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度計型式評價大綱_第1頁
焦度計型式評價大綱_第2頁
焦度計型式評價大綱_第3頁
焦度計型式評價大綱_第4頁
焦度計型式評價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型式評價大綱適用于各類焦度計的型式評價,也可用于指導生產過程中的產品質JJG580—2005焦度計JJG2090—1994頂焦度計量器具檢定系統(tǒng)GB9706.1—2007醫(yī)用電氣設備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GB17341—1998光學和光學儀器焦度計JB/T9329—1999儀器儀表運輸、運輸貯存基本環(huán)境條件及試驗方法使用本大綱時,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獻的現(xiàn)行有效版本。3術語、符號、代號3.1非線性誤差non-symmetricerror由于軟件過度修正或其他非正常原因導致焦度計在鏡片不同軸位方向所給出的測量值不一致、示值呈非規(guī)律性變化的誤差。未放置鏡片時儀器的殘余棱鏡度誤差。焦度計主要用于測量眼鏡鏡片(包括角膜接觸鏡)的頂焦度、棱鏡度,確定散光鏡片的柱鏡軸位方向,在未切邊鏡片上打印記,并可檢查鏡片是否正確安裝在鏡架中等。4.2分類焦度計根據(jù)測量對象分為測量眼鏡鏡片用焦度計和測量角膜接觸鏡用焦度計兩類;焦度計根據(jù)工作原理又可分為基于手動調焦原理的焦度計和基于自動對焦原理的焦度計兩類;按照JJG2090—1994規(guī)定,焦度計又可分為一級標準焦度計、二級標準焦度計5提供審查的技術文件和試驗樣機5.1提供審查的技術文件25.1.1樣機照片;5.1.2產品標準(含檢驗方法);5.1.3總裝圖、電路圖和主要零部件圖;5.1.5制造單位或技術機構所做的試驗報告。5.2試驗樣機凡按單一型號焦度計申請的,應提供申請單位自己生產的三臺該型號焦度計作為試驗樣機;按系列焦度計申請的,每個系列焦度計中抽取三分之一有代表性的型號。每種型號提供試驗樣機的數(shù)量,按申請單一型號焦度計的要求執(zhí)行。6法制管理要求6.1計量單位要求焦度計各項數(shù)值的單位制應采用法定計量單位。6.2焦度計的最大允許誤差焦度計的最大允許誤差應符合JJG580—2005《焦度計》的規(guī)定。6.3計量法制標志和計量器具標識的要求必須在焦度計的銘牌明顯部位標注計量法制標志和計量器具標識,其標志和標識必須清晰可辨、牢固可靠。6.3.1計量法制標志包括以下內容:——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的標志和編號(試驗樣機可留有相應位置,只對國產儀器);——焦度計型式批準標志和編號(試驗樣機可留出相應位置,本項不是強制性規(guī)定);——產品的合格證、印(此項可與計量器具本體分開設置)。6.3.2計量器具標識包括以下內容:——名稱、規(guī)格(型號);——出廠編號和生產日期。7計量要求7.1頂焦度示值誤差7.1.1零位誤差各種顯示方式的焦度計,零位誤差應不超過±0.03m-1。其中以0.01m-1分度的焦度計在規(guī)定的預熱時間后其球鏡度的零位示值誤差均不應超過±0.02m-'。7.1.2.1焦度計的示值誤差應不超過表1的規(guī)定。3頂焦度測量范圍示值誤差士0.187.1.2.2焦度計的柱鏡度示值誤差應不超過±0.06m-1。7.2非線性誤差焦度計頂焦度示值的非線性誤差應不超過士0.09m~1。7.3棱鏡度示值誤差焦度計的棱鏡度示值誤差應不超過表2的規(guī)定。棱鏡度測量范圍土0.1土0.4焦度計的中心誤差應不大于0.10cm/m。7.5軸位標記偏差焦度計軸位度盤0°~180°方向(或稱參考方向)與軸向標記間的偏差應不大于1°。7.6透鏡光學中心標記偏差焦度計透鏡光學中心的軸位標記與焦度計光軸間的偏差應不大于0.4mm。7.7可調擋板平行度偏差8技術要求8.1外觀8.1.1焦度計應有銘牌標志,且銘牌應牢固,字跡清晰。