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聲聲慢(尋尋覓覓)》練習(含答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9.3《聲聲慢(尋尋覓覓)》練習(文字版|含答案)
一、選擇題
1.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聲聲慢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下列對《聲聲慢》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詞的開篇,作者用十四個字為全詞奠定了基調,接著作者便層層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慘和心情的哀痛。
B.作者通過感嘆大雁可以南來北往,而自己卻滯留在南方不能北歸,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南方生活的厭煩。
C.作者通過自比黃花,不僅表達了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tài)相近,而且也象征著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
D.《聲聲慢》這首詞作營造了一種晚風送寒、秋雨連綿、黃花零落、北雁南飛的凄慘、悲涼的意境。
2.下列對教材中的詩歌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兩句寫面對天姥山,高達四萬八千丈的天臺山也像要拜倒在它的東南面一樣,反襯天姥山之高。
B.“艱難苦恨繁霜鬢”一句是說杜甫一生飽經(jīng)艱難,鬢發(fā)如霜卻志業(yè)未成,常常抱恨于心。
C.“主人下馬客在船"是寫詩人與主人江邊分別的情景,一人在岸,一人在船,揮手作別,為下文詩人單獨召見琵琶女做好了鈾墊。
D.“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寫出了詞人遭遇了國破家亡之痛,江湖飄泊之苦,如今孑然一身,面容變得暗淡憔悴,卻無人理會。
二、情景默寫
3.聲聲慢
(1)《聲聲慢》中使用了一連串疊詞,渲染出一種凄涼的氣氛,把詞人內心的悲哀、孤獨、寂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聲聲慢》中描寫天氣變化無常,忽暖忽寒,人最難調養(yǎng)身體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3)《聲聲慢》中寫晚風寒氣逼人,淡酒難敵,含蓄地道出了詞人想解脫而又無法解脫的痛苦心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面對花凋花謝的感慨。
(5)運用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來展現(xiàn)詞人兀自獨坐、百無聊賴、無所依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聲聲慢》中詞人用雨點打在梧桐葉上的情形,寫出自己不能自抑凄苦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選擇題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文學創(chuàng)作而得名的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家?!对娊?jīng)》雖然出現(xiàn)在《楚辭》之前,但其篇章并非一人一時所作,且作者絕大多數(shù)不可考,因此,《詩經(jīng)》只能反映西周時期整體的社會風貌,而無法探知詩人本身的性情與才華。
關于屈原的愛國情懷,并不能簡單地與今日的愛國主義情懷等同。在百家爭鳴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大師人才輩出,學術空前繁榮。戰(zhàn)國時期無論是官僚階層,還是社會底層人民都并未形成等同于今日的愛國主義情懷。諸子百家在各國游說“兜售"自己的學說思想,他們像逐水草而居的群羊。這一時期的一個重要歷史特征就是“尚游說”,()。
在這樣的歷史大環(huán)境下,屈原最后選擇以自沉汨羅江的方式報答他一直深愛的楚國。因此,說屈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是毫不夸張而十分貼切的。屈原在舉世皆濁的社會中沒有融入大環(huán)境同流合污,而是毅然決然地選擇堅守自己的理想,堅守自己的清白,這正是屈原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是屈原留給后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4.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沒有例外的還有周游列國的孔子
B.周游列國的孔子也是這樣的情況
C.甚至連周游列國的孔子也不例外
D.孔子的周游列國也是這樣的情況
5.下列各項中,和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韋應物《寄李檐元錫》)
B.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
