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甘肅省白銀市靖遠名校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解析)_第1頁
20222023學年甘肅省白銀市靖遠名校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解析)_第2頁
20222023學年甘肅省白銀市靖遠名校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解析)_第3頁
20222023學年甘肅省白銀市靖遠名校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解析)_第4頁
20222023學年甘肅省白銀市靖遠名校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22023學年甘肅省白銀市靖遠名校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解析)2022-2023學年甘肅省白銀市靖遠名校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大題共9小題,共35.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下午5點準時打卡下班,只做指定的日常工作,對加班說不……這是美國職場近期新詞“安靜辭職”(QuietQuitting)的顯著特征。

很多人認為,“安靜辭職”不是消極怠工,而是重新為自己設定界限,防止精疲力竭。另一個方面,相比工作經(jīng)驗豐富的人,年輕人對工作懷有更多期待,他們更加希望從工作中獲得目的和意義。如果找不到,就會更容易從工作中抽離?!度A爾街日報》指出,“安靜辭職”是別把工作看得太重的新表述。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報道指出:在某種程度上,“安靜辭職”可能是“大辭職潮”的新范式,美國職員不愿再迎合雇主的樂觀期望;至于這一趨勢是否會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改變美國的工作文化,可能還得看未來職員能否比雇主更有優(yōu)勢。

“安靜辭職”看似美好,卻也折射出很多問題。許多美國職員,尤其是年輕一代的職員看不到希望,工資跟不上通脹,租金飆升和住房負擔加重,他們已經(jīng)無法保證基本的生活質量,像買房、晉升等重大目標也變得遙不可及??伤麄儏s要因休假而感到內疚,本該朝九晚五的生活里密集地完成朝七晚八的工作,還要在半夜為一封語氣可能不恰當?shù)碾娮余]件而驚慌失措。因而,有些人選擇了“安靜辭職”,以此擺脫所有可能因工作而產(chǎn)生的額外情緒包袱。美國錫拉丘茲大學心理學教授凱文安特謝爾指出,隨著美國經(jīng)濟出現(xiàn)放緩跡象,通貨膨脹率達到40年來的最高水平,許多工人目前可能沒有足夠的安全感離開工作崗位,“因此,美國有一場‘完美風暴’推動‘安靜辭職’形成趨勢”。

(摘編自網(wǎng)絡)

材料二:

其實,“安靜辭職”是一個虛假的趨勢。每家公司都有“安靜辭職的員工”,這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了。民意調查組織蓋洛普(Gallup)近二十多年來一直在跟蹤員工在公司的工作狀態(tài)。在此期間,符合“安靜辭職”的員工的比例基本保持穩(wěn)定,在13%到20%之間。而幾十年來,敬業(yè)員工的比例也一直保持穩(wěn)定,約占員工的30%。從公司角度出發(fā),他們其實非常需要“安靜辭職”的員工,他們滿足于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們也不會為了獎金或者升職而糾纏管理層。他們可以接受以較慢的職業(yè)晉升作為低壓力生活的代價。

我們總是假定,一個敬業(yè)的好員工不會對工作倦怠,但事實上這并不太可能。根據(jù)耶魯大學的研究,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員工覺得自己有很高的工作責任感,同時也有很高的疲憊感。況且很多職場人在生活中并不能百分之百瘋狂投入工作,瘋狂內卷。這樣伴隨而來的只有極高的健康風險和職業(yè)倦怠。而且工作量和工作熱情有所起伏也是很正常的表現(xiàn)。

公司總是會賦予員工過多的期望,希望他們在本職工作外還能多做點什么。從這個角度來看,“安靜辭職”不過是“希望員工能夠低工資,高產(chǎn)出超預期工作”的無聲反抗罷了。或許老板們應該少擔心一點這些安靜辭職者,多擔心一點那些站出來表述自己不滿的員工。

毋庸置疑,“躺平”或者“安靜辭職”這些概念還是會繼續(xù)在網(wǎng)上流行。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去為自己和他人爭取更多的權利和薪水。也只有越來越多的“雙休俠”“00后整頓職場”“安靜辭職”出現(xiàn),這個世界才有可能終有一天發(fā)生改變。

(摘編自《“安靜辭職”在海外爆火,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材料三:

“安靜辭職”現(xiàn)象已成為“奮斗文化”(hustleculture)的反面,也是年輕人面對職場倦怠時,可能選擇的解決方案。

“安靜解雇”為“安靜辭職”的對立面。主管可能會透過一些方法試圖讓員工主動辭職,如指派員工較困難的任務,或不讓員工參加重要會議,也不會給予晉升或加薪機會。讓員工意識到無論再怎么努力,待遇永遠不會改變,最后主動離開。安靜解雇的動機可能有各種原因,小至雇主不喜歡某個員工,大至組織不想付資遣費。

然而不少專家都指出,以“安靜辭職”“安靜解雇”這些消極方式遠離或結束職場關系的風氣,可能摧毀健康正向的工作文化。心理學家賈尼絲維爾豪耶(JenniceVilhauer)在心理學雜志《PsychologyToday》表示,這種“慢慢淡出”的處理方式,反而會讓對方充滿困惑、產(chǎn)生自我懷疑,造成反效果。不僅職場關系,當人們以“安靜退出”面對生活人際互動時,也可能影響并傷害親密關系;長期看甚至有害個人及他人心理健康。也有研究表示,清楚掌握事態(tài)有助于人們穩(wěn)定心理狀態(tài),不確定性會加劇情緒起伏,使對某事件不愉快的感受更惡化。

為什么職場關系會走到這個地步?《Fortune》認為,原因可能是出于疫情后,職場互動被在線會議及遠程工作取代,屏幕背后,人們更容易避開老板及同事;面對面溝通機會愈來愈少,可能導致人們愈來愈不愿意正面面對職場人際關系。

所以,開啟對話,別再讓被動攻擊文化傷害職場關系。

(摘編自《“安靜辭職”“安靜解雇”不是好方法》)

1.下列各項對材料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安靜辭職”是年輕人面對職場倦怠時可能選擇的解決方案,CBS認為其有可能成為燎原之勢,改變美國文化。

B.“安靜辭職”是職員們因各種原因暫時無法辭職而又想擺脫因工作產(chǎn)生的額外情緒包袱的無奈之舉。

C.公司需要適量的“安靜辭職”的員工,可能的原因是公司中的有些工作不需要員工額外付出。

D.作為“安靜解雇”的對立面,“安靜辭職”在本質上與健康正向的工作文化相背離,雖不影響心理,但有可能影響人際關系。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換個角度看“安靜辭職”,年輕人從現(xiàn)有工作中抽離其實是為了在重新調整中為自己設定新的界限,從而獲得期待的工作目的和意義。