8.1.2焦度計各活動部分的配合應松緊適度;讀數(shù)手輪應轉動靈活、定位準確;可調擋板運動平穩(wěn);打印機構轉動輕便、標記清晰。48.1.3焦度計光學系統(tǒng)成像應清晰,視場內或投影屏及讀數(shù)窗的亮度應均勻、無油跡、水漬、霉點以及明顯影響讀數(shù)的其他缺陷。8.1.4連續(xù)顯示式焦度計的刻線要平直、均勻、字跡明顯、無斷線,刻度尺與指標線之間應平行,并以不同顏色區(qū)別正負頂焦度。數(shù)字顯示式焦度計的正負號及數(shù)碼顯示應完整、無斷筆,示值穩(wěn)定,無明顯的漂移和閃爍。8.2機械結構焦度計的機械結構應滿足下列條件。8.2.1可測鏡片尺寸至少應滿足測量直徑為80mm、中心厚度為20mm的鏡片。8.2.2以不少于焦度計光軸10mm的位置為基點,使放置在鏡片支座上的被測鏡片可以沿著垂直于焦度計光軸和可調擋板的方向上,進行不小于30mm距離的平行移動(見圖1)。8.3測量范圍焦度計的實際測量范圍應與生產廠家明示的測量范圍相一致,其頂焦度測量范圍至少應滿足-20m-1~+20m-1;棱鏡度測量范圍至少應滿足0cm/m~5cm/m。基底的軸位方向。焦度計打印標記的點跡直徑應不大于0.5mm。8.5視差目視手動調焦原理的焦度計的視差應不大于0.10cm/m。8.6支座結構焦度計鏡片支座的設計不得因引入過量的矢高誤差而影響測量準確度。8.6.1用于測量眼鏡鏡片的各類焦度計,其鏡片支座的孔徑直徑應在5mm~9mm之間(見圖2)。58.6.2用于測量角膜接觸鏡的手動調焦原理的焦度計,其鏡片支座的孔徑直徑應為(4.5±0.5)mm,其結構設計應按規(guī)定進行(見圖2)。8.7安全要求8.7.1控制器件及儀表標記總電源開關應有明確的通斷標識。8.7.2外殼封閉性設備必須制造和封閉得能防止與帶電部分和在單一故障狀態(tài)下可能帶電的部分接觸。8.7.3整機外殼安全性防止與帶電部件接觸的外殼必須僅用工具才能打開。8.7.4剩余電壓用插頭與電源連接的設備,應設計成當插頭被拔出1s后,各電源插腳之間或每一電源插腳與設備機身之間的電壓均應不大于60V。8.7.5輸入功率額定輸入功率小于或等于100W或100VA時,+15%;額定輸入功率大于100W或100VA時,+10%。8.7.6保護接地阻抗網(wǎng)電源插座中的保護接地腳和已保護接地的所有可觸及金屬部件之間的阻抗應不大8.7.7正常工作溫度下的連續(xù)漏電流6正常工作溫度下的連續(xù)漏電流應不超過表3所列的容許值。正常狀態(tài)單一故障狀態(tài)對地漏電流1外殼漏電流8.7.8正常工作溫度下電介質強度A-al部分(網(wǎng)電源部分與已保護接地的外殼之間)應能承受AC1500V、50Hz正弦波試驗電壓1min,無擊穿和閃絡現(xiàn)象。8.7.9潮濕預處理后的連續(xù)漏電流潮濕預處理后的連續(xù)漏電流應不超過表3所列的容許值。8.7.10潮濕預處理后的電介質強度A-al部分(網(wǎng)電源部分與已保護接地的外殼之間)應能承受AC1500V、50Hz正弦波試驗電壓1min,無擊穿和閃絡現(xiàn)象。設備必須設計成當供電電源被中斷又恢復后,除預定功能中斷外,不會發(fā)生安全方8.7.12指示燈應安裝能顯示設備已通電的指示燈。8.8環(huán)境適應性要求8.8.1高溫試驗將帶包裝的焦度計經(jīng)高溫試驗后,待包裝件自身的溫度降至室溫后再取出,并在正常環(huán)境溫度下放置24h后進行測量,其頂焦度示值誤差、棱鏡度示值誤差、柱鏡度示值誤差、非線性誤差、透鏡光學中心標記偏差、軸位標記偏差、可調擋板平行度偏差應符合本大綱相應條款的要求。將帶包裝的焦度計經(jīng)低溫試驗后,待包裝件自身的溫度升至室溫后再取出,并在正常環(huán)境溫度下放置24h后進行測量,其頂焦度示值誤差、棱鏡度示值誤差、柱鏡度示值誤差、非線性誤差、透鏡光學中心標記偏差、軸位標記偏差、可調擋板平行度偏差應符合本大綱相應條款的要求。8.8.3跌落試驗將帶包裝的焦度計經(jīng)跌落試驗后,其頂焦度示值誤差、棱鏡度示值誤差、柱鏡度示值誤差、非線性誤差、透鏡光學中心標記偏差、軸位標記偏差、可調擋板平行度偏差應9型式評價的項目焦度計型式評價項目見表4。