C.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D.不見鄉(xiāng)書傳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王涯《秋思贈遠二首》)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國素有“詩國"之稱,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作的詩歌精品,已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詩歌是以高度凝練的藝術語言負載著深摯情感的有韻律的文學樣式。它所抒發(fā)的感情比散文更濃烈、更醇厚,講究()、語近情遙,具有一種簡約含蓄之美。
古典詩歌要求在限定的字數(shù)里,盡可能表達由豐富的內容,文字要最大限度地向內濃縮,而意蘊應最大限度地向外延展。如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在寥寥數(shù)語中,包孕著無窮的意蘊,含而不露,()。
由于追求簡約含蓄之美,__________________。如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所謂詩歌鑒賞,就是要披文入情,含英咀華,反復吟味,用藝術再創(chuàng)造去填補空白、墊平壑谷,真切而深刻地()詩作的意境之美。
6.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A.言簡意賅意猶未盡領會
B.言簡意賅余味綿長領略
C.言之有物余味綿長領略
D.言之有物意猶未盡領會
7.下列填入文中劃線處的句子,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詩人往往舍棄鋪陳直敘或直接抒情,而通過勾勒之筆來表達題旨
B.使得詩人往往舍棄鋪陳直敘或直接抒情,而通過勾勒之筆來傳達題旨
C.詩人往往舍棄鋪陳直敘或直接抒情,而通過勾勒之筆來傳達題旨
D.使得詩人往往舍棄鋪陳直敘或直接抒情,而通過勾勒之筆來表達題旨
8.下列與文段相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詞是宋代盛行的一種文學體裁,又稱曲子詞、長短句等。豪放派代表詞人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代表詞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B.辛棄疾,有“詞中之龍”之稱,被后入贊為“南宋最勇猛的文人、最抒情的將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C.《登高》和《蜀相》都是杜甫所做的懷古詩。懷古詩常以歷史事件、人物、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寄托情思。
D.“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與“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都運用了比喻手法,其中“雪”的意思一致,都指似雪的白色浪花。
四、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雅與俗分別擁有各自的美學起源。進入現(xiàn)代社會,雅與俗的不同根須伸入文化乃至社會各個層面,產(chǎn)生種種隱秘的回響。雅俗之辯至今風頭不減,甚至歷久彌新。
“雅者,正也。"雅被視為“正”的普遍規(guī)范?!把?據(jù)說曾經(jīng)是古代的樂器名稱:中國古代詩學之中,“雅”又指一種文體,《詩經(jīng)》之中有“大雅"“小雅”。從“正"的普遍規(guī)范轉換為審美趣味,“所謂‘雅樂’又稱‘先王之樂’,是指正統(tǒng)的音樂,通常包括樂舞、樂曲、樂歌,“雅樂”流行于宮廷,嚴格按照祭祀對象、主持者與參加者的身份規(guī)定演奏的樂器、數(shù)量與形制,否則即為“非禮"。象征與維護“禮”的各種規(guī)范的“雅樂",其風格趨于舒緩、凝重、內斂、肅然而不是輕快地激蕩跳躍。由于儒家文化的倡導與規(guī)訓,后世的詩詞文賦很大程度上傳承了這種美學:中正平和,持重端莊,怨而不怒,遵從“溫柔敦厚”的詩教。所以,葉燮強調奉雅為宗:“雅也者,作詩之原。"古代批評家的論述之中,以“雅”為中心詞的術語絡繹不絕,例如典雅、高雅、淡雅、古雅、雅趣、雅訓,如此等等。從“禮"到“雅樂”,同時意味著文化權威的確立與肯定,種種文化經(jīng)典由于“雅"的品質而充當圭臬,尤其是儒家經(jīng)典。劉勰的《文心雕龍·體性》釋“典雅”為“典雅者,熔式經(jīng)誥,方軌儒門者也"。經(jīng)典是“雅”的至高范本,納入經(jīng)典意味著獲得了“雅"的認可與批準。
“俗,習也?!薄八?首先指風俗民情,通俗文化的一個潛在標識是,可以成為風俗民情的組成部分,譬如說唱、評書、民歌、諺語、笑話、相聲、小品、地方戲等底層大眾熟悉的文化形式。如同宮廷之于“雅樂”,流傳的社會階層也是“通俗"的首要地標。艱澀古奧的詩文與文人雅士的學識修養(yǎng)相稱,所謂的“通俗”必須進入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的視野——作品的主題、語言、表演形式無不凝聚了這個社會階層的審美趣味。相對于高雅文化的文字記載與書面形式,相當一部分通俗文化具有口頭文學或者身體表演的現(xiàn)場性質——中國古代的一批“通俗演義"即以聲情并茂的說書形式敘述歷史故事;相對于高雅文化的完整收集乃至官方支持的保存,通俗文化多半零散破碎,湮沒無聞,或者僅僅流通于某個地域;相對于高雅文化的內斂節(jié)制與含蓄厚重,通俗文化傾向于放浪、潑辣以及鄉(xiāng)野或者市井氣息。進入現(xiàn)代社會,雅俗之辯既包含底層大眾愈來愈明確的自我文化表達,也包含世俗社會愈來愈強大的經(jīng)濟訴求。