B.經(jīng)濟放緩、通貨膨脹率高是“安靜辭職”的重要推手,“安靜辭職”在美國形成趨勢,說明美國的經(jīng)濟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

C.工作責任感很強的員工也有可能產(chǎn)生極高的疲憊感,可見敬業(yè)與倦怠并不完全對立,老板也無須過多擔心員工“安靜辭職”。

D.從被“安靜解雇”到現(xiàn)在的“安靜辭職”,不管它成不成趨勢,都說明勞動者的心理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這也許就是世界改變的開始。

3.下列對材料論述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材料一中凱文安特謝爾用“完美風暴”比喻美國經(jīng)濟現(xiàn)狀對職員們工作心態(tài)的影響,“完美”一詞表現(xiàn)出凱文期待“安靜辭職”這一趨勢的形成。

B.材料二先提出“安靜辭職是一個虛假的趨勢”這一論斷,然后用調查數(shù)據(jù)和專業(yè)研究結果進行佐證,最后順理成章得出結論,提出建議,展望未來,層次清晰。

C.材料三將“安靜辭職”與“安靜解雇”對舉,既展現(xiàn)出其本質上的相同點,也暗示了的某種態(tài)度:不必對“安靜辭職“過多指責。

D.三則材料都引用了權威機構或人物的數(shù)據(jù)、觀點來論述,借此提升自己觀點的可靠性,增強了說服力。

4.根據(jù)文中信息,給“安靜辭職”下一個定義。

5.文中“‘安靜辭職’看似美好,卻也折射出很多問題”。該如何避免“安靜辭職”的負面影響呢?請結合材料進行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一生中最繁忙的時期

聶榮臻

中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重新任命了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領導成員,徐向前同志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我為副總參謀長。當時由于向前同志身體抱恙,因此,原總參謀部的工作,一開始就由我代管,到1950年初,我即被正式指定為代理總參謀長。

那時全國各地實際上是實行軍事管制。在中央,政府工作就是政務院管,軍事工作就是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管??倕⒅\長是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下,負責全軍的作戰(zhàn)和軍事工作。正因為這樣,我的工作非常繁忙和緊張。戰(zhàn)爭還沒有完全結束,特別是向西南進軍和大規(guī)模的剿匪,任務還很重,沿海的一些重要島嶼還有待解放,又要進軍西藏。軍隊一方面要向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邁進,要加強軍兵種和軍事院校的建設,另一方面又因為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已漸趨結束,軍隊要精簡整編,成建制的眾多部隊要轉入到生產(chǎn)建設中去。軍隊工作真可以說是千頭萬緒。尤其是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的1950年下半年到1952年上半年,就更為緊張。

我當時常用的工作方法,就是召集各有關部門開聯(lián)席會議。這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大范圍的,比如各軍兵種,總參、總政、總后的聯(lián)席會議;另一種是總參機關各部門的小范圍聯(lián)席會議。以后者居多。我覺得用聯(lián)席會議解決問題的組織形式很好,各部的領導同志也愿意這么辦。大家把情況湊在一起,共同提出解決辦法,研究確定以后,就分頭去執(zhí)行,問題處理得利索,效率高,不大會出現(xiàn)那些文牘主義和“踢皮球”的事情。

通過這種辦法,我同各部門的領導同志幾乎天天見面,大家可以經(jīng)常通氣。那個時候公文很少,有問題大多就在會上解決。但是有一條,就是要求參加會議的人必須熟悉情況,而且能夠負責,一問三不知,那可不行。后勤部門、軍械部門在開會的時候可以帶個搞計劃的同志,因為這兩個部門都有好多數(shù)目字,武器裝備的數(shù)目字,物資供應的數(shù)目字,非常復雜,而且需要準確,所以準許他們帶兩個助手。別的部門,都是掌握情況、熟悉情況的領導同志來參加會議。

總參工作的核心部門是作戰(zhàn)部。他們晝夜值班。早晨我首先到作戰(zhàn)室,把前方的戰(zhàn)事情況了解清楚,把各方面來的作戰(zhàn)文電、各種情報在作戰(zhàn)室看完。然后安東同志和辦公室其他同志把當天要處理的事情向我一一報告。安東同志當時是原總參謀部辦公室主任,他頭腦清楚,需要處理的問題都安排得有條不紊。接著,我就召開聯(lián)席會議。有關問題該請示的請示,我們能定的就在會上定下來。工作雖然很緊張,但頗有條理。

還有就是毛澤東、周恩來同志那里經(jīng)常叫我去匯報、談話或開會。這些會議大多是在晚上進行,而原總參謀部的工作在白天,這樣我休息的時間就很少了。每周總有幾個夜晚不能睡覺,更沒有什么星期天和節(jié)假日,這也是當時我特別勞累的一個原因。

毛澤東同志歷來對有關作戰(zhàn)的事情和軍隊方面的重大問題非常重視,都是親自過問,有關文電,親自批閱。他非常忙,常常是徹夜工作,凌晨或天亮以后才睡覺。白天他睡覺的時候,我一般不去找他,但在戰(zhàn)爭時期,一些很急的事情,或需要立即處理的作戰(zhàn)方面的緊急電報,也只好去把他叫醒。

我的工作中,還經(jīng)常碰到戰(zhàn)爭和軍隊建設方面的財務開支、物資供應和交通運輸?shù)葐栴}。那個時候不像現(xiàn)在,財政部門很不健全,每年也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規(guī)劃或預算,究竟這一年要用多少錢,誰也說不準。只能是靠國家財經(jīng)委員會隨時根據(jù)經(jīng)濟情況和前方的需要來撥款。因為剛剛勝利,國內的中心任務是恢復國民經(jīng)濟,但仗還在打,我們是邊打邊建,兩個方面都要照顧好。所以打那么大的戰(zhàn)爭,財政、物資各方面都要組織好、協(xié)調好,這要費很大的精力。

在這方面,大小問題我都是首先去找恩來同志的。恩來同志日理萬機,全國剛解放,政府工作百廢待興,又要忙于應付戰(zhàn)爭的各項工作,他思路敏捷,處理問題細致周到,確實不愧為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同志的好參謀長。為了支援戰(zhàn)爭和軍隊建設,恩來同志日夜操勞,是付出了很大心血的。當然,實際執(zhí)行還是要我們下手干,政府管不了那么具體。當時政府部門也是很精干的,不像現(xiàn)在分工這樣細。剛進城時候的政府實際上就是1948年在石家莊成立的華北人民政府,仍由董必武同志任主席。進北平以后,他那個機構就代管全國行政事務方面的事情了,直到1949年10月1日才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底子就是華北人民政府,在它那個基礎上組織了各個部。