7表4焦度計型式評價項目序號評價項目自動對焦原理重要性分類備注一、計量要求1頂焦度示值誤差△△主要2非線性誤差△×主要3棱鏡度示值誤差△△主要4中心誤差×△主要5軸位標記偏差△△主要6透鏡光學中心標記偏差△△主要7可調擋板平行度偏差△△主要二、技術要求8外觀要求△△次要9機械結構△△次要測量范圍△△次要打印標記△△次要視差×△主要支座結構△△次要控制器件及儀表標記△△次要外殼封閉性△△次要整機外殼安全性△△次要剩余電壓△△主要輸人功率△△主要保護接地阻抗△△主要正常工作溫度下的連續(xù)漏電流△△主要正常工作溫度下電介質強度△△主要△△主要潮濕預處理后的電介質強度△△主要電源中斷后的復位△△次要指示燈△△次要高溫試驗△△主要△△主要跌落試驗△△主要注:“△”表示要求檢驗的項目;“×”表示不要求810.1型式評價的條件環(huán)境溫度15℃~25℃;環(huán)境相對濕度<85%;室內,無陽光直射。10.1.2試驗設備10.1.2.1焦度計的計量性能的檢測設備按照JJG580—2005中7.1.1的要求選取。10.1.2.2焦度計的安全要求的檢測設備,應符合GB9706.1—2007的相關要求。10.1.2.3高、低溫實驗設備,應符合JB/T9329—1999的相關要求。10.1.2.4跌落試驗設備,應符合JB/T9329—1999的相關要求。取任一鏡片在焦度計上打印標記之后,用卡尺測量點跡直徑,其值應不大于10.2.3視差把一張白紙插入目視調焦原理焦度計的光路中,在白紙的襯托下將焦度計的目鏡十字分劃板調焦清晰。取出白紙,再對焦度計讀數(shù)視場內的目標像分劃板進行調焦,直至此時,操作人員在目鏡上方左右移動視線,目測觀察十字分劃板與目標像之間是否重合,其偏差應不大于0.10cm/m。用卡尺測量眼鏡鏡片支座的內徑,其值應不超過本大綱8.6.1的規(guī)定。用卡尺測量角膜接觸鏡鏡片專用支座的內徑,其值應不超過本大綱8.6.2的10.2.5計量性能的檢驗對自動對焦原理的焦度計進行檢驗時,應首先將儀器的阿貝數(shù)設定在(59±4)的條件下,同時將焦度計對柱鏡片的顯示模式設置在“mix(+/一)”狀態(tài)下。對手動調焦原理的焦度計進行檢驗時,應按照本大綱10.2.3的步驟首先消除操作人員的視差。10.2.5.1測量眼鏡鏡片用焦度計a)頂焦度示值誤差焦度計頂焦度示值誤差的檢驗均指對其后頂焦度的檢驗(見圖3)。9(正確)(不正確)1)零位誤差焦度計的支座上不放任何鏡片,目測觀察或調焦至目標像清晰,此時所對應的頂焦度示值為零位誤差,其值應滿足本大綱7.1.1的要求。2)球鏡度示值誤差將標準鏡片逐個放在焦度計上進行測量,每個鏡片至少獨立測量3次并讀數(shù),取3次讀數(shù)值的平均值作為該鏡片的實際測量值,用D表示。若該標準鏡片的標準值為D?,則被檢焦度計的頂焦度示值誤差dp為:其值符合本大綱7.1.2.1的要求。被測焦度計的頂焦度修正值為:-do。3)柱鏡度示值誤差將+1.50m-1和-1.50m-1的柱鏡標準片分別放在焦度計的支座上,測量負柱鏡時應將焦度計的“+/—”號設在“—”處;測量正柱鏡時應將焦度計的“+/—”號設在“+”處。測量應在0°~180°的水平方向進行,取3次獨立測量的讀數(shù)平均值作為該鏡片的實際測量值。實測值與標準值之間的偏差不得超過本大綱7.1.2.2的要求。b)非線性誤差將外形為八角狀(每角45°)的+1.50m-1和-1.50m-'的柱鏡標準片分別置于支座上,使其任意一角的工作面緊靠可調擋板,柱鏡標準片與可調擋板一起移動,同時調焦使鏡片所成的亮線通過度盤分劃板的中心,并讀取相應的頂焦度示值。然后順時針旋轉柱鏡標準片,將與其相鄰的那個角的工作面再次緊靠可調擋板,重復上面的動作,再次讀取相應的頂焦度示值。依此類推,分別得到八個工作面的頂焦度測量值后,選取其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偏差作為非線性誤差,不得超過本大綱7.2的要求。c)棱鏡度示值誤差首先使焦度計的頂焦度示值為零。然后將棱鏡標準鏡片逐片放在支座上,旋轉棱鏡片使之分別落在0°和180°方向上各一次,并讀取相應的棱鏡度示值。選取兩個數(shù)據(jù)之間與標準值偏差最大的數(shù)據(jù)作為其實際測量值,用△m表示。