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地域建筑文化分析_第1頁
當代地域建筑文化分析_第2頁
當代地域建筑文化分析_第3頁
當代地域建筑文化分析_第4頁
當代地域建筑文化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當代地域建筑文化分析》讀后感班級:一二建筑學二班學號:1213112026姓名:陸冰摘要:以全球化為大的背景,分析全球化對地域建筑的影響、地域性建筑的再生以及地域建筑的文化表達,解釋在面對中國地域建筑與經濟全球化之間的出發(fā)點和態(tài)度。關鍵詞:全球化地域建筑建筑文化民族性正文:1全球化的概念與定位“全球化”作為當代文化的強勢語境,已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在建筑領域全球化給發(fā)展中國家?guī)砹俗钚碌慕ㄖ夹g和材料,同時,也帶來了先鋒的設計理念和時髦樣式,對全球各地的地域建筑文化產生了沖擊。全球經濟一體化導致的全球文化趨同使地域傳統(tǒng)建筑文化逐步被商業(yè)文化所淹沒,建筑的民族性被建筑的“國際性”所取代。作為城市和建筑個性的地域文化特征有逐漸衰落和消失的危險。在全球化語境下,如何保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地域建筑文化成為當代建筑文化的使命。近年來,全球化問題亦被建筑界所重視,它成為我們觀察思考建筑問題的現實背景和切入點,國內各類建筑刊物相關發(fā)表論文百余篇,其中“地方建筑”,“地區(qū)建筑”,“地域建筑”通常被視為相同概念。三者雖均與我國行政區(qū)劃相關,但實際使用中有所差異:“地方建筑”偏重于建筑所在的領域及整體環(huán)境;“地區(qū)建筑”偏重于建筑所在某一范圍內的地理環(huán)境;“地域建筑”偏重于建筑所在的大文化環(huán)境。全球化既是一種客觀事實,也是一種發(fā)展趨勢,無論承認與否,它都影響著世界的歷史進程,無疑也影響著中國的歷史進程。中國加入WTO和承辦2008年奧運會更使中國人感受到融入全球經濟、政治、文化的步伐在加快。對許多中國人來講,通常以為全球化是20世紀80、90年代以來的事情。其實理論界一般認為全球化始于15、16世紀,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從15、16世紀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的工業(yè)化時代的全球化。第二是20世紀60年代以計算機的發(fā)明為標志的信息時代或知識經濟時代的全球化。但該階段還不是全球化的終點,民族國家依然存在,全球化還只是為了個人利用全球的全面生產提供可能,各種負面、異化的現象還存在。第三是計算機信息階段。在理論上該階段個人才真正成為世界意義上的個人,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整個世界、人類發(fā)展的前提。由此可見,全球化具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全球化是一個多維度的不平衡發(fā)展進程。第二,全球化是統(tǒng)一和多樣并存的過程。第三,全球化是一個觀念更新和范式轉變的過程。2全球化與地域建筑文化互動2.1全球化對地域建筑的影響在建筑領域,全球化一方面促進了世界建筑文化的交流和對話,使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共享新的建筑技術和建筑材料,使得各個建筑流派、理論在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而另一方面,地域建筑文化逐步受全球文化影響,其各自所具有“地方性”被建筑的“國際性”所取代。從文化互動角度看,地域建筑面對全球化一般有三種選擇:其一是不同程度地文化認同的態(tài)度,明確或含蓄地接受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物質文明。其二是強調民族和自身文化的價值,反對和抵制全球化進程。其三是積極面對全球化的現實語境,致力于傳統(tǒng)文化觀念和美學精神的現代轉型與融合。中國建筑現代化的歷程反映了這三種選擇的抗衡、共存與消長。20多年來中國建筑取得了驚人的變化和成就,而創(chuàng)作實踐中“民族性”與“現代性”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建筑師。從上世紀80年代的香山飯店、北京國際展覽中心、廣東新建筑,到90年代以來的仿歐風建筑、國家大劇院、央視新樓、鳥巢之爭,中國建筑在急功近利的大拆大建中一步步走向現代化和國際化。同時對發(fā)展方式的反思和環(huán)境惡化的代價,對優(yōu)秀傳統(tǒng)建筑和地域建筑的保護意識日益提高,尤其是當代地域建筑研究和創(chuàng)作活動的逐步深入,如何處理好全球化與地域建筑文化的關系成為中國建筑“民族性”與“現代性”問題的發(fā)展與繼續(xù)。從現實來看,中國仍然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國內發(fā)展也存在著巨大的不平衡,當代中國正在發(fā)生巨大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變革。中國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速融入世界。面對全球化語境,中國地域建筑呈現一種現實的,后現代主義反應,以應對一個已然進入全球化的世界。這一現實就是:當代中國正在發(fā)生社會結構的根本變革和文化的巨大轉向,傳播方式與媒體發(fā)生深刻變革,城市化與城市文化迅速興起,消費型的商業(yè)社會逐步形成,具有全球化和后現代語境的大眾文化與消費娛樂文化正成為當代中國人生活方式的主流。從這一現實出發(fā),中國建筑的后現代主義是不斷修正的、建構中的現代性。因為“后現代主義是一種文化風格,它以一種無深度的、無中心的、無根據的、自我反思的、游戲的、模擬的、折中主義的、多元主義的藝術反映這個時代性變化的某些方面,這種藝術模糊了‘高雅’和‘大眾’文化之間,以及藝術和日常經驗之間的界限”[1]。如上所見,盡管從現代到后現代各種轉間學習,學會充分利用建筑材質特性因素,使建筑更加緊密地植根于地域環(huán)境,形成對地域建筑文化的延續(xù)。例如建筑師皮亞諾設計的新卡里多尼亞特吉尼奧文化中心,堪稱現代生態(tài)技術與地域建筑結合的典范參考文獻:[1]特里·伊格爾頓.后現代主義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