由于我在原總參謀部那一段工作過于緊張,后來就病倒了。1952年9月,一天我和彭德懷同志到京郊視察國防工程,回到辦公室就突然摔倒在地,經(jīng)檢查是腦平衡神經(jīng)失調,高血壓、心臟病。1953年朝鮮戰(zhàn)爭實際上停下來以后,經(jīng)中央和軍委批準,我才辭去了代理總參謀長的職務,休息養(yǎng)病。雖然那一段工作十分緊張,但我的心情卻是很愉快的。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新中國成立初期,西藏地區(qū)及沿海的一些島嶼還未解放,但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已漸趨結束,加強部隊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等工作任務真是千頭萬緒。

B.聶榮臻同志常常召集各有關部門開聯(lián)席會議,他認為這種聯(lián)席會議辦事效率高,解決問題更利索,可以有效減少部門之間相互“踢皮球”的現(xiàn)象。

C.聶榮臻同志既有原則性又人性化,開會的時候可以不用紙質材料,但要求參加會議的人必須了解情況,且可以根據(jù)情況調整與會人員。

D.全國剛解放時期,周恩來同志一方面要主持政府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忙于應付戰(zhàn)爭的各項工作,從決策到執(zhí)行,事無巨細,躬身參與。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文章以事寫人,在聶榮臻回憶的一系列事件中,我們可以從樸實無華的敘述中感受到聶榮臻生活的忙碌,品質的卓越。

B.文章的核心內容都是圍繞“我一生中最繁忙的時期”來組織材料的,內容涉及多個方面,遵循實錄原則。

C.由于高強度的工作,聶榮臻同志生病了,但他還繼續(xù)帶病工作,這個回憶片段從側面突顯出他鞠躬盡瘁的精神面貌。

D.文章的整體語言風格淺顯易懂,口語和書面語相結合,敘述口吻穩(wěn)重、平實,給人一種自然親切之感。

8.文章的結尾為什么說“雖然那一段工作十分緊張,但我的心情卻是很愉快的”?

9.本文是一篇回憶錄,回憶錄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性,請談一談文章是如何體現(xiàn)這一特點的。

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5小題,共20.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李陵既壯,選為建章監(jiān),監(jiān)諸騎。善射,愛士卒。天予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八百騎。嘗深入匈奴二千余里,過居延視地形,無所見虜而還。拜為騎都尉,將丹陽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屯衛(wèi)胡。數(shù)歲,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于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余人。且引且戰(zhàn),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面目報陛下?!彼旖敌倥浔M沒。余亡散得歸漢者四百余人。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及戰(zhàn)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敗,而隴西之士居門下者皆用為恥焉。

(選自《史記李陵傳》,有刪改)

文本二:

匈奴既敗,舉國興師。更練精兵,強逾十萬。單于臨陣,親自合圍。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馬之勢又甚懸絕。疲兵再戰(zhàn)。一以當千,然猶扶乘創(chuàng)痛決命爭首死傷積野余不滿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創(chuàng)病皆起,舉刃指虜,胡馬奔走。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當此時也,天地為陵震怒。戰(zhàn)士為陵飲血。單于謂陵不可復得,便欲引還,而賊臣教之,遂使復戰(zhàn),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萬眾,困于平城。當此之時,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然猶七日不食,僅乃得免。況當陵者,豈易為力哉?而執(zhí)事者云云,茍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jié),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qū)區(qū)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選自《李陵答蘇武書》,有刪改)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

然A猶B扶C乘D創(chuàng)E痛F決G命H爭I首J死K傷L積M野N余O不P滿Q百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匈奴遮狹絕道”與“而絕江河”(《荀子勸學》)兩句中“絕”字的含義相同。

B.“族陵母妻子”與“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罚﹥删渲小白濉弊值暮x不同。

C.“故陵不免耳”與“故病且怠”(《種樹郭橐駝傳》)兩句中“故”字的含義相同。

D.高皇帝,文中指劉邦,也簡稱“高帝”,劉邦在楚漢爭霸中擊敗項羽而稱帝。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李陵善于射箭,愛護士卒,因李家世代為將,皇帝讓他帶兵,他曾帶兵深入匈奴探查地形,沒有遇見敵人就回來了。

B.為了讓匈奴不能全力對付貳師將軍李廣利,李陵率領五千步兵射手出征,準備用來分散匈奴的兵力。

C.李陵在信中將“昔高皇帝以三十萬眾,困于平城”一事與自己陷入了單于包圍一事對比,意在讓當權者為自己說情。

D.李陵在信中認為自己未以死殉國確是罪過,但認為自己并不是貪生怕死、背離君親、拋棄妻兒的人。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素聞其家聲,及戰(zhàn)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

②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14.關于投降一事,李陵的說法與史書記載有何不同之處?

三、詩歌鑒賞(本大題共2小題,共9.0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臨江仙

陳與義①

高詠楚詞②酬午日③,天涯節(jié)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④凝笑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⑤。

[注]①陳與義:宋朝詩人,靖康之難后,他避難南奔。這首詞是他流寓兩湖一帶,恰逢端午有感而作的。②楚詞:楚辭。③午日:端午。④戎葵:蜀葵,花常朝向太陽。⑤湘中:湘江水中。此處指屈原投江殉難處。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高詠楚詞”表明詞人借吟誦楚辭篇章度過端午時節(jié),透露出詞人感傷的情緒。

B.“榴花不似舞裙紅”意思是面對著盛開的石榴花和舞女的舞裙,詞人覺得舞裙更鮮艷。

C.“無人知此意”主要抒發(fā)了詞人對國家動蕩和自身飄零的凄苦、無奈之情。

D.下闋中,詞人將今日之酒與昔日之酒進行對比,深淺一樣,詞人舉杯倒酒,祭奠屈原。

16.請簡要賞析“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

四、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陳情表》中,“______,______”兩句構成對比,表述了自己先盡孝后盡忠的想法。

(2)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______,______”兩句描寫歸鄉(xiāng)途中的輕舟快水,表述了棄官歸鄉(xiāng)的暢快心情。