若棱鏡標準鏡片的標準值為△n,則該焦度計的棱鏡度示值誤差d。為:其值不得超過表2的規(guī)定。被測焦度計的棱鏡度修正值為:一d?(應標明方向)。d)中心誤差將手動調焦原理焦度計的讀數(shù)手輪快速調至零位處。在不放鏡片的情況下精細調焦后,然后觀測焦度計的目標像與十字分劃板的中心是否重合,兩者之間的偏差不得超過7.4的要求。e)軸位標記將+5m-1的矩形標準平柱鏡放在支座上,調整其位置,并調焦使柱鏡軸線所成的用量角器測量標記三點所連的直線與柱面標準鏡片基線的夾角,其值不得超過7.5的規(guī)定。f)透鏡光學中心標記偏差使用+15m-1的球鏡標準鏡片,首先在焦度計上對好中心,使棱鏡度為零,并打印中心標記。將該鏡片旋轉180°后,再次對中至棱鏡度為零,并打印標記。兩次中心標記之間距離的一半不得超過7.6的規(guī)定。g)可調擋板平行度偏差把矩形標準平柱鏡置于支座上,讓其工作基面(無刻字一面)緊靠可調擋板。使柱面標準鏡片與可調擋板一起移動,同時調焦使鏡片所成的亮線通過度盤分劃板的中心。此時,該亮線與度盤0°~180°方向的角偏差不得超過7.7的規(guī)定。10.2.5.2測量角膜接觸鏡用焦度計a)頂焦度示值誤差將專用標準鏡片逐片放在角膜接觸鏡鏡片專用支座上,調焦清晰,每片至少獨立測量四次,取四次讀數(shù)值的平均值作為該點的實際測量值,用Dm表示。若該標準鏡片的標準值為Da,則被檢焦度計的頂焦度示值誤差dp為:其值符合本大綱7.1.2.1的要求。被測焦度計的頂焦度修正值為:一dp。b)其他測量角膜接觸鏡用焦度計如需進行其他參數(shù)的檢驗,應參照眼鏡片用焦度計的項目10.2.6安全性能檢查10.2.6.1剩余電壓設備運行在額定電壓或上限電壓,用拔出插頭的方法將設備和電網(wǎng)斷開,且設備電源開關置于“通”或“斷”中最不利的位置。在斷開電源后1s時,用剩余電壓測試儀測量插頭各插腳間以及插腳與設備機身間電壓,測得的電壓不得超過60V。試驗必須進行10次。10.2.6.2輸人功率開機后,用有效值交流電流表測量,讀出穩(wěn)態(tài)電流,并與標出值或隨機文件中的規(guī)用50Hz或60Hz、空載電壓不超過6V的電源產生不低于10A也不超過25A的按GB9706.1—2007中19.4進行試驗。AC1500V、50Hz正弦波試驗電壓,必須加在設備的A-al部分(網(wǎng)電源部分與已保護接地的外殼之間的絕緣部分)上歷時1min;試驗開始時,必須加上不超過750V的電壓,之后必須在10s內將電壓逐漸增加到1500V,必須保持此值達1min,之后必須在10s內將電壓逐漸降至750V以下。潮濕預處理按GB9706.1—2007中4.10進行。設備經(jīng)潮濕預處理后,按GB9706.1—2007中19.4進行試驗。潮濕預處理按GB9706.1—2007中4.10進行。設備經(jīng)潮濕預處理后,讓設備保留試驗時,AC1500V、50Hz正弦波試驗電壓,必須加在設備的A-a1部分(網(wǎng)電源部分與已保護接地的外殼之間的絕緣部分)上歷時1min;試驗開始時,必須加上不超過750V的電壓,之后必須在10s內將電壓逐漸增加到1500V,必須保持此值達1min,之后必須在10s內將電壓逐漸降至750V按JB/T9329—1999中4.1進行試驗。試驗時試驗溫度為(40±3)℃。試驗后使包裝件溫度降至室溫取出,并在正常工作條件下放置24h以上,再按本大綱10.2.5對按JB/T9329—1999中4.2進行試驗。試驗時試驗溫度為(-25±3)℃。試驗后使包裝件溫度升至室溫取出,并在正常工作條件下放置24h以上,再按本大綱10.2.5按JB/T9329—1999中4.5.1進行試驗。試驗時跌落高度為250mm;跌落次數(shù)為4次。試驗后,再按本大綱10.2.5對儀器計量性能進行檢測。要求,則判該單項為不合格。在全部試驗項目中,有一項以上(含一項)主要項目單項不合格的,綜合判定為不合格;有二項以上(含二項)次要項目單項不合格的,綜合判11.2型式評價報告型式評價報告格式見附錄A。附錄A計量器具型式評價報告生產廠家:一、申請和委托的基本情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