位低下,為了提升地位,便想辦法從儒業(yè),這無疑是再一次受到儒家倫理,也就是官本位的意識型態(tài)所影響。他們認為入仕崇儒才能光宗耀祖,也就是「非儒術無以亢吾宗《太函集》卷《論語·季氏篇》《太函集》卷 67《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