(3)蘇軾《石鐘山記》中,“______,______”兩句點明寫這篇游記的目的是傳播自己的見解,證實、補充酈道元的觀點,糾正李渤的錯誤說法。

五、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共60.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我們常常用“外行”來形容對某一專業(yè)一竅不通的人。然而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有些好的建議恰恰出自“外行”之手。比如現(xiàn)在在不少城市都有野生動物園,可它也是“外行”的杰作。當年,非洲想建世界上第一個野生動物園時,管理者就如何避免動物傷人邀請來不少動物專家獻計獻策。討論會上,專家們就如何把籠子建得更好、更大、更結實各抒己見,眾說紛紜,可管理者還是覺得這樣體現(xiàn)不出“野生”“天然”。這時,一個“外行”提出,把動物從籠子里放出來,把人關進“籠子”的建議。管理者聽后拍案叫絕,立即選用了這一方案。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題共5小題,共20.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國迄今水下考古發(fā)現(xiàn)的體量最大的木質沉船——長江口二號古船,在長江口水域成功實施整體打撈。長江口二號古船“背負”著中國近代經(jīng)濟貿易史、長江黃金水道航運史和近代海上絲綢之路等重要史料,將是近代上海作為東亞乃至世界貿易和航運中心的珍貴歷史見證者。

受制于水域的①,水下考古是一項兼具危險性和很強科技性的工作?!八骘L平浪靜,水下波濤洶涌”,以這句話來形容水下文物所處水域的兇險程度毫不為過。由于水下文物所在水域和所處的水深各不相同,每一次水下考古工作都將會面臨②的全新問題。因而,水下考古是一項科技含量極高的工作。

由于我國海岸線水體能見度欠佳,對水下文物的探測離不開多波束探測聲吶系統(tǒng)、旁側聲吶、海洋磁力儀、淺地層剖面儀等先進科學設備的幫助。也正是這些先進儀器,使我國水下文物考古擺脫了“③”式工作。二十世紀對泉州后渚沉船的考古,源于漁民撿到潮濕的木頭,是一種被動的開展;如今的水下沉船考古,可以依據(jù)海洋探測的精準技術和先進的載人潛水設備等主動進行,實現(xiàn)水下考古由淺海向深海。

19.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述效果。

2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述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深冬來了,天氣越來越干燥。有些人的皮膚也開始發(fā)干,變得像魚鱗一樣,而且還會伴有瘙癢。若是用手撓一撓,皮屑就會像雪花一樣嘩嘩直掉,很多老年人以為出現(xiàn)該情況是因為個人衛(wèi)生沒做到位,于是堅持每天把自己洗得更干凈,但皮膚①。其實,這可能正是因為洗澡洗太多了。

中醫(yī)認為,“不榮則癢”,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皮膚缺乏營養(yǎng),②。人體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起屏障作用,能夠防止皮膚水分的過度蒸發(fā)。這層膜上所含有的天然保濕因子能使皮膚保持濕潤、柔韌和光澤。同時,皮脂膜還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可以抑制一部分致病菌的生長。

冬季,人的皮膚本身就容易干燥,自身保水功能差,如果人們洗澡過于頻繁,并外用堿性較強的肥皂或者沐浴露,或喜歡用溫度較高的水洗澡、搓澡,會使得皮脂被沖淡,皮膚的營養(yǎng)供應跟不上,就會③,導致皮膚就像缺水的田地,出現(xiàn)龜裂、干燥、粗糙、瘙癢的情況,引發(fā)冬季皮炎。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3.從材料第二段看,皮脂膜主要有哪兩大方面的作用?請簡要說明。

解析和解答

1~5.C、B、A、、

(1)A.“改變美國文化”錯誤,擴大范圍。由原文“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報道指出:在某種程度上,‘安靜辭職’可能是‘大辭職潮’的新范式,美國職員不愿再迎合雇主的樂觀期望;至于這一趨勢是否會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改變美國的工作文化,可能還得看未來職員能否比雇主更有優(yōu)勢”可知,改變的應是“美國工作文化”。

B.“‘安靜辭職’是職員們”錯誤,過于絕對。由原文“因而,有些人選擇了‘安靜辭職’,以此擺脫所有可能因工作而產(chǎn)生的額外情緒包袱”可知,應改為“大多是”。

D.“雖不影響心理”錯誤,不合文意。由原文“不僅職場關系,當人們以‘安靜退出’面對生活人際互動時,也可能影響并傷害親密關系;長期看甚至有害個人及他人心理健康”可知,原文說的是“長期看甚至有害個人及他人心理健康”。

故選:C。

(2)B.“說明美國的經(jīng)濟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錯誤。由原文“隨著美國經(jīng)濟出現(xiàn)放緩跡象,通貨膨脹率達到40年來的最高水平,許多工人目前可能沒有足夠的安全感離開工作崗位,‘因此,美國有一場……形成趨勢’”可知,原文只是說“美國有一場‘完美風暴’推動‘安靜辭職’形成趨勢”,但是文中沒有足夠的依據(jù)證明美國經(jīng)濟出了問題。

故選:B。

(3)A.“凱文期待‘安靜辭職’這一趨勢的形成”錯誤。凱文只是在客觀地陳述一個事實,沒有表述出對“安靜辭職”趨勢的期待。

故選:A。

(4)首先要明確下定義的基本模式,“被定義概念=種差+鄰近屬概念”,一般表述為“……是……的……”模式。

其次瀏覽語段,找到鄰近屬概念。根據(jù)“民意調查組織蓋洛普(Gallup)近二十多年來一直在跟蹤員工在公司的工作狀態(tài)”可知,“安靜辭職”的鄰近屬概念是“一種工作狀態(tài)”;

然后篩選種差,結合“下午5點準時打卡下班,只做指定的日常工作,對加班說不……這是美國職場近期新詞‘安靜辭職’(QuietQuitting)的顯著特征”可概括種差“工身在職場但對工作保持疏離,在完成本職工作后,不再主動承擔額外的工作”;結合“他們滿足于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們也不會為了獎金或者升職而糾纏管理層。他們可以接受以較慢的職業(yè)晉升作為低壓力生活的代價”可概括種差“放棄在工作上超越自我的追求”

根據(jù)以上概括的兩點種差,在下定義的基本模式框架下,結合字數(shù)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語法規(guī)范組合成一個單句:“安靜辭職”是指工身在職場但對工作保持疏離,在完成本職工作后,不再主動承擔額外的工作,放棄在工作上超越自我的追求的一種工作狀態(tài)。