“俗”意味著日常人間與煙火氣息,意味著渺小而質樸的勞作、歡樂與苦難,意味著田野、廠房、窮鄉(xiāng)僻壤或者邊陲之地,這一切提供了“雅"未曾有過的文化經(jīng)驗。這些文化經(jīng)驗天真未鑿,不加修飾,單純而自然?!八住辈辉僮鹬亍把?維持的各種森嚴規(guī)范,相對于“雅”的莊重與嚴肅,底層大眾所熱衷的“俗"往往隱含某種狂歡性質?!八住钡目駳g性質是拋開“雅"的陳規(guī)陋習之際不無過激的反彈,種種精致微妙、典雅斯文、欲說還休、含蓄蘊藉都將在粗獷的哄然大笑之中解體。
雅俗概念之所以能保持長盛不衰的理論活力,恰恰是因為與歷史文化的廣泛聯(lián)系。從審美趣味、經(jīng)典遴選、文化運動到文化遺產(chǎn)、階層與階級、經(jīng)濟與市場,人們都可能發(fā)現(xiàn)雅俗之辯的蹤跡。
(摘編自南帆《論雅俗之辯》)
材料二:陶淵明有“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詩句,那是一些雅人的樂事。“雅俗共賞"這個成語,“共賞”顯然是“共欣賞"的簡化,可是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賞,那欣賞的大概不會還是“奇文”罷。
唐朝的安史之亂可以說是社會變遷的一條分水嶺。在這之后,門第迅速垮了臺,社會的等級不像先前那樣固定了。士人多數(shù)是來自民間的新的分子,他們多少保留著民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他們一面學習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卻還不能擺脫或蛻變那些俗的?!把潘坠操p"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標準。
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賞”的路,詩也走向這條路。胡適之先生說宋詩的好處就在“做詩如說話",一語破的指出了這條路。自然,這條路上還有許多曲折,但是就像不好懂的黃山谷,他也提出了“以俗為雅”的主張,并且點化了許多俗語成為詩句。實踐上“以俗為雅",并不從他開始,梅圣俞、蘇東坡都是好手,而蘇東坡更勝。據(jù)記載,梅和蘇都說過“以俗為雅”這句話,可是不大靠得??;黃山谷卻在《再次楊明叔韻》一詩的“引"里鄭重地提出“以俗為雅,以故為新”。他將“以俗為雅"放在第一,因為這實在可以說是宋詩的一般作風,也正是“雅俗共賞”的路。雅化的詩還不得不回向俗化,剛剛來自民間的詞,在當時不用說自然是“雅俗共賞"的。詞后來雖然漸漸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終不能雅到詩的地位,它怎么著也只是“詩余”。詞變?yōu)橛?,不是在文人手里變的,而是在民間變的;曲又變得比詞俗,雖然也經(jīng)過雅化或文人化,可是還雅不到詞的地位,它只是“詞余"。一方面從晚唐和尚的俗講演變出來的宋朝的“說話”就是說書,乃至后來的平話以及章回小說,還有宋朝的雜劇和諸宮調等等轉變成功的元朝的雜劇和戲文,乃至后來的傳奇,以及皮簧戲,更多半是些“不登大雅"的“俗文學”??墒请m然俗,大體上卻“俗不傷雅",雖然沒有什么地位,卻總是“雅俗共賞”的玩藝兒。
“雅俗共賞"雖然以雅化的標準為主,“共賞”者卻以俗人為主。固然,這在雅方得降低一些,在俗方也得提高一些,要“俗不傷雅"才成;雅方看來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是不能“共賞"的。但是在什么條件之下才會讓俗人所“賞”的,雅人也能來“共賞"呢?孟子說:“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边@說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謂人情不相遠。譬如北平罷,故宮和頤和園,包括建筑,風景和陳列的工藝品,似乎是“雅俗共賞"的。說到文章,《西廂記》無視傳統(tǒng)的禮教,《水滸傳》無視傳統(tǒng)的忠德。俗人固然同情這些,一部分的雅人,跟俗人相距還不太遠的,也未嘗不高興這兩部書說出了他們想說而不敢說的。這可以說是一種快感,一種趣味,可并不是低級趣味。
(摘編自朱自清《論雅俗共賞》)
9.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雅”是古代的樂器名稱:還是一種文體,如《詩經(jīng)》之中有“大雅"“小雅”。
B.葉燮強調奉雅為宗,提出了典雅、高雅、淡雅、雅趣等以“雅"為中心詞的術語。
C.”俗“指"意著日常人間與煙火氣息,可提供“雅未曾有過的單純而又自然的文化體驗。
D.詞不能雅到“詩”的地位,是“詩余",而曲又比詞俗,所以曲是最俗的文學作品形式。
10.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雅樂象征與維護“禮”的各種規(guī)范。