(5)變“安靜”為主動發(fā)聲。結合“我們總是假定,一個敬業(yè)的好員工不會對工作倦怠,但事實上這并不太可能。根據(jù)耶魯大學的研究,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員工覺得自己有很高的工作責任感,同時也有很高的疲憊感。況且很多職場人在生活中并不能百分之百瘋狂投入工作,瘋狂內卷。這樣伴隨而來的只有極高的健康風險和職業(yè)倦怠。而且工作量和工作熱情有所起伏也是很正常的表現(xiàn)”可知,主管要學習和員工誠實溝通,協(xié)助員工脫離倦?。唤Y合“毋庸置疑,‘躺平’或者‘安靜辭職’這些概念還是會繼續(xù)在網(wǎng)上流行。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去為自己和他人爭取更多的權利和薪水。也只有越來越多的‘雙休俠’‘00后整頓職場’‘安靜辭職’出現(xiàn),這個世界才有可能終有一天發(fā)生改變”可知,員工積極找主管或老板溝通,表述自己的擔憂,并找出問題根源。

結合“‘安靜辭職’看似美好,卻也折射出很多問題。許多美國職員,尤其是年輕一代的職員看不到希望,工資跟不上通脹,租金飆升和住房負擔加重,他們已經(jīng)無法保證基本的生活質量,像買房、晉升等重大目標也變得遙不可及。可他們卻要因休假而感到內疚,本該朝九晚五的生活里密集地完成朝七晚八的工作,還要在半夜為一封語氣可能不恰當?shù)碾娮余]件而驚慌失措。因而,有些人選擇了‘安靜辭職’,以此擺脫所有可能因工作而產(chǎn)生的額外情緒包袱”可知,看清社會形勢,冷靜分析自己的處境,權衡利弊,理性對待自己的職場去留。

解析:

(1)C

(2)B

(3)A

(4)“安靜辭職”是指工身在職場但對工作保持疏離,在完成本職工作后,不再主動承擔額外的工作,放棄在工作上超越自我的追求的一種工作狀態(tài)。

(5)①主管要學習和員工誠實溝通,協(xié)助員工脫離倦怠;

②員工積極找主管或老板溝通,表述自己的擔憂,并找出問題根源;

③看清社會形勢,冷靜分析自己的處境,權衡利弊,理性對待自己的職場去留。

(1)本題考查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做好這類題,考生除了要審清題目要求,明確所問,還要具備篩選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篩選信息時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對照時一定要敏感、細致、準確。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其次,要回歸文本,吃透文本表述的觀點。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需要理清文章的結構和論證思路,分清論點、論據(jù)及論證方法。

(4)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下定義的能力。首先要明確下定義的基本模式,然后篩選種差,根據(jù)概括的種差,在下定義的基本模式框架下,結合字數(shù)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語法規(guī)范組合成一個單句。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篩選和概括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行文脈絡,用準確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歸納。

“規(guī)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

(1)解析在文中(直接來源于文中或從文中提煉);

(2)選擇并重組文中關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問角度是否一致);

(3)分點分條作答。

6~9.D、C、、

(1)D.“從決策到執(zhí)行,事無巨細躬身參與”表述有誤,原文是“實際執(zhí)行還是要我們下手干,政府管不了那么具體”。

故選D。

(2)C.“從側面突顯出”表述有誤,應該是“從正面突顯出”。

故選C。

(3)此句要抓兩個關鍵點,一是“那一段工作十分緊張”,二是“心情卻是很愉快的”。

由“中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重新任命了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領導成員……當時由于向前同志身體抱恙,因此,原總參謀部的工作,一開始就由我代管,到1950年初,我即被正式指定為代理總參謀長”“軍隊工作真可以說是千頭萬緒。尤其是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的1950年下半年到1952年上半年,就更為緊張”“由于我在原總參謀部那一段工作過于緊張,后來就病倒了”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聶榮臻同志身兼要職,軍隊工作千頭萬緒,沒有太多休息時間,甚至身體都出現(xiàn)了問題,工作十分緊張。

由“我當時常用的工作方法,就是召集各有關部門開聯(lián)席會議”“大家把情況湊在一起,共同提出解決辦法,研究確定以后,就分頭去執(zhí)行,問題處理得利索,效率高,不大會出現(xiàn)那些文牘主義和‘踢皮球’的事情”“工作雖然很緊張,但頗有條理”可知,盡管工作勞累,但聶榮臻同志是在為國家的全面解放與建設忙碌,在為新中國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聶榮臻同志甘之如飴,因此心情是愉快的。

(4)①由“中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重新任命了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領導成員”“那時全國各地實際上是實行軍事管制”等可知,文章以新中國成立初期作為敘述背景,再現(xiàn)當時工作忙碌的場景,具有時代的真實性。

②由“我當時常用的工作方法,就是召集各有關部門開聯(lián)席會議。這有兩種形式……”“通過這種辦法,我同各部門的領導同志幾乎天天見面,大家可以經(jīng)常通氣。那個時候公文很少,有問題大多就在會上解決”“早晨我首先到作戰(zhàn)室,把前方的戰(zhàn)事情況了解清楚,把各方面來的作戰(zhàn)文電、各種情報在作戰(zhàn)室看完。然后安東同志和辦公室其他同志把當天要處理的事情向我一一報告”可知,文章以“我”的視角將生活中的各種煩瑣事件串聯(lián)起來,廣泛觸及當時“我”生活的各個角落,具有生活的真實性。

③由“還有就是毛澤東、周恩來同志那里經(jīng)常叫我去匯報、談話或開會”“毛澤東同志歷來對有關作戰(zhàn)的事情和軍隊方面的重大問題非常重視,都是親自過問……白天他睡覺的時候,我一般不去找他,但在戰(zhàn)爭時期,一些很急的事情,或需要立即處理的作戰(zhàn)方面的緊急電報,也只好去把他叫醒”“在這方面,大小問題我都是首先去找恩來同志的……”可知,文章在敘述“我”忙碌的同時,又反映了當時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本來的生活工作面貌,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

④由“因為剛剛勝利,國內的中心任務是恢復國民經(jīng)濟,但仗還在打,我們是邊打邊建,兩個方面都要照顧好。所以打那么大的戰(zhàn)爭,財政、物資各方面都要組織好、協(xié)調好,這要費很大的精力”“恩來同志日理萬機,全國剛解放,政府工作百廢待興,又要忙于應付戰(zhàn)爭的各項工作,他思路敏捷,處理問題細致周到,確實不愧為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同志的好參謀長。為了支援戰(zhàn)爭和軍隊建設,恩來同志日夜操勞,是付出了很大心血的”可知,文章恰當?shù)淖h論,抒情,有助于表述真實情感,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

解析:

(1)D

(2)C

(3)①新中國成立初期,聶榮臻同志身兼要職,軍隊工作千頭萬緒,沒有太多休息時間,甚至身體都出現(xiàn)了問題,工作十分緊張。②盡管工作勞累,但聶榮臻同志是在為國家的全面解放與建設忙碌,在為新中國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聶榮臻同志甘之如飴,因此心情是愉快的。

(4)①文章以新中國成立初期作為敘述背景,再現(xiàn)當時工作忙碌的場景,具有時代的真實性。②文章以“我”的視角將生活中的各種煩瑣事件串聯(lián)起來,廣泛觸及當時“我”生活的各個角落,具有生活的真實性。③文章在敘述“我”忙碌的同時,又反映了當時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本來的生活工作面貌,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④文章恰當?shù)淖h論,抒情,有助于表述真實情感,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通讀全文,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答題時要認真閱讀每一個選項,結合文本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和情感,理解句子含義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文本,尤其是題干涉及的句子,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指定的某種寫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根據(jù)題干中相關寫作特色的提示,準確理解藝術特色含義,結合文本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解答對文本賞析的選擇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10~14.A、C、、、

(1)句意:但仍然帶傷忍痛,奮勇爭先。陣亡與受傷的士兵遍地都是,身邊剩下的不滿百人。

“扶乘創(chuàng)痛”是動賓結構,后面斷開,即F處斷句;

“決命爭首”是并列結構,省略了主語,描述士兵的殺敵狀態(tài),后面斷開,即J處斷句;

“死傷積野”是主謂+后置狀語結構,應在后置狀語“野”后斷句,即N處斷句。

故選FJN。

(2)A.錯。截斷;橫渡。句意:匈奴兵攔堵住狹窄的通道,截斷了歸路。/卻能夠橫渡長江黃河。

B.正確。滅族;一般的。句意:就殺了李陵的母親妻兒全家。/一般的廚師一個月?lián)Q一把刀。

C.正確。都是“所以”。句意:所以我最終未能免于失敗。/所以百姓困苦又疲乏。

D.正確。

故選A。

(3)C.“意在讓當權者為自己說情”錯,意在表明當時的失敗投降是迫不得已。

故選C。

(4)①“素”,平素;“妻”,嫁;“貴”,使動用法,使……顯貴。譯文:(因)平素就聽說過李陵家的名聲,打仗時又很勇敢,于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做妻子,使他顯貴。

②“計”,計劃;“骨肉”,親人;“所以”,……的原因。譯文:計劃尚未實行而親人被處死,這就是我面對蒼天椎心泣血的原因啊!

(5)由“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可知,史書記載說李陵因沒臉面去回報皇帝而投降;

由“然陵不死……竊慕此耳”可知,李陵說他投降是為了像前輩范蠡、曹沫一樣,等候時機,將來有機會再為漢朝建功。

解析:

(1)FJN

(2)A

(3)C

(4)①(因)平素就聽說過李陵家的名聲,打仗時又很勇敢,于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做妻子,使他顯貴。

②計劃尚未實行而親人被處死,這就是我面對蒼天椎心泣血的原因??!

(5)史書記載說李陵因沒臉面去回報皇帝而投降;李陵說他投降是為了像前輩范蠡、曹沫一樣,等候時機,將來有機會再為漢朝建功。

參考譯文:

文本一:

李陵到壯年后,被選任為建章營的監(jiān)督官,監(jiān)管全部騎兵。他擅長射箭,愛護士兵。天子認為李家世代為將,所以讓李陵率領八百騎兵。李陵曾經(jīng)深入匈奴境內兩千多里,穿過居延海,觀察地形,沒遇見敵人就回來了。后來被封為騎都尉,統(tǒng)率丹陽的楚兵五千人,在酒泉、張掖教練射箭,屯駐在那里防備匈奴。幾年以后,天漢二年秋天,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兵在祁連山攻打匈奴右賢王,武帝命李陵率他的步兵射手五千人,出兵到居延海以北約一千里處,想用這種辦法分散敵人的兵力,不讓他們專門去對付貳師將軍。李陵已經(jīng)到達預定期限就要回兵,而單于用八萬大軍包圍截擊李陵的軍隊。李陵軍隊只有五千人,箭射光了,士兵死了大半,但是他們殺傷匈奴也有一萬多人。李陵一邊撤退一邊戰(zhàn)斗,連續(xù)戰(zhàn)斗了八天,往回走到離居延不到一百里,匈奴兵攔堵住狹窄的通道,截斷了歸路,李陵軍隊糧食缺乏而救兵又沒有趕到,匈奴人加緊進攻要讓李陵投降。李陵說道:“我沒臉面去回報皇帝了!”就投降了匈奴。他的軍隊全軍覆沒,剩下逃散能夠回到漢朝的只有四百多人。單于得到李陵以后,(因)平素就聽說過李陵家的名聲,打仗的時候又很勇敢,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做妻子,讓他顯貴。漢朝知道以后,就殺了李陵的母親妻兒全家。從此以后,李家名聲敗落,隴西一帶的曾經(jīng)為李氏門下賓客的人都以此為恥辱。

文本二:

匈奴兵敗以后,全國軍事動員。又挑選出十萬多精兵,單于親臨陣前,指揮對我軍的合圍。我軍與敵軍的形勢已不相稱,步兵與馬隊的力量更加懸殊。疲兵再戰(zhàn),一人要當敵千人,但仍然帶傷忍痛,奮勇爭先。陣亡與受傷的士兵遍地都是,身邊剩下的不滿百人,而且都傷痕累累,無法持穩(wěn)兵器。但是,我只要振臂一呼,重傷和輕傷的士兵都一躍而起,拿起兵器殺向敵人,迫使敵騎逃奔。兵器耗盡,箭也射完,手無寸鐵,還是光著頭高呼殺敵,爭著沖上前去。在這時刻,天地好像為我震怒,戰(zhàn)士感奮地為我飲泣。單于認為不可能再俘獲我,便打算引軍班師,不料叛逃的人出賣軍情,于是使得單于重新對我作戰(zhàn),所以我最終未能免于失敗。

以前高皇帝率領三十萬大軍,被匈奴圍困在平城。那時,軍中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然而還是七天斷糧,只不過勉強脫身而已。何況像我這樣的人,難道就容易有所作為嗎?而當權者卻議論紛紛,一味怨責我未能以死殉國。不過我未以死殉國,確是罪過;但您看我難道是貪生怕死的小人嗎?又哪里會有背離君親、拋棄妻兒卻反而以為對自己有利的人?既然如此,那么,我之所以不死,是因為想有所作為。本來是想如前一封信上所說的那樣,要向皇上報恩啊。實在因為徒然死去不如樹立名節(jié),身死名滅不如報答恩德。前代范蠡不因會稽山投降之恥而殉國,曹沫不因三戰(zhàn)三敗之辱而自殺,終于,范蠡為越王勾踐報了仇,曹沫為魯國雪了恥。我一點赤誠心意,就是暗自景仰他們的作為。哪里料到志向沒有實現(xiàn)而怨責之聲已四起,計劃尚未實行而親人被處死,這就是我面對蒼天椎心泣血的原因??!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郑渥映煞值氖÷?,敘事內容的變化等?/p>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合語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合具體內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比較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兩篇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結合具體要求概要作答。

文言翻譯的基本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2.補:補出省略成分。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jié)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

4.換: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匯。

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句式將其調整過來。

15~16.B、

(1)B.“面對著盛開的石榴花和舞女的舞裙”錯誤,“舞女的舞裙”是詞人回憶過去春風得意時的情景,并不是面對著的情景。

故選B。

(2)“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意思是萬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墻東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涼。

運用對比手法,“萬事”與“一身”相對照,突出世事之蒼茫與自身之渺小;“笑”與“傷”相對照,突出詞人凄涼的處境。

下闋自傷身世,本想承擔北伐中原、匡扶宋室的大事,但無法實現(xiàn)。這正是最堪傷心處。一聲長嘆,包涵了對家國離亂、個人身世的感慨之情。

解析:

(1)B

(2)①“萬事”與“一身”相對照,萬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疾病,只能衰老于此,突出世事之蒼茫與自身之渺小,令人可傷可悲。②“笑”與“傷”相對照,墻東的蜀葵對著詞人綻放笑臉,似乎在嘲笑詞人凄涼的處境,使得詞人更添無奈、愁苦之情。

譯文:

我放聲吟誦楚辭,來度過端午。此時我漂泊在天涯遠地,是一個匆匆過客。異鄉(xiāng)的石榴花再紅,也比不上京師里的舞者裙衫飄飛,那般艷麗。沒有人能理解我此時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風動涼過。萬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墻東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涼。杯中之酒,看起來與往年相似,我將它澆到橋下的江水,讓江水會帶著流到湘江去。

賞析:

此詞是陳與義在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所作,這一年,陳與義流寓湖南、湖北一帶;據(jù)《簡齋先生年譜》記載:“建炎三年己酉春在岳陽,四月,差知郢州;五月,避貴仲正寇,入洞庭。六月,貴仲正降,復從華容還岳陽。”又《宋史。陳與義傳》載:“及金人入汴,高宗南遷,遂避亂襄漢,轉湖湘,踚嶺橋?!边@首《臨江仙》所反映的是國家遭受兵亂時節(jié),在端午節(jié)憑吊屈原,舊懷傷時,借此來抒發(fā)自己的愛國情懷。

詞一開頭,一語驚人。“高詠楚詞”,透露了在節(jié)日中的感傷必緒和壯闊,胸襟,屈原的高潔品格給詞人以激勵,他高昂地吟誦楚辭,深感流落天涯之苦,節(jié)序匆匆,自己卻報國無志。陳與義在兩湖間流離之際,面對現(xiàn)實回想過去,產(chǎn)生無窮的感觸,他以互相映襯的筆法,抒寫“榴花不似舞裙紅”,用鮮艷燦爛的榴花比鮮紅的舞裙,回憶過去春風得意、聲名籍籍時的情景。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陳與義因《墨梅》詩為徽宗所賞識,名震一時,諸貴要人爭相往來,歌舞宴會的頻繁,可想而知。而現(xiàn)在流落江湖,“兵甲無歸日,江湖送老身”(《晚晴野望》),難怪五月的榴花會如此觸動他對舊日的追憶。但是,“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有誰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呢?高歌《楚辭》之后,滿簾生風,其慷慨悲壯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更加突出了的痛苦心情。從“高詠”到“歌罷”一曲《楚辭》的時空之中,詞人以一“酬”字,交代了時間的過渡。酬即對付、打發(fā),這里有度過之意(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在這值得紀念的節(jié)日里,詞人心靈上的意識在歌聲中起伏流動?!肮?jié)序匆匆”的感觸,“榴花不似舞裙紅”的懷舊,“無人知此意”的感喟,都托諸于激昂悲壯的歌聲里,而“滿簾風”一筆,更顯出情緒的激蕩,融情入景,令人體味到一種豪曠的氣質和神態(tài)。

詞的下闋,基調更為深沉?!叭f事一身傷老矣”,一聲長嘆,包涵了對家國離亂、個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歡娛都已成往事。正如他在詩中所詠的,“老矣身安用,飄然計本”(《初至邵陽逢入桂林使作書問其地之安?!罚?,“孤臣霜發(fā)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傷春》),其對自己歲數(shù)的悲嘆,與詞同調?!叭挚|”句,是借蜀葵向太陽的屬性來喻自己始終如一的愛國思想。墻邊五月的葵花,迎著東方的太陽開顏。“戎葵”與“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詞人用此來映襯自己曠達豪宕的情懷?!叭挚彪m為無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則賦予葵花以人的情感,從而更深刻地表述的思想感情。雖然年老流落他鄉(xiāng),但一股豪氣卻始終不渝。這“凝笑”二字,正是詞人自己的心靈寫照,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最后三句寫此時此刻的心情。滿腔豪情,傾注于對屈原的懷念之中?!熬票顪\”是以這一年之酒與前一年之酒比較,特寫時間的流逝。酒杯深淺相同,而時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語,感喟深遠。用酒杯托意而意在言外,在時間的流逝中,深化了“萬事一身傷老矣”的慨嘆。突出了的悲憤之情。情緒的激蕩,促使詞人對詩人屈原的高風亮節(jié)的深情懷念,“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泵鎸ο娼谰频尿\,加上這杯中之酒肯定會流到汨羅江的聯(lián)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詞人心靈深處的感情。從高歌其辭賦到酹酒江水,深深地顯示出詞人對屈原的憑吊,其強烈的懷舊心情和愛國情感,已付托于這“試澆”的動作及“橋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