B.到文化遺產(chǎn),經(jīng)濟與市場等方面都可能發(fā)現(xiàn)雅俗之辯的蹤跡。
C.民間的士人不能蛻變那些俗的,“雅俗共賞"似乎更合適。
D.在雅看來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雅人是不可能來“共賞"的,所以“俗共賞”是以雅化的標準為主的。
11.下列選項,不屬于材料一中“俗"的范疇的一項是()
A.諺語、笑話、相聲、小品等底層大眾熟悉的文化形式。
B.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體作品《論語》。
C.以聲情并茂的說中形式來敘述歷史故事的“通俗演義”
D.具有狂歡性質的民歌演唱會、地方戲演出和廟會等。
12.兩則材料都談論了“雅俗",但材料內容側重點不同。請簡要分析。
13.有評論認為,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是可以實現(xiàn)雅俗共賞的。這首詞為什么能夠實現(xiàn)雅俗共賞呢?請根據(jù)材料二的觀點,簡要分析。
五、混合默寫
14.填空題
(1)《聲聲慢》作者___,李清照,號_____________,宋代派著名女詞人。
(2)下列這副對聯(lián)寫的是誰?請說說你的理解。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揚深處;
漱玉詞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
_________________。
(3)尋尋覓覓,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
(4)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_________________。
六、語言表達
15.閱讀下面的文字,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連日來,各地博物館為了吸引游客可謂_________________。“聲聲慢·心弦動——古代音樂文物展”“花開并蒂——青銅文明特展"“且聞鳥鳴·靜待花開——館藏花鳥畫作品展”……一個個展覽的名字,聽著就讓人怦然心動。盡管眾口難調,但琳瑯滿目的博物大餐,總有一款會打動你。
隨著“云游"博物館活動的持續(xù)開展,線上線下結合將會是博物館展覽的常態(tài)。博物館管理者有責任因應時勢,想辦法契合觀眾的審美訴求,讓博物文化走向廣闊的世界。而對于觀眾來說,多看看世界不是壞事。博物館再降低姿態(tài),哪怕把文化佳肴夾到嘴邊,你不張口也_________________。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博物館的力量應該是文明的力量,文化人的力量。隨著博物館越建越多,展覽也越來越多,如何最大限度發(fā)揮博物館的作用就成了_________________。雙向奔赴,共同發(fā)力,博物館才能越來越有力量。
七、古代詩歌閱讀
16.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____________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____________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詞中作者塑造的周瑜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借此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滿江紅赤壁懷古
戴復古
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qū)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
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
17.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風格上,本詞與李清照的《聲聲慢》截然不同:本詞意境闊大雄渾,展現(xiàn)的是家國情懷;而李詞則感情婉轉纏綿,寫的是個人愁苦。
B.本詞開頭“赤壁磯頭"與蘇軾的“大江東去”相比,顯得起勢平淡,不如蘇詞的氣勢雄偉,但以樸素的敘述入題,倒也顯得自然輕快。
C.本詞“卷長波、一鼓困曹瞞"句,與蘇詞的“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有異曲同工之妙,傳神地描繪出曹軍崩潰之快,周瑜取勝之速。
D.本詞和李清照的《聲聲慢》都以問句作結,本詞結語之問意在贊美楊柳無私奉獻的精神,而李詞結語之問則言愁之多,不能概括得盡。
18.本詞和《念奴嬌赤壁懷古》都寫到赤壁之戰(zhàn)時的“周郎",但表達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請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念奴嬌春情
李清照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19.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詞的上片,前三句點明了環(huán)境和天氣。庭院蕭條,重門緊閉,兼以細雨斜風,引發(fā)了詞人心中的惆悵。
B.“征鴻過盡”,使用鴻雁傳書的典故,寫詞人欲向丈夫訴說相思而信使難逢。點出詞人愁緒的由來。
C.“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寫晨起時庭院中景色。新長的桐葉引發(fā)了游人的喜悅,反襯出作者內心的悲涼。
D.全詞從上片的天陰寫到下片的天晴,詞中感情的起伏和天氣的變化相諧而生,全篇融情入景,渾然天成。
20.通過與李清照的代表作品《聲聲慢》(尋尋覓覓)比較閱讀,請你判斷:本詞是李清照南渡前還是南渡后的作品?從詞的內容、情感等方面談談你的理由。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唐多令
【南宋】鄧剡①
雨過水明霞②,潮回③岸帶沙。葉聲寒,飛透窗紗??昂尬黠L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華,烏衣日又斜。說興亡,燕入誰家?惟有南來無數(shù)雁,和明月,宿蘆花。
【注】①鄧剡(1232~1303),文天祥的同鄉(xiāng)和朋友。此詞是鄧剡羈留建康(今南京)時所寫。②水明霞:彩霞照亮了水面。③潮回:暗用劉禹錫《石頭城》“潮打空城寂寞回”。
2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以景起情,用“雨過水明霞"勾勒出一幅雨過天晴、霞光照水的黃昏秋江圖。
B.“更吹我,落天涯”,詞人把自己比作被吹落天涯的枯葉,形象鮮明,漂泊無依。
C.“寂寞古豪華"一句與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意蘊相近。
D.“惟有"三句,詞人置雁群于明月、蘆花中,表達了自己不同流俗的高潔追求。
22.本詞中“惟有南來無數(shù)雁”和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中“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都有“雁”的意象。兩詞中“雁"的意蘊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
八、小閱讀-課內
23.下列對李清照《聲聲慢》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詞開篇連用七組疊字,下筆奇特,營造一種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寫出了詞人內心的空虛、孤寂和凄苦。
B.上片“雁過也”三句寫詞人見到曾經(jīng)在北方與自己相識日久的大雁從空中飛過,而產(chǎn)生了濃重的思鄉(xiāng)之情。
C.本詞下片“滿地黃花"三句,承接上片最后寫到的秋日高空,轉寫自家庭院,明寫花而暗喻歲月流逝,人已衰老。
D.“梧桐更兼細雨”兩句寫桐葉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語戚戚、幽靈啜泣,環(huán)境凄清,寫出了作者的悲苦心情。
參考答案:
1.B
2.B
3.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4.C5.D
6.B7.A8.C
9.C10.D11.B12.①材料一側重闡述雅與俗的內涵及其差別。雅與俗的概念影響到文化乃至社會各個層面,雅俗之辯歷久彌新。②材料二側重闡述中國古代文學是如何走上雅俗共賞之路的。13.①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語言通俗質樸,曉白如話:如“怎敵他"“雁過也”“守著窗兒"“怎一個愁字了得”等。但這首詞俗不傷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新媒體內容版權授權與保護合作協(xié)議2篇
- 2024年標準土地共同開發(fā)合同版
- 2023-2024學年高中信息技術選擇性必修1(浙教版2019)數(shù)據(jù)與數(shù)據(jù)結構-說課稿-5.4-數(shù)據(jù)查找
- 2024提高教育資源共享傳播能力采購合同3篇
- 2024數(shù)碼相機租賃與體育賽事轉播合同范本3篇
- 高血壓健康宣教
- 專業(yè)車輛租賃協(xié)議:2024經(jīng)典版式版
- 職業(yè)學院學生外出活動安全承諾書
- 2024志愿服務協(xié)議書
- 個人最高額抵押融資協(xié)議樣本(2024版)版B版
- 河長制工作總結報告5篇河長制年度工作總結
- 第二期專題04-短文填空(6選5)-沖刺中考英語必考題型終極預測(深圳專用)
- 民間借貸利息計算表
- 酒店保潔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白描花卉妙筆生》 課件 2024-2025學年嶺南美版(2024) 初中美術七年級上冊
- 2025年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與參考答案
- 2024年秋季新人教PEP版三年級上冊英語全冊教案
-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四則混合運算練習200道及答案
- 2024耐張線夾技術規(guī)范
- 2024年中考英語語法感嘆句100題精練
- 《海洋與人類》導學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