元好問在《自題樂府引》中說:“世所傳樂府多矣,如……陳去非《懷舊》云:‘憶昔午橋橋下(應作上)飲……’又云‘高詠楚辭酬午日……’如此等類,詩家謂之言外句。含咀之久,不傳之妙,隱然眉睫間,惟具眼者乃能賞之?!币源嗽~而論,吐言天拔,豪情壯志,意在言外,確如遺山所說“含咀之久,不傳之妙,隱然眉睫間”。讀者從對“天涯節(jié)序匆匆”的惋惜聲中,從對“萬事一身傷老矣”的浩嘆中,從對“酒杯深淺去年同”的追憶里,可以領略到詞人“隱然眉睫間”的豪放的悲壯情調。黃升說《無住詞》“語意超絕,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之壘也”(《中興以來絕句妙詞選》卷一),指的也是這種悲壯激烈的深沉格調。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lián)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把握詩人的內心感受。

古代詩歌鑒賞要注意六大“抓手”:

1.抓題目,找準理解的切入點。詩歌標題作用有三:①概括重要內容;②奠定感情基調;③揭示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

2.抓,知人論世。了解詩人的遭遇、境況以及所處朝代的國勢;把握詩人創(chuàng)作方法與風格流派;詩人的常見思想內容和情感傾向。

3.抓解釋,了解相關背景。

4.抓意象,體悟意境。

5.抓關鍵詞句,把握情感。

6.抓尾句,明確情感態(tài)度。

17.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

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故解析為:

(1)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重點字:陛)

(2)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重點字:飏)

(3)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重點字:酈)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詩文名句的能力。答題時要熟背相關篇目,并理解語句的含義,準確地寫出相關名句。

《陳情表》名句輯錄:

1.《陳情表》中寫李密命運不好小時不幸的兩句是: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2.《陳情表》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兩句表現(xiàn)他孤獨的長大成人。

3.《陳情表》用“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兩句表現(xiàn)他的家門不興旺缺少幸福。

4.《陳情表》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兩句缺少親屬幫助并且事必躬親的孤弱。

5.《陳情表》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兩句寫出了自己的孤單和缺少心靈的安慰。

18.換個角度天地新平日里,我們常用“外行”來形容對某一專業(yè)一竅不通的人。然而,說來也奇怪,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重大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卻恰恰出自“外行”之手。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一個叫貝斯特斯文頓的英國隨軍記者,在法國目睹了英國遠征軍浴血奮戰(zhàn)的悲壯場面后,突然靈感一閃:如果給拖拉機穿上鋼甲外衣,豈不是既能進攻敵人的陣地,又能抵御敵人的機槍和炮火的射擊嗎?這項建議被時任英軍海軍大臣的溫斯頓丘吉爾慧眼獨識,丘吉爾命令軍工廠進行研發(fā),結果用一年多的時間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坦克“小游民”。這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最有影響力的發(fā)明。

“外行”搞出發(fā)明的奇事還真不少。比如,發(fā)明彩色膠卷的喬治伊斯曼是銀行記賬員,發(fā)明安全剃刀的金坎普吉勒特是售貨員。不光是這些“小打小鬧”,一些重大科學發(fā)明也有“外行”的身影。比如,發(fā)現(xiàn)核苷酸生物遺傳密碼的人,是“整天看星星”的天文學家蓋莫夫。

必須承認的是,某一領域的重大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是由本領域的專家完成的。但是,精通自己專業(yè)的內行,有時好比攀上一棵大樹,左右縱橫的枝枝葉葉常常擋住了視線,使自己摸不清方向。而“外行”的好處在于,他站在“樹”下或遠處,反而能看清主干和樹枝的生長趨勢,從而可能有意外的收獲。

某國際游泳大賽曾出現(xiàn)過這樣有趣的一幕:接力隊員們在奪得比賽金牌后,激動之下把教練抬起來扔進了泳池里。見教練在水里撲騰掙扎,隊員們方才醒悟:“哦,咱們的教練壓根兒不會游泳。”如今在體育界,“外行指導內行”的新鮮事并不少見。當年德國國家隊主帥克林斯曼為了喚醒“沉睡的德國足球”,鼎力推薦曲棍球教練彼得斯擔任球隊技術主管。陳洪彬是我國第一位專門從事自由式滑雪的教練,但他并不會滑雪,可就是這樣一位不會滑雪的“門外漢”,把中國自由式滑雪推向了世界舞臺。

詩人說:“工夫在詩外?!逼迨终f:“棋外尋勝著?!碑斀裆鐣l(fā)展最明顯的特征和趨勢是綜合化、整體化。隔行如隔山,隔山不隔理。在遇到社會發(fā)展的難題時,不妨聽聽“外行”的意見,或許會有讓人腦洞大開的灼見,正所謂“換個角度天地新”。

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材料首先引出“外行”這一概念,然后進行翻轉,說明有時候“外行”反而能給出很好的建議。接著,材料指出了一個具體的例子:材料先指出非洲想在不傷害人的前提下建立世界上第一個野生動物園,然后描述人們對把動物關起來的看法,認為這體現(xiàn)不出“野生”和“天然”,在大家沒有主意的時候,一個所謂的“外行人”提出了把人關起來,這樣既保證了動物的“天然”,又保證了人的安全。在這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為什么管理者和專家們沒有辦法,一個“外行人”卻能想出如此好的主意?或許這就是哲學領域的“沉錨效應”,意思是說,人們在研究某一問題時,第一信息和專業(yè)知識就像沉在水底的鐵錨,會把當事人的思維固定在某處。毫無疑問,重大發(fā)明必須有厚實的專業(yè)知識做支撐,但這并不代表要把“外行”拒之門外。有時候,“圈外人”的一句提醒,“門外漢”的一個靈感,很可能讓“山重水復疑無路”的研究,開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起點。

對此,寫作時,可以指出不僅科學研究,其實生活中也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有些問題會因為身處其中而感到棘手,但“外行”能輕松化解。因此,我們要跳出專業(yè)的框框,突破專業(yè)的束縛,用好“外行”的智慧,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創(chuàng)新,就有望取得重大的成就??忌趯懽鲿r要注意從多角度來寫,可按照分析材料、舉例論證“外行人”的成就、呼吁大家認識到“外行”的重要。同時注意要充分表述自己的真知灼見。

立意提示:

1.不要低估“門外漢”的智慧。

2.識得“廬山真面目”,需得走出“此山中”。

3.棋外尋勝著。

4.換個角度天地新。

5.隔行不隔山,兼聽有裨益。

6.內行人何妨聽聽“外行”話。

材料作文的審題:

第一步,讀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點:單則材料要從整體上把握其主旨;多則材料應弄